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份以来,港股恒生指数一直表现较弱,不过新股市场相对热闹,一众明星股上市,大多数也都录得不错的上市表现,激发上市打新热情。 近期宝尊电商(09991.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我们结合同处于软件与服务板块并在今年上市的港股新股表现情况来分析,发现在这之中大部分走势相对良好,不过亦出现几只腰折的个股,可见市场对这一板块的新股存在一定的分歧。 倘若进一步细分行业按照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划分,可以发现,该板块内的个股呈现普涨之势,截至目前移卡涨幅达193.57%,网易涨幅为19.77%,表现均不俗。此外,被划分在互联网零售的京东截至目前涨幅达到27.61%,考虑到宝尊电商与网易、京东也均为中概股二次上市同属于互联网赛道,我们预计其上市后大概率也将会有亮眼表现。 这一判断主要还基于:1、宝尊电商所处的行业赛道具有高成长空间,过往业绩表现优异,随着上市有望推动业绩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并刺激价值释放。2、宝尊电商自身存在多重机会,不论是业务拓展、还是精细化运营,均有助于推动价值增值,尤其是在业务创新层面,亦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们不妨具体分析。 一、深耕行业头部品牌,步入业绩高速增长期 宝尊电商是国内品牌电商运营龙头,公司目前的商业模式并不算特别复杂,主要是帮助品牌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截止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合作伙伴达250个,客户体量较为庞大,且相对优质。另外近日在《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宝尊电商以94.2分位列榜首,可见公司在行业中实力不俗。 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当前上市的大环境来看,疫情刺激线上经济崛起,伴随电商行业高速增长之下,作为品牌电商尊电商的服务能够满足品牌商快速布局电商和业务扩张的需求,因此也为其自身的增长带来了巨大机会。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网上零售额达到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万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零售额增速远远超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线上经济中长期仍将处于高增长态势之中。而以最新数据来看,今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03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87亿元,同比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进一步提升5.2个百分点,疫情刺激效应明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伴随线上经济的崛起,宝尊电商所处的品牌电商市场亦蓬勃兴起,从公司过往业绩表现来看,高成长属性成为亮点,过去4年其营收复合增速达29%。 当前伴随抖音、快手等积极布局电商以及直播电商的兴起,进一步打开了品牌电商市场的成长空间,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部的整合和洗牌亦在加速,我们判断有着领先实力和专业优势的品牌电商运营商将受益行业发展红利以及行业整合进入新一轮加速成长期,由此而言,行业龙头宝尊电商的成长性仍然具备较高期待。 从宝尊电商今年最新财报数据来看,公司继续延续高增长姿态,2020年Q2 的GMV为127.6亿元,同比增长31.2%;总净营收达到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公司多项利润率指标创下近五年同期的新高,运营利润率提升至7.5%,运营利润的同比增长高达87.2%。优异的财报表现验证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性以及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多层面打开成长空间 从自身角度来看,宝尊电商的成长机会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a· 渠道及品类拓展机会 首先从渠道层面来看,宝尊电商的业务更多的是基于阿里这类主流电商渠道之中,而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形式、新业态、新渠道的出现,宝尊电商全渠道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切入到新领域,挖掘更大的价值机会,并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其次,从品类拓展来看,公司服务的多是大品牌,未来有望进一步利用服务能力和规模优势向下渗透,深入到中小品牌市场之中,凭借在行业中强大的综合实力,全方位助力中小品牌电商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期成立GBO-新锐运营中心,其目的就是通过独特的品牌价值理念,更好地持续深度挖掘及布局本土品牌及新兴品牌。随着公司持续拓展品牌边界,挖掘行业价值链,将进一步驱动成长。 b· 精细化运营挖潜 随着主流电商渠道流量的增速放缓,品牌方将更注重品牌电商带来的效益,因此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为其选择合作商的重要考量标准。从宝尊电商的发展路径来看,公司进入行业较早,积累了庞大的资源,其透过体系化的建设,形成了链接平台、品牌、消费者三方的生态体系,通过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以及协同,尤其是在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的发力,不断精耕细作,带来了经营效率的最大化,形成了核心优势。凭借此公司的盈利能力亦得到进一步释放,从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在行业中居于高位达到61.88%,反映公司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c· 科技赋能创新 宝尊电商积极在数字化革新和科技创新层面发力,持续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赋能品牌电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今年推出BOC-商业运营中心,其就是深度嵌套ROSS系统,以集约化、共享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可以判断的是,科技不仅将驱动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将带来了商业模式创新等机会,为宝尊电商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三、结语 宝尊电商上市将有望成为港股品牌电商服务龙头,具备投资稀缺性,公司处于优质赛道,行业发展成熟且具备高增长属性,受益行业规模提速以及整合趋势,头部企业的价值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此次宝尊电商二次上市,顺势扩张,有望进入到新的加速成长阶段,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作者 | 神帅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20年无疑是电商赛道的大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的渗透率得到更快速的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所示,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万亿元,同比下滑8.6%。但是,1-8月网上商品和服务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9.5%至7.0万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至5.9万亿,逆势取得了较好的增长,这也是渗透率得到同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截至8月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22.7%,整体上是服从网上渗透率长期提升下推动行业快速成长的大趋势。 而从下图所显示的网上购物渗透率的同比增量便可发现,今年以来,渗透率提升的加速趋势显著。在这难得的好年景下,电商行业的细分领域——品牌电商行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催化下,同样迎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行业领先公司纷纷登陆资本市场,一直被视为行业龙头及“品牌电商第一股”的宝尊电商,也在港股市场进行二次上市,9月18日起正式启动全球发售公开招股计划,身处电商行业的成长性赛道且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宝尊电商,必然是最值得关注的。 电商行业前三的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如今三者的总市值已经接近7.4万亿港元,而宝尊电商的总市值却不足这个数字的千分之三!这个比例相信会超越大部分人的认知水平,会让不少的业内人士感到震惊,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美上市的宝尊电商的估值有被市场长期压制的“嫌疑”,一直以来远低于行业均值。因此,宝尊电商回港二次上市,有机会顺道打破公司内在价值及相对估值被长期低估的“限制”。 营收和股价的长期复合增长速度均逾25% 二季度高质量成长战略成效显现 先给宝尊电商来一个长镜头,自2015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的复合回报率约27%。 从业绩看,过去4年宝尊电商的营收复合增速约为29%,同期的营业利润复合增长速度则高达160%。2015年至2019年,宝尊电商GMV的复合增速超60%;品牌数量的复合增速接近20%,截至2020年6月30日,品牌合作伙伴的数量增至250个,同比增长幅度约18%。其中,这些品牌合作伙伴大部分属于世界500强头部品牌,正如招股书所示截至2019年底,这些已展开长期合作的顶级品牌资源,包括了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中最有价值的50个全球品牌中,宝尊已经占据了15个。坐拥大量的头部品牌合作资源,这是宝尊的稀缺性所在,也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优势之一。 站在长期的角度,宝尊GMV增长与品牌合作伙伴数量是成正比的关系。其庞大的品牌合作伙伴数量,不但保证了宝尊的行业领先位置,也支撑着GMV的持续扩张,同时为接下来实现GMV高质量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宝尊最新公布的二季度及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来看,2020Q2成功实现了由高成长到高质量成长战略的过渡,新的潜力正逐步释放。另外,在宝尊电商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后,花旗集团分析师将宝尊电商的目标价从43美元上调至5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最新股价距离该目标价的潜在空间约为37%。 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宝尊2020年Q2 的GMV为127.6亿元,同比增长31.2%;总净营收达到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而值得注意的是,宝尊电商多项利润率指标创下近五年同期的新高,运营利润率提升至7.5%,运营利润的同比增长高达87.2%。 在高质量成长战略带动下,宝尊非经销业务的综合货币化率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在上半年,非经销业务(即服务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55.7%,Q2服务收入增速约为43.18%,回升至2019以来的高增长水平,并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在二季度快速回升。 同时,通过在科技赋能下的运营效率提升、成本管控等举措,宝尊的利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Q2总成本同比增长约23.05%,总成本的增速要低于公司总营收的增速,出现这个情况是喜闻乐见的,二季度一举把我们持续所关注的“喇叭口”完全覆盖掉了,因此使得运营利润实现了同比快速的增长。 二季度运营利润得到的快速改善,也直接传导至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方面。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2020Q2归属于宝尊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亿元人民币(约合2,0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4%。而按照公司管理层的业绩指引,宝尊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的总净营收或将介于17.5亿元人民币至18.0亿元人民币之间,即同比增长16%至20%,可看出其公司整体营收继续在高质量成长战略推动下实现稳健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参考过去宝尊“盈利增速要远大于营收增速”的统计规律,接下来的“淡季不淡”的三季度,以及电商传统旺季的四季度,我们预期公司的净利润或者各利润指标,均可维持在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水平之上。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宝尊实现高质量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其数字化革新和科技创新力,通过持续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赋能品牌电商。正如宝尊电商所一再强调的观点,数字化和创新能力依然是公司扩大护城河优势的基础,以科技为引领,以专业的解决方案为指导,以系统化、创新化、灵活化的商业模式赋能品牌数字化升级。 近年来,公司快速稳健的高质量成长正是得益于此。2019年,宝尊持续对ROSS系统进行多轮迭代,其在多场景已实现效能的大幅提升,在2019年双11期间,ROSS系统快速完成了数万件商品的详情页制作,及大量商品数据管理等工作,处理图片数量以百万级别起算,帮助品牌店铺完成数百万商品的活动报名,至今为止ROSS已经累计为100多个品牌的电商运营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说,ROSS系统是宝尊实现科技赋能和技术输出的最佳典范之一;2020年宝尊又推出BOC—商业运营中心和GBO—新锐运营中心两大事业群,不断迭代商业模式的创新。BOC深度嵌套ROSS系统,以及运营单元的集约化、共享化、标准化模式,旨在提升服务宝尊品牌池中的中型品牌规模效应。 而GBO—新锐运营中心则用来捕捉新兴成长机会,更好地持续深度挖掘及布局本土品牌及新兴品牌,受益于此,二季度新增品牌数量为11个,较一季度实现环比提升37.5%,有力反映了其科技力正持续驱动业绩和经营迈入加速道的过程。 总结来说,在回归香港二次上市之前,宝尊电商已经成功确认了经营数据和业绩的见底。而科技创新与高质量成长战略的潜力释放支持下,可以预期的是,二次上市之后的宝尊电商也可持续表现出较好增长定力和较快的利润增速。 在基本面优异的基础下,宝尊电商的吸引力还有哪些?我们认为首当其冲是其赛道的长期成长性及行业格局带来的机会。 长期受益行业成长的龙头价值不菲 行业渗透率和集中度提升的双重利好叠加 常言道,水大鱼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取决于行业的发展空间。 因而品牌电商的赛道,离不开电商行业的发育。按照公司招股书披露数据,2019年中国在线购物渗透率(指在线购物市场的规模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比)约为24.1%,预期在线购物渗透率于2025年将增至42.1%,当前的新基建和经济数字化转型可有助推动这一进程的实现。预期2019-2025年在线购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8.1%,至2025年在线购物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8万亿人民币。 未来,B2C电子商务依然会在中国电商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更好的服务、更优的产品质量和更高的运营效率,以及外国品牌的持续加入和选择使用B2C电子商务形式去触达更多的消费群体,艾瑞咨询预计在2025年B2C电子商务将占占中国在线购物市场总额的55.5%,且2019-2025年的复合增速要高于在线购物市场的整体发展速度,目前B2C电子商务行业格局稳定,行业巨头们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预期未来五至十年会发生的大规模的更替或轮换的机会不大。 因此可为品牌电商的发展和行业渗透率提升提供了稳定的成长的背景和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生态环境等,而头部品牌电商可为合作方提供全方位、全渠道服务或技术赋能,包括IT解决方案、网店运营、营销、客户服务及仓储配送。由于预期未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将持续增长,以及对电商服务有助庞大而迫切需求的中国国内品牌数量正逐步提升,艾瑞预计至2025年品牌电商服务市场规模将可升至超2万亿,2019-2025年复合增长速度接近24%,显然该细分领域的成长速度是要远高于整个线上购物或B2C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期间,占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渗透率将从10.5%提升至13.7%。从更长的远景来看,这个渗透率仍处于降低水平,具有较大的长期提升空间,这是驱动行业持续成长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就当前来看,另一个较大的机会无疑是由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带来的。品牌电商行业目前还处于集中度较低,较为分散的状态,CR5(前五大参与者)合共约占14.1%的市场份额。其中,行业龙头宝尊电商市占率位列第一,远高于后四大参与者的市占率之和。由于技术和声誉、品牌客户的积累,我们预期未来五年,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迎来较快的提升阶段,CR5的市占率或存在翻一番的动力,而行业龙头宝尊电商市占率的长期定位保守估计将至少超过15%,因此,我们认为在长期增速更快的细分赛道——品牌电商行业占据龙头位置的宝尊,另一方面更因享受到由行业集中度提升和领先优势持续拉开所带来的“马太效应”,而在长期获得超越行业平均增速的黄金发展期。按照以上数据推导,我们也预期公司GMV长期复合增速或至少可达到35%至40%这一区间,作为头部的品牌电商企业,在庞大且快速成长的赛道上,单体实现3000亿以上的GMV并非不可想象的。 宝尊电商二次上市在时点上的选择应该可以说是十分正确的,首先是完成了业绩的探底,其次是卡在了行业大爆发或公司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前夕,成功上市融资后,所取得的新资金可帮助公司在研发、引入新品牌客户及开拓新区域市场快速取得突破和扩张,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我们也一直认为,二次上市可帮助公司快速扭转估值被低估的局面,国内投资者可进一步挖掘出公司的投资价值,公司持续快速高质量的增长也有助内在价值潜力释放,估值回归和修复的行情是势在必行的。 估值修复一触即发 二次上市提供了契机 总结港股所有二次上市的例子,可发现存在这样的统计结论:上市后十日表现要远优于首日上市表现,这也说明了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个股走势将重新回归中长期的基本面,而取得正回报的机会和概率都是相当大的。宝尊现已存在的低估情况,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该情况出现的概率。 在估值方面,前面的二次上市例子与宝尊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是,前者的新股发行是建立在估值相对均衡和合理的基础上,而宝尊电商在二次上市新发行的港股,其估值背景是一个被低估的基础,源自于二次上市前就已存在的公司相对估值较低情况。如下列表所示,无论在美股市场,或者是A股市场,宝尊的PS估值水平是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的,但公司的总市值规模和毛利率均处于领先状态,这说明了公司应有的龙头溢价和行业地位尚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更深入地想,恰恰是新发行股票及二次上市这一契机,宝尊才有了进一步改善投资者结构,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及重新寻求合理的估值定价等一系列机会,推动实现公司的估值修复。 (数据来源:wind,*备注为按招股价计算的发行后上市前的市值)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宝尊的港股上市前或上市之后,站在中长期角度,估值回归依然是驱动公司行情的主旋律。
日前,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上海开幕。在开幕仪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未来10天里,这些优质产区的官方旗舰店将陆续登陆拼多多,其间还会举办“开湖捕捞”“县市长直播”“万人团”等活动。 活动当天,拼多多还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为了规范大闸蟹电商市场、统一产业标准,拼多多还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 “大闸蟹作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率先开展一体化探索有着特殊意义。未来,拼多多还将继续发挥新电商‘农地云拼’的特质,借鉴大闸蟹一体化样本,助力更多长三角特色农产品搬到新电商之上。”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除阳澄湖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等优质产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 但长期以来,除洪泽湖、固城湖等个别产区外,绝大部分产区大闸蟹都很难卖出好价钱。这些产区大闸蟹只能在线下渠道低价销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苏州冒充阳澄湖大闸蟹,沦为洗澡蟹、听涛蟹和过水蟹。有专家指出,真正来自阳澄湖湖区的大闸蟹市场每年仅为3亿元左右,但2019年全渠道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招牌卖出去的螃蟹则高达300亿元。 如何让长三角大闸蟹走出困境?9月16日上午,来自长三角各个大闸蟹主产区的领导和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认为,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发展,亟须解决区域标准不统一、大闸蟹品牌建设乏力、大闸蟹产销对接等问题。他寄望拼多多和各产区合作,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帮助以大闸蟹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同样指出,“一市三省联动,在大闸蟹的主产区率先完成联动,符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也有助于大闸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拼多多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葛家春表示,“电商已经在很多领域改造了我们的生活,线上化趋势不可避免。目前,大闸蟹线上化开始加速,探索线上化产业标准十分必要。” 从把大闸蟹搬到线上、给予流量支持,到联动十大湖区成立优品联盟,再到培养新蟹农,并联合制定线上化流通产业标准,拼多多正在形成一整套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闸蟹项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的开始,通过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未来拼多多还将探索更多品类,深度助力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上行。”陈秋表示。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云南自贸区云座谈会上了解到,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后,紧紧围绕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沿边”区位优势,推出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在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产能、跨境园区、跨境物流等多方面的跨境合作取得新成效,提高了各国间经贸合作的水平,开放的云南与周边国家不断深化沟通、增进互信,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在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发展方面,云南自贸区成功搭建跨境支付平台,在缅甸设立全国首个非现金跨境支付服务点,2020年上半年,云南省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266.86亿元,其中云南自贸区内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共108.4亿元,占同期全省结算总量的40.62%。 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也取得突破,德宏跨境电商监管场站改造工作加速推进,实现跨境电商、国际邮件、商业快件“三场合一”监管新模式。加快昆明、德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红河、德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建设,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推广“9610”(跨境贸易电子商务)、“1210”(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扩大跨境电商覆盖面。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535.22万单通关货物,进出口贸易额3.8亿元。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开园至7月底,入驻企业145户,完成交易额5.37亿元。 在加强跨境产能合作方面,德宏片区积极推进跨境园区合作建设,德宏企业已在缅甸建厂投产产品通过缅甸港口出口至海外。以跨境电力市场为载体,在全国首创将跨境购售电主体引入平台交易,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子结算等技术手段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和合作平台,境外市场主体已可在昆明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交易。2020年1-7月,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累计对境外购售电量26.59亿千瓦时。 在边境社会治理方面,德宏片区创新外籍人员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德宏模式”,为缅籍人员办理集身份证件信息、生物识别信息、体检信息、居留务工信息为一体的“胞波卡”,既方便了外籍务工人员在瑞丽的衣食住行,也方便了对其信息、申报、办证的“一网化”管理,同时也进一步稳定了跨境产能企业用工需求。 云南自贸区还通过加快“一口岸多通道”监管等模式创新,有效解决口岸拥堵问题,加快大型货车通关速度,瑞丽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019年较2018年分别压缩7.33小时、0.05小时(3分钟)。在推进跨境物流合作方面,实现中缅两国甩挂跨境直达运输。 据介绍,2020年1-6月,云南省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完成67.6亿美元,占全省外贸的50.39%。其中,出口完成34.3亿美元,占全省外贸的25.6%;进口完成33.3亿美元,占全省外贸的24.8%。2019年云南省与东盟十国贸易总额165.76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占全省对外贸易的49.2%;出口8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5%,进口8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拼多多16日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目前,大闸蟹的销售主要依靠线下收购商完成。与工业品的高线上化率不同,作为农产品的大闸蟹线上化率整体不高。截至2019年,大闸蟹整体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线上规模仅为40亿元,渗透率为3.6%。为了规范大闸蟹电商市场、统一产业标准,拼多多宣布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 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未来拼多多还将继续发挥新电商“农地云拼”的特质,助力更多长三角特色农产品搬到新电商之上。
近日,中通快递在港交所提交了聆讯后招股书,开启了赴港二次上市之路。 外界习惯将中通、韵达、圆通、申通、百世称为“通达系”。他们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企业创始人主要来自于浙江桐庐;采取加盟制模式,而非顺丰采用的直营制模式;依靠阿里在电商领域的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并被阿里入股。 中通最初在“通达系”里并不突出,但其近年来业绩飞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中通剔除跨境服务后业务的市占率为20.57%,在“通达系”及顺丰中排名第一;剔除跨境服务后业务的单票毛利为0.36元,远落后于顺丰,但在“通达系”里排名第一。 不过,相比于已登陆A股的顺丰、韵达、圆通、申通,中通目前仅在美股上市,距离国内资本市场较远。此次拟赴港上市,将为其增加新的融资窗口。 招股书显示,中通本次的募资金额拟用于4个途径。首先是基础设施及产能发展,如购买土地使用权,建造现代物流部件,购买运输车辆,增加及升级分拣中心机器等。其次是赋能网络合作伙伴及加强网络稳定性,包括激励加盟商投入资源、为加盟商提供融资支持等。 再次是投资物流生态圈,如组建及整合物流价值链的相关资源,包括仓储、货运代理、零担货运、冷链物流等。最后是为了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求。但该招股书尚未披露每项用途的具体募资金额。 招股书同样介绍了中通的员工规模及薪酬情况。截至今年6月末,其拥有2.15万名员工及超过5.56万名外包人员。而在2019年末,其员工数量为1.9万名,外包人员数量为4.09万名。 今年上半年,中通经营性现金流中的劳工相关成本为16亿元,包括薪金、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2019年末及今年6月末,其应付薪金及福利分别为8.39亿元及8.1亿元。以此估算,其今年上半年不含外包人员的平均员工薪酬为7.77万元。 此外,招股书还写明了若干风险点。中通称,其业务及增长高度依赖于电商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新零售的兴起,今年6月其总包裹量中有90%以上来自电商平台。因此,与中国电商行业的增长、盈利能力及监管机制有关的任何不确定因素均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中通也表示,其业务运营依赖于第三方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来自阿里巴巴的需求及规定可能会增加其业务成本或削弱其与终端客户的联系,阿里巴巴亦已向并可能会在未来向其竞争对手投资,阿里巴巴可能会鼓励平台上的商家选择若干其他投资对象,阿里巴巴还有可能自建内部派送网络。 2018年5月,以阿里巴巴及旗下的菜鸟网络为首的投资方,斥资13.8亿美元收购中通10%的股份。截至今年6月末,阿里巴巴共持有中通8.7%的股份,占总投票权的比重为2.6%。
包括举办辽宁首届电商直播节、辽菜品牌推广等 要保持消费“主引擎”的澎湃动力,需要政策多管齐下、活动“多手联弹”。9月10日,由辽宁省商务厅主办的辽宁省暨沈阳市2020“全民乐购,约惠辽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从即日起至年底,全省将开展20项促消费系列活动,通过推出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吸引更多的商贸企业和消费者参与活动,进一步充分、持续地刺激消费潜能释放。 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省对20项促消费活动均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子方案,包括刺激汽车消费、提升我省电商直播热度、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激活小店经济、做热节假日消费等多个消费领域。 即日起至10月9日,辽宁省将举办2020辽宁“消费促进月”活动,在全省大中城市,组织商贸重点企业、主要电商平台,共同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品服务同步促销、商旅文游购娱于一体的促消费活动,并将以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适销商品为主打,开展消费券发放等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延长消费券发放时间,扩大发放范围。 今年以来,电商直播成为一种新型消费潮流。按照活动计划,10月16日,辽宁省将举行辽宁首届电商直播节启动仪式。本届电商直播节以沈阳市作为主会场,省内其他各市及沈抚示范区作为分会场,以15个会场联动的形式连续7天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直播主题包括精准扶贫、跨境电商、水产品、夜经济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辽宁省将打造“全网看辽宁、全网买辽货”的直播生态,力争7天直播带货销售额超过1亿元。 辽菜品牌建设有助于推动辽宁省餐饮消费提质升级。为此,省商务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全省开展“振兴辽菜 品质消费”推广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餐饮促消费活动。比如,辽宁省将开展“百家名店百道名菜百姓免费尝”活动,组织辽宁省被评选上的百家餐饮企业,开展消费者抽奖品尝活动,每家企业提供价值千元以上特色主菜“免费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