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冷股份”)8月3日晚间披露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的一系列公告显示,四川交投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投实业”)有望通过控制上市公司3672.08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45%)表决权的方式,对深冷股份形成实际控制,交投实业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四川省国资委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受此消息提振,深冷股份公司股票在8月4日强势涨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6.68元/股,涨幅10.03%。 公告显示,谢乐敏等8名自然人与交投实业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合计持有的深冷股份1213.36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9.73%)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交投实业,而在谢乐敏等8名自然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谢乐敏及程源、文向南、张建华、崔治祥还会将其股权转让后剩余持有的2458.73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9.72%)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交投实业公司行使。 记者注意到,此次交易涉及的1213.36万股转让价格合计约为人民币2.21亿元,转让单价为人民币18.19元/股,明显高于深冷股份当前股价。而交投实业还将为上市公司后续业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交投实业承诺,在成为深冷股份控股股东之日起两年内,将以包括但不限于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提供低息借款、担保或者支持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等方式,为上市公司向气体运营业务战略转型、新项目建设(包括而不限于:工业气体投资及运营、氦气投资及运营、氢能源投资及运营以及其他特种气体投资及运营等)提供或筹集资金不少于10亿元。在定向增发未完成前,如因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或项目投资需要,交投实业承诺及时向上市公司提供低息借款予以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深冷股份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天然气液化与液体空分工艺包及处理装置,产品应用于液化天然气(LNG)、液体空气分离领域,而交投实业成立于2013年,该公司通过整合四川交投集团旗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性设施和户外广告资源,完善业务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了能源(包括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桩))、服务区经营(服务区非油经营项目)、商贸(大宗物资贸易、国际贸易、酒店、便利超市、餐饮等)、运务传媒(包括车辆租赁、通勤运输、仓储配送等)四大主营业务。能源业务是交投实业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利润贡献点,包括加油站(成品油零售)、加气站、充电桩等业态。伴随着交投实业未来成为深冷股份控股股东,深冷股份和交投实业或将在能源等领域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双方进一步发展壮大。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引入交投实业作为控股股东,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有助于为公司引进更多政府、产业、金融等战略及业务资源,加快公司战略布局,促进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司未来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深冷股份表示道。
8月3日,广州召开企业上市工作会议,为打造资本市场的“广州板块”,广州将出台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要争取用3年时间推动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0家,即平均每年新增20家左右。 但根据Wind资讯数据,自广州在A股首家上市公司出现以来,仅2017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了20家,达到19家,2016年新增10家,其余年份,广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均在个位数徘徊。 在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广州一直比较倚重制造业,近年来,开始朝着科技型企业倾斜,不过,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却一直是广州的短板,截至目前,在A股市场,广州还未有一家上市银行,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也仅有2家。 显然,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广州板块”,广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市公司数量少于杭州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广东坐拥上市公司643家,是国内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6.39%,浙江上市公司数量紧随其后,为476家,江苏上市公司为452家。 在广东,深圳拥有上市公司数量314家,占据了广东的半壁江山,得益于深交所所在地的天然优势,深圳8成上市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 毗邻深圳的广州拥有A股上市公司113家,其中,78家于深交所上市,35家于上交所上市。 在城市上市公司数量排行榜上,深圳、广州分别位于第2名、第5名。 北京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城市,达到364家,总市值约为18万亿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约494.42亿元;深圳314家上市公司紧随其后,总市值约为9.5万亿元,平均市值301.54亿元。 上海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312家,总市值合计约7.23万亿元,平均市值231.65亿元。北、深、上也是国内仅有的3个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家的城市,并将位于第4、第5名的杭州、广州远远抛在后面。 杭州在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8家,排名第4,高于广州,总市值约为2.59万亿元,广州为2.06万亿元,不过,从平均市值来看,广州要高于杭州。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广州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191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78家,现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8万亿元,首发和增发累计募资金额约4400亿元。 从上市时间分布来看,2017年是A股的上市高点,当年,广州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历史之最,为19家,2018年,广州仅有一家公司上市,2019年9家公司上市,2020年至今有5家公司上市。 不过,近年来,广州也呈现出加速追赶杭州的趋势,2018年至今,杭州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12家,少于广州的15家,不过,隔壁的深圳,仅今年至今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家。 金融上市公司匮乏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广州主要以生物医药(12家)、计算机行业(10家)、化工(10家)、机械设备(10家),传媒(10家)为主;而杭州主要以机械设备(21家)、计算机(19家)、电气设备(11家)、传媒(11家)为主。 虽说城市产业布局的不同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不过,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是金融业。 北京的金融类上市公司最为密集,其中包括10家上市银行、9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上海有3家上市银行,深圳有2家上市银行和6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杭州也拥有2家上市银行,5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 而广州仅有2家上市非银金融机构,一家是越秀金控(000987.SZ),一家是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 其中,广发证券是广州的龙头券商,不过,由于康美药业巨额财务造假被处罚,广发证券也将为此付出代价。7月10日,证监会宣布,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一直牢牢占据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的前列,比如,在深圳,市值第一及利润最高的上市公司莫过于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去年实现净利润1643亿元,最新市值约1.37万亿元,其次为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市值约8716.59亿元,去年净利润为934.23亿元。 北京同样如此,市值、净利润排名前3的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市值分别约为1.7万亿元、1.29万亿元、1.11万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133.61亿元、2692.22亿元、2129.24亿元。 在上海,市值、净利润排名前两名的也是银行,分别为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两者市值分别约为3209.52亿元、3055.56亿元,去年净利润分别为780.62亿元、595.06亿元。 在杭州,市值排名首位的是海康威视(002415.SZ),最新市值约为3600亿元,不过,净利润排名第一位的是浙商银行(601916.SH,02016.HK),去年实现净利润131.43亿元。 由于金融上市公司的匮乏,广州呈现出不一样的上市公司格局,市值、净利润排名第一的是保利地产(600048.SH,00119.HK),最新市值约1895.16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375.54亿元;第二位才是广发证券,最新市值约1098.26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81.10亿元。 目前,广州农商行和广州银行正在谋求上市,未来可期,而广州唯一一家股份行广发银行依旧待定。 在广州上述《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中,除了数量提升外,还提出到2022年,争取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IAB、NEM、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增上市公司占全市新增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30%,汽车、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壮大。 这其中,没有提及金融业。
山西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00亿元;盘活、止损沉淀资金100亿元以上;推进1-2户省属企业集团混改;推动75%以上的国有资本集聚到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这是山西省提出的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主要目标。 “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打造多元产业支撑。重点实现两条腿走路,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将在大数据、信创产业、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培育7-8个在细分领域具有行业地位的“头部企业”。 优质资源向“头雁”集中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董事长郭保民表示,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山西新一轮国资国企的顶层改革、重中之重,山西在全国第一家开展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试点。 山西省此次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分级授权、厘清职责、品字架构。“新体制下,国资运营公司承接全部出资人管资本职能,持有全部省属企业股权,向上直接对山西省委省政府负责,向下对山西省属企业享有完整的出资人权利,横向接受国资委的同级监管。”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田国青表示。 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山西全面调整优化省级国有资本布局,推动优质资源向一批“头雁”企业集中。7月13日,山西宣布成立潞安化工集团,成为山西煤炭企业化工业务整合重组平台。今年4月,山西焦煤集团吸收合并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拉开了山西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大幕。 今年以来,山西改组设立了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了华舰体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深化云时代二次改革重组……这些“头雁”企业将成为支撑山西“高水平崛起”的顶梁柱,是做好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华舰体育控股集团董事长赵晓春说,华舰体育定位为山西省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全省体育产业规模还不大,但2015年-2018年行业平均增速达到27%,具备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潜力。华舰体育承担着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要任务,目标是成为山西体育产业旗舰、国内体育产业劲旅。 吸引社会多元资本 7月31日,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发布《2020年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首批公开发布项目清单》,涉及12个行业92个项目,资产总额达到2268亿元,净资产为543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拟转让的92个项目涉及采矿、水电、食品、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其中,焦煤集团的中煤集团山西华昱有限公司产权转让项目,煤矿储能为22900万吨,产能为1600万吨;华远国际陆港集团的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项目,煤矿储能为87200万吨,产能为500万吨。 郭保民表示,山西省属企业要选出好企业、拿出好项目、推出好资产,“靓女先嫁”,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宽领域的合作,用腾挪出来的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到一批革命性、前沿性、标志性的项目。 对于此轮“腾笼换鸟”行动,山西省7月28日公布了《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2020年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今年“腾笼换鸟”项目净回笼资金保底完成100亿元,力争完成150亿元。实施范围为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和所属各级子企业转让一定比例的股权,各类社会资本既可控股也可参股。 《方案》提到,专项行动主攻方向有两个:一是资源整合矿井的股权转让。两类资源整合煤矿的国有股权原则上要全部转让,即:民营控股国有不控股的煤矿;名义上国有控股实际上没有真出资、真控股、真管理的煤矿;二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发现国有资产价值,可通过市值管理、适当减持、市场化募资等方式直接获取收益,规避非标资产在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价难题,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提升证券化水平 资本市场无疑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我省国企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仅有13家省属企业有上市公司平台,半数省属企业尚未打通对接资本市场通道,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不高。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山西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为17.65%。”郭保民说。 为此,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提出,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并购重组,提高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水平。用好用活上市公司平台。进一步强化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按照重组之后的产业布局,优中选优能够承载新的产业发展的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将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过程中的壳资源,优化配置给满足条件的新兴产业集团公司。 加快上市公司培育。加大力度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省属企业新设公司原则上必须股份制,避免二次股改;存量公司中发展前景好的要以上市为目标加快股改;未上市企业要对标上市公司标准,倒逼内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为走向资本市场做好积极准备。 此外,将大力发挥上市公司在“腾笼换鸟”中的作用,下大力气研究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分类排队,“一企一策”,对条件较好的上市公司,加快装入集团相关资产,加快资产证券化;引进各种所有制资本,积极实施“二次混改”,实现“腾笼换鸟”。
新文化8月3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杨震华、渠丰国际与拾分自然(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拾分自然”)签署《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协议》,交易完成后,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实际控制人由杨震华变更为张赛美。 根据公告,渠丰国际拟向拾分自然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600万股流通股,转让完成后,拾分自然将持有上市公司7155.5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88%。 另外,杨震华及渠丰国际将其合计持有的上市公司剩余股份6856.83万股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拾分自然。 本次交易前,杨震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0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2%,通过控制渠丰国际间接持有公司股份4406.8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47%,杨震华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10.49%的股权。拾分自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5555.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89%。 股份转让完成及表决权委托生效后,拾分自然合计拥有上市公司1.40亿股股份的表决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7.38%,拾分自然系由自然人张赛美控制,因此,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震华变更为张赛美。 资料显示,张赛美系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深耕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据天眼查显示,拾分自然经营范围包括文化艺术交流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文化用品零售。 此番控制权转让前,交易双方已有渊源。2019年7月,拾分自然通过协议转让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同时上市公司与上海双创投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公司公告显示,协议签署以来,拾分自然及张赛美积极将产业资源与上市公司进行对接,推动上市公司与上海微盟、碧虎网络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拾分自然及新的实际控制人将积极建立文化影视领域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并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及资金优势等,为公司带来更多资本优势和文化科创产业资源,助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成为一家以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平台型传媒集团。
7月31日晚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结果暨股本变动的公告,中国船舶非公开发行股票向国华基金等11名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合计38.668亿元顺利完成。 中国船舶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时近三年的中国船舶市场化债转股暨重大资产重组及募集配套资金项目圆满收官。作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造修船企业,中国船舶的资金实力和资本结构都得到改善,往后会充分利用资源,推动船海产业做强做优。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神车”、“中国神钢”、“中国神煤”等合并陆续完成后,“中国神船”下属核心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项目终于完成,成为这一批大型国企改革的注脚,意义深远。 引入资金超200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重组先后引入市场化债转股资金168.9亿元,募集配套资金38.668亿元,为上市公司引入资金合计超过207.56亿元,交易涉及资产规模达373.68亿元。 对于重组的难点,中国船舶方面表示,本次重组涉及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2家上市公司和20家交易对方,其中,中船防务为A+H股上市公司,横跨境内外资本市场,项目方案复杂,融资规模大,参与方众多,时间周期长。 据悉,在中国船舶集团(及其前身之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船舶从2017年9月份正式启动市场化债转股等一系列工作。 上述负责人介绍,中国船舶以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优化项目方案。重组实施过程中,中国船舶集团及其控股的2家上市公司多次与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防科工局、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等进行沟通,获得各方大力支持,为重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军民船总装上市平台扬帆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前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治理结构等均未发生变化。发行完成后,中船集团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虽有下降,但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新增了军用船舶造修相关业务。 通过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等核心军民船业务被整合进入上市公司,融资超过200亿元。中国船舶公司表示,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国船舶上市公司平台定位,完善上市公司主业板块布局,也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功能,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降低成员企业资产负债率,助力实体成员企业高质量发展,回报全体股东。 “本次重组注入的标的公司江南造船和广船国际在军、民船舶造修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国盛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余平对记者表示,中国船舶的这次重大资产重组,意义在于打造中船集团船海业务上市平台;注入优质资产,增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等。 董毅智表示,目前全球相关行业市场都不好,但这也是资源整合的好时机。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适合超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进行操作。 “近期美国在民用和军用船等均出现造船维修方面的失误,这对于我们是利好。目前看来,我们的主要对手是韩国。”董毅智表示,整合后的中国船舶需要注意国际市场的竞争。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6年间,“北斗”从纤纤嫩芽成长为参天巨树,众多上市公司投身其中——从基础硬件的“根基”,到民生应用的“枝叶”,再到科技创新的“新芽”,都有上市公司的身影。展望未来,北斗生态枝繁叶茂,上市公司也将继续贡献力量。 筑牢硬件基础 强北斗根基 北斗系统的一大特点是定位精度领先,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定位精度可达2.5至5米,远高于其他导航5至10米的误差。优势的发挥需要北斗基带芯片的配合,而这少不了北斗星通、合众思壮等上市公司的芯片产品。 例如,北斗星通发布的UFirebird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全球导航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可以支持北斗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米,配合上RTK技术(实时动态),可以进行厘米级的解算。又如,合众思壮发布的“天琴二代”高精度星基增强基带芯片,专门针对北斗三号系统研发,增加了独有的抗干扰技术,使得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大大提升,充分发挥出北斗的高精度优势。 除了芯片,承载芯片的北斗板卡也极为重要。合众思壮推出的搭载天琴二代和天鹰射频芯片的板卡,除了全面支持北斗信号之外,还实现了稳定的毫米级定位和0.08度的定向。北斗星通的高精度板卡占据了60%至70%无人机市场份额,包括大疆、极飞等都使用其产品。 正是在这些上市公司的助力下,北斗硬件发展势头喜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出货量已超1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拓展北斗应用 繁北斗枝叶 有了牢固的基础,众多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北斗系统的应用空间。从交通运输到农林牧副,从公共服务到公共安全,北斗的身影无处不在。 最典型的使用场景就是交通运输,随着北斗芯片越来越普及,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运输监控领域。北斗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已应用北斗系统,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在农业领域,不少上市公司也推出基于北斗的导航产品。例如,华测导航推出的领航员NX300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配有北斗双天线,作业精度可达±2.5cm,适用于农业种植各个环节。中海达、北斗星通等公司也都有相关产品应用。这些上市公司的努力大大促进了农业自动化,目前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2万台套,节约50%的用工成本。 在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电力调度等公共服务领域,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北斗应用。例如,国家电网目前就在积极推进电力北斗基站的建设,剥离对GPS的依赖。预计到今年底,国家电网将建设1200座电力北斗基站,具备在全域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定位服务,在重点区域如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提供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保障我国电力安全。 公共安全领域也是北斗应用的重要阵地,目前,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国卫星、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合众思壮等已进入北斗军用终端市场。仅此一项,目前全国就有40余万部北斗警用终端联入警用位置服务平台。 推进联动创新 育北斗新芽 创新永不停息,如何让北斗长出更多茁壮“新芽”?众多上市公司正布局联动智能汽车、5G等前沿技术,推动北斗新一轮创新。 在智能汽车领域,海格通信此前就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开发北斗智能驾驶导航。海格通信还打造了“北斗+智能网联”平台,其子公司星舆科技,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车辆的高精度定位等领域均有布局。北斗星通更是拟募资10亿元,用于扩建智能网联汽车项目。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5G技术加速融合,促进物联网发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目前也在积极推进“5G+北斗”工作。中国移动去年10月首次采购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基准站就达4400套,价值3.36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5G+北斗”的融合,将为车联网、智能能源、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等技术未来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