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央行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操作利率保持3.3%未变,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公开市场无逆回购和MLF到期,净投放2000亿元。 此次操作是在未有MLF到期情况下的新增投放,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前期公开市场操作到期,以及缴税等因素带来基础货币缺口,10月流动性需求较大,增加MLF投放体现出央行对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一贯态度。同时,MLF利率未做调整,考虑到通胀掣肘和央行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年内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界面新闻表示,央行此次开展2000亿MLF操作,主要是为了给银行补充中长期负债,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为银行间市场补充一定的流动性,提前应对即将到来的缴税。“预计后面还会有’TMLF+OMO’(定向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平抑缴税带来的资金面收紧压力,资金面整体将相对平稳。” 10月为传统缴税大月,据中泰证券测算,缴税因素带来的资金缺口可能在7000亿元左右。另外,国庆节后,央行已连续8个交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同期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合计达到3200亿元。中泰证券估计,考虑节后现金回流、10月15日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落地释放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季节性变化释放资金等因素后,合计资金缺口在6500亿元左右。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日资金面紧势略有缓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下行0.9个基点报2.6940%,结束三连涨。不过,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仍维持在2.7%左右的一周高位。 除上述因素外,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界面新闻表示,总体来看,最新出炉的工业、出口等方面数据显示宏观经济仍有一定结构性压力,央行需要适时补充流动性。此外,考虑到20日LPR报价在即,央行还需要维持一定的MLF操作频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MLF利率仍未调整。分析师指出,这一情况符合预期,年内MLF利率下调概率已经大幅降低。 “(MLF利率不变)在预期内,现在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如何让市场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这需要用改革的方式推进。”李奇霖说。 明明预计,年内降息的概率已经很小,原因一方面在于当前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央行也无意太早使用(宽松)货币政策。 不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即使利率不变,MLF操作仍可向商业银行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推动银行在本月20日LPR报价中继续下调加点,进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涨幅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创六年来新高。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央行角度,对于CPI所有的相关指标都重点关注。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但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恶性循环。降低融资成本更多的是通过改革的办法进行。在这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被寄予厚望。 自央行8月中旬推出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来,新LPR已经历两轮报价。期间市场对于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下降的预期一度十分高涨,但央行的按兵不动让这一预期多次落空。由于MLF利率不变,LPR仅以10个基点、5个基点的幅度小步下行。 对于下一步MLF利率会否调整,孙国峰回应称,MLF利率是央行通过招标形成,受市场流动性供求因素的影响,只是影响LPR报价的一个因素。就LPR本身而言,目前通过改革的办法,通过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疏通传导渠道,促进贷款利率的实际下行,已经看到了效果。未来随着改革,会看到更多改革效果的体现。 据他披露,对于提高新发放贷款使用LPR定价的占比,央行对进度有相关预期,对大行来说,主要是按照“358”的进度,对中小银行来说,主要是“58”的原则。具体为,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做为定价基准的比例不少于30%;截至12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50%;截至2020年3月末,占比不少于80%。
农银汇理基金:货币政策定力加强 着力疏通传导机制 农银货币、农银日日鑫、农银天天利基金基金经理 黄晓鹏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整体处于宽裕的状态,尽管出现了几次时点性资金收紧,但是在央行公开市场的指导下,资金面很快被熨平,资金价格的波动幅度和频率明显降低。从货币政策看,央行多次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是以我为主,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坚定稳健的取向和加强逆周期调节。从央行操作上看,的确也符合这一原则。 目前来看,资金价格自年初以来经过不断下行,已经稳定在较低的位置,隔夜回购利率多次进入“1时代”,后续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难再超预期,政策重点将转向如何让钱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三季度以来LPR改革、全面降准以及专项债的扩发等,都表明政策要疏通传导机制、宽信用的意图在明显加强。后期将关注MLF和LPR利率的继续下行。但是在目前大量银行贷款尚未挂钩LPR的情况下,对MLF利率短期内下调不宜期望过高。比MLF下调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建立LPR机制,使银行产生后续贷款利率下降的预期,从而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意愿和信贷占比,起到宽信用的作用,引导预期的意义更强一些。 目前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海外已经开启了降息周期。中国目前尚未跟随降息,“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基调为后续的操作保留了空间。财政政策方面,目前的手段仅仅是提前下达了明年的地方专项债额度,而在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支出方面,财政政策都尚有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准备金率目前仍维持在10%以上,公开市场OMO利率和MLF利率也尚未调降,因此降准降息都有空间,这与8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的“降息降准有空间”一致。 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长期维持宽松状态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于债市来讲,不存在利率持续上行的基础。
“银十”恰逢房贷利率新规专家称对购房者影响不大 作为历年来的楼市销售黄金期,今年房地产市场在“金九”月份平淡收场后,又于“银十”月份迎来了新的房贷利率调整规定。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10月8日起,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虽然采用了新的定价机制,但实际上,该政策本身对于购房者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过,受政策执行力度即LPR加基点幅度以及各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来看,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购房者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变化等。 房贷成本影响有限 根据最新规定,在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的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1个基点为0.01%)。而此前,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主要是参照贷款基准利率而进行上下浮动。 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新的房贷利率定价机制下,利率调整无疑更加灵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次调整对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即使有增加,也会非常有限。 以9月20日央行发布的LPR报价利率来看,1年期为4.2%,5年期为4.85%。如果仅从房地产角度来说,5年期LPR报价利率似乎更能反映按揭贷款利率。 对此,记者手动算了一笔账。以北京为例,在新规实施前,北京首套房贷的主流利率为基准利率4.90%上浮10%,即5.39%;二套房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即5.88%。此次新规实施后,北京首套房贷利率以央行9月20日公布的五年期LPR4.85%水平计算,调整后的首套房贷利率为5.4%,二套为5.9%,较此前分别高了0.01%和0.02%,变化幅度较小。 再从贷款成本上看,对于贷款方式选择等额本息、贷款年限为25年的100万元首套房贷金额来看,新规实施前,购房者每月的还款金额约6075元,新规实施后,每月还款金额约6081元,也就是说,每月仅增加购房成本6元。即使是对于二套房来说,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每月多增加的还贷金额也仅仅是约12元。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测算结果中可以看出,9月20日公布的LPR利率调整,并不会对购房者按揭贷款的成本产生较大的实质性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体现为贷款定价方式的调整,即后续房贷利率自我调整空间的增大。 “整体上看,监管层制定LPR报价利率,更多的希望在不进行全面降息的背景下,针对房地产行业还是能够起到稳定以及平稳预期的效果。”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 无论是10月8日个人房贷采用新的LPR报价利率,还是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频繁强调的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无一不透露出监管部门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把控力度的加强。 具体来看,自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以来,监管层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增强;而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后,在调控角度上也更加着力于房企融资端。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监管层累计发布的政策或讲话中,超过25次涉及“注意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在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看来,虽然9月份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但从现阶段来看,货币政策宽松主要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领域,预计今年四季度对房地产行业的刺激仍然相对有限。 结合目前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一些数据上看,今年销售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度整体均有所回落。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18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要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一直处于负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2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6%;房屋新开工面积145133万平方米,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至8.9%。 “考虑到部分房企在第四季度的推盘速度可能会略为加快,但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仍然持续的大环境,预计今年四季度房地产销售市场出现过热现象的可能性较低。”陈雳表示。
房贷利率“换锚”今日落地 两点购房贷款建议仅供参考 全国范围内的房贷利率“换锚”正式落地。今日(8日),央行房贷利率新政实行,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定价。 有专家分析,这总体来看仍然是一个中性的政策,政策的目的是平稳房地产预期,避免房地产利率跟随LPR明显下调,是避免刺激房地产而非打压房地产。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监测的35个城市中,17城首套房贷利率水平有所上涨,16城维持7月水平。一线城市中,广州平均环比上涨4个基点,其他城市维持不变;二线城市中,苏州、无锡、沈阳、长沙4城均连涨三月,沈阳涨幅达23个基点;仅武汉、东莞和长春3城首套房贷利率水平有所下调。 监测的35个城市共533家银行分(支)行中,除了停贷银行外,共有19家银行首套房利率水平仍在当前基准利率上执行优惠政策,且都位于上海地区;116家银行的二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低于5.45%,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天津、深圳、广州等19个城市。 太平洋(601099,诊股)证券表示,房贷新政落地后,这些银行都必须上调自己的房贷利率水平,进而可能会带来部分城市房贷利率平均水平的进一步上涨。从目前数据看,上海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厦门、天津的二套房平均利率都面临上涨压力。 国盛证券称,原先首套利率有折扣的城市,如上海、厦门等,和原先首套房贷利率上浮的城市,如北京等,短期将受到不同的影响。未来,不乏会出现加点下限为零的城市,亦会出现房价上涨过快加点数较高的城市,实际按揭利率变化将因城而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指出,新政规定了房贷利率全国统一的最低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预计多数地区个人住房贷款的实际利率将会有所上升。 【购房者“画像”】 目前,我国每个月有几十万笔新增住房贷款,存量则高达6000多万笔。可以说,房贷利率新政关系到千家万户。据北京链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9月底时她有一两位客户走加急通道办理了房贷,按照旧的利率定价办法签订了合同。但是其他的客户依然比较平静,虽然内心有纠结,但是买房的节奏并没有受到影响。 房贷利率新政对房价影响几何? 房贷利率新政的推出,对于当前的房价影响大吗? 有专家认为影响不大。因为相对于其他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如限购政策和首付比例等因素),利率变动对于房价的影响相对有限。以一个购房案例进行解释: 假设总房款为300万元,三成首付90万元,需向银行贷款210万元,根据不同的房贷利率,按20年期限,以等额本息形式,每个月需要还款的金额如下图所示: 可以发现,随着房贷利率的上浮,购房者的月供金额确实有所增加,就如一个中小波动,房贷利率由5.9%上升60个基点,到6.5%,每月的月供增加730元,一个较大的波动,房贷利率从5.9%上升到7.9%(上升200个基点,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环境下,可能性不大,在此引用更多的是压力测试),每月的月供增加2500元。 下图是首付增加对于购房者的影响: 同样是300万元的房子,按照首付60%计算(接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需要180万元首付款,相比原来(三成首付),多缴纳90万元现金。 由以上案例可见,相比利率波动使得每月增加上千元月供,首付比例波动则需要购房者短时间内筹集和缴纳大笔购房首付款,对于购房者的购买力和需求影响更大。实务中,各地确实也是通过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来抑制投机炒房,调控房价的。 具体请看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 另外,大部分一二线城市,还对购房资格进行了限制,只有具有本地户口、工作居住证或者在本地缴纳多年社保/税收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购房,如此进一步限制了购买力和需求。 综上所述,相比首付比例和各地的限购政策,此次利率新政对于房价影响有限。 【购房贷款的两点建议】 (1)留足余量,量力而行。 购房者在测算月供和贷款规模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收入水平,留足余量,量力而行。如每月到手收入为20000的购房者,建议考虑将月供额度设置为10000元,按等额本息(利率5.9%)、20年贷款期限计算,可贷额度在150万左右。如此配置,一方面,保证了每月有10000元的消费/生活开支或者储蓄,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即使房贷利率出现向上波动,每月多支出上千元房贷月供,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余量不足,虽然可贷金额有所提高,但是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也相应增大了,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2)选择公积金贷款/混合贷。 目前房贷利率新政仅限于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仍沿用老办法,不仅利率更低,而且利率波动小,利率风险更低。故同等条件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选择公积金贷款,如果公积金贷款额度不够,也可以考虑公积金+商贷混合模式。(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
上海房贷便宜了!首套房利率不低于LPR减20个点,最低4.65%! 房贷利率挂钩LPR之后,上海当前执行房贷利率为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基点,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60基点。 10月8日是新旧房贷政策更替之日,牵动着全国购房者的心。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上海作为一直以来房贷利率全国最低的城市,在本次房贷利率换锚之后,并没有在5年期LPR基础上加点,而是首套房减20个点,在业界意料之外。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两位沪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高管处了解到,房贷利率挂钩LPR之后,上海当前执行房贷利率初步为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基点,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60基点。 诸多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减点只是暂时的,未来会逐步调整到相应期限LPR之上。 以9月20日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4.85%来计算,房贷利率为首套房最低4.65%,二套房最低5.45%。 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这次比较出乎意料的是,上海并未加点,而是减点,因此一定程度上首套房贷利率甚至较此前降低。而之前沪上银行执行的是首套最低基准利率95折,即4.655%。也就是说,最低利率可能比新政之后降低了0.005个百分点。 “二套房与设想中比较一致,首套房原本以为是按照全国最低下限4.85%来,这样的话上海房贷利率是上升的。”一位股份行高管表示。 而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是为了衔接当前上海房贷政策,“上海房贷一向比较特殊,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开这个口子情有可原。” 但是具体如何执行房贷新政,是否在当前4.65%的水平上加点,还要看各家银行具体安排。一般来说,国有大行资金充足,贷款利率水平更低,可能更贴近最低线。 不过,虽然今日是换锚之日,多数银行目前尚未执行新政。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房贷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尚未接到今日如何更改房贷利率政策的通知。
资金面将转暖 市场利率中枢料下移 9月底,资金价格指标上演“过山车”式行情。分析人士指出,在跨季后,资金面回暖势头明朗,预计10月中上旬市场资金面将处于较宽松状态,下旬资金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流动性操作,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将是看点,预计10月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会小幅下移。 海外股市大幅波动 A股“价值洼地”特征凸显 “十一”长假期间,海外市场“黑天鹅”不断。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上周欧美股市连续大跌的两个交易日,港股在中资股及H股强力支撑下表现较为“淡定”,甚至顽强上行。 业内人士认为 房贷利率“换锚”短期影响不大 记者日前走访浙江、江苏、山东、江西、北京等多地发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换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多位银行一线分行负责人表示,“换锚”技术性难度不大。目前,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批贷节奏、投放节奏没有带来太大影响。 旺季不旺 地产商“蓄客”四季度冲量 “十一”长假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厦门、南京、苏州等多个热点城市的新楼盘发现,在“房住不炒”“稳房价”调控精神下,购房者对后市预期平稳,多地售楼处并未出现人员爆棚的情况。传统旺季不旺,房价横盘甚至微跌或成为常态。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房地产商积极调整策略,利用国庆假期为新盘“蓄客”,全力冲刺四季度。 上海证券报 银行准备就绪 购房者心态平稳 个人房贷利率今日正式“换锚” 从今天开始,新发放商业性个人房贷利率须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也就是说,关系千家万户的房贷利率正式“换锚”了,定价基准由以往的基准利率转换为LPR。 2500亿元逆回购今到期 定向工具呵护10月资金面 节前经历连续的跨季资金投放,国庆假期过后,今日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意味着月初流动性面临回笼因素。但同时,10月中旬和下旬将有定向降准实施和四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即将落地,央行呵护资金面平稳可谓措施精准。 “十一”黄金周各类消费亮点纷呈 消费下沉、消费回流趋势持续显现 “十一”长假掀起一波消费热潮。黄金周期间,天猫平台白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2倍,全国盒马门店3天卖出4万只阳澄湖大闸蟹。而据商务部和文化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十一”,旅游、电影等各类消费继续呈现火爆局面,升级类商品、体验式消费等新亮点持续涌现,消费下沉、消费回流的趋势也持续显现。 行业发展有待规范 境外旅游险或迎示范条款 随着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旅游意外保险尤其是境外旅游意外保险市场日渐崛起,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上证报记者获悉,监管部门正酝酿规范境外旅游意外保险市场,加快推出行业示范条款,通过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来减少和避免争议。 证券时报 房贷利率今“换锚” 实际利率变动有限 根据央行此前公告,自今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 基金经理:四季度A股继续震荡 看好“消费+科技”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在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和国内经济逆周期调节背景下,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保持震荡格局,对四季度股市行情保持谨慎乐观,看好A股长期向好趋势,认为“消费+科技”双轮驱动行情有望延续。 今年来我国外储增加197亿美元 央行黄金储备十连涨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9月外汇储备数据显示,9月末,官方外汇储备余额3.0924万亿美元,较8月末减少近148亿美元。同时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最新数据显示,央行还在继续买黄金。9月末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较上一月增加19万盎司,为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 业绩暴增股抢先看 85股前三季度净利增逾100% 数据统计显示,不含科创板公司,目前有近500家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166家、预盈41家,合计报喜公司比例为42.68%;业绩预亏、预降公司分别有119家、89家。业绩预喜公司中,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8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 证券日报 估值洼地效应凸显 多机构寄望A股“红十月” 随着国庆假期结束,A股也将“开盘见”。对于今年10月份的行情将如何演绎,机构近日纷纷发声做出预判。“节后新的机会仍需等待时机,当前以谨慎为主”。银河证券表示,未来短期市场将决定于两种因素:四季度通胀无需担忧,国庆前后维稳政策仍具期待性,或将释放更加明确的信号。 三大因素支撑 中国股市值得期待 “十一”国庆节期间,全球股票市场出现波动走势,10月2日美股盘中大跌,跌幅超过2%,道指一度跌破26000点。全周来看,9月30日至10月4日,道琼斯指数跌0.92%,纳斯达克指数涨0.54%,标普500指数跌0.33%,富时100指数跌3.65%,恒生指数跌0.52%。 个人房贷利率新规今起正式执行 各地区平稳过渡是主流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关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公告》显示,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多领域发力 “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收入超6000亿元 国庆旅游消费如火如荼。10月7日,《证券日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