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数字教育、智慧教育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龙”)在2020年发展迅猛。12月18日,在“2020中国教育资本论坛”上,网龙获选“最具市场认可奖”。 据记者了解,网龙目前已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主动对接各国需求,成为输出数字教育“中国方案”的践行者。对于未来规划,网龙首席执行官熊立曾公开表示,网龙的目标是致力于建立服务全球的数字教育生态圈。 记者获悉,网龙已与加纳教育部达成合作,网龙旗下全球在线学习社区Edmodo被加纳教育部选为该国K12教育体系唯一指定在线学习平台。这意味着Edmodo将进入加纳超过3万所公立及私立学校,覆盖加纳全国930万名学生和45万名教师。 往前追溯,今年3月初,为防止教育进度受疫情冲击而中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使用远程学习计划,并在其官网推荐了一份应用程序和平台清单,Edmodo位列其中。随后,Edmodo被埃及教育部指定为远程学习平台,服务埃及2200多万学生和100多万教师;5月份,泰国教育部宣布,Edmodo及银河编程师入选泰国1万所K12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及编程学习解决方案;6月份,美国佛蒙特州教育厅宣布与Edmodo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欧洲,Edmodo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迎来用户的强劲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网龙的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25.7%。教育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5%。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网龙方面表示,主要是子公司普罗米休斯在全球学校关闭的大环境下,继续保持其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提高市占率,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5.6%,体现了公司差异化产品的价值和独特销售网络的优势。同时Edmodo在过去几个月中,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网龙董事长刘德建表示,公司于今年8月份与埃及教育部达成共同承诺,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向埃及提供国家级的定制化混合式学习解决方案,该方案整合了普罗米休斯和Edmodo的产品,将在未来数年带来大规模的收入。 “最近这几年,从网龙海外拓展的实践看,海外国家已逐步认可并接受中国数字教育企业的能力,甚至欢迎中国数字教育企业扎根当地发展。”熊立称,随着公司的全球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服务用户范围越来越广,自己愈发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目前网龙的教育业务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200余万间教室,惠及超1亿用户。公司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着力点,不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目前已与俄罗斯、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深度合作。 对于未来规划,熊立称,将从三个方面发力,通过数字教育资源生产基地,持续助力全球数字教育业务的发展。第一,公司将提供最优最多的资源与各国加强资源方面的合作,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球教育资源汇聚中心。第二,打造“人工智能+”生产模式,网龙将利用AI、3D、VR等技术,整合全球领先的开发引擎,打造数字教育资源智能生产线,满足全球数字教育资源的生产需求;第三,建立全球化数字教育生态圈,网龙将持续深化与全球顶尖高等院校、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服务全球的数字教育生态圈。
原标题:神州信息当选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1月2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听取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稿)》《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领导机构选举办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名单,神州信息当选副主任委员。 会上,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吴震介绍了工作委员会的近期工作。工作委员会将凝聚行业力量,搭建沟通协作平台,聚焦行业创新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组织制定行业公约和服务规范,促进国内外数字金融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现场 工作委员会计划推动我国数字金融领域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不定时发布数字金融实践案例,建设全球数字金融案例库。同时,将以建设数字金融生态体系为目标,联合成员单位,通过课题研究、实践调研、成果评选、科技竞赛等方式,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数字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该工作委员会的前身是2014年1月16日成立的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章程》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2020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更名为“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首发于12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并发表于财新,新浪和其他区块链媒体专栏 最近比特币价格飙升到23000美元历史新高, 再次成为焦点,一时风光无限。而作为比特币价格发现的重要环节,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却暗流涌动。尤其是中国加密数字货币行业,最近风雨飘摇,重大负面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 很多国内的交易者发现银行卡被冻结,并收到各地经侦协助调查的电话。国内三大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中的两家OKex和火币,相继传出创始人和高管被公安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导致其中一家无法提币。这一连串的重大事件,搅得整个行业人心惶惶,尤其是漩涡中心的交易所,再次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重大决策的不仅仅是交易所,还有监管机构。因为摆在监管机构面前的,是一个悬而未决多年,到现在不得不回答的终极难题:中国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到底该如何监管? 由于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往往意见相左,这时候就需要参考一些中立和客观的第三方观点。笔者作为独立财经评论员和数字货币研究者,借此机会提供笔者多年对行业监管的研究和思考, 希望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数字货币交易所是伴随着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发展起来的交易场所,早期只是为加密货币持有者提供交易撮合服务的机构,此后随着加密货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最终形成了专门的交易所,服务范围从加密货币扩展到数字资产,提供除撮合交易外的合约、期货、场外交易等各种衍生交易。 如今的交易所,不仅仅承担狭义交易所功能,即提供交易流通和价格发现这两大功能,还提供了类似银行,券商,清算和结算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可以说,交易所在加密数字货币行业中的地位,就好比超级巨无霸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虽然不是“大到不能倒”,但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交易所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却因为毫无边界的过渡野蛮生长而触犯了一些红线。而对交易所监管,并不是要赶尽杀绝,彻底根除,而是要扬长避短,规范其有序健康发展。这应该是各界的共识,也是监管的初衷和底线。 监管的焦点 要做好有效监管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监管对象和范围,也就是弄清楚,管谁,管什么。 交易所种类多样,体系纷繁复杂,有国内的国外的,有分现货和期货交易,有法币和数字货币交易,有币币之间的交易,还有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还是挑重点有效监管呢? 其实在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2017年9月4日,9部委联合发布“9.4禁令”,禁止发行数字代币,禁止代币公开交易。随后国内的各大交易所纷纷开始出海征途。有的交易所是全方位国际化,不仅把公司注册地转到海外,连技术、运营和市场全部以海外为重点。有的交易所,仅把公司注册到海外,技术还在国内,运营和市场虽然海外也有,但是以国内为主。行业戏称后者属于“精神已经出海,肉身还在国内”的交易所,这类才是监管的主要对象。 其次,场内集中交易和场外交易哪个是监管重点?这个问题涉及到监管的有效边界问题。在对虚拟数字货币监管方面,监管的有效边界应止于法币,而不宜过渡延展到数字货币。有以下4个主要原因: 第一,监管身份特殊,不应该在数字代币世界选边站。数字代币世界有几万个币种,高度流动的主流币就有十几种,比如大家熟悉的比特币,以太坊,泰达币,瑞波和还在筹备中的Libra等。监管支持哪种币,或者禁止哪种币,都是一种表态,都不符合监管者的超然中立的身份。 第二,币种对问题的实质没有任何影响。比如最近政策严打利用虚拟数字货币逃汇的违法活动。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不会因为它是用比特币,以太坊还是用泰达币,而产生任何不同。本质上,这些币都是同一类的工具。就跟在加密数字货币之前,逃汇用的美元还是欧元,没有本质区别。 第三,即使监管越界去打压一个币种,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加密数字货币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具有去中心化,无国界,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全世界各国政府,至今没有一个有效的打压一个币种的成功经验。比如比特币这样纯粹分布式没有任何中心的虚拟数字货币,任何针对比特币的监管举措,就像对空气挥拳头一样,毫无着力点。加密数字货币世界的美元之称的泰达币,它有发起组织实体,不像比特币那样纯粹无中心化,即便美国政府对它恨之入骨的,却也力不从心无可奈何。因为,市场上有数十种类似的流行的美元稳定币。现在创建一个币种已经简单到任何一个人10分钟都能学会,任何一个稳定币倒下,就会有众多稳定币站起来。所以监管单一币种是世界性难题,至今仍然无解。 第四,法币是监管最强大的武器。在法币领域就和加密数字货币截然相反,我们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完善的用户识别机制(KYC)和反洗钱机制(AML)的规章制度。只要守住法币这条边界,在加密数字货币通往法币的关口严防死守,加密数字货币再怎么翻腾,也只限制在少数人群中,不会影响到广大社会大众的福祉。以法币为主要监管抓手,这是目前全球监管的通用手段。 既然监管的有效边界是法币,那关于监管重点是场内集中交易和场外交易的答案跃然纸上。只要涉及法币,都是监管重点。现阶段由于“9.4“禁令,国内的场内集中交易已经杜绝法币,只有币币交易的存在,且部分数据已经在监管控制范围内,因此场内集中交易已经不是监管重点。 而场外涉及法币的交易又分:个人零散分布式场外交易和集中有组织的场外交易。个人零散分布式场外交易是很难监管的,所谓“法不及众”,即大众人数多而且分散,因此法令很难监测和执行。比如笔者和好友吃饭谈及比特币,好友好奇想试试便跟我买了一些以前挖矿出来的比特币,只要他给我转账的钱是合法干净的,这种交易是无法监管也很难禁止的。 所以归根结底,目前监管的焦点,集中在对注册海外但业务主要在国内的交易所的场外交易服务上。 场外的交易如何管 目前出事的两大交易所,都有集中的场外交易服务,而出事的原因,据猜测都是因为场外交易服务涉嫌协助洗钱逃汇的违法行为。那针对注册海外但业务主要在国内的交易所的场外交易服务,到底如何管? 有一种方法简单直接,即全面禁止场外交易服务。不可否认,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通过加密数字货币的集中场外交易进行非法转移赃款和逃汇,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办法表面上看似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因为 第一,用户可以选择海外交易所的场外交易服务。数字货币全球化的趋势和跨越国境的特点,使得一刀切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大众购买数字货币的需求,哪怕是暂时将数字货币交易所驱逐出国内,数字货币持有者还是会通过其他渠道到海外交易所购买数字货币,这样反而造成资金外流,不利于金融稳定。而海外交易所对监管来说,已经超出管辖范围,鞭长莫及。 其次,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进步,去中心化交易所 Decentralized Exchange (DEX)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交易所没有中心节点,每个人都是交易所的节点。如果全面禁止集中场外交易,用户大可选择用DEX。失去集中场外交易服务,其实对监管也是一大损失,因为目前现实看,正是因为国内的交易所集中的场外交易服务,才能协助有关部门追查非法洗钱和逃汇。如果用户都用海外交易所或者去中心化交易所,那未来监管如何打击非法交易呢?有人说,加密虚拟数字货币是中性的,就像一把枪。那既然匪徒能拿枪犯罪,那执法人员也能拿枪维护社会秩序。一刀切全面禁止场外交易服务,就有点像全面禁枪,对执法人员也是一种损失。 在枪支问题上,国际通行惯例是加强枪支管制,依法持枪,让枪支成为保护民众安全而不是危害社会的武器。同样的,对待场外交易服务,最佳的监管是把场外交易纳入监管,依法规范化和牌照化,原则上宜疏不宜堵。 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通过听证会,对不同加密货币进行分类管理。比特币被定性为服务类商品,可参照服务类商品的监管办法进行监管,交易比特币相对容易。而以太坊则被定义为证券类服务,因为涉及到代币发行,需要纳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范围。而对于交易所,各州规定交易所需要注册成为货币交换机构,需要在各州申请(Money Transimitting License MTL), 同时要在美国联邦防止金融犯罪机构FinCen注册,符合一系列的反洗钱和反恐要求。美国类似银监会的机构,叫OCC (Office of Currency Control), 出台专门的牌照,给包括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在内的所有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美范围类开展业务铺平了道路。日本则是直接给交易所发专门的牌照,具体规定交易所的各项运作。而新加坡则采用渐进的方式, 充分利用了“监管沙盒”的优势。韩国更多是利用行业协会协同监管。 中国交易所路在何方? 中国交易所未来之路在哪里?在于合规化。真正实现的难处不在于方法和方式,因为方法很多种,各国的探索的经验也可以参考。真正的难处在于中国交易所身份的认定。由于加密数字货币是新生事物,我们现有的监管体系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去监管,更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所以一出台任何跟加密数字货币有关的规定,都是各大部委联合出品,可见其身份归属的难以认定。 监管体系有一句口头禅:谁家的孩子谁认领,即按照实际业务功能区分监管职责。可是现在的交易所,就是没爹没娘无人认领。交易所现在不仅没爹娘还还没登记户口,办什么事都到处碰壁,困难重重,因此也容易触碰法律法规红线,让行业的领袖都岌岌可危。 中国的交易所多年来一直渴望获得监管的认可,求监管求转正的心情跃然纸上, 可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其实交易所的归属问题并不复杂,其功能目前主要两大块:场外交易涉及支付业务 ,场内集中交易涉及交易所业务,按照传统金融体系职责,前者属央行管,后者属证监会管。可以把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按照金控集团管理方式管理,一个公司多个部门监管。如果这种方式不合适,那可以让交易所一分为二,每个单独公司接受直属部门管。 纳入监管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规范市场,打击犯罪外,还能把注册在海外的财富回流在国内,增加税收,创造就业。 其实根本问题,还是回到根源上,到底中国的加密数字货币行业该如何被定位?是一无是处全盘否定,还是可圈可点尚可扬长避短多加引导?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就很容易解决交易所问题,那如何监管自然迎刃而解。 中国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引领全球已经超过5年,如何监管始终是决定交易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却一直悬而未决,如今后果凸显,终究是到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原标题:数字科技的“排头兵”,抢滩登陆正当时 文/孟永辉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深度改造行业为代表的全新发展时代的来临。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不同的是,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对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赋能与改造,而并不仅仅一味地收割流量。 作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金融行业的改造和变革,特别是抛弃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一个不得不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金融科技顺理成章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通过以大数据、AI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一场深度改变金融行业的全新发展由此拉开序幕。 按照金融科技的逻辑,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并不是像互联网金融那样将金融行业变成是一个互联网物种,而是更好地回归金融本身。 对于那些早已有了金融科技念头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投身到了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一场从改造内在的元素为代表的金融新进化开始上演。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以回归金融、改造金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的确是一种修正和完善。它让金融重新成为了自己,并且开始发生深度且本质的改变。 然而,金融科技本身对于金融机构的极端依赖,最终让金融科技本身变成了一个仅仅只有金融机构才可以参与其中的游戏,对于那些并不具备明显的金融属性,特别是没有具备相关资质的玩家们来讲,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因此,我们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金融行业的进化并不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唯一的发展方向,而是应该寻找一个更多的玩家,特别是掌握了技术与数据优势的玩家同样可以参与其中的全新路径。 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相对于金融科技的专属与独特,数字科技则具有更加明显且全面的普适性。 金融科技是开始,数字科技是未来 以新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并不是错误的,它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芥蒂以及对于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渴求,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仅仅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专属,金融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套用产业互联网的模式,而是要寻找具有金融特色的模式,于是,金融科技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金融机构深度科技化的开始。 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当中,原本组成金融行业的内在元素开始发生了深度而又全面的变革,大数据、AI等新的元素在金融行业当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多。 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式的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来讲,金融科技的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的进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种以立足金融行业本身的变革,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金融行业的专属,对于那些并不具备传统金融架构和元素的玩家们来讲,则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同样是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我们同样看到了以赋能和改造为代表的新方向的出现,对于那些并不拥有金融元素和架构的玩家们来讲,他们可以扮演赋能者的角色,通过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参与到金融科技当中。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资质的玩家参与进来,但是,金融机构本身数量上的短板,最终让这些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另外,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开放所有的环节让赋能者参与,于是,以金融科技为出发点的赋能方式就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表面上是在用新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改造,实质上却并未真正解决金融行业内部最本质的痛点和难题。 寻找一种能够让更多玩家参与其中,能够让金融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变革的新方式,成为破解金融科技弊端的关键所在,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金融科技的局限性相比,数字科技具有更多的普适性,它不仅可以让金融玩家与科技玩家都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将金融与外部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了让金融回归实体的目标。 因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趋势,即使是金融科技,同样要进化到数字化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数字科技来诠释金融行业的新未来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数字化浪潮的来临并不仅仅只是在金融行业发生,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业同样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而又深度的变革。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字科技提供了一种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可以桥接在一起的全新方式,它可以让金融更好地回归实体,更好地与实体进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整合。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更加普适的数字科技则才是金融行业的新未来。 抢滩登陆正当时,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在哪? 数字科技本身的普适性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吸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同样吸引了诸多金融科技玩家投身其中。 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从金融科技转移到数字科技身上,一场抢滩登陆的战役由此打响。当抢滩登陆正当时,我们或许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联接仅是开始,耦合才是关键。毋庸置疑的是,数字科技本身衍生于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也必须不断联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其实就是要扮演联接者的角色,让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之间可以更好地联通,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对外部行业进行深度赋能,让外部行业更好地让金融行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从现阶段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那些真正开始意识并且真正开始扮演联接者角色的玩家才是真正抓住了数字科技发展的关键。 对于那些依然仅仅只是单纯地做金融,单纯地做赋能的玩家来讲,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扮演起联接者角色的玩家们来讲,联接仅仅只是开始,在桥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后,他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让金融与外部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达成1+1>2的效果。 因此,耦合,才是未来数字科技玩家真正应该要做的,只有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之后,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壁垒与鸿沟才能消弭,金融才能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毛细血管”。 科技仅是开始,数字才是方向。数字科技,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数字”,而不是“科技”。之所以会有数字科技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科技衍生而来的。 因此,数字科技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而是在于数字。 科技的概念主要聚焦在赋能和改造上,数字的概念主要聚焦在新物种的产生上。 对于玩家们来讲,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字”上,而非“科技”上。 正如前面所讲,“数字”的关注点在于新物种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扮演的仅仅只是手术刀的角色,它解决的是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而数字科技的玩家则要具备将业已改变的传统行业进行再造,并且产生新物种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那些仅仅只是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了“科技”上,而不是“数字”上的玩家,依然是金融科技的底层逻辑的延续,等到流量红利不再,赋能空间见顶,这些玩家依然会选择逃离,甚至会被淘汰。 相反,那些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数字”上的玩家则可以与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一起长期共存,并且持续发展。 当数字科技的玩家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塑造者,而不再是修修补补的改造者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决定数字科技未来的真正力量。 因此,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抢滩登陆数字科技的时候,我们或许要更多地从“数字”,而不是“科技”的角度来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结语 当产业互联网的风潮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金融科技为主打的全新发展的来临。 不可否认的是,较之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收割,金融科技让我们看到了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方向。 于是,很多人开始将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 然而,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享受红利的存在,最终,金融科技仅仅只是那些具备金融特质的玩家们的专属领地。 寻找更加普适,更加深度的替代者,成为人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相对于金融科技的局限性,数字科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未来。 然而,仅仅只是加持数字科技的概念,但却无法抓住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同样是无济于事的。 认清数字科技的关键点,或许才能真正成为抢滩登陆的“排头兵”。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12月21日晚间,京东数科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京东集团发布人事任命公告称,经京东集团管理层提议,拟报京东数字科技董事会批准:任命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先生为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任命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为京东数字科技CEO。二人均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 京东数科对回应称,出任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将有助于陈生强先生将更多精力聚焦前瞻发展和业务布局,凭借其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战略洞察,在战略规划、产品打磨、技术升级上进一步构建数字科技业务的核心壁垒,协助京东集团刘强东先生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为京东数字科技超前谋划、拓展未来”。 据记者了解,任命获批后,李娅云将统筹负责京东数字科技的日常经营管理,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先生汇报,并协助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陈生强先生做好战略、产品和研发的落地。 资料显示,李娅云于2007年12月加入京东,曾任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在合规治理、网络安全治理、政府事务合作、内部专项审计等工作中均取得重大突破。公告表示,李娅云女士敏锐严谨的思维和细致高效的管理,将引领京东数科持续实现稳健的创新和发展。 京东数科方面强调,这一管理层的任命提议也是京东集团轮岗制度的体现,目前京东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在现有岗位上满一定年限后都会转至其他不同岗位进行轮岗。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记者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京东数科此举顺应时局调整高管队伍,由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担任CEO,一方面有助于审视自我,将合规作为自身发展的首要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审时度势,能够使京东在数字经济时代行稳致远。”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记者表示,“在行业监管趋严,以及上市的当口上,京东数科调整了CEO的任命,其决策背后可能意味着京东数科阶段性战略侧重的变化。在政策和监管的变化中,积极拥抱监管,稳健合规可能才是当下数字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管理层安排,也利于落实合规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平衡。” 9月1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上交所已经受理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陈生强于2007年4月加入京东集团,曾任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2013年10月至今任发行人董事、总经理;2018年6月至今任发行人总经理。
继汇付天下、拉卡拉之后,又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即将上市。近日,浙江证监局发布的辅导企业信息显示,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连连数字”)已在该局备案,拟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则受聘担任连连数字的辅导机构。若连连数字能够成功上市,意味着其全资子公司连连支付也将在科创板上市。漫漫上市路成立十一年,上市路正式开启。连连数字成立于2009年2月初,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服务客户覆盖跨境贸易、电商、零售、商旅、物流、教育、房产、汽车等多个垂直行业。其主营业务分为支付业务和清算及信用卡业务,支付业务又涵盖国内支付和跨境支付。其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分别设立了持牌金融公司。其目标是从国内发展到全球,从移动支付到跨境支付,从支付到金融科技。提到连连数字必然要说到其全资子公司连连支付。作为国内跨境支付巨头,连连支付拿到了为数不多的跨境支付业务资质。而且还拥有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业务。近年来,连连数字的牌照真是拿到手软。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仅2019年上半年,连连数字就拿到了22个州的牌照,境外金融支付牌照也已经获得数十张。且仅2020年至今,连连数字就先后拿下了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以及网络小贷牌照,运营主体分别为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网易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除了第三方支付业务,连连数字也意图通过消金业务“弯道超车”。在拿下网络小贷牌照后,有消息称,连连支付将开展现金分期、商品分期、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且已经组建了消金团队。但面对网络小贷公司的高门槛以及贷款利率下行趋势,连连数字能否通过消金业务超车还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连连数字的上市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有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旗下子公司拟作为领投方参与连连数字的下一轮融资。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连连数字为上市在做准备。过去,无论是连连数字还是连连支付都受到资本的青睐。天眼查信息显示,连连数字仅在2018年就累计完成近5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光大集团、金浦投资等。连连支付累计金额远超过30亿元,投资方包括赛伯乐投资、北极光创投、淡马锡、红杉资本中国、博裕资本、中国光大集团等。上市后谁是最大的赢家?连连数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章征宇直接持有11.68%的股份,并通过创连致新间接持有其14.34%的股份,合计持有连连数字26.02%的股份。另外,章征宇参与连连数字的实际运营,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和其他支付机构不同,连连支付的优势在于跨境支付业务。随着跨境电商行业逐渐走向成熟,跨境支付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但头部玩家并不多。若连连数字能成功上市,将成为“跨境支付”第一股。上市潮启动?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发展多年,走向资本市场是必然。此前已经有不少支付机构在排队等待上市,包括宝付的母公司漫道金服、易宝支付、富友支付等,银联商务也已经申请科创板上市。中国电信旗下翼支付分拆上市也是其长远目标。与另外几家已经或正准备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不同,连连支付主打跨境支付。2013年开始,连连支付就面向全球市场布局了跨境支付业务,并于2017年正式上线跨境收款产品,主要为跨境出口电商卖家提供收付款等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全球6个结算币种,先后获得60张全球范围内的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数据显示,连连支付已经与全球超过20家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覆盖法国、韩国、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的跨境电商卖家达60万。截至2019年底,连连支付的例是交易额已达3.6万亿。而且,上述几家支付机构的业务侧重点不同,有的聚焦于聚合支付,有的则侧重于为中小微商户提供服务。相同的一点是,汇付天下、拉卡拉以及将上市的连连支付,其服务对象主要聚焦于B端市场。目前C端市场已经出现巨头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B端市场还尚未出现“独角兽”。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支付机构都面临着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走向资本市场便成为很多支付机构的选择。这被认为是很多专注于B端市场的支付机构上市的原因之一。早于2019年1月11日,连连支付就已经实现100%断直连、100%备付金集中交存、撤销除规定可以保留账户以外的全部备付金账户的目标。此前,有分析师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支付机构很难在A股独立上市,就算是已经上市的拉卡拉也经历了借壳上市失败、独立上市中止等挫折,并称很多支付机构会选择在海外上市。“今年市场则不同。由于疫情,海外资本市场爆冷,加上科创板已经正式开板,有‘科技’属性的支付机构更容易上市。”该分析师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网显示,连连支付已经通过了PCI-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认证、ISO27001国际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UPDSS银联卡支付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认证、Tier-IV Data Center认证,并获得了由公安部核准颁发的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证明。值得一提的是,港股“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在上市两年后于12月23日宣布将私有化退市,专注于为国内B端商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徐骏 作(新华社发)继10月在深圳发完数字人民币红包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将红包投向了苏州。12月5日,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正式开始预约,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全国落地试点场景已经超过6700个,未来还将进一步丰富。测试离线支付此次中国人民银行为苏州消费者准备了10万个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无论是总金额还是红包数量,都是深圳的2倍。红包能用在哪儿?此次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与“双12苏州购物节”活动相结合,可在苏州指定的近万家商户使用,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类别,覆盖全市各板块核心商圈及重点商超。苏州还首次引入了线上消费场景。京东商城支持消费者在线上购买自营商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成为试点中首个接入数字人民币的线上场景。此外,京东还与苏州市相城区联合打造了数字人民币特色支付场景,收货地址在苏州市相城区的市民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货到付款,足不出户即可体验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支付服务。苏州消费者还有机会体验离线钱包,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新亮点。“这意味着此次试点活动中,在无网环境下,客户可使用具备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功能的App,通过手机‘碰一碰’完成转账或者支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说。“引入线上场景和测试离线支付都非常重要。线上场景的扩展更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未来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离线支付是数字人民币区别于其他移动支付手段的特征之一,更能凸显其优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扩大试点范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向在深圳的个人发放5万个共计1000万元的“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是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首次大规模“公测”。截至活动结束,累计47573人领取了红包,占总中签人员的95.15%;使用红包支付业务量62788笔,红包支付金额876.4万元。为支持试点期间数字人民币的流通使用,深圳市罗湖区辖内共3389家商户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包括商场超市、生活服务、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等四大类。深圳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银行为工、农、中、建四大行,此次苏州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董希淼建议,未来可适当扩大测试银行范围,将参与测试的银行扩大到全部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之余,也让中小银行参与进来。除了深圳和苏州,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公告,数字人民币还将先行在雄安、成都以及未来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对此,董希淼建议,可有序扩大试点测试城市,一方面可增加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京津冀、长三角等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另一方面可增加兰州、乌鲁木齐、拉萨等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西部城市。丰富应用场景未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12月7日,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已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特性和钱包生态体系,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与京东数科、滴滴出行等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建设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生态体系。董希淼指出:“可进一步丰富测试场景,大力加强与各方合作,加快数字人民币功能创新,丰富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同样值得期待。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出:“人民币在中国香港地区的使用已十分常见,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其使用会为两地游客带来更大便利。虽然数字人民币推出尚无时间表,但相信它将来会为需要进行跨境零售消费的两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选项。”(记者 徐佩玉)《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09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