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FOMC声明:“至少以当前的步伐”购买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到美联储确信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近的危机,并走上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的轨道。承诺使用所有工具以支撑美国经济。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隔夜和定期回购操作。2020年底失业率预期中值为9.3%,去年12月预期为3.5%。2021年底GDP增速预期中值为5%,去年12月预期为1.9%。
时间回到4月,那时债券圈一度认为,央行将持续释放流动性、降低利率,这也令“债牛”一度风光无限。然而,一波突如其来的去杠杆导致5月以来债市巨震。如今,市场似乎正在逐步回归平静。 “此前加杠杆成为债市的主要交易策略,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大幅加杠杆的行为是危险的。机构更应该利用流动性宽松的时机,强化投研以布局高收益品种,分散风险。” 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楼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下一步,在债市何处能寻到较好的收益? 3-5年利率债显配置价值 当前,市场上较多观点认为,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将会抬升。隔夜利率可能从此前1%以下的超低水平向2%以下的偏低水平回归,回到与政策利率(如逆回购利率)相近的水平。早前在流动性淤积的背景下,二者一度相差超80bp。 经历了5月的剧烈下挫,6月以来,利率债跌幅已经收窄,随着券商资管等高杠杆交易机构被“去杠杆”后,市场已步入相对的平稳期。 楼超认为,未来不必过度担忧债券发行放量(地方债、专项债、国债、特别抗疫国债)的潜在冲击。“债券发行等事件对市场并不会形成巨大的利好或利空,国债发行到时会有具体日程安排,各期限(1、3、5、10年等)的地方债也都会陆续发行,预计央行也会监测市场维持流动性的平稳。让人乐观的是,近期国债一级市场发行的情况比较好。” 野村证券近期预计,三季度,中国各级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将可能达到4.2万左右。 下一阶段,对债市影响的关键因素可能并非货币政策本身。换言之,如果接下来出现债券供应量、经济复苏速度以及疫苗、抗体的研发生产速度超出预期的情况,收益率可能随之上行。有市场的观点认为,在快速去杠杆而进入平稳期后,利率债后续仍将处于区间震荡的模式。 “但对长线外资机构,当前收益率反弹后无疑是很好的配置机遇,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到3%以上,大幅加仓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楼超称。当前,中美国债利差已经高达200bp的历史高位,对外资而言人民币债券的收益吸引力较强。 楼超同时认为,当前的环境也利好久期较短的利率债,对外资机构而言尤其是3-5年期国债具吸引力。此前相关品种的回调已经十分剧烈,具备足够的利差保护。 加码各行业龙头主体信用债 6月初,信用债的回调程度远大于利率债。不过,随着抛售基本收尾,在信贷宽松的背景下,信用债仍将是提高总体收益率的主要渠道。一些机构目前尤其看好各行业龙头主体的信用债,认为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宽松政策下将更多受益于银行和债市的资金青睐。 楼超分析称,信用宽松在短期内帮助了很多企业渡过了流动性难关,上半年债券违约数量明显减少。但是长期来看,信用资质不足的企业仍可能将存在收入和现金流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以前,中资企业美元债一级市场受“美元荒”等影响而暂时停滞,但近期一级市场重启,其中发行占比最大的发行主体就是中国地产开发商。 “未来房企境外发债并不会取代境内渠道(年初为缓解房企融资压力,境内发债窗口重启),而是‘齐头并进’,近期中国境内房企频频下调票面利率,部分龙头企业境内发债利率已接近5%的低位。”楼超称。 穆迪表示,5月受评开发商的境外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回升。截至 5月25日, 3家中资企业开发商在境外共发行了 9.44 亿美元债券,当月的发债总额从4月的8700万美元这一较低水平回升。目前预计,2020 年中资开发商境外发债将保持温和水平,并多是信用质量较好的发行人。同时,受境内资金流动性支持,境内融资环境也基本维持稳定。
“近几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愈发突出。债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存在明显偏低的情况,民企开展债权融资存在困难。”全国人大代表、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董事长李玮日前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要探索债券产品创新,助力民营企业融资。 李玮表示,券商应当发挥债券主承销商和主要协调人的功能,助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控平台、城投类公司等优质核心企业发行专项公司债,通过委托贷款、供应链预付款、认购纾困基金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他还提出,券商应当考虑加大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投入,通过实施“公司债券融资+信用保护工具”综合融资解决方案,提高债券发行成功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是证券公司在当前肩负的使命。李玮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发展创业投资”,为资本市场服务“六稳”“六保”工作指明了方向,证券公司应当加大在债券业务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好发挥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李玮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盘活存量社会资产、化解金融机构不良风险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券商应当加快推动首批基建公募REITs项目落地,扩充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类型,积极寻找和培育合格投资人,有效缓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同时,还应加快开展小微企业贷款ABS、供应链ABS、知识产权ABS等业务,缓解原始权益人的融资困境,缓释疫情带来的冲击。 李玮认为,券商应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以及创新型债券品种的发行工作;对于募集资金用于“六稳”“六保”和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债券产品,应当增加产品研究投入,提高项目执行水平、加大销售力度。这样才能更好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国家战略扎实落地。 此外,李玮还谈到,要支持中小型、成长型企业发展。他说,券商应当牢牢抓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及新三板市场改革的新机遇,加大对符合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发行条件的企业的开拓及服务力度,支持中小型、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提升其发展质量。
5月地方债发行13025亿元,创地方债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债共发行3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7024亿元,再融资债券4973亿元。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4.9%。其中,一般债券552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9%;专项债券2150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3.9%。 财政部表示,1至5月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规模大幅增加。1至5月地方债券发行31997亿元,同比增加65.1%;新增债券发行27024亿元,同比增加85.3%。二是发行进度明显加快。三是筹资成本有效降低。四是债券期限与项目更加匹配。五是资金投向聚焦“六稳”“六保”。 财政部表示,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保障作用。 展望未来,从新增债券看,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年3.75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仍有1.46万亿元。加上1至5月内尚未发行完的提前下达额度0.14万亿元,年内共计约有1.6万亿元2020年的新增额度待发。从再融资债券看,截至5月末,各地发行再融资债券4974亿元,距离财政部明确的2020年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上限18358.8亿元还有超1.3万亿元规模。两者合计将有3万亿元供给。 “供给因素对债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后续央行态度。”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郁表示,一是要关注央行何时重启逆回购操作,以及是将短端利率维持在1%附近,还是引导其回到逆回购利率附近;二是要关注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利率何时下调,从而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以强化降息预期。
作者 | 黄海 6月1日晚间,万科企业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公司于2017年7月18日发行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后两年票面利率,初步预计利率将从4.5%降至1.9%。 公开信息显示,该债券“简称17万科01”,存续期共五年。按约定,该笔债券发行后的前三年,即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票面利率固定为4.5%。 万科在此次公告中表示,发债合同中提及,发行人在存续期的最后两年有权决定是否调整本期债券后续期限的票面利率。 据公告,万科初步意向下调票面利率,预计在债券存续期后两年将票面利率由4.5%调整为1.9%。 4月61笔债券利率下调 从万科今年的发债情况来看,“17万科01”的利率相对居高。公开信息显示,万科在今年3月、5月分别发行了两笔25亿规模的公司债券。其中3月的公司债利率最第3.02%,5月债券利率最低为2.56%。 2020年一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万科手中现金及等价物余额累计1670.42亿元,较上期末增加超350亿元。同期,万科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计850亿元。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若企业的财务水平足以支撑其随时回购债券,企业就有可能单方面调整利率以降低成本,这也可以帮助其形成一些新的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17万科01调整后的利率水平处于行业低位,目前各类银行存款年利率约2.1%,比其高出0.2个百分点。 以往融资紧缺的时期,企业往往选择上调票面利率,防止投资者回售,从而延长债券存续期。今年2月以来,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有所宽松,债券市场迎来降息潮。据上海证券报统计,仅今年4月就有61只债券票面利率出现下调。 严跃进认为,多家房企主动下调公司债利率与最近发债的机会较多有关。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会去选择一些融资成本更加低的途径。 严跃进也指出,企业单方面降低债券利率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收益。“除此外,也会影响企业后续的一些信用评级。” 实际上,投资者利益同样在制约着房企单方面下调债券利率的话语权。 金地、华夏债券0回售 因各个房企的财务水平不同,房企选择下调利率幅度不一。 2019年年报显示,金地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直接从2018年年末的82.66亿元增至328.1亿,同比增幅达296.92%。同期,金地集团账上现金及等价物增幅仅有8%。 开年以来,金地集团先后发行多笔低息债券,据统计,仅3月份金地集团就完成3次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分别为2020年度第二、三、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规模均为10亿元。上述三笔债券利率分别低至2.69%、2.63%及2.6%。 为了控制债务水平,金地集团还试图将旧债降息。 4月21日,金地集团发布公告,拟将10亿公司债券“18金地03”第三年利率从5.29%降至1.5%。调整后的利率水平居于行业低位,甚至不及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类7日现金理财产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地集团随即收到上交所监管函,监管函中上交所要求金地集团回应“此次利率调整是否符合规定”。 2019年年报显示,因融资成本增加7.54亿元,金地集团的利息收入无法覆盖利息支出,近三年首次呈现流出状态。以10亿元债券总额计算,金地集团降低利率可以为公司节约近3800万元财务成本。 4月28日,金地集团发布回复称,经认真研究相关法规并征求律师意见后认为,“18金地03”《募集说明书》相关约定不支持公司单方面下调本期债券票面利率。 金地集团的债券利率下调计划因此作罢,后续的回售公告显示,因“18金地03”的债券利率未变,回售有效期登记数量为0手,回售金额为0元。 5月26日,另一家大型房企华夏幸福同样宣布下调债券利率。与金地不同,华夏幸福的降息幅度较小。 据公告,华夏幸福拟将18华夏03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从之前的7.15%降至4.40%。一个月前,华夏幸福还将18华夏01的债券利率从6.8%降至5%。 一季报显示,华夏幸福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待偿借款合计约750亿元。截至期末,华夏幸福账上现金共446.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亿元,尚不能覆盖短期负债。 5月23日,华夏幸福披露18华夏01的回售申报情况,有效登记0手,回售金额也为0手。 “此前金科大幅下调利率,直接导致投资者产生反感”,严跃进认为,房企在下调利率的过程中,房企应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达成默契,“此时债券利率下调就会变成另一回事”。 房企融资马太效应 金地和华夏幸福两只债券0回售的现象或与上述两只债券的最终利率有关。中泰国际5月26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房地产行业的各大企业短期融资利率已经跌至4%以下,两只债券的利率均高于行业均值。 随着房企马太效应的增强,融资环境宽松后,财务状况良好的房企获益更多,而资金紧张的中小房企依然在为融资奔走。 6月2日,华发集团发行2020年第12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仅1.35%。同一时期,保利、旭辉、厦门象屿等房企先后发行的债券利率也处在2%至4%区间。 反观财务状况紧张的部分房企,6月1日,曾因财务数据存疑被责令停牌的明发国际宣布拟发行1.76亿短期美元债券。据悉,该笔美元债于2020年到期,年利率高至22%。今年1月,明发还曾发行一笔2.2亿元美元债,年利率15%,同样居于行业高位。 境内债务方面,债务压力较大的房企发债成本同样相对较高。 5月29日,时代中国发布公告,宣布以5.24%的年利率发行为期5年的25亿元境内债券。这已是本年度时代中国发行的第六笔债券,其发行的多笔债券成本均高于5%。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时代中国的总负债达1253.94亿元,同比增加29.6%。因负债走高,其融资成本增幅同比增长10.11亿元,同比增幅达51.5%。
规模达千亿元的北大方正系违约,让数百家金融机构的各类产品“踩雷”,即使在外界看来偏稳健、更擅长固收投资的保险类机构,也难以幸免。 日前,人保资产旗下“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宣告终止。这只基金去年8月7日成立,今年2月7日到3月5日为首次开放期,由于踩雷方正债券,该基金在开放期遭遇大量赎回,不得不清盘。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人保资产至少还有8只公募基金“中招”方正债券。这些基金中的多数,自去年以来,份额和规模出现下滑。 首次开放申赎后 惨遭清盘 近日,人保资产公告,旗下公募基金人保添益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进入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阶段。在清盘前,该基金就处于暂停运作状态。 “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19年8月7日,第一个封闭期为2019年8月7日至2020年2月6日,2月7日到3月5日为首个开放期。开放期结束后,该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加上开放期申购、赎回抵扣后,余额低于5000万元且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 这使得基金达到了合同规定的终止条件。人保资产于3月6日披露称,该基金暂停进入下一封闭期。人保资产于3月6日对该基金全部基金份额自动赎回,自3月6日起该基金暂停运作。 在开放期前,该基金的具体规模暂不可知,根据2019年年报,该基金在2019年末的基金份额总额13.52亿份,资产规模尚有17.44亿元;而在2019年8月7日成立时,该基金募集期有效认购总户数3025户,净认购金额约13.52亿元,募集份额约13.52亿份。 踩雷方正债 跑输基准逾10个BP “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遭遇大幅赎回、最终清盘,收益不佳或是重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截至2020年3月5日的基金最后运作日,报告期内,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A/C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66%、-10.7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都为0.28%。 该基金一季度业绩也是债券基金中最差的。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债券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为12.2%,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业绩垫底,比业绩次差的基金收益率(-5.77%)还要低5个多百分点。 2月25日,该基金业绩甚至大跌超10%,与踩雷方正债券不无关系。根据该基金公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投资固定收益债券17.32亿元,占基金总资产的99.27%。报告期末该基金持有19方正SCP002债券70万张,由于该债券的本金发生延期兑付,人保资产对该债券进行估值调整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为3756.9万元。 在今年一季报中,该基金继续披露,报告期内按规定对本基金持有的19方正SCP002计提了减值准备。 19方正SCP002债券兑付日原定延期至今年2月21日。不过,2月19日晚间,北大方正集团公告其重整申请获得法院受理,基金持有的方正债券视同到期违约。 人保资产多只基金踩雷 人保资产成立于2003年,是我国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后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获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人保资产旗下踩雷方正债券的基金并非只有“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共有9只公募基金产品集体“中招”,具体包括: 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债券基金、人保鑫泽纯债基金、人保鑫利回报债券基金、人保鑫盛纯债债券基金、人保纯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人保鑫裕增强债券基金、人保双利优选混合型基金、人保福睿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人保福泽纯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等。 按照Wind数据,这其中多只基金份额和规模去年以来出现下降。 据媒体报道,人保资产旗下公募基金合计对方正集团债权规模超过9000万。 人保资产的整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也直线缩水。根据Wind数据,一季末人保资产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48亿,在140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89位。其中,非货币资产规模仅31亿,在140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105位。一季末的公募管理资产较年初的224亿,缩减了三分之一。更比其2018年末高点时的429亿元,规模缩减了280亿,缩减幅度达到65%。2018年末时,人保资产公募规模在131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达到48位。
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多次提及补充中小银行资本,5月4日召开的第二十八次会议也强调“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紧落实”。在此背景下,继去年初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补充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后,银保监会近日修订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新版《通知》”),拟进一步放宽对险资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限制。 新规为险资“投资篮”扩容 由于发行规模大、主体资质好、收益率有相对吸引力,保险机构对银行资本补充债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认购意愿。截至今年2月末,保险资金投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账面余额1183.26亿元。 但此前监管部门考虑到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特别是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还在初期发展阶段,所以对险资可投资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在发行人条件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限制和要求。随着目前发行人扩展至中小银行且保险机构已积累了一定投资经验,对原有规定进行修订也成为进一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扩大险资运用空间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发行人条件方面,新版《通知》取消了发行人总资产不低于1万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以及发行人外部信用等级AAA级的要求,并将原规定中的“公司治理完善”修改为“公司治理良好”,将发行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调整为“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规定”。 新版《通知》还取消了险资可投债券的外部评级要求。但监管部门同时也明确要求,投资资本补充债券的保险机构“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20%”。 此外,相较于原规定将险资投资的政策性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纳入准政府债券管理,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纳入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管理,考虑到与现有会计处理原则保持一致并与大类资产比例监管规定相对接,新版《通知》将其修订为,保险机构应当根据发行人对资本补充债券的会计分类(权益工具或者债务工具),相应地确认为保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或者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并纳入相应投资比例管理。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此次政策调整扩大了保险机构可投债券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多年债券投资过程中积累的投资、信评、运营、风控等经验与业务专长,促进机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保险机构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也将有利于促进资本补充债券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引导长期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保险资金的一大特点就是负债久期长,寿险资金负债久期更是普遍在10年以上。但目前国内信用债仍以短期限品种为主,资产端久期过短使保险公司面临较大期限错配风险。而商业银行信用资质总体较好,资本补充工具实际期限往往在5年或更长,能够较好缓解高资质长期限信用债品种稀缺,有利于保险资金开展长期配置、改善资产久期结构。 此外,长期以来,保险资金投资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和较大的股份行。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大行资本补充债发行利率逐渐难以满足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要求。“而在市场化定价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相对于大行可以提供一定的利差,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的发行数量和规模也有明显增加,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保险资金可借此丰富配置品种,拓宽投资空间,提升投资收益水平。”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表示。 在拓展运用和收益空间的同时,此次修订更意在引导作为长期资金的保险资金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盈利增速放缓、计提拨备要求增加等挑战,中小银行的资本紧张问题尤为突出,成为限制其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监管部门此次放宽险资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限制,对于进一步提升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着重要意义。 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纾困、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增加,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依靠外源性的资本补充工具抓紧补充资本已迫在眉睫。新规拓宽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既是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的现实需要。” 行业需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不同于普通金融债券,存在一定的减记风险。一旦减记,投资者可能面临本息损失。因此,新版《通知》在把投资价值和风险判断的权利更多交给保险机构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强调保险机构应当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审慎判断投资的效益与风险,进一步加强投资研究、风险管控等方面能力建设,重视对发行人资质、发行条款的甄别,维护保险资金安全。 在国寿集团首席投资官、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看来,以往监管从保护投资者和防范金融风险角度,进行了较严格的筛选,相应淡化了对保险投资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要求。“此次修订赋予保险投资机构更多投资自主权,根据自身经营需要、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特征,更自主地选择合意投资对象。从短期来看,在增加保险机构收益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要求,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激励投资机构苦练内功,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核心竞争力。” 王军辉还补充道:“整体而言,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金融形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压力有所抬升,保险投资机构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紧跟市场节奏,提升投资管理和风险识别能力,按照监管要求加强风险监测和信息报送,做好投后跟踪和集中度管理,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坚决避免发生集聚性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监管,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风险监测,持续关注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风险情况。二是加强投资能力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保险机构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压实机构主体责任。三是加强跟踪评估。从保险资金运用角度,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影响,推动资本补充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