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企业度过了一个喜忧参半的一季度,一方面,有商超类企业在一季度斩获了可观的利润,另一方面,百货类企业则普遍业绩遇冷。 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为提振消费信心,让“逛街”行情全面回暖,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除线下实体门店外,迪卡侬零售团队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开发线上生意经,寻找更多商机,包括线上直播,微信小程序等。”迪卡侬方面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 百果园则选择升级战略,“百果园将好吃不贵战略升级,提升商品性价比;同时,借助营销活动提高顾客关注度和购买欲望。目前来看,门店4月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焦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而便利峰则选择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网红好物种草季”活动。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部分零售线下门店,有销售人员称,5月份销售才正式步入正轨,在想各种办法扩大销售量。 商超业绩整体好于百货 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零售企业不同业态之间发展的“冷热不均”。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商业企业,共有74家,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的,仅有22家。 对于业绩同比下降的原因,多家公司在公告中解释,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从细分领域来看,商超企业的成绩单整体要优于百货企业。 数据显示情况来看,在所有商业企业中,商超企业的经营状况整体要优于百货企业,其中,有个别商超企业在一季度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相比之下,百货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则不如人意,例如,翠微股份(行情603123,诊股)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44%,约为2.4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97.07%,亏损约4336.7万元。公司称,“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对零售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公司一季度经营亏损主要受销售收入大幅下降、成本费用刚性及减免商户租金费用等因素的影响。” 百货行业的状况,从一份行业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一二。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加快推进公募REITs出台以充分发挥购物中心保就业费作用并促进长期良性发展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15家企业旗下购物中心总数达1100多家,调研涉及的购物中心春节期间开业率约为40%。 报告称,其中一线城市开业率优于二、三线城市开业率,开业率随城市等级依次下降,一线城市开业率约70%,二、三、四线购物中心开业率逐步降至约35%。2月下旬以来,全国购物中心逐步恢复正常营业,但是线下购物中心作为公众场所,消费者对于公众场所持谨慎态度,信心不足,导致客流短期内较难恢复。5月1日,全国购物中心平均客流回暖率达到65.3%。 2020年上半年新筹备中的购物中心招商率、开业率不容乐观。经过此次疫情之后,购物中心和品牌租户可能产生长期乃至永久性分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的购物中心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鉴于此,各界人士认为,可以引入资本证券化的手段来缓解购物中心的成本压力。 今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出台配套指引。“兼具不动产属性与零售属性的商业地产已经进入存量管理时代,受访购物中心企业、投资机构、行业专家全部认为,购物中心公募REITs已经逐渐具备了推出的时机。”报告提及。 企业花式推广提振消费信心 除了借助资本手段,更多的零售企业选择结合自身优势,提振消费信心。 迪卡侬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参加了由深圳市消委会推出的“凝聚你我力量 让消费更温暖”系列公益活动之“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不过,迪卡侬的退换货无限制承诺是面向全国消费者的。“迪卡侬中国大陆任意商场、迪卡侬官网、迪卡侬天猫旗舰店购买的迪卡侬自有品牌商品,都能够享受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的退换货服务。” 此外,迪卡侬还配合深圳市政府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提振消费信心。五一假期期间,推出了“深圳市体育消费节暨迪卡侬深圳会员日”,以及参与了2020年深圳南山购物节系列优惠活动。而在上海,迪卡侬还参加了上海市“五五购物节”,并在五一期间尝试在中国首发全新产品,吸引消费者。 目前来看,迪卡侬的客流恢复明显,“在五一期间,迪卡侬深圳客流增长超过120%,营业额增长接近100%。在整体增长都非常好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家庭购物、非目的性购物的消费情况越来越多。” 参与了“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的还有百果园等零售企业,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焦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疫情期间百果园承担一线门店员工的在岗补助以及防疫物资的采购、发放,保障加盟商的经营基础。疫情后我们全力保障加盟商的收益”。 便利蜂相关人士则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为了提振消费,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五一小长假刚过,便利蜂就开始给年轻人造了个节。便利蜂近期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网红好物种草季”活动,密集推出了多款网红新品,涉及饮料、零食、冰激凌等多个品类,部分商品还给出了大幅优惠。虽然便利蜂此前就每天都有网红商品上线,但如此集中、大规模的“造节”还是头一次。
中新网5月18日电 疫情影响下,外需疲软,商务部在减少企业破产、稳外贸订单方面将有什么措施?18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发布会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 18日,国新办就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外贸行业带动1.8亿人就业,在疫情影响下,外需疲软,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订单被迫停产,请问商务部在减少企业破产、稳外贸订单方面将有什么措施? 钟山回应,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我国今年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商务部将按照中央“六稳”、“六保”的要求,全力做好稳外贸工作。 钟山指出,第一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企业非常困难,比如资金紧张、订单下降、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上升,前期这些外贸企业有订单出不去,因为物流不畅通,后期有生产能力了,但是没有订单了,对这些企业造成了很大困难。我们也分析了这些困难,有些困难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决,有些困难需要政府帮助。比如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支持和帮助。” 钟山提到,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研究,怎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近的情况看,一些政策措施也发挥了作用,比如现在的出口退税速度加快了,原来要十几天,现在缩短到一个星期左右,这样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再就是扩大企业信贷规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现在中国信保已经为11万家企业提供了帮助。外贸企业原来多数是单一做出口的,现在出口受阻之后,政府支持他们出口转内销。这项工作现在见到了成效,4月份出口企业内销额增长17%,说明优质的外贸产品同样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 第二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由于疫情,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但不等于没有需求,也不等于没有市场。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西方不亮东方亮”,现在有些国家需求大幅下降,但是还有别的市场,比如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4.9%,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逆势上扬,占比大幅度提升。还有东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我们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筹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满足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开放合作。”钟山补充。 第三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钟山表示,这几年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发展很快,今年将加快推进试点,特别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从原来的59个扩大到105个,支持新业态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使这些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外贸发展新亮点。
记者18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近日,该局与广州农商银行联合推出《支持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金融服务方案》,设置60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配套多项优惠举措,共同助力园区改造升级与园区内小微企业融资。 据介绍,针对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和园区内企业融资需求,分别设置500亿元专项信贷、100亿元专项信贷,并推出支小再贷款服务,600亿元信贷资金将优先投放于纳入“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年度计划”中的改造提升项目、“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试点推荐园区名单”项目、“三个一批”入库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升规培育库企业等,支小再贷款额度25亿元,贷款年利率不高于1年期LPR+50BP(目前实际利率为4.55%),全面保障园区改造和园区内企业资金需求。 创新推出专属授信产品“太阳·城市更新村园贷”,针对从事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企事业单位及村社经济组织,有效满足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项目的融资需求。该产品办理方式灵活,集“额度高”“审批快”“利率优”等特点于一体,为村园改造中涉及的功能转换、改造提升、综合整治、连片改造等不同场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 如“安华汇”项目位于白云区永泰村,用地面积约92公顷,该村通过“旧厂改造+旧村综合整治+旧村安全整治”的组合拳,在全市首创“1+1+1”改造模式。为全面满足该项目改造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广州农商银行先后分两次为该项目的运营企业广东X华美博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独家提供授信8.2亿元和1亿元,有力支持了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成功助力其改造为白云区中轴首个中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目前,“安华汇”已进驻国际国内品牌500多家,总体出租率达99.04%,带动周边住房和消费需求同步增长。 针对园区内企业复工复产、支付结算、国际出口、发债融资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整合推出“太阳·援企战疫贷”“太阳·政采贷”“太阳·抗疫扶困应急贷”等一揽子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园区内企业只需对口所在地支行专属联系人,即可实现多样化金融服务一站直达。 如推出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专属系列产品“援企战疫贷”在黄埔区冠X生命健康科技园进行宣讲后,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热烈欢迎,截至目前,该园区内企业累计获得信贷资金1350万元。 此外,为加快促进支持举措落地,上述金融服务方案还为园区项目和园区内企业配套推出了专属利率/费率减免、24小时内快速响应机制、债券融资等优惠政策,并由广州农商银行免费提供企业现金管理平台、企业网银专业版以及企业手机银行等三大企业金融系统供名单内企业客户使用,切实将惠企措施落到实处。(完)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今天够折腾,长长的十字星,说明多空交战还是比较激烈的。 说到底,仍然是消费板块和科技板块的交战,最近二者杠上了,此消彼长,呈典型的跷跷板状态。 今天又是消费胜了,科技的荣光仅维持了上周五一天,今天掉头向下,呈惨败走势。 但打败科技的不是消费,而是万恶的美帝,对于华为的打压,导致手机产业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板块大跌,甚至连一些具有国产替代功能的芯片股也出现下跌,实在是影响很大。 商务部说得很对:美方对他国特定企业持续打压、遏制,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严重威胁。这损害中国企业利益,损害美国企业利益,也损害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 要想不对被美帝卡脖子,就必须要自己雄起,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定要无条件支持民族企业,爱国不一定非得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也弥足珍贵,更何况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当然,这些企业的股票今天遭到了抛售,我们无法用爱国的理由来阻止他们抛售,只能希望这些企业能发愤图强,实现自我崛起,届时那些曾经抛售你们股票的人,自然会追着来买你们的股票! 科技战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又让资金涌向了大消费板块,食品饮料、酿酒、医药集体上涨,再加上金价大涨带动黄金板块,真是哪儿安全资金往哪跑。 数数今天创下新高的股票,大多集中在大消费板块。连茅台、五粮液都再创新高,更不用说那些涨得更快的小盘股了。 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才是最安全的行业,这个无可厚非。但老艾希望大家能少喝一瓶酒,少吃一斤肉,用实实在的行动来支持我们国家的高科技行业,因为那才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还有两天就要开大会了,全球涨声一片,作为主场的我们,更没有理由萎靡下去。虽说“逢会必跌”,但老艾是从来不信邪的,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是用来打破的! 不管哪个板块领涨,哪怕仍是吃吃喝喝,只要能维系住人气,就是功劳一件。 今天的成交量创下一周以来最高,这就是好现象,量为价之母,不管怎么说,只要资金肯进来玩,我们就热烈欢迎,行情就有希望! 今天北向资金净流入46亿元,外资有一段时间没这么积极了,这是嗅到了机会才会这样。所以内资仍然要争气,不要再做先把筹码拱手相让,然后再进场抬轿的傻事! 期权期指仍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深响原创 · 作者|吴鸿键 核 心 要 点 疫情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To B业务的实用性、可落地化将成为接下来业界比拼的重点。 To B能力要实现落地,需要服务商在两方面有深厚积累: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技术实力。 京东在To B领域布局已久,其“新动能计划”整合打包内部的To B能力,在强调落地的同时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 To B不是新鲜事,但在疫情之下,它的价值被迅速放大。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目前企业逐步完成复工复产,曾被按下紧急暂停键的社会经济生活也获得了恢复,但许多变化也在悄悄推进。 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停摆,各行各业往昔的经验都不再适用于眼前的变化,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成为萦绕在企业经营者心头的首要难题,而诸多困境的解法都有共同指向——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企业端的数字化需求,行业早有察觉,近年To B业务的火热便是明证。过去几年,无论是创投领域还是巨头,都纷纷投入重金加码To B赛道。各家公司的切入点和打法也各不相同,以至于一时间涌现出不少备受关注的玩家。 不过,相比舆论的热烈,互联网To B业务的落地程度却不如预期的深入。 疫情出现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速,To B业务如今也该进入到实质性的落地阶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To B业务的实用性、可落地化将成为业界比拼的重点。换句话讲,供需两端都来到了关键时刻。 那么,问题也随之产生:喧嚷了三年的To B赛道在落地层面究竟走到哪了?谁又能在新的竞争阶段中获得领先优势? 巨头齐聚难解落地题 谈论To B赛道,首先绕不开的是盘踞在产业顶端的互联网巨头。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竞争转入“下半场”已经是行业共识。为此,腾讯、阿里巴巴等皆已大举投入、押注未来: 2018年,腾讯发起了“930变革”,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云业务为核心冲入To B赛道。去年前三季度,腾讯云的收入已超100亿元;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市场份额已是第一,财报显示,2019年四季度阿里云单季收入突破100亿元,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科技巨头华为也在加码包括云业务在内的To B业务,比如疫情期间持续加码的华为云Welink便是华为对外输出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典型载体。 疫情期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To B能力皆得到展示,如健康码的上线,钉钉、企业微信以及相关协同办公工具加速渗透市场等。巨头释放的信号明确:B端市场是尚待挖掘的沃土。 与此同时,创投领域的玩家和资本也都看到了蓝海的机会。 2019年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寒冬”,新经济领域一级市场的投资情况延续了2018年的低迷态势,但即使是资本下行期,企业服务领域的热度依然不减。无论从融资项目数还是融资金额看,企业服务都是全年最火热的行业。 对于To B市场,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的路径都是以云服务作为主阵地,进行行业渗透。不过,云服务投入大,周期长。目前腾讯云、阿里云等均在跑马圈地,以亏损换规模,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出现稳定、成规模的变现成果。 由于占据资金和资源优势,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在B端的尝试具有典型意义,由之带来一个需要接受的现实是:虽然已经经过几年,但To B赛道仍处于探索期,市场认知、商业模式、行业打法都在前期试水阶段。 简单来说,To B业务变现难,落地难。 而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数字化转型愈加迫切,To B市场的痛点也正在变得突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疫情的加速作用,To B赛道接下来将进入竞争的深水区,各家To B服务商的实际落地能力将受到更多考验。 对于To B业务的目标客户们而言,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线下人流物流几近停摆的困境后,走向线上和数字化的需求迅速爆发。数字化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必选项,因此市场对To B服务的需求会更偏重落地和实用,相对应的,承接需求的能力决定着哪个To B服务商能更先跑出来。 不只是中小微企业,“家底”更厚的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会更加迫切,但由于该类企业体量大、业务繁杂、管理流程完善,其数字化转型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对于供给端——To B服务商来说,要想打开局面,获得大企业、大机构的认可是关键:拿下大客户不仅能在行业获得声誉,自身的To B服务能力的实用性和竞争力也会得到凸显。 前景很美好,但难度听上去就很高。To B能力要实现落地,需要服务商在两方面有深厚积累——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技术实力。 B端客户的需求是降本提效,而大型企业的效率问题往往集中在内部,如审批和管理流程繁杂,“大公司”病拖累企业活力等。对服务商来说,只有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数字化痛点,才能对症提供可靠服务,否则解决方案就会沦为“空中楼阁”。 了解问题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解决问题,这一阶段考验的是服务商的技术实力。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作,要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有能力承接B端大客户需求的往往也同样是行业龙头。 既要和客户走得近,又要有“硬核”技术,能够兼而有之的企业才能成为To B赛道的种子选手,这也是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在疫情期间为何要主推协同办公等产品的意图所在——因为这些产品能迅速落地,在短时间内展示企业的To B实力。 除了大力推行协同办公等产品,也有玩家选择结合企业痛点推出落地性强的组合拳解决方案,比如近期发布“新动能计划”的京东便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京东新动能计划” 是京东集团以云计算、AI、IoT、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整合输出技术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的系列行动计划——转成大白话就是这个计划集合了京东内部的To B能力。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该计划一期聚焦在为智能协同管理、智能采购、智能中台三大场景提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关键目标是解决企业市场先进技术落地难问题。 To B赛道巨头盘踞,落地难又是当前的核心痛点。京东在此时选择集集团之力发力To B赛道,在To B整体面临变现难、落地难的背景下,能另辟蹊径吗? 厚积薄发的诠释 解答上述问题,需要回到京东自身。 京东是最早布局To B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布局可以追溯到3年前。早在2017年初,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宣布了京东未来十二年的发展战略:全面向技术转型。同年7月,刘强东发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署名文章,指出消费和技术是产业变革的驱动力。 强调技术的同时,在集团层面,京东通过京东商城、京东数科和京东云等不同业务线对外输出To B能力。其中,京东数科的前身是京东金融,其在2018年改名不止标志着业务扩大,更关键的是定下了加码技术和发力产业数字化的基调。 今年1月19日,京东将To B业务提升到了更高层级,刘强东在京东全员信中第一次提到重新定义公司:从“零售和零售基础设施”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即技术、服务替代了京东的起家业务“零售”,成为新定义下的核心标签。 从创始人的意志和京东实际业务动作变化来看,三年来京东对于To B业务在不断加码,而随着战略层面转变,京东To B业务的打法也在转,“新动能计划”便是京东思路变化的集中体现。 5月8日,京东正式发布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计划”,和此前To B业务相比,“整合输出技术能力”是此次计划的特殊之处。 和此前各部门分别做业务不同,这是京东第一次将内部的To B能力进行整合打包对外输出。横向比较的话,“新动能计划”在组织上的变化类似于腾讯2018年成立CSIG,京东试图以跨部门合作实现To B业务上的能力整合,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 相比各部门进行单项能力的输出,跨业务部门的整合意味着“新动能计划”的能力还会持续丰富。目前,京东在To B领域布局广泛,从金融、零售、采购、营销到智慧城市、农牧养殖等皆有涉足,各部门共同服务于新阶段的To B计划,其在不同领域的能力和特性在碰撞中也将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据了解,“新动能计划”由京东企业业务事务部领头,作为京东内部长期深耕智能采购等To B业务的部门,企业业务事业部的最大特点是落地性强,了解客户特点和需求。从组织安排上,京东对To B业务落地性的重视可见一斑,其“新动能计划”第一期挑选的也是应用最多的场景, 上述安排的更深层的思路是:不另起炉灶,而是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 作为电商行业的龙头,京东业务同时深入C端和B端。2014年5月,京东企业频道(京东企业业务的前身)上线,定位是企业专属电商采购平台,此后,京东企业业务逐渐拓展到了其他场景,但企业采购服务一直是京东To B业务的核心抓手。 在企业采购服务上,京东通过协同产业链资源打通上中下游,降低信息差和服务差,从而实现平台本身、品牌商、设计商和采购企业等多个角色在流程中的降本提效,相关的经验换来的精准度和高效性同样能应用于京东的新一步To B布局中。 基于电商能力切入企业采购后,京东企业业务延展到了企业活动的各方各面,如福利管理、财务管理、智能办公等。相比专注于企业的具体需求的“插件式”解法,京东的解决方案更全面。在打通企业内部系统后,基于对其整体流程更高的熟悉度,京东作为服务商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扫除盲区,把握深层的提效需求和数字化痛点,避免“信息孤岛”和“头痛医头”的困境。 据了解,到2019年,京东已经拥有了超700万活跃企业客户,世界500强企业合作覆盖率也提升至85%。特别是在大中型企业用户服务方面,京东可观的优质客户渗透率、行业渗透率在帮助京东积累B端服务经验的同时,也为其落地“新动能计划”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土壤和应用场景。 从采购到深入企业的各项业务,诸多布局的关键来自京东的底层能力——多年自营电商管理经验锻造出来的To B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京东以“模式重”著称,在供应链、仓储、配送等环节皆有布局,深入到了从商流到渠道到物流的产业全链条,这意味着京东需要管理数百万的SKU、维持良性的商品库存和周转率。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项大工程。 对于自营电商业务来说,如何调配地区资源、及时补货、防止爆仓,在稳定业务的同时实现增长是首要难题,而京东在这方面积累深厚,其在扩张的同时,库存周转天数一直控制在35天左右。稳定营运能力的背后是京东在数字化上的持续投入,而货品高效流转本身也其产业数字化能力提供了有力旁证。 目前,京东正在To B业务上持续推进。“新动能计划”是京东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和动作,通过这个计划,京东将旗下To B能力进行规整集合,统一对外输出。 在此过程中,过往的经验成为开启新战略的钥匙。基于京东自身的技术和全链路能力,“新动能计划”从企业亟需的数字化能力入手,迭代和升级已经在实践中获得成效的数字化能力。京东选择兼顾落地性和创新价值的打法,会成为其在To B市场上的独特竞争壁垒。 深响
[摘要]银保监会官网5月18日挂网的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显示,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发布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持续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呈现出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0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请问这对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影响如何? 答: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但境外疫情蔓延扩散趋势仍在上升,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甚至萧条的可能增大,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外部输入性风险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加大外需下降压力,外贸企业出现出口订单推迟、取消、减少等情况,1-4月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4%,有可能加剧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和相关贷款质量劣变概率。二是海外疫情对我国供应链稳定形成冲击,部分原料、零部件等较为依赖海外供应的行业受影响较为明显,一些企业复工复产可能受到拖累,生产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上升,未来也有可能反映在银行资产质量上。三是海外金融市场震荡加剧,股票、债券、黄金、大宗商品价格均一度出现大幅下跌,相关风险通过投资者信心、资本流动等渠道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形成一些负面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在预期范围内,股市、债市、汇市总体运行平稳,海外疫情对银行业保险业的影响总体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疫情发展、经济金融走势还有很大不确定性,银保监会将按照“六稳”和“六保”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一是坚持“底线”思维,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降低不良贷款上升等负面影响,为服务实体经济奠定更好的基础。二是通过紧抓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四点发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大扶贫信贷投入助力脱贫攻坚等切实举措,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三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安全、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务。 02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保险业如何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是否存在一些未被覆盖的风险敞口,后续是否会加强产品设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答: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多措并举,通过扩大保险责任、向医护疾控人员捐赠保险等方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疫情也提高了大家的健康意识和对风险保障的关注,许多人选择购买健康保险提高自己的医疗保障水平,也推动了健康保险的发展。 但从这次疫情发展情况看,的确也存在一些未被覆盖的风险敞口。比如说,在财产保险方面,企财险、营业中断险的覆盖面还有待提升。从人身保险方面看,虽然行业疾病、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14亿人口基数相比,真正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人数占比依然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保险行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推动保险行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特别是针对新发生的风险事件,例如传染病健康保险;针对特定人群,例如老年人专属保险;针对企业特定保险需求,例如企业责任保险、营业中断险等,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的保险产品,不断扩大商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人群,帮助缓解企业、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覆盖其风险敞口。 同时,保险意识的培养和普及也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但仅靠行业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为行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助力保险业健康规范发展,推动保险业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覆盖面更广的保险保障。 03 疫情期间,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具体效果如何?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还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答: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单独或会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疫情防控领域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战胜疫情影响。根据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5月17日,银行机构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的信贷支持已超过3.11万亿元。 二是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还本付息安排。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特殊群体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也可参照个体工商户享受该项政策。湖北地区各类企业均适用上述政策。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 三是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引导银行持续跟进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需求,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方式融资。推动核心企业获得融资后,以适当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对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22.4万亿元,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7.4万亿元。 四是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总体目标,强化分类考核督促,督促银行机构稳定信贷供给,加大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79万亿元,同比增速27.34%,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4%,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五是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安全有序复工,保障基本金融服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加大排查力度,全面强化员工、办公区域和营业场所卫生防疫安排,切实做好安全防护、设施清洁消毒等工作。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时间,做好柜面人员的统筹调配,保障客户服务。截至目前,全国银行网点、保险网点基本恢复正常营业且运行平稳,复工率维持在99%,湖北辖内银行网点复工率约97%,保险网点复工率维持在94%。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地。一是加强窗口指导、政策辅导、监测统计、总结评估,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用好用足相关支持政策,加大银企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政策落实落细,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二是根据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需求,调整优化金融政策,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实施期限,积极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三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卫生防疫工作,提升对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服务质效。 04 银行保险机构的股东股权乱象治理进展如何? 答:银行保险机构股东股权乱象治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牛鼻子”,也是推动各项监管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监管工作,持续推进股东股权乱象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出台股权管理办法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股权乱象治理奠定制度基础。建立银行保险机构股权管理不良记录,持续加强对违规股东的监管和惩戒。 二是持续开展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问题专项整治,有效遏制市场乱象。2019年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查处3000多个股东股权违规问题,清理1400多自然人或法人代持股东。2018年起对农村中小机构开展了专项排查,目前已责令违规股东转让股权33.4亿股,对74家机构合计处罚5165万元。 三是稳妥开展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在包商银行等风险处置化解过程中,银保监会把清理违规股东股权作为重要抓手。目前,包商银行等机构的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工作有序推进。对于社会较为关注的其他问题机构,相关股权重整方案目前已相继出台,涉及的问题股东也正在有序清退。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有效性。一是研究制定大股东行为监管指引等制度规范,加快建立股权集中托管、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公开等监管机制。二是坚持将打击股东违法违规行为作为监管工作重点,持续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三是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优化股东结构,规范股东行为。 05 影子银行治理进展如何? 答: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影子银行风险,将有序化解影子银行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采取完善法规制度、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现场检查等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强化监管要求。经大力整治,三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16万亿元,其中大部分为结构复杂、存在较大监管套利和风险隐患的高风险业务,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截至一季度末,同业理财余额8460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87%;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实收信托较历史峰值下降近5万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保持监管定力,做好做实分类监管,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监管机制体系,防范风险反弹回潮。一是加强现场检查,严纠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整治重点领域重点风险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其死灰复燃,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二是加强监管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跨业监管的协同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跨行业、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三是加强规制建设,推进业务转型。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通知,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刚刚发布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未来还将有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压降通道业务,推动参与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更好满足服务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影子银行统计监测体系和公开披露制度,厘清高风险影子银行的特征与统计口径,推动提高相关数据质量和透明度。 06 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和财产险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在经营压力较大情况下,部分行业乱象是否会抬头?如何守住治乱象的成果? 答: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短期内产生了负面影响,保费收入增速下降,1-4月,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76.35亿元,同比增长6.06%,增速同比下降5.18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同比下降12.29个百分点。 尽管保费收入增速下降,但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流动性稳定,不会出现系统性流动性风险。截至4月末,财险业资产总额2.37万亿元,净资产6670.44亿元;人身险业资产总额18万亿元,净资产1.4万亿元。一季度末,财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84.9%,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0.7%。初步判断,全年保险业务仍会维持正增长,总体保持稳健运行。 面对保费增速的下降,尤其是部分公司可能出现负增长,媒体担心部分市场乱象可能抬头。对此,银保监会有决心通过继续严监管,遏制市场主体的违规冲动,守住和巩固近年来金融领域治乱象的成果。一是保持整治力度不减。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将问题突出公司纳入公司治理专项检查,将经营不规范的部分中外资公司列入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二是紧盯市场不放。密切关注市场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日常监测分析,坚持打早打小,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分红险产品风险排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治理短期健康保险经营存在的产品设计不规范、销售行为不规范,强制搭售产品等突出问题。三是问责追责从严。一旦查实违规行为,不但要重处重罚,还要从严对高管问责追责。在严肃处罚违法违规主体的同时,推动相关公司深入落实整改。四是补齐短板提速。要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快补齐制度短板,这才是治本之策。落实意外险改革各项举措,组织开展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建立健全意外险监管体系。 07 银行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进展如何?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批设情况如何? 答: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发布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持续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呈现出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截至4月末,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25.9万亿元,运行总体平稳。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符合新规方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理财选择,为资本市场增加了更强大的资金来源,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金融环境。 银保监会始终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规定,在规范发行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同时,对于存量业务严格制定整改计划,并按进度扎实有序推进整改。工作中,注意到部分银行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资管新规补充通知精神,过渡期结束后,由于特殊原因而难以处置的存量资产,可由相关机构提出申请和承诺,经金融监管部门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此外,也将根据实际,配合人民银行研究是否对相关政策进行小幅适度调整。银保监会将持续督促银行严格按照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要求,推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和存量资产处置,从严压实内部责任,确保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工作。截至今年4月末,已先后批准19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12家理财子公司已开业运营,其他多家银行也在抓紧筹备。2019年12月20日,批准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这是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方控股理财公司。其他国际资管机构也正在与有关理财子公司沟通,协商合资设立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工作。指导已获批的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开业运营;对已经开业运营的理财子公司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其合规审慎经营,稳步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工作。
本报记者 刘琪 自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其中包括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还本付息安排,以及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等。 从成效来看,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79万亿元,同比增速27.34%,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4%,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全国两会将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通过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加大逆周期对冲力度。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将会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小微企业获得感提升 金融支持政策的“稳准实”,让小微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天津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腌渍食品的小微企业,主要产品供应出口。因国外疫情加剧,企业出口受阻,致使到期120万元贷款还款出现困难。某商业银行天津分行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与企业实际控制人取得联系,为企业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了审查审批手续,采取远程视频、对公网银等手段,为企业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解决了企业当下还贷压力。 位于重庆解放碑核心地段的某酒店是国内知名连锁酒店品牌的酒店加盟商,疫情发生前酒店入住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因为疫情影响,该酒店暂时闭门歇业,无营业收入来源,致使去年申请的500万元装修贷款的正常还款压力上升。某商业银行重庆分行“急企业所急”,专门为其制定了分期还款计划,采取延期还本付息方式,让酒店吃下“定心丸”。 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从银行来看,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证券日报》记者从某国有银行获得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020年4月12日,该行为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4300亿元。 民生银行在其一季报中也表示,报告期内,银行积极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截至报告期末,小微贷款总额4534.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08亿元。 而互联网银行的发力程度也不亚于传统银行。据悉,微众银行4月份根据微业贷产品的实际业务情况,推出了“风险补偿政策、再贷款政策、贷款补贴政策”三项政策,为深圳地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贷款优惠,年利率低至4.5%,贴息后年利率低至2.25%。 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可期 除传统工具外,在金融主管部门支持下,债券市场也成为驰援小微企业的重要战场,近期已有不少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农业银行4月21日发布公告,公司2020年第一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于4月21日发行完毕。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1.99%。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机构批准,全部用于湖北、浙江、广东、河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5月6日,兴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期3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其中3年期品种230亿元,票面利率2.17%,5年期品种70亿元,票面利率2.67%,本期债券吸引了市场各类型的投资人参与,全场获得超2倍认购,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发展。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行小微金融债这一市场化的方式,可打通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和小微信贷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生产资金来源,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在总量政策方面,未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通胀降温将为进一步降息铺平道路,预计年内中期借款便利(MLF)利率还有40个基点左右的下行空间,这将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再下降约100个基点。同时,年内央行还有可能再实施2次、共约1个百分点的全面降准,这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6万亿元。”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可继续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利率、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定向支持力度。 同时,他认为,目前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限,未来定向或额外降准可能将更多指向股份制银行。另外,针对主要与小微企业对接的中小银行资本紧张问题,未来监管层或将通过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降低优先股、可转债发行门槛等措施,帮助中小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升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