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202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原行长周小川出席三十人小组第35届国际银行业研讨会视频会议。会议讨论了重建并促进可持续增长,以及在实现债务可持续的同时推动新兴市场经济复苏等议题。(完)
为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质效,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在监管系统内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突出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明确要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的原则,聚焦主要问题、弥补制度短板、强化差异化监管、注重工作整体性和协同性。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 《方案》共十个部分,涉及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公司治理评估、股东行为规范、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利益相关者保护、外部市场约束、监管能力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方案》围绕公司治理各个方面规划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安排,是今后三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行动指南。 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方案》将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持续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方式和路径,推动国有机构党组织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方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吸收了前期银保监会关于《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实施情况的评价结果。对于评价发现的差距和不足之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完善大股东行为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包括股权董事在内的所有董事都要公平对待全体股东,改进董事提名和选任机制,推动机构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准则等。 《方案》的发布和有效实施,是中国银保监会依法加强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重要举措,将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有力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提升公司治理质效,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可持续性,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25393&itemId=926
记者从银保监会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主要经营与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量较过去四年总和还多1092亿元。同时,8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41亿元,不良贷款率2.14%,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 数据同时显示,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前8个月共核销不良贷款7302亿元,同比多核销963亿元。银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前8个月新提取拨备1.4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5%,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在整治金融市场乱象方面,重点领域风险由发散转向收敛。2017年以来,通过压缩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三年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同业理财较年初压降13.6%,从根本上扭转了银行机构依靠同业资产拉动自身资产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局面,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得到坚决纠正。3年时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额的总和。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银行理财和信用卡乱象较多,理财承诺保本高收益,信用卡过度营销分期业务;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问题凸显,特别是第三方科技平台引流又收费,加大客户融资成本,有些还存在暴力催收的问题;信托产品嵌套复杂,未严格认定合格投资者,信息披露不充分;个别消费金融公司息费率过高,个别银行贷款强制搭售保证保险,均致使其部分客户资金综合成本超过24%,接近30%;保险误导销售仍是顽疾,销售人员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隐瞒保险合同重要内容;部分产品过于复杂使消费者无法理解,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记者欧阳洁、屈信明)
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重拳整治市场乱象,目前成效如何?银保监会14日举行新闻通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主要经营与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御能力保持较强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经过持续深入的乱象整治,乱象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不仅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奠定了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银行业具备较强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银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平稳增长。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30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各项贷款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保险公司总资产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 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强。据银保监会统信部二级巡视员刘忠瑞介绍,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量较过去4年总和还多1092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7.1%;赔付支出8639亿元,同比增长4.2%。 银行业保险业经营指标总体平稳。截至8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41亿元,不良贷款率2.14%,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前8个月共核销不良贷款7302亿元,同比多核销963亿元。 前8个月,银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新提取拨备1.4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615亿元,目前拨备余额达6.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5%,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严重扰乱市场的问题几乎绝迹 “2017年以来,经过持续深入的乱象整治,银行业生态得到积极净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取得突破,银行业审慎合规运行的氛围进一步稳固,乱象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表示。 据朱彤介绍,行业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基本杜绝,“萝卜章”、理财“飞单”、同业私出保函和违规兜底等严重扰乱市场的问题目前几乎绝迹。 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持续拆解,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朱彤表示,2017年以来,通过压缩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3年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同业理财较年初压降13.6%,从根本上扭转了银行机构依靠同业资产拉动自身资产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局面。 “房住不炒”政策也得到有效贯彻。朱彤表示,银保监会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朱彤说。 已对51类消保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透露,银保监通过集中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专项检查、投诉核查组合拳,2019年度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真金白银清退、赔付消费者40.92亿元。 郭武平表示,特别是2019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中,通过对产品设计、销售、内部管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理赔、互联网保险等多个领域的51类问题开展排查整治,主要发现了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银行理财和信用卡乱象较多,理财承诺保本高收益,信用卡过度营销分期业务;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问题凸显;信托产品嵌套复杂,未严格认定合格投资者,信息披露不充分;个别消费金融公司息费率过高,个别银行贷款强制搭售保证保险;保险误导销售仍是顽疾;部分产品过于复杂使消费者无法理解,以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 针对这些乱象,银保监会加大了查处力度。“总体上看,机构越来越重视,通过逐一建档,严格自查自纠,取得了显著成效。”郭武平表示,同时,银保监会也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目的是要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从来就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也没有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一则关于印发《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的通知,并就此发布答记者问。中银协宣布,为塑造银行业共同职业操守,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行为,现修订《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以下简称《操守和准则》),明晰银行业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早在2007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就制定过一部《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为强化银行业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银行业的发展,一些严重违法违规违纪、损害行业声誉行为时有发生,如何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修订后的《操守和准则》,强化了职业操守自律机制建设,在银行业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增加接受所在机构管理、接受银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内容;专门规定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高管的自律要求,促进营造风清气正的职场环境和氛围;明确了银行业协会通过银行业“黑名单”“灰名单”等制度对违法违规违纪人员实施自律惩戒的机制安排。 《操守和准则》的一大亮点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高管提出了“特别准则”。 即针对一些因机构风气不正、高管意识不足导致的行业乱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要“不得向特定关系人等提供高薪、职位职称”、破除“圈子文化”,要“关爱员工,严禁体罚、辱骂、殴打员工”“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等要求,以求营造风清气正的职场环境和氛围。 对高管提出“带头遵守、模范践行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在战略制定和绩效管理等工作中融入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考量”“全面推动所在机构营造良好从业氛围和工作环境”等要求。 此前,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一新员工因不喝领导敬酒而被打耳光一事引发了社会舆论地广泛关注,并引起广大网民对“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上下级攀附”“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地广泛讨论。 据网友披露,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与同事聚餐时,因没喝“A角”敬的酒,被领导殴打辱骂。 事件发酵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说明,确认该行中关村营业部领导及个别员工酒后失态而对员工杨某言语及行为失当,决定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对此,中银协曾发布两千余字长文《加强行业自律 涵养清廉文化》对此事件表态,认为该事件存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即“酒桌文化”积弊难除、“圈子文化”陋习犹在、“奢靡之风”屡禁不止。 文中称,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信用是经营基石,声誉是立行之本,“银行”二字是行业共同的金字招牌,但是本次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家长式管理、官老爷作风、职场霸凌、对员工缺乏尊重等种种与风清气正相悖的恶俗陋习,如任其发展,将会给行业社会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中银协表示,该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衍生和形成的一些不良作风和陋习,对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也为加强银行业清廉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此番《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的修订,中银协指出,对于塑造银行业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推进银行业清廉文化建设,维护银行业正常经营秩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银保监会 为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质效,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在监管系统内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突出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明确要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的原则,聚焦主要问题、弥补制度短板、强化差异化监管、注重工作整体性和协同性。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 《方案》共十个部分,涉及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公司治理评估、股东行为规范、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利益相关者保护、外部市场约束、监管能力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方案》围绕公司治理各个方面规划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安排,是今后三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行动指南。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方案》将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持续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方式和路径,推动国有机构党组织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方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吸收了前期银保监会关于《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实施情况的评价结果。对于评价发现的差距和不足之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完善大股东行为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包括股权董事在内的所有董事都要公平对待全体股东,改进董事提名和选任机制,推动机构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准则等。 《方案》的发布和有效实施,是中国银保监会依法加强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重要举措,将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有力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提升公司治理质效,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可持续性,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监管,推动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近日,银保监会在监管系统内印发了《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制定出台《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答: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健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银行保险机构外部性强、财务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严重,公司治理的缺陷往往成为其风险的主要诱因。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通过加强公司治理监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出台《方案》是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推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质效。 二、《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方案》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国有机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方案》立足我国国情和行业实际,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针对当前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之处,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改进措施,并明确了落实时间表。 三、《方案》总体安排体现了什么原则? 答:《方案》内容体现了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的原则。一是紧紧盯住当前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二是既着力于及时化解存量风险,又立足于构建健全公司治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在具体监管措施上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机构公司治理的差异性。四是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注重完善公司治理各环节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对于各项措施,《方案》按照急用先行、逐步深入、相互衔接的思路在今后三年进行安排。 四、《方案》是否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答:《方案》在监管系统内印发,是银保监会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监管、推动行业提升公司治理质效的行动指南。《方案》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不直接作为监管执法依据。 五、《方案》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方案》包括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突出强调了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八部分分别从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开展公司治理全面评估、规范股东行为、提升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履职质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强化外部市场约束等方面,规划了今后三年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各项重点工作;第九部分明确了提升监管效能的具体措施;第十部分要求强化组织保障,明确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夯实责任,确保落实到位。 六、《方案》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方案》将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推动国有机构党组织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今年要进一步明确并推动国有机构认真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具体要求,如制定和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并严格落实。明后年要持续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方式和路径,如研究完善国有机构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沟通机制等。 七、《方案》在开展公司治理全面评估方面有何安排? 答:公司治理全面评估,是监管部门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公司治理全貌,推动机构改进公司治理薄弱环节,提升公司治理质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巴塞尔委员会《银行公司治理原则》等国际规则突出强调各国监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评估机构的公司治理。《方案》明确今年要压实评估责任、严把评估标准、强化问责处罚、进行适度披露、推动问题整改,确保首次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全面评估取得实效;明后年要重点抓好评估结果应用和难点问题整改,完善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公司治理全面评估对健全行业公司治理的引领作用。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百年未遇的疫情冲击下,金融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有力支持了经济回暖。但与此同时,金融资产劣变风险加大也备受市场关注。 8月2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截至6月30日,银行业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也为市场罕见。 虽然净利润有所下降,但从行业整体运行来看,6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达142.4%,拨备覆盖率达182.4%,资本充足率为14.21%,主要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大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是银行业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将以更有力度的举措,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在稳增长的同时,做好防风险各项工作。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不良率已接近容忍限度 “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虑新冠疫情是世纪性灾难,经济完全恢复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贡献。”8月2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商业银行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普惠小微贷款本身就是风险较高的业务,风险高一点也很正常,在疫情冲击下,整个中小企业恢复力度不如大企业好,因此是有客观原因的,接近3%的不良率也很正常。 实际上,今年以来,实体经济运行遇到了一定困难,金融资产劣变风险加大。各机构报告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较年初均有所上升。 此前,监管出台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而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市场普遍认为,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王一峰分析认为,未来看,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可能还要继续走升。一方面,因为应延尽延的政策,到期后可能出现风险;另一方面,经济恢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现金储备还能撑多久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国内经济向好,但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冲击较大。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保企业、稳就业也就是保银行、稳金融,所以近期的金融风险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目前,普惠金融不仅取得量的提升,也获得质的飞越。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从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来看,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其中,不同类型的银行不良率情况分化明显,与一季度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在二季度均有所上升。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改进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在普惠金融领域既有效挖掘了潜在需求,又明显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例如,今年3月,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成功突破万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这在传统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王一峰表示,下一阶段,要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能力,要靠技术打通数据孤岛、靠科技手段完善风控模型,更低成本的获客、更低成本的运营、更低的风险成本控制,基于此,相应的小微企业定价还可以往下走,风险也更容易控制。 让利、加大拨备计提是银行净利下滑主因 受疫情冲击影响,商业银行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出现罕见下降,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此前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5%,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对此,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释疑称,银行业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二是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兼顾近期和长远利益,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财务重组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向实体经济让利8700多亿元。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89亿元。同时,按照预期信贷损失的原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4%。而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银行系统计划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 “目前来看,风险处置压力还是很大的,任务也很艰巨。”王一峰认为,基于上述原因,下半年银行业还要进一步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拨备计提和风险处置双双加大,确实会影响银行业的盈利增速,我们对银行业风险的未雨绸缪,会阶段性地压制银行业盈利增速,但金融体系会因此更健康。 银保监会强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稳增长的同时,做好防风险各项工作。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