屠光绍表示,“更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开放,要不断拓展开放的领域,尤其是加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其次是制度开放,要更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引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让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接轨;再者是系统开放,系统配套的开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从“六稳”到“六保”,外贸外资工作着力点发生了微妙转变。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是最近发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多位代表委员就稳外资外贸基本盘提出相关建议。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更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开放,要不断拓展开放的领域,尤其是加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其次是制度开放,要更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引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让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接轨;再者是系统开放,系统配套的开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效果。 外贸外资形势面临变化 对外贸的担忧主要是因为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外需减少,产业链受到影响,导致进出口疲弱。此外,关于外资重新考虑供应链布局的讨论出现,引发市场担忧。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应,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但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华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变。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产业链的问题,我们要关注、要关心,但是不要把它过分政治化。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家都会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可能一个人会拿出一个案例讲,某某产品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但是每天也都还有很多外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最近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大约有40%的外资企业表示近期还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区副主席蒋颖就该问题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表示,根据中国美国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的调查,只有不到一成的外资企业认为疫情加速了转移步伐,更多企业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然发生变化,依然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 但疫情全球蔓延给中国稳外贸和稳外资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容忽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分析,当前,中国稳外贸形势出现了新变化:一是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在上升。二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仍是中国稳外贸强有力的关键支撑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43.2%,是中国外贸发展的根本性支撑力;外资企业占中国进出口比重的39.6%,持续担当骨干力量。三是跨境电商成为中国稳外贸的一个新业态。 沈国兵认为,稳外资同样面临新变化。第一,美国等强化出口管制和实施直接贸易限制措施对跨国企业投资中国将产生抑制效应。第二,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跨国企业国际生产链和产业链部分断裂和停摆,给中国稳外资带来了破坏效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囿于疫情蔓延造成的部分国际生产链和产业链断裂,很可能处于观望状态,甚至取消原先的投资计划项目。 复杂多变的环境对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更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蒋颖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产业集中度、供应链效率、劳动力素质和市场潜力等方面,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中国拥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公布的全部工业种类,能够满足简单行业和复杂领域全品类的生产。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必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涌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介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国暴发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持续复杂多变背景下,加大对稳外贸的融资支持,银行、保险、企业、政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抓紧复产复工,银行保险机构要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服务,政府要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有效政策支持保障,政银企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考虑到上述种种优势,蒋颖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稳住现有外资,吸引更多外资。 蒋颖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创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其次,在政策措施领域,应该保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根据中国美国商会在疫情期间进行的调查,所有应答企业均表示自己平等享受到了各类财税支持政策,缓解了经营压力,对中国政府的复工复产政策措施表示了积极肯定。疫情过后,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时,应继续坚持“三公”原则,避免出现内外资企业商品和服务差别对待的现象。 在“稳外资”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外资”。蒋颖对此的建议是以公平开放的市场“引外资”。 “放宽市场准入将激励更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逐步取消部分行业外商投资股比限制,坚定外资投资信心。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特别是金融、医疗、教育等与新经济密切关联的领域,尽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对于现阶段还不能全面放开的行业,应充分利用18个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平台,赋予其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发挥引外资示范作用。”蒋颖表示。 屠光绍则建议,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入市,通过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长期留在中国。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更好满足海外资金资产配置需求。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使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从2019年开始,中国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今年以来,稳外资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2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3月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稳外资11条”;4月1日,商务部提出全力支持外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24条措施。 实际上,稳外资工作近期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广大外贸企业争先作为,抓住时机抢订单抢出口,积极开拓市场。 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保市场、保订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扩大进口,全力以赴稳外贸。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商务部部长钟山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决策部署,相信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外贸外资基本盘一定能够稳住。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主要工作,从外贸看,最主要是要稳住外贸主体;从外资看,要扩大外资增量,稳住外资存量。 钟山介绍,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外贸外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主要任务,一是要稳定我国外贸外资大国地位,二是要稳住外贸外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钟山表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主要工作,从外贸看,最主要是要稳住外贸主体。现在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30万家,这些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一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有一些需要政府的帮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帮助、支持,降低了企业的压力,也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只要外贸主体能够稳住,我国的外贸就一定能够稳住,能够发展。 从外资看,主要是做好两件事,一是要扩大外资增量。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还需要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特别是要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让外国投资者愿意来中国投资。二是稳住外资存量。主要是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随着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相信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 对于有些国家质疑中国出口防疫物资的质量这一问题,钟山回应,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已经向19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为全球应对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行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赏和肯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防疫物资的质量,已经建立了从商品生产,到标准认证,再到口岸监管“三位一体”的防疫物资监管体系。钟山强调,下一步,只要相关国家需要防疫物资,中国还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共同抗击疫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回应推广新能源车的问题时表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4月份当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将主要在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继续发力。从供给侧来说,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同时对有检测能力的企业,实行自检自证,减少重复检测。另外,对于研发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行品牌授权试点。从需求侧来说,除了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之外,还将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使用新能源汽车,比如执法车、物流车、环卫车、公交车、出租车等等,以此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从使用侧来说,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另外,我们也鼓励地方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出台停车、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总而言之,我们会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其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对于备受关注的5G使用问题,苗圩表示,随着5G网络设施的建设,基站不断增多,将来5G使用会越来越多。我们很期待,在北京冬奥会上能有更多的5G场景,能有更多的用户,通过5G量身定做,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连续调整,北上资金却逆市流入。4月份北上资金流入A股超过533亿,进入5月份后外资加速流入A股,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已经累计净买入60多亿元,前期我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的大消费依然是外资的首选,科技白马股也出现了一部分外资抄底的现象,但有一些科技股则被抛售。整体来看,外资在近期流入A股抢筹,说明外资对当前A股市场消费股的价值认可。据万得统计显示,从北上资金持股变动金额行业分布来看,日常消费净买入超过20亿元,位居首位,此外如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板块买入金额也比较多。外资流向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外资流入的股票并不是价格很低的或估值很低的股票,而是一些估值并不便宜的消费白马股。据统计,本周外资流入前5名的股票清一色都是消费股,从第一名到第五名是茅台、五粮液、海天、恒瑞和伊利。消费白马股也是我一直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的板块,我认为消费白马股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上最多的消费者,消费白马股特别是品牌消费品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外资在全球配置时,无疑会选择各国比较优势的股票,要买科技股首选美股,原因是美股的科技股较强,买消费股则要选A股的消费股,虽然这些消费股当前的估值并不低,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消费股的股权价值具有稀缺性,还会持续受到资金青睐。 医药、白酒、食品饮料,是消费板块三剑客,我一直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今年以来,这三个板块轮番表现,先是由于疫情的利好刺激,医药板块在今年大幅上涨,带来了很高的超额收益,一些重仓医药股的基金,业绩表现遥遥领先,在一季度占据了基金业绩榜的前几名。然后白酒板块大幅上涨,特别是以茅老五为代表的白酒龙头股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带动了白酒股整个板块的上涨。近期食品饮料特别是乳业板块大幅上涨,远远跑赢大盘和市场的多数股票。消费股的盈利增长稳定,股权价值较高。消费股大涨实际上代表了价值投资成为主流的投资理念。相比之下美股在最近强劲回升,美股上涨主要是靠科技股大涨。美国的科技龙头股亚马逊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这和A股市场的茅台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美国科技行业比较发达,科技股具有比较强的投资价值,A股市场比较优势则是消费股,因此消费股的表现更佳。这本身并没有孰优孰劣,而是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从投资的角度,资本是逐利的,必然会选择各国不同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个股来进行配置,从而获得好的回报。不仅亚马逊,如Facebook、奈飞等美国的科技龙头股,在上周均创出历史新高。A股的茅台、恒瑞、迈瑞医疗等消费白马股也创出历史新高,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海外市场方面,周二美股大幅收高,道指涨逾500点,其中金融股领涨,主要原因是市场关注到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及欧美重启后的经济复苏状况。美股经过第一阶段大幅下跌之后,出现了快速回升,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均大幅反弹,纳指更是收复了今年的失地,实现了正增长。现在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海外疫情仍然在扩散过程中,周二默沙东公司宣布正研究两种潜在的疫苗和一种针对冠状病毒的实验性药物,这让投资者增强了对于疫苗研发成功的信心,从而带动了市场的快速反弹。欧美经济在二季度出现大幅回落,近期重启欧美经济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社交隔离措施被逐渐取消数周后,美国消费者行为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于市场的信心是一个比较大的提振,而欧洲方面,在解除封锁线之后,欧洲的病毒病例下降,意味着解除旅行限制将成为下一个目标,部分国家已经放宽了边境之间的旅行限制,这将会给欧洲旅游消费行业带来较大提振。华尔街标志性的建筑纽约证券交易所周二重新开放,这是自3月20日因新冠疫情被迫全电子化交易,关闭纽交所之后第一次重新开放,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对美股市场的反弹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高盛表示美国经济可能会逐渐重启,高盛发布的重启指数将会有缓慢回升,最终会拉回到2月3日达到100的水平,但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根据高盛的报告,美国消费者恢复的速度依然比较慢,但受益于政府支票经济刺激,复苏的迹象明显,航空业也出现了需求触底回升,美国航空和达美航空都指出航空旅游旅行需求在4月中旬触底后小幅回升,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欧美市场的回升以及全球经济的重启复苏对于A股市场的走势会形成一定的支撑,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估值也已跌到了历史底部,对于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反应已经比较充分,下一步市场可能迎来回升的机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8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收窄30.6个百分点,即4月份随着复产复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幅度大幅收窄,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446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1-3月回升3.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15.3个百分点。在交通运输方面,1-4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0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4月完成2,999亿元,同比增长18.2%,4月交通运输行业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指标延续回升势头,部分领域已接近或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这表明我国经济在二季度有较快复苏,这对于资本市场的表现是一个好消息。 (本文作者介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国新办5月24日举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发布会,回应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保民生保就业,都要有经济增长的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经济增长的内容已经融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做到“六个强化”。 强化就业民生。今年首要目标任务,就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对874万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常覆盖、全覆盖。 强化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发展的重目标、硬任务,重点是加大就业、产业、消费等扶贫力度,要以投资建设带动扶贫脱贫。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的力度,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 强化政策对冲。落实好更加积极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与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消费政策、补短板的投资政策、结构性产业政策、差别化区域政策和市场取向的价格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强化内需支撑。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拓展城乡区域大市场。要用好6000亿元预算内投资、3.7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种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强化企业帮扶。加快落实援企政策,千方百计帮扶1亿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产复业。 强化改革开放。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今年还将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在华投资大项目增加,已经成为这两年我国利用外资的突出特点。今年还将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陆续落地,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资基本盘,做到“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在推进实施前三批18个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而且要素跟着项目走,协调服务给予用地、环评、规划、能耗等方面支持保障。加强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项目储备。 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过去三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从93条减到40条的基础上,2020年版将继续大幅压缩。 进一步鼓励外商在华投资。今年还将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继续增加鼓励类条目,重点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使更多外商投资能够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等政策。 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契机,完善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各项制度,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障不同地方法律实施的一致性、统一性。 ●以工代赈,预计吸纳30万人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截至4月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实际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1.5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9.4%。另外,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已有17个全面完成搬迁入住;在有劳动力的贫困搬迁家庭中,超过90%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接下来,国家发改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将开展四项重点工作: 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加快扫尾工程、分区分类强化后续扶持等工作进度;协调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资金264亿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8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发挥以工代赈带动就业增收作用。国家发改委分批下达了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重点投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湖北等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预计将吸纳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努力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直接采购湖北省的特色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超过10亿元,帮助销售超过100亿元。 统筹抓好其他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教育、医疗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水利等建设。(记者 陆娅楠)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杨
记者今天(5月25日)从银保监会了解到,近年来,银保监会主动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客观需要,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49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975家(含总行、分行、支行),外资银行总资产3.58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64家外资保险机构、124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46万亿元。 2018年银保监会推出四个方面15条开放措施,2019年,银保监会又推出19条对外开放措施,市场反应积极。目前,上述共34条开放措施涉及的法规修订已基本完成,修订发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发布了《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积极审核外资机构提出的市场准入申请,推动更多对外开放实例尽早落地。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27项筹建申请和26项开业申请,其中包括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申请,如全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等。批准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增资94.95亿元。 银保监会表示,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措施的落地,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经营提供更多便利。 银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各国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和拓展业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加快审批,促进提升外资参与度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也将不断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方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总台央视记者王雷)
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稳外资工作近期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之际,这样一份成绩单,充分体现出各项稳外资政策切实发挥了作用,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针对稳外资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压力和严峻形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在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抓好落实,不断增强外商在华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稳外资政策效果显著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865.5亿元,同比下降6.1%,比一季度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而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7%,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6.9%、73.8%和99.6%。这样的成绩与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稳外资政策是分不开的。 从2019年开始,围绕稳外资工作,我国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外资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2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3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稳外资11条”,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的力度、落实负面清单等五方面做好服务;4月1日,商务部提出全力支持外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24条措施。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这些稳外资政策着力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使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一批重点外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促成了4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正增长。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近期进一步加大了在金融、创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湖南省商务厅近日与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两家金融单位通过增大融资规模、优惠贷款利率、减免收费、线上跨境金融服务支持等措施,重点支持湖南省稳外贸稳外资。 此外,上海、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市都出台了各项金融支持措施,重点集中在扩大融资规模、降低成本、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等方面,助力各地稳外贸稳外资。 更多利好信号密集释放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国将在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区域协同开放、扩围开放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扩大开放。”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的开放。 据了解,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在加快推进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将尽快按程序报请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指出,因为疫情,已经在我国生物医药、公共卫生、人工智能、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遇,这些有望成为市场开放的重点和外商投资的热点。 分析还指出,随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不断缩减,作为市场准入压力测试区的自贸试验区也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机遇。“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要把这些开放平台建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钟山表示,2013年以来,我国建立了18家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下一步,要扩大自贸试验区的范围,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动出台新的开放举措。同时,还要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等地区也将迎来更多开放政策的倾斜。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加大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东中西互动协同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系列信号表明,我国在保持东部持续发展的同时,将加快推进内陆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这是我国实施更大范围全面开放、优化开放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构筑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 外资信心逐步增强 “随着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外资基本盘总体是稳定的,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外国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一批外资新项目将落地,这充分说明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日前表示。 袁达还表示,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商会机构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3月份以来,在华美资、日资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投资意愿比2月份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 庞超然表示,中国国内市场在快速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总体策略没有改变。同时,中国制造业基础雄厚、配套产业健全,有利于外资在华投资。尽管国内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但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逐步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和人才红利方向转变,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外资企业在国内经营发展。 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稳住外资基本盘的信心。“这几年,我们国家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从第46位提升到31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钟山说,今年我们要重点把外商投资法落实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外商长期在中国投资的信心,让外商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李志勇 王文博 北京报道)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萌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服务贸易领域迎“大开放” 在积极利用外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2018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取得成功经验,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可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在金融、电信、互联网、旅行、航运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逐步放宽,并取消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相关的限制性措施。”肖本华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举显示出我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着力吸引外资入驻的态度,有利于我国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加工、贸易等产业快速升级,并且已有重庆、四川、广西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快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引进国内外大型项目和龙头企业、改善中西部经济产业结构、推动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意义重大。”盘和林说。 付一夫认为,近些年,中西部大多数省份、自治区的经济增速已经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显现出其良好的增长势头与巨大的增长潜力。在此背景下,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既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也能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各自地缘优势积极与相邻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和外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增收,进而扩大消费支出。 多层次、宽领域、全区域稳外贸 此外,在促进外贸基本稳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还部署多项下一步工作重点。对此,盘和林解读称,报告提到了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信贷、信用保险、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创新、进博会、经贸谈判等关键词。既有针对企业个体的扶持措施,也有新商业模式的试点创新,还有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多方面多维度,并且对当下正在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具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这些举措一方面对于缓解目前的外贸压力和复杂形势具有“定心丸”的作用,有助抬升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我国外贸结构、促进外贸朝高质量发展。 “相较以前,我国对外开放更加主动,多层次、宽领域、全区域的特征更加明显。短期来看,这对拓宽企业外贸渠道、对冲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培育外贸新动能、缓解外贸进出口困难具有及时雨的作用;长期来看,可以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创新外贸商业模式、提升外贸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盘和林说。 此外,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付一夫表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寻求开放领域的不断延伸、开放深度的不断拓展以及开放质量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建好开放平台、扩大自贸试验区范围、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都有助于增进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对于稳住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来说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