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马嫡)中信证券“白菜价”债券承销引起轩然大波,低价竞争背后的原因也引发市场思考。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17日,今年券商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已增长超过两成,排名前五券商分食超四成蛋糕。但伴随着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今年已有24家券商承销“踩雷”违约债。业内人士指出,眼下债券市场规模导向未得到根本改变,主承销商为争取市场份额打价格战,极易埋下风险隐患。 在当前的债券承销市场,头部券商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17日,今年券商债券承销金额达到3.28万亿元,由86家券商分食,承销规模较去年同期的2.59万亿元增长26.36%。中信证券以超过4000亿元的承销规模领跑国内各大券商。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有9家券商承销规模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在债券承销规模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年内债券承销总金额分别为4151.92亿元、4013.3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12.67%、12.25%,两家瓜分近1/4的市场“蛋糕”。年内债券承销额位居三四五席位的分别是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规模分别为1985.14亿元、1826.18亿元、1776.57亿元。从规模来看,排名前五家券商占据了超过四成市场份额。 在债券承销上积极“开疆拓土”对于券商而言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头部券商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不惜打起价格战,则引起了行业自律组织的注意。 5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表示,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在部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招标过程中,中标承销费率远低于市场正常水平,预计承销费收入明显低于两家机构核算的业务开展平均成本。交易商协会表示,两家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对两家公司予以警告,并责令两家机构限期整改。 今年4月27日,海南股权交易中心就曾发布公告称,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发展”)公开选聘发行中期票据主承销商,最终确定中选单位为中信证券和兴业银行,承销费率为0.03%。。这意味着海南发展每发行1亿元规模债券,两家合计才收3000元承销费。业内人士将此费用戏称为“白菜价”,直言这么低的承销费率可能连差旅费都不够。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采访中信证券,但截至发稿未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事实上,债券承销低价竞争已不是新鲜事,一些公司看似赔本的生意背后,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北京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券商分类评级中,债券承销规模靠前有助于在分类评级中取得更高评级,同时规模排名也成为项目投标中的加分参考项。此外,一些券商用低成本获得债券承销资格之后,可能会在后续的销售环节通过某种操作覆盖成本,但这种方式难免会影响执业质量,埋下风险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债券违约风险不断暴露,在券商积极抢食债券市场“蛋糕”的同时,市场信用风险增加也给券商执业能力带来更大的考验。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违约日期来看,截至5月17日,今年已有24家券商及其子公司承销“踩雷”违约债。其中,纵然有市场环境的因素,但部分券商“重数量、轻质量”的行为也极易发生风控把关缺失,未充分履行适当的尽职调查义务的情况。近年间更有多家券商因债券承销未勤勉尽责遭致处罚。比如国泰君安因在担任富贵鸟相关公司债券的承销机构和受托管理人时,未能勤勉尽责地履行相关责任,在今年4月被福建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德邦证券因承销五洋债时出现未充分核查募集文件的真实性等违规行为,2019年11月被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857.44万元,并处以55万元罚款。 券商投行从业人士何南野指出,作为“看门人”,券商应“爱惜羽毛”,避免风控流于形式盲目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应制定相关的项目承揽、承做、承销、持续督导等各个阶段的清晰制度,并要求员工按制度严格执行,一旦发现问题,应积极进行风险处理和应对。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完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议。 赖秀福此次提出降低发债主体的准入门槛、丰富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等四方面建议。 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受限 赖秀福认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对发债主体的资格要求较为严格,更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单位利用债券市场融资,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发债条件,因此难以利用债券市场融资。这实质上限制了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也未体现按照市场利率配置资金的原则。 投资主体的缺位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赖秀福表示,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受制于种种原因对这类债券的购买意愿不强,导致中小企业债券投资主体不足。 比如,根据规定,保险资金只能投资信用级别在A-1等级及以上的短期融资券;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投资于信用等级为同一评级机构最高等级的短期融资券;虽然银行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银行投资无担保的短期融资券要提取资本金,出于资本金和拨备的压力,银行也不会大比例持有。 此外,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还面临着涉嫌违规的“高收益”融资工具游离于金融监管灰色地带的问题。由于债券市场进入门槛过高,市场的定价机制存在着结构性失灵的风险,资金供求严重失衡。 赖秀福指出,一方面大量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进不了市场,另一方面投资者又面临资金供应大于债券融资需求的问题和主体投资者缺位的怪象。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一些民间高利贷、典当行、网贷(P2P)违规违法运作,变相向中小企业提供高利率贷款。这种所谓的“高收益”融资工具使中小企业承担高额融资成本,且经营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对投资者而言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社会稳定埋下重大不确定因素。 四方面完善 中小企业债券市场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为完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赖秀福此次提出降低发债主体的准入门槛、丰富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等四方面建议。 具体来说,在降低发债主体准入门槛方面,建议进一步降低发债主体的净资产、负债率等硬性指标,多引入相对性指标,转向关注企业成长性和创新型发展的软实力,重视企业的潜在价值,投资于“潜力股”。 丰富债券市场投资主体方面,一方面,建议适度放宽对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要求,允许其购买低级别债券,同时可考虑发展专项投资基金作为高收益债券的合格投资者,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另一方面,建议比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政策,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债券投资的监管政策,如要求机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债券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或者在财政奖励及税收补贴方面对投资者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此外,可考虑将我国高收益债券(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投资者范围限定为合格机构投资者,并取消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人数不高于200人的限制。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赖秀福建议,改进债券评级机制,逐步取消债券发行的强制评级要求,推动评级机构评级导向的重心从发行人向投资人转变,并鼓励市场采用双评级或多评级。强化信息披露和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建设,完善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法规制度,降低司法救济的成本,提高债券违约处置效率;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专业破产法院,发挥仲裁和市场化调解组织等机制作用,切实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债券风险处置渠道。 此外,可考虑从发行模式、产品形式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发行模式方面,可借鉴银行间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行创新,将多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进行整合,形成中小企业集合私募债券,统一发行。 产品形式上,一方面,可考虑在中小企业债券中引入可转股条款,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债权可转化为股权,满足投资者在风险低于股权投资的前提下获得资本增值的需求,债权转化为股权可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与中小企业股权流通的场外市场联系起来,二者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债券的流通性,使其具备更大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可考虑在中小企业债券中引入分级机制,进行结构创新,把中小企业债券与基金、理财产品、信托等产品捆绑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将产品划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劣后级。优先级风险小,仅获得固定收益;中间级风险和收益均适中;劣后级风险高,可获得高收益。这样既可保障中小企业债券的发行和销售,又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本报记者 刘琪 5月18日,央行发布4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从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来看,4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8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4366.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2867.6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776.2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6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601.5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3万亿元。 截至4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4.6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6.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2.8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4.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4.4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3.9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8万亿元。 从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来看,4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5.5万亿元,日均成交1.16万亿元,同比增长44.83%,环比增长4.20%。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0万亿元,日均成交952.2亿元,同比增长166.29%,环比增长8.3%。4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205.74点,较上月末上升2.80点。(编辑 田冬)
备受关注的专项债发行使用加速推进。在财政部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后,各省再次拉开发行大幕。5月12日,广东成功发行专项债券712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地方公共卫生和防疫体系建设等。 专项债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中央今年以来多次作出具体部署。随着再次提前下达额度,专项债将在5月份迎来发行高峰,更好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第三批额度提前下达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并明确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举措。 经国务院批准并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财政部于4月底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各地已启动发行准备工作。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 加上前两批提前下达的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新增债券提前下达额度已达28480亿元。 “增加专项债规模和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对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据悉,前4月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58.4%。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1%,比2019年下降16个基点;平均发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省份无法安排人员出差到现场操作发债,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财政部在北京代理地方操作,解决了疫情期间地方无法发债的困难,有力保障了地方债券发行进度。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保障地方债券平稳顺利发行,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关键作用,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核心目的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白景明表示。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要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这一安排是综合2020年预算安排、地方实际项目建设需要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等因素确定的。 据悉,在资金投向上,继续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和投资需求变化等适当优化投向,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投入,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债资金还将用于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比如,5月12日广东发行的专项债中,选取城际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停车场等33个“新基建”项目,发行4只“新基建专项债券”共86.6亿元。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行规模空前的专项债,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一方面,要把资金尽快下达到项目上去,及时拨付和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防止违规使用资金,全面实行绩效管理。”白景明说。 中证鹏元评级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重在搭建政府债券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量化的基础上,对项目储备和债券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评价。在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要落实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项目信息披露的真实有效,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去年6月份,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据悉,财政部今年明确,对新增专项债券,允许地方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防控风险基础上,适当提高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 中诚信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676.3亿元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向全国130个项目,较去年全年显著增长。 “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有助于强化专项债对投资的撬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白景明说。(曾金华)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完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议。 赖秀福此次提出降低发债主体的准入门槛、丰富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等四方面建议。 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受限 赖秀福认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对发债主体的资格要求较为严格,更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单位利用债券市场融资,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发债条件,因此难以利用债券市场融资。这实质上限制了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也未体现按照市场利率配置资金的原则。 投资主体的缺位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赖秀福表示,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受制于种种原因对这类债券的购买意愿不强,导致中小企业债券投资主体不足。 比如,根据规定,保险资金只能投资信用级别在A-1等级及以上的短期融资券;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投资于信用等级为同一评级机构最高等级的短期融资券;虽然银行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银行投资无担保的短期融资券要提取资本金,出于资本金和拨备的压力,银行也不会大比例持有。 此外,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还面临着涉嫌违规的“高收益”融资工具游离于金融监管灰色地带的问题。由于债券市场进入门槛过高,市场的定价机制存在着结构性失灵的风险,资金供求严重失衡。 赖秀福指出,一方面大量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进不了市场,另一方面投资者又面临资金供应大于债券融资需求的问题和主体投资者缺位的怪象。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一些民间高利贷、典当行、网贷(P2P)违规违法运作,变相向中小企业提供高利率贷款。这种所谓的“高收益”融资工具使中小企业承担高额融资成本,且经营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对投资者而言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社会稳定埋下重大不确定因素。 四方面完善 中小企业债券市场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为完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赖秀福此次提出降低发债主体的准入门槛、丰富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等四方面建议。 具体来说,在降低发债主体准入门槛方面,建议进一步降低发债主体的净资产、负债率等硬性指标,多引入相对性指标,转向关注企业成长性和创新型发展的软实力,重视企业的潜在价值,投资于“潜力股”。 丰富债券市场投资主体方面,一方面,建议适度放宽对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要求,允许其购买低级别债券,同时可考虑发展专项投资基金作为高收益债券的合格投资者,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另一方面,建议比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政策,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债券投资的监管政策,如要求机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债券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或者在财政奖励及税收补贴方面对投资者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此外,可考虑将我国高收益债券的投资者范围限定为合格机构投资者,并取消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人数不高于200人的限制。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赖秀福建议,改进债券评级机制,逐步取消债券发行的强制评级要求,推动评级机构评级导向的重心从发行人向投资人转变,并鼓励市场采用双评级或多评级。强化信息披露和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建设,完善债券违约处置的相关法规制度,降低司法救济的成本,提高债券违约处置效率;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专业破产法院,发挥仲裁和市场化调解组织等机制作用,切实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债券风险处置渠道。 此外,可考虑从发行模式、产品形式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债券创新力度。发行模式方面,可借鉴银行间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行创新,将多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进行整合,形成中小企业集合私募债券,统一发行。 产品形式上,一方面,可考虑在中小企业债券中引入可转股条款,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债权可转化为股权,满足投资者在风险低于股权投资的前提下获得资本增值的需求,债权转化为股权可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与中小企业股权流通的场外市场联系起来,二者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债券的流通性,使其具备更大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可考虑在中小企业债券中引入分级机制,进行结构创新,把中小企业债券与基金、理财产品、信托等产品捆绑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将产品划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劣后级。优先级风险小,仅获得固定收益;中间级风险和收益均适中;劣后级风险高,可获得高收益。这样既可保障中小企业债券的发行和销售,又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疫情的蔓延令全球金融市场深受影响,中资企业美元债市场同样深陷其中,一级市场发行一度几近停摆。所幸的是,重启复苏的苗头已现。 上周,中石化集团完成了30亿美元多品种债券的全球发行,这是20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投资级企业债券发行,综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成本为中石化集团历年发行中的最低水平。此次发行峰值订单簿超过240亿美元,创亚洲2018年以来最大规模订单簿,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级企业债券的热捧。 “中石化一直以来在中资发行人中起着标杆性的作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存续债券是所有国企里最多的,流动性非常强,投资人也会把每年中石化的交易当作市场的风向标来看待。本次发行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首笔中资主权级别发行,为中资新发行市场的重启起到了示范作用,标志着中资尤其是投资级美元债市场企稳回暖。”摩根大通债务资本市场中国主管谢桐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不同于境内信用债一级发行的火热局面,疫情发生以来,境外因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市场一度停摆。据中金公司(03908)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统计,4月中资美元债发行量总计仅65.4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4月下半月,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72%,较3月环比继续下降18%,净增量自3月以来连续为负,发行整体显著收缩。 不过,进入5月,形势逐渐好转,特别是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级企业债券的信心恢复较快,至于高收益债券发行则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中资投资级债券发行回暖 本次中石化集团发行的债券期限包括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批次。债券最终定价分别为10亿美元5年期为美国国债收益率+180基点(票息率2.15%)、15亿美元10年期为美国国债收益率+205基点(票息率2.70%)、5亿美元30年期为票息3.35%。其中,10年期批次创造了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油气公司同批次最窄定价息差,也破了一直由中石化集团自身所保持的亚洲同评级石油天然气企业10年期最低收益率成本的发行纪录,30年期批次创造同行业最低收益率。 据悉,三个期限的债券均实现了负的新发行溢价,使中石化集团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亚洲首个取得负新发行溢价的发行人。最终定价和初始价格指引相比收窄了50-5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中资投资级发行人中收窄幅度最大。 得益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国债基准收益率的不断走低,从发行人的角度看,目前的绝对成本达到历史最低。不过,这并非意味着投资者无利可图。谢桐对记者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目前的信用息差与过往相比有比较大的溢价,所以投资人也会认为有投资价值。受疫情影响,在目前大的市场环境下,大类资产都会经历再定价、价格再发现的过程,各类发行人的信用风险较近期市场波动之前相比还是有所提高,信用风险的增加就会在风险溢价中有所体现。例如,据了解,考虑到前不久国际油价经历过一轮暴跌,石油天然气企业深受拖累,为降低风险溢价,中石化集团的债券发行窗口也是经过谨慎选择。 “作为此次交易的全球协调人,我们看到油价有连续5天向上回调的动作,在油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的情况下,做出发行的选择。”谢桐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石化集团的债券发行中,10年期债券相比30年期更是取得了-12基点倒挂的息差曲线。之所以发行定价会实现倒挂,谢桐解释称,一方面,30年期的投资人更关注绝对收益率,主要是险资做长期配置资产的需求,通常30年期债券是以固定收益率的形式向投资者做推介。另一方面,从发行规模上来讲,10年是15亿的发行,30年期是5亿的发行,规模上有比较显著的差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定价结果出现倒挂是比较正常的情况。过往中石化的10年期、30年期的发行,如果有30年期这个品种,基本上也会是这样的情况。 谢桐进一步透露,在国际债券市场,30年期的发行对于资质好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品种,在美国的投资级别债券市场也是一个标准期限的品种,其主要的投资人对象就是险资,比如保险公司长期寿险负债端有资产配置需求。美国大型TMT、石油等公司也会选择30年期的品种。从发行成本上看,30年期的绝对成本虽比10年期和更短期限的品种高,但发行人可以用做长期投资的稳定资金来源。 高收益债券发行重启 近期中资美元债市场发行的回暖主要集中在投资级债券,但高收益债券发行市场的形势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5月14日,正荣地产(06158)公告称,拟发行2亿美元2024年到期年息8.35%的优先票据,这是今年第一笔中资高收益房地产债券发行。 北京一债券市场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疫情全球蔓延以来,国际债券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中资美元债中,投资级债券目前相对受热捧,但高收益债券热度仍未恢复。正荣地产此次发行的认购情况好于预期,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标志着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重启。 不过,谢桐认为,受疫情和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高收益债券市场何时能够再次回到活跃的发行状态,主要因为高收益债券整体波动比例比较高,跟市场相关性程度高。投资者对这一类产品需要更谨慎地看待。不过,目前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已经打开,亚洲中资的第一个高收益房地产债券发行也已经出现,后续能否有更多高收益债券发行的出现,以及市场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资质较弱的主体可能面临经营和融资的双重压力,基本面的风险不容忽视。建议投资者配置时以中短久期为主,可挑选资质较好、境内融资渠道较为完善较受认可的行业龙头,尽量规避对外需依赖度较高、受疫情冲击较大、短期难以明显改善和财务缓冲能力较弱的主体。 谢桐预计,今年投资人还是会更倾向选择风险系数较小的债券类别,在低绝对收益率环境下,永续债或结构化债券产品或会相对受青睐。在高收益债券发行人行业方面,今年中资非房地产类的高收益债券会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房地产企业因有重资产、资产变现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是相对稳健的板块,但工业型企业发行人或面临较大压力。此外,今年中资高收益债券出现违约的情况可能会较去年小幅上升,投资人因此会较为关注未来债券发行中的结构设计和增信手段。
图片来源:微摄 新华社法兰克福5月11日电(记者沈忠浩 左为)针对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关于欧洲央行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部分违反德国宪法的判决,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日前表示,欧洲法院此前已裁定购债计划合乎欧盟法律,欧洲央行将继续执行购债计划及其他货币政策。 根据欧洲央行11日发布的一份采访实录,施纳贝尔日前接受意大利《共和国报》采访时说,欧洲法院对欧洲央行及其行为拥有专属司法管辖权,并在2018年裁定欧洲央行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合乎欧盟法律。 施纳贝尔强调,欧盟法律的首要地位对于欧盟运作至关重要。她还表示,欧洲央行将依照职责,继续执行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针对新冠疫情的紧急债券购买计划以及其他货币政策措施。 欧洲央行2015年3月启动俗称为“量化宽松”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截至2018年12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累计购债约2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为欧元区国债。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今年5月5日作出判决,认为欧洲央行实施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部分违反德国宪法,要求其在三个月内采取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