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到挂牌新三板,再到敲锣创业板,金现代深耕行业内信息化解决方案,用20年时间发展成为业内有口皆碑的领军企业。 “我们深耕一个行业,积累的行业知识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近日,金现代董事长黎峰做客《直面掌门人》节目,讲述金现代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助力者,“我们有一句话,叫‘与客户共同成长’。” 资本市场助力“破壁”发展 “我们都是理工科出身,对资本市场不是很懂,所以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回忆起金现代在新三板挂牌的经历,黎峰直言是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启蒙期”。 2020年5月6日,金现代登陆创业板,翻开新的发展篇章。 黎峰坦言,公司在人才、业务、行业影响力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公司实现了从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到搭建平台吸引人才的根本性转变。“现在我们是上市公司,成为比较大的平台,很多高端人才愿意在我们这样的平台上打拼。” 在黎峰看来,没有足够的人才,公司的整体素质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服务、产品、效率、成本就无从谈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黯然离场。“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所以招人、留人、培养人、提升人一直是公司的重点工作。我们强调团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业绩外,还要提升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黎峰回忆,在金现代创办之初,人才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当时,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比较少,观念上还很难接受,所以招人特别困难。” 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黎峰提出了一项近似“破釜沉舟”的人才计划:公司拿出每年的净利润购买住房,激励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解决了住房问题,他们就能安居乐业、踏实工作,所以我们咬牙坚持了10年,陆续解决了21名骨干或高管的住房问题,给公司留下了很好的班底。” 因为高度重视人才,很多熟悉金现代的人评价黎峰“把公司办得像学校”,黎峰也笑称这是金现代“最特殊的地方”。 深耕行业助力产业数字化 在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引领下,智能制造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加速成为中国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其中,工业互联网的落地,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 金现代用20年的时间深耕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抓住行业内企业的痛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了高效安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翻开公司的客户名单,国家电网、中石化、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赫然在列。 何以打动这些世界500强企业?黎峰的答案异常简单:深耕行业。在他看来,这是金现代最大的竞争优势,并将之总结为公司倡导的两大口碑:“服务口碑”和“技术口碑”。 “‘服务口碑’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有拼搏的精神,‘技术口碑’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来源于长期的积累和深耕。”黎峰介绍,“公司有很多十几年的‘老电力’,有学电力的,有学计算机的,他们能在电力信息化的交叉点上有一定造诣。团队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积累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稳定而雄厚的客户群体,资深且专业的业务团队,让金现代的业绩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9.62万元,同比增长19.59%。 “我们是季节性比较强的企业,做toB(面向企业客户)的一般是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润占比较大,我们前三季度也还不错。”对于能在疫情发生后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近20%的增幅,黎峰感到满意,并对保持业绩增长充满信心,“一是我们坚持远程办公,受疫情影响小,这是IT企业的优势;二是一些新的合作渐有起色,对业绩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三是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对业绩起到一定支撑。” 技术迭代助力守正创新 对于金现代的未来发展之路,黎峰寄予了“百年企业”的期望。“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企业,守正和创新都非常重要。” 在黎峰看来,守正是企业走正道,对市场有敬畏,对员工要爱惜,秉承社会发展方向的企业才会长青;创新是不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将不断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力和铁路仍是我们的‘主战场’,大型集团化企业的战略不能丢。我们会增加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不同于集团化企业的服务,我们会通过SaaS(SoftwareasaService,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黎峰介绍,“信息化投资较大、见效慢,很多中小型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导致信息化成为一个洼地。” 为此,金现代打造了一款名为“轻骑兵”的低代码开发平台,用于服务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对用户而言,借助“轻骑兵”平台只需少量代码就可快速生成应用程序,并能采用拖、拉、拽等可视化方法,大幅降低软件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的速度,从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我们一直坚持‘技术同宗,市场同源’的理念,用到的IT技术、安全技术都是相通的,所以没有障碍。软件部署在‘云’上,我们按照使用数量或额度来收费,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黎峰表示,“但也有一些挑战,因为传统业务中我们是跑客户,现在则要懂互联网运营,我们正在积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随着“轻骑兵”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金现代的新天地愈发清晰。 “这是我们对标国外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完全自主研发。期待这一平台能为企业带来一片新天地,为业绩增长贡献一份力量。”黎峰憧憬道。
新年伊始,港股医药板块迎来新成员。 据了解,现代中药集团已于2020年12月31日开启招股,至2021年1月7日结束,拟向全球发售1.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1500万股,国际配售股份1.35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介于每股0.92港元-1.47港元之间,每手3000股,入场费约4454港元,预期将于2021年1月15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早在去年2月20日,现代中药集团首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8月28日再次递表,并于12月24日通过聆讯。其中,东吴证券(国际)为现代中药独家保荐人,公司董事有谢伟、张宏丽、粟景连、姜振东等,欧睿国际是其行业顾问。根据招股说明书,谢伟持有现代中药集团100%股权。 招股书介绍,现代中药集团成立于1980年,于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共有77名分销商,分销网络覆盖39个城市。该公司主要向中老年人提供非处方药及处方药,从事生产中成药,主要产品有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山玫胶囊、金匮肾气丸、心安胶囊、加味逍遥丸、护肝片、加味藿香正气丸及清瘟解毒丸等59种中成药产品。 此外,现代中药的招股书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及2020年四个月,现代中药集团的收益分别约为1.06亿元人民币、1.74亿元人民币、2.19亿元人民币及1.0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41.7%、42.5%、45.3%及46.1%;纯利率分别为24.3%、27.8%、21.1%及25%。 其中,现代医药将收入分为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大类。非处方药的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和山玫胶囊是其核心产品,分别占其2019年营收的22.5%、18.3%和15.2%。2019年,补肾填精丸的收入为0.49亿元,占东北地区相应市场份额高达33.1%,山玫胶囊及气血双补丸分别占相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7.4%、15%。 根据欧睿报告,按中国东北的补气补血类中成药丸及心脑血管中成药胶囊销售额计算,现代中药于2019年是从事药品生产的龙头非上市公司之一。 现代中药收益逐年提升,背后也正反映了中医药市场的蓬勃生机。 招股书介绍,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可大致分为中成药、传统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按生产销售额计算,2019年,中成药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63.4%,传统中药饮片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14.7%,中药保健品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21.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成药市场在2015年至2019年迅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成药总市场规规模由2015年约6252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约814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8%。中成药总市场规模预期将由2020年约8785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增至2024年约113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7%。 此外,相关调查显示当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对药品的需求一般会大大增加。经历禽流感、猪流感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等不同疫症暴发后,中国居民更重视健康,愿意增加花费购买中药等医疗及保健品,以保持及改善健康。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保健、医疗产品及服务人均年消费开支由2015年约1165元增至2019年约1902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3%。 面对现代中药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德证券分析,作为东北地区的头部中药公司,现代中药集团在中药行业增长之下成长性稳定,头部效应显著,尤其是在近年振兴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相继出台的情况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得到迅速增长,行业步入加速增长通道。
地方“十四五”产业布局路线图正密集浮现。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浙江、湖北、海南、江西、四川、吉林等逾10个省份相继出炉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记者采访发现,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各地纷纷圈定发力重点领域,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在内的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有望加速崛起。 在专家看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起好步开好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引领带动作用,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创新是关键动力。”“产业升级和发展规律表明,塑强现代产业优势,很重要的就是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四川、山东、上海等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做“十四五”规划建议说明时,“产业”无一例外成为关键词。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地方正加快绘制未来五年的产业布局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开启的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地方布局的三大主线。 比如,上海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湖北提出,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基于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也将蓄势崛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不少地方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制造强省”。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浙江提出,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北提出,发挥汽车整车产能和零部件配套优势,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黑龙江也提出,健全振兴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万亿级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 基于此,湖北提出,集中力量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江西将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等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打造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 现代服务业在不少地方占GDP比重过半,在未来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湖北指出培育现代服务业万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人力资源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海南则强调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纷纷把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突出位置,体现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仍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只有优化供给体系,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布局将助推地方在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以扩大供给来满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需求,用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周游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专家也指出,各地在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施工图”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更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周游表示,各地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选择性发展未来产业和主导产业,也要综合考虑和周边城市、区域内城市产业配套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过剩产能。各地政府要注重在产业梯度转移中发展壮大产业,在更大的区域内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此外,各地还要在人才、营商环境等“软环境”上持续发力。 在刘向东看来,对地方来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要锻长板还要补短板,锻长板就要抓住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补短板就要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破解共性短板问题。政府应主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要更多发挥企业主体的重要作用,促使供需适配。
佛山龙光·天境美学示范区近日在东平河畔盛启,龙光集团(03380.HK)“现代系”产品线全新闪耀。这是继玖系、天系、江南系等产品线之后,龙光倾心打造的又一标杆力作。 佛山龙光·天境效果图 现代系定位于“国际范、极致家”,在产品内核上沿袭龙光的文化豪宅精髓,以国际视角缔造时代经典,以现代美学重塑功能价值,以智慧科技赋能健康人居,通过“再造极致”的产品法则,打造全球视野下的都市住宅范本。 值得关注的是,开创与引领是龙光现代系的重要使命。它致力于将极致美学和智慧科技完美融合于现代生活场景之中,开创契合新精英阶层审美高度的未来趋势型作品,做高端人居的行业引领者。 国际范 以全球视野打造都市住宅范本 基于持续性的传承与创新,龙光现代系融合了“玖系”的精工品质、“天系”的新中式奢华、“江南系”的文化美学,在产品语境中更加强调品牌气质的国际范,打造具有国际化生活品味、不可复制性且专属化标签的作品。 现代系的国际范,首先立足于全球视野。从国际化的产品观和价值观出发,龙光在现代系中探索以设计引领时代风潮,在全球视野中重新定义审美高度和奢华品质,站在城市未来的角度规划人居作品。 佛山龙光·天境效果图 现代系产品,凝结着龙光对国际主流人居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公布,健康人居新时代正式开启,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康人居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主流。龙光现代系产品,围绕“风、光、水、声、空间”等健康环境元素,打造全新的健康科技住宅生活体验。 在目标圈层上,现代系精心锁定高知、高智、高净值的城市新精英阶层,他们大多拥有良好的国际教育背景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对生活的追求丰富多样,期望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是未来生活方式的代言者。 极致家 以科技美学缔造现代人居极致体验 现代系超越单纯的功能定位,以国际名流的极致精神追求为标尺,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同时,现代系产品还注重科技与智慧的创新,通过赋能全智慧场景,缔造现代科技与美学生活的极致体验。 在现代系文化法则中,龙光主张通过“艺术、定制、创新、突破”多维融合再造极致,让产品点亮艺术美学的精神享受,对每一处细节精致打磨,打破习惯化的价值边界,创造专属化的价值标签。 佛山龙光·天境效果图 现代系在产品及服务体验上同样追求极致。龙光在现代系产品研发中倡导“极致六观”,以酒店式归家形象的礼仪观、地上地下双仪式动线的归心观、国际化开放会所的精神观、点线面体融合设计的艺术观、至臻至美的品质观、尊贵叠加的服务观,全面引领行业。 尤其是,龙光在科技赋能上更是聚焦前沿。现代系提出了“芯·未来”的6大科技主题全智慧场景,形成全时全生活场景无缝连接的智慧社区生态圈,解决并实现社区通行、安防、居家办公、全景控制、智能家居、云科技等极致现代需求。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易 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做好新时代中央银行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中央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夯实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成立,1984年起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银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全面深刻概括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出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货币是金融的根基,中央银行负责调节货币总闸门。因此,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中央银行对货币管理得好,就能够发挥出货币跨时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央银行对货币管理得不好,不是出现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就是发生信用收缩,甚至造成经济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仍不够成熟、定型,需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段时间以来,金融风险成为重大风险之一,其形成和我国中央银行制度还不完全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体现为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政策传导效率存在体制机制性梗阻,中央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筹监管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需要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重要支撑,既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维护国家安全。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应对国际中央银行制度演变挑战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中央银行制度演变历史看,最初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向政府融资,后来转为专门管理货币,并逐步建立起通过调节货币和利率维护币值稳定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20世纪70年代全球中央银行开始重视充分就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关注金融稳定和国际协调合作。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不再向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是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一直以维护币值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比较早地关注了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近年来又重视充分就业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背景下,为应对国际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对国际中央银行的做法进行科学分析和借鉴,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涵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任务的中央银行体制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提供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管控外部溢出效应,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治理格局。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充分就业。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央银行要实现币值稳定目标,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对银行体系货币创造行为进行调控,前提是中央银行能够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为此,必须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钱袋子”之间建起“防火墙”,同时要防止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承担企业信用风险,最终影响人民币信用。 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体系和社会提供最基础的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四大任务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便捷性、联通性、安全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布局,统一监管标准,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我们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处置风险模式,但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切实履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从事前防范看,一是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应对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和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二是完善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使微观审慎监管不留空白;三是指导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从事中处置看,要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从事后问责看,要对重大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的责任进行严肃追究和惩戒,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完善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和溢回效应,人民币会以市场化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在此背景下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求我们必须从完善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高度出发,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积极参与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大举措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建立制度化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有序开展可控试点,健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使央行政策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顺畅传导。破除贷款利率隐形下限,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至小微、民营企业,提高小微、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性,从制度上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在宏观层面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以现代化的货币管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微观层面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通金融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三角良性互动;坚持协调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持县域金融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金融体系完整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坚持开放发展,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各类金融机构平等竞争;坚持共享发展,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好服务小微、民营企业。从完善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各类银行公平竞争的银行体系结构。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实施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账管理,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改善融资结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在金融领域加快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统一准入标准,鼓励各类资本依法平等进入金融行业。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权威高效的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在股东、债权人等依法合规承担损失的前提下,发挥好存款保险基金的处置平台作用,中央银行依法履行好最后贷款人职责。严肃市场纪律,对重大金融风险形成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先进制造业、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将崛起 地方“十四五”产业布局路线图正密集浮现。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浙江、湖北、海南、江西、四川、吉林等逾10个省份相继出炉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记者采访发现,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各地纷纷圈定发力重点领域,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在内的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有望加速崛起。 在专家看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起好步开好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引领带动作用,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创新是关键动力。”“产业升级和发展规律表明,塑强现代产业优势,很重要的就是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四川、山东、上海等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做“十四五”规划建议说明时,“产业”无一例外成为关键词。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地方正加快绘制未来五年的产业布局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开启的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地方布局的三大主线。 比如,上海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湖北提出,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基于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也将蓄势崛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不少地方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制造强省”。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浙江提出,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北提出,发挥汽车整车产能和零部件配套优势,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黑龙江也提出,健全振兴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万亿级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 基于此,湖北提出,集中力量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江西将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等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打造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 现代服务业在不少地方占GDP比重过半,在未来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湖北指出培育现代服务业万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人力资源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海南则强调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纷纷把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突出位置,体现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仍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只有优化供给体系,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布局将助推地方在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以扩大供给来满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需求,用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周游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专家也指出,各地在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施工图”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更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周游表示,各地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选择性发展未来产业和主导产业,也要综合考虑和周边城市、区域内城市产业配套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过剩产能。各地政府要注重在产业梯度转移中发展壮大产业,在更大的区域内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此外,各地还要在人才、营商环境等“软环境”上持续发力。 在刘向东看来,对地方来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要锻长板还要补短板,锻长板就要抓住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补短板就要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破解共性短板问题。政府应主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要更多发挥企业主体的重要作用,促使供需适配。
方圆集团董事局主席 方明 范慧茹 发自广州 6个月前,方圆房服集团(HK:09978)从港交所GEM(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彼时,便有业内人士猜测,方圆集团的物业板块或许会与之进行资产重组。 如今,猜想变成了现实。 12月3日,方圆房服集团发布公告,建议斥资6800万元收购广州方圆现代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圆现代生活)66.31%股权。 在房企分拆物业上市大潮下,方明却选择了“逆操作”,他将方圆现代生活并入方圆房服集团。 若收购完成,则意味着,方圆的物业运营主体公司——方圆现代生活将曲线完成赴港上市。 方圆房服集团董事认为,该收购事项为集团新增了物业管理板块,丰富了经营业态,并将为集团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 方圆房服集团在2017年创业板上市后,初期股价最高曾至1.09港元,此后再无超越,已沦为仙股。 业内分析,此次重组,方圆房服集团欲借物业股东风,重新赢得资本市场青睐。 资产注入方案 成立于1996年的方圆现代生活,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在去年8月选择退市。彼时有消息称,方圆现代生活是在为转战其他上市平台做准备。 到了今年5月份,方圆房服集团谋求转主板上市获得成功,猜测方圆现代生活“注入”方圆房服集团的声音甚嚣尘上。如今,该消息得到印证。 方圆现代生活是方圆集团旗下主要物管平台,在股权转让前,方圆现代生活的股权架构为,广州市乐冠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乐冠投资)持有65.31%股份,东凌粮油(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东凌粮油)持有1%股份,其他现有股东持有余下的33.69%。 股权穿透后,乐冠投资是方圆投资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方圆集团董事长方明通过方圆投资间接持有乐冠投资约99%股权。收购完成前方圆现代生活公司架构局部图 这次公告的收购事宜,就是方圆房服集团通过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州方润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与乐冠投资和东凌粮油订立的购股协议,将以6800万元现金的代价收购后两者持有的方圆现代生活66.31%股份。 待完成收购事宜后,方圆房服集团将间接持有方圆现代生活66.31%股份,并实现并表。收购完成后方圆现代生活公司架构局部图 鲤鱼能否跃龙门? 早在2008年,方圆房服集团就曾申请港交所上市,甚至通过了聆讯,在准备路演时遭遇金融风暴而中断。直到2017年,方圆房服集团才迎来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平台,但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市值始终维持在2亿港元左右。 作为一家房地产服务公司,方圆房服集团业务分为房地产代理服务、物业研究及咨询服务、综合服务三大项。业务主要覆盖广州,及大湾区的其它城市。 在2017年至2019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6亿、2.29亿和2.56亿元人民币。在2019年收入同比增长11.8%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25.6%;净利润率为8.7%,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已迫在眉睫。而物业作为近两年资本市场的新风口,加之上半年的疫情,物管行业热度不减,拥有24年物业管理服务经验的方圆现代生活被寄予厚望。 据公告介绍,方圆现代生活位于广州,其服务主要覆盖大湾区并向中国其他部分地区扩张。截止2020年8月31日,方圆现代生活已签约为71项项目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总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 在目前已上市的36家物企中,在管面积处于末位的兴业物联,其上半年在管面积为2600万平方米,而合约面积1200万平方米的方圆现代生活,实属“蚊型物企”。 在营收方面,截止今年8个月份,方圆现代生活总收入约为1.36亿元,毛利润为3307.5万元,毛利率为24.4%;净利润为1119.9万元,净利率为8.26%。均低于上市物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2017年-2019年三年的营收分别约为1.74亿元、1.98亿元及2.1亿元。2018年和2019年收入同比涨幅分别为14.1%、6.3%。2020年8个月较同期略微增加约2.7%。 2017年-2019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570万元、1740万元、1330万元,其中2019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3.6%;2019年前8个月净利润为730万元,2020年前8个月净利润为1120万元,同比增长53.4%。 从收入类型来看,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占据主导,在2017年-2019年以及2019年8个月和2020年8个月期间,分别占比67.16%、67.19%、65.31%、65.42%、71.69%。 方圆房服集团表示,未来方圆现代生活力图专注大湾区及现有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其市场扩张,并计划在具成本效益的前提下稳步扩张。 股价长期处于低位的方圆房服集团,能否通过这次的重组实现价值重估,还有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