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最近重回“6时代”。 当然,如果没有疫情这事儿的话,倒不是什么大新闻。去年8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没能守住“7”关口,创下历史新高逼近7.20的位置,接着就是一轮反弹,在今年1月底回到了6.86。 疫情蔓延,全球的资产都受到了冲击,纷纷贬值,美国在“懂王”的运筹帷幄之下尤其凄惨。但没办法,矮子里面挑高个儿,美元总归还是第一位的世界货币,自然就成了避险的最佳选择,人民币也因此被抛弃,5月底一度跌至7.18。 现在形势企稳,这一指标也回归了正常水平。 截至今日,在岸人民币汇率收复6.82关口,创下近16个月的新高,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最新报价也升至6.8215。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的反弹并不局限于对美元。整个8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都在持续走高,8月末为92.79,比前一个月上涨1.5%,已经回到了年初的水平线上。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剔除黑天鹅的影响,现在算是续上了7个月前的走势。 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大概梳理一下,其实主要还是这三点:美元走弱、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美利差持续走高。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细看。 美元走弱,跌破92 3月份的时候,海外闹了一波“美元荒”,直接把美元指数抬到了103点,比4年前特朗普当选带起的一波高潮只低了0.8个点。 后面的事大家大概也都了解,不多说。 单看结果,美联储联合联邦政府大把大把地撒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4万亿扩大至7万亿美元;政府赤字突破2.8万亿美元,刷新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甚至在9月底还会达到3.7万亿美元。 美元流动性从不足过渡到充裕、泛滥,不但抹平了国际市场上的需求缺口,还把美元扔进了泥潭。 不过,供过于求只是外部因素,真正砸低美元的还是经济问题。根本上来说,一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货币的内在价值,美元的价值也和它的GDP挂钩。经济重启失败后,美国二季度GDP萎缩幅度达到31.7%,又创了个历史记录。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经济严重下滑,大量印钞,加上欧元追高,内外承压之下美元价值一跌再跌,3月份至今已经跌了9%,跌破92点,现在维持在91.8附近。6月底的时候,市场还有预警说未来几年美元指数或许会跌落35%,大概落在60点的位置。 数据来源:Wind 而现在美联储又放了个大招:平均目标通胀制。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长期的低利率大概是联邦政府的救命稻草,但确确实实又捅了美元一刀。(详见:《美联储再一次妥协》) 保大还是保小,对美联储来说,似乎也没得选。 风景这边独好 虽说汇率这东西是相对而言的,美元走弱打开了利好空间,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总归还是中国经济的底子好,人民币才有走强的支撑点。 在全球经济纷纷刷新反向历史记录的时候,中国这边一枝独秀,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二季度GDP正向增长3.2%,并且预计下半年GDP会在6%左右,基本和往年增速一致。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将中国列为今年唯一可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季度刚接过棒,就更加坚定了这一观点:7、8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都达到了51%,连续6个月在临界点以上,表明经济正在持续扩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和制造业在6月份的时候,一些重要领域就恢复到和去年大体相当的位置,但是非制造业还是比较困难。现在看这两个月,非制造业正在迅速地回升,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整个经济的结构更趋向均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这独一份的优势显得更加亮眼,此消彼长之下,人名币自然就更加坚挺。 接近翻倍的中美利差 过去整个8月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未间断,放水不停,三周内累计操作量(非净投放)已经达到2.67万亿。加之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资金利率下行,7天回购利率目前已经降至2.2022%。 但这样迅猛的流动性投放并没有阻挡多方的看好,其中最重要的点就是——中美息差。 4月份起,国债触底反弹,十年期国债利率目前已回到3.061%的位置;另一边,美国因为开启无限QE模式,国债利率断崖式下跌,十年期国债从年初的1.75%直接下滑至0.711%,短期国债更是惨不忍睹,一年期的只剩下0.122%。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两相比较,上半年中美利差不断扩大。到今天为止,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为235个基点,与年初相比扩大了108个基点。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这么大的套利空间,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场。6月份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增长了27.23%,7月末持券总额为2.67万亿元人民币,比6月末增加1650亿元人民币,持有量占中国债券市场余额的2.8%。 与此同时,A股市场也有大量外来资金流入,6月份境外资金持股同比增长49.14%。 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300亿元的人民币央行票据,市场投标总量接近发行量的2.1倍,人民币资产在境外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当然这其中主要还是看好中国经济。 国内金融资产走俏,而海外资金流入时要走个换汇的流程,需求端一下子起来了,覆盖掉增加的流动性供给还绰绰有余,因此刺激人民币升值。 小结 总的来说,这轮汇率的回调属于理所当然。 短期来看,无论是美联储的水还是所谓的平均通胀目标制,都会推着美元继续走弱,欧元那边给的压力也不小。 同时,中国经济抢跑是一大招牌,加上美国实际收益率偏低,为人民币汇率继续上探提供了更大的背景。 但人民币升值过多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说出口、外汇储备的价值等等,虽然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机制愈发完善,但其实仍然需要官方的调控。所以结合以往的走势来看,除非美国自己作死或者大选爆雷,人民币汇率很难突破6.60的位置。
步入9月,中报业绩大考也缓缓落下帷幕。 其中,科创板作为风头一向强劲的板块,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表现算是可圈可点。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科创板共有165家上市企业披露中报业绩,由于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高,再加上加强降本增效而提升毛利率等举措,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128.07亿元,同比增长5.80%;共计实现净利润124.17亿元,同比增长42.29%;扣非后净利润94.06亿元,同比增长38.27%。 超六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 在营收方面,超六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7家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一倍,分别是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硕世生物、洁特生物、睿创微纳、先惠技术、高测股份,2020年中报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59.39%、388.05%、368.65%、184.86%、172.86%、130.63%、112.96%。 数据来源:Wind 在净利润方面,四分之一的公司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尤其有24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一倍,其中圣湘生物以高达14687.2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位列第一,东方生物、先惠技术紧随其后。 数据来源:Wind 细分行业爆发研发优势 而从细分行业来看,基于疫情防控之下医疗需求增加,再加上半导体行业的风口再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行业在上半年的表现较为出类拔萃。其中,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4.61%和2757.65%;集成电路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22.44%和97.11%。 而基于科创板的硬核科技属性,“重研发”乃是第一要义,科创板上前三大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工业,累计占比达到83.46%。这也就是上述细分行业表现亮眼的主要原因,基于对研发水平的重视,技术和人才的投入驱动了业绩的增长潜力。 “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共计投入研发金额12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8.53%,比去年全年提高6个百分点...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拥有近五万名研发人员队伍,比去年末增长8%,研发人员在员工总人数中的占比达到24%”——公开数据 从上半年研发投入来看,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芯原股份、微芯生物、奇安信等9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中国通号、天合光能等2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 研发投资个股排名 数据来源:China Knowledge数据库、上交所 板块颇受机构看好 同时,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以来,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显著上升。 总体来说,持股基金数量为16544只,比一季度增长10倍。其中,75%的科创公司的流通股东中有基金股东,比一季度增加20个百分点;基金持股占比从一季度的平均7.09%提升至11.70%。 从行业看,医疗器械、软件和半导体类个股最受基金的追捧。其中,金山办公的基金持股比例为51%,坐稳第一。 数据来源:Wind 三友医疗因其脊柱类植入产品具有进口替代预期,基金持股比例从一季度的1.66%跃升至半年报的50.57%。 数据来源:Wind 此外,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运行探索,科创板的业绩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格局。 一方面,市值前10%的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7%,净利润同比增长53.41%,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47.31亿元,净利润56.97亿元,分别占科创板整体营业收入的49%、整体净利润的46%。 另一方面,有超过三成科创板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或者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4家公司营收降幅超过50%,16家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50%,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领域;除未盈利企业外,亏损排名前十的公司亏损金额占所有公司亏损总额的比例达96%,个别企业业绩下滑超过90%,经营风险较为显著。 整体来看,科创板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以说展现了一定的稳定性,从某种程度上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轨迹。但基于其波动较大的涨跌幅、以及门槛不高的财务指标门槛,不少企业获得资本机遇,高调上市,市值也不断攀升,显然随着人们习惯于提前推高预期,促使股市消化预期,使得科创板整体市盈率严重超标这一特征凸显,这一刻,也许是时候重视一下由估值过高带来的泡沫痛点了。 科创板的泡沫几何?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源动力。 而为推动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加速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科创板作为A股改革的试验田应运而生。 显然,市场对这一板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毕竟这为多数缺乏资本支撑的创新企业带来了一线绝佳的生机,纷纷迈开步子冲击科创板IPO。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按发行日计算,今年前8个月已有258家新股上市,累计募资3125.24亿元,创出10年以来的新高,完胜去年全年IPO募资金额(2533.7亿元)。其中,8月新股发行家数高达63家,创历史IPO数量单月新高。而从新股上市的板块来看,科创板新股数量占新股总数接近4成。 从年内募资总额来看,前五名分别为中芯国际、京沪高铁、奇安信、凯赛生物和康希诺,金额分别为532.3亿元、306.74亿元、57.19亿元、55.61亿元和52.01亿元,而除了京沪高铁为上海主板之外,其余四家公司均为科创板。其中,中芯国际A股上市首日成交479.7亿元,占当天科创板总成交额的近五成。 A股各板块平均市值对比以及科创板新股市值/数量行业分布(申万一级行业)(截止到8月12日)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而随着同时中芯国际等巨无霸的加入,科创板的身价更是暴涨,一荣俱荣的效应得到明显发挥,随着个股股价的飞涨,板块估值也不断攀升,着实为不少企业孕育了一个创造财富神话的温床。 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均价相对发行价涨幅平均情况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全球科技板块市盈率比较 数据来源:China Knowledge数据库、上交所 截至8月31日,科创板上市企业165家,总市值2.86万亿,平均市盈率95.32倍,而这一数据指标远远高于同期上交所主板的平均市盈率(15.31倍),深主板平均市盈率(21.24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36.24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1.02倍)。 事实上,这一数据足以让人咋舌,虽说科创板重视硬核科技属性,对财务门槛有所放低,但若是企业长期无法将核心技术优势转化为实打实的盈利能力,目前的高估值又或是百亿市值也只不过是“画饼充饥”的产物,纸上谈兵罢了。 科创板审核周期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毕竟以千万级利润,又或是亏损业绩去作为支撑百亿市值的底气着实不太靠谱,市场投资者在跟随市场头脑过热之后,也需要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数据。 微芯生物近三年业绩持续走下坡路,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1万元却撑起了近200亿元的总市值; 沪硅产业上半年净亏损8259.42万元,亏损额同比增加10.17%,而总市值目前达到1079亿元... “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诺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滑46.65%,市值达到641亿元... 伴随着解禁潮的开启,中期业绩纷纷释出,叠加创业板注册制的大热吸引了不少热钱,8月科创板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都呈现了缩水之势。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科创50指数的弹性也开始显现,近期跌幅较为凸显。 数据来源:Wind 康希诺股价已较科创板上市首日最高价跌约45%,且港股股价也一路走低,8月以来跌超40%。 数据来源:Wind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的中芯国际也出现明显回调,较科创板上市首日最高价跌超30%。 数据来源:Wind 显然,不管个股业绩如何,目前科创板整体估值存在较大泡沫为事实,那么出现回调下跌便是必然的。毕竟就大环境来说,虽然我国科技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面对多国竞争之中,相关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自主创新的国产替代还处于进程之中,任重而道远;而置身于这一市场环境中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大多都才步入成长阶段,基于通过研发高投入去提升盈利高效率进而带动主业高成长这一逻辑还无法及时兑现,业绩具有的不确定性波动这一点或使得投资将存在风险。 结语 回顾过往,科创板可以说在交易活跃度、流动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伴随着“科技兴国、科技强国”这一逻辑进一步渗透,科技板块的高成长性和高景气度是不可忽视的,其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还是较为可观。 但由于目前资本市场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上市门槛进一步放松,鱼龙混杂之象或已显现,尤其在科创板估值目前处于较高水平之际,市场投资者还是得擦亮眼睛,小心为上了。 而在国内疫情受控之下,随着二季度复工复产加速,科创板公司业绩改善较为明显,那么后期行情的支撑点或有望向业绩倾斜,其中,板块内的分化更为凸显,强者愈强,行业龙头或继续占据优势,而那些仗着科创板的高光无法承其估值之重的标的背后的估值泡沫也或将逐步破灭。
主要观点 PMI数据简述: 8月制造业PMI为51%,前值为51.1%,回落0.1个百分点。具体分项来看: 1)PMI生产指数为53.5%,前值为54%。生产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2)PMI新订单指数为52%,前值为51.7%。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前值为48.4%。随着海外经济持续恢复,出口订单继续好转中。3)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9.4%,前值为49.3%。4)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前值为50.4%。5)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前值为47.9%。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回落。 从PMI看五大经济数据的短期走势 客观来说,8月PMI数据基本反映当下经济状态。即,经济整体上行动能仍在,但边际趋弱。外需上行斜率大于内需。外需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就业压力有所缓释。基建可能受制于降雨、高温天气的影响,8月改善力度偏弱。具体而言,从PMI中,可以对五个经济数据的短期走势作个展望。 (一)工业增加值:预计8月同比仍会上行 8月PMI生产指数为53.5%,尽管低于前值的54%,但依然是个不低的数。作为比较,2019年月度均值为51.7%;2018年月度均值为52.6%;2017年月度均值为53.8%;2016年月度均值为52.4%。 展望8月,除了PMI的生产指数外,其他可以佐证生产向好的有:1)发改委8月17日发布会表示,8月用电数据较好;2)水泥价格上行反映基建、地产施工在8月有所改善;汽车轮胎开工率8月继续明显上行,反映汽车生产8月较好;3)出口高频显示依然偏强,出口相关行业生产不会弱。 (二)出口:预计短期仍偏强 海外经济,尤其是零售、工业生产继续改善中,且后续仍有一定改善空间。从海外PMI来看,德国8月PMI进一步上行至53%,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上;英国8月PMI进一步上行至55.3%,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上;美国Markit PMI 8月进一步上行至53.6%,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上。 具体到国内出口,中国8月PMI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49.1%。好于前值48.4%。中国港口数据看,8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进一步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8%。预计短期出口偏强。 (三)基建:8月可能是小幅改善 8月基建数据改善幅度可能不大。目前可供参考的数据包括:1)8月建筑业PMI为60.2%,略低于前值60.5%。2)螺纹表观消费量,8月略有上行,但上行幅度实际低于市场预期。8月四周均值为374万吨/周,去年同期为358万吨/周。7月五周均值为362万吨/周,去年同期均值359万吨/周。3)水泥价格:华东8月率先上涨,中南随后,但目前西南仍在下跌。 (四)PPI:预计8月同比继续收窄中 8月PMI出厂价格指数为53.2%,高于前值52.2%。意味着,PPI环比继续明显上行,结合翘尾因素,预计8月PPI同比继续明显收窄中,考虑8月CPI将有所回落,那么PPI与CPI价差将进一步收窄中,这对周期股而言,是个较好的宏观环境。 (五)就业:整体仍在改善中 三大从业人员指数中,制造业与服务业8月进一步上行,建筑业有所回落,考虑到制造业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高于建筑业,预计8月就业仍在改善中。 风险提示:消费数据改善力度不及预期,中美冲突加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PMI数据简述 8月制造业PMI为51%,前值为51.1%,回落0.1个百分点。具体分项来看: 1)PMI生产指数为53.5%,前值为54%。生产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2)PMI新订单指数为52%,前值为51.7%。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前值为48.4%。随着海外经济持续恢复,出口订单继续好转中。3)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9.4%,前值为49.3%。4)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前值为50.4%。5)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前值为47.9%。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回落。 除了这五大分项外,8月制造业PMI中其他值得关注的指标有: 1)价格:8月价格指数进一步上行。PMI出厂价格为53.2%,前值为52.2%。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8.3%,前值为58.1%, 2)库存:8月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前值为47.9%。8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1%,前值为47.6%。8月采购量指数为51.7%,前值为52.4%。 3)外贸:8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前值为48.4%。8月PMI进口指数为49%,前值为49.1%。 4)分规模看:小企业PMI指数继续回落中。8月大型企业PMI指数为52.0%,前值为52.0%。中型企业PMI指数51.6%,前值为51.2%。小型企业PMI指数为47.7%,前值为48.6%。据统计局解读,“本月小型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分别超过五成和四成,生产经营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此外,重庆、四川等地部分企业反映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原材料采购周期拉长,市场订单减少,企业生产有所回落。” 此外,8月建筑业PMI为60.2%,略低于前值60.5%;服务业PMI为54.3%,高于前值53.1%。 二 从PMI看五大经济数据的短期走势 客观来说,8月PMI数据基本反映当下经济状态。即,经济整体上行动能仍在,但边际趋弱。外需上行斜率大于内需。外需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就业压力有所缓释。基建可能受制于降雨、高温天气的影响,8月改善力度偏弱。具体而言,从PMI中,可以对五个经济数据的短期走势作个展望。 (一)工业增加值:预计8月同比仍会上行 8月PMI生产指数为53.5%,尽管低于前值的54%,但依然是个不低的数。作为比较,2019年月度均值为51.7%;2018年月度均值为52.6%;2017年月度均值为53.8%;2016年月度均值为52.4%。事实上,7月工业增加值,若单看制造业,同比是上行明显的。7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为6%,前值为5.1%。7月数据的拖累很大程度上受用电数据的拖累。(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电力、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下降。) 展望8月,除了PMI的生产指数数据外,其他可以佐证生产同比可能继续上行的有: 1)8月17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进入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初步分析,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 2)具体行业上,尽管螺纹产量未有进一步上行,但水泥价格走高(华东地区本月以来累计上涨7.5%,上涨幅度高于去年8月的2.4%),反映基建、地产施工实际可能略好于7月;汽车轮胎开工率继续上行(半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69.72%,高于7月30日的65.5%;全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74.48%,高于7月30日的71.5%),反映汽车链条的生产在8月或继续上行。 3)8月出口数据从中港协的数据看,进一步向好中,8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进一步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8%。反映出口链条在8月的生产可能不弱。 (二)出口:预计短期仍偏强 海外经济,尤其是零售、工业生产继续改善中,且后续仍有一定改善空间。具体而言,海外复工排行榜如下:美国地产(100%)/美国零售(100%)/德法服务(100%)/美国汽车生产(100%)>德法零售(90%)/德法汽车生产(90%)>德法地产业(70%)/美国工业生产(70%)/意西工业生产(70%)>德法工业生产(60%)>美国服务(50%)/意西零售业(50%)。从PMI来看,德国8月PMI进一步上行至53%,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上;英国8月PMI进一步上行至55.3%,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上;美国Markit PMI 8月进一步上行至53.6%,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上。 海外经济的持续回暖,对全球贸易与中国出口,都会有明显的提振,短期内,出口数仍会偏强。相关的数据包括:中国8月PMI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49.1%。好于前值48.4%。8月越南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其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韩国8月前20日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收窄至-7%。中国港口数据看,8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进一步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8%。 (三)基建:8月可能是小幅改善 8月基建数据改善幅度可能不大。目前可供参考的数据包括:1)8月建筑业PMI为60.2%,略低于前值60.5%。2)螺纹表观消费量,8月略有上行,但上行幅度实际低于市场预期。8月四周均值为374万吨/周,去年同期为358万吨/周。7月五周均值为362万吨/周,去年同期均值359万吨/周。3)水泥价格:华东8月率先上涨,中南随后,目前西南仍在下跌。 统计局的解读:“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高温降雨天气的减少,近期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四)PPI:预计8月同比继续收窄中 8月PMI出厂价格指数为53.2%,高于前值52.2%。意味着,PPI环比继续明显上行,结合翘尾因素,预计8月PPI同比继续明显收窄中,考虑8月CPI将有所回落,那么PPI与CPI价差将进一步收窄中,这对周期股而言,是个较好的宏观环境。做一个简单的统计,2016年以来,PMI出厂价格指数超过50%的月份有28次,其中27次PPI环比上行。平均而言,这28个月PPI环比上行幅度达到0.53%。最近两次PMI出厂价格指数超过50%分别是今年6月与7月,对应的PPI环比都是0.4%。PMI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很好的预判当月PPI环比的指标。 (五)就业:整体仍在改善中 PMI里面涉及就业数据的有三个。分别是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建筑业PMI从业人员指数;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对应的是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就业状况。对PMI从业人员指数的分析,我们建议不用太介意其是否高于或低于荣枯线,只关注其绝对数即可。因为建筑业PMI从业人员历史很少低于荣枯线,而制造业PMI从业人员历史很少高于荣枯线。 三大从业人员指数中,制造业与服务业8月进一步上行,建筑业有所回落,考虑到制造业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高于建筑业,整体而言,预计8月就业仍在改善中。8月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9.4%,略高于前值49.3%;8月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4.2%,略低于前值56.2%;8月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7.2%,前值为46.7%。
房慧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 湖南链城基金公司总经理兼娄底市区块链办执行副主任谢纬,是从2016年底在北京招商时偶然接触到区块链,自此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并积极投身于该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在行业间的应用。 据其介绍,目前在数据方面存在三个弊端:首先,一些三四线小城市的财力不足以支撑信息化的成本,上传的数据在质量和维度上都没有保证;其次,很多数据收集过来直接扔在一边,造成数据大量闲置、浪费;第三,数据管控模式存在缺陷,导致数据丢失难察觉,被盗难追责的现象。而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和加密认证属性,正好能够改善这些痛点。 不动产是中国最大的资产,巨大的空间价值也决定了不动产行业整个系统的高成本。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多方数据共享,解决信任危机,促进行业内主体,特别是有竞争关系的主体之间的良性合作,大大降低了行业运行成本并提高了效率。 然而,区块链的市场化程度也并非没有阻碍。第一是思想问题,政府对区块链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思想还没有发生转变,对科技重视的不多。第二,单纯从自身体系内做区块链意义不大,难点在于各个节点之间的合作,而房企在这个领域更多是非合作态度;第三是技术问题,一般房企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易居的引领给行业起了带头作用。 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区块链在不动产行业存在巨大的经济机遇。以互联网作比喻的话,现在属于早期阶段,目前是局域网,如果能有更多行业领袖企业加入进来,就能产生很多局域网,最终形成庞大的互联网。
截至北京时间8月31日16点,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25239675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上周(8月24日-8月30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1805222例,新增死亡病例37715例。 上周发达国家新增确诊453718例,结束了连续4周的下降,新增死亡病例7049例;发展中国家新增确诊1351504例创新高,新增死亡病例30666例。 欧洲发达国家疫情加速蔓延,上周新增确诊病例135552例,较前一周多增20924例;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中,英、法、意、西四国新增确诊病例环比涨幅均超过20%。其中西班牙疫情形势最为严峻,上周新增病例53232例,已经超过4月初周新增病例峰值。 图1 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周新增确诊病例 注:发达国家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分类。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2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确诊病例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3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死亡病例数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国疫情趋于缓和。上周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94786例,已连续6周下降,新增死亡病例6266例,较前一周少增482例。截至8月30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接近600万例(5996431例)。 上周欧洲主要国家疫情加速蔓延,英、法、意、西四国新增确诊病例环比涨幅均超过20%。其中西班牙疫情形势最为严峻,上周新增病例53232例,已经超过4月初周新增病例峰值。面对疫情反弹,欧洲国家不断收紧防疫措施,25日西班牙政府表示将派遣军队协助各自治区进行病例追踪;29日意大利再次将部分村镇设为隔离区,重新开始封锁。 巴西疫情进一步缓和。上周巴西新增病例256528例,较前一周少增9058例,连续两周下降。截至8月30日巴西累计确诊病例为3862311例。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上周哥伦比亚(新增66765例)、阿根廷(新增66272例)与秘鲁(新增54199例)新增病例排名全球4-6位,且均处于高位水平。 上周伊拉克是中东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新增病例26836例,维持高位水平。伊朗疫情开始趋于好转,上周新增病例14655例,已连续4周减少。 印度疫情局面依然严峻,上周印度新增病例514897例,创各国周新增病例记录。截至8月30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为3621245例,但周环比增速仍是全球水平的两倍多。印尼疫情快速蔓延,上周新增病例18518例,较前一周增加了32.4%。上周,韩国新增病例2282例,较前一周多增132例,目前源自韩国首都圈的群聚感染已经蔓延至韩国全境。为遏制疫情扩散趋势,30日起,韩国防疫部门针对首都圈感染风险较高的设施和场所实行强化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并且呼吁民众尽量不要外出,减少与他人接触。 上周南非新增病例15283例,较前一周下降31.9%,已降至6月初水平,累计确诊病例环比增速也已降至2.5%,不足全球水平的三分之一。截至8月30日,南非累计确诊病例为625056例,约 1.1%的人感染过新冠肺炎。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上周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8例,均无本土病例。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盟国家经济活动仍在复苏,8月欧盟19国经济景气指数升至87.7,已连续4个月上涨。但在不同国家中,经济活动复苏的表现开始分化。 图2 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景气指数 来源:欧盟统计局、CEIC、Wind 疫情的反弹正对西班牙的经济复苏造成影响。西班牙疫情自7月中旬反弹,新增病例快速增加,此后政府加强了防疫措施,经济复苏的势头受阻。8月西班牙经济景气指数为下降2.5至88.1,是欧盟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下降的。高频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趋势,根据谷歌公布的移动电话数据,自7月中旬以来,西班牙出现在交通枢纽(飞机场、火车与汽车站)的人数持续减少。 图3 交通枢纽出现人数(过去7日均值) 注:基准水平(0值)代表疫情爆发前1月3日-2月6日到交通枢纽低点(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人数的中位数,纵轴代表过去7日均值与基准水平的差异(%)。 来源:Google、FT 疫情数据图表 全景 图4 确诊病例到达100例后主要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变化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5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6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14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7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8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增长3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9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0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院计算 图11 国际新冠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2 国际新冠死亡与治愈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欧洲 图13 申根区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4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5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6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洲 图17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8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9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亚太 图20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21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2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非洲 图23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4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中国 图25 中国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26 中国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院计算 图27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症状感染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8月24日,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麒麟”)正式刊登招股意向书,公司决定于2020年9月1日进行新股申购,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青岛有望迎来第43家A股上市公司。 持续经营能力稳健 以智能制造推动轮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森麒麟致力于绿色、安全、高品质及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及航空轮胎研发生产、销售,以智能制造推动轮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互联网及生产制造物联网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升级完善。 招股书显示,森麒麟公司以境外替换市场为核心,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报告期内,森麒麟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其中,经济型乘用车轮胎及高性能乘用车轮胎为森麒麟主力产品,2017-2019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1.73%、85.85%及83.83%,为森麒麟主要盈利来源。此外,轻卡为美国主流消费车型,森麒麟随其美国市场业务逐步成熟,将轻卡轮胎作为重点业务布局,并获得充裕订单,轻卡轮胎对整体业务贡献度提升。 同时,森麒麟主营业务持续“造血”能力突出,具备高质量的回款能力和盈利质量。2019年,公司存货余额下降20.82%,其中原材料余额下降30.13%,库存商品余额下降16.23%,泰国工厂建成后投产的初期阶段,相应的安全库存及战略备货已得到有效消化,得到市场认可,实现了供销两旺。 记者对比了2017年-2019年森麒麟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趋势,森麒麟的业绩增长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尤其是具备境外工厂的玲珑轮胎、赛轮轮胎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受益于主营业务持续高效发展,森麒麟各项偿债指标持续改善,特别是2019年公司的负债风险大大降低,经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相应指标,森麒麟的长短期负债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规避贸易摩擦 加快推进建设第二个境外生产基地 森麒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泰国建设轮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是少数成功迈出全球化布局步伐的中国轮胎企业,并计划继续推进完善全球产能布局。而面对美国将贸易摩擦争端逐渐向东亚及东南亚的轮胎产地扩散的现状,公司将积极布局更深入的产能全球布局,加快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东欧国家建设第二个境外生产基地。 森麒麟海外销售占比过高,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会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记者注意到,在森麒麟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风险因素”中,特别对国际贸易摩擦做出了分析论证,美国对泰国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尚未形成明确结论,公司针对可能做出的摩擦裁定,以2019年财务数据进行模拟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假设2019年美国对泰国原产地轮胎加征10%-20%的额外关税,对森麒麟整体经营情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针对美国可能对泰国原产地轮胎加征反倾销关税的情况下,森麒麟泰国工厂计划增加对东南亚、欧洲、中南美、中东、非洲、日本、澳大利亚等非美地区的销售数量,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减少对美国市场的销售数量。此外,坚持全球化产能布局战略,在美国对泰国原产地轮胎可能发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公司加快推进在“一带一路”东欧国家建设第二个境外生产基地。 致力于航空轮胎“中国制造” 推动航空轮胎产业化 在航空轮胎领域,森麒麟致力于实现“中国制造”。据悉,森麒麟已成功开发出适配于波音737系列等机型的多规格航空轮胎产品,通过测试取得相关认证,并试飞成功,受中国民航局委托起草CTSO-C62e(2014)《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并于2019年成为中国商飞ARJ21-700航空轮胎合格供应商。 森麒麟正积极推进航空轮胎领域客户开发,与中国商飞开展国产大飞机航空轮胎合作,已进入中国商飞CR929潜在供应商名录、C909及C919培育供应商名录、ARJ21-700合格供应商名录。 招股书显示,森麒麟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年产8万条航空轮胎(含5万条翻新轮胎)项目”将进一步完善航空轮胎产能布局。 记者注意到有媒体报道质疑森麒麟招股书数据造假问题:一是原材料的采购数据差异,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中,对于原材料采购注明了系原材料采购入库数据,对于主要供应商,也说明了系采购数据,两版招股书的披露差异应系披露口径差异所致;二是经销商、供应商披露的数据差异,据了解,IPO企业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与企业合作的经销商、供应商披露数据存在差异为常见事项,双方数据披露的差异通常包括发货、收货的时间性因素,以及受不同主体合并口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三是换货金额差异,在森麒麟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中,披露了森麒麟(美国销售)2016年提前确认收入822.69万元,经2019年9月21日森麒麟第二届第六次董事会审议确认,森麒麟对该会计差错事项予以更正并进行了追溯调整,上述换货数据差异应是该项会计调整形成。 同时,有媒体称森麒麟经销模式占比大是轮胎行业罕见模式的问题。对此,记者向轮胎行业业内人士进行了咨询,据其介绍,经销模式为轮胎企业面向大众消费者经营的主要方式,通过经销商售予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改装厂等销售途径,最终流通至终端消费者。 该业内人士指出,森麒麟采取的经营模式与行业经营模式一致,较高的经销比例,是森麒麟经营策略为面向更加注重产品体验、品质以及轮胎自身品牌效应的替换市场所致。
在近日,港股AI第一股索信达控股(3680.HK)公布了半年报。2020年H1,索信达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8.7%。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核心业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据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64.9%。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相较于2018年增长39%,2020年H1的业绩呈现进一步提速。 在疫情影响下,IT行业的上半年业绩增速普遍下滑,此时索信达逆势增长,成长韧性彰显。索信达下游客户包括头部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大部分客户到了四月份下旬才正式复工。据此,我们预计公司项目交付及收入确认节奏被延迟一个半月,以上半年的工作日计算,相当于延迟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倘若没有疫情影响,预计索信达上半年表现更加亮眼。 上半年索信达的高增长是昙花一现?还是公司已经正式步入快车道? 一、AI+金融科技赛道的龙头,深耕市场快速扩张 索信达控股是AI+金融科技赛道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为金融业提供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数据解决方案,主要聚焦智能营销、智能风控和智能运营三大业务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索信达在商业银行市场拥有较高市占率。按照2018年来自金融业的收入计算,公司的服务覆盖中国55.6%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合资商业银行,其中国内前十五大银行中有八家为公司的金融客户。 优质客户的绑定,构成了索信达稳健向上的基本盘。要获得头部商业银行客户,供应商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验证,并由于较高的转换成本,客户粘性很高。索信达打入头部银行的供应商清单,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公司业绩确定性强。根据半年报,华南市场是索信达最大的市场,公司实现了该地区现有的金融客户近100%复购率。稳固的基本盘支撑着索信达的高增长,公司在过去三年中业绩接近翻一倍,并在2020年H1增长进一步提速。 除了深耕原有市场,凭借着上市募集的资金和自身的造血能力,索信达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和华东市场(包括上海)是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除了大本营华南地区,公司将以华北和华东为重点发力区域,逐步覆盖至全国。以刚发布的半年报来看,扩张正在稳步推进。公司已经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组建了团队,并聘请业界资深专业人才组成高管团队。另外,索信达计划打开城商行、农商行市场。对比中腰商业银行,头部商业银行客户及数据海量、应用场景复杂、业务决策过程复杂。索信达从头部银行吸纳项目经验,打开下沉市场并非难事。 从上半年的费用支出,即可看出公司拓展业务的力度及决心。疫情下同行业公司纷纷缩减开始,索信达却逆势加大投入。2020年H1,索信达的销售开支同比增加约36.3%,行政开支同比增加约26.6%。凭借着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及高效的交付能力,相信索信达将实现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业绩会上,索信达表示,公司计划在头部银行的市场占用率从现有的56%提升至80%。业绩加速释放指日可待。 二、研发投入厚积薄发,创新驱动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政开支和销售开支,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更为迅猛。2020年H1,公司研发开支较2019年上半年大幅增加约69.9%。2020年H1,公司新增员工人数达到近100人,人才团队规模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专家人才的人数大幅增长,研发人员占比大幅攀升。 以结果来看,索信达以往的研发投入效率较高。 根据半年报,索信达不断针对新市场推出新解决方案。比如,上半年公司将精准营销解决方案从运用于银行领域扩展到证券领域。索信达已与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国信证券达成合作。索信达将会为国信证券提供数据解决方案,以提供营销效率、减低营销成本,成为扩大证券行业市场的里程碑。另外,索信达针对商业银行研发新产品落地在即,将从零售银行业务扩展到信用卡业务,并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成为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共同打造云生态。索信达客户微细分模型在ModelArts上线,成为其上首个金融营销模型。该模型创造性的提出了“数据图像化”,通过深度学习数据图像而非数据本身,构建出更精准的模型。这可以将上线模型前10%名单的命中率提高20%至40%,直接产生的营销效益高达数百万至上千万,是业内的标杆案例。 领先的技术成为索信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索信达保持技术上的高投入,以持续改善数据解决方案组合的素质和类别,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并推出新产品以领导行业革新。而更高效的服务、不同细分领域的新产品,又会反哺公司业务、为公司造血,保证未来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半年报的披露的进度,是此前研发投入的成果。相信当前迅猛增长的研发投入,将会结出更大的果实。 三、业绩+估值提升,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由于期间费用,尤其是研发费用的迅猛增长,公司从2019年H1的盈利到2020年的亏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公司本应能实现盈利。像前文提到那般,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项目进度拖延,收入确认延后,其中有部分高毛利率的自主开发平台产品交付延期至二零二零年下半年。另外,上半年公司为某一大客户提供的数据基建服务,该项毛利率水平仅19.4%,因此拖累了总体毛利率。但是数据基建是人工智能训练的基础,在搭建完数据框架后,索信达将会从该客户源源不断地在其基础上获取较高毛利的AI订单,后续该项目的毛利必定反转。因此,我们认为上半年收入端逆势维持较高增长水平,是相比利润端更值得重视的信号。 在疫情下,同行业公司纷纷冻结人事,公司却逆势扩张,彰显管理层的信心,也无疑向市场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公司正处于第二轮加速成长期。下半年,索信达控股将迎来业务节奏的恢复,业务扩张、产品开发也将带来更快的收入增速。在规模效应下,公司的盈利有望持续修复。加上新基建下,IT行业的估值整体向好,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