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在这次会上,6项改革方案一次推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有对焦当下的务实之举,更有着眼长远的制度安排。会议所释放的信息,不仅是一项项改革举措,更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海内外早已注意到中国的“两手抓”经验,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同步。事实上,中国还一直牢牢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积聚动力。 因时而动, 改革护航“六稳”“六保”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实现经济突围?中国以改革为“六稳”“六保”护航。 江苏连云港(行情601008,诊股)福东正佑照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穿着工装、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生产紫外线杀菌灯管。 “近期出台了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用工成本!”该公司董事长濮阳坤高兴地告诉记者,2月份企业缴纳了14万元社保费,税务部门返还近9万元,钱已经到账,预计上半年至少能节省超过40万元的成本。“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发展下去!” 用改革的办法,让企业轻装上阵,让经济重新活跃。今年以来,从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到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一大批支持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果断推出,让企业感受到浓浓暖意。“力度前所未有!预计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将为企业减轻负担6000亿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说。 被压抑的消费,如何尽快释放?中国以改革来盘活。 “刷抖音看到了推荐,今天特地和朋友过来探店,价格实惠口味也很好!”湖南长沙浅海区的“地道小海鲜”饭店,一位消费者正在挑选心仪的美食。 疫情得到控制,餐饮业正恢复昔日红火。帮顾客挑选海鲜、加工、上菜,26位员工又忙碌起来。按照财税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地道小海鲜”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自3月1日至5月底,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多亏减税新政,我们才能挺过最艰难的时期。”“地道小海鲜”饭店的投资人黄佳明感慨万千,“除了减税,房东也减了一个月的租金,省下了7万元租金。‘五一’期间生意特别好,有希望了!” 供给端,推进财税改革支持企业渡难关;需求端,完善消费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正在点燃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依旧是全球企业竞逐的热土。 近日,中国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6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买买买”再次开启,大量新品优品“秒光”,折射出中国强劲的消费实力。 富达国际证券研究主管赛尔特深有感触:“中国各行各业都已出现明确的复苏迹象。中国消费者信心的增强得以持续支撑这种改善趋势。对世界其他地方而言,中国消费的复苏具有借鉴意义。” 困难从来不是改革的拦路石,相反恰是改革的催化剂。短短5个月,中国因时而动,各地推出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卫生等近百项大大小小的改革措施,经济复苏的节奏令世界刮目相看。 久久为功, 改革为发展注入动力 改革不仅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更是久久为功、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效动力。 深化“放管服”,为市场主体赋能—— “1个多亿的不动产登记抵押手续,从受理到发证不到3个小时就全部办理完成,更别说现在还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给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点赞!”山东润华集团办事人员董燕竖起大拇指。大力简政放权,使疫情期间济南高新区行政审批实现了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高新速度”。 简政放权的改革步伐,不曾因疫情而停下,而是围绕新形势、拥抱新技术,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无纸化经营创造条件。“零跑腿、零见面”,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民生就有底气。今年4月,全国单月新注册企业数量突破80万户。在深圳,一季度新登记企业超6万户,同比增加6.6%。市场主体活力渐涌,带动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 国企改革,让顶梁柱更有活力和竞争力—— “我有口罩机,我有压条机!”2月26日17时,中国船舶(行情600150,诊股)集团官微上,这条面向全国提供相关抗疫设备的消息迅速刷屏。不到20天,中国船舶就交付了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市场缺啥生产啥、国家要啥贡献啥”,央企出色的跨界能力引起海外关注:中国的大企业是怎么做到“十项全能”的? 中国船舶集团产业发展部处长丁奉告诉记者,“多年的技术积淀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础。但这么多企业能如此迅速而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企业改革。混改、薪酬改革、董事会改革,一系列改革让国企‘大块头’有了‘大智慧(行情601519,诊股)’。” 4月8日,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这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正跃跃欲试。 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筑巢引凤—— 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开放水平,中国始终如一。 渣打中国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对本报记者表示,渣打银行非常欢迎和支持中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也为各项措施的落地备受鼓舞。“我们注意到,不仅是渣打银行,还有一批外资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开放、跨境贸易等诸多领域都迎来全新的商机。我们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张晓蕾说。 一批有战略眼光的大型外企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步伐: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宣布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丰田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拟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中国魅力不减,依旧是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 逆势而上, 改革增添前行信心 后疫情时代,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类挑战层出不穷,中国坚定用改革解难题,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改革蹄疾步稳—— 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公司大米加工车间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加工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新鲜出库的稻谷经过去石、碾米、色选,被加工成一袋袋优质大米,走上百姓餐桌。就在今年3月18日,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股权顺利变更,由原先的单一股东转为多方合资合作,共塑“天津小站稻”品牌。 “新公司成立后,将有效整合品牌、文化、渠道资源,强化采购原料管理、构建层次清晰的产品结构、价格梯度,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纵贯三次产业的食品产业链。”天津食品集团利达粮油公司董事长戈立新说。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外公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明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正式出炉,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多位专家表示,两份重磅《意见》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行动纲领,宣示了中央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再出发的坚定决心。 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更上一层楼”—— 就在两份市场化改革意见出台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同样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意见》从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28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金融支持、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组织保障等多方位给出了详细的支持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认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很大,最新顶层设计的出台,强调了区域发展在全国层面的均衡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 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召开的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都把完善公共卫生制度建设、健全应急物资保障等列为主要议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国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及时总结经验——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领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改革不避弱项、不躲难点,让人们心里踏实,更增强了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疫情之后,中国可能会是所有国家里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蓝图里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黑石集团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这样表示。 越是风急浪险,中国越坚守改革初心、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恒心。这,就是中国化危为机、勇毅向前的最大底气!
中新网昆明5月19日电 (陈静)记者18日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云南将对旅游景区门票开展优惠,实行政府指导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年内门票价格一律打五折。 当日,《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炯介绍,文旅产业占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云南重要支柱产业。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省文旅产业受到重大冲击。 2月以来,云南省文旅厅会同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共包含5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主要聚焦疫情对文旅企业的重大影响;文旅大项目建设和新业态、新产品培育,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旅市场回暖复苏,实施扩大旅游宣传营销的一揽子计划三个方面。 《若干措施》提出,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对承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的文旅企业,减免2020年全年房租;文旅企业2020年全年用电价格,按照目录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的90%结算。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营业务为旅游业的纳税人自用房产免征全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同时,建立项目推进激励机制,对年度实际完成投资2亿—20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由省级按投资额的3%予以奖励;对年度实际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项目,由省级按投资额的5%予以奖励。在全省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半山酒店”,并在2020年底前评选一批“最美半山酒店”,由省级予以奖励。对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的企业,由省级分别予以5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年内门票价格一律优惠50%。对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并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购票的,景区门票全免,免除部分由省级予以补助。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门票优惠并享受同等政策。对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租(包)车的自驾游客,由省级联合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以电子油票方式,按每车每天不超过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完)
快递柜收费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上周,国家邮政局约谈了丰巢科技公司主要负责人,要求其调整完善快递柜收费机制,回应用户合理诉求。5月16日,丰巢宣布整改措施,之前的收费条款大多更改或取消。 从“求打赏”到“要收费”再到被叫停,快递柜将走向何方?反对者认为,消费者已经付了快递费,快递柜应该是快递服务的一部分,是否单独再付费需要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支持者强调,快递柜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用户占用快递柜时间过长理应付费,毕竟企业也要生存。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快递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快递柜的出现无疑是一种业态进步。而收费引起的动静,实际上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困扰物流服务的“最后100米”问题。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进一步依靠契约精神和市场规律,推动共识形成。 “超时收费”,商家用户各有苦衷 快递柜收费,缘何引风波? 以丰巢来说,原先快递柜占用不收费,使用超过24小时可以自行打赏。根据丰巢稍早前公布的方案,4月30日起,丰巢非会员用户享受12小时内免费保管包裹服务,超时后收费每12小时0.5元,3元封顶。付费会员则享受7天内不限制保管次数的服务,会员收费标准为每月5元。 “我是反对这种双向收费的做法!当初进小区的时候说是对业主免费,现在出尔反尔,单方面强制收费。毕竟,我网购时已经交了快递费,不应该被二次收费。”北京市民王晓珊说。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丰巢快递柜“打赏收费”就曾饱受争议——用户提取超时快递,系统就会弹出“扫码赞赏1元保管费”,显示快件在柜内存放的时间,并有倒数30秒的计时。但由于提示跳过按钮位置不明显且呈灰色,被消费者质疑属于诱导性支付。 “最让人生气的是,消费者没有选择权!比如在不情愿使用丰巢的情况下‘被投递’。”在浙江绍兴从事医务工作的王媛说,自己买的东西都是寄到单位的,快递员一般不会询问自己要不要放丰巢。“如果放在丰巢,又赶上双休日,别说12个小时,超过24小时都有可能。因为这,我已经被收了两三次超时费。其实,如果快递小哥能询问我,让我选择,我就会让他放外面或请传达室代收,毕竟周边社会治安很好。”她说。 国家邮政局《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王媛等消费者吐槽的“选择权”问题,就在于实际生活中很多快递员没有征询收件人意见。 丰巢官网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旗下快递柜日均包裹处理量已经达到1200万件,全国快递柜占比达到43.8%,北上广深市场占有率超70%。 该公司在5月9日《致亲爱的用户一封信》中回应称:免费保管12小时,是基于派件高峰时段推算的,其目的是加快用户取件速度,提升快递柜周转率。如果过了时间没有取,会影响第二天高峰时段新一波快递的投放。丰巢方面表示,公司在全国累计铺设超18万个快递柜,哪怕周转率提升1%,也会带来资源使用率的极大提升。 别看快递柜小,牵涉面却很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快递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125.3亿件。4月国内快递业务量预计完成62.5亿件,同比增长27%,快递业务收入预计为712亿元。 “用脚投票”,市场规律发挥作用 面对收费的快递柜,一些社区和用户开始决定“用脚投票”。 上海中环花苑小区业主在公开信中强调,丰巢没有兼顾到旅游出差、快递员晚上派送等场景。该小区业主给快递柜算了一笔账:丰巢公司目前占有70%的市场份额,且其已向快递员收取了使用费(大中小三种格子,每单分别收0.45元、0.4元和0.35元),即使每个格子周转率一天只有一次,单个快递柜80格,取快递员支付费用三档的中间值0.4元/单计算,每天收入至少为36元,而快递柜进驻小区每天的场地租金收入(含电费)只有十几元,每天的利润率为240%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很多小区开始“自建快递柜”。阿里巴巴线上批发平台1688数据显示,该平台上销售的快递柜近一周环比交易额增长1400%,买家数暴增300%。购买人群主要为小区物业、业委会以及创业公司。 行业内部,一些企业开始采取“反向操作”。比如,菜鸟驿站就宣布,为了保障社区居民就业,将继续延长“专项就业扶持计划”,在降低门槛的同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包裹服务。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丰巢快递柜收费表示理解。 在北京从事财务工作的李燕平时很忙,时常没空及时取快递。“快递柜毕竟提供了服务。你不在的时候帮你保管东西,提供了安全便利,自然要收取相应费用。”李燕表示,以往丰巢不强制收费,自己也会根据存放时间进行打赏。 “任何服务都是有成本的,总得让企业挣到钱、生存下去。如果大家都不交钱导致企业倒闭,也会影响这类服务的提供。”李燕说。 快递柜对生活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取快递的人。80岁的退休老人王春华每天在小区散步时都会路过门口的快递柜。“我们小区管理严格,上电梯都要刷卡。以前总是在楼道里见到送快递的,要我帮他们刷卡上楼。但是,给不熟悉的人刷卡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好了,小区里有了那个‘大柜子’,很多送快递的就不上楼了,直接塞那里面,我瞧着好多了!”王春华说。 北京市东城区的快递员宋益说,使用快递柜省时省力,还能避免因用户不在造成的二次投递,受到不少同行欢迎。对于客户反映的“擅自投递”行为,宋益表示:“我们投递之前一般还是会询问客户。毕竟投柜子要收费,自己到手的钱就变少了,所以客户在家时我都尽量送过去。” 有分析认为,丰巢的问题在于搞错了真正的用户。“收件人的需求是你送到家门口,没有快递柜,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更快捷。而快递员为了多寄件而使用快递柜,他们才是真正的用户,丰巢将运营成本转嫁到收件人身上,进行二次收费,引起公关危机也不奇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对笔者说。 化解“纠纷”,明确定位健康前行 “超时收费能督促居民取件,把柜子空间及时腾出来。虽说现在还是不够用,但好歹能多投两个件了。”宋益觉得,快递柜终归是好事,如果要推行收费制度,那么收费时间与收费方式就需要相关各方进一步协商完善。 丰巢科技首席营销官李文青表示:“成本方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硬件的采购,一个柜子就是几万块钱。另一个是公司每年付给物业的租金场地费,每个快递柜一年就是几千块钱。而快递柜的广告业务也不像外界想的那么赚钱。如果说我们广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那也没有必要去向快递员和用户收费。”相关数据显示,丰巢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3.34亿元,亏损2.45亿元。 据了解,目前菜鸟驿站智能柜、兔喜快递超市等快递存放点的收费均为单向向快递员收费,暂不向消费者收费。那么,丰巢抢先收费,对行业长期发展会有何影响呢? “快递柜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它解决了终端衔接中的时间差问题。但是,丰巢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从目前的市场供需状态来看。如果没有快递柜,快递员仍可送货上门或协商其他收货方式。”万喆说。 目前,相关各方在积极化解这场“纠纷”。 5月13日,国家邮政局约谈丰巢有关负责人并指出,智能快递箱投递是近年出现的快递末端服务新业态之一。丰巢此项收费行为虽未违反有关规章,但存在着全局站位不高、风险评估不够、征询意见不足、应对处置不妥等问题,应深刻反思、汲取教训。 5月16日,丰巢宣布调整此前引发争议的收费模式,提出“快递入柜征得用户同意”“调整用户免费保管时长”“已付费用户赠送一个月会员权益”3项整改举措。 “丰巢这类‘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是在不能盈利的情况下依靠不断融资来支撑运营。一旦整体的融资环境和全球经济发生变化,公司就会遇到困难。”万喆表示,未来,丰巢等快递柜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明确其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快递柜的设立和运营虽然属于市场行为,但又面对广大消费者,具有一定公共属性。邮政管理部门将督促各类快递企业加强管理,通过技术升级和规范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邮需求。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5.7%……翻开江西一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一些关键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展现出韧性与后劲。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江西着力向转型升级要活力,向创新创造要动力,向全域开放要潜力,勾勒出一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向转型升级要活力 走进江西爱驰亿维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两个汽车工厂,一个是现实版的,一个是云端数字化的“孪生工厂”。 公司智能制造经理谭虎生说,目前公司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80%,通过“孪生工厂”对实体车间进行模拟运行,实现柔性设计和生产,一条流水线可生产6款不同车型。去年底第一款汽车上市,目前已拿到欧洲市场700台订单。 依旧是汽车制造,“玩法”变了,市场格局就大了。近年来,江西着力引导占工业比重约七成的传统产业实施技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截至2019年底,全省企业上云数1.6万家,两化融合增速居全国第二。 一个个工业生产新场景在江西呈现:基于“5G+VR”技术,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远程遥控矿用大车的精度可达厘米级;通过智能制造,江西铜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铜箔厚度只有4.5微米;运用移动物联网,鹰潭毅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退火镀锡设备可实现远程实时数据传输、故障预警及诊断…… 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露头角。江西紧盯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短短几年,南昌VR产业聚集上百家企业,上饶引进1000多家大数据企业,抚州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350亿元。 “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算力峰会”“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一系列新经济峰会在江西扎堆,VR、物联网、大数据等成为江西经济“新名片”。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7600亿元,根据规划,三年后将达1.5万亿元以上。 有活力,才有更好免疫力。疫情之下,一批江西企业逆势发展:生产5G天线的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订单同比增长30%;生产5G芯片的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46.8%……今年一季度,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 向创新创造要动力 2019年营收16.97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1%、15.12%……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对了什么?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公司董事长蔡报贵说。与销售业绩同样抢眼的是创新成绩:2019年新增7项专利,累计拥有30项专利;全年研发1000余种新样品;自主研发配套自动化新设备数十台套。 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西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 去年10月签约后,不到7个月时间,一个汇聚国内顶尖稀土研究力量的科研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南落地。 面对科技、人才资源禀赋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动对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科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等,一大批“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江西。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自2015年起,江西省财政连续6年大幅增加省级科技专项资金,2019年全省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比2014年提高近1倍,全省研发投入总量达310.7亿元,增长21.5%,增速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畅通渠道,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江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近年来全省高校4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矢志19年研发出硅基蓝光LED技术,围绕这一“世界级”技术,南昌大学和南昌市合作在他所在的实验室成立高技术企业,实验室和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的“中试”问题,目前当地已形成原材料、芯片、封装、应用的LED全产业链。 向全域开放要潜力 5月13日,首趟“深赣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发出,运抵赣州国际港二次转关后,开往德国杜伊斯堡。 曾经,赣南老区货运从沿海“借港出海”;如今,沿海货物转从赣南走向海外,赣州国际港成为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 这是江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依靠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闽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江西坚持“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聚焦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开放挖潜成效凸显。 走进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17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片繁忙景象。凭借海外高端订单,短短几年这家从沿海迁到吉安的企业成长为江西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年产值达300亿元。 从大批量承接沿海电子信息企业转移,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成为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年前四个月,江西外贸进出口总值1224.7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居全国第二。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此前,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也相继获批。 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东对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向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向北对接京津冀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开放通道……随着一系列试验区在江西叠加,一个全域开放的江西正在呈现。 “在江西设立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革命老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说。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姜伯静 快递服务单票收入,有别于快递单价,简单说就是快递一票的收入。虽然各家的统计略有区别,但这却是快递企业最被关注的数据。 一度闹得热火朝天的快递集体涨价,目前看来基本上是“无果而终”了。 他们的喧嚣,有些“虎头蛇尾”。甚至,还不如丰巢干脆宣布收费来的痛快。 不过,看快递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果不能在高附加值服务上取得新突破,或者在新市场有其他新举措的话,那谋求涨价依然是他们未来首要的选择。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的快递企业在经营上已经遇到了瓶颈,将来可能会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 这里,我们看几份最新的经营简报。 很凑巧,几家在A股上市的快递公司,都在5月18日发布了经营简报,这里我把他们简单总结一下。 一,申通。5月18日,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4月经营简报。简报显示:4月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业务量6.80亿票,同比增长31.61%;但是,快递服务单票收入却大幅降低22.73%,为2.55元。 二,韵达。同日,韵达控股发布2020年4月快递服务主要经营指标快报。快报称:4月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65%,为24.56亿元;完成业务量11.50亿票,同比增长45.20%;快递服务单票收入为2.14 元,下降33.54%。 三,圆通。还是同日,圆通速递发布2020年4月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4月份,快递产品收入22.10亿元,同比增加6.48%;业务完成量9.41亿票,同比增加40.89%;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35元,同比下降24.42%。 四,顺丰。依然是这一天,顺丰控股发布2020年4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简报称,4月份,营业收入114.99亿元,同比增加48.91%;业务量为6.11亿票,同比增加88.00%;单票收入18.82 元,同比下降20.79%。 看以上的数据,从完成业务量这个数据看,这四家企业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当然这要归功于网民网购欲望的增强。而且,他们在业务收入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除去韵达以外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是,一个最重要的数据,他们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那就是快递服务单票收入。即便是单票收入的“霸主”顺丰,也跌破了20元。 快递服务单票收入,有别于快递单价,简单说就是快递一票的收入。虽然各家的统计略有区别,但这却是快递企业最被关注的数据。 一直以来,单票收入“居低不上”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快递企业。 还是以上述四家企业为例,我们看看他们在2020年1月的表现。 根据他们各自的经营简报:2020年1月,圆通速递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94元,同比下降14.54%;韵达快递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86元,同比下降19.66%;申通快递快递服务单票收入3.30元,同比下降2.37%;顺丰单票收入19.70元,同比下降21.23%。 显而易见,他们在4月延续了单票收入下降的大趋势,有的还加大了下降幅度。 快递企业为什么单票收入持续下降呢?尽管快递企业的经营模式略有不同,但从一些共性特点上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看这几个因素。 第一,快递平均单价大幅度下降。 多年以来,虽然电商蓬勃发展,但快递的平均单价在事实上是不断降低的。 根据顺丰2019年年报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滑,行业快递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0元 ╱ 件快速下滑至2019年的11.80元 ╱ 件,主要原因在于占快递业务量较大比例的电商快递增速较快,且电商快递竞争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成为电商快递扩大份额的主要手段。” 虽然近年来快递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促成了快递价格的下降,但电商价格战挤压快递价格也让快递企业在价格战中成为受伤的一方。 第二,人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快递企业,有直营模式,有加盟模式。这里,不谈其优劣。 不管是什么模式,人工成本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虽然大数据、地图、AI、自动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快递企业,但是其最终环节中的人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曾经有媒体统计,2018年,上述四家快递公司发出薪酬超过了230亿元。 而以顺丰为例,2019年,尽管比重下降,但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比重仍然很高,为12.61%,总额达到百亿以上。 第三,高速收费的影响。 这里,又提到高速恢复收费。 高速收费对快递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呢?尽管主要快递公司在航运方面有较大突破,且在不断控制运输成本,但高速公路在他们经营中的分量依然很重要。 以申通为例,按照申通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度,公司完成快递业务量合计8,355,842.49吨,其中,汽车运输方式完成业务量8,201,535.22吨,占总业务量的98.15%;航空运输方式完成业务量154,307.27吨,占总业务量的1.85%。”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高速费用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第四,目前尚未出现新的增长点。 丰巢的“闹剧”说明,目前各大快递企业,尚未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并且,如果未来各个小区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将临时性存放设备改造为免费公共服务设施的话,那丰巢的未来很不美妙。 所以,看以上几点,尽管直播等大大的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可是如果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下降成为常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快递会涨价这个问题了:或者,我们的网购产品不再便宜,或者我们要付额外的费用,或者我们要享受“慢递”的代价!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对8200余家重点外资企业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复产率超七成企业占76.6% 近期出台的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做法 近段时间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不少在华外资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方面的现实困难。各地各部门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举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协助外资企业复工达产,稳定在华投资企业预期和信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率稳步提升。对全国8200余家重点外资企业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复产率超70%的企业占76.6%。其中,外资制造业企业复产率超70%的企业占81.2%,服务业企业复产率超70%的企业占66.8%。 商务部近期出台实施《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在产业链较长的汽车行业,纵向联动,协调湖北省20余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复工复产,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区域复工复产配套难题;对于电子企业面临的航空物流方面的突出问题,会同民航局为外资企业与航空公司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今年我国出台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着力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一批重点外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高峰近日在商务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疫情防控中,为支持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今年新实施的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也规定,在政府资金安排、税费减免、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政府应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在现有的40多万家外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按照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原则,绝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可以从这些政策中获益。50万家外贸企业中,有8.4万家是外资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40%,相当一部分能从中获益。 受疫情影响,一些在华外资企业面临无法履约、无法按时交货的难题。中国贸促会积极为在华外资企业提供疫情相关事实性证明的咨询和出证服务。近日,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为在华美资和韩资两家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分别涉及合同金额700多万元和500多万元,对两家企业与合作伙伴就保留合同和延期交货等问题的沟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支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积累总结了一批经验做法。 江苏建立省、市、县(区)三级服务协调机制,协调推进霍尼韦尔、LG化学等多家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同步复工。疫情防控中,签约外资项目118个,预计投资总额143.6亿美元。 山东推动韩国现代汽车32家配套企业及时复工;向21个省市发送请求协助复工函,“点对点”跟踪推进省内45家外资企业的202家配套企业复工。 广东利用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今年以来妥善解决50多家外资企业诉求,密切跟进多项在谈在建重点项目,加快项目进程。 上海今年全覆盖走访7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联系近七成外资企业,帮助解决防疫物资、上下游协同复工、物流运输、融资需求等问题。 浙江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网上招商会”“网上洽谈会”等方式,确保联系不断、项目不丢。近期“云签约”引进外资项目74个,总投资62.11亿美元。 当前,外资企业复工达产仍然面临物流堵点从国内变成国际、供应链断点从国内移至境外、出口订单痛点从产能不足变为外需萎缩等难题。各地各部门将继续做好服务外资企业工作,加强外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抓好各项稳外资政策落实,促进外资企业复工达产。(王珂 罗珊珊)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张德礼 5月18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份文件在今年2月14日召开的深改委第12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长达1.1万字,考虑到中央文件制定时的严谨性,如此长篇幅的重磅文件在短期内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小,它的出台和新冠疫情短期冲击关系不大,更多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内在需要,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素改革等文件一脉相承。 文件共九章,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由于涉及面广,对改革的表述多是提纲挈领性的,指明了改革的大方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路线图,也没有明确改革的推进时间,预计后面会出台配套的细则文件。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一些改革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出现反复,但只要大方向是沿着市场化推进,都是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的。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份文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把“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完善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是谈论经济改革逃不开的话题。文件明确提到要更加重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也提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的是为了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之处。 这个原则体现在文件的很多方面。比如推动股票注册制改革、探索实行信用债注册管理制,都是为了降低对股票、债券供给中的人为干预。比如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扭曲。再比如推行全国一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防范地方政府另外设置门槛,限制符合要求的企业准入。 第二,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具体形式之一,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和经济的活力。 一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是对近年社会上“国进民退”呼声的一个回应。二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之前提的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一样,经济体制改革和强化国有资本竞争力也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分清赛道和遏制不公平竞争。三是在充分竞争的领域,无论是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还是优先股,都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四是健全国企经理层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也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五是对混改企业的管理更为灵活,包括探索建立和独资、全资国企不一样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改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第三,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的支持,关键是如何落实。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有目共睹,近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信用违约频繁,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缓解它们的融资难问题将仍是后续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次文件也着重提到了两点: 一方面,要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营银行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社区银行的叫法来源于美国等国家,国内对应的主要是“县域商业银行”,以区县农商行为主。发展社区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业务并不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另一方面,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提高民企直接融资主要靠发债,但城投信仰不破,很难避免金融机构对民企债的一刀切。完善民企融资增信体系,市场化的资金不足、意愿不够,需要政府出资,但财政收支压力大,钱从哪里来?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制定清晰、可执行的方案。 第四,延续要素改革文件的思路,将要素市场化改革单独作为一章,改革的方向、内容大体不变,但有些新提法。充分释放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素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需要决心和勇气去推动。 在4月份印发的要素改革文件基础上,本次文件增加了“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的提法,更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2013年后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发生调整,淡化了以往强调区域均衡发展的旧式均衡主义思路,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口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低行政级别的农村、区县,向地级市和省会城市迁移趋势所带来的变化。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都将进一步促进人口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迁移。 第五,财税改革注重中央和地方的平衡,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不匹配,是隐性债务扩张的根源之一。文件继续强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在偏门被堵住的情况下,要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需要降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权。一方面,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另一方面,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 房产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的定调是“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指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房地产税立法列入第一类的立法项目。但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是“稳妥”和“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结合此次文件的定调,我们认为房地产税在短期出台的概率很低。 第六,在海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呼声汹涌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捍卫全球化。近年中国对外开放实质性大幅推进,在金融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海外在民粹主义加持下,逆全球化已经从思潮变为实际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继续加快对外开放,将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继续捍卫全球化。 贸易摩擦是近年全球的热点,具体措施包括加征关税、提高贸易壁垒。这次文件明确指出,要“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和美国的贸易保护举措形成鲜明对比。全球化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逆全球化大概率会愈演愈烈,但中国加大对外开放,能够团结更多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也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和市场化改革。 第七,给予科技创新很高分量,比以往更加重视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加剧,都需要中国加快科技创新。这次文件指出要全面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以往相比,整体的感觉是更加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文件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在多方面支持企业创新。这和发展高科技需要市场化激励有关,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对企业创新的补助和奖励。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