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同时也将迎来大量IPO前股东解禁,其中上市前的股权私募投资者占比过半。根据Wind数据统计,本周三科创板解禁市值(包括部分限售期六个月的股票)按上周五(7月17日)收盘价计算,解禁规模高达近1800亿元。其中中微公司、睿创微纳、西部超导等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 众所周知,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是偏负面的,除非股东对企业充满信心,不采用抛售手段,而是耐心持有。否则,就会给市场带来冲击,对相关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科创板解禁,一方面,市场的容量还不大,还没有过解禁的先例,如此大规模的解禁,到底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心里没底;另一方面,由于科创板解禁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因而,解禁的个体规模很大,到底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观察。 而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对科创板即将迎来的解禁,也是意见不一。有认为影响不会太大的,也有认为影响会比较大的。有认为只会短期形成影响的,也有认为可能影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有认为影响是局部或者个体的,也有认为影响会是整体和全局的。也就是说,对科创板迎来的首次解禁,确实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也有各种各样的疑惑。 那么,此次科创板解禁,到底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影响是大还是小呢?笔者认为,可能与眼下的市场格局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目前市场本身就不太稳定,就存在着比较大的波动性。大盘到底向上还是向下,投资者很迷茫,也很纠结。因此,会对解禁股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市场积极向上,解禁股集体抛售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并有可能用持有来支持市场向上。反之,如果大盘是向下的,解禁股抛售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抛售的动力会增强,继而会进一步对大盘产生压力,迫使大盘向下运行。所以,从大盘与解禁股的关系来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从解禁股自身的情况来看,科创板运行一年来,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私募基金在上市前的股权投资,有比较强烈的抛售欲望。除非大盘出现非常好的表现,才有可能使这些私募投资者暂时下压抛售欲望外,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售,先将利益入袋为安。还要不要继续投资,需要根据情况再考虑。如此,解禁股对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是存在的,甚至是比较大的。 当然,面对即将到来的解禁潮,相关企业会不会从市场与企业的角度考虑,与私募投资者等沟通,放慢解禁后的抛售节奏,稳定市场与企业,就要看大股东与投资者的关系,看大股东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承诺了。尤其是效益的承诺,如果能够确保企业效益稳定、业绩稳定,私募股权基金也不一定非要抛售不可。在哪不是赚钱,只要有钱赚,私募基金自然愿意以静制动,何必抛来抛去呢。 能够不用过分担心的是,作为资本市场,历来就是有抛有吸的,有赚钱而去的,也有奔着赚钱而来的,有退出的,也有新进的。因此,在解禁潮到来的同时,一些新的基金或机构,也会借解禁股票可能下跌的机会,吃进股票,自然,也就不会使市场和企业受到太大的冲击了。据媒体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披露的一季报中,合计29家私募机构旗下43只私募产品合计买入了29只科创板股票。也就是说,私募基金也在布局科创板。更何况,蚂蚁集团将要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也会给市场增添许多新的力量。即便蚂蚁集团可能会成为吸金王,也可能会成为信心王,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信心提升。 所以,对此次科创板千亿解禁,投资者需要注意观察,防止可能出现的冲击和影响,控制好仓位,把握好投资节奏,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不要过于担心,即便解禁对市场和企业带来冲击与影响,也不会太严重,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只有那些进入市场后表现不太好的企业,才有可能会因为解禁而遭受重创,其他企业,不会有明显影响。反映到市场上,也就是一些小的波动。而在波动中,还会隐含新的投资机会。
美元指数短线走高,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22日盘中短线跳水近350点,跌破7.0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盘最低报7.009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最低报7.0068。 WIND截图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2日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718,调升144个基点,升值至2020年3月13日以来最高值。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04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032。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围绕7.0关口宽幅波动。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7日称,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从观察情况看,汇率短期波动主要是市场力量推动。”王春英提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内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双向波动比较明显,弹性加大,今年汇率在贬到最低位时,接近7.2元,现在升过7元,所以双向波动还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汇率变动对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王春英指出,今年汇率到7,对没有持有太多外币资产的人来讲,没有太大影响。今年疫情也使民众到境外旅行和留学的机会减少,所以汇率无论到7.2还是7或6.99,对生活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王春英还称:“说到产生影响的话,可能就是你的账面资产,如果外币资产非常多的话,账面资产会有一些变化。但如果不发生真正的货币兑换,影响是非常小的。” 未来人民币汇率究竟到多少?王春英表示,还是会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地波动。所以相关影响也是在不断变化,至于影响大小是取决于个人外币资产的规模,还有个人对资产持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应该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但在国际货币中相对是稳定的,不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撰文认为,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走势来看,良好的疫情防控、持续改善的基本面情况以及前期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克制为人民币汇率提升提供了底部支撑。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中国经济具有率先复苏的优势,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表现都超乎市场预期,二季度经济也实现3.2%的正增长,下半年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用会逐步显现,但也要注意,消息面因素有可能加大汇率的双向波动。
7月份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安徽多条河流湖泊超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7月20日,王家坝开闸泄洪,安徽正式进入长江淮河流域抗洪的紧急状态中。记者致电该省多家上市公司,了解到海螺水泥沿江部分工厂受到水灾影响,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防汛抗洪,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回复基本是“洪水并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海螺水泥公司总部位于芜湖市,该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目前长江安徽段已全面超警戒水位多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螺水泥在安徽省内的一些工厂就建在江边河边,目前长江、淮河的水位比较高,一些生产企业装卸受阻。受洪水冲垮道路、交通受阻的影响,省外位于江西、湖南的一些工厂也有影响。” 据海螺水泥官网介绍,受连续降雨影响,安徽省枞阳县的白荡湖流域及长江水位猛增,内湖水位险情频发,给当地防汛抗洪工作带来巨大压力。7月11日,根据枞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枞阳海螺组织100余名党员职工投入到当地防汛抗洪工作中,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沿江的荻港海螺根据繁昌县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7月10日组织100余名员工参与当地防汛防灾工作;池州海螺安排管理人员24小时对厂区内部排水系统、电力室、发运系统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巡逻,并组织骨干力量密切跟踪监视码头区域防汛警戒线、汛期岸线巡查。 “公司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守住长江、淮河大堤,保障工厂安全度汛。”上述负责人说。 进入7月份,芜湖下游的马鞍山市长江水位急剧上升。7月11日,马鞍山市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至Ⅱ级。7月18日,防汛应急响应又提升至Ⅰ级。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对该市重点企业马钢集团的防汛保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据马钢集团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马钢集团承担了长江、慈湖河、六汾河防守堤段共计6309米。“集团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保持稳定。”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但目前长江水位高,铁路运输困难,码头作业困难,原燃料库存在下降。集团公司正从源头加强采购,增加汽车运力和原燃料库存。我们也一直与客户保持沟通,确保紧急订单优先安排生产。” 除长江淮河防汛形势严峻外,巢湖水位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记者致电富煌钢构和皖维高新,两家公司均表示并未受洪水影响。富煌钢构董秘叶青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未受影响,目前已派出党员参与当地抗洪。皖维高新董秘吴尚义也表示,公司地处巢湖市区北部,地势较高,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此外,位于铜陵市的*ST六化董秘邢金俄对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总体一切正常,目前对江北普济圩农场、枞阳县等有现金捐助,同时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铜陵有色董秘吴和平称,水灾对公司影响不大,目前有应急抢险救援人员随时待命。 今年入梅以来,黄山风景区平均总降雨量比历年梅雨时期偏多1.7倍,7月2日以来,景区出现连续强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5日单日降水量为景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记者从九华旅游和黄山旅游了解到,目前当地洪水已基本退去,公司生产经营未受影响。
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经济增速下滑时,银行业盈利承压的同时,资产质量也会面临下滑风险。 近日,在“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展望线上会议系列之银行业”会议上,多位来自穆迪和中诚信国际的分析师表示,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利差收窄,银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呈现弱化趋势,资产质量的风险暴露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有所反应。银行之间也因银行类型、所在区域、行业分布而愈发出现分化。 疫情影响下,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风险已经引起市场和监管机构的关注。银保监会日前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不良贷款暴露存在6~9个月滞后 疫情以来,我国银行业尚未出现不良贷款大幅上升。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占比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1%,比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 穆迪金融机构部助理副总裁兼分析师李燕称,这一方面是由于不良贷款暴露一般存在6~9个月的滞后,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大银行利用现存拨备消化不良的能力依然有效。她预计,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暴露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有所反应。 此外,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导致部分区域和行业风险暴露加剧,强监管环境下不良贷款的认定也趋于严格,这使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有所上升,其中,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弱化更为明显。 不过,就二季度数据来看,银行外部补充资本的力度较大,主要来源于境内二级资本债和境内永续债,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减弱的趋势。 近期,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专门拿出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18个地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不良资产更多源于小微贷款 李燕表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不良率总体基本稳定在2%以下。2012年至2019年,不良率从1.5%略微增长至接近2%,这是中国经济增速从11%回落至6%左右的时期,同时叠加了宏观经济去产能的结构性因素,这一时期增加的不良资产很大部分来自于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传统制造业。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回落,银行不良资产暴露加快,但此轮不良资产生成的地域、行业及银行类型也与此前不同。 按照普惠金融的要求,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持续较快增长,但这些企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更为严重,给银行带来一定压力。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9%,比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高3~4个百分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贷款规模在1400亿元左右,占全部贷款的10%。而小微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小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中,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分别超10%和25%。 中诚信国际表示,由于在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和中小微客户方面,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占比更高,因此受到的影响将高于大型银行。但疫情之下,监管部门在贷款分类和不良容忍度上给予了一定灵活性和弹性处理,鼓励加大核销力度,为银行应对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缓冲空间。 银行业地区、行业分化加剧 疫情冲击下,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在不同的行业、区域,表现呈现较大分化。 大中型银行因为收入结构更加多元,业务类型、融资方式多样,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缓解存贷利差收窄的影响,因此息差水平相对稳定。今年一季度以来,受到息差收窄和拨备压力上升的影响,资产回报率总体上有所下降。 农商行由于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客户,受到小微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但因业务资质、产品种类和品牌知名度上不占优势,存款成本上升较快,息差收窄的幅度也更大。 从行业上来看,疫情对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冲击最为直接。大型银行贷款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而中小银行对批发零售领域的投放更多,受疫情影响也更大。 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结构不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信用状况及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差异。东部地区总体经济较为发达,居民富裕程度和经济活跃度较高,银行业务发展和财务表现处于全国较好水平,但疫情冲击下,区域内小微民营制造业及外向型经济容易出现波动,可能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一产业占比更高,民营经济不发达,人口输出较大,同时旅游资源丰富,疫情带来交通受阻、农产品滞销、外出务工延缓、旅游业萧条等情况对西部影响较大。西部地区的银行在业务和收入结构上较为单一,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贷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资产质量易受到个别行业的影响。西部地区大型银行较少,中小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方面压力都更大一些。 中部省份的产业情况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银行业的经营活力和承受压力也处于东西部之间。中部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比西部更丰富,居民收入水平也更高,但中部产业结构里批发零售占比较高,外出务工人口众多,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金融活力和创新能力略显不足。
疫情刚过,汛情又至。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自6月1日起,南方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到目前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而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个省(区、市)近4000万人次受灾,不少地方纷纷进入“战时状态”,防汛形势之严峻,不言自明。此情此景,除了感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之外,相信很多人还会心生疑问:南方的洪涝灾害将会给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带来多大影响?这是本文将尝试回答的问题。一洪灾影响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对于国人来说,洪涝灾害并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是其典型特征,故而每年汛期都会面临不同幅度的降雨量提升。而南方又多为丘陵山地,地势高低不平,地形较低之处遇到暴雨常常会被淹没。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一旦雨量大且集中,便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历史上,洪灾“光顾”华夏大地的次数极其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里,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要发生3次;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更是几乎年年都有,仅在上世纪50年代的10年间就发生大洪水11次。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同样经历了多次洪灾的侵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1998年特大洪水、2010年南方特大暴雨和2016年气象灾害。洪涝灾害的发生,毫无疑问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冲击,理论上至少存在三条影响路径:(1)破坏农作物和家禽牲畜,同时可能会因为果蔬、肉类等食品的减产而降低食品供给,进而推高通货膨胀;(2)毁坏房屋、道路、桥梁、水利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造成经济损失;(3)迫使部分工厂与项目停工或延期,并引发交通运输受阻和通信的中断,由此影响一些行业的生产进度。然而,洪灾并非只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它还能起到刺激增长的正面效果。一方面,洪涝损坏的房屋、道路、水利设备等固定资产与基础设施,需要在灾后进行翻修或者重建;另一方面,特大洪水会引发人们对于防洪短板的高度重视,势必需要进行额外的基建投资以增强防洪能力,如修建大坝、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投资支出,并对经济增长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逻辑如此,真实情况如何,我们还要基于官方数据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洪灾对通胀影响几何?鉴于农林牧渔业是洪涝灾害重要的冲击对象之一,并且农产品和家禽牲畜的产量将直接左右食品价格的变化,甚至还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故而我们有必要先来对CPI可能的走势做一番详细考察。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思路,由于CPI同比存在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表示多期的累计变化,在反映当月的价格变化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选取各月份的CPI环比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洪涝灾害对于通胀的影响。由于1998年、2010年和2016年都发生了特大洪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在此重点分析这三个年份的CPI环比走势;考虑到通胀环比变化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季节性,为了便于对照,不妨对2011~2019年(不含2016年)各个月份的CPI环比数值做个简单的算术平均,并将其作为“汛情不算严重”这一情景下的参照基准以便于对比,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的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了当年汛期内CPI环比的大幅度上涨,但2010年和2016年的CPI环比数值波动幅度明显比1998年弱了很多,与汛情不严重时(即其他年份均值)相比差异也不算太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洪灾的影响在趋于弱化。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下半年的CPI环比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显著超过其他年份,但核心原因在于当年的货币发行过量和民间热钱炒作,并非都是洪涝灾害所致。至于2016年,洪灾期间的CPI走势甚至还要低于常年水平,更加印证了特大洪灾对于通胀拉动效果走弱的论断。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得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洪涝灾害给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被抵御了不少。具体而言,1998年特大洪水时期,我国水利设施整体水平偏弱而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进而引发了CPI的大幅度上涨。而后国家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数据显示,整个“十二五”期间的防洪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各项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样将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就是,1998年、2010年和2016年的特大洪灾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递减走势(见图2)。此外,部分战略性食品的物价管控也是平抑CPI波动的重要原因。那么,此次南方洪灾又将给CPI带来多大影响呢?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复盘2016年的情况来寻找答案。为了更为清晰地展示,这里将CPI食品部分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粮食、畜肉和鲜菜的价格走势(见图3),可以发现:(1)粮食2016年汛情期间,由于水利设施完备、价格管控等因素的存在,粮食的价格变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2)畜肉畜肉的价格走势更多地取决于猪周期、整体气候条件、市场供需等因素,而自2015年中期,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修复,到了2016年下半年进入平稳期,价格并没有因为洪灾的来袭而发生剧烈变动,甚至还表现为环比下跌。(3)鲜菜鲜菜价格在2016年的8月和9月出现了超季节性的增长,其中9月当月环比增长幅度高达10.7%,反映出洪灾对鲜菜的冲击相对较大。原因在于,洪涝对蔬菜的种植、采摘、运输等各个环节均有影响,且蔬菜具有明显的就近消费、储存性较差等特征,一旦洪灾发生,短期内势必会造成受灾地区蔬菜的供不应求,而从全国层面也难以迅速匹配不同地域之间的蔬菜供给,由此引发价格的较大波动。不过,洪灾对鲜菜价格的影响维持3个月左右之后,就会快速衰减,再加上鲜菜在CPI中占比小且生产恢复快,故而不会根本性地改变CPI的整体走势。综上,当前的南方洪涝灾害大概率不会对我国物价指数造成太大影响,7~8月份的CPI环比上升或许会出现,但全年同比持续下跌的趋势很难被扭转。三洪灾对宏观经济影响几何?理论上讲,洪涝灾害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前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破坏,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期的GDP增速;二是毁坏房屋、道路、桥梁、水利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造成经济财产上的损失,不过这部分损失影响到的是存量而非增量,因此不会影响到当期的经济增长。至于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洪灾致使水电供应、运输、原材料供给等诸多环节受到影响,给工业生产带来些许负面影响,同时因为较长时间的雨水天气,让部分基建、房地产项目在汛期内无法正常开工,影响到建设进度。我们不妨逐个分析,先说直接经济损失。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1998年特大洪灾中,各地申报的最终直接经济损失为248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约为3%。而后,随着国内水利设施建设的完善与防洪度汛能力的增强,洪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比重明显降低,灾情较为严重的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为0.91%和0.49%(见图4)。这当中,农林牧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规模约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1/3上下,洪灾严重的2016年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17%,而2017年和2018年则均为0.07%。在此基础上,考虑到2019年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为7.1%,可以认为,当前的南方洪涝灾害给农林牧渔业造成的损失对GDP增长带来的影响较为有限,参考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对全年GDP增速的拖累大概在0.05bp~0.15bp区间内。再说间接经济损失,可从生产端和需求端两个维度来加以考察。生产端,从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这一指标来看,其走势在每年的汛期6~8月期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6月升高,7月、8月回落,然而在洪灾严重的2016年,6~8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非但没有出现衰减,反而表现为稳中有升的态势(见图5),说明洪涝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其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工业生产活动都无需室外工作,汛期依旧可以正常开工。户外生产方面,可以用建筑业PMI数据来反映问题。从过往的走势上看,汛期往往会出现建筑业PMI下行的情况。Wind数据显示,2010~2019年,每年的6~8月份都至少会有一次建筑业PMI的环比下行,大都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环比下行频率分别高达80%和70%,9月则大多会迎来反弹(见图6),说明雨季来临的确会影响到基建、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进度,即便是洪灾严重的2016年也没有超出这种季节性趋势,侧面反映出洪灾对户外生产的影响并不大,再加上目前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的支流而非干流,整体影响更是有限。需求端,洪灾的冲击主要反映在投资上。以2016年为例,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当月同比增速在汛期均出现明显的回落态势,其中前者7月直接降至3.89%,后者7月同样降至1.43%,都远低于全年整体水平(见图7);分区域看,2016年6~8月,江西、湖南等地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恶劣天气和洪涝影响不无关系。不过,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8月和9月又迅速迎来一波强势反弹,可见洪灾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并不会给投资造成长期持久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洪涝消退之后还将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效应。然而参考往年数据,无论是水利设施的翻新重建,还是新增防汛设施的投入,占当年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都比较低,大多处在0.2%~0.6%之间,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自然有限。但是由于今年年初全国受到疫情冲击,为了稳就业稳经济,国内财政继续加码基建,而洪灾过后的重建或有利于基建投资的落地,从而支撑起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增长目标。按此逻辑大体可以判断,当前的南方洪灾或将给需求端造成一定程度的短期扰动,并可能拖累6月、7月的投资增速,而今年下半年经济本身将继续呈现渐进式修复状态,叠加国家财政的加码和对新基建的倡导,各地方投资意愿大概率会继续增强,基建托底的趋势有望延续,全年投资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四还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当然,此次南方洪灾究竟会对经济造成多大影响,还是要取决于未来的汛情走势,如果出现极端风险情况,最终结果便不会像本文分析得那般乐观。好在就目前来看,局面总体上还是比较友好的,我们可以从厄尔尼诺指数变化中得到佐证。一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都与厄尔尼诺指数的强度呈高度相关性,按照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1997/1998、2009/2010和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是我国近25年里最强的三次,与之相对应的是三次最为严重的特大洪灾(见图8)。就本次来看,厄尔尼诺强度远不及1998年和2016年,再加上我国当前防汛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及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得到验证的强大执行力,预计出现极端风险的可能性不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毕竟眼下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强降雨仍在继续,防汛形势依旧严峻。同时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7月下旬主雨带东段将会转移至华北黄淮至东北地区南部一带,由此会否引发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大洪灾的发生,尚且不得而知,需要提高警惕。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受灾的民众需要得到妥善的安置和救济,所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应对灾情如何做好市场保供工作,在此我尝试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在流通环节下功夫,积极组织调运货源,减少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稳定压力,具体应充分调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基地和大中型供应商,包括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等,扩大采购范围以保证农产品供给规模;第二,有关部门要强化价格监管,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对于那些趁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不法行为,以及中间商人为制造市场混乱和恐慌的现象要坚决打击,以保证农产品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第三,针对受灾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困难群体,要及时启动社会救助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以此来缓解困难人群的生活压力。临近尾声,我想说,尽管2020年的道路是如此崎岖不平,但团结勇敢的中国人从来都是不畏险阻、一往无前,再难再苦的挑战我们都挺过来了,相信此次也不会例外。衷心祝愿:人类远离灾祸,家园安全温暖。
国新办17日举行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谈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生活的影响,王春英称,对没有持太多外币资产的人来讲,没有太大影响。今年疫情使民众到境外旅行和留学机会减少,汇率无论到7.2还是7或6.99,对生活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有媒体问:近期人民币汇率围绕7波动甚至一度突破7关口,如何看待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强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王春英称,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从观察情况看,汇率短期波动主要是市场力量推动。”王春英提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内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双向波动比较明显,弹性加大,今年汇率在贬到最低位时,接近7.2元,现在升过7元,所以双向波动还是非常明显的。 分三个阶段看,如疫情暴发初期,春节假期开市以后,市场情绪在汇率上有一个集中释放,随后在支持疫情防控措施推出的情况下,市场情绪好转,也带动了汇率回升。 另外,3月国际金融市场有震荡,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推动美元上涨,非美元货币普遍承压,在这时人民币同步走贬,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复工复产加速,人民币很快恢复回升。 最后一个阶段是5月下旬人民币汇率短期走贬后,6月以来总体又有升值,近期又回到7甚至7以上,主要是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和,美元指数在走弱,同时,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总得来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很正常的。 对于汇率变动对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王春英指出,今年汇率到7,对没有持有太多外币资产的人来讲,没有太大影响。今年疫情也使民众到境外旅行和留学的机会减少,所以汇率无论到7.2还是7或6.99,对生活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王春英还称:“说到产生影响的话,可能就是你的账面资产,如果外币资产非常多的话,账面资产会有一些变化。但如果不发生真正的货币兑换,影响是非常小的。” 未来人民币汇率究竟到多少?王春英表示,还是会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地波动。所以相关影响也是在不断变化,至于影响大小是取决于个人外币资产的规模,还有个人对资产持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应该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但在国际货币中相对是稳定的,不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7月以来,受持续强降水影响,湖南、安徽、江西等多地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给当地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因暴雨导致工程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影响到上半年的业绩。但从整体情况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仍在正常运转,还有不少公司拿出“看家本领”投入到汛情防控当中。 暴雨放缓项目进度 连日的强降雨打乱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节奏。 “此次水灾是否会影响到海螺水泥在江西以及湖北省分部的正常运作?”面对投资者的提问,海螺水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湖北没有工厂,水灾对江西个别企业生产发运有短暂影响。 海螺水泥坦言,雨水天气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雨季出货量会有所下降。 上峰水泥也表示,华东地区近期雨水及部分地区洪涝短期对水泥市场和部分基地物流发货等有一定影响,公司将针对不同情形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努力保障正常运营。 记者查询发现,暴雨给部分公司的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反映到半年度业绩当中。 *ST兆新日前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亏损3830.25万元至7600.86万元。对于业绩低迷,公司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洪涝灾害影响。公司表示,新余德佑35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受水灾影响,本期无光伏发电收入,加之公司精细化工生产、销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销量下降较大,公司上半年业绩呈现出一定的颓势。 垒知集团甚至因汛情影响而发布业绩下修公告。公司称,今年二季度,减水剂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幅度较大,公司终端产品售价调整存在滞后性,从而对公司当期的毛利率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公司还特别提到,由于近两个月公司既有市场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受灾地区工程项目建设恢复进度延缓,公司业务量增长不及预期。 影响尚处可控范围 那么,损失可控吗?对于外界关注的问题,从上市公司的回复来看,大部分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相对处在正常状态。 以受灾情影响较为直接的农业产业链企业为例,诸如正邦科技、新希望、晨光生物等公司纷纷报平安。 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的正邦科技称,虽然公司养殖业务较多分布在南方地区,但凭借多年积累的防洪经验,在养猪场位置、高度的选择上均有充足的准备。 正邦科技表示,从对重点地区的排查情况看,尤其是受灾比较重的江西上饶、吉安等地,农户受损情况较少。为防止灾害对正常的生猪养殖造成影响,公司已动用船只向农户运送饲料及其他生活、生产物资。 公司总部在四川的新希望表示,近期南方洪水对基地安全没有影响,仅对部分猪场的投放节奏可能会有影响,但因公司在南方的业务占比较小,对整体经营影响有限。 作为国内大型天然色素生产和销售企业,晨光生物原材料基地是否受灾?对此,公司表示,国内原材料基地主要位于新疆和云南,近期云南地区降雨量较多,当地原材料基地未受到明显影响,后续情况仍有待观察。 据公司透露,已与种植基地签订锁价采购协议,强降雨对公司原材料成本影响不大。公司今年在新疆发展万寿菊种植基地约20万亩,可保障公司叶黄素原料供应稳定。 此外,一些身处洪涝灾害较重省份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回应,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比如地处江西上饶的凤凰光学表示,公司注册地没有汛情,生产经营正常。安徽境内的楚江新材和司尔特也表示,已关注到洪水对安徽部分地区造成的影响,目前公司未受洪水影响,且经营一切正常。 积极投身汛情防控 对于抗洪救灾,上市公司群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岳阳兴长在互动平台就透露,公司地处洞庭湖区、长江沿岸,防汛压力巨大,公司拥有年产1000万条编织袋的生产线,可作为防汛物资,并已要求编织袋生产车间全力做好防汛物资准备工作。 公司还表示,编织袋生产线目前满负荷生产,产销两旺,价格随原料波动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不过编织袋利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类似的还有四川美丰,公司子公司是遂宁市、射洪市防洪防汛编织袋生产供应及应急储备单位。 随着编织袋需求的提升,编织袋原材料聚丙烯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宝丰能源披露,公司聚丙烯装置有两条生产线,共60万吨产能,生产线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 纳川股份则表示,公司新型HDPE缠绕管作为排水管道可应用于市政防洪抗洪,管材库存充足,能够跟上灾后重建所需的管材供应。公司与三峡集团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目前已在重庆、岳阳、九江、芜湖等地区供应管材,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 此外,排水泵在防汛救灾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欧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工业泵产品可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引水工程等领域,小型泵也可用于被淹乡镇及农田的排涝,支持灾区的灾后重建复产任务。大元泵业也表态,公司正积极组织供应链、做好生产交付工作,各项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威海广泰亦表示,公司是为数不多的以应急救援装备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一,可投入防汛的产品种类众多,包括抢险救援车、排水车、照明车等,该类产品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且产品订单持续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