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委官方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近日进行更新,据最新名单显示,陈阳已任济南市委组织部部长。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陈阳,女,1970年3月出生,曾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易险承保部总经理等职务,今年10月起任济南市委常委。 陈阳简历 陈阳,女,汉族,1970年3月出生,文化程度经济学硕士,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入党。 1989.09--1994.08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其间:1989.09--1990.08石家庄陆军学院军政训练) 1994.08--1996.02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营业部市场开发处科员 1996.02--1998.11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口信用险部短期险业务管理处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8.11--2001.10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口信用险部短期险业务管理处主任科员(其间:1999.09--2001.0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硕士;2000.01--2000.09参加中英政府FIST项目英国公司BPL海外工作) 2001.10--2004.03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再保险处处长 2004.03--2006.1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 2006.11--2008.08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2008.08--2013.05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2013.05--2014.09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项目险承保部总经理 2014.09--2016.1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16.12--2018.06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特险承保部总经理 2018.06--2019.07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易险承保部总经理兼出口特险承保部总经理 2019.07--2020.10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易险承保部总经理 2020.10--2020.12 济南市委常委 2020.12-- 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5071亿元,增长92.6%。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3.22万亿元,增长24.6%。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整体表现为逆势增长、韧性十足,与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开始‘V’形反转、逐季向好的趋势相一致。”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中国抗疫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特别是“宅经济”相关商品出口增长强劲,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国内企业善于抓住市场变化的新商机,体现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外贸增长的韧性。 出口超预期增长 按美元计价,11月份我国出口金额为26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9.7个百分点,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前11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金额2.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出口超预期增长,表明在年末的‘特殊冬季’节点,海外产能供需缺口明显扩大,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再次凸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解释称,冬季即将迎来西方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筹备活动提前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已经在慢慢恢复的需求在年末急剧放大,而受疫情限制的产能不足矛盾愈发突出,扩大了从我国进口商品的规模。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伊楠也认为,11月份出口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防控错位导致“中国生产,世界消费”现象发生。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得力,目前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国家由于疫情加速扩散,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叠加感恩节、圣诞节带来的需求激增,共同推升了11月份我国出口超预期增长。 从国别来看,前11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2.37万亿元,增长7%;对欧盟出口2.45万亿元,增长7%;对美国出口2.82万亿元,增长6.9%;对日本出口9004.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韩国出口7053.3亿元,增长1.6%。 从重点商品来看,前11个月,出口增长的主要是机电、纺织和塑料类产品,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需求再度增加。据海关统计,以人民币计价的累计出口额增长33%;鞋靴、箱包类出口下降,降幅超过20%。 进口需求回暖趋势未变 按美元计价,11月份我国进口金额为1926.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金额1.86万亿美元,下降1.6%。 分产品来看,铁矿砂进口量价齐升,前11个月我国共进口铁矿砂10.73亿吨,增长10.9%,进口均价为每吨694.5元,上涨5.8%;原油、大豆和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其中累计进口原油5.04亿吨、大豆9280.3万吨、天然气9043.6万吨,分别增长9.5%、17.5%、3.9%。 “海外疫情反复,特别是采取封锁措施的欧洲国家复工延迟,导致欧元区服务业遭受严重打击,制造业增长在7月份复苏后再次放缓,制约了我国从海外进口商品的空间。”唐建伟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1月份进口增速小幅放缓,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走高以及疫情反弹导致海外供给能力恢复受阻。不过,当月进口绝对金额仍为年内次高,反映进口需求回暖趋势不变。 王青表示,与此相印证,11月份制造业PMI进口指数进一步提升至50.9%,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一方面,受益于内需强劲,尤其是随着经济回升、就业好转以及消费旺季来临,国内终端消费出现加速改善势头;另一方面,也因我国出口保持强势,对相关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有较强拉动。 逆势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实属不易。徐洪才认为,从根本上讲,外贸逆势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产业链配套能力突出,特别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善于捕捉新商机,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最终体现在企业外贸产品和服务质量、科技含量等得到明显提升。外贸在全球的空间布局也在优化。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出口形势,王青表示,11月份国内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升,并已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意味着年底前我国出口增速仍有支撑,12月份出口同比有望继续保持较快正增长。另外,目前来看,疫情对各国消费的影响或将有限,年底前海外供需缺口将继续对我国出口形成带动效应。 “尽管全球需求有从深度衰退中复苏的迹象,但疫情的反复仍是制约产能的关键因素。”唐建伟认为,海外消费品库存处于低位,叠加“特殊冬季”效应,年末产能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依赖将加大。 进口方面,王青预计,年底前国内经济增速还将向着潜在增长水平回升,其中消费回升的潜力仍然较大,内外需共振将继续对进出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订单减少、贸易成本上升等问题。为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尽管外贸有所恢复,但是还处在较为困难的时期,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大。”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的重点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因此出口企业把产能从国际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是必要的举措。 支持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出口产品转内销并非“一帆风顺”。业内专家表示,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转向内销后,有的企业缺少市场销售渠道,对市场准入、销售、结算等规则不熟悉,争取国内订单比较困难。同时,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口味、标准和国际市场也存在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需要有关部门帮助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拓展方面给予支持,牵线搭桥拓展“朋友圈”,搭建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特别是要用好线上销售的优势做好宣传,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标准不一致,转内销的外贸产品需要按照国内标准进行调整改造,否则无法在国内销售。对此,《意见》提出,要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即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内外销转型。 加大融资服务和支持力度 “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也要给予外贸企业更多的金融支持。”李建军表示,在出口方面,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涉外业务减费让利,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纾困外贸产业链。 民银智库研究员伊楠建议,要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结合实际开展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加大流动性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仓单、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 资金的持续性对外贸企业纾困至关重要。对此,李建军强调,在贷款支持方面,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缓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推广无还本续贷、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外贸企业战胜疫情影响。 此外,《意见》还要求,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加大对出口产品转内销的保障力度,提供多元化的保险服务。 外贸促稳提质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外贸促稳提质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认为,在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人力资本等诸多优势充分彰显,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贸形势,伊楠分析称,目前,发达国家复工复产相继启动,全球经济最严峻的时刻或已过去,这将有助于我国出口回暖。国内疫情防控等级全面下调之后,经济社会运行逐渐恢复正常,进口需求也有望逐步回稳。 针对疫情导致外需下滑的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商务部将在狠抓稳外贸系列措施落地的同时,通过降低企业内销成本、加大内销支持力度、用好产销对接平台、拓宽线上合作渠道四个方面举措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刘红霞 刘文昕)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呈现持续向好、加速增长态势。 1至9月,我国外贸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1至10月,外贸增速提高到1.1%;进入11月,增幅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11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为外贸总体“提速”提供了动力。 前11个月整体看,我国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3.22万亿元,增加24.6%。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11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24万亿元,增长6.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同期,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贸易额分别为4.05万亿元、3.65万亿元、2万亿元,分别增长4.7%、6.9%、1.4%。 从经营主体看,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1.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则在进口端和出口端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从货物类型看,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57万亿元,增长5.4%,占出口总值的59.3%;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892.3亿元,增长33%;出口鞋靴2189.4亿元,下降21.3%;出口箱包1279.5亿元,下降23.8%。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庄芮认为,外贸加速增长再次印证我国经济韧性十足,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商签自贸协定,外贸促稳提质将迎来更多抓手。
当前外贸形势持续向好,有何亮点?中国进出口在全球分量如何?全年外贸目标能否实现?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8日接受采访时作出回应。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这是我国进出口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李兴乾表示,前11个月,以美元计,我国进出口4.17万亿美元,增长0.6%,增速首次转正。并且,在我国外贸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国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 困境和压力之下,我国外贸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李兴乾介绍,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2%,拉高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9.3%。集成电路、计算机、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增速分别达14.8%、10.7%和44.5%。 中国外贸还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作出重要贡献。李兴乾表示,通过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我国进口占全球份额上升0.8个百分点,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 他同时指出,尽管近期国际市场需求出现积极回暖迹象,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均上调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速预测,但从反弹到复苏还有一个过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仍受制约,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李兴乾表示,我国外贸具有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加上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有望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商务部也将加快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更加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于佳欣)
引言 出口增速已数月连高超预期,景气度高是不争的事实,站在当下时间点,大家对于出口总量和行业结构的双韧性都十分关注,讨论热烈。我们从2020年9月便开始关注出口份额的相关问题,已撰写出口专题报告5篇,对此有一定的数据积累。为方便投资者阅读,我们按照资本市场具有共性的10个问题,层层递进来拨开出口的迷雾,并且对于投资者更为有意义的是——我们会在这些问题中逐渐构建一个三维度筛选出口受益行业的方法,我们如果要把握出口景气度,就要以这些行业为主线,就像草莓最好吃的是尖、西瓜最甜的是心儿、咸蛋最有油的是黄儿。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吃草莓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 (一)疫情让我国出口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以来,美欧经济修复呈现出消费强(个人补贴提升收入)、生产弱(疫情防控较差)的格局;我国经济修复呈现消费弱(个人补贴有限)、生产强(疫情防控好)的格局。所以欧美经济供需缺口扩大,这部分订单被全球疫情防控最好的我们顺利承接,带来我国出口份额快速提升,形成了美欧经济差但我国出口好的格局。4月起我国出口份额迅速提升至20%,4-6月出口份额均值为19.4%,较2019年均值16.1%提升了3.4个百分点;6月起份额开始逐步回落,9月我国出口份额回落至17.6%,但较2019年均值仍高出1.6个百分点。 (二)全球出口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发生以来,出口份额的主要损失方为美国,而主要获益方为墨西哥、越南、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经济体,我国出口主要替代的经济体为美国,而4-5月由于欧元区防疫措施较为严格,中国也一度替代了欧元区的出口份额,不过6月以来欧元区份额已开始逐步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 (三)份额提升中,如何思考行业份额的永久性VS暂时性? 我们的思考逻辑为:第一步从区域角度,评估我国对哪些国家的出口形成替代;第二步从商品角度,评估存在出口替代的国别中,我国主要对哪些商品存在出口替代;第三步计算存在出口替代效应的商品的出口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较高的商品可认为会出现永久性份额提升;第四步计算所有永久性份额提升商品占今年出口份额提升商品中的比重。最终可得:暂时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第6类)、塑料及橡胶制品(第7类)、运输设备(第17类)、光学、医疗等仪器(第18类);永久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贱金属及其制品(第15类)、机电产品(第7类,剔除手机、电脑)、杂项制品(以居家日用品、办公用品为主)、家具(第94章)。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四)短期份额的提升与长期产业转移趋势矛盾吗? 二者并不矛盾。根据我们在《【华创宏观】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中国制造——全球价值链研究系列一》中对各行业改进后RCA指数的计算,可见化工品、金属与金属制品、电子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和交运设备的全球比较优势在2005-2015年的10年间出现提升,而纺织服装虽未提升但仍保持在全球第三的优势地位;上述行业与短期份额提升的有色金属、轻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相一致。 (五)如果疫苗打败了疫情,我们能守住多少份额? 根据对行业份额永久性与暂时性提升的拆分,可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4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7%,主要包含贱金属及其制品、剔除手机和电脑的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等),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6.7%(=(2020年4-6月出口份额-2019年出口份额)*20%+2019年出口份额=(19.4%-16.1%)*20+16.1%=16.7%)。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六)怎么理解美国补库空间的确定性和弹性? 确定性:比较当下库存增速与正常库存增速均值的差异,差异越大,反映当下去库幅度越大,未来补库确定性越高;可见金属制品制造、机械制造、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纺织业、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库存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弹性:对比2009年-2011年金融危机后库存增速的提升幅度,幅度越大反映在危机后补库弹性越高;可见初级金属、纺织服装业、塑料及橡胶制品、电力设备、木制品、金属制造等。详见《【华创宏观】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综合两个角度看,金属制造、机械制造、纺织品、塑料及橡胶制品确定性高且弹性大。 (七)上市公司中哪些为出口受益标的? 个股角度,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某个个股是否受益出口。1)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2)今年3季度收入增速好于今年2季度,也好于去年全年增速。3)今年三季度收入增速大于0。4)2019年全年收入没有出现同比50%以上的增长或者下跌。以踢掉部分借壳上市的公司。 这个标准下,共有95只个股明显受益出口好转。数量较多的行业是电子(19个)、机械设备(14个)、汽车(16个)、化工(10个)、医药生物(10个)、家用电器(8个)、纺织服装与轻工制造(各5个)、电气设备与通信(各3个)、有色金属(2个)。详见《【华创宏观】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受益?——出口研判系列四&;每周经济观察第43期》。 (八)出口景气度行业中,哪些是可以穿越疫苗的“草莓尖”? 从三个维度寻找受益行业的交集,预计家电家具、有色金属、轻工、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有望持续受益于出口高景气度。详见《【华创宏观】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受益?——出口研判系列四&;每周经济观察第43期》。 维度一:份额、比较优势角度。疫情发生以来,家具、贱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电、机械制造等产品出口份额出现显著提升,同时此类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因此未来即便疫情可控,此类产品的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较高份额。 维度二:美国补库角度。三个逻辑:库存较低、生产较低、弹性较大,这类行业后续补库的空间和弹性较大。梳理来看主要包括金属制造(库存低、补库弹性大、生产低、生产修复弹性大)、纺织服装(库存低、补库弹性大、生产修复弹性大)、机械制造(库存低、生产低、生产修复弹性大)等。 维度三:A股业绩兑现角度。行业角度看,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某个行业是否受益出口:1)海外收入占比不能太低,至少在10%以上。2)今年3季度收入增速好于今年2季度,也好于去年全年增速。以反映出口3季度好于2季度,好于2019年的特征。在此标准下,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制造、有色金属、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可能实际都是明显受益出口的。 (九)2021年疫苗和财政刺激未决,我国出口增速到底如何判断? 疫苗上市情况决定了供给端恢复的节奏,同时也影响需求恢复力度,中性预期是目前处于临床III期的疫苗多数可于2020年底上市,2021年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可实现全面接种。美国国会归属情况决定了刺激法案能否如期推出,美国居民消费需求能否延续较强的韧性。分别对这两项因素进行情景假设,再对出口增速进行分别测算,即可得到2021年出口增速测算的四情景矩阵。 测算公式为:中国出口额=全球出口额*(中国出口额/全球出口额)=全球出口额*中国出口份额。关键参数假设为:①对全球出口增速的假设:疫苗如期上市、外需有韧性情境下出口增速最高;疫苗上市越晚、外需韧性越弱,外口增速越低,预测基准为WTO的预测值(2021年全球贸易增速+7.2%)。②2021年我国出口份额的假设:若2021年中海外疫情可控,则2021年上半年出口份额由2020年下半年的19.7%匀速回落至16.7%,2021年下半年起出口份额稳定在16.7%;若2021年末海外疫情可控,则2021年全年出口份额由19.7%匀速回落至16.7%。 (十)结论 总量来看,明年的出口到底有多好?从四情景矩阵分别来看: 情景一:疫苗如期上市、国会民主党横扫下财政刺激有望快速落地。这一情景下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越快,因此假设全球出口增速+10%,但由于海外复工也较快,因此上半年份额就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6.2%,上半年+25.1%,下半年-8.1%。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4.2%,下半年出口-2.1%,全年出口+5.5%。 情景二(可能性最大):疫苗如期上市、国会分立下财政刺激规模较低。这一情景下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低于情景一,因此假设全球出口增速+6.4%,且上半年疫情控制后海外复工也较快,因此上半年份额就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2.7%,上半年+21%,下半年-11.1%。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0.5%,下半年出口-5.3%,全年出口+2.1%。 情景三:疫苗慢于预期、国会民主党横扫下财政刺激有望快速落地。这一情景下海外疫情或反复,不过大规模财政刺激可一定程度增强经济修复的韧性,因此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弱于情景二,假设全球出口增速+5%。不过由于疫情无法完全可控,因此我国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至年末才逐步回落至低位。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5.6%,上半年+21.4%,下半年-6.4%。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0.9%,下半年出口-0.4%,全年出口+4.9%。 情景四:疫苗慢于预期、国会分立下财政刺激规模较低。这一情景下海外疫情或反复,且财政刺激力度也较弱,因此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弱于情景三,假设全球出口增速+0%。不过由于疫情无法完全可控,因此我国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至年末才逐步回落至低位。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0.6%,上半年+15.7%,下半年-10.9%。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5.6%,下半年出口-5.1%,全年出口-0.1%。 综合来看,由于份额与外需的角力,外需回升快时份额回落也快,因此海外经济好≠我国出口好(如情景二与情景三的对比)。但疫情后份额存在永久性提升的部分,且明年上半年份额大概率不会太快回落,同时明年外需回升是确定性的,因此2021年出口景气度依然不弱,大概率延续正增长,且上半年出口增速在剔除基数效应后仍大概率优于2020年下半年;不过由于明年下半年出口份额将逐步回落,因此下半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转负。 行业投资层面,那些行业是我们能吃得到的草莓“尖”?我们从出口份额与比较优势领先的行业、美国补库存确定性与弹性较高的行业、A股业绩兑现已有所显现的行业三个维度寻找受益行业的交集,这一交集即为草莓“尖”,主要包括了家电家具、有色金属、轻工、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 二 进出口分项数据——11月出口为何超预期 (一)出口:11月出口大超预期,手机与劳动密集型为主要拉动项 1、出口走势 11月出口增速继续走强,大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21.1%,预期+12%,前值+11.4%;以人民币计价,11月出口同比+14.9%,预期+5.7%,前值+7.6%。11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11月对欧美等国出口大幅提升 11月对欧美等国出口大幅提升。11月对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出口增速分别录得46.1%、26.0%、60.5%、45.5%,增速较10月提升23.6%、17.0%、30.3%、24.0%。另外对韩国、香港地区、东盟、印度的出口增速也进一步提升。从国别角度看,出口增速提升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或与圣诞节前消费旺季有关;同时出口增速提升具有普遍性,或也反映了在欧美疫情不断发酵的背景下,11月我国出口份额大概率仍维持在高位。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要拉动因素 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纺织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速环比10月进一步提升,分别录得21%、49.9%、41.9%、112.9%,箱包制品的出口虽仍为负增长,但增速环比10月也提升了11.2个百分点。这一特点也符合圣诞假期前消费旺季带来出口强势的判断,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美欧等国国内生产受阻,巨大的供需缺口带来11月我国出口增速较正常年份更强。 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较高增速,电子类产品延续高景气度。其中手机出口增速环比10月提升49个百分点至29.3%;另外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26.4%、19%、26.8%、19.5%,较10月环比提升12.5、5.9、8.8、4.4个百分点。 从拉动率来看,11月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对出口的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15.02%、6.78%,较10月大幅提升7.3、5.4个百分点。11月出口走强的主要拉动因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手机等电子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比拉动率达到4.48%,环比10月提升1.1个百分点,或主要与圣诞假期消费旺季带来供需缺口走阔有关。电子类产品的出口同比拉动率达到5.3%,环比10月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增量贡献为手机,或与9-10月出口金额较低,出口节奏存在错位有关。 (二)进口:能源持续拖累,汽车进口显著走弱 1、进口走势 11月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以美元计价,11月进口同比+4.5%,预期+7.0%,前值+4.7%;以人民币计价,11月进口同比-0.8%,预期+0.6%,前值+0.9%。11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其他国家(主要为能源国)进口显著下滑 11月自其他国家(主要为能源国)进口显著下滑。11月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同比拉动率为-1.61%,环比10月下降1.33个百分点,为进口的主要拖累因素;而自美国、韩国、东盟的进口同比拉动率分别为1.95%、0.49%、1.31%,环比10月提升0.12、0.44、0.91个百分点;另外自欧盟进口同比拉动率下滑0.45个百分点至1.83%,或与欧洲疫情导致其生产能力受阻有关。 3、进口商品:能源进口仍是主要拖累,汽车进口显著走弱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中,11月粮食、大豆进口额略有回落,不过仍维持高位。11月进口粮食、大豆的金额同比增长35.8%、21.3%,数量同比增长38.8%、15.8%,带来11月农产品同比拉动率达到0.8%,环比10月略有回落。 b)大宗商品中,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继续量价齐跌,铁矿砂、铜及铜材进口则量价齐升。11月原油、成品油进口额同比-34.4%、-37.5%,煤及褐煤进口额同比-57.8%,三者合计金额对进口总额的同比拉动率为-5%,仍为主要拖累因素。铁矿砂与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额同比+43.4%、40.5%。 c)工业品中,汽车进口显著走弱拖累出口。11月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金额同比-6.4%,而10月增速达到102%,带来进口同比拉动率下滑1.7个百分点,大幅拖累出口。而集成电路、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液晶显示板等产品进口增速延续高增,分别达到13%、33.8%、3.2%、12.3%,机床进口增速进一步回升,较10月提升6.5个百分点至-14.4%,继续支撑进口不弱。 (三)贸易差额:11月贸易顺差创下2016年2月以来新高 11月贸易顺差再度走阔,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754.3亿美元,前值584.4亿美元,环比增加169.9亿美元,创下2016年2月以来新高。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5071亿元,前值4017.5亿元,环比增加1053亿元。 三 风险提示 海外生产修复带来我国份额快速回落,海外疫情超预期带来需求大幅下滑。
连续上涨6个月以后,在强势出口表现和资金流入提速的合力推升下,进入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上扬。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前期整理区间,盘中一度升穿6.50关口,最高报6.4983,连续创出2018年6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稳步走高,盘中最高触及6.5198。 业内人士称,除了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直接带动人民币走强以外,中国出口表现亮眼、资金强势流入也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近期人民币升值,主要受贸易盈余推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受海外假日消费与疫情反复的双重影响,中国出口在过去几个月加速上涨。同时,中国工业复苏动力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导致近期各大机构上调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增速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实现4月以来的连续8个月正增长;贸易顺差达5071亿元,创下新高。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发布报告称,对全球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5.2%上调至5.3%,中国由7.7%升至8%。惠誉认为,随着疫苗推出、放松限制措施,明年中期开始,全球经济复苏会更加稳固。 “预计明年资本流入中国还会提速。”王丹称,一方面,经济复苏给市场带来信心;另一方面,明年将有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 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境外投资者加码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被点燃。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第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预计人民币后续将温和升值仍是市场主基调。“短期人民币仍有上涨动力,但不会显著升值。”一家外资行市场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元旦春节假期逐渐临近,但海外旅游继续停滞,因旅游和购物的购汇需求显著减少;同时,春节前的季节性结汇需求,亦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此外,美元跌势已有缓和迹象。数据显示,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的14天相对强弱指数于上周五跌破30,表明自7月份以来,美元首次超卖。 “自离岸人民币升破6.5关口后,外汇市场的美元买盘明显增多,导致人民币汇率在升破前期高点后有所回落。”上述交易员称,这样的市场力量虽然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但会影响人民币升值曲线的斜率。 截至昨日18时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6.5370、6.5139,双双自日内高点回落近2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