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就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进行了回应,指出将“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来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受T+0试点等利好消息影响,A股市场6月1日迎来开门红,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反映了市场对于T+0制度的期待和认可。券商板块当天更是领涨大盘,气势如虹,明确地告诉所有投资者谁会是T+0制度最大的受益者。 自从1995年1月1日,沪深交易所取消“T+0”以来,市场对T+0的呼声就从未间断过。直接的原因,显然是因为T+0机制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交易方式,同时,随着市场交易量的上升和投资情绪的高涨,T+0制度可以在短期为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T+0制度通过增大市场的成交量,可以给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券商)带来额外的佣金收入,并给国家税收带来额外的印花税收入。那么,既然可以创收,可以为财政增利,这种看起来很美的改革措施,为什么在1995年取消之后,一直没能再次得到市场的采纳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这一制度在给证券行业带来明显好处的同时,也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带来明显的风险和损失。 首先,频繁交易侵蚀投资者的业绩。根据行为金融学在全球的大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过度交易是影响散户投资收益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全球几乎所有主要资本市场的研究都表明,散户投资者的交易收益和交易频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平均而言,交易越频繁的投资者,投资收益越差。这主要是由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往往受到自身过度自信行为偏差,和市场过多扰动因素的影响,在频繁交易时更容易犯错,更容易蒙受损失。 其次,日内交易的散户投资者,交易投机性更强,业绩明显更差。基于美国,芬兰,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的一系列研究都表明,自我选择成为日内交易者的散户投资者,在其日内交易中,交易的投机性更强,在日内交易中方向判断的可能性更大,投资收益也更差。这其中,日内交易者既放大了一般散户投资者在跨日交易中所常犯的错误,又有明显的选择性误区,往往选择进行日内交易的投资者,是特别自信,容易犯错的投资者。在日内交易T+0受到限制时,这些投资者的错误被人为地约束限制起来,好像拿不到酒的酒鬼,或者去不了赌场的赌徒。而一旦交易机制允许这些投资者进行T+0日内交易,这些投资者就会像终于拿到了毒品的瘾君子,或者到了赌场的赌徒一样,终于把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完全释放了出来。 再者,日内交易给潜在的市场操纵者更多影响投资者判断的机会。行为金融学研究指出,散户投资者非常容易受到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股价的大幅波动,和交易量的异常放大的影响和误导。T+0制度更容易诱发短期推动股价上涨和交易量放大,吸引投资者关注。 T+0交易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对同一股票的反复买进卖出,对股价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实力强大的机构和大户,有可能通过T+0来达到控制股价的目的,从而产生违反《证券法》规定的情况。除此以外,T+0交易使成交量放大,也容易产生“骗线”的效果,让市场的交易量数据失真,使投资者分析市场缺了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依据,让散户投资者处于更加不利的信息劣势。基于目前一个个人可以有多个股票交易账户,T+0制度有可能给市场操控者提供额外影响不明就里的散户投资者的机会。 当然,上交所在科创板推行T+0交易的试点,既利用了科创板“试验田”的性质,也得益于科创板已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屏蔽了部分抗风险条件较差的投资者,同时为中国证券市场最终拥抱T+0制度做了必要的尝试和准备。同时,单次T+0制度虽然没有能够完全达到有些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但毕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0制度有可能对于市场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的冲击,因此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T+0制度,只是一种交易手段,并不能改变资本市场中根本性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虽然推出T+0交易制度和修改指数编制方法,有可能可以在短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加市场交易量,但如果这些措施,被市场投资者,特别是金融素养有限的散户投资者,误解为又一次政府对中国A股走势的背书和鼓励,那么投资者有可能很快就会通过自己的炒作,把市场再一次带进2015年那样的股市异常波动中去。正如笔者在《刚性泡沫》中指出的,任何监管政策,都必须考虑到市场参与者的解读和策略性的反应,否则很可能会导致因为“刚性兑付”所引发的泡沫,和泡沫之后崩盘。 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必须要经历比T+0交易制度深刻的多的“触及灵魂”的深层次改革。 正如最近瑞幸咖啡事件所启示的,如何加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实践, 增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鼓励扶持长期机构投资者,可能应该是中国资本市场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创建之初,带有重要的融资功能和扶持上市公司的文化。在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扶植投资者, 如何切实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如何设立和发展真正公正,公平,公开的资本市场制度。
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在回应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时也明确表示“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上交所明确表示“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这是不是意味着T+0要来了呢?为此,有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表示,T+0目前只是在研究阶段,并非立刻实施,不必过度解读。 对于T+0,投资者一直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自从1995年1月1日,沪深交易所取消“T+0”以来,市场对T+0的呼声就从未间断过。但接近上交所人士的提醒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不是上交所第一次研究T+0交易机制了。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就透露,上交所正在研究T+0交易制度。但上交所的“研究”一晃就是7年的时间过去了,T+0始终不见出台。所以,这一次上交所“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是不是会重复2013年的故事,还是令人担心的一件事情。 不过,以本人之见,在引入T+0交易的问题上,本次重复2013年的可能性很小,T+0正式落地的可能性很大。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文字的表述上来看,上交所目前的“研究”与2013年的“研究”显然是不同的。2013年上交所的“研究”是在“研究T+0交易制度”,即是对制度的本身进行研究。而目前的“研究”是“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即是对“引入”制度的一种研究,研究的是“引入制度”的问题,而不是对“制度”本身进行研究。很显然这二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而“研究引入”自然是离市场更近了。 其次,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来说,“松绑”是一个大的方向,而不是给市场更多的“约束”。比如,在今年4月7日金融委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工作会议上,金融委在谈到资本市场的内容时就明确表示,要“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而目前的T+1显然是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之一,也不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最明显的标志是,今年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世界主要股市都是实行T+0交易,T+1显然是与对外开放的脚步不符的。因此,实行T+0是大势所趋。 其三,上交所引入了“单次T+0”的概念,用“单次T+0”取代“T+0”,这可以有效地防止T+0带给市场的过度投机炒作。对于T+0,管理层担心的是T+0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炒作,但“单次T+0”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单次T+0”的交易机制下,投资者每个交易日只能进行一次T+0操作,即投资者买入股票后,可以卖出股票,但再次买入的话,就不能卖出了。所以,“单次T+0”,保留了T+0的纠错功能,但却剪除了T+0的助长投机炒作的功能,这是有利于T+0交易机制的落地的。 其四,上交所有了科创板这块“试验田”,可以让“单次T+0”在科创板率先试行。毕竟科创板的定位就是A股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如今,A股市场实行T+0的呼声很高,所以先在科创板试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将试点“单次T+0”的风险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这是投资者与管理层都乐意看到的。一旦试点成功,再推广到整个A股市场。
特约丨周俊生 编辑 | 何艳 国家领导人将地摊经济作为“人间的烟火”来高度评价,这为地摊经济正了名,让民众深受鼓舞。6月2日,A股大盘应运出现了“地摊概念股”的炒作,一些与地摊经济沾边的个股直奔涨停,成为当天盘中的“网红”。6月3日,这一概念炒作之风顺势蔓延至港股,其中不乏个别摆摊“售货车”一度股价翻倍。 这股“地摊概念股”的炒作,同以往的概念股炒作并无两样,没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不可能维持长久。地摊完全是个体小本经营,而一家企业要成为上市公司,都是有很高门槛的,即使是一些食品类、农产品类企业,也不可能依靠地摊经营来增加业绩。但股市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或者说股市的道理是资金为王,当市场资金对一些个股贴上忽然走红的地摊标签,这些股票火上一把也就有了天然的合理性。 现在的股市虽然已经有点“高大上”的样子,但它最初出现时,却也是从地摊起步的,传说中最早出现的“梧桐树下的交易”,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A股市场的发展也有这样的过程,很多八十年代建立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几乎都有地摊交易的经历。今天一些看上去规模很大的民营类上市公司,不少也是从地摊上迈出第一步的,比如,新希望的董事长刘永好,在回忆其创业时,总是要说到马路边上的一篮子鸡蛋。想到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说,今天在马路上摆摊的年轻人,说不定几十年以后就会进入胡润的百富榜。 地摊经济在最近一二十年里出现了一些曲折,随着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权力强化,地摊在中国很多大城市绝迹了。不过,地摊经营很难克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百姓的意见也一直存在,因此对地摊曾经的限制也有其可以理解的理由。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城市里的烟火气在减少,更重要的是,地摊交易消失以后,原来以此谋生的大量底层民众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本来,这些矛盾不为人关注,但疫情的发生加剧了这种矛盾,这次政府对地摊经济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真正的市场的肯定。 地摊经济的曲折,对股市也很有启发。摆地摊能活跃市场,但增加了市场管理难度,简单的做法是全面禁止。假如当年梧桐树交易因为像地摊一样杂乱而被取缔,那么今天也许就不存在股票市场了。今天的股市交易,已经实现了无纸化,交易者可以西装革履,坐在空调房里一尘不染,环境卫生自然是没话说了,但他们交易的股票,其股价却经常像不听话的野马,上窜下跳,没有秩序,说起来与地摊交易又有什么两样?因此,为了给股市安上笼头,管理部门给股市设置了很多规矩,如涨跌停板,如T 1,其目的就是给股市锁上安全的锁,让它们动弹不得。 实际上,地摊经济作为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细端末节,对拉升GDP、改变目前我国在经济运行上出现的困难作用有限,重要的是承认了民众在市场交易中的自由权力,正是有了这种自由,经济才能活起来。股市也是如此,本来就是民间自由交易发展起来的股市,如果限制过多,要求市场活跃基本上也是缘木求鱼。最近几年来,A股市场不断有声音呼吁恢复T 0,取消涨跌停板,就是投资者在吁求自由交易的权利。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从近日国家领导人为地摊经济“站台”的行动中受到启发,积极研究问题,给股市引进“烟火气”,对于股市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如此说来,A股市场上出现的“地摊概念股”行情,就并非全是无厘头的了,在忽上忽下的K线图里,我们也能看到市场的期盼。
导读 1、证监会: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2、佛山照明:拟减持国轩高科总股本的3%。 3、宇晶股份:持股6.125%的股东深圳基石拟清仓减持。 4、地素时尚:持股4.49%的股东云峰基金拟清仓减持。 5、ST慧业收问询函 要求说明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 6、九连板爱司凯:“创业板首单借壳”交易有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 7、盛运环保: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8、未来十年新冠疫情或导致美国经济产出损失15.7万亿美元。 宏观信息 1、证监会: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主动积极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化危为机,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贯彻落实新证券法精神,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净化市场生态。同时,要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公司预警 1、佛山照明:拟减持国轩高科总股本的3%。佛山照明公告称,公司将90个工作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部分国轩高科股票,减持数量不超过3388万股,占国轩高科目前总股本的3%。 2、宇晶股份:持股6.125%的股东深圳基石拟清仓减持。宇晶股份公告,持本公司股份612.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6.125%)的股东深圳市珠峰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在本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612.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125%。 3、地素时尚:持股4.49%的股东云峰基金拟清仓减持。地素时尚今日发布公告,公司股东云锋基金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总数不超过2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9%。 4、博士眼镜:三股东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62%。博士眼镜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ALEXANDER LIU及其一致行动人和高管刘开跃三名股东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累积不超过44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62%)。 5、九连板爱司凯:“创业板首单借壳”交易有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爱司凯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称,公司股票连续九个交易日涨停,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日,公司静态市盈率555.50,滚动市盈率2251.12,市盈率水平高于专用设备制造业静态市盈率37.94。本次交易存在因公司股价的异常波动或异常交易可能涉嫌内幕交易而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 6、盛运环保:股票面临退市风险。盛运环保公告,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0年06月02日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海外预警 1、未来十年新冠疫情或导致美国经济产出损失15.7万亿美元。当地时间周一,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预测称,鉴于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长度和影响深度,2020-2030年间将累计抹去美国经济产出15.7万亿美元,约为总量的5.3%;计算通胀后该数据变为7.9万亿美元,约为总量的3%。
意见领袖|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因此,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年之际,上交所在“制度供给”方面,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科创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T+0”交易制度对于A股市场并不陌生,其实早在A股成立之初就实施过,其中,上交所实施的时间段在1992年5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深交所在1993年11月22日至1994年底也实行过。但是当时监管部门认为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太强,为了抑制过度投机和股价的剧烈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最终决定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虽然历史上对于打破“T+1”交易制度的争论较多,但是该交易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曾经“T+1”交易制度在我国A股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基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散户投资者数量较多,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叠加当时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质量也是稂莠不齐,散户投资者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和基本的投资常识,导致早期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在“T+1”交易制度下,有效限制了普通投资者投机行为,逐步培养了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减缓了投机热潮和盲目跟风等现象,但是随着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量化交易以及融资融券等交易制度的引入,“T+1”交易制度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 一是“T+1”交易制度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降低了资金的流通速度和使用效率,也降低了股票的流动性,产生低流动性折价现象,不利于股票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无形中,由于普通投资者当日买入股票不能卖出,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増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二是“T+1”交易制度限制了普通投资者的纠错能力,尤其是面对错误下单、系统故障等突发问题时,投资者难以采取补救措施来规避风险,类似2013年“光大乌龙指”等突发事件之后,由于缺乏及时地纠错措施导致市场风险增加。对于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ETF基金套利、融资融券反向操作等办法弥补损失;但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只能被动接受损失。 三是不同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加中小投资者风险。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股指期货市场以及曾经的权证市场均采取“T+0”交易,而我国股票现货市场采取的是“T+1”交易。由于不同市场流动性存在溢出效应,如果转债市场已经出现暴跌,由于中小投资者当日买入股票现货难以卖出,只能忍受当日的损失,寄希望于股票现货未来价格上涨降低损失,这样导致中小投资者只有做多的投资策略,从而显著增加中小投资者风险。 四是在量化交易和多重市场套利机会背景下,“T+1”交易制度导致散户成为机构投资者收割对象。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工具较为丰富,尤其是通过量化交易等方式,从而在形式上已经打破了传统“T+1”交易制度对其约束。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差异以及资产价格上的变化,对散户等单一市场投资者进行降维打击。 目前我国A股市场长期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理性投资者规模显著增长,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大多实行“T+0”交易结算制度:一是显著降低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显著增加;“T+0”交易制度将会实现一笔资金多次交易,交易规模将会显著增长,也会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 二是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纠错能力,丰富了投资者策略,尤其是在普通投资者当日买入之后发现选股有误,可以及时止损,避免风险和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三是丰富投资者策略。“T+0”交易模式可以实现股票市场、转债市场、股指期货市场无缝对接,从而降低不同市场的溢出效应。普通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实现不同市场之间的套期保值,以规避一定范围的市场风险,也有助于量化交易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推广。 四是“T+0”交易将会降低交易风险,增加券商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和佣金收入,利好券商股。由于投资者可以在“T+0”交易可以在一个交易日买入或卖出股票,将会显著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量,从而增加券商传统佣金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广下,也会增加信用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扩大,为市场提供更多做市商资金和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有助于引导海外资金流入,培养理性投资者,降低市场的交易风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T+0和T+1只是交易制度本身,其是一个中性概念,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只是资本市场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不同,采取的交易制度也会不同。因此我们既要看到“T+1”交易制度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抑制投机炒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随着A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融资融券制度和注册制逐步落地背景下,“T+1“交易制度在融资融券制度下将会显著增加市场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尤其是在市场单边下跌的背景下,将会导致市场丧失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风险。 因此,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年之际,上交所在“制度供给”方面,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科创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同时,在科创板在试点“T+0”交易制度成功后,将会逐步向创业板和主板市场推广,这样将会显著增加券商的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和信用业务收入水平,在保持A股市场平稳有序的背景下,实现A股市场逐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风险,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发于网易 (本文作者介绍: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意见领袖|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因此,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年之际,上交所在“制度供给”方面,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科创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T+0”交易制度对于A股市场并不陌生,其实早在A股成立之初就实施过,其中,上交所实施的时间段在1992年5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深交所在1993年11月22日至1994年底也实行过。但是当时监管部门认为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太强,为了抑制过度投机和股价的剧烈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最终决定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虽然历史上对于打破“T+1”交易制度的争论较多,但是该交易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曾经“T+1”交易制度在我国A股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基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散户投资者数量较多,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叠加当时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质量也是稂莠不齐,散户投资者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和基本的投资常识,导致早期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在“T+1”交易制度下,有效限制了普通投资者投机行为,逐步培养了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减缓了投机热潮和盲目跟风等现象,但是随着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量化交易以及融资融券等交易制度的引入,“T+1”交易制度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 一是“T+1”交易制度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降低了资金的流通速度和使用效率,也降低了股票的流动性,产生低流动性折价现象,不利于股票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无形中,由于普通投资者当日买入股票不能卖出,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増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二是“T+1”交易制度限制了普通投资者的纠错能力,尤其是面对错误下单、系统故障等突发问题时,投资者难以采取补救措施来规避风险,类似2013年“光大乌龙指”等突发事件之后,由于缺乏及时地纠错措施导致市场风险增加。对于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ETF基金套利、融资融券反向操作等办法弥补损失;但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只能被动接受损失。 三是不同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加中小投资者风险。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股指期货市场以及曾经的权证市场均采取“T+0”交易,而我国股票现货市场采取的是“T+1”交易。由于不同市场流动性存在溢出效应,如果转债市场已经出现暴跌,由于中小投资者当日买入股票现货难以卖出,只能忍受当日的损失,寄希望于股票现货未来价格上涨降低损失,这样导致中小投资者只有做多的投资策略,从而显著增加中小投资者风险。 四是在量化交易和多重市场套利机会背景下,“T+1”交易制度导致散户成为机构投资者收割对象。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工具较为丰富,尤其是通过量化交易等方式,从而在形式上已经打破了传统“T+1”交易制度对其约束。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差异以及资产价格上的变化,对散户等单一市场投资者进行降维打击。 目前我国A股市场长期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理性投资者规模显著增长,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大多实行“T+0”交易结算制度:一是显著降低普通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显著增加;“T+0”交易制度将会实现一笔资金多次交易,交易规模将会显著增长,也会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 二是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纠错能力,丰富了投资者策略,尤其是在普通投资者当日买入之后发现选股有误,可以及时止损,避免风险和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三是丰富投资者策略。“T+0”交易模式可以实现股票市场、转债市场、股指期货市场无缝对接,从而降低不同市场的溢出效应。普通投资者通过资产配置实现不同市场之间的套期保值,以规避一定范围的市场风险,也有助于量化交易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推广。 四是“T+0”交易将会降低交易风险,增加券商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和佣金收入,利好券商股。由于投资者可以在“T+0”交易可以在一个交易日买入或卖出股票,将会显著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量,从而增加券商传统佣金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广下,也会增加信用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扩大,为市场提供更多做市商资金和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有助于引导海外资金流入,培养理性投资者,降低市场的交易风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T+0和T+1只是交易制度本身,其是一个中性概念,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只是资本市场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不同,采取的交易制度也会不同。因此我们既要看到“T+1”交易制度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抑制投机炒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随着A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融资融券制度和注册制逐步落地背景下,“T+1“交易制度在融资融券制度下将会显著增加市场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尤其是在市场单边下跌的背景下,将会导致市场丧失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风险。 因此,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年之际,上交所在“制度供给”方面,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科创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同时,在科创板在试点“T+0”交易制度成功后,将会逐步向创业板和主板市场推广,这样将会显著增加券商的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和信用业务收入水平,在保持A股市场平稳有序的背景下,实现A股市场逐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风险,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发于网易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大家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这也是六月第一个交易周,五穷六绝,五月说穷也穷,因为股指几乎原地踏步,六月还会绝吗? 五月的穷主要因为成交量,创下今年以来成交量最小的一个月,所以如果想六月不绝,放量是首要任务,量为价之母,没有量能的支撑,是涨不上去的。 想要六不绝,那就先在首周来个开门红吧!先看看周末的消息面如何。 最担心是特没谱搞事情,也确实搞了,威胁将取消给予香港的特别待遇政策豁免,指示金融工作小组研究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行为。 但讽刺的是,美股在尾盘先跌后涨,各大指数都收在了全天的高位,特别是一些中概股,表现得比美股还要更好一些,包括和A股密切相关的富时A50指数尾盘也强劲翻红,可以说是化险为夷! 近期金毛恐怕是无暇他顾了,全美已有20多个州、共30多座城市爆发了示威活动,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够让他好好欣赏的了! 从国内来看,周末公布了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虽然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扩张区间,影响不大。 另外还有一个重磅消息,上交所称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虽然没有时间表,也不可能马上实施,甚至不一定能成功实施,但还是有很大的想像空间,特别是对于券商股以及和证券相关的金融科技股构成直接利好。 老艾已多次呼吁过恢复T+0交易制度,不管咱们用不用,至少是一项自由交易的权利,在关键时刻,及时止盈止损,有效保护资产安全,遇到极端行情甚至能派上大用场。 对于下周行情,可以偏向乐观一些,从外部来看,消息面和外盘已经没有太大不利影响,从内部来看,上周五A股能顶住外部不确定性的压力逆势收红,说明内部已有反弹需求。 而且上周也分析了,两会已经结束,休息观望的借口也没有了,那些基金经理们也该开始干活了,周五的飘红,已经说明有资金开始进场了。 而从六月份来看,能否实现“六不绝”,主要看成交量,而成交量主要看资金。那些基金们其实是不缺钱的,关键是愿不愿好好干活,把资金派进场。 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公募基金发行持续火热,新基金募资额逼近8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上一次,类似体量的基金首发规模发生在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中。 所以资金是不缺的,重要的是有没有信心,而内资的一大特点就是经常犯怂,远不如外资勇猛。 近期外资持续流入,特别是周五尾盘,由于是MSCI季度调整生效日,一批个股出现异动,尾盘获得大额资金扫货,比如长春高新、中国人保、伊利股份、中国国旅、海尔智家、工业富联、古井贡酒、世纪华通等。 而在6月底的19日,同样是周五,又将迎来富时罗素扩容生效,而且当天仅是被动资金流入,主动资金一般都会提前流入。 所以如果内资仍不争气,筹码又要落入外资手中了,到时候内资又得高位接盘,给外资抬轿,重复一再重复的戏路。 所以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六月能否实现“六不绝”,主要靠你们了!希望你们能让大家感受到夏日的阳光,让股市热起来!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