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于“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四万亿”重来,简单地重走老路,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鬼城”现象。 一、“新基建”是百年宏观经济思想的第四次革命 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以解释、解决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回顾百年经济思想史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学非常伟大,因为它数次试图拯救世界。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危机中诞生,也在经济危机中发展和变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赋予了宏观经济学旺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时代的显学。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经济金融危机层出不穷,例如1929年的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灭,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2012年的欧债危机等。为应对危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诞生或复兴、革命或反革命,争论的核心在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以何种手段干预。 1929年的大萧条是宏观经济思想的第一次大论战、大分野,凯恩斯主义革命兴起。伯南克将研究大萧条誉为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萧条不仅使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持续影响着宏观经济学家的信条、政策建议和研究进程。在此之前,欧、美国家信奉古典主义,相信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会自发地进行资源最优配置,政府只需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不用干预市场运行。但是大萧条却打破了这个神话,全球经济陷入了长期的深度衰退。1929—1933年,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下跌近30%,工业生产减少近50%,整体物价水平下降超过25%,失业率最高攀升至25%。古典主义无法解释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资源大量闲置,胡佛政府任由市场自然出清,美联储甚至错误地紧缩货币,进一步将经济推入衰退的深渊。更为严重的是,世界各国采取贸易摩擦、提高关税、竞争性货币贬值等以邻为壑的手段,加重了危机,导致危机从金融危机蔓延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以及军事危机,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崛起,建议政府这只“有形之手”通过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制失灵。践行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最终帮助美国走出了大萧条。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宏观经济思想的第二次大论战、大分野,新自由主义兴起。“二战”后凯恩斯主义被西方国家奉为圭臬,“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依据,政府可以在通胀和失业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并由此实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70年代,由于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美国经济出现了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滞胀现象,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高达两位数,失业率也快速攀升至近10%,菲利普斯曲线失效,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解释与应对。滞胀的成因除了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成本冲击以外,主要是此前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为了追求过高就业目标而执行的过度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产生了严重弊端,凯恩斯主义受到挑战,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纷纷兴起,古典主义精神复兴。践行上述思想的沃尔克采用紧缩货币来抗击通胀,里根实行减税、放松管制、私有化等供给侧改革,美国经济迎来了低通胀、高增长的“大缓和”黄金时期。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思想的第三次大论战、大分野,新凯恩斯主义复兴。滞胀之后,西方国家大多实行新自由主义和通货膨胀目标制,而且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迎来了低通胀、高增长的“大缓和”时代。但是中央银行在盯住价格稳定的同时,忽视了金融稳定,放松了金融监管,低利率和金融自由化催生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违约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面临“二战”后最严重的“大衰退”,堪称百年一遇。主张放任不管的新自由主义再度受到挑战和批判,凯恩斯主义再度兴盛,美、欧国家广泛采用大规模QE(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虽然成功地避免了大萧条悲剧重演,但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长期依赖货币放水增加了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延缓市场出清,鼓励投机而非创新,资源错配扭曲经济结构,推升金融杠杆风险;同时,长期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等深层次矛盾,底层沉默的大多数被剥夺感加强,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激进政治观点抬头,逆全球化风险上升,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 2020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经济危机有可能成为宏观经济思想的第四次大论战、大分野,新基建经济学应时而生,成为拯救危机和大国竞争的关键胜负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美国企业部门高杠杆、欧洲政府部门高债务和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转型,流动性危机一度爆发,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超过2008年,美、欧再度祭出“QE+零利率”组合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应对,对货币政策极度依赖,近年现代货币理论(MMT)甚至主张财政赤字货币化。但是过去20年美、欧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延缓了危机的爆发,反而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纯粹是饮鸩止渴。中国也经历过2009年货币放水强刺激的教训,虽然度过了危机,但也埋下了产能过剩、资产价格泡沫、杠杆率飙升、收入差距拉大等风险隐患,经过2016年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阶段性缓释了风险。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深度衰退、中美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挑战,中国没有再次实施货币大水漫灌、重走老路,而是选择了“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与美国过度依赖“QE+零利率”的政策组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是最好的实验,历史是最好的裁判,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巨大分化,有可能再次引发宏观经济思想的大分野、大变革,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国博弈的终章。 二、“新基建”是应对经济金融危机、化危为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人类社会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诞生了宏观经济学。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目前仍存在巨大争议,但经过各国政府的长期丰富实践和经济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达成了一些广泛共识。 第一,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供给和需求、长期和短期、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不能走极端,激进的市场万能和激进的政府万能都是错的,市场有失灵的时候,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完全不作为对市场自由放任,或者政府过度干预扰乱市场正常运行,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金融风险。 第二,历次危机的实践证明,及时的政策应对可以有效地切断传导链条,阻断危机蔓延深化,而一味地自由放任将延长危机持续时间,加深破坏程度。 第三,货币政策对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效果明显,但对于刺激需求就像“推绳子”,效果有限;而财政政策对于扩大有效需求就像“拉绳子”,效果更为明显。正确的危机应对措施是,先通过货币政策放松缓解流动性危机,再通过财政政策扩大需求走出衰退。“罗斯福新政”时期先放弃金本位,发挥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缓解流动性危机,然后通过“复兴计划”扩大财政支出,成功推动经济复苏。 第四,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会增加债务或增加货币发行,关键看当前增加的债务能否在未来带来收入,这是金融周期和债务周期的核心。纯粹通过货币超发刺激消费不会有资本形成,反而会形成债务悬空,而有效投资则增加资本形成和未来收入,配合扩大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单纯地刺激消费效果更好。 第五,新基建是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最简单有效办法,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当前的中国和以前的美国都是超前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 新基建经济学是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一次思想革命,是人类社会认知的一大进步。我们长期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基建,在2020年2月28日发布《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一文,全网相关转发阅读数以亿计,“新基建”成为年度热搜词,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业界讨论。社会各界对新基建的呼声很高,新基建最终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国家战略,中国推出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投资、消费、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参考:2018年7月的《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2019年12月的《该出手了,财政优于货币:2020年政策建议》,2020年2月的《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2020年3月的《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等文章。) 狭义的新基建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比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广义的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补短板,新时代产生了新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凡是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都属于“新基建”。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机场、桥梁,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于“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四万亿”重来,简单地重走老路,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鬼城”现象。 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 一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新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地聚集到城市群和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问题,在上述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加强债务约束,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三是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需要不同于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首次公开募股)、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规范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产业政策方面,将新基建纳入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四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事实上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政府、市场和企业相互支持配合,市场能干的尽可能交给市场,这样更有效率,政府提供财税、金融等基础支持。区分基础设施和商业应用,前者是政府和市场一起,后者是更多依靠市场和企业。 五是新的内涵。除了硬的“新基建”,还应该包括软的“新基建”,即制度改革。加强信息公开透明,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等基础行业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大幅减税降费尤其是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落实竞争中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等。 三、“新基建”是大国竞争的关键胜负手 “新基建”不仅能够短期扩大有效需求,而且能够长期扩大有效供给,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在所有宏观对冲政策中,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无论是QE、减税、基建、现金补贴还是消费券等工具,都是要么通过央行发行货币,要么通过政府增加债务。既然都是货币发行或增加债务,从债务周期或金融周期的角度来看,关键是考虑当前增加的债务能否带来未来的收入。纯粹通过货币超发刺激消费不会有资本形成,不会提升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只会形成巨大的债务悬空和金融风险,削弱长期竞争力。比如,美国长期超发货币,过度消费,导致2007年次贷危机和2020年流动性危机,竞争力大幅下降,霸权地位不断削弱;南欧国家寅吃卯粮,国家高福利、低储蓄、高负债,导致了2009—2012年的欧债危机,欧洲日薄西山。但是,扩大有效投资可以增加资本形成和未来收入,提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中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实施大规模超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成功应对了危机,而且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和制造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秘诀。 回顾历史,新基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大航海时代,英国是世界霸主,造船、航海等新基建成就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称号。19世纪的美国,铁路是最大的新基建,大规模超前建设铁路成就了美国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19世纪及20世纪前半期,铁路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30—1915年,美国铁路里程以每年约5 500千米的速度增长,在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铁路总里程只有4.8万千米,而1900年已达到30多万千米,超过了欧洲各国铁路的总里程,几乎占全世界铁路里程的一半。美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开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镀金时代”,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是最大的新基建,成就了美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领先优势。1993年克林顿政府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计划投资4 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1994年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卫星通信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随后培育出了微软、谷歌、苹果等全球高科技巨头,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信、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潮流,具备强大的半导体、微处理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制造与研发能力。2010年美国率先开启4G商用,随后带动了一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4G的领先地位累计为美国带动了1万亿美元的产出,每年为美国GDP增长贡献了4 750亿美元,对美国巩固科技霸主地位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是大规模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抓住了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红利。没有适度超前的基建,怎么会有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没有超前的网络宽带建设,怎么会有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通过增发长期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成功地应对了危机,而且为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成为“世界工厂”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尽管当时争议很大,但现在来看意义重大: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长期以来,中国进行大规模超前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研发和铺设,成功培育了一批批新经济、新技术,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新零售、人工智能、共享出行、5G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催生出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世界级科技巨头,全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初期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几十年的“基建狂飙”,今天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基础设施,为吸引全球跨国企业、布局最完整的全球产业链、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破局美国“新冷战”战略遏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基建”是未来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设施支撑,是大国竞争的关键胜负手。新基建包括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发展空间巨大,增长迅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性强,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担当大任。以5G为例,未来5G将以万亿美元级的投资拉动十万亿美元级的下游经济价值,中美两国将决战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经历了1G空白、2G落后、3G追随、4G同步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终于在5G时代走在了前沿,在标准制定、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拥有了话语权。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层支撑。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5G网络具有低时延、广连接、大带宽三大特点,后续将会促进物联网、车联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 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临重大抉择。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应对,能否化危为机。比如中美贸易摩擦,虽然一开始是危机,但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大幅加快了久拖不决的改革开放进程,坚持了市场化方向,矫正了航线,为经济社会转型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危机。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后,我们推动了国企改革和住房改革。2001年面对“狼来了”的担忧,我们主动拥抱全球化,加入WTO,极大地释放了人口红利,开启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黄金十年。当前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中美贸易摩擦、增速换挡、结构转型等重大挑战,中国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美国依靠QE,中国力推新基建,此消彼长。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中国扎根,经历过改革转型洗礼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图片来源:微摄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近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互联互通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等人民银行、证监会有关监管规定。人民银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完)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证监会决定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联互通)。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可联合为投资者提供债券交易等服务。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等基础设施可联合为发行人、投资者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付息兑付等服务。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之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之间应相互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用于记载全部名义持有债券的余额。 债券名义持有人出具的债券持有记录,是投资者享有该债券权益的合法证明。 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应遵循投资者适当性等人民银行、证监会监管规定。 五、人民银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六、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应按照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系统建设,强化风险控制,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合格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业务相关服务,同时加强对各类市场行为的一线监测,发现重大问题和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处理并向人民银行、证监会报告。 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实现的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以及境内上市的其他银行,可以选择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或者以直接开户的方式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协议交易。
7月19日,据央行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近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央行表示,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互联互通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等人民银行、证监会有关监管规定。人民银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央行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 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证监会决定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联互通)。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可联合为投资者提供债券交易等服务。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等基础设施可联合为发行人、投资者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付息兑付等服务。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之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之间应相互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用于记载全部名义持有债券的余额。 债券名义持有人出具的债券持有记录,是投资者享有该债券权益的合法证明。 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应遵循投资者适当性等人民银行、证监会监管规定。 五、人民银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六、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应按照稳妥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系统建设,强化风险控制,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合格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业务相关服务,同时加强对各类市场行为的一线监测,发现重大问题和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处理并向人民银行、证监会报告。 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实现的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以及境内上市的其他银行,可以选择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或者以直接开户的方式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协议交易。
找寻2020新基建领域最具成长性的创业公司 新基建已是当下最强劲的产业风口之一。 今年两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中央推动经济复苏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是政府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布局计划,新基建都已多次出现。 新基建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它不仅能够降低了技术和服务的门槛,还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服务模式。 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曾就新基建给出过“权威解释”。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是大势所趋,也是点亮中国未来经济、推动改革创新和应对疫情期间经济下行的最有效办法。在新基建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成长型的创业公司,它们是新基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深耕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等不同的新基建领域中。基于此,36氪对全行业进行检索和调研,重点关注这批初创创业公司们,重磅推出“36氪WISE2020新基建创业榜“,寻找最具成长性新基建创业公司TOP60 。 榜单将从企业商业价值、企业创新价值和企业产业价值三个维度进行综合的评比。本次榜单评选将从6月初启动,第一期「最具成长性新基建创业公司TOP20」评选结果已于6月24日公布(第一期榜单名单)。第二期「最具成长性新基建创业公司TOP20」将于9月28日公布,最终「最具成长性新基建创业公司TOP60」将于12月底揭晓。 本次评选报名方式、评选流程等详细信息见以下长图:
美国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准备一项近1万亿美元(约合7.08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投资提案,作为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由美国交通部正在起草的提案初步版本将把大部分资金用于道路和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5G无线基础设施和农村宽带建设预留资金。总统特朗普定于18日在白宫讨论农村宽带接入问题。 据悉,美国现有的基础设施融资法将于9月30日前更新,政府将此视为推动更广泛一揽子计划的可能手段。不过,这项提案还没有最终敲定,也没有正式宣布。 报道称,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美实行了封锁措施,经济陷入衰退。目前,两党议员和特朗普正在将就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时机和范围展开商讨。 在此时提出1万亿美元基建提案,是华盛顿在大选之前做的突击工作。据悉,众议员民主党人已提出了一项5000亿美元的提案,旨在5年内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的草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通过,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的费用如何支付也没有确切信息。白宫方面拒绝对此作出回应。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要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充分调动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性,盘活存量资产。 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同时证监会推出了《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筹备探索10多年的公募REITs即将迎来发展新时代。 “根据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下简称: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仓储物流、收费公路、水电气热、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都可以成为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项目可选择性比较广。在政策的鼓励下,中介机构都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可行性高的公募REITs项目,投资方也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但是公募REITs较适用于产权清晰、现金流能力强的项目,一些基建项目因产权问题、现金流不足等问题导致开展公募REITs存在一定困难。”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技术副总监刘士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体而言,在政策鼓励下,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对于公募REITs热情高涨,但目前很多项目都还处于初步筛选阶段。 此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时,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此前组织召开的视频座谈会上,参会行业机构代表一致认为,公募REITs是连接产业和资金的有效金融产品,试点推出基础设施REITs对于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等具有重要意义。 刘士楠认为,现阶段REITs试点要求项目经营3年以上,且已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将以存量资产为主,但从长期来看,随着REITs的不断发展成熟,未来项目范围或可扩大至“两新一重”项目。REITs可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为新建“两新一重”项目融得资金。同时,REITs可以通过股权形式投资,不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融资成本低,资金可利用的周期长,同时不会丧失对项目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可较好地解决新建“两新一重”项目可能会带来的杠杆率上升、财务费用压力增大以及资金使用期限短等问题。其次,REITs以证券化方式募集吸收大众资金,可融资金额巨大同时资金来源也很丰富,产品优势更易吸引中小投资者,可带动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的建设,为地方政府和基建企业平衡资金提供了新渠道,进而为经济增长助力。 哪些资金适合参与基础设施REITs,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是否也可参与其中? “REITs作为一种兼具地产与投资属性的产品,既能享受不动产物业升值的红利,又能享受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德邦基金方面认为,公募REITs是大众投资基建资产的最佳形式。对于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公募REITs的最大意义是提供了一个便捷程度高、低门槛投资于基础设施资产的工具。优质基础设施资产能产生良好稳定的回报,但个人投资者没有渠道进行这类资产的投资,公募REITs则能够完美解决这一痛点。公募REITs以优质基础设施为投资标的,可以将实体经济中最有价值、投资回报最稳定的部分资产转化为投资门槛低、投资交易便利、信息披露公开的大众可投资资产。整体而言,在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整体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优质基础设施类资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稳健的长期回报。
5月21日下午,宁夏悦海宾馆会议中心会议室,由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宁夏证监局、宁夏发改委举办的一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基金)专题讲座正在进行。与会专家、企业负责人纷纷感叹:REITS基金业务的袭来,势必将改变宁夏的资本市场格局,也会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络’经济‘血脉’的过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而证券行业是实体经济通向资本市场的枢纽,地位举足轻重。”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吴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开展专题培训,目的就是引导证券机构助推盘活宁夏存量资产,促进回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地方资本运营水平,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宁夏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今年4月份,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文,共同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的推出正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础设施领域为切入点,打通连接资本市场与大类不动产市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意义重大。 宁夏证监局副局长石恩源在培训班上表示,当前,宁夏经济正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各证券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意识,积极支持宁夏企业发展。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主动加强与自治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聚焦重点领域、聚焦重点行业、聚焦优质项目,结合宁夏实际创新产品,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 “各证券机构要发挥好窗口作用,拓宽思路,充分借助公司总部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试点项目在宁夏落地,为各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石恩源强调。 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保成表示,基础设施REITS是国际通行的配置资产,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相对稳定、安全性较强等特点,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填补当前金融空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现阶段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均纳入试点,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筛选项目,推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回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张保成进一步补充道。 谈起开展基础设施REITs业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证券金融部业务董事汪中说:“对于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的企业而言,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无论是对于企业中长期运营模式的调整、还是短期财务指标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四级调研员李红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推出基础设施REITs试点,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很重视利用不动产进行融资,很高兴在基础设施REITs试点刚刚推出之时,就能参加这么专业的培训,收获很多,希望能参加更多类似的培训,更多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进步。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业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凯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参加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专题讲座,不仅接收了信息,还获得了新的融资发展的方式方法。希望相关专业机构在给提供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能尽快开展基础设施REITs业务。因为,只有尝试才能成功,我们需要把握住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