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准备征求意见。在已有的产业支持政策基础上,出台新的氢能产业扶持政策。”7月30日,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表示。 今年7月,广州市发改委印发《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首次从能源角度全方位谋划氢能产业发展,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各主要环节,因地制宜打造氢能产业链,未来10年将打造成产值千亿级的新兴产业。 根据规划,到2022年,广州市将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应用,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规模化运用,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集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2000亿元。 “氢能源是一种新型能源,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市氢能专家委员会主任李灿看来,未来4年将进入氢能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根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元规模。发展氢能产业,将有效缓解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氢能产业具有全产业链条长、技术门槛高等特点,将引领高端材料、精密设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陈建荣表示,广州从规划布局上着力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 广州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15辆车已于6月25日在黄埔区投入运营,首批43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投入示范运营,第二批57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即将投入运营。广州石化年产1500吨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项目将于8月投产,未来视市场需要,氢气产能可达2万吨。2022年,该区将形成覆盖全区的加氢站网络,目前已建成投运的加氢站有3座。 据介绍,黄埔区已引进鸿基创能、雄韬氢恒等20个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链,涵盖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系统、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等环节,预计今年产值将达20亿元。同时,加快引进氢能汽车龙头国际产业化项目、检验检测项目等。 “加快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和湾区氢谷,规划总面积达200公顷。”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表示,预计到2025年,黄埔区氢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千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 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介绍,南沙区将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吸引和鼓励氢能相关企业入驻南沙区,通过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氢能技术,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利用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对外推广输出氢能技术,实现南沙氢能产业枢纽“先集后散”的定位目标。 “十四五”期间,南沙区将制定出台《广州市南沙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拓展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场景,同时探索氢能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氢能商品化,完善氢能定价机制,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等。 当日,“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进行了揭牌仪式,该联合会针对氢能产业“制-储-运-用”协同和产业链上中下游沟通、集聚资源、促进合作,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目前,联合会拟任会长单位穗恒运A牵头的各项筹办工作正有序开展。
7月29日丨广汽集团(2238.HK)涨近6%,报6.91港元,总市值707.44亿港元。 广汽集团昨日举办科技日,称公司已经攻克并掌握下一代动力电池电芯技术。广汽集团应用了新型硅负极材料技术,使得方形硬壳电芯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275瓦时,搭载该种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 广汽集团没有宣布前述电动车的量产上市计划,其即将上市的电动旗舰车型AiON LX续航里程在503公里至650公里区间不等。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宝马也开始加速锁定动力电池产能的新“粮草”。 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在近日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收到华晨宝马的供应商定点信,具体合作事宜双方正在商洽中。这意味着亿纬锂有望成为宝马在中国市场继宁德时代之后合作的第二家动力电池供应商。 坐拥宁德时代、三星SDI和瑞典Northvolt三家电池供应商的宝马,如今又向亿纬锂能抛出橄榄枝,与其“激进”的新能源扩张战略不无关系。 按照宝马制定的向电动化转型的路线,到2023年,宝马将向全球市场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超一半将是纯电动汽车。在此之前,宝马将在2021年前推出第五代动力电池,并在2030年将电池能量密度比现在翻一番,纯电续航里程也要实现翻倍。 东吴证券预测,宝马集团2020年、2021年、2025年电动车销量分别16万辆、28万辆、73万辆,对应电池需求11GWh、15GWh、38GWh。 基于对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宝马也开始加速扩大动力电池供应商阵容。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短缺约18%。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恶化,供应短缺约40%。 嗅到“电池危机”的不只是宝马,车企扩容动力电池供应商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继宁德时代之后,今年5月,大众集团斥资11亿元入股国轩高科,之后又将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锁定为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特斯拉更是将全球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全部纳入特斯拉供应链。 梅赛德斯-奔驰在与中孚能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后,又入股孚能科技,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如今奔驰背后也占有两家电池供应商。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出于供应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大众、奔驰等头部车企在每一个零部件系统上,都会选择至少两家供应商。“一家出问题另一家可以迅速把这个供应差额补上。如今电池供应商属于稀缺资源,提前与其绑定,也可使车企的电动化战略有备无患。” 未来汽车日报
7月20日上午,柳州国轩电池生产基地成功奠基。据了解,这是继合肥、庐江、经开、青岛、唐山、南京、南通之后,国轩高科的第八大生产基地,未来产品方向是铁锂软包。 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的公司。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介绍,柳州国轩未来产品方向为铁锂软包,将主要配置390和590模组的软包铁锂电芯,该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200Wh/kg。 柳州是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面向东部、南部沿海和东南亚的区域性制造业城市,国轩选择在此投资建厂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布局。 柳州国轩董事长王青华介绍,柳州国轩未来重点向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客户多车型平台提供适配动力电池系统,并开展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领域的深度合作,产品将覆盖四川、重庆、广东等西南周边市场,同时拓展辐射东南亚市场,并与周边上下游产业紧密合作,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奠基仪式上,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在致辞中表达了五个“感恩”。感恩柳州打造了中国最知名的汽车城和著名的“柳州模式”;感恩柳州市众多汽车企业携手并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感恩这么多合作伙伴与国轩一路同行,共同成长;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资源以生产物美价廉的新能源产品;感恩国轩同仁潜居抱道,以生产优质电池产品为己任。李缜说,未来国轩希望与柳州上下一道,共同推进柳州市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日前公布了定增结果,获得38家投资者追捧,总申购金额达1091亿元,最终9家机构成功获配。其中,高瓴资本获配100亿元成为最大赢家,本田斥资37亿元认购1%股份。 近期,跨国车企纷纷加大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绑定。业内人士指出,与跨国车企绑定上位几率更大,这些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有望进入更多海外及自主品牌车企供应链。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将重构。 海外车企在华市场发力 除了宁德时代,还有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据智研咨询统计,在2019年度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AESC、国轩高科和力神电池。另有2家日本企业和3家韩国企业。这10家企业占据全球85%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跨国车企纷纷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绑定。5月28日,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7月3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并收购了孚能科技3%的股份。 为何车企此时集中绑定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汽车行业外资股比进一步放开,同时电动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及多重促汽车消费政策的东风。“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相对健全,行业基础人才储备庞大,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要高。在这个时间点加速在华布局,深度绑定中国的电池工厂,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本土化布局有助于降本增效,提升市场占有率。”于清教说。 伊维智库研究总监吴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和制造国家,如果不绑定中国的动力电池工厂,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0%以上时,电池环节可能会制约整车厂的发展。投资中国电池厂主要为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车厂要抢占中国市场,对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比例会有一定要求。 对于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会否重构,于清教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第一梯队排名相对稳定,第二、第三梯队企业竞争激烈,排名波动较大。订单是企业生存之本,背靠车企的动力电池企业,订单方面自然多了一重保障。有了车企巨头的背书,就有了进入更多海外车企及自主品牌车企供应链的敲门砖,上位的几率更大。” 宁德时代订单将释放 本田此次认购了宁德时代1%股份,斥资37亿元。其161.5元/股的报价比最终发行价格高出0.5元/股。 近日,宁德时代宣布与本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田拟参与公司此次定增并获得1%的股份,双方拟围绕动力电池的研究开发、供应、回收再利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宁德时代将向本田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BEV)供应动力电池,产品预计于2022年在中国市场投放。 从目前情况看,宁德时代的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超过50%,且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成功进入大众、宝马等高端供应链。2019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累计出货32.5GWh,占全球市场的27.87%。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股价持续上涨,累计上涨79%,总市值超过4300亿元。招商证券指出,在全国汽车销量占比60%的合资品牌中,宁德时代已占据先机,在德系、美系、韩系合资企业中均占据较大份额。 东吴证券指出,随着2020年至2021年海外品牌新车型密集上市,宁德时代的订单将释放。预计宁德时代2020年出口有望达到5-6GWh,2021年受益于大众MEB平台、宝马新车型上市,出口规模预计翻倍以上增长。长期看,预计宁德在海外市场有望取得2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范围竞争力领先。 38家投资者追捧 公告显示,宁德时代本次共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22亿股,全部采取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发行。本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为161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96.18亿元,锁定期为6个月。 此次发行价格相当于申购报价日(7月6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163.81元/股的98.28%,相当于发行底价129.67元/股的124.16%。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即7月2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即不低于129.67元/股。 上述价格反映出这场再融资竞争激烈。境内外38家投资者对本次认购追捧,包括JP摩根、美林国际MerrillLynchInternational、UBSAG(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外资机构;华夏、博时、鹏华等国内头部基金公司以及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颀臻(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产业资本,总申购金额达1091亿元。 最终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UBSAG、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J.P.MorganSecuritiesplc等9家机构成功获配。其中,高瓴资本获配100亿元,本田获配37亿元,UBS、摩根等机构“瓜分”剩余的约60亿元。 多家机构给出了超过160元/股的价格,高瓴资本进行了三次报价,每次认购金额都为100亿元,最高报价为161.98元/股。此次发行完成后,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成功进入宁德时代前10大股东名单,持股比例为2.27%。
动力电池行业有多火?从宁德时代17日晚间披露的非公开发行结果中便可见一斑。 根据宁德时代17日晚披露的再融资发行结果,高瓴资本获配100亿元、本田获配37.03亿元、太平洋资管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分别获配12亿元和11亿元,共9名幸运儿瓜分了宁德时代上市后首次近200亿元的再融资份额。 高瓴资本笑傲群雄 从宁德时代披露的申购报价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宁德时代本次发行的追捧热度。据公告,共有38家投资者提交申购报价单,这38家投资者也展开了三轮激烈的正面交锋,最终只留下了9名幸运儿。 记者注意到,参与申购报价,却未能最终获配的包括平安资管、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多个国内顶级基金、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此外,资本大佬葛卫东也以个人身份参与了报价,但因第二档报价无效黯然出局。 根据申购情况,除本田外,还有另外一家整车企业参与了本次认购。据披露,上汽集团旗下的资管公司上汽颀臻(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曾一度将每股131.20元的报价提升至156元,认购总额18亿元,但最终仍未获配。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38家机构合计认购的金额高达1091亿元,而获配的9名投资者的最终报价都超过了每股160元,其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最终轮报出了每股167.61元的价格,成为所有申报中单价最高的。为了确保拿到份额,高瓴资本的三次报价认购额都是100亿元,而大多数申购者都会将申购金额依次递减。 由此可见,报价161.50元的本田可谓相当幸运,其报价仅比发行价格高出0.5元。事实上,本田被选中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根据宁德时代此前披露,本田和宁德时代先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围绕动力电池的研究开发、供应、回收再利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商业合作方面,宁德时代将就约定种类的电池,按一定商务优惠条件向本田保障供应。 宁德时代为何这么火? 除了上述与本次发行失之交臂的葛卫东和上汽集团外,包括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在内的基金公司,以及平安资管、大家资管、平安证券、红塔证券等机构均未获配。那么,为何宁德时代的本次发行竞价如此激烈? 在券商人士看来,除了公司本身价值受到投资者肯定外,选择竞价发行也是一大原因。根据相关规定,竞价发行的锁定期仅有6个月,这给认购方带来灵活的操作空间。 根据发行结果,本次发行价格定于每股161元,相当于申购报价日(2020年7月6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163.81元的98.28%。而随着本周以来的一波“牛市”行情,宁德时代17日收盘价格达到每股195.70元,近20个交易日的均价涨到184.96元。 从基本面来看,宁德时代无疑是动力电池中的王者,在行业中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国内市占率超过50%,并成功进入大众、宝马等高端供应链。2019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累计出货32.5GWh,占全球市场的27.87%。 需指出的是,本次再融资也是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后的首次。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发行方案,197亿元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备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达产后,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08.43亿元,年均净利润8.07亿元;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预计年收入153.14亿元,年均净利润13.35亿元;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年均营收81.32亿元,年均净利润9.02亿元。
今日,国内科创板将迎来“动力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688567.SH),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的细分龙头,近日宣布又获“德系三剑客之一”的奔驰入股,在目前整体持续热络的市场氛围下,特斯拉市值不断创新高,并持续掀起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热潮之际,孚能科技看点十足。对投资者而言,在科创板上市后,孚能科技能否有不俗的表现?不妨来看下,公司有哪些核心的投资亮点? 一、国内三元软包电池龙头,卡位黄金赛道 孚能科技是国内三元软包电池的龙头企业,其全部产品为三元软包技术路线。据GGII数据,2017-2019年,公司软包电池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来源:公司招股书) 孚能是纯正的动力电池行业标的,动力电池系统贡献了99%以上的绝对的收入。而动力电池领域可谓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黄金赛道”。 从成本角度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般占整车成本的35%-50%,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成本、续航里程、安全性及充电效率等关键性指标。同时,随着下游整车行业不断演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现都已形成多寡头竞争格局。据合格证数据统计,国内动力电池市场CR3、CR5、CR10份额自2015年起持续提升,2019年7月分别占比达84%、89%、94%,相比2015年1月36%、48%、71%分别提升48、41、23个百分点。 再从技术趋势来看,动力电池以追求平价与性能为重要方向,依据不同材料体系、结构及封装形式,发展出多种技术路线。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动力电池可分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电池等;若据封装方式和形状不同,又可分为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 2016-2019年国内不同技术路线动力电池装机量 (来源:GGII,光大证券) 材料来方面,电池三元化(含镍、钴、锰三元素,NCM)趋势显著。据GGII,2016-2019年,三元电池的份额由23%增至62%,提升了39个百分点。而从封装工艺和形状来看,软包电池由于在能量密度、续航里程、高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优势突出,符合全球锂电池主流技术趋势,尤其是在消费型锂电池领域,软包电池渗透率超过70%。 孚能科技作为全球三元软包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技术背景深厚。其前身为美国孚能,由创始人YU WANG与Keith于2002年设立,是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批实现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公司创始人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积累,与其带领的团队拥有17年的产品试制和生产经验。公司研发团队长期与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顶尖专家展开战略合作,合作单位包括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巴斯夫、杜邦、3M公司等,合作专家包括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顶尖专家Michael M.Thackeray、Jeff Dahn等。通过整合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资源,公司的技术能力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国资背景也为孚能科技增色不少。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深圳安晏,持股23.88%,其单一LP为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疌泉安鹏直接持有公司1.08%的股份,其LP为北汽集团、镇江国有投资及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 总体来说,孚能科技的赛道佳、行业格局优,且技术路线优势凸显。若从产业链投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材料偏周期性行业,中游动力电池属于制造业中的成长型行业,下游汽车则为消费型行业。 二、经营格局怎么样? 行业短期看成本,中期看客户,长期看技术。 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短期内制约电动车渗透率爬升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围绕降低成本加大力度技术研发。 尽管三元软包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放电效率、整体重量、空间利用率等多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由于在产品结构、原材料占比、封装环节等方面与其他动力电池有一定差异,同时还受到同企业业务规模、原材料自供率影响,导致孚能科技面临成本高于同行的问题。 但随着孚能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供应链体系的国产化,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善。 (来源:公司招股书) 自2016年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孚能科技开始为国内整车厂大批量供货,并随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发展随之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营收复合增速高达129%;2017-2019年,动力电池的销量复合年均增速达55%。 2017-2019年产能/产销(Mwh) (来源:公司招股书) 2019年公司新建产线达产,年产能较2018年提升49%。公司前期产能扩张相对保守,生产一直处于较为饱满状态,2016-2019产能利用率均在90%以上,其中2018年产销率超过100%,而随着公司新建产线陆续达产,将有望缓解产能不足,满足下游大客户需求。 (来源:招股说明书) 受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孚能的动力电池系统单位成本也在逐年下降。2019年,其动力电池产品均价差不多要与宁德和国轩趋近于持平。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全部产品面向新能源乘用车,而同行还包括客车电池包系统、乘用车电芯、模组等,因此在2016-2017年综合售价高于孚能。 (来源:招股书) 由于孚能科技的产能规模在2019年站上新台阶,同时维持着近90%的产能利用率,以及供应链的深入本土化,再加上公司对制造工艺及技术、生产流程(自动化率提高)的改进等因素,导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幅度高于降价幅度,因而可以看到其毛利率在2019年出现明显回升。 (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在2019年转正,实现净流入4.84亿元。这主要系同期回款较多,且加大供应商票据付款力度所致。从投资现金流来看,公司仍处于产能大规模扩张期,2019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92亿元,预计该笔投资主要用于公司镇江一、二期动力电池项目16Gwh的产能建设。 2016-2019年公司现金流状况(亿元) (来源:中泰证券)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动力电池技术尚处快速迭代阶段。无论是近年来业内所提出的“无钴化”,还是“高镍化”趋势,核心目标始终指向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且成本更低。围绕此展开持续投入趋势,也将形成对新进入者的有效壁垒,尤其是在关键性技术领域。 (来源:公司招股书) 孚能科技的技术积累深厚,管理层是技术出身,在三元软包电池领域技术积淀深厚,从基础材料、锂电池、生产工艺、锂电回收等拥有核心技术,并整合了全球化的研发资源。公司仍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研发强度明显高于同业。 2017-2019年同业研发费率比较 (来源:公司招股书) 孚能科技的主要在研项目中,超3000万元研发投入项目包括高比能高性能电池项目、电池安全技术研究项目及插混动力技术开发项目等。此外,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将量产产品的能量密度由285Wh/kg提升至350Wh/kg,并储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400Wh/kg电芯设计技术。目前储备的多项核心技术,有望在未来适时将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核心技术产品收入水平。 公司主要研发项目情况(万元) (来源:中泰证券) 从客户配套来看,孚能目前涵盖国内外主流车厂。国内为北汽、广汽、长城、一汽等批量供货,海外及合资品牌包括戴姆勒、北京奔驰,并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销售,大规模批量供应预计将在2021年。此外,公司还开发了广汽、长城、吉利、江铃、长安等国内客户,并在持续开拓大众、奥迪、保时捷、通用、雷诺、日产、本田、奇瑞、东风等国内外一线城市车企。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增长可期。 值得留意的是,近日奔驰宣布入股孚能的举动,预示着其与奔驰旗下车型配套供货将加速,有望实现深入绑定,带来确定性大的增量需求。 总体而言,动力电池行业与汽车零部件行业逻辑相似,由于与整车厂深度绑定,在技术、客户认证、资金、成本(取决于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行业的主要护城河。 结语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是未来的投资主线之一,但产业链庞杂,不好把握。若从行业属性、成本结构及竞争格局来看,动力电池无疑是绝佳的投资赛道。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企业长期将实现与下游整车厂商深度绑定,所以经营格局受下游变化影响大。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巨大机遇,但不可否认,同样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补贴退坡加速。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在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过渡阶段,短期对需求会形成抑制作用,但针对今年4月公布的补贴新政,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300km以上、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的车型依然保有部分补贴,孚能的产品主要为长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因此,预计短期内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缓冲空间。中长期来看,将倒逼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商提升整体技术与品质,加快行业出清,龙头优势会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外资势力加快进入。2018年以来,松下、SDI、LGC等综合实力强劲的日韩企业纷纷在国内设厂、扩建或重启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给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带来巨大压力。不过孚能科技在三元软包电池技术领域优势突出,长期来看,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再者,受今年疫情影响,车市进入冰点,主流动力锂电厂商的Q1业绩均大幅下滑,但行业长期复苏趋势不变。据中汽协与GGII数据,车市与动力电池装机量正在逐步回暖。 最后来看下孚能科技的估值几何?考虑到孚能科技目前仍处快速成长期,虽利润波动较大,但收入已逐步稳定,因此以PS为估值锚,按15.9发行价计,考虑到10%的超配权,预计孚能科技的市值在168.09-173.14亿元之间,静态PS在6.86-7.07x,较同行可比均值9.4x折价25-27%。结合公司技术路线优势、经营向好趋势、动力电池标的纯正性及题材的稀缺性综合来看,加上目前市场氛情绪高涨,科创板赚钱效应强,仍有值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