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京东满意吗?我想我对京东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去年3月,一位陪京东走过十余年的高管临时召集了一场紧急会议。他上来就质问道,“你们反思一下,是不是大量人在混日子?是不是感觉京东没有互联网企业的样子?”与会人员对36氪称,半小时时间,该高管几乎全程都在反思京东过去几年的过失,“很少见他这么激动。”形势已经十分紧急。2019年1月,京东股价跌至历史性低位20美元,相比一年前的历史高点跌去6成,市值蒸发超400亿美元。刘强东后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8年内外问题的集中爆发将京东推上了风口浪尖,士气一度非常低下。风暴在2018年底的京东高管战略会上已经开始酝酿。当时京东商城CEO徐雷让经营分析部列出了京东的“至暗时刻”:很多京东人信心不足于京东股价太惨、业绩完不成;但往深里看,京东当时现金流堪忧、用户口碑也年年下滑。徐雷说得很直接:“再这样下去,哥儿几个别干了。”“大家瞬间脸色铁青。”有参会京东高层对36氪形容。一切亟待调整。2019年春节后,京东CTO张晨、CHO隆雨等高管先后离职,密集的人事调整随后从高层波及到中层和普通员工。上述京东高管也在内部会上坦言,在京东的13年,还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人员变动,“最近一直在失眠掉头发”。对外部投资人来说,他们正等待着京东有所变化,随着人事调整,京东股价回升到30美元左右。不过人事变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二级市场投资人的视角看,一家公司要么有增速,要么有盈利。但在2018年,京东的GMV增速首次低于30%,活跃用户数也几乎停滞。相比之下,体量更大的阿里,却在这两项数据上继续甩开京东。彼时,投资人对京东的质疑纷纷产生:-从盈利能力角度看,京东的自营模式是否天然吃亏?持续亏损多年的物流何时迎来拐点?-从增长视角看,京东的下一个业务增长点到底在哪儿?而在一年时间内,京东给出的答卷是:净利润从2018年的亏损25亿元升至2019年盈利122亿元;营收2019年同比增长25%。随着利润和增速回升,京东股价也从20美元低点回升至近期的60美元区间,高于其历史上的股价最高位,并以此价格于6月18日在港股二次上市。上市前被超额认购超180倍。京东是怎么做到的?创新业务“陷阱”对于技术与创新,一家公司应该持何种态度?亚马逊、特斯拉……当今世界最有想象力的公司,莫不在技术和创新上有强烈追求。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技术往往前期投入巨大,创新则失败率很高常常血本无归,这也是巴菲特对技术类公司看法负面,更愿意把钱投给可口可乐这种公司的原因。“技术!技术!技术!”刘强东在2017年初的京东开年大会上演讲,称未来京东只有这三样东西。2015年主营业务进入高速增长后,京东对于创新业务的探索热情也变得高涨。在前沿技术、O2O、智能硬件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京东上马的创新业务不下几十个。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京东曾大力扶持员工上报各种探索性项目,给出的政策是:凑够8个人就可以自立门户,项目负责人的岗位也能由T(技术)转M(管理)。“很多项目组夸大自身价值,导致每一层的人都希望自己部门里有更多的项目,‘造’出一批领导,整个部门几乎扩大了一倍。”夸张的时候,什么项目热上什么,智能硬件项目尤甚。一位前京东智能员工透露,2017年,京东智能的高层在参加完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展览会),看到各家的智能冰箱后大受鼓舞,觉得京东也应该做。“回到公司后,发话要把(智能冰箱)这事儿弄大。但智能冰箱是要讲IOT故事的,京东当时储备还远未达到互联互通,资源没跟上,如今这一业务在京东内部已很少被提及。”当年众人追逐的AI、无人车、智能硬件、物联网、AR/VR风口,京东基本都踩了个遍。2017年,京东曾高价招揽了一大批业界技术大牛,但2019年上半年的人事调整,又不得不将这些人请走。“这几年真正的机会还是微信流量红利、个性化推荐,但可惜京东都没抓住”,一位接近京东的投资人对36氪表示,“做砸的基本都在追风口。技术周期曲线未到,你不可能指望用1-2年的投入期就做个大生意。”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8 年京东创新业务(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前沿技术、O2O、智能硬件等)运营亏损超过 51 亿元,而同期京东商城运营利润只有 70 亿元。而据一位京东高层透露,为了发展技术,2018年京东光采购服务器就花了80亿,这几乎吃掉了四个盈利品类全部的利润。大举烧钱上创新项目没有让京东的业绩变好,反而拖累了京东的利润表现。进入2018年,伴随业绩下滑,京东内部的反思一浪高过一浪。刘强东后来承认,对于外界评价京东——京东开始跟着别人背后什么都学竞争对手,京东开始迷失了自己——“这个评价非常犀利,却不失中肯。”徐雷用“欲望代替逻辑”来概括过去几年京东在创新业务的探索。“一个市场有几万亿,但他跟京东有什么关系?我是能占到几百亿还是几千亿?我有哪些能力能占领这个市场?现在看来都是一时脑热”。一位京东中层在总结创新业务失败的原因时则提到,“很多创新业务都是自上而下传导的,有的项目老大会亲自盯,但一旦不及时盯,半途而弃的概率就非常大。”当年为了把生鲜业务做起来,刘强东曾亲自盯项目1年多,硬生生把生鲜从京东超市下的三级部门提升为一级部门,再到后来成立大快消事业群,两年内京东生鲜就在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刘强东曾把这称之为自己的“二次创业”。但现实是,当刘强东不再亲自盯守一线业务,京东在新业务的拓展上往往会陷入犹豫,想做又不敢做,做了又怕做不好。如今,拍板的人落在了徐雷头上。围绕上述反思,在2018年底的肇庆战略会上,徐雷和京东零售高层决定:一切脱离主业的创新项目在2019年要全被“关停并转”。上述京东中层对36氪表示,当年硬“造”出的探索性项目的不少负责人,在去年的调整中都从总监降为部门经理,或直接开除。徐雷认为,人事调整中间肯定有“错杀”,但也不得不如此。即使是京东主赛道上的创新,它也需要找到更合适自己的模式。京东7FRESH发展思路的大转变,很能反映京东对于创新业务态度的变化。2018年,还是7FRESH负责人的王笑松曾表示,要在2018年开业50家门店、5年内开业1000家。但在去年的大调整中,王笑松被轮岗,有着物美、华润万家及咨询服务工作经历的王敬上任。据36氪了解,7FRESH的内部计划是2019年开业100家门店。但年初,这个计划降到了30家,而且包括已经开业的。但到目前为止,7FRESH只开出20家门店。大店业态之外,7FRESH旗下的两个小型业态——七鲜生活(定位社区生鲜超市)以及七范儿(定位白领人群),会成为整个7FRESH未来的重头业务。经营模式上,前者将更多采用加盟或跟零售商合作的形式。对于天然容错率低的京东来说,这样的战略调整确有必要,与盒马鲜生(已经在全国开出220家店,盒马mini预计将开出百家)的财大气粗相比,追求盈利模型的跑通对7FRESH来说,显然是更切实际的想法。“5年开千家店的目标依然可以存在,但现在我们不会把店的数量看成是第一目标,还是希望在重点区域布局做密度,而不是全国铺。”王敬告诉36氪。据悉,7FRESH未来会更多的拓展B端业务,做供应链开放,为此还成立了单独的供应链事业部。刘强东现在对“技术”的定义更具体聚焦:从京东业务场景中沉淀下来的技术能力只有应用于降低社会供应链的成本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京东会转型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像阿里一样赚钱“平台”向来是最躺赚的生意。具体到电商领域,最典型的平台阿里,靠广告、向第三方抽佣的模式,做到了轻资产但高毛利,其2019财年毛利率高达44.6%;亚马逊的电商业务,也是靠第三方入驻的平台业务,来拉升其利润。京东2019年的一个策略,是有意分离自营和POP品类(第三方商家入驻)。徐雷在京东零售年会上公开表示,“希望能借此在自营和开放间找到平衡,让POP品类成为京东新的收入增长极。”京东也探索过第三方业务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一位京东第三方商家曾向36氪抱怨,在2017年店铺入驻京东那会,京东的运营曾允诺给予流量扶持,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搜索排名常年在几屏开外,POP后台也并不好用,营销效率低。”“京东采销权重很高,但采销运营的宽度却有限,所以京东总会优先运营KA商家”,一位京东的采销人员对36氪表示,“加上京东对三方品类的年费和佣金抽成相比淘宝一直没有优势,POP商家入驻京东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自营长期积累下的优势,让京东在做POP的一开始陷入了故步自封的境地。前不久,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曾反思京东在POP上的失误,“我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很大程度上仍旧是一体化的思维,习惯于自己做、强控制。”商家的反映是一致的。“(京东)一直用自营的思路做平台,希望商家的商品可以入仓,由京东来配送,”一位京东服饰品类的商家对36氪表示,“但服饰市场占有率分散,SKU数动辄几百几千,很难入仓做流程化管理。”但京东的纠结在于,希望在发展POP平台的同时,不降低服务品质。“如果POP只做开放平台,京东跟天猫有什么区别?天猫已经那么大了,我很难在开放平台上超越它。但是,POP产品做自营是很高的门槛,我翻过去了,天猫就翻不过去。”京东前服饰家居事业部总裁辛立军曾解释说。去年,京东做“前中后台”的架构实施后,提到更多的是“自营开放”。即一切关于自营的运营、数据和营销等工具,都对第三方商家开放。京东集团副总裁林琛说,这是为了拉平二者的差距,让用户在商城感受到无差别购物体验。林琛曾是拍拍网运营副总裁,”拍拍网是京东体系下最具平台运营属性的业务,虽然后来被停掉,没有成为独立入口,但老徐觉得他懂怎么做平台生态“,一位接近林琛的内部人士告诉36氪。京东2016年开始猛攻服饰品类,但最终被天猫二选一掐住后,京东POP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沉寂——此前,POP 八成营收都是由服饰家居品类贡献——2017年,京东POP的GMV就已赶上自营业务,但三年多过去了,这一占比却依然在50%以下。即便如此,其实从第三方业务中求增长,京东仍有转圜空间。在POP模式下,京东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佣金、广告费和物流服务收入。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京东POP 平台收入中,佣金占50%左右;其次就是广告费,占比 30%左右;第三是物流服务收入,占百分之十几。在去年完成了App信息流的改版后,一直被质疑不善营销的京东,也终于开始挖掘平台的广告现金池。为此,京东商业开发部扩充两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广告业务,一是广告投放团队,负责打造好的ROI产品,提升商家营销效率;二是广告运营团队,专门服务广告主。信息流改版后,这两个团队扩充的人数都达到十几人。为了让商家采买流量,京东的搜索权重也随之发生变化。有商家反映,“之前依靠销量和好评率还能在搜索排名上有一定位置,但现在只要不采买流量,叮咚声(叮咚卖家平台提示音)的频率都下降不少”。相比2016、17年极低的审核门槛,现在京东POP店铺的入驻门槛明显变高,“有的时间花几万找黄牛都不见得能入驻”,有商家对36氪表示。这背后既是京东对服务品质的要求变高,另一层面,门槛变高意味着进驻的商家更有钱投入到营销中。2019年京东平台及广告收入达到4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超过营收增速。改版带来的广告变现效果已经开始显现。物流向第三方开放,是京东去年的另一个关键“平台”故事。2018年整年的股价低迷中,京东物流曾是被质疑最多的点。刘强东在《致配送兄弟的一封信》中曾透露“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2018年一直是二级市场对京东物流的盈亏临界点的预期时间,但真实数据是物流的亏损还扩大了,这让市场的信心瞬间跌到了谷底,“一位接近京东的投资人对36氪表示。但事实是,物流的投入不能停,但如何解决盈亏问题?伴随着京东物流开放能力的提高,“增加外部单量”被理所当然的提上了日程。2018年9月,京东快递小程序上线,京东正式杀入个人寄件快递业务,决定从C端攫取利润,定价也颇有诚意。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在要不要C端开放这件事上,京东也曾有过犹豫。一直以来京东的物流体系都是仓配一体化,一切围绕零售业务展开,进军C端京东要搭建新的物流体系,这意味着新的投入,“但当时高层觉得已经到了要开放的节点了,而且不增加外部单量肯定不行,最后还是上了。”从结果上看,2019年,京东物流外部收入(个人件+企业商务件+POP平台商家仓储、配送收入)占比已近40%,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2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44%。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曾表示,2019年8月,京东物流已经盈亏平衡。增量与流量对电商公司来说,增量在下沉市场已成共识。但让京东摇摆的是,究竟是用线下店的方式做,还是用“拼多多式”的方式做。从2016年进军线下家电业务算起,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布局已有5年时间。但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异军突起,挤压了京东的想象空间和市值,也让京东的策略出现了动摇。关于社交拼购业务,此前在京东内部一直有种声音“我们京东是高品质、高端的,不太想去做自己觉得很low的商品。”一名京东管理层曾说,这让京东忽略了中国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但当拼多多上市,市值一路飙升至500亿美金,自身月活用户数几个季度停滞不前后,京东犹豫不决的态度终于有了变化。一位京喜员工告诉36氪,“此前 ,京东用户跟拼多多一直重合度很低,但去年(2019年)这个比例超过了40%,相当于我们原有的地盘也被占了,内部紧张的情绪突然被放大了。”更重要的是,刘强东自己也紧张了。在2018年初的高管会上,刘强东还乐观的表示,“如果大家看一下拼多多的Top 10或Top 100名单,会发现他们与京东主流用户和主流商品几乎重合地很少”。“但到了2019年,每次高管会,他都会过问拼购业务进展的怎么样,督促下面要大胆放手干”,京喜事业部总裁韩瑞对36氪说。2019年9月,脱胎于拼购业务,京东成立了京喜事业部。独立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要打下沉市场的人群,找到区别于主站的低价货品供应链;其次,是用双品牌去面对不同层次的用户。10月底,京东把微信购物的一级入口也切换为京喜。彼时拼多多的市值已直逼京东。这一决定起初在京东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弹,有事业部VP曾直接反问,“微信购物一级入口流量每个月有上千万(2019年 2 月的京东财报会中,CFO 黄宣德曾透露京东超过四分之一的新用户来自微信),直接切换成京喜,京东主站的业务会不会受损失,各品类的OKR要不要调整?”但徐雷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决定把入口给到京喜。“2019年是京东与腾讯合作的续约期,早一年京东承受不了,晚一年就晚了,必须在今年”。“为了更好与微信沟通,京喜事业部的班底也以深圳团队——原微信手Q团队搭建的”,韩瑞说。此前,有接近京东战略投资部的人士就对36氪表示,“京东在微信的入口转化率没有想象中的高,内部计算过成本和所换得的 GMV,价格是偏贵的。但资本市场对于京东是否有微信一级入口非常敏感,如果这个协议不续签会出很大问题。”京喜的表现如何,第一指标并非营收,而是在新用户获取上。前述京东中层告诉36氪,“(微信购物一级入口)切换成京喜一方面是为了支持拼购业务,也是想证明京东可以利用好微信流量。”2019年Q4,京东净增2800万新用户,创过去三年最大幅度的季度增长,其中超70%的新用户都来自于下沉市场,这主要归功于京喜。韩瑞表示,目前京喜的月活已经达到小几千万,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微信一级入口。不过,京喜现在的策略并不倾向于营销战,“微信的一级入口是京东花钱买的,这需要投入很大的费用,我们希望把节省下来的推广费,用到补贴用户身上”,韩瑞告诉36氪。此外,与聚划算在手淘内获得两个一级入口(聚划算和百亿补贴)不同,京东主站也并未把流量倾斜给京喜。对京东来说,京喜承担的角色更多还是拉新,但布局多年的线下家电业务却已处在收获期。“在线下再造一个京东零售”,是徐雷在2019年初京东零售年会上的期待。4月,京东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提出了“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的战略。京东家电线下布局可粗分为3类:京东超级体验店(分布在北上广深)、京东电器体验店(二线城市)、五星电器以及京东家电专卖店构成了京东家电线下业务的核心。其中,京东家电专卖店是重头——主要开在乡镇区域,采用加盟模式,店主从京东进货,京东负责配送和安装——即能快速开店,又不压占成本,且因为京东靠抽佣金获得收入,很容易盈利。这一模式的关键,是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只要京东能提供质优、价廉、全面的货品、可靠的配送售后服务,就很容易获得加盟店主的青睐。京东家电专卖店现已有12000家店。多位京东家电专卖店店主向36氪透露,单店的月均销售额能做到70万上下,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家电专卖店已贡献京东总体GMV的近5%。逻辑类似,今年5月,京东把几大业务都整合进了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旗下京东超市主要面向线上C端消费者,新通路事业部则面向线下的经销商体系,但供应链共用。京东的战略,从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公司,已经转变为以“供应链”为基础。年初至今,京东先后跟快手、国美达成合作,那个曾被调侃“独守亦庄,四处一片荒凉”的京东正在改变自己掌控一切的策略,变为广结盟。被问到京东的短板何在时,一位京东集团高管对36氪承认,“京东在社交玩法、短视频直播上确实比较弱。”这也促成了京东跟快手合作,在今年618联手做“百亿补贴”:一方面借用快手的流量做大成交量,另一方面,成交在快手上完成,京东并不会抢快手流量;但由于京东掌控供应链和物流,在跟快手主播的合作中,也很难被踢出局。“今天我们开放很多基础设施服务,更大的价值不是来源于自己不断地膨胀和吞噬。而是打开自己,连接外部。我们甚至都不是连接器的中心,而是积极地融入到世界中去,成为别人的一部分,共生、互生、再生。”刘强东如今称。一年多前京东巨变调整时,有投资人曾感叹“终于看到京东改变了,不再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年后当36氪再次问他,他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京东变得open了,从思维到业务都在“松绑”。知识点/Take Away:一年半内股价涨3倍,京东是怎么做到的?1、关键业绩表现:京东净利润从2018年的亏损25亿元,升至2019年盈利122亿元;股价随之近一年半内从20美元涨至60美元。2、创新业务止损: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8 年京东创新业务运营亏损超过 51 亿元,而同期京东商城运营利润只有 70 亿元;2019年,京东对所有不贴紧主业的创新业务进行“关停并转”,节省了大量成本。3、在第三方平台业务中创造新利润:2019年京东平台及广告收入达到4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超过营收增速;线下过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加盟)为京东带来了过千亿GMV和利润;物流向第三方开放后,同比增长超过44%,实现扭亏。4、用户与销量增长上:得益于对标拼多多的“京喜”业务,2019年Q4京东净增2800万新用户,创过去三年最大幅度的季度增长,其中超70%的新用户都来自于下沉市场;线下过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加盟)为京东带来了近千亿GMV和利润;前端流量获取上与快手等公司结盟,靠开放策略向外借力。
6月18日,这个最初本属于京东的年中店庆日,现如今已演变成天猫、拼多多、苏宁...全电商平台的一次集体年中大考,而诸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加入也使得这一购物狂欢节变得更加热闹。 尤值得一提的是,在直播带货的加持下,今年的618购物节更是创造了一番新的景象。 1、“猫狗拼”的数据之战 首先,还是来看一下的各大电商平台的618战绩如何。 天猫:6月19日凌晨,阿里宣布,作为疫情以来最大的消费季,2020年天猫618的累计下单金额为6982亿,创造新纪录。 (图片来源:天猫) 具体而言,6月18日凌晨第1小时,天猫618成交额就同比增长100%,对此天猫表示“这是超高增速”。从6月17日的数据来看,25个3C品牌在开售首日翻10倍,28个服饰品牌1小时超过去年全天,家装行业成为黑马,在6月1日至16日家装订单数累计同比增加61%。 截至目前,今年天猫618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亿元俱乐部”品牌已经超过150个,12万天猫商家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超过了去年同期。 京东:6月19日凌晨,京东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创下了新的纪录。 (图片来源:京东) 具体而言,京东表示从6月1日零点到6月18日凌晨00:00:17,累积下单金额已经突破2019年18天创下的2015亿元纪录。到18日下午2点,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392亿元,而2019年的这个数据是1795亿元。以此估算,今年京东618同比增长达到了33%,这是京东公布大促金额以来成长速度最高的一次。 品类方面,京东618期间,187个品牌实现下单金额破亿,成为国内外品牌最大增量场。食品饮料、母婴、美妆护肤是消费人数最多的品类,生鲜、医疗保健、厨具品类的增速最高、消费爆发力最强,消费者最舍得花钱的品类是手机、家用电器、电脑数码这三类品牌。 拼多多:自5月25日正式启动“618大促”以来,在“百亿补贴”持续加码和10亿现金红包等钜惠福利的带动下,拼多多平台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再次彰显中国内需市场旺盛的生命力。 拼多多数据还显示,自618启动以来,拼多多累计售出农(副)产品3.8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36%。一二线城市用户是农产品消费的绝对主力军,订单量占比超过72%。品牌商品方面,截至18日中午12点,平台国内外品牌标品的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44%,其中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的订单占比攀升至52%,与一二线城市近乎持平。 补贴方面,据统计,618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已累计补贴商品超1.3亿件,覆盖46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超过50000款全网最受欢迎的商品。 苏宁:据苏宁发布的618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12点半,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额已经超过2019年618全天。截至18时,苏宁传统优势家电3C类目整体增长118%。同样令人欣喜的还有线下业态,苏宁门店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0%;通过社群、直播等互联网方式,在线交易订单增长693%。 2、酣战之下直播带货新的角力点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带货可谓是今年618最大的看点之一,也是电商大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近90天,“电商直播”相关内容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比攀升187%,“直播带货技巧”的搜索热度环比攀升541%。而伴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火爆,薇娅、李佳琦、罗永浩等头部带货主播的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比上涨275%。 在此之际,全民也嗅到了直播带货的商机,从“80岁老奶奶直播卖杏”到企业CEO和流量明星纷纷跨界直播带货。据悉,今年天猫618期间,淘宝直播引领全民直播的风潮,300多明星、600多总裁、4大卫视、40档综艺、50大商圈……全都赶来淘宝直播。 “淘宝直播将成为618的最大增量市场”——阿里巴巴副总裁古迈。 下面给出618购物节最新消费数据来看看直播电商的带货能力究竟有多大。 据天猫618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淘宝直播引导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50%。天猫618期间已经有13个直播间累计成交过亿。其中3C数码是淘宝直播成交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华为是首个成交破1亿的品牌直播间。另外,冰箱、洗衣机、电视、热水器等细分品类直播成交率同比大盘均实现200%增长。 而据京东618数据显示,6月1日至18日,京东家电直播超过2.5万场次,直播带货成交额超出1月1日至5月31日带货成交额总和。在这个2020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家电购物节,京东家电主场地位无可撼动。对此,京东直言称,“直播带货是今年最火热的零售场景创新”。 而除了上述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上大展拳脚之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加入也使得直播带货成为“618”活动的重头戏。 据悉,今年618,抖音发起了抖音直播秒杀狂欢节这一超大型年中直播带货活动,平台投入亿级曝光,价值千万流量奖励。6月15日,抖音和苏宁易购达成深度合作。 而快手则和京东联手启动了“双百亿补贴”,这是快手电商首次启动大规模补贴,主要针对在快手直接销售的京东自营商品。6.16全天包括快手电商代言人张雨绮、主持人华少以及快手主播辛巴等均开播卖货,实际支付金额14.2亿,张雨绮首秀成绩2.23亿。 显而易见,直播带货在电商界可谓是彻彻底底地火了。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今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入,随着直播带货进入“全民时代”,直播电商无疑将成为今年618各大平台角逐的核心战场。同时,平台纷纷出台围绕主播端、商品端和内容端等多维度的直播电商玩法组合拳,有望为“618”带来核心增量。 而华泰证券也指出,2020年“618”活动优惠力度明显提高,此外,活动主体增加了抖音、快手两大社交平台,直播元素得以强化。疫情后周期中,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得到强化,品牌及产品触网动力增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提高,未来电商GMV增长势头仍然较强。随着“618”活动推进,各大平台及品牌方销售表现乐观,带动上半年消费热潮到来,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复苏。
全球累计确诊超831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06月19日7:33,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844万例,达8,453,080例,死亡病例超45万例,累计死亡452,520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2,187,876例,累计死亡118,381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6月18日下午,北京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25场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目前北京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依据是每天新诊断的报告病例不等于是新感染的,明后天还会有病例出现,应该是对既往病例的检测发现。新感染只是零星的。 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2692亿元,创纪录新高 京东凌晨公布618全程战报。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创下新的纪录。 618期间,京东187个品牌实现下单金额破亿,成为国内外品牌最大增量场。食品饮料、母婴、美妆护肤是消费人数最多的品类,生鲜、医疗保健、厨具品类的增速最高、消费爆发力最强,消费者最舍得花钱的品类是手机、家用电器、电脑数码。 得益于“千县万镇24小时达”提升计划,京东物流六线城市配送订单的增长是一线城市增幅的150%。直播成为今年最火热的零售场景创新。京东快手品质购物专场单日带货达14.2亿。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刘鹤、郭树清、易纲、易会满等人重磅发声 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边际改善。并指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之巨,史无前例,但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中国不会搞大水漫灌、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是阶段性的,全年贷款新增预计近20万亿、社融规模增量超过30万亿。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针对下一步科创板建设,提出三项明确的工作: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纳指录得五连涨 美股周四收盘涨跌不一,纳指录得连续第五日上涨。市场仍在关注美国与全球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美国传染病专家警告称美国仍有疫情卷土重来的风险。美上周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超出市场预期。道指收盘下跌39点,或0.15%,报26080点;纳指涨32点,或0.33%,报9943点;标普500指数涨1点,或0.06%,报3115点。 科技股中,Zoom涨超2%,Lyft、特斯拉、微软涨超1%。中概股京东跌1.97%,阿里巴巴跌0.32%,拼多多跌0.46%,百度涨1.17%,蔚来汽车涨约5%,51Talk涨超28%,该股今年迄今累涨174% ,B站涨超3%再创收盘纪录新高。 欧洲主要股指集体收跌 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50% 德国DAX指数收盘下跌102点,跌幅0.83%,报1227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0.点,跌幅0.50%,报6222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37点,跌幅0.75%,报4958点;西班牙IBEX35指数下跌91点,跌幅1.23%,报7387点;意大利富时指数下跌86点,跌幅0.44%,报19499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下跌17点,跌幅0.54%,报3249点。 富时中国A50指数收跌0.16% 富时中国A50指数收跌0.16%,报13670点。 A股收评:三大指数齐涨 科技股回暖 外资净流入近50亿 两市主要指数上涨,沪指震荡拉升收涨0.12%报2939点,深成指涨0.65%报11494点,创业板指涨0.09%报2266点。两市成交额逾7500亿,1962股下跌,1684股上涨;北上资金净流入近50亿。 盘面上,行业板块轮动,近段时间大涨的医药、医疗板块回落领跌两市。钢铁、煤炭板块大涨,券商股盘中直线拉升;科技股明显回暖,5G概念股普涨,华为概念大面积涨停。 港股收评:恒指微跌0.07% 半导体强势 钢铁股爆发 中兴通讯飙涨22% 港股三大指数探底回升,盘中均跌超1%。恒指收跌0.07%报24464点,国指涨0.07%报9916点。南下资金大幅流入35.04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216.08亿港元。 盘面上,半导体延续周三强势,中芯国际大涨近7%逼近历史新高;钢铁股爆发,重庆钢铁大涨9%;汽车股普涨,吉利拟回A,收涨近6%;餐饮股、香港银行股、石油股跌幅明显,渣打跌逾2%,汇丰跌1.6%;京东首日上市涨3.54%;中兴通讯飙涨22%,正在技术导入5nm芯片。 财政部:1-5月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6% 支出下降2.9% 财政部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672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98亿元,同比下降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1674亿元,同比下降10.4%。 全国税收收入66810亿元,同比下降14.9%;非税收入10862亿元,同比下降4.9%。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81亿元,同比下降2.9%。 英国央行维持0.10%利率不变,如期扩大购债规模 6月18日晚,英国央行公布货币新政,维持利率不变,并如期扩大购债规模。具体数据显示,英国央行以0:9:0(加息-维稳-降息)的比例维持0.10%基准利率不变;并以8:1(赞同-反对)的比例决定扩大资产购买规模1000亿英镑至7450亿英镑,符合预期。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11周回落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150.8万人,预估为130万人,前值154.2万人。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11周回落。 巴西央行降息75个基点至2.25% 当地时间6月17日,巴西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2.25%。这是巴西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第8次降息,利率水平创1999年以来历史新低。巴西央行称,实行宽松措施的空间很小,且面临不确定性。预计第二季度经济状况将较第一季度有所恶化,并预计2020年通胀水平为2.0%,2021年为3.2%。 澳大利亚5月份失业率升至7.1% 澳大利亚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失业率升至7.1%,4月份修正后为6.4%,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为6.9%。5月份就业人数减少227,700人,4月份数据向上修正为减少607,400人。劳动参与率降至62.9%。经济学家估计为63.6%。 京东集团-SW(9618.HK)首日上市收涨3.54% 京东集团-SW(9618.HK)首日上市高开5.75%,最终收涨3.54%报234港元,成交70亿港元,换手率为22.4%,总市值7231亿港元,位居港股市场第15位,在互联网行业中排第4,仅次于阿里、腾讯和美团点评。公司此次发行1.33亿股,每股定价226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297.71亿港元,超越网易成今年以来港交所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IFR:连锁酒店集团华住酒店考虑回港二次上市 据IFR报道,连锁酒店集团华住打算回港二次上市,最快计划今年底回港上市。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尚未决定筹集多少资金。按照目前估值,华住或将筹集5亿到10亿美元。对此,华住方面回应称:不评论市场上的猜测。 赫兹租车中止股票发行计划 赫兹租车周四提交监管文件表示,出于对公司最大利益考量,决定中止备受争议的新股发行计划。此前美国证监会对于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赫兹租车发行新股表达忧虑并展开审查。受此消息影响,赫兹租车周四下跌10%,报1.80美元。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中止新股发行计划后,赫兹租车正在寻求最高10亿美元的破产贷款。 科创板开板一年成绩单:110家公司发行上市 据上交所统计,从去年6月13日至今年6月12日,科创板在开板一周年内实现110家公司发行上市,累计筹资额1274亿元,总市值1.71万亿元,日均交易额156亿元,上市股票涨跌幅中位数达111.25%,两融日均余额86亿元。 证监会核准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 6月18日,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日前,证监会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货为我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引入符合条件的期货经营机构外资股东,以促进期货经营机构健康稳定发展。业内预计,在金融服务业加快开放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政策的支持,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多外资机构完成布局。 蛋壳CEO高靖接受调查 蛋壳:调查事项与公司无关联 据新京报,北京时间6月18日晚间,蛋壳公寓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已任命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崔岩为临时CEO,该任命即刻生效。 公告披露,因创立蛋壳公寓之前参与的商业投资活动,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兼CEO高靖目前正涉及地方政府部门调查,因此无法参与该公司的运营或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蛋壳公寓方面表示,高靖所涉及的调查事项与蛋壳公寓并无关联。该公司其他董事及管理人员均未收到与该项调查有关的通知及问询。 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可能于年底前研发成功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至少有200个新冠疫苗正在研发,约10个疫苗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其中的三个很快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包括来自中国的疫苗。中国有几个候选疫苗,临床一期和二期试验结果显示出希望。今年年底前,可能会出现一到两个成功的候选疫苗。希望到2021年,可以生产出20亿剂疫苗。 Facebook前高管:FB、苹果等科技巨头未来10年将被分拆 Facebook前高管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周四表示,在未来10年内,包括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在内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将被分拆。帕里哈皮蒂亚预测,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将继续受到世界各地监管机构的调查和罚款,直到它们不再是“庞然大物”。他同时指出,当前唯一没有成为反垄断监管机构目标的大型科技公司是微软。 发改委: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一步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办法 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办法,加强钢铁产能项目备案指导,促进钢铁项目落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商务部:前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62.7亿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1-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5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962.7亿元,同比下降1.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018.8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营业额3484.3亿元,同比下降7.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1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8.2万人,5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5.8万人。 乘联会:预计6月零售163万辆 乘联会官网显示,6月初车市展厅人气和成交相比上月有所回落,仅为去年同期的六成左右,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压力,主要厂商零售第一、二周同比分别下降2%、21%,第三周周度同比预计将有所提升,达到-16%左右。全月零售走势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综合估算6月零售预计完成163万辆。 公募基金产品突破7000只,规模达17.64万亿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产品共计7069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17.64万亿元。截至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工信部: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工信部发布《2020年1-5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5月份,三大运营商的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截至5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10.97亿户,同比增长44%,比上年末净增6886万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增长均达30%左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大型线上购物节来了。任何商家都不会错过这一次的促销盛会。阿里称:“今年的618折扣力度,比往年都大,推广力度超过去年双十一。”618,成为了线上平台冲击业务、“夺回疫情损失”的搏击场。金融机构也开始大放水,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了满减、抽奖、免息等活动。羊毛大军和套现大军闻风而动。他们安装“抢货软件”,抢优惠券和秒杀货物,并用临时额度购买商品,再出售套现。“奋战一天,夺回疫情损失。”套现大军喊着和商家同样的口号,加入了这场购物狂欢……618大战618来了。疫情期间,大家压抑了太久的欲望和需求,都等待着释放。而线上平台也指望着制造消费热点,冲击上半年的交易额。“夺回被疫情抢走的3个月损失。”线上平台喊着口号,开始全面筹备618。5月,618的推广活动就开始了,各家电商平台,都推出了满减活动和各类小游戏。比如,京东就推出了“瓜分20亿金贴”活动。在京东金融APP中,参与一些小游戏,就可以赚金贴。在购物时,1金贴可抵1元现金。压抑了半年的金融机构,也准备紧紧抓住上半年促销的最后一个热点,开始“大放水”。“我的临时额度被调高了上万元。”在各大论坛,都有网友曝出,自己的花呗和白条额度突然被调高。而银行也不甘示弱。有用户在论坛发帖称,最近,上海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都调高了临时额度。“最大方的是工商银行,信用卡额度最高翻至3倍,封顶10万元。”一位用户称。另一位用户则发现,自己的平安银行信用卡临时额度,被调高了5倍。额度被临时调高,就意味着618战场突然涌入了更多的热钱。金融机构为了促进消费分期,开始狂推免息支付。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玩家都加入其中。天猫推出了“分6期免付1期”服务,并称上万的商品都可免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618总指挥家洛透露,今年的618堪称天猫历史上折扣最大的一次618,“平台拿出了超越去年双11的力度来推动”。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将这次618视为冲击业绩的搏击场。这些琳琅满目的优惠、大放水,在让线上交易热闹非凡之外,也吸引了一大堆羊毛党、黑客和套现大军……羊毛大军黑客小T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星期。他研究了各个平台的优惠力度,寻找可以攻入的漏洞。他开发了一款秒杀插件,“可以秒杀淘宝和京东上的优惠产品”。小T研发的秒杀商品软件“一秒钟可以抢60次,人的手速一般也就一秒5次,所以人绝对不可能抢得过机器。”小T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永远抢不到电商秒杀产品的原因。“大家都以为秒杀产品是假的,是店家拿出来哄骗客户的,其实不是,这些货基本都进了我们的腰包。”小T称。但他也发现,今年抢货软件的成功率明显低了。“这说明很多软件加入了战争,大家都在抢。”小T称,上半年的黑灰产没啥活,现在都试图通过618大赚一把。他预估,今年抢货的黑客数量,“可能是往年的3倍”。而在闲鱼上,已有很多卖家在出售抢货软件。闲鱼上,一个商家在出售秒杀软件一套这种软件,包月的价格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小T称,他已在各个群里出售了数千套软件,“赚了几万”。还有一些大型的软件商,会找代理全面推广,“一次618能赚上百万”。“今年的618优惠,就是机器对机器的战争,和人没啥关系。”小T总结称。他们除了开发抢货的软件之外,还会开发一些抢优惠券的软件。抢到的优惠券,会被放在各种论坛,甚至淘宝、闲鱼上出售。“全国做这种优惠券套现的人起码上万。”中介小杨称。在百度贴吧里,还有人开始出售任务脚本。通过这些脚本,可以自动做618的任务,比如浏览店铺、签到等。“脚本5元一个,购买的人数已有几十人了。”一位卖家称。除了抢货、抢优惠券软件之外,就连瓜分红包的小游戏,都有人提供服务。今年淘宝的小游戏,是组列车,做游戏积攒车厢。京东的小游戏,则是做任务获得蛋糕,然后叠成蛋糕塔。所叠蛋糕层数越多,就越有机会获得更大金额的红包。在闲鱼上,就有人在卖服务,帮客户为组列车、叠蛋糕助力。“两个手机登录了6个号,再加上朋友,保底12人,保证完成400级以上。”一位卖淘宝组列车服务的卖家称,他的服务打包价格为25.99元。还有的卖家是按层数或者级数收费,例如,叠一层蛋糕收费0.015至0.02元。“每天接的单子多到数不清。”一位卖家称。小T称,这种做任务的生意,基本没啥门槛,几部手机、几十个淘宝或者京东的账号就能搞定,“一次618也可以赚数万元”。“今年的618格外热闹。”小T称,黑客做高级的抢货软件,小技术员写任务脚本,还有一些羊毛党,帮助做游戏任务。套现大军除了羊毛大军之外,今年还有一支新的力量格外活跃——套现大军。“今年金融机构的放水量,远胜过去几年。”中介胡曦表示,如果过去一个人的临时额度只有1000元,“今年可能就是5000元”。他认为,金融机构着急追赶业绩,同时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消费,“所以今年的尺度特别大”。一家金融机构的风控负责人透露,他们确实在放水,“为了增加业务量,我们都默许了套现的行为”。疫情后,大量用户被降额;而现在,他们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疯狂套现”。5月开始,胡曦就频繁接单。这种操作也非常简单:他在淘宝和京东上指定某些商品,让用户下单,用花呗和白条支付。为了促销,很多原本不支持花呗和白条的店铺,都开通了花呗和白条。用户支付后,胡曦就将这些商品用八折的价格收过来,再卖出去,赚取差价。“最好转手的,是3C产品,比如苹果手机。”胡曦表示,一个全新的苹果手机,可以9.5折转手卖掉。茅台酒、五粮液等名酒,也可以卖出9折的价格。“最近15天,赚了3万。”胡曦称。还有老哥去淘宝、京东购买中国航天纪念钞,然后去银行兑换现金。京东上航天纪念钞的价格在京东上,10张面额100元的航天纪念钞,售价为1078元。也就是说,购买航天纪念钞,每花1078元,能套现1000元。按照这个套路,任何可以线上支付的额度,都可以套现。“信用卡、苏宁任性付、唯品花、拿去花等等,我们都可以套现。”胡曦称。但在套现时,经常出现黑吃黑的骗局。聚投诉上一位用户称,他找了一个中介,通过京东买了两张乌鲁木齐到广州的机票,结果联系不上对方,“被骗了6520元”。胡曦称,因为金融机构的大放水,“今年的套现比往年严重得多”。他在各个套现群里监控数据和活跃度,发现“套现人数比往年多出了3倍”。反击黑客、羊毛党、套现客……多方势力在618前后极度活跃,几乎都是通宵达旦。“我一个朋友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还在线。”小杨称,这个朋友的朋友圈全是各种优惠券的动态。一边是羊毛党们绞尽脑汁薅羊毛,另一边,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反击。6月8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对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做进一步规范。有人认为,意见稿通过后,养卡中介的POS机可能会被整改。消息一出,套现大军一度陷入恐慌。一周后,民生银行也重拳出击,对信用卡积分累计规则进行了调整。民生银行调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规则其中一条规则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计积分。这些机构包括卡友支付、汇付、易生支付等,总共19家。一直以来,羊毛党经常虚构交易,获取银行的积分去兑换航空里程。“曾有羊毛党一个月撸了工商银行300万积分。”一位业内人士称。民生银行的这次调整,意味着羊毛党用交易获取积分的一些渠道被切断。这一系列措施招招致命,都在封堵套现漏洞,“已经让套现大军抓狂了”。但对于这一点,胡曦并不太担心。“风控和我们就是对战的关系,老的漏洞被堵上,我们还能发现新的漏洞。”他说。618即将到来,各方势力蓄势待发。电商平台忙着宣传,金融机构忙着开敞口,撒福利。黑客们开始疯狂售卖抢货软件,羊毛大军坐在电脑面前,等待秒杀商品和优惠券,套现大军则已几乎将自己的临时额度刷净。他们喊着同样的口号:“奋战一天,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今年618,除了当漫天飞的优惠券,和电商线上到线下,直播到促销的厮杀,还有回到港股二次上市的京东(9618.HK)。 据京东公告,公司获认购合共11.89亿股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665万股约178.9倍。据京东设定回拨机制,公司会将665万股的约178.9倍,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比例将从5%提升至12%。 若未行使超额配股权,按发售价226.00港元计算,京东本次回港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估计约为297.71亿港元,为港股市场今年年内最大规模的IPO。 昨日美股市场上,京东股价一度涨超2.36%,创历史新高。至收盘股价报62.01美元,涨1.69%,折合港股价格为240.3港元。 今早开盘,京东在港股市场高开5.75%,盘前成交7.78亿港元。惟之后,京东涨幅有所收窄,截至最新,公司股价涨3.72%,报234.40港元,成交24.9亿港元,最新总市值7243.83亿港元,在港股市场排第十三。 (图源:富途证券) 据昨晚凌晨公布的销售数据,618开场10分钟,京东超市成交额同比增500%。平台手机产品华为、Apple、荣耀、小米、vivo、iQOO、OPPO以及一加等品牌均迎来了强势增长,18日凌晨5G手机不到1分钟销量便突破万台;华为品牌领跑增长,10分钟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苹果成交额5秒破亿;前10分钟,荣耀、小米、vivo、iQOO、OPPO以及一加均取得了成交额同比增长200%的成绩。 战报数据还显示,前10分钟,使用以旧换新服务的用户量同比增长560%;通过京东手机即时配送服务,首单华为nova 7 SE 5G手机仅用了10分钟就送到了用户的手中;618期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商家开通了0元试用服务,支持这一服务的商品超过一万款! 另外,据京东公布的618电脑数码排行榜销售战报显示,电脑数码各大品牌销售强劲。截止到6月18日00:03左右,在京东电脑数码排行榜中,联想3分钟销量过亿。 家电方面,31秒,电视成交额破亿元,2分钟,空调成交额破5亿元,3分钟,冰洗品类成交额破5亿元。海尔1分钟内成为首个破亿元的家电品牌,美的紧随其后在接近2分钟的时候破亿。 生鲜品类方面,6月18日零点开卖10分钟,京东生鲜平台狂销牛肉12万斤。同时,京东生鲜平台的蔬菜、肉类、水果、蛋类成交额同比全线大涨,鸡蛋10分钟狂销20万枚,荔枝10分钟卖出20000斤,粽子卖出1万枚。 个护品类数据显示,其中18号当天前5分钟,高端沐浴露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此外家清品类数据显示疫情防控用品依然是家庭首选,其中前5分钟家清品类一次性清洁用品成交额是去年的20倍。
6月17日,京东公布配售结果,超额认购178.9倍,定价226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12%,一手中签率为10%。 数据反映出火爆的认购行情。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京东二次上市融资金额为297.7亿港元,成为今年香港市场集资总额最大的公司。 对于像京东这样已经在美股市场交易的回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包括去年的阿里),打新而言,收益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发行折价;第二是今夜美股行情带来明天开盘后的涨幅。 目前,根据IPO价格计算,京东港股发行价相对于美股的折价是4.6%。假设今夜美股行情平静,那么明日开盘之后波动不大,则总体上,打新的收益率应该不会太夸张。 说白了,参与京东这样高度成熟的公司的打新,更多的是图个喜庆,图个应景:重在参与。对于投资京东而言,应该关注的,不是抽中了新股在暗盘抛掉或者转天抛掉; 说到底,对于投资京东而言,必须要想清楚的是:未来赚什么钱?是估值、还是盈利,是商业模式、还是管理团队。 1 电商“三国杀”中,京东排行第几? 电商这个性感的赛道上,曾几何时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然而兔起鹘落间,半路杀出拼多多,遂成三国演义,“生子当如孙仲谋”。 京东,阿里,拼多多,便如这三分天下,彼此争胜。在这个赛道上,能否战胜对手,争得上风,不外乎四点:"多","好","快","平"(便宜)。 京东,核心竞争力在于"好和快",自建物流是他的护城河。 从活跃买家的角度上看,京东3.87亿的活跃买家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的7.26亿和6.28亿。在增速速上,京东一季度环比新增2500万,快于淘系电商的1500万,慢于拼多多的4300万新增。 虽然电商竞争加剧,但京东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2017年开始,京东在用户时长上一直保持着7-8%左右的时长份额,拼多多份额在增多,阿里份额在下降。 在GMV的角度上,京东2019年GMV为2.08万亿元,淘系电商2020财年GMV6.58亿元,拼多多则为1万亿元。京东暂时还能保住第二的位置,离阿里还有一大段距离。京东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0%左右。 总的来说,京东3.8亿买家,拿下7%的用户时长,20%的GMV。从用户时间和GMV上看,京东没有受到拼多多崛起的影响。 换句话说,京东拥有自己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的需求是正品和速度,这是阿里天猫和拼多多暂时都无法动摇的基本盘。 2 京东到底赚不赚钱?靠什么赚钱? 很多人对京东印象一直停留在公司不赚钱。 京东到底赚不赚钱?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京东的商业模式上。 京东业务主要是两个:卖商品和卖服务。其中89%的收入来源于卖商品,剩下11%收入通过卖服务。所以从本质上看,京东是一个零售企业。 京东与传统零售企业区别在于,京东的卖场在线上,传统零售企业在实体店上。两者都是重资产,京东重在仓库和物流配送中心,传统零售则重在实体店和仓库。 这决定了京东商业模式类似于传统零售,通过买卖商品的差价赚钱,拼多多和阿里则通过广告和佣金赚钱。(目前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都有,只是比重不一样)。 零售赚的是辛苦钱,靠的是规模效应。打个比方,如果一个风扇进货100元,卖105元,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最后导致零售商到手的利润很低。 亚马逊做了十多年零售,一直都不怎么赚钱也是同样道理。 过去几个季度京东零售业务(包括第三方电商)运营利润率从1.56%提升至3.19%,但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导致京东整体的利润率不高。2016-2019年Non-GAAP利润率分别只有0.8%,1.4%,0.7%和1.9%,虽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呈上升势头。 虽然京东利润率不高,但胜在规模够大,京东2019年Non-GAAP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107.5亿元。 所以京东并不是不赚钱,而是赚的辛苦钱,过去四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21亿、50亿、35亿和107.5亿元。作为对比,阿里一年Non-GAAP净利润就达到1324亿元,利润率高达25%。 3 900亿美元,贵吗? 截至2020年6月17日,京东在纳斯达克股价为60.98美元,市值为900亿美元。这个估值,到底贵不贵? 对比一下国内外线上零售和电商的估值情况: 京东和亚马逊都属于自营电商,是重资产企业,大量的折旧费用会影响利润,但对现金流并不影响,这令他们都出现了市盈率偏高,市销率偏低的情况。所以这两个指标都不太适合对京东进行估值。 对于京东的估值,市场目前一般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给他们进行估值,用的是STOP估值法。京东目前有四大资产:京东零售,京东物流(81%股权),京东数科(36%股权),京东云和其他。 根据高盛的报告,他们给予2020年京东各资产估值为:物流80亿美元,京东数科60亿元,京东云及其他35亿美元,加上京东投资业务72亿美元和现金118亿美元,这几部分加起来一共价值366亿美元。 由此可以见,京东大部分价值取决于京东零售,一般用DCF进行估值,在12%的WACC和3%的永续增长率下,京东零售的价值大约在516亿美元。 所以他们认为京东价值在882亿美元左右,对应2020年目标价59美元。 但我们都知道,DCF估值模型假设变量众多,稍微改变其中一个变量都会对估值有巨大影响,关键变量在于自由现金流。对于京东和亚马逊这种重资产企业,影响自由现金流因素著有有三个:净利润,运营资本的变动和资本支出。 由于京东资本支出的规模远远大于净利润,所以未来京东估值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支出的减少情况。 4 两地上市,估值哪个市场说了算? 很多投资者还关心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后,是港股跟美股走,还是美股跟港股走。 根据阿里和网易在港股表现来看,并没有出现哪个市场主导哪个市场的情况。 从二次上市的规则来看,由于美股ADR和港股普通股是可以互换的,加上港元和美元汇率挂钩,所以美股和港股是不可能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严重溢价和折价的情况。 所以这批回来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从交易层面上只是延长了交易时间。举个例子,京东若在港股交易时段内出现某些重大事情,港股股价马上反应,美股在开盘之后才会反应,同理在美股交易时间内也一样。 5 后东哥时代,京东的空间在哪里? 京东已经在美股已经上市6年,几乎所有财务信息都是公开的,也就是说,京东的基本面信息早就price-in进去股价里,而且由于ADR和港股普通股不可能存在严重的套利行为。 所以,正如开头所说,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需要考虑的仅有一点:未来的收益。我们想要在京东身上赚钱,无非就是赚估值的钱和公司盈利增长的钱。 从估值的角度上看,二次上市中概股都价值重估的催化剂,因为二次上市后有望进入恒生综指和恒指,增加了被动基金买入的需求。若是未来能进入港股通,面对更熟悉公司业务的南下资金买买买,可能会推高估值(可以参考小米和美团进入港股通的股价表现)。 从盈利增长的角度上看,京东2019年Non-GAAP净利润大涨200%,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的策略,但从过去两个季度来看,这种增长势头有所减缓,所以2020年只依靠降费来获取利润的大幅增长难度有点高。 从营收方面,得益于在下沉市场和快消品领域的渗透,京东一季度营收增速20%,预计Q2增速20-30%,估计全年可能保持20%-25%的增速,若是成本费用率能保持稳定,考虑疫情的影响因素,Non-GAAP净利润增长可能在15-20%左右。 过去两年,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先生曾经陷入一些纷扰,而今年早些时候(4月),京东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也发生了变更。京东正在迈入“后东哥”的时代。 对于此次回港上市而言,京东既是一次回归,也是重新出发。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当然也是一次重新审视京东的战略、管理团队、估值模式、以及投资价值的时刻。
6月18日,京东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成为继阿里、网易后第三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 京东集团于2020年6月8日启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开发售,共发行1.33亿股(不包括超额配股权),每股定价226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38.4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港交所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华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本次发行的香港公开发售端获近180倍认购,机构端收到长仓基金、对冲基金、中资机构的大幅超额认购。按回拨机制,京东香港公开发售股份部分增加至12%。融资金额将用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京东的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户体验。 作为京东集团的长期资本市场合作伙伴,华兴资本在此次二次上市中为京东集团带来大量优质的长仓、对冲基金投资人。此次上市,是华兴资本继助力京东集团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与腾讯的战略合作、34亿美元美国IPO、京东金融67亿人民币私募融资及后续分拆、京东物流25亿美元A轮融资、京东健康10亿美元A轮融资之后,又一次深度参与京东集团的资本市场运作。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负责人王力行表示:“京东集团香港二次上市是中概股回归母国市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预计下半年香港市场将有更多的二次上市及新股发行活动。华兴将继续利用深度覆盖全球投资人的销售网络、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行业洞见及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持续为优质新经济公司回归母国市场提供一站式高附加值的资本市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