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近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修订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托管办法》)。 《托管办法》自2020年5月9日至6月2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证监会和银保监会通过征求相关部委意见、召开座谈会、视频调研等多种形式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托管办法》内容总体支持,建议尽快发布实施。证监会和银保监会对社会各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认真研究,吸收采纳合理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托管办法》。 《托管办法》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统一安排,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可按境外总行计算,并明确境外总行应承担的责任,强化配套风险管控安排。执行中,外国银行在华子行一体适用。二是结合监管实践完善监管要求,适当调整基金托管人净资产准入标准,强化基金托管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基金托管人持续合规要求,进一步丰富行政监管措施,强化实施有效监管。三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程序,实行“先批后筹”。四是统一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与监管要求,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有关规定整合并入《托管办法》。 《托管办法》出台后,证监会相应更新基金托管资格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服务指南,包括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在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均可依法报送相关申请。证监会将会同银保监会加强对基金托管人及基金托管业务的日常监管,持续强化执法力度,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
2019年是华为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则是华为更为困难的一年,这一年,美国限制升级,这一年,华为5G运营商业务困难重重,不过,重重困难没能阻挡华为前进的脚步,相反华为今年上半年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显示较强的生命力,其中消费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占比56%。 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的预计,华为手机出货量2020年全年可能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唇齿相依,部分华为A股小伙伴新鲜出炉的业绩也喜人。 华为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华为目前主营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及企业业务三大业务,去年至今的美国持续打压,对华为消费者业务及运营商业务海外市场影响都较大,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海外市场份额占比下滑,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5G设备遭英国、印度、新加坡等各国排除的声音屡被传出。 不过,7月13深夜,华为出炉的2020年半年报印证了任正非此前“美国制裁对我们有影响但不大,疫情也一样”的言论。 据华为官宣,2020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 %。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人民币。 为了更加清晰地对比华为2019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张对比图,便于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华为目前发展情况。 从对比图可以看出,华为运营商、消费者、企业三大业务上半年齐头并进,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消费者业务同比增长最快,近16%,企业业务次之,同比增长近15%,运营商业务同比增长约9%。 据了解,华为企业业务主要包括华为云、华为机器视觉、华为数字政务、华为车联网等板块,今年受疫情影响,华为云相关业务发展势头较好。 消费者业务出货量方面,本次华为并未公布,但余承东此前预测2020年的华为手机出货量预计在3.2亿台,他预计如果销售计划一直很顺利的话,那么在年销量上很可能超越三星成为NO.1,同时任正非上半年曾透露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相关呈倍增之势。 另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4月,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超越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当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937万台,同比减少41%,其中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约为19.1%,华为则达21.4%。 这些A股小伙伴业绩甚好 华为坚韧不拔,其他与之关系紧密的A股小伙伴上半年业绩亦喜人。 欧菲光(002456)是华为旗舰机摄像头模组和屏下指纹模组等元器件的主力供应商之一。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0亿元-5.50亿元,同比增长2043%-2519%。 至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欧菲光指明,其中一个原因为,公司光学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大客户订单增加,高端模组和光学镜头出货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受益于大客户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和安卓触控业务独立发展,公司触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提高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蓝思科技(300433)与华为、苹果、三星、华为、OPPO等达成长期深度合作,主营中高端视窗防护玻璃面板、外观防护新材料。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9.08亿元-19.2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56亿元。蓝思科技称上半年,公司各主要产品订单充足、需求旺盛,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卓胜微(300782)是射频前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公司为华为供货,卓胜微发布2020上半年业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3.44亿-3.59亿元,同比增长125%-134%。公司称,公司充分发挥在移动终端射频领域的优势,持续推进与客户的深度合作。 华天科技(002185)与华为有封装业务合作。公司及预计上半年盈利2.3亿-2.9亿元,同比增长168%-238%。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2020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市场景气度较2019年同期大幅提升,公司订单饱满。 安洁科技(002635)是华为、苹果、特斯拉等供应商,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9亿元至4.62亿元,同比增长130%至160%。公司方面人士透露,上半年业绩大增主要原因之一为公司智能可穿戴产品、笔记本电脑及新能源产品等业务报告期内也在不断提升。 比亚迪(002594)承接华为部分消费电子代工业务,比亚迪方面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比亚迪消费电子业务今年值得期待。 今日上午,A股华为概念板块部分个股表现强劲,多只涨停。
渤海银行将于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9668.HK),这将是国内银行业今年的首单IPO。据介绍,渤海银行具备全国性牌照、细分业务定位、引入金融科技、推行精益化管理等业务优势。 据了解,渤海银行拥有全国性牌照优势,并用14年时间完成了主要省会及经济重要城市的战略布局。渤海银行根植于京津冀地区,2009年上海分行和深圳分行正式营业,公司在长三角及珠三角经济圈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拥有33家一级分行(包括直属分行)、30家二级分行、127家支行、54家社区小微支行,并设立了香港代表处,网点总数达到245家。 该行的公司业务聚焦于高成长性的客户群体,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优质稳健、回报良好四个维度锁定行业龙头企业。在零售业务方面,渤海银行精准服务于金融需求旺盛的“压力一代”和拥有一定财富积累且需要财资管理服务的“养老一族”。在新经济领域,服务于新制造、新科技、新零售及新消费行业中的优质客户。 2017年至2019年,渤海银行贷款和垫款年复合增长率为16.4%,个人贷款业务年复合增长率为40.2%,分别在全国性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 渤海银行在苏州设立了生态银行实验室,打造传统架构与云计算相融合的科技架构体系,实现了业务、网点的数字化与智慧化。与阿里云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投产了涵盖laaS、PaaS到SaaS完整的分布式私有云。通过金融科技重塑了银行业务和服务模式,打造了“线上渤海银行”开放生态银行体系,延伸银行服务的边界。 此外,渤海银行还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以高质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该行在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其中渣打银行持股比例达19.99%,是第二大股东,在渤海银行搭建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7月14日消息 华为昨晚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总销售收入为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 净利润率9.2 %。 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人民币。
7月13日,360金融董事会发布内部信,内容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 根据公司公告,360金融任命徐祚立为首席财务官(CFO),原CFO吴疆将担任首席战略官(CSO)。在此之前,徐祚立为360金融的高级顾问,支持CFO工作。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徐祚立为360集团联席CFO。 除此之外,360金融增设首席战略官一职,并晋升了两位管理层人员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均向CEO吴海生汇报。 其中,贺志强为360金融创始团队成员,在负责公司资金等商务合租的同时,将接管科技输出业务;同为创始团队成员的吴镇博,继续负责公司投资布局,同时牵头搭建公司业务经营分析体系及长效机制,并接管海外业务。 高层人员变动之外,360金融宣布战略升级,从业务驱动的1.0时代升级到2.0时代。 吴海生称,360金融的2.0时代战略规划将聚焦数据和人工智能中台化建设,实现跨业务、跨金融环节的数据打通和AI能力整合。 2020年一季度,360金融营收同比增长58.4%至31.83亿元,其中,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3.5%至3.73亿元,主要由于科技服务促成的贷款金额增加。数据显示,360金融Q1科技服务促成交易金额超过109亿元,同比增长3107%。 今年6月,360金融关联方360集团宣布收购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至此,360金融获得一整套金融牌照,包括在线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消费金融、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牌照。 同月,360金融推出了个人信用分360分,这也是继蚂蚁花呗芝麻信用分和腾讯微信支付分之后,国内互联网企业与银行综合体建立的第三个信用分体系。 6月至今,华兴资本重申360金融“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16美元;花旗上调360金融目标价至15.7美元;海通国际予以“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目标价至22.15美元。 截至美东时间7月9日美股收盘,360金融报15.59美元,股价60日涨幅达107.26%。 以下附360金融内部信原文: 图源自360金融 图源自360金融
受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影响,财险业经营管理风险隐患浮现,对行业风险防控提岀新的挑战。为推动财险业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银保监会将加强财险业风险防控,并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等重点风险排查。 另据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还酝酿对不同财险公司进行差异化监管的政策,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和研究。“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的思路将贯穿于未来整个财险业发展。 风险隐患增多 受新车销量下滑影响,与之相挂钩的车险业务近年来不甚理想。为此,不少财险公司急于寻找新的增量业务,比如融资性信保业务,尤以网贷平台信保业务最火爆。 在规模快速攀升的同时,野蛮生长的后遗症随之而来。部分网贷平台违约,给多家财险公司造成严重损失,这其中既有小型财险公司,也有头部财险公司。 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融资性信保业务综合赔付率大幅攀升,已突破100%,这意味着这一业务已出现整体承保亏损。 对此,银保监会两个月前发布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进一步强化融资性信保业务监管要求,并多次喊话财险公司“严格执行新规,谨慎开展新增业务”,三令五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既要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的信心,也要认识到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隐患增多对财险经营带来的挑战。”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谈及融资性信保业务问题时说。 重点风险排查 融资性信保业务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是部分财险公司“为求业务而漠视风险”的风控短板。 一场围绕融资性信保业务展开的财险业拉网式排查开始了。根据监管要求,各财险公司需要在8月31日前集中开展一次重点风险排查工作,并及时进行整改。 业务领域方面,重点排查融资性信保业务、大额且与信用风险相关的其他财险业务,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渠道展业、承保特殊标的物等财险业务。 管理环节方面,重点排查报批报备条款费率执行情况,是否通过特别约定、签订协议等方式,实质性改变经审批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排査是否存在未严格执行保险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的监管要求等。 销售行为方面,重点排查公司自身或平台合作方是否存在不当宣传或误导销售、保险产品信息披露不到位、隐瞒影响投保决策的内容等行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要求各财险公司尽快査缺补漏,抓紧完善重点业务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完善对分支机构的授权管理制度,完善对重点合作方的管控机制,原则上不得将核保核赔等核心环节委托业务合作方负责。 酝酿差异化监管政策 据悉,银保监会正酝酿对不同财险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的政策,旨在引导财险公司“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探索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银保监会财险部正就差异化监管进行行业调研和政策研究,听取业内人士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当前财险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行差异化监管的必要性;如何将财险公司分类,便于实行差异化监管,比如是按大、中、小公司来划分,还是按照传统与互联网、中资与外资、综合与单一险种来划分等。 其实,在不少保险业务规则中,亦可观察到差异化监管的身影。若此次差异化监管的基调上升至所有财险公司层面,则意味着将以往分散在不同业务制度里的“软约束”,转为系统化的“硬约束”。
(图片源于网络) 广发证券受罚风波正在持续发酵。7月12日,国信证券董事会决议表示,不再聘请广发证券为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联席主承销商。 7月10日,因广发证券在康美药业相关投行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证监会依法下发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公告) 证监会称,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作为康美药业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广发证券自康美药业被曝财物造假后就备受关注。而本次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受罚带来的连锁反应或将继续扩大。 据Wind统计,广发证券目前作为保荐机构的IPO承销项目共计137个。其中,共44个IPO项目已终止审核;66个IPO项目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23个IPO项目正在审核中。 搜狐财经联系广发证券问询受罚后的影响,广发证券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去年保荐业务收入达1.03亿元 2019年资本市场的“大事件”中,康美药业近300亿元财务造假资产虚增事件曾震惊A股市场。 事件爆发的近一年来,康美药业的主承销商和保荐机构广发证券是否会受到重罚,始终是业内关注的问题。7月10日,广发证券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据告知书显示,经查,广发证券在康美药业2014年非公开发行优先股项目、2015年公司债券项目、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等项目中均未勤勉尽责,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与受托管理义务。 由于上述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据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显示,广发证券去年实现证券保荐业务收入1.03亿元。 不仅如此,证监会决定对广发证券秦力、欧阳西等14名直接责任人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10年至20年、公开谴责、限制时任相关高管人员领取报酬等监管措施,并责令广发证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按公司规定追回相关报酬收入。 (图片来源:证监会事先通知书) 据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披露,秦力为广发证券的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欧阳西为广发证券副总经理。据年报披露,秦力和欧阳西2019年年薪分别为203.10万元和197.68万元。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 广发证券年报内并未披露其余证监会通知书中提及的相关负责人信息。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在通报中称,康美药业2016至2018年财报存在重大虚假,具体违规行为包括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等。 据公开资料显示,康美药业IPO的主承销商、保荐人均为广发证券。据统计,康美药业共进行了三次增发、一次配股、一次发行优先股,加上IPO融资,共计金额约166亿元。 2018年4月,广发证券更是在康美药业被质疑“财务造假”期间,为其出具督导报告书。 督导报告书中广发证券称,康美药业关联交易、重大对外投资等事项均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手续与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公司的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整体经营情况良好。 (图片来源:康美药业公开信息) 仍有23个IPO项目正在审核阶段 除收到监管部门的处罚通知外,受投行业务被限制的影响,广发证券受罚后的连锁反应仍在扩散。 7月12日,国信证券发布董事会决议表示,不再聘请广发证券为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联席主承销商,并宣布公司的联系主承销商变更为中国银河和红塔证券。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公告) 国信证券提及的项目正是今年4月公布的150亿元定增项目。 据国信证券公告显示,公司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6.4亿股(含),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50亿元(含)。其中,国信证券的三家联席主承销商分别是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和红塔证券。 某证券分析师对搜狐财经表示,国信证券的解聘是个开端,后续或将有更多的保荐业务受到影响。 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广发证券共承销了8家公司的IPO业务,主承销金额达47.10亿元,承销金额排名从去年的第五名下滑至第八名。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据广发证券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34家,行业排名第4名;股权融资主承销金额266.14亿元,行业排名第8名;其中,IPO主承销家数16家,行业排名第4名;IPO主承销金额89.6亿元,行业排名第5名。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 此外,据Wind显示,广发证券目前作为保荐机构的IPO承销项目共137个,其中,共44个IPO项目已终止审核;66个IPO项目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23个IPO项目正在审核中。 (图为广发证券IPO承销项目名单) 目前,因广发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上述23个IPO项目是否可以顺利过会尚未可知。 除保荐业务外,广发证券的债券承销业务也被暂停了12个月。 据Wind显示,债券承销方面,今年以来广发证券共承销了472只债券,承销金额为737.63亿元,承销金额排名从去年的第11名下滑至第14名。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据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广发证券主承销发行债券166期,主承销金额达1359.29亿元,主承销金额同比上升41.13%。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 某证券分析师对搜狐财经表示,从短期看,广发证券本次受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为行业内控的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避免发生康美药业的类似事件,不排除监管部门会对上述已经在审核中的项目加强审核的情况出现。 针对上述23家在审项目是否会更换保荐机构,此外,该分析师表示,严格审查一直是监管部门的常态,上述正在审核更换保荐机构的希望不大,不是必然的话不会更换的。 据广发证券一季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广发证券的营业总收入为53.88亿元,同比下降21.23%;净利润为21.67亿元,同比下降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