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公告,8月20日,公司旗下信谊天平、上药中西及上药常药参加了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工作。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品盐酸二甲双胍片(0.25g)、盐酸氨溴索胶囊(30mg)、布洛芬缓释胶囊(0.3g)、右佐匹克隆片(3mg)、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及卡托普利片(12.5mg,25mg)拟中标本次集中采购。上述6个品种2019年度销售收入合计约为1.62亿元。
*ST围海公告,因新任董、监事无法进入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千年”)履职,上海千年拒绝提供财务数据导致公司无法知晓上海千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原因,且公司现任董监高持续采取措施希望实现管控无果,现经公司审慎判定,公司对上海千年失去控制。
企查查APP显示,8月19日,超荔志(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俞乐,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食品经营(销售散装食品);保健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进出口代理;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等,由叮咚买菜主体经营公司――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企查查显示,2019年,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注册“超荔志”商标,状态为初审公告。 据叮咚买菜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嘉兴等城市实现了核心城区的基本覆盖。南京是叮咚买菜在全国范围内入驻的第十一个城市,此前其已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个城市开设600余家前置仓,日订单量达60万单,服务用户数达2000万。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孙越 对于多年无营业收入的医药企业而言,奔赴科创板上市无疑是一个解决融资难题的较好选择。 8月11日,上交所受理了上海谊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谊众”)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时代商学院发现,上海谊众的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仍处于新药上市许可申请阶段,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均为零,累计亏损3.43亿元。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其发明专利仅3项,数量远低于同行。此外,由于其多年来均无销售收入,在新药获批上市后,其仍将面临从一个研发型企业向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能型企业的转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海谊众的在研项目几乎均是对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进行扩大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其盈利能力存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8月17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向上海谊众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对方回复。 【企业档案】 上海谊众成立于2009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市。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周劲松直接持有该公司2063.3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6%,并通过上海杉元、上海谊兴分别间接持有该公司1.47%、0.76%的股份。由此,周劲松合计持有该公司28.23%的股份,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上海谊众主要从事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研发和产业化业务,目前尚未开始实际销售。由于营业收入为零,其采用科创板的第五套上市标准。 此次IPO,上海谊众拟募资10.33亿元,全部用于其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的生产和销售、扩大适应症范围临床研究、补充流动资金及业务发展资金。 上海谊众IPO基本信息如图表1所示。 一、三年累计亏损3.43亿元,核心产品仍未获批上市 紫杉醇是经典的化疗基础药物,具备广谱抗肿瘤的特性,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紫杉醇自1992年上市以来已近30年,因其疗效确切、适应症广、临床需求大,围绕着紫杉醇的改良型剂型研发持续进行,目前已上市的紫杉醇剂型包括普通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类产品目前是国内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化学制剂,也是抗肿瘤药物领域销售金额最大的品种。 上海谊众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紫杉醇胶束的研发,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化疗药物,因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仍处于新药上市许可申请阶段,报告期内其尚未开展实际营销活动,销售收入为零。 招股书显示,上海谊众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均为零,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6.51万元、-1258.9万元、-3.15亿元及-557.39万元,累计亏损3.43亿元。 上海谊众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从事药物研发,报告期内,公司仍处于药物研发阶段,尚无实际销售,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报告期内净利润均为负数。此外,股权激励费用也导致公司2019年度亏损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上海谊众的唯一产品紫杉醇胶束正在进行新药上市注册的审评审批,已完成新药综合审评,并通过了临床现场核查以及新药注册检验等审评程序,但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公司还需接受生产现场检查。 众所周知,药品开发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存在在研药物无法取得上市批准或不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巨大风险。 若新药生产线因不能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未能通过上市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核查,将可能导致该公司新药无法按期获批上市,或增加额外的生产线改造投入等。 上海谊众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公司的紫杉醇胶束尚未获得新药上市许可,亦无任何药品销售收入,因此,预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此外,如果上市后公司的主要产品未取得药品上市批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二、发明专利仅3项,盈利能力严重依赖单一产品 发明专利数量是衡量药企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招股书显示,目前上海谊众仅3项发明专利,上述专利均是针对该公司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覆盖新药辅料、辅料配方、制备工艺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是改良型新药,而非原创新药,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紫杉醇类抗癌药品,该公司新产品获批上市后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招股书显示,从紫杉醇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看,2019年,绿叶制药(02186.HK)的紫杉醇脂质体因独家品种占据了48.48%的市场份额,石药集团(01093.HK)、新基和恒瑞医药(600276)(600276.SH)的白蛋白紫杉醇合计占据37.27%的市场份额。 对比可比同行,截至2019年底,绿叶制药在中国共获得超过220项专利并有超过79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在海外共获得超过665项专利并有超过118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 仅2019年内,石药集团申请国内专利161件,获授权61件;国外专利62件,获授权9件。 截至2019年底,恒瑞医药先后申请了874项发明专利,其中335项国际专利申请。仅2019年度,其提交国内新申请专利131件,提交国际PCT新申请63件,获得国内授权38件,获得国外授权53件。 可见,上海谊众的创新能力有较大不足,发明专利数量极少,远逊同行。 需注意的是,上海谊众的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除了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以外,针对其他适应症扩展的Ⅲ期临床研究还未开展。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未来三年将主要集中对紫杉醇胶束进行扩大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而多西他赛胶束、卡巴他赛胶束的研发进展缓慢,均停留在临床前阶段。 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上海谊众将主要依赖于紫杉醇胶束获批上市后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商业化拓展,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单一产品、单一适应症的限制。 时代商学院认为,目前上海谊众仅有1个可商业化的产品,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主要依赖该产品的商业化进程,面临着从一个研发型企业向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能型企业转型,未来其盈利能力仍受到行业市场规模、产品市场认可度、产品市场竞争、销售价格限制及其他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果该公司营销网络建设和营销措施不完备,未能让产品获得市场各方的认可,将会直接影响研发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从而影响其产品的销售,对该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旌鑫 8月18日,2020上海百强企业发布会举行,会上发布了2020上海企业百强、2020上海民营企业百强等多项企业榜单。凭借全球化的产业综合实力,复星以营业收入1429.8亿元位列上海民企百强榜第二名、上海企业百强榜第十五名。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复星深耕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业务,并在疫情期间显示出强大的产业积累和发展韧劲,持续为全球家庭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次百强榜发布会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和解放日报社联合主办,相关榜单不仅是企业实力的比拼,更被视作上海经济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晴雨表。 数据显示,2020上海民营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由上年的18.5亿元提高到今年的23.1亿元,上海民营企业经营规模仍处于扩张阶段,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劳动效率同比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上海民营百强企业2019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8826.8亿元,增长3087.1亿元,增长率19.61%。据统计,98家民营百强企业提供了纳税总额数据,合计8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9亿元,增长率14.2%。其中,复星国际也以73.5亿元的纳税额位列第二。 复星立足上海、植根中国、面向全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7157亿元,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第371位。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复星调动全球资源,积极投入全球抗疫行动,并在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之后,开新局、育新机,持续创新,全面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 在备受关注的大健康领域,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共同开发的mRNA疫苗产品BNT162b1,已在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与此同时,复星医药旗下复宏汉霖自主开发和生产的曲妥珠单抗汉曲优®(HLX02)正式获欧盟和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 在大消费领域,复星旗下豫园升级打造的沉浸式国潮体验式街区“食玩校场”,已成为沪上夜经济又一网红打卡点,而在豫园以东800米,复星旗下外滩金融中心打造的外滩限时步行街“BFC外滩枫径”人气爆棚,开市2个多月来累计吸引市民150万人次,有效带动周围商圈销量增长。 同时,复星旅文旗下业务强劲复苏,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7月份入住率已超九成;旗下地中海度假村(ClubMed)于4月开始复苏,国内5个开放的度假村有4家入住率超九成,全球范围内有25家ClubMed度假村在7月底重启。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复星旗下智能制造企业爱夫迪(FFT)全球总部也于8月初在沪开工,总投资额近50亿元,将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贡献重要力量,在“双循环”中探索全球发展新机遇。
*ST围海8月19日午间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上海仲裁委员会送达的(2020)沪仲案字第1827号《仲裁通知书》及《仲裁申请书》等文件,申请人仲成荣、汤雷就与公司发生的股份转让合同纠纷向上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据披露,该仲裁案的仲裁理由为:2017 年仲、汤二人与上市公司签订《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仲成荣、汤雷关于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书》(简称《协议书》)。公司公告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及《关于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鉴证报告》已经证明转让协议约定的业绩达标。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2月16日股东会决议中,仲、汤二人已辞去千年设计公司董监高职务。至此,约定的股份转让条件已成就,公司应按照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但*ST围海违约并未支付。 *ST围海表示,经自查,公司未在内部档案中找到关于《协议书》的任何记载,以及合同评审记录以及合同用印流程记录。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系列公告中从未披露过存在上述协议。仲成荣于2019年8月16日至12月20日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未曾披露过上述协议。公司将对相关情况予以进一步调查,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上市公司利益。
今年以来,免税购物在国内火了。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地。除了机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新进场的企业纷纷瞄准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有关专家表示,免税蛋糕的做大有利于消费回流。 免税购物“乘风破浪” 千亿增长空间可期 近日,西安市商务局发布消息,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计划设立西安首个市内免税店项目。 西安免税店是今年国内免税购物热的一个缩影。在西安之前,王府井、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等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已向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和长春等地。其中,王府井的申请已经获批,并在今年7月宣布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免税品经营子公司。 免税购物为何在今年异军突起?专家分析,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 首先是免税购物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携程和银联国际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1275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境外购物支出。如韩国免税产业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贡献超过七成。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无法出国购物,为海外消费回流提供了契机。这个时候在国内设立免税店,可谓顺势而为。来自中信建投的研报认为,2019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等等。 布局市内免税店新赛道 谈起免税购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机场(口岸)和离岛免税。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离岛免税政策不断放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已提高至10万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 离岛免税政策显然难以复制推广。从新一轮的申请看,多家公司瞄准的是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免税店看到,不少化妆品和生活日用品柜台前人头攒动,有的货架已被抢购一空,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中服上海免税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在过去半年内无法出国,中服上海免税店阶段性地将原本需要顾客在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条件放宽,让更多人拥有购买资格。此外,中服上海免税店将每年8月举行的店庆活动提前到7月,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且优惠力度更大,同类商品的价格普遍比百货商店低两到三成。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和一般的百货商店相比,市内免税店的商品免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价格具有竞争力。和机场免税店相比,市内免税店拥有出行更便捷、购物时间更长、免税品种类更丰富等特点。 “截至2019年,以乐天为代表的市内免税店销售额已经占到韩国整体免税收入的80%左右。”国泰君安证券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免税购物的主流是以中免和日上为代表的机场(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将是下一片蓝海。 从“拼牌照”到“拼运营” 分享蛋糕需练好内功 从国际经验看,免税购物主要实行特许经营政策。目前国内仅8家企业拥有免税经营牌照。更多“新玩家”的进入,有利于将免税购物这一蛋糕做得更大。 做免税购物,是不是真的“牌照到手,天下我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此要冷静思考。 在海富通基金高级分析师刘海啸看来,市内免税店的建设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在采购端和供应链管理上,有非常高的要求。不能仅仅看谁可以获得牌照,更要看有可能获得牌照的企业中,谁能真正做好这件事。” 记者在一些已开张的市内免税店采访时,也听到不少顾客抱怨:“品牌不够多,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奢侈品牌都没有”“价格竞争力不够,不但赶不上机场免税店,甚至还不如部分电商大促的时候有优势”…… 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陈闻认为,在电商冲击下,我国的百货商场普遍陷入低迷,进军免税购物是转型选择之一。但是即使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发展。 “考虑到免税行业的特殊性,预计相关部门对免税牌照批复的数量和节奏会有所把控,避免冲击现有的零售市场。”唐健盛表示,免税购物市场规模的壮大,也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在面对品牌商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大力度的促销举措,从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参与采写: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