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区块链应用场景再获拓展。昨天在上海举行的“数字技术塑造行业新生态”高峰论坛上,“树图区块链建筑业应用研究所——数字建筑应用平台”挂牌成立。该研究所由上海市建筑学会牵头,汇集区块链相关技术的科学家、建筑业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共同参与,专注于把区块链技术推广到建筑业应用。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介绍,数字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普及应用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到运维,从改善营商环境到加强城市风险管理,整个行业急需建立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和建筑全寿命维护中的大数据集成,把原有分割的片段信息串联起来,建立起可以追溯的诚信体系,这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基本吻合。此次与上海树图区块链应用研究所合作,将数字科技与应用场景结合,就是希望打通上下相关环节,使得建筑建设的全过程透明公正,择优选择路线以及确保建筑的质量,做到每一个参加到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企业、产品和个人都能各负其责,并可溯源追责。 作为刚落户上海的公链研发机构,研究所将结合实践案例,逐步推出并完善面向建筑业的区块链平台。上海树图区块链应用研究所CTO伍鸣认为,这一平台将建立起中国建筑业区块链应用的标准和规范,不仅将改变建筑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更有望成为其他行业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模板,在上海催生出更多区块链新业务板块和发展空间,成为构建繁荣应用生态的一次有益尝试。
及时充分向各类市场主体传导政策红利 “从疫情发展和经济恢复的进展来看,下阶段的工作任务仍然会比较重,大家要从大局出发,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担当作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昨日在上海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大型银企对接会上提醒各金融机构。 孙辉强调,特别是几家大型银行和主要地方法人银行要发挥头雁作用,在增加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完善内部考核激励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带头推进,对一些长期存在的机制性问题力争实现突破。 近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6部门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融资供求双方有效对接,从而扩大上海地区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于上述“金融18条”,上海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认为,这是金融、财税、产业、社保政策联动配合合力打造的“上海特色”政策工具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基础上,把政策红利及时充分地传导到上海的各类市场主体当中去,特别是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小微信贷‘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孙辉向金融机构提出要求,要把“金融18条”的政策红利及时充分地传导到上海的各类市场主体当中去。 据上证报记者了解,在沪银行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工作专班和工作机制,来落实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比如,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今年以来该行累计为400余户中小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展期22亿元。就融资成本方面,该行上半年新发放法人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0BP。“下阶段,将进一步用好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纾困专项贷款,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加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企业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该行副行长张青昨日表示。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上海金融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截至5月末,上海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3130.76亿元,同比多增717.14亿元;各类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数量,较年初增加11.5万家。 “‘六稳’‘六保’当中,保市场主体是依托,最核心的任务还是保就业。”孙辉说,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金融部门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大支持覆盖面,全力为企业“输氧、增氧”,帮助企业更好地活下去,只有企业稳住,就业岗位才能保住。
记者今日获悉,上海银保监局近日批复了上海农商行8.45%股权变更事项。 批复显示,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同意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农商行的413,484,285股股份,受让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农商行的320,358,571股股份,合计受让733,842,856股股份。受让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农商行733,842,856股股份,占该行总股份的8.45%。 根据《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14条规定,单个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商业银行股本总额的10%。 根据2019年上海农商行年报显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上海农商行股权比例为18.46%。此次股权转让之后,上海国际集团及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上海农商行股权比例为10.01%。 批复要求,上海农商行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投资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履行出资义务,使用自有资金入股商业银行,且确保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
“能源魔盒”落地闵行工业区,年发电215万余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吨 电动车充电不用电力部门输电,而是停车场“自产自销”;电动车淘汰的电池组,变成园区的储能系统,能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近日,一个集“风、光、储、充、控”为一体的“能源魔盒”在上海闵行工业区正式竣工,为工业园区用能节能提供了新思路。 新亮相的“能源魔盒”正式名称叫智慧能源项目,由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联手打造。目前,位于上海电机厂的项目一期已经竣工运行,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15.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6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6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1.8吨。 “能源魔盒”究竟什么样?走进江川路上的上海电机厂,乍一看与普通工业园区没什么两样,厂房、管道、绿化,都不是最新的设备;也看不到“魔盒”的身影。原来,“魔盒”不是一个盒子,而是由厂区里多个独具匠心的细节组成—— 厂房屋顶基本都安装了光伏设备,就连停车场顶棚也被薄膜光伏所覆盖。停车场内的充电桩直接与光伏发电设备相连,实现了停车场发电自给自足。原来,整个厂区的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2.2兆瓦,年发电量超过20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停车场充电需求,富余的还能并网上传。 离会发电的停车场不远,有个不起眼的集装箱房,外面标注着“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系统”,也是“能源魔盒”的一部分。集装箱里排列着一组组蓄电池,工作人员说,它们是电动汽车的淘汰品,“一般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使用年限在5至8年,其容量随着充电次数增加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80%,这些电池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但是,退役的电池经过检测、维护和重组,可以在储能领域进行梯次利用。”所以,园区内光伏、风力等发电设备发出的电,用不完的,也可以暂时存储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类似的集装箱房在园区内还有好几个,并通过“风光储充”系统本地控制终端统筹使用。智慧能源项目(一期)相关负责人张宇介绍说,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及需量控制等手段,可以在降低园区高峰用电负荷的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当大电网出现紧急故障时,储能系统则能作为备用应急电源,保障关键负荷及关键设备用电,确保园区用电安全与可靠。 如此种种,构成了“能源魔盒”,为上海工业园区能源转型发展树立智慧、绿色样板。 “‘能源魔盒’以不改变园区原有建筑格局为前提,整合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电池系统与充电桩设施,并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园区内的能源系统进行统一管控,以‘风、光、储、充、控’一体化形式实现多能协同互补和能源综合梯次利用。”张宇介绍说。 上海电机厂作为“能源魔盒”的首个落地厂区,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针对园区“用电量波动大、冲击性负荷较多”等特点,利用厂区原有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共同制定了一套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能源综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既改善了上海电机厂厂区能源结构,保障了厂区供能可靠与稳定;又使工业区的整体用能效率大幅提升,用能与运行成本得到一定缩减。 “能源魔盒”的下一步,是推广复制至同在江川路上的上海汽轮机厂。新项目拟铺设光伏1.5兆瓦、建立3兆瓦时储能系统及若干交直流充电桩,进一步助力闵行工业基地实现智慧低碳绿色发展。
7月5日电 叮咚买菜的创始人梁昌霖,是真正的军人出身,读的是军校,毕业后在部队服役十多年。新冠肺炎疫情危中有机,宅经济、在线新经济的风起云涌,把叮咚买菜送上风口,梁昌霖也“一朝成名天下知”。 虽然不少商界大佬都是军队出身,如“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的房地产巨头。但在如潮的创业大军中,退伍军人其实并不多见。军人的天性是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这与创新创业多少是有些冲突的。但梁昌霖不仅创成业了,而且还不止创成一次业,而且创的还是互联网经济这个新业。这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与梁昌霖约谈见面,目睹真人后,还真是有些军人气概,他是板寸头,身穿公司文化衫,袖臂处印着“铁军”二字。文化衫讲究随意,这两个字一印,倒有制服的味道。 70后的老梁是资深“张江男”。据他说,军校毕业就进了部队,脱下军装拖着行李箱就直奔了上海。坐在地铁二号线上,看到唯独“张江高科(600895)”的站名是四个字,而且有“高科”两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来了。一来就是十多年,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谈到一件事情,使我对老梁刮目相看。到上海后,他开发了一款视频剪辑软件,在美国论坛上共卖了80万美元。2002年这笔钱数目不小,在上海够买5套房。是购房置业、享受生活,还是激流勇进、开拓事业?大部分人如果在三十岁得了这么一笔财富,可能会选择安稳,不再“折腾”。梁昌霖却快速抽身,毫不犹豫地把第一桶金投入到再创业之中。 军人踢正步,走道很直,做人一般也直,爱认死理。创业投资本就是风险投资,投资人赌的就是明天,失败了,投资只能打水漂儿。可老梁偏偏不。2014年,老梁,那时估计还是小梁,创办的叮咚小区打不开局面,融来的资金也差不多烧完了,700人走得只剩30人。他卖掉自己亲手创立、运营稳定的另一家公司,把钱还上,让投资人退出。他说,他看重的是信誉。我想,也许他理解错了风险投资,投资人亏了也无损于什么商业信誉。但无论怎么说,这种做法确有“肝胆相照”的意思。 叮咚买菜属于生鲜电商。在很多垂直细分领域电商向综合平台电商转型的当下,老梁依然坚持要踢正步、走直道。苏宁、京东从只卖电器到什么都卖,亚马逊从卖书到什么都卖。而叮咚买菜就卖菜,不卖别的,至少现在是如此。用老梁自己的话说,不喜欢走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把“卖菜”这件事做好。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创业者来说,聪明、灵感、才华都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偏执”才是。你看,正是乔布斯对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马云对互联网电商近乎偏执的坚信,方能成就今天的苹果、今天的阿里。军人天性中创新活跃的一面或许少一些,但他们坚强坚韧坚忍的意志力,的确是创业者最为需要的。 我军历来是战无不胜的。愿老梁执掌的叮咚买菜一往直前。(牧显)
三年前,徐汇滨江,一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精心打造顶级盛会,向全球发出邀请函;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即将于7月9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成为全球AI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新品发布的潮流线、政策探讨的主阵地。 在上海智能产业版图上,一批新地标持续崛起: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封闭,红杉资本孵化器项目启动,徐汇西岸AI Tower正式开放入驻。 一批新项目迅速落地:商汤科技中国总部成功落户,正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赋能平台,投资60亿元;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高效推进,今年3月31日已正式开工,超级工厂主体建筑将于年内落成;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预计7月份开业,目前已入驻两个创业团队…… 一批新设施搭牢基础:对标特斯拉速度,上海加快推进了商汤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项目,新基建步伐明显加速,夯实产业发展的“智能基座”。 一批新场景迅速融合:累计开放场景30个,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累计十大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例如,洋山港智能重卡启动示范运营,在洋山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一期码头内,实现集装箱智能转运,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5G+自动驾驶重卡商业化落地。 抗“疫”战线上,AI尖兵一直默默奉献: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CT设备等被运用在方舱医院,通过零接触诊疗、智能陪护等,有效控制了医护人员感染率;市民熟知的AI测温、健康码等工具,背后都体现了AI造福世界的共同价值观。 上海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持续输出海外,助力国际战“疫”。商汤科技的智慧通行产品及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为韩国LG CNS的防疫工作提供必要保障;上海向9个国家出口了19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并配套提供了AI运用,研发了方舱CT、远程分级诊疗等体系化方案。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将发挥数字新基建带动作用,持续打造“智能基座”;持续更新产业地图,整合市区两级以及各园区的政策、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进一步推动智能产业生态完善和企业集聚发展,不断扩大更新上海人工智能的“朋友圈”。 智能生活也正在加速渗透到每个人的身边。人脸识别解锁手机,机器学习帮助精准推荐,AI解决了身边的“油盐酱醋”;让城市运行拥有大脑,让实体经济有数据助力,AI也在瞄准“星辰大海”。当它拥有足够力量去改变世界的时候,人们更需要把“指挥棒”放在自己手里,依靠自身的价值观去规范发展方向。 7月初向公众揭开面纱的云展览,定位为“3D AI家园”,展示AI技术让家园充满“爱”,将为世界呈现未来生活、温暖家园的愿景。公众可以跟随AI,云上观展,体会智能时代的未来畅想、数字生活的技术“后台”。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两大承载区,浦东和徐汇也分别亮相。浦东的关键词是“硬核”。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管小军表示,浦东将加快推动集成电路设计、5G、先进制造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对“硬核”产业的赋能能力。 徐汇的关键词是“融合”。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晏波表示,聚焦展示西岸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的决心与成绩,以独具魅力与活力的世界级滨水区—西岸为底板,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辉映、AI与ART的充分交融、经典与流行的和谐共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西岸发现科技之真、人文之善、生态之美。 一场新智能产业革命,正在浦江两岸起源生根,重塑旧有格局,加快赋能高品质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上海7月5日电 叮咚买菜的创始人梁昌霖,是真正的军人出身,读的是军校,毕业后在部队服役十多年。新冠肺炎疫情危中有机,宅经济、在线新经济的风起云涌,把叮咚买菜送上风口,梁昌霖也“一朝成名天下知”。 虽然不少商界大佬都是军队出身,如“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的房地产巨头。但在如潮的创业大军中,退伍军人其实并不多见。军人的天性是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这与创新创业多少是有些冲突的。但梁昌霖不仅创成业了,而且还不止创成一次业,而且创的还是互联网经济这个新业。这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与梁昌霖约谈见面,目睹真人后,还真是有些军人气概,他是板寸头,身穿公司文化衫,袖臂处印着“铁军”二字。文化衫讲究随意,这两个字一印,倒有制服的味道。 70后的老梁是资深“张江男”。据他说,军校毕业就进了部队,脱下军装拖着行李箱就直奔了上海。坐在地铁二号线上,看到唯独“张江高科(600895)”的站名是四个字,而且有“高科”两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来了。一来就是十多年,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谈到一件事情,使我对老梁刮目相看。到上海后,他开发了一款视频剪辑软件,在美国论坛上共卖了80万美元。2002年这笔钱数目不小,在上海够买5套房。是购房置业、享受生活,还是激流勇进、开拓事业?大部分人如果在三十岁得了这么一笔财富,可能会选择安稳,不再“折腾”。梁昌霖却快速抽身,毫不犹豫地把第一桶金投入到再创业之中。 军人踢正步,走道很直,做人一般也直,爱认死理。创业投资本就是风险投资,投资人赌的就是明天,失败了,投资只能打水漂儿。可老梁偏偏不。2014年,老梁,那时估计还是小梁,创办的叮咚小区打不开局面,融来的资金也差不多烧完了,700人走得只剩30人。他卖掉自己亲手创立、运营稳定的另一家公司,把钱还上,让投资人退出。他说,他看重的是信誉。我想,也许他理解错了风险投资,投资人亏了也无损于什么商业信誉。但无论怎么说,这种做法确有“肝胆相照”的意思。 叮咚买菜属于生鲜电商。在很多垂直细分领域电商向综合平台电商转型的当下,老梁依然坚持要踢正步、走直道。苏宁、京东从只卖电器到什么都卖,亚马逊从卖书到什么都卖。而叮咚买菜就卖菜,不卖别的,至少现在是如此。用老梁自己的话说,不喜欢走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把“卖菜”这件事做好。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创业者来说,聪明、灵感、才华都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偏执”才是。你看,正是乔布斯对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马云对互联网电商近乎偏执的坚信,方能成就今天的苹果、今天的阿里。军人天性中创新活跃的一面或许少一些,但他们坚强坚韧坚忍的意志力,的确是创业者最为需要的。 我军历来是战无不胜的。愿老梁执掌的叮咚买菜一往直前。(牧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