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本次记者会仍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16时左右,总理步入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边走边隔着屏幕与位于梅地亚中心媒体会场的记者挥手打招呼,步伐从容、坚定,会场内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今年又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这注定今年的政府工作会非常艰巨,也使今年这场特别的总理记者会格外受到瞩目。 “保”成最高频字之一,总理讲了34次 总理记者会开始前两个多小时,已经有很多记者在媒体会场外排队等待进入。在排队过程中,记者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总理可能会回应哪些问题。 一位在会场外的记者在某媒体群里发起话题讨论:你们最想在总理记者会上提出什么问题?一时间,群里讨论热烈非常,经济增长、就业等成为大家最为聚焦的话题。 在总理记者会开始前夕,记者亲眼目睹一位媒体同行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满了一个个关键词:疫情、中小企业、就业、脱贫、内需等,好几个关键词还被他拿红笔圈了起来。看来,媒体朋友们最想提出的问题还是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从2015年至2019年的总理记者会上,“首问”通常都给了外媒。这次总理记者会的“首问”依然给了外媒——路透社。整场总理记者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总理共回答了11位记者的提问,解读中国政策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一些典型的案例更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在总理回答记者提问中,“保”字成为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全场发布会,总理一共提到34次。此外,总理使用最多的词里面,“经济”一词达到31次,“市场”一词共30次,“就业”达到了23次。 9亿张口与9亿双手 妙喻就业重要性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的规模性政策举措落地问题,李克强指出,我们依然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 在回答有关就业的提问时,李克强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他巧妙比喻,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针对保企业的问题,李克强说,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2亿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 在回答有关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总理强调,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开放对各国如同空气对人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 在总理回答完最后一个记者提问后,媒体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起身和记者们挥手告别,很多记者仍停留在现场,回味着刚才妙语如珠的答记者问。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本次记者会仍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16时左右,总理步入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边走边隔着屏幕与位于梅地亚中心媒体会场的记者挥手打招呼,步伐从容、坚定,会场内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今年又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这注定今年的政府工作会非常艰巨,也使今年这场特别的总理记者会格外受到瞩目。 “保”成最高频字之一总理讲了34次 总理记者会开始前两个多小时,已经有很多记者在媒体会场外排队等待进入。在排队过程中,记者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总理可能会回应哪些问题。 一位在会场外的记者在一媒体群里发起话题讨论:你们最想在总理记者会上提出什么问题?一时间,群里讨论热烈非常,经济增长、就业等成为大家最为聚焦的话题。 在总理记者会开始前夕,记者亲眼目睹一位媒体同行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满了一个个关键词:疫情、中小企业、就业、脱贫、内需等,好几个关键词还被他拿红笔圈了起来。看来,媒体朋友们最想提出的问题还是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从2015年至2019年的总理记者会上,“首问”通常都给了外媒。这次总理记者会的“首问”依然给了外媒——路透社。整场总理记者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总理共回答了11位记者的提问,解读中国政策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一些典型的案例更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在总理回答记者提问中,“保”字成为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全场发布会,总理一共提到34次。此外,总理使用最多的词里面,“经济”一词达到31次,“市场”一词共30次,“就业”达到了23次。 9亿张口与9亿双手妙喻就业重要性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的规模性政策举措落地问题,李克强指出,我们依然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 在回答有关就业的提问时,李克强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他巧妙比喻,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针对保企业的问题,李克强说,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 在回答有关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总理强调,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开放对各国如同空气对人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在总理回答完最后一个记者提问后,媒体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起身和记者们挥手告别,很多记者仍停留在现场,回味着刚才妙语如珠的答记者问。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在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方面,提出出台《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在为金融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金融消费纠纷频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在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方面,提出出台《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金融消费“坑”很多 针对金融消费路上曾经踩过的“坑”,《证券日报》记者在朋友圈发起小调查,并走访金融机构采访了部分投资者。 “去银行申请信用贷,却被强制搭配了一张信用卡。更坑的是,用卡时才发现,信用贷和信用卡的额度其实是共享的,并不累加。再后来,我想把卡注销,却发现办卡容易退卡难。”北京工作的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曾经的踩“坑”经历。 “我去年在银行办的ETC规定2年内不得解约,解约就要收取设备违约金。但是这个条款在协议中并没有显著提示,办理时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出提醒,我认为这属于霸王条款。”来自北京的杜女士告诉记者。 在浙江工作的张小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买车时4S店拼命推销‘分期购买’,我说打算全款但对方不情愿。后来我才知道,消费者如果选择分期购买,他们可以收取‘金融服务费’,我也差点踩‘坑’。” 此外,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以及金融信息泄露的侵权行为也让消费者颇为不满。上海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申请按揭贷款险些被拒贷,银行给出的理由是她曾经连续多次查询个人征信,有骗贷嫌疑。后来查询详细的征信报告才知道,她在几个网站办理业务时自动签订了“征信授权书”,由于这些业务条款是格式条款,当时没有仔细阅读便选择了同意。 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自从在某保险公司买了保险后,就不断接到保险以及信用卡推销电话。“对方知道我的姓名、住址等信息,细问之下还能说出我买过什么保险,基本确定就是保险公司泄露的信息。” 对此,有银行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银行、保险机构的一些合约上会有类似“乙方同意甲方将其个人资料披露给甲方认为必需的第三方”的格式条款。由于“必需的第三方”没有明确定义,遇到这类情况,对方是否侵权很难界定;同时,由于是格式条款,即便签约时看到,消费者也只能表示同意,没有自主选择权。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还有消费者反映曾经遭遇买理财变保单,申请房贷被搭售了信用卡的情况,此外,套路贷、乱收费、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乱象也被消费者所提及。还有投资者表示,上市公司涉嫌违法违规,投资损失惨重是自己作为“金融消费者”踩的最大的“坑”。 如何有效震慑违法者 “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现行规章制度存在处罚力度不足,个人责任较轻,新型金融违法没有具体处罚措施等问题。”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到如何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赵亚赟表示,在加大金融违法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不让违法者因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要完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创新型金融产品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防范风险扩散,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加强金融产品风险排查,治理产品设计不规范、销售行为不规范、强制搭售产品等突出问题。二是,明确主体责任,监管机构对同一事项针对金融机构及责任人进行双罚,对违法责任人员依法严格追究个人责任。对有直接责任的董监高进行警告、罚款,限制直接责任人担任相应职务。金融产品发行人和销售者需对金融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三是,建立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四是,针对现有制度规定暴露的不足,及时修订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赵亚赟表示,金融机构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较高,要严格内控制度,相关员工要廉洁自律,勤勉尽责,保证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和风险提示。 “银行业机构、证券业机构、保险业机构以及其他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应当遵循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等原则,充分尊重并自觉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盘和林说。 全国两会代表建议加快立法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比如,去年12月底,央行起草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此外,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自今年1月25日起也正式施行。 “不过,现阶段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仍然不成体系,对于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少一些明确的规定。”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旦被侵犯,特别是发生恶性违规事件,消费者容易遭受巨大的损失。 黄大智建议,一是明确相关的概念,包括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概念、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等;二是明确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的功能定位;三是要明确出现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解决途径,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进程,并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法规进行修订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周振海表示,建议通过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方式,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立法,以此提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层次。在立法层面做出某些特殊制度安排,例如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引入金融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确立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建议,对《人民银行法》进行修订,纳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表示,应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将“存款人保护”条款拓展为金融消费者保护条款,实现对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象的平等保护。
开咖啡馆是很多人的梦想,但面临巨大的咖啡市场,梦想照进现实却并非易事。有不少咖啡馆顶着各种光环而来,却仍旧逃脱不了关店的厄运。 6月2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北京月坛宾馆的连咖啡coffeebox店,发现门店早已没有了踪影,连招牌也不复存在。 月坛宾馆的保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连咖啡去年年底就已经关门了。 记者通过走访多家连咖啡门店发现,多数门店已经关闭,有的处于出租状态,有的已经被闲置,还有的已经换成了新的咖啡馆。 对于连咖啡目前的处境,连咖啡相关人士未给予《证券日报》记者回复。 连咖啡某门店的房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是因为资金链有问题,2019年年底就不租了。 这几年,随着中小型网红咖啡企业的涌起,连咖啡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声音。上一次被关注,还是“幕后”支持中石化在加油站推出易捷咖啡。 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与连咖啡正在总结经验,确定合作模式以继续推广。 “由于开店的成本和资金压力,咖啡服务商是很多中小型咖啡企业正在转型的方向。”悦咖啡CEO王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资金链断裂大规模关店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搜索查询到连咖啡目前在北京共有18家店,已经有16家店显示暂停营业。而仍显示营业的金宝街店和惠新西街店,记者走访后发现也处于关门状态。 位于建国门外北大街五号物美超市金宝街地下一层的连咖啡店,虽然超市门口还有coffeebox的指示牌,但咖啡店仅剩下“coffee”的字样,一副破败的景象,旁边堆满了超市的购物车以及拖把等杂物,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超市保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没有开过,应该是撤店了。 而在连咖啡平安发展大厦店,咖啡店原来的招牌还很清晰,但门内空空如也,门口贴有房屋出租/出售的通知和电话。 记者根据电话打过去,该房东表示:“连咖啡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北京的门店全部关闭,去年年底就不租了。” 事实上,连咖啡去年就开始出现问题,当时就不断传出关店的传闻。 当时连咖啡对外回应称,是公司内部的主动调整所致,主要是对盈利能力欠佳和品牌形象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部分咖啡站点进行优化调整。 而在去年4月份,连咖啡已经完成2.06亿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连咖啡创始人王江和张晓高、启明创投、高榕资本联合投资。彼时的连咖啡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扩张计划。 天眼查数据显示,连咖啡所属公司为上海连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知名主持人戴军还有该公司1.98%的股份。 有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的连咖啡也是有上市计划的,但并未成功,后来资金方面难以支撑,不得不关店。 从记者的一线走访来看,连咖啡的部分门店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关闭。如今来看,受疫情影响,连咖啡未盈利的门店或进一步增加。 大众点评的信息显示,除了北京的门店,连咖啡在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门店也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连咖啡这几年发展不顺利的最主要问题是整体定位不清晰,战略落地这一块也非常模糊。资本市场的乏力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连咖啡的互联网模式也只是浮于水面,没有把互联网的核心真正融入企业的运营、整个供应链以及跟客户之间的强关系里去。 转型咖啡服务商求生? 6月2日,《证券日报》记者在连咖啡万达广场CBD店看到,门口已经贴上了咖啡之翼的海报,海报边缘处还留有“coffeebox”的标志。无意之中,还透露着新人来旧人走的悲凉。 海报称,咖啡之翼的持续稳健发展,吸引了众多优秀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包括何炅、陈欧、徐小平等等。 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前不久对外表示,疫情过后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是浴火重生,还是淘汰出局?优秀的企业不会踩刹车,而是踩油门。 尽管疫情以来,中小咖啡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咖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这一点也成为业内共识。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国内咖啡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消费人群也在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3000亿元。 因此,虽然连咖啡退出北京市场,但仍旧会有新的咖啡企业不断进来。 对此,有咖啡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连咖啡正在转型做咖啡服务商,这也是很多咖啡企业正在探索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连咖啡还作为“幕后”与中石化合作开咖啡馆而火了一把。 2019年9月份,中石化易捷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批易捷咖啡店在苏州的9家中石化加油站内同步开业。易捷咖啡是加油站便利店业务“外送+到店消费”新零售模式的创新。 作为初次进入咖啡行业的中石化来说,它选择了有经验的连咖啡作为背后支持。 悦咖啡CEO王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用经验和服务去培育亟待突出重围的企业,从投资型咖啡企业变成服务型咖啡企业,从ToC变成ToC+ToB双驱动。 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连咖啡还在合作,正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进行商务谈判。下一步会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合作模式,然后逐步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不少房企都做了一项过去处在长期牛市时基本不做的事,就是盘点现金流压力测试,事关生死。 《证券日报》记者今年线上参与了多家房企2019年业绩沟通会,总结来看,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在手现金是否能充分覆盖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接下来有何融资计划? 根据贝壳研究院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房企融资意愿强烈。2020年前4个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5010亿元,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为2019年全年的41%。 “从2019年开始,基本上能用的融资工具都用了。”某房企融资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开年的时候,公司进行了一笔规模较大的美元债融资,但随着疫情蔓延,4月份美元债发行几乎停滞了,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境内融资,总体来看,机会很大,且融资成本可能会下行。 海外债融资通道重启 “受到海外疫情严重影响,4月份海外融资几乎沉寂,5月下旬以来,部分房企开始试水发行美元债,发行规模不高,利率也在合理水平。”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王小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债作为房企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仍然受到房企的青睐。 5月20日,碧桂园(港股02007)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发行5.44亿美元于2025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票面利率5.40%。同日,力高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宣布,5月19日公司连同附属公司担保人与瑞信及法国巴黎银行就票据发行订立购买协议,据此发行2023年到期的1.5亿美元13.0%优先票据。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美元债融资通道重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在有序恢复,海外金融市场逐渐重启;其次,我国金融开放提速,正在加快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第三,在4月份销售业绩中,多数房企增速回正,房地产行业恢复超预期,提振了市场与投资人信心。 “接下来,房企的融资动作将会增加。”潘浩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已有发债需求的房企会逐步落实原有发债计划;另一方面,今年我国金融环境的适度边际宽松,给原本不急于发债的房企提供了有利的发债条件,这类房企大概率会根据今年的形势重新制定自己的融资计划。 王小嫱也表示,随着各方面恢复正常,房企的融资动作会继续增加,在国内货币流动性宽松下,短期融资成本会走低。 借新还旧应对偿债高峰期 “下半年面临偿债高峰的房企急于融资还债。”王小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品牌房企由于规模较大,负债率也相对较高,需要流动资金的支持,融资的动作也会较为频繁。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急于融资的房企筹集的资金主要有三种用途,第一是偿还到期债务;第二储备“粮食”等待机会拿地投资;第三,补充一般运营资金。其中,借新债偿还旧债是最主要目的。因为,今年下半年是房企的偿债高峰期。 “近三年均处于偿债高峰阶段,有两类房企更加急于融资。”潘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一种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房企,其流动现金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债务,需要通过发债来借新还旧;第二种是可售货值结构中存在无效土地储备的房企,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房企在上半年可售货值中存在高比重的旅居型房产、车位等短期滞销产品,有一定比例将转化为无效土储,年内难以变现。 事实上,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房企当前对资金需求更为迫切。 据亿翰智库统计数据显示,从现金短债比分布来看,50家典型房企现金短债比多分布在1倍-2倍之间,合计26家,占比达到52%;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房企有12家,占比24%;现金短债比位于2倍-3倍之间的房企有9家,占比18%;现金短债比超过3倍有3家,占比6%。 对此,亿翰智库表示,整体来看,多数房企短期偿债压力较小,但房企货币资金储备中有一部分受限制资金是无法动用的,如果受限制资金规模过高的话,将会对房企的短期偿债能力造成压力。
5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加拿大媒体记者4次追问孟晚舟案,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加方应当切实纠正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并确保她平安回到中国。 记者会上,环球邮报记者问道:加拿大的法院将于本周三宣布对孟晚舟有关案件的裁决结果。中方有何期待? 赵立坚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美加两国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任意采取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加方应当切实纠正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并确保她平安回到中国,以免中加关系持续受到损害。 该记者追问:你刚才表示加方应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以免中加关系持续受到损害。如果加法院作出对孟不利裁决,中方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 赵立坚回应称,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 随后该记者又问道:孟晚舟的案子在加拿大是公开审理的,并且有律师团队为其辩护。但加拿大公民康明凯、迈克尔两人却不能为自己辩护。对此你有何评论? 对此,赵立坚表示,关于康明凯、迈克尔两名加拿大公民个案,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他们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活动,中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依法保障有关加拿大公民合法权利。中方敦促加方切实尊重法治精神,尊重中国司法主权,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赵立坚强调,中方始终依法保障康明凯、迈克尔的合法权益。 最后,该记者第4次追问:中方是否期望加方周三宣布释放孟晚舟?如果加方这么做了,中方是否会尽快释放康明凯和迈克尔? 赵立坚则明确答复:我已经非常明确地阐明了中国政府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
继“GEC环保币”后,又一打着环保旗号的“GSC环保币”在币圈大肆推广。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搭建人头架构、构建会员模式等方面,“GSC环保币”与“GEC环保币”十分类似,不过,“GSC环保币”多了一个号称与实体相连的应用场景板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平台仅开通了影视板块,且需要提现才能应用。在分析人士看来,“GSC环保币”更像是新瓶装旧酒,应用场景板块则更多是营销噱头。 应用场景被疑噱头 “绿色能源、环保出行、躺着赚钱的环保币来了!”在币圈投资群里,“GSC环保币”的注册链接每隔几秒就被刷屏一次,“昨日成交量1288万元”“总成交量39025万元”“无门槛”“无风险”吸引着无数小白投资者的询问,关于“GSC环保币”的相关社群也已经达到了数十个。一位项目大区推介人在群里这样描述“GSC环保币”:物以稀为贵,币会越来越值钱,平台才刚刚开始发展,币价也非常便宜,买到就是赚到;买卖透明化,上下级不能交易,从而产生了公平公正,打击了刷小号现象。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初步调查发现,要想成为“GSC环保币”的投资人,需要持有邀请人提供的邀请码才能注册,而注册流程也较为简单,通过微信就能操作,成功注册后该平台就会根据邀请码将投资者分入所属的工会团队,投资者必须进行第三方机构认证、实名认证才能进行交易。从“GSC环保币”的界面来看,主要包括实名认证、绿色能源、钱包中心、排行榜、商城、话费充值、幸运转盘、影视、交易大厅几大板块。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GSC环保币”首次将虚拟货币盈利投入了实体市场中,在投资人交流群中,一位大区群主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只开通了提现功能应用到影视板块,可以进行会员充值操作,充值会员有折扣,后续会陆续开通游戏板块、话费充值、油卡充值、信用卡还款等服务,但只针对服务商才可以进行操作”。 需要提现才能应用到实体场景,也让不少投资者质疑,应用板块是否属于营销噱头。一位不愿具名的区块链专家表示,开通这些游戏板块、话费充值、油卡充值、信用卡还款服务都是需要特定审批或者批准的,因此存在过度营销或者不实营销的嫌疑。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则直言,初步判断是营销噱头,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到“GSC环保币”,增强参与人的信任感。因为一个单一的虚拟货币,要投入到实体市场之中,需要打通很多的商业链条,让接受者都认可这个币的价值,从目前看,要实现大范围的使用,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可以,其他的各类币种都无法实现。对投资者来说,即将开通的信用卡还款服务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何南野强调称,通过“GSC环保币”进行信用卡还款,不可避免会导致个人信用卡信息被泄露、被“GSC环保币”所窃取,一旦被不法分子盗用,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拉人头” 引传销争议 为招揽投资人,该平台采用了“拉人头”分级模式。 “GSC环保币”设置了顶级“大咖”权限,在各大社群中,终极服务商成为了小白投资者争相追捧的对象,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GSC环保币”的服务商可享受应用场景服务独享、买币省手续费等多项权益。 一位大区群主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新手小白投资之后如果想要实现盈利,必须要卖币,一般情况下,静态会员卖币的手续费为50%,如果成为服务商则会省去不少费用,只收取30%手续费。如何成为服务商?从操作模式来看,该平台主要采取搭建人头架构构建会员的模式。具体来看,会员级别分为五级,直推人数对应为10人、20人、60人、150人、350人,以此类推上不封顶,直推人数达到20人,购买矿机人数达到10人就可以成为工会会长,直推人数达到350人,购买矿机人数达到75人,就可以成为超级服务商。 所有晋级的会员均可以享受全球分红的权益,例如,工会级别达到一级,直推人数达到5人,获得小型云矿机一台,可以享受全球交易分红的25%;工会级别达到二级,直推人数为3人,晋升一级矿商,获得中型云矿机一台,享受全球交易分红的20%。另外,该平台还推出了感恩奖,上级卖币,下级就享受2%的分红,下级直推成功后,也可以享受7%的分红奖励。 社交群内的导师介绍,“币每天都在涨价,成本也在上升,现在正是入手的好时机,只要晋级会长,每天都有分红,稳赚不赔”。看似诱惑的分红背后,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交流群中,有不少新手投资者提问,“为什么手续费过高”?50%的手续费是否合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交易费能够达到50%明显不合理,一般交易所交易手续费不到一个点,而且从拉人头四级传销来看明显是骗局。 从法律角度层面,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直言,该平台的交易涉嫌两方面违法,一是“拉人头”复式计酬方式涉嫌传销,二是这种虚拟货币并没有获得一定的公信力,我国也已经明令禁止虚拟货币的炒作,建议投资者不要参与此类交易,容易掉入诈骗或传销陷阱。 变相ICO卷土重来? 在平台宣称的完美控盘制度下,“GSC环保币”高盈利也让人咋舌,一位投资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收益图显示,“GSC环保币”的最高年化收益可达到150%,例如,投资人花费半年时间投100枚币,大约可以收取360-390枚币,买币均价为4元一个,半年后币价为16.6元,即:投资400元即可换来4800元的收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刘峰直言,这一类高收益明显不符合虚拟货币市场投资交易收益,因此投资者需要注意其中的法律风险和交易财产风险。在何南野看来,如此畸高的收益,放在任何领域都是不合理的,没有只涨不跌、没有无风险的投资品,如果有此类投资品,则风险要警惕,投资者要理性看待,不要被高收益蒙骗了双眼,该平台涉及传销式行骗,或非法集资。 如此畸高的收益率,记者提出了疑问,但平台的多位推介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均提到,“没有风险,投资人都在内盘交易,平台的控盘制度是完善的”。在此前的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了和“GSC环保币”较为相近的“GEC环保币”,该平台是由世界环保创业基金会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也均是在内盘进行交易。不过浙江省民政厅在2019年6月11日已将“世界环保创业基金会”列入非法社会组织。 对于“GSC环保币”和“GEC环保币”,一位大区群主向记者表示,“并无不同,两者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自己的内盘交易,稳健安全,‘GSC环保币’稍晚开发而已”。 一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其实“GSC环保币”就是一个盘圈,外观打造的是虚拟货币,内部为资金盘,和之前的“GEC环保币”都可以归为盘圈,而其在“拉人头”的过程中进行了分发币、收集投资者资金的操作,也可以称为变相ICO(首次代币发行)。 “代币的发行即使通过矿机、挖矿等字眼的包装,但本质上还是变相的ICO活动,不被法律所保护。”刘峰如是说道。针对高收益、拉人头、涉嫌传销、变相ICO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GSC环保币”平台进行询问,但并未找到对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