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公布了第二季度的数据,其中GDP下跌了32.9%。于是就有中国网友提出,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基础设施趋于老化,为什么不通过基建拉动经济,增加就业? 对此,专家们认为,虽然美国很多的基建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美国的基建质量还是不错的,至今还能使用,现在只需要正常维护就可以了。 而美国只有3.4亿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美国并不需要像中国那样大规模搞基建投资项目。 对此,我们认为,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制度不同。美国没办法像中国那样用投资基建来拉动内需、增加就业: 第一,中国之所以大力投资基建工程,主要是原来一穷二白,没什么基础设施,是在原来零的基础上进行基投资。美国原来就有基础设施,如果在老的基础上拆除重建,这是一种浪费。 更何况,美国经济主要是消费拉动,消费拉动经济要比基建投资的质量更高、更有可持续性。 第二,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这几年不要说在基建投资上财政批钱,就连美国政府每年要上调财政赤字上限,往往都在国会通不过,因为民主、共和党在提高政府财政赤字上限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有基建项目要让国会去批是相当费劲的,而且时间会拖得冗长。在涉及民生问题上,美国国会议员们会相互扯皮,最终也久拖不决。这不像我们国家各级政府,要想基建投资,就可以同时上马,非常简单,效率还要高。 第三,联邦制的管理弊端。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总统是民选的,州长也是民选的,市长多数也是民选的,从理论上说,州长可以不理睬总统的命令(前提是不能违宪)。 如果国家对各州进行基建投资,必然要与相关的州的进行协商。但这里比较麻烦的是,各州不听中央政府,各行其是怎么办,中央政府没有办法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即使最后能够统一管理,还要涉及一个行政成本的问题。 第四,土地私有化。美国是土地私有化国家,中国能够顺利搞基建,主要是土地是国有化的。 如果美国搞基建涉及到公有土地这还好办,如果涉及到私人土地,那就麻烦了,就要和这块土地的主人协商解决。如果买下来,成本就很大,但是人家若不买,这些工程施工进程就会延后,同样会提高成本。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一直没有搞高铁的原因,当然美国的航空和公路体系非常发达,也不需要搞大量的高铁项目。 第五,美国的人工成本高昂,建造的基础设施成本也非常高,投资下去收益很难收得上来。美国的人工费较高,建筑工人一般时薪在20至30美元,而搞基础设施投资本来就是花费越少越好。 显然,由于中国搞基建投资人工成本低比美国低得多,所以,我们中国主要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而美国却因为基建投资费用支出太高,而不能依靠基建来拉动经济。 中国靠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内地本来基建投资就少,基建投资从零基础上开始,另一个是中国人口高达14亿人,也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再加上我国的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办大事。 而美国不能靠基建除了本来就有基础设施之外,也与美国政府批钱费劲、联邦制管理混乱、土地私有化、人工成本高等因素有关。 当然,更关键的是,中美两国拉动经济方式不同,美国是依赖消费拉动经济,中国是依靠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 每个国家不同的体制,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学中国搞基建投资的。
王鸿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金山云区块链总经理朱江表示,新基建有三方面挑战,第一疫情,第二贸易摩擦、第三是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给我们带来三方面机遇,第一个机遇数字金融,数字金融要改变的是现有金融机构对于不动产资产评价体系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第二个机遇金融机构的改变,金融机构主要营收来源在货币,现在货币体系也已经进行一个改造。第三个机遇是中国产业升级,数字化过程实际不仅依靠数据还要依靠数据的确权以及后续基于数据确权资产交易,这是新基建的核心。 谈到新基建的理解,他按照三个层次划分,和云计算的关系是在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因为数据的孤岛信息系统的孤岛、组织结构的孤岛影响了整个数字的构建,区块链网络是希望通过上层生态系统联盟把商业网络构建起来,很难,还有组织的壁垒,有股权壁垒、区块链不能代表一切,所以只靠这个是不够的。 商业的网络靠信息互联打通的,底层信息互联互通一定要靠新基建里面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进行构建,这里面包括算利基础设施、存储基础设施、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目前国家构建新观站,就是在天上打几万个卫星让这个网络不仅局限在地上埋的物理基础设施,这是过去30年中国一直在做的事情,还需要依靠天上卫星能够我们的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打破组织的壁垒。 新基建底层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到未来数字新基建一个最核心内容,再往上要有融合、要有创新会协调两个不同层次基础设施。区块链有一个入口,第一个入口就是做一个基本工具服务某一个行业让这个业务有差异性,第二个是公共基础设施一个城一个链,一个行业一个链。第三个入口是要把跨行业的基础设施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就是今天房地产行业和数字金融的行业这两者之间怎么做结合。这两者之间只有结合才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最后他总结三前三后,在不动产领域里面三前就是和数字金融的结合,是依靠传统的抵质押、融资租赁、信托租金去做,三后希望能够看到数字金融和不动产结合新的三个方向,包括基于数字化不动产登记与交易,基于数字化ABS,基于数字化的不动产通政融资。
2020年8月12日,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开启。 博鳌20年,从2001年到2020年,走过了新世纪五分之一的岁月,也走过了中国房地产发展最为快速的黄金时期。本次观点大会主题是 “地产远见:重启的世界” 。 博鳌直播间,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传统基建占比达到80%左右,新基建还不足以拉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新经济才能占据主流。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随着国际市场订单减少、推迟以及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受限,我国钢铁出口直接承压。 为应对严峻的贸易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措施。例如,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覆盖面,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等,在保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精准帮扶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具体到钢铁行业,除了外贸进出口占比较多的钢企直接受惠,扶持中小型企业也将带来持续性的钢材需求。 扩大内需是完成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各地集中加码新基建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类传统基建,都将有力支撑钢铁产业需求。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是带动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金联创认为,综合来看,全球经济衰退短期难以改善,外贸萎缩仍是制约国内钢企的重大阻力。近期国内市场处于传统淡季,全国范围内钢材库存回升,短期终端实质性需求偏弱。季节性因素影响过后,随着宏观政策发力以及基建大面积开工,钢材需求有望大幅度回升,钢铁行业或迎来新的转机。
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也是关于新基建的首个部委文件。 新基建在交通领域率先发力在意料之中,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了解到,还有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支持性政策或举措也在酝酿中,好戏还在后面。 详情请扫二维码↓
8月5日,2020年第十七届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际权威品牌评审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国家居行业领导品牌圣象以高达572.59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荣膺榜单,连续四年入选公信力和认同度最高、权威性最强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被誉为“中国品牌奥斯卡”,由世界品牌实验室根据企业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获得,成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该实验室由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担任主席,专家和顾问均来自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学府,目前被公认为全球三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 此次“世界品牌大会”主题是“全球疫情下的品牌如何逆势成长”,来自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商学院教授约翰·戴腾( John Deighton)博士指出,从流感大流行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敏捷性比以往都重要。如果一个品牌拥有最新的信息,那么敏捷性就更容易了,因此,有洞察力的市场调查变得更为重要。第二个教训是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人们没有安全感,他们需要的是具体、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轻松幽默或缺乏同情心;第三,营销必须反馈给高层领导团队的其他成员。 布局品牌新基建 打造数字化营销新模式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这些危机与挑战,也是对企业弹性适应能力的一种考验。 发布会上,圣象集团副总裁曾欣表示,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圣象率先洞察到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新的经济周期解决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关键,为此迅速布局品牌新基建打造数字圣象,对于圣象而言品牌新基建将作为长期的、供给侧的赋能工具,不只是产生短期效应,更是具备长期效果,是稳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圣象品牌新基建主要有三个维度,即用户、数字、文化。 在数字化方面,圣象加大线上的开发和投入,与新媒体和线上主流平台采取多样化合作,加强线上营销基础构建,充分结合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协作通路,最终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全新模式。 目前,圣象打造了直播、VR、数字化整合等营销模式,在统门店进店客流普遍下降的环境下,圣象打造了手机端的APP“圣象社区”,通过圣象社区,客户角度可以最快找到门店以及其喜好的产品,企业角度可以获得人、货、场IP标签,通过云数据,人物的画像,数据的识别。 以用户为核心,“反向众创”激发新需求 传统的品牌供给是消费者被动接受模式,“自我”是小的,是被品牌赋予和定义的,大部分时候,品牌与消费者只是一种“展示―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今天,所有的品牌都成为了消费者的“镜像”,消费即是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和建构自我的过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需要通过价值认同从而产生价值协同。 因此,今天的品牌需要找到与用户的连接点,让品牌成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让用户可以“反向众创”参与到品牌建设之中。圣象在品牌新基建的核心,便是以用户为核心,持续关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利益和情感,不断完善自我与创新。 在此基础上,圣象通过绿色产业链战略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创新时尚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为用户提供立体空间一体解决方案,符合市场趋势、消费导向,也成为圣象未来发展的新方位、新驱动。 如在疫情期间圣象洞察到,消费者对健康家居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圣象调动十多年的抗菌研究成果,加快研发进程,于2月9日推出圣象纳米光触媒抗菌地板。并于5月15日在“圣象为爱,健康升级”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三款基于健康消费需求的新型系列产品:圣象无醛地板、圣象运动地板、圣象柔石地板。 同时,针对疫情下的特殊环境,圣象推出“无接触服务流程”及专门的疫情期特色服务标准。据了解,“无接触服务流程”是在圣象之前推出的“远程可视化安装”服务基础上做出的升级,通过配备的视频工具,客户可以远程监控整个安装过程,并随时与安装人员对话。疫情期服务标准的推出,也让疫情期间有服务需求的客户更加安心。 (编辑:黎安)
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跨境投资承压的背景下,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步伐并未停止,在新基建领域的投资更是热情高涨。总部位于法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最近在华动作频频,昨日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绿色智能工厂”“新能源发电”等新基建领域展开合作。此前一天,施耐德电气还宣布与北京的华胜天成联合兴建面向边缘云计算场景的胶囊数据中心。 “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今年3月初中国政府宣布加大对5G网络、大数据中心和其他新基建技术领域的投资,施耐德电气就与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在边缘云计算等领域打造完整、成熟的生态圈。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施耐德电气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仅仅是施耐德电气,近几个月以来,多家外企看到了中国新基建的巨大潜力,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7月初,乌鲁木齐市政府与西门子宣布共建“中欧数字化工业新基建创新基地”,该基地将重点打造中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欧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和中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心。 6月中旬,英特尔宣布携手南京共建“未来科技智慧中心”,双方将逐步建设智慧园区,推广智能楼宇、智慧办公、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应用。 外资企业对中国新基建的热情还体现在签约项目数量中。近期上海举行的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54个外资项目在沪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其中,15个项目涉及新基建,涵盖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2%,其中,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0.9%、8.7%和35.7%。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外资企业正在谋划加大对中国新基建的投资。 瑞士电气设备制造商ABB集团高级副总裁、ABB中国总裁张志强表示:“新基建本质是建设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推动中国开启新的智能化时代。ABB将进一步在数字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也对记者表示:“西门子的技术、业务范围、产品线和新基建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度,未来将进一步夯实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入。” 外企如此看好我国新基建发展机遇,其中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正在征求意见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中,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制造、与L3/L4/L5 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制造、储能充电桩制造等新基建领域的条目纷纷入选。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表示,今年以来各地竞相出炉“外资重大项目库”,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外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与此同时,我国继续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大开发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外资产业集聚平台的开放创新,这些利好政策将稳定外商对华投资预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