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决定终止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厦门国贸8月7日发布公告称,其参与发起设立的紧急救援责任保险公司的项目终止。 此前,厦门国贸2016年5月1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紧急救援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授权该公司在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的范围内,参与发起设立紧急救援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并授权该公司管理层确定及实施具体操作事宜。 “由于紧急救援保险公司的设立事宜长期未有实质进展,近日,紧急救援保险公司发起股东会议决定终止紧急救援保险公司的筹备工作,并决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筹建费用进行清算审计,剩余筹建费用按股份比例向发起股东返还。公司本次对外投资事项终止。”厦门国贸表示。 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6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宣布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上市公司资本对保险业的投资呈现“只退不进”的状态。
8月9日,人福医药集团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自然人李杰、陈小清、徐华斌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宜昌人福13%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宜昌人福80%股权。 宜昌人福是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研发生产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本次交易前,宜昌人福即为上市公司人福医药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为上市公司收购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少数股东权益,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不会发生变化。 人福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收购是集团实施‘归核化’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的一大举措,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有利于公司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确保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整合,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近年来,人福医药集团持续推进“归核化”战略,一方面剥离非核心资产,强化核心资产,先后出售所持有的河南人福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武汉人福乐雅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70%股权等资产,近日,人福医药集团将其持有的四川人福70%股权出售给重药控股,上市公司将收到3.62亿元股权转让款、收回子公司借款约3亿元并减少有息债务约10亿元。这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集中资源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增持宜昌人福,对核心资产进一步强化,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和聚焦。下一步,集团将加速资产处置与优化进程,全力布局核心产品线建设。 公告还指出,上市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当代集团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扣除相关中介机构费用及相关税费后,拟用于宜昌人福“小容量注射制剂国际标准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若本次交易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伴随宜昌人福“小容量注射制剂国际标准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达产,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述负责人表示:“‘做医药健康领域细分市场领导者’是上市公司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归核聚焦’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发展主题,‘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以内生式增长为主,紧密围绕‘盘活存量、布局未来、培养人才’三大主线,做好产品研发工作,打造核心产品管线。坚持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以实现业务聚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广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2017年开始实施的逐步退出医疗服务及非核心医药工、商业细分领域的“归核”战略持续推进。其他核心业务如葛店人福和新疆维药等细分特色领域有望保持稳定。宜昌人福创始人、董事长李杰新当选公司董事长后,公司此次拟收购李杰等持有的宜昌人福13%股权,有望加快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ST胜利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ST胜利遭遇立案调查,是今年来证监会系统针对上市公司监管持续加强、全面落实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的一个最新案例。 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各类案件165件,办结154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线索共5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98份,罚没金额合计38.39亿元。其中包括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维维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对43起虚假陈述案件做出行政处罚。统计数据则显示,7月以来,又有包括*ST胜利、ST八菱、*ST东洋、德威新材、ST天成、红太阳、ST金贵等多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以来,超过40家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证监会表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上半年对24件未按规定披露此类重大信息行为立案调查,部分案件涉及恶性利益输送。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独立性不足,看门人作用缺失。上半年对六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中涉嫌未勤勉尽责进行一案双查,对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做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内幕交易案件多发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恶性操纵市场案件仍然较多。 日前召开的金融委第三十六次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这也是三个多月来,金融委第四次集中关注资本市场问题。证监会强调,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关于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坚决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恶性操纵市场及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综合运用一案多查、行政处罚、市场禁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以及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掏真金白银,买成5%以上大股东——A股市场中的举牌事件总是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50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资本举牌。产业资本是其中的大买家,它们或以股权为纽带,谋求与上市公司协同合作发展,或以产业眼光深挖同行公司的价值,寻找估值洼地。与此同时,金融资本和牛散们也各怀心思,在二级市场频频出击“狩猎”,静待投资“开花结果”。 产业资本频出手:看重协同性 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尤其是产业同行的认知和理解要更加全面、深刻,其实施举牌的投资逻辑也较为清晰明了。 以近期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的腾讯为例。7月下旬,腾讯通过旗下资本平台连番举牌泛微网络和世纪华通。腾讯还向世纪华通提名两位董事,双方加深战略合作,并从子公司上升到上市公司层面,拿下产品与IP的优先合作权。 举牌世纪华通,腾讯期待巩固自身在游戏业务领域的实力,也被市场解读为抵御字节跳动进军游戏界的招数;举牌泛微网络则是针对线上办公领域,腾讯的企业微信通过股权“结盟”,与包括阿里的钉钉在内的办公软件在“后疫情时代”又一次形成对决态势。 相较于大鳄腾讯,三峡集团可谓是今年A股市场产业投资的一匹“黑马”。作为三峡集团的两家子公司,长江环保集团和三峡资本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一路“攻城拔寨”,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6月下旬,长江环保集团和三峡资本携手实施了对兴蓉环境的二次举牌;5月中旬,这对同门兄弟还通过持续增持,将合计持有纳川股份的股权比例增至15%,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上海环境今年以来也获得了两家公司的持续买入。从投资标的选择上可以看出,相关标的公司主营业务都涉及水务或环保产业。 优创投资今年一季度对保龄宝的投资押注同样基于对其产业协同方面的考量。 根据保龄宝3月9日所发公告,优创投资在3月6日增持175.58万股后,累计持股规模达到1856.91万股,触及5%的举牌线。之后继续“增兵”,至3月末持股比例已达6.36%。 进一步来看,优创投资旗下的绿瘦健康主要布局大健康产业,与保龄宝从事的业务有一定的产业协同。优创投资在阐述其举牌动机时也表示,此番举牌首先出于看好大健康行业整体,特别是肠道健康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保龄宝在益生元(低聚糖)研发及制造领域所取得的业绩和行业地位的认可,看好保龄宝未来的成长性和带来的投资收益。 产业资本布局“下注”的同时,擅长投资配置的金融资本也以举牌方式表达对投资标的的强烈看好,险资即是其中的典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初,险资今年内举牌上市公司达到16次,远超去年同期。涉及的保险公司有10家,以大型保险公司为主,被举牌标的既有A股也有H股,中联重科、中集集团、顾家家居、大悦城、国创高新、锦江资本、中广核电力等公司成为举牌对象。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举牌重点并非关注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更关注于其低估值、高分红的特点。 类似举牌案例还有不少。7月20日佳兆业捷信物流举牌深天地A,成为后者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龙盛集团7月17日举牌卧龙地产;成都银行7月2日获成都工投举牌等等。 剑指控制权:真刀真枪的对垒 在层出不穷的举牌事件中,最具“观赏性”的当属由举牌引发的控制权争夺战。“银泰系”创始人沈国军今年便联合另一产业大佬昝圣达向新世界展开了资本“围猎”。 回看事件进程,江浙两位商业大佬在5月上旬宣布结盟。沈国军、昝圣达分别携其一致行动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其中,沈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沈军燕、沈君升、鲁胜、沈莹乐、浙江国俊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新世界约8.5%的股份;昝圣达控制的综艺控股与他个人合计持有新世界约16.7%的股份。双方结盟后,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5.22%,由此超过了新世界现第一大股东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的持股比例。 不仅如此,沈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确认,其存在对公司控制权的谋求意图,并高调表示此举是为“优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及管理效率,促进上市公司稳定发展”。俨然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者”,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也在第一时间表态:在尚未看到沈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提出的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之前,不放弃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目前,该事件已进入胶着状态。沈国军若能顺利拿下新世界的控制权,其商业零售版图将再下一城。 无独有偶,西藏景源对皖通科技的连番举牌,也颇有对控制权的觊觎。通过二级市场的持续增持,西藏景源今年6月9日二度举牌皖通科技,此次权益变动后,西藏景源持有上市公司4120.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对于增持目的,西藏景源称是看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军工电子等行业,看好上市公司在以上领域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不过,从今年3月以来皖通科技内部日渐焦灼的“内斗”纷争来看,西藏景源的持续增持举动更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据记者此前调查发现,西藏景源与皖通科技其他股东存在众多交集。在李臻阵营夺权上位的背后,西藏景源似乎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然人举牌:各走各的道 自然人尤其是牛散的举牌操作同样引人关注。 与大型的企业集团相比,能拿出真金白银收购上市公司5%乃至更多股权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在今年以来的举牌案例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50个举牌案例中涉及自然人的仅有10例,占比仅20%。不过,自然人举牌案例虽不多,但却各具特色。 率先“出镜”的是牛散李凤英。泛微网络今年3月中旬公告显示,在小幅增持数万股后,李凤英持股规模增至763.35万股,触及5%的举牌线。事实上,李凤英潜伏泛微网络已久,其表示,此番举牌系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认可。 截至一季度末,李凤英还入围了正业科技的十大股东序列。而提起李凤英,投资者最先想到的便是游资大佬章建平,他的岳母就叫李凤英。作为牛散的代表,章建平除自己上阵在股海“搏杀”外,还常用家族人员账户炒股。例如在海利生物十大股东名单中,方章乐、方文艳、方德基均是章建平的家人。那么,举牌泛微网络的李凤英是否也与章建平有关联? 除疑似为章建平岳母的李凤英外,现已70岁的“高龄牛散”顾鹤富对金枫酒业的举牌则颇有“误打误撞”的意味。据披露,顾鹤富在7月17日便已举牌金枫酒业,但其本人似乎并未意识到,此后又在7月20日至23日期间买入、卖出200余万股,因此触发了短线交易。 记者注意到,生于1950年的顾鹤富已在A股摸爬滚打多年,早期偏爱ST类股票。从其对金枫酒业的交易细节可以看出,其买入、卖出操作颇为频繁,堪称“交易型选手”。对于举牌过程中犯下的“低级错误”,顾鹤富称是对股票交易数量计算错误,并无主观故意。 紧随顾鹤富,自然人吴吉林也于7月下旬举牌了华菱星马,其表示增持举动源于“对商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上市公司华菱星马企业价值的判断”。 如果说上述牛散举牌是为投资交易获利,那么个别自然人的举牌行为则令外界捉摸不透。 例如,23岁的杭州人莫纬樑斥资逾亿元在6月底快速举牌三变科技,此后不久,莫纬樑父亲莫妙海又通过大宗交易购得三变科技3.2%股权,莫氏父子合计持股比例一举增至8.22%。尽管莫纬樑称增持是因认可上市公司价值,但短期内大量买入的举动,还是令外界怀疑其真实动机。目前,三变科技存在三变集团和卢旭日两大股东阵营且持股规模相差不大。在此背景下,倘若莫氏父子倒向任何一方,都可能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方向。 今年另有多起自然人举牌操作,与上市公司有一定关联,举牌方包括实控人、董事长或是核心股东等,其举牌动机主要是通过增持巩固自身控股地位等。如杭州高新实际控制人吕俊坤依照此前入主时的约定,在去年12月11日至今年3月24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了5%股权,吕俊坤此前明确表示此举是为巩固在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地位。 个别自然人的操作诡异莫测。据先锋新材此前披露,公司股东冯立东在6月29日买入100股后触及举牌线,但事实上这100股是其在去年11月中旬所卖出的股份,在举牌线附近如此“来回折腾”,其背后目的着实令人猜不透。不过,根据相关规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触线”,举牌方至少得乖乖等上6个月才能抛售股票。
自去年底境内市场分拆上市破冰以来,截至8月4日,沪深两市已有39家公司宣布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其中,三分之一为国企,三分之二为民企。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约七成钟情科创板或创业板。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投资者对分拆上市相当热衷,在互动平台上相关问答合计已达2435条。但是,在监管层面,对“忽悠式”分拆上市则是严防死守。 上市地点各有侧重 所谓分拆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或资产,以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形式,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实现重组上市的行为。 统计显示,在上述39家公司中,有11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科创板上市,如长春高新、复星医药等生物医药类企业,尽显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有16家计划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如美的集团、广电运通等,体现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另有12家计划分拆子公司到A股主板或境外市场上市。 以长春高新为例,公司5月26日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下称“百克生物”)至科创板上市。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以及房地产业务;百克生物将依托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自身人用生物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 又如美的集团,公司7月28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光电业务增长,规范治理运作以及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授权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美智光电”)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美智光电成立于2001年1月5日,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销售,数字家庭产品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照明器具制造、销售以及家用电器研发、制造、销售等。 投资者很“着急” 对于分拆上市,投资者的热情同样高涨。截至8月4日,上证e互动中以“分拆上市”为关键词的问答条数有830条,互动易上的词条数量为1605条,合计2435条。 在这些问答中,除了简单问询上市公司是否有分拆上市计划之外,还有投资者催促上市公司加快分拆上市进度,或建议上市公司进行分拆上市。 例如,8月3日,有投资者建议天士力加快分拆上市工作进度。该投资者称,以目前科创板的溢价估值来看,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生物”)的市值预期在300亿元以上,对公司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有明显助涨效应,对品牌知名度提升存在显著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天士力主营业务涉及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三大板块,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属于生物药板块。5月8日,天士力公告称,公司拟将天士力生物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对于未发布分拆上市计划的公司,有投资者比上市公司更“着急”。“贵司的同行,物产中大和辽宁成大已经先行一步了。”7月31日,有投资者提问苏美达:在国家鼓励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下辖的每个板块都堪比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考虑分拆上市? 严防“忽悠式”分拆上市 由于上市公司宣布分拆上市后,其股价随即出现大幅上涨,因此,监管对于上市公司“忽悠式”行为进行严防死守。 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设置了上市公司分拆原则上应同时满足股票境内上市已满3年、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7项条件。同时,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上述规定发布至今,监管已对多家公司下发了关注函。 3月26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延安必康说明计划将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九久”)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相关决策是否谨慎,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情形,是否涉及“忽悠式”分拆上市。 3月28日,延安必康回复深交所称,公司不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情形,不涉及“忽悠式”分拆上市,主要基于分拆九九久上市,有助于上市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九九久拓宽融资渠道等。其中,上市公司以“医药+化工”双主业运行,而九九久的主业是新能源、新材料及药物中间体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与上市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分拆上市虽是目前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但不意味着某些人可以以此作为圈钱手段,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国际”)与拾分自然(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拾分自然”)签署《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协议》,自协议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渠丰国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拾分自然转让其持有上市公司1600万股流通股。本协议签署后,拾分自然将合计拥有上市公司1.4亿股股份的表决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7.38%,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震华变更为张赛美。 新文化公司称,拾分自然将采取各种可行方案缓解上市公司资金压力,提升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资本和文化科创产业资源,助力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记者 郑馨悦)
截至8月4日,35家广东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 Wind数据显示,3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值为5.23%,其中23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向增长,占比超过六成;35家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中值为10.96%,其中19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正向增长。 从行业角度来看,19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有多达8家公司主营通信、计算机或是信息技术,5家公司主营医药制造或生物科技,还有2家企业属于食品行业,三者合计15家,占比接近八成。 对于通信行业公司的成绩,恒天财富理财经理、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张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信行业的业绩增长,受益于5G投资主题。”通信和ICT咨询部总监陶旭骏持类似看法,他告诉记者:“上半年通信行业一些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较好主要是受益于5G等新基建的推进。5G作为新基建的一大部分,接过了原先‘老基建’拉动经济的接力棒。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下,相关硬件、软件和大数据催生了对IDC、云等的需求。” 上述35家企业中,营收增长最快的公司是主营网络游戏的*ST大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4.36%。对此,公司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响,游戏的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和用户时长均有明显提升,游戏用户居家以后在游戏中充值有明显增加。在营收增长的同时,*ST大晟扭亏为盈,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69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117.19万元。 营收同比增速超过30%的还有宝新能源、广和通、英维克、齐心集团和微芯生物。 按净利润来看,主营光学元件的欧菲光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3倍,增速在35家广东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对于上半年业绩的爆发性增长,欧菲光表示,报告期内部分大客户订单增加,光学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出货提升,同时受益于大客户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和触控业务结构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此外,惠伦晶体、*ST奋达、*ST大晟、冠昊生物和宝新能源等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超过100%。 以主营医疗器械的冠昊生物为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69万元,同比增长213.72%。对于盈利的增加,公司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公司各板块销售活动投入均减少,销售费用明显下降;管理层为积极应对疫情,降本增效,管理费用明显下降。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好主要是疫情的因素。疫情引起医疗服务、医疗物资需求的增加,这是直接的动因。”张金海表示,“目前海外的疫情还在高发阶段,估计对医疗耗材、检测设备、新冠检测试剂、呼吸机等还有比较强劲的需求。新冠疫苗类公司,一旦成功,也会出现业绩的强劲增长。” 食品行业的海大集团和汤臣倍健上半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4亿元和9.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82%和10.96%,表现也较为亮眼。 对此,浙江省重点智库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轶清告诉记者:“一定时期里消费者对食品总的消费量大致是恒定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可能受益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上半年消费者外出餐饮减少,从而增加了对采购食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