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中国满帮集团拟今年赴美 IPO, 预计募集10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物流企业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计划最早于今年赴美 IPO,预计募集10亿美元。该企业由软银注资支持,在上一轮融资后估值约为120亿美元,目前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正在对其进行上市辅导。满帮集团于2017年11月成立,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降低货车司机的空驶率,提高货运效率。 VFineMusic 加入华为 HMS 出海生态联盟。记者获悉,1月29日,商用音乐发行平台 VFineMusic 宣布正式加入华为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出海生态联盟,将为中国开发者的出海提供一站式、高匹配的商用音乐升级服务。 东南亚 印尼初创电商 Ula 完成2000万美元 A 轮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 Quona Capital 和 B Capital Group 领投,现有投资者 Lightspeed India 和 Sequoia Capital India 跟投。Ula 于2020年1月上线,旨在帮助小型零售商实现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库存和营运资金,并通过应用程序和上门服务为小型零售商提供完整的实物商品目录,让零售商减少库存压力。 新加坡为 5G 创新计划注入新资金。据 ictnews 报道,新加坡 Infocomm(IMDA)通信发展局最近发布公告称,新加坡再次投入3千万新元以促进该国 5G 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根据规定,申请资助的机构必须表明其对当地企业和行业的价值和重大影响,并包括经营和商业化 5G 产品的计划。新加坡政府优先考虑并鼓励机器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主要技术领域。 新加坡科技电视媒体 TechStorm 的 A 轮融资超额认购。据 KrASIA 报道,TechStorm 于2015年推出,为亚洲科技爱好者提供包括科技技术、创业生态等节目内容。TechStorm 亚洲现有观众达4300万。据称,TechStorm 在亚洲9个国家为100多个平台服务,最近的合作伙伴是马来西亚直接入户(DTH)平台 Sirius TV。 印度 印度生物医学初创公司 Elucidata 完成500万美元 Pre-A 轮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 IvyCap Ventures 领投,Hyperplane Venture Capital 和几家天使投资人跟投。Elucidata 由来自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医学院的毕业生们于2016年创立,该公司通过其云平台 Polly 为科学家提供来自10万多个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数据,以便用于药物研发。 本轮融资筹得的资金将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扩展印度团队,以及扩大在美国的业务。 欧美 软银设立1亿美元迈阿密初创企业基金。据 TechCrunch 报道,软银 CEO Marcelo Claure 近日宣布将从旗下基金中抽出1亿美元投资于迈阿密的初创企业,基金将支持已经在迈阿密或计划搬到那里的公司。迈阿密作为免税天堂吸引着来自美国各地的投资者和创始人,希望在迈阿密不断发展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新一批投资者包括 Founders Fund 的 Keith Rabois、Blumberg Capital 的 David Blumberg、Andreessen Horowitz 的 Chris Dixon 和 Craft Ventures 的 David Sacks。 苹果加快生产多元化,将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生产产品。据 Nikkei Asia 报道,苹果最快将从今年年中开始在越南生产 iPad,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大批量生产其平板电脑。与此同时,苹果正在加强在印度的 iPhone 生产,该国是苹果手机的第二大生产基地。作为多元化的一部分,苹果还在东南亚提升智能音箱、耳机以及电脑的产能。 中东 沙特阿拉伯初创企业2020年共完成1.52亿美元融资。MAGNITT 平台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的初创企业2020年总共获得了1.52亿美元融资,同比增长55%,创历史记录。据悉,在其他中东与北非国家资本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下,该地区一年内共完成了88笔融资交易,同比增长35%。其中,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企业在交易数量上遥遥领先,而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资更是占了该国所有风险投资的45%。 沙特阿拉伯软件开发商 Ynmo 种子轮获得50万美元注资。据 MAGNITT 报道,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软件开发商 Ynmo 获得了来自 Wa'ed 的50万美元投资。Ynmo 成立于2017年,是沙特阿拉伯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支持的软件,家人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该软件获得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从而更好的与残疾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拉美 哥伦比亚食品分销商 Superfüds 获得330万美元注资。据 LatamList 报道,哥伦比亚食品分销商 Superfüds 完成了330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Alere Advisors 领投。据悉,目前该公司总共获得了510万美元注资。Superfüds 是一个食品分销平台,在线管理着来自多个类别的数百家供应商的健康环保产品,并直接提供给顾客和零售商,旨在为被传统分销商忽视的中小企业服务。 图|Unslp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1月29日下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商务最前沿、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引领作用,商务部提出五点具体的要求。分别是: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开展“数商兴农”行动、开展“丝路电商”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和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其中,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中,商务部表示,要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商务最前沿、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商务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围绕“推进品牌建设、引领品质消费”,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做大做强做优“双品网购节”,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各地要组织当地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商企业和商家参加活动,推出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并同期举办配套促销活动,保持主题、时间、标识全国统一,在内容、形式上办出地方特色、体现各地风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引导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构建良好消费生态。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着力提升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园区载体功能,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保障,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新消费促进新发展。 二、开展“数商兴农”行动 提升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坚持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供应链,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乡村地区应用。各地要对当地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摸底、梳理和研究,加强工作统筹和规划设计,细化重点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更好发挥市场资源补短板、促融合等方面作用,坚持公平、普惠、合规原则,积极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发展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平台与地方政府、农产品企业在产销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持续资助可电商化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求,组织做好产品推荐、企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活动,建设地方优质品牌,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 三、开展“丝路电商”行动 推动地方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创新合作模式,与伙伴国合作在电商促销节打造国别爆款,推动电商企业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促进产业对接,培育先行示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各地制订实施“丝路电商”地区合作规划,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省部合作范畴;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支持开展“丝路电商”合作示范创建,以多种形式加大“丝路电商”合作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建设性推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多双边规则磋商和谈判,以推进“丝路电商”为切入点,以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公开透明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体系。鼓励各地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制订,指导相关企业应用和对接规则标准,不断梳理总结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在规则制定和产业实践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四、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 扶持数字商务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效果。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和部省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推进部省之间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序共享,合力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定期共享和双向反馈工作机制。各地要统筹数据共享需求,加强与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纵向联动,确保系统连得上、数据跑得通,挖掘商务数据重要价值,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能力,配合做好电商大数据比对和反馈工作,共同推动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做深走实。 五、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做优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鼓励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元服务—广泛参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持续完善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各地要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开放相关政府信息资源,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行业组织等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信用共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信氛围,享受惠企服务,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做强数字商务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面向市场的数字商务精品云课堂,培育数字商务专业师资,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数字商务培训,提升数字商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数字商务人才。各地要积极完善本地数字商务人才培养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一批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带头人”。 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可评价、可量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引导,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多渠道推广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全社会数字商务素养,积极推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请于2021年2月7日前将本部门具体联系人报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于每年6月30日前及时上报。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中国改革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各行各业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一曲抗疫情促发展的英雄壮歌。 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税务系统全面落实税务总局党委提出的“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尽力”的“四力”要求,聚焦“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巩固好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积极参与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研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 税费优惠“组合拳”为“六稳”“六保”提供可靠支撑 庚子年初,疫情突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一揽子行之有效的税费政策组合拳连续推出,时间快、效率高、针对性强,成为抗疫情促发展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六稳”“六保”提供可靠支撑,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将这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稍加梳理,就能发现政策发布的节奏,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进度同频共振。 第一批政策重点聚焦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聚焦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第三批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助其渡过难关;第四批聚焦稳外贸稳外资,降低疫情对外贸外资的负面影响……在时间上,这些政策区分疫情发生初期与复工复产时期等不同阶段,在初期侧重疫情防控,在后期注重为企业纾困;在内容上,这些政策区分减税政策与降费措施等不同手段,减轻企业负担;在措施上,这些政策区分减、免、缓、退、抵等不同方法,优惠方式多样,确保运用不同方式让市场主体受益;同时,在地域上区分湖北与其他地区,在对象上区分中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等不同主体…… 出台速度快、涉及税费多、减免方式活、针对性强、受益群体广。这些政策及时精准,有力有效,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经济基本盘、保障民生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税务部门争分夺秒,多措并举推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税务总局在2月两次延长申报期后,3月、4月、5月均延长申报期。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支持企业抗疫情渡难关的措施中,减轻企业地方税费负担均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减税降费,在新旧政策同步中及时落地。2020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涉及税种多、政策广,并与巩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成果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在税务部门的努力下,这些政策及时落地生根,发挥重要实效。 减税降费,在普遍受益中突出重点。疫情之下,小微企业受冲击更大。税务部门在落实落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将阶段性免征社保费政策延长至年底等举措的同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困难行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在普遍受益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直达快享为企业活下来 发展好提供税收动力 “在疫情极端条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企业灯亮着,活下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为了让企业灯亮着、活下来、保市场主体,包括税费政策在内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深处着力。 时针拨回至2020年2月,彼时的神州大地处于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企业笼罩在抗击疫情的压力之下。数据显示,202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2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温州嘉田服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克义回忆。 在宏观层面,要抗击肆虐的疫情,要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微观层面,企业要维持基本运转,员工要工资、开工要花销,要保障材料买得到、产品卖得出,保持链条通畅。 政策如同及时雨。包括减税降费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出台以后,让孙克义和很多企业主看到了希望。为了让希望走进现实,各地税务部门开始了另一个战场的战斗。 如何保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答案是快!落实快,落实准,落实细。 疫情暴发初期,税务总局党委立即提出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尽力的“四力”要求——优惠政策落实排在首位。 “我们深知,企业在疫情过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示,税务部门把及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层层压实责任,设法克服困难,确保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一支经历营改增试点、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与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历练的铁军,在2020这个特殊年度,再次用行动践行了税务精神。 不难发现,2020年新发布的减税降费政策,涉及税费多、优惠力度大、受益主体广、落实时间紧,很多新政策追溯至1月份执行,并且很快要申报享受,这对税务部门的执行速度与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巩固和拓展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中形成的“短平快优九个一”工作法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税务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制定—系统调整—宣传辅导—优化服务—效应分析—督促整改”的全流程跟踪落实机制,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优效率确保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精准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 迅捷快享。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减税降费政策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制发政策操作文件和征管配套办法,第一时间调整征管信息系统,升级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功能,第一时间集中调配人员加班加点调整信息系统、升级开票软件,确保税费优惠直达快享。 宣传精细。税务部门先后4次发布和更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分14批发布308个政策问答口径,举办19期视频“税务云课堂”,多渠道、广覆盖开展税费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确保应知尽晓。 精准落地。“税务部门比我自己更了解企业。”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为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税收大数据成为各地税务部门准确“找”到应享未享企业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间,多地税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企业画像,查找潜在扶持对象,第一时间将政策告知企业,帮助其尽早享受。 服务优化。先后分3批出台54项便利纳税人缴费人的具体措施,启动第7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为期50天的“加长版”第2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2020年2-5月间先后5次延长纳税申报期限,部分省市试点税种综合申报,纳税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在义乌,陈柏顺经营了5个摊位,主营礼品织带,按照2020年最新政策,他有4个摊位可以享受增值税优惠,3个月下来就能享受税费减免近5万元,陈柏顺说:“那段时间生意少,但员工工资得照常支付,省下来的钱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在广州,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企业营业收入明显下降。正当企业苦恼之时,一项针对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免征增值税政策出台。“公司每月能减免约150万元增值税。”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谢思慧回忆。 在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唐鸣发起了愁:企业合作的十多家运输企业由于未能准期复工,货品运输遇阻。对此,当地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建立“助天味复工协调组”,对辖区内大宗物资货运企业进行梳理,一天内为该公司推送了3家已初步复工且具有相应运输能力和规模的物流企业。 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接续上演,各地税务部门集结力量、迅速行动,尽快落实落细优惠政策,运用大数据连接产销,为企业复工复产送来了一场及时的“春雨”。 冬去春来,山河无恙。在我们身边,小店陆续开业,道路日渐繁忙,烟火气又回来了;在卫星上看,属于中国的版图又亮了起来;在经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又跑了起来。 减税降费为经济发展积蓄动能 2020年12月15日,德国财经网报道称,当欧美国家处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经济因封锁或半封锁受到影响之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继续。 从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跌,到第二季度开始逐季回暖,到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来源于极具包容性的中国经济本身,也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政策工具。 税收便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减轻负担,直接惠企,使市场主体从疫情影响中尽快恢复;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助力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继续破浪航行。 减负担。全年超过2.5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再次刷新了年度减税降费记录,切实减轻了各类市场主体负担。2020年,税务部门为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92亿元,同时,税务部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在2019年同比下降6.9%的基础上,2020年前11月又下降9.2%。税收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调节作用明显。 增活力。2020年1-11月,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的新增市场主体1016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4%;三季度,全国重点税源企业当季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增幅较第二季度提升8.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强后劲。各项减免政策的落地落细,使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技术改进。2020年1-11月,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3.1%。 添信心。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在2020年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抗疫情、促发展的政策中,成效最大、反响最好、落实最到位的是减税降费。与此同时,在中国政府网开展的一项“稳外资”调研征集活动中,3130家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政府出台的各项“稳外资”政策总体持积极评价,90.5%的企业反馈,它们和内资企业一样享受了疫情以来的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红利。 除了企业,及时有效的税费优惠政策还获得了多方赞许。多地党政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肯定税务部门在大考面前,定急策、出实招,及时落实落细政策,为特殊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了税务力量。全球国际税收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国际税收评论》官网于2020年刊发文章,赞赏中国税务部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举措,肯定在全球面临疫情挑战下的中国税务方案。 前进路上,税务系统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为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期持平,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市场普遍认为,1月LPR报价“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基调下,LPR保持不变既是与经济恢复情况相适应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LPR报价连续九个月保持不变 近期受信用债违约、财政缴税、年关岁末来临等影响,市场资金需求出现短期波动,央行主要通过开展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1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5000亿元,为开年首次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MLF操作利率未变意味着1月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未发生变化。自去年9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MLF招标利率始终保持同步调整。另外,近期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市场利率基本围绕短期政策利率波动, 12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行,但绝对水平仍然偏高,报价行下调1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如何看待LPR报价连续九个月保持不变?王青表示,根本原因在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出现“V型”反转,2020年年末这一势头未现减弱迹象;与此同时,未来疫情走势及外部环境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修复动能、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也缺乏引导利率上行的条件。由此,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LPR这一当前最重要的市场利率连续保持不动。 对于政策利率持续维持稳定,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1月央行“平价”续作MLF,显示央行对当前利率水平的认可。从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看,实体经济信贷继续供需两旺,社融与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显示目前利率水平和信贷供给继续对经济复苏构成有力支持。 王青进一步分析称,在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修复延续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相交织、国内物价水平有望整体保持温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很小,LPR报价基础有望保持稳定。与此同时,2020年12月以来,以SHIBOR中长期品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开始较快下行,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上行压力也随之缓解。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报价行上调或下调LPR报价的动力都不会太大。 企业贷款利率将“由降到稳” “LPR报价保持不变,疫情时期特殊政策逐步退出,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贷款利率将出现“由降到稳”的过程。”王青分析称,今年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修复,宏观政策保持平稳是大方向。下一步监管层的主要目标是巩固企业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成果。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以改革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对于利率水平而言,温彬预计,下阶段LPR将会继续维持平稳,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保持相一致,而央行也会通过结构性政策精准引导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王青也认为,2021年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或将主要通过挖掘降费潜力、运用直达工具等定向滴灌方式来实现。考虑到2021年通胀大幅走高的风险不大,企业经营仍处在疫情冲击后的修复阶段,企业贷款利率转而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也很小。 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期持平,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市场普遍认为,1月LPR报价“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基调下,LPR保持不变既是与经济恢复情况相适应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LPR报价连续九个月保持不变 近期受信用债违约、财政缴税、年关岁末来临等影响,市场资金需求出现短期波动,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开展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1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5000亿元,为开年首次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MLF操作利率未变意味着1月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未发生变化。自2019年9月以来,1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MLF操作利率始终保持同步调整。另外,近期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市场利率基本围绕短期政策利率波动,自去年12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行,但绝对水平仍然偏高,报价行下调1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如何看待LPR报价连续九个月保持不变?王青表示,根本原因在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出现“V型”反转,2020年年末这一势头未现减弱迹象;与此同时,未来疫情走势及外部环境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修复动能、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也缺乏引导利率上行的条件。由此,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LPR这一当前最重要的市场利率连续保持不动。 对于政策利率持续维持稳定,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今年1月,央行“平价”续做MLF,显示央行对当前利率水平的认可。从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看,实体经济信贷继续供需两旺,社融与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显示目前利率水平和信贷供给继续对经济复苏构成有力支持。 王青进一步分析称,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修复延续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相交织、国内物价水平有望整体保持温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很小,LPR报价基础有望保持稳定。与此同时,2020年12月以来,以SHIBOR中长期品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开始较快下行,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上行压力也随之缓解。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报价行上调或下调LPR报价的动力都不会太大。 企业贷款利率将“由降到稳” “LPR报价保持不变,疫情防控时期特殊政策逐步退出,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贷款利率将出现‘由降到稳’的过程。”王青分析称,今年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修复,宏观政策保持平稳是大方向。下一步,监管层的主要目标是巩固企业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成果。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以改革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并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对于利率水平而言,温彬预计,下一阶段,LPR将会继续维持平稳,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保持相一致,而央行也会通过结构性政策精准引导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王青也认为,2021年,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或将主要通过挖掘降费潜力、运用直达工具等定向滴灌方式来实现。考虑到2021年通胀大幅走高的风险不大,企业经营仍处在疫情冲击后的修复阶段,企业贷款利率转而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也很小。 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完成136780亿元,同比下降2.6%,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安排的税收收入目标。从全年走势看,税收收入增速自3月份“触底”后连续9个月回升,反映了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势头,但受疫情和落实减税降费影响,全年税收收入增速仍为负值。“十三五”时期,全国税收收入完成65.7万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8.5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2020年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持续跟踪反映企业销售和全国经济运行情况。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其中四季度增长15.7%,比三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快速释放。 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 企业税费负担减轻 据蔡自力介绍,2020年前11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673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5万亿元。“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过7.6万亿元,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下降。2016年至2019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47%、17.35%、17.01%和16.02%,2020年预计进一步降至15.2%左右,比2015年下降近3个百分点。根据税务总局监测的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2020年企业销售收入税费负担率(企业缴纳的税收和社保费等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预计同比下降8%,“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18.1%。 在减税降费受益主体中,民营经济受益最为明显。其中,制造业及相关环节新增减税降费预计占比35%左右,是受益最大的行业;民营经济新增减税降费预计占比70%左右,受益最为明显。2020年,重点税源制造业和民营企业销售收入税费负担率分别下降8.8%和9.5%。 相应的,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创业活力显著增强。重点税源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显示,90.6%的重点税源企业预计2021年一季度生产经营形势为“好转”或“平稳”,景气度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回升态势。2020年末,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达1119.3万户,较2019年末增长10.2%,比“十二五”期末同等规模纳税人增长86.2%,市场主体加快成长。 经济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快速释放 经济稳步向好的态势也反映在企业销售收入中。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生产经营逐期向好、逐季回升,销售收入由一季度下降17.6%升至四季度增长15.7%。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企业销售收入实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工业企业销售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2020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在10月份累计增速转正后继续稳步回升,四季度增长11.1%。制造业全年销售收入增长3.2%,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增长7.1%。商品消费恢复较快,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互联网零售、外卖送餐服务收入分别增长29.2%和31.6%。此外,2020年与基建投资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销售收入增长19.7%。特别是5G基站、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环保等新基建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带动通讯和电力输送设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节能工程建筑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13.4%和20.8%。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领跑优势明显,私营企业收入增长较快。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18%,比三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特别是私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6%,高于民营经济总体水平1.6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税收大数据显示,2020年,高技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14.7%,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8.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蔡自力表示,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预计增长13.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支出增长25.3%。同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发票销售收入增长45.1%,其中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4%、33.2%和27.4%。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27.5万户,是2015年的3.5倍。另外,与高端装备制造相关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发票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0.1%、17.2%,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同比增长24%。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增长较快,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其中,计算机设备制造、互联网等相关7大类行业发票销售收入增长12.1%,高于全国总体水平6.1个百分点;线上平台交易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5.7%、29.4%和24.5%。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月22日召开的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再次强调,金融监管部门历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5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5.3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 不过必须看到,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梁涛认为,这背后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跟民营企业的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大中型民营企业遭遇融资的困境,有的是因为公司治理的不健全、产权不明晰;有的是片面追求集团化、多元化,偏离主业;还有的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对资金来源、成本期限缺乏统筹考虑,稍有经营不慎或市场波动就会出现资金链的紧张。风险较高的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研究解决。 针对现存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并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对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要求银行机构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二是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大幅增加中长期资金支持,积极发展科技保险,持续改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支持创新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产品。三是对依法合规展业,能承担科技创新责任的民营企业、民营互联网平台企业,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一如既往地与其依法合规地开展业务合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四是对市场有前景、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符合普惠型小微企业标准的民营小微企业,延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银行加大“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五是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一企一策”采取支持处置措施,着力化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一定竞争力,但是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加强统一协调,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六是对出现风险的民营企业,要求企业把解困和发展相结合,积极断臂自救,剥离非主业资产,集中精力缓释风险,同时依靠当地政府开展救助工作,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资、扩股、财务重组、兼并重组或者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帮助企业优化负债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出现个别银行对互联网领域民营企业惜贷、断贷的现象,梁涛回应称,此举不符合“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精神,应予以纠正。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求采取了规范性措施,开展了清理整顿。这些措施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法治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与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梁涛强调,这些举措并不是针对民营企业,也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不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正常业务发展。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地与包括被约谈企业在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合作,金融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