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5月15日,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发表点评认为,4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反弹,V型复苏的证据链趋于完整。目前从PMI、进出口、社融、工业增加值、消费、投资等数据来看,均支持经济V型反转。 其中,对于债券市场策略,邓海清研究团队认为,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基本面是否确定性回升,这决定了长期债券单边牛市是否存在;二是央行货币政策是否加码宽松,这决定了中短期债券市场单边牛市是否存在;三是央行货币政策何时逆转,这决定了债券市场何时牛转熊。“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基本面已经确定性回升,因此债券单边牛市大概率已经结束;对于第二个问题,央行是否会加码宽松,市场分歧非常大,央行态度也非常模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我们没有读到增量宽松的信息,但是也没有不增量宽松的信息;对于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转向难度非常大,二季度基本不存在,但如果二季度经济增速能够回升至5%以上,那么我们认为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是可以看到的,这对债券市场加杠杆套息的逻辑将产生根本性冲击。政策利率的上行可能性目前完全看不到,只有中国经济过热、特别是通胀或者金融系统风险显著上升才会出现,年内出现可能性几乎没有。” 总结来看,邓海清研究团队认为:基本面拐点已经出现,经济大概率V型反转,因此债券单边牛市大概率已经结束;在央行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之前,目前应当是“单边牛市”转为“宽幅震荡市”;最早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如果经济复苏如预期,则有可能看到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的回归,这对当前债券收益率将造成根本性冲击,特别是中短端;整体绝对低利率水平下,建议降低收益预期,避免在整体低利率背景下过度追求高收益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盲目加杠杆、加久期等等;建议寻找收益率曲线斜率、凸度等增厚收益的机会,例如在流动性宽裕时做陡、流动性收敛时做平、蝶式策略(多2年和10年、空5年)等机会。(编辑 乔川川)
2020丨全球经济领袖并肩远望、笃定前行 新浪财经联手世界顶尖智库报业辛迪加为您带来全球经济领袖聚焦2020!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开放社会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 前文回顾:建议欧盟发行一万亿欧元永久债券 欧盟理事会4月23日举行虚拟会议讨论欧盟应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冲击。而目前看来西班牙提交的提案是众多提案中考虑最为周全也最具创新性的。 西班牙抛出的主要创新内容是要求欧盟发行永久债券。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新鲜,英国早在1752年就首次发行了统一公债(Consols),并先后利用其来资助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废奴法案》,爱尔兰救灾贷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国会也曾于1870年授权发行统一公债以合并南北战争积累下来的债务。 虽然欧盟从未考虑过发行永久债券,但如今西班牙提议将其作为应对特殊情况的非常规措施,而这些债券将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眼下正遭到一种鲜为人知的新型冠状病毒侵袭,而永久债券将为我们提供赢得这场斗争所需的资金。同时我们还卷入了另一场威胁人类文明的战斗——气候变化。我认为永久债券也可以在这场战斗中派上用场。 顾名思义,永久债券无需偿还本金,但可以在各类合适情况下被赎回。例如英国就在2015年全额赎回了所有统一公债和战争债券。每年只需要支付50亿欧元利息就可以发行1万亿欧元(折合1.1万亿美元)票面利率为0.5%的债券,这意味着给50亿欧元加了200倍杠杆。甚至可能连西班牙所提交的“非正式文件”的作者们都未能意识到这些含义。因为他们把提案的绝大部分篇幅都用来讨论如何为永久债券付息。 但这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欧盟各国政府可以通过一致同意或自愿联盟来轻松拨款50亿欧元以发行1万亿欧元面值的永久债券,根本无需为此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同时以0.5%的收益率出售价值1万亿欧元的永久债券也不成问题,因为目前在售的最长期债券(奥地利10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还稍低于0.5%。市场固然需要一些时间来搞清楚永久债券所承载的理念,但这种债券在发行后并不需要一次出清,而是可以分批出售——它会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的宠儿。一旦发行完毕,它们就将以高于奥地利债券的溢价出售。 关于永久债券的发行规模也存在争论。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希望发行1万亿欧元,但西班牙的非正式文件则将发行上限提高到1.5万亿欧元。这让我们有机会将对人类文明的第二个威胁(也就是气候变化)囊括在内。这种威胁原本就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欧盟委员会的首要关切,只不过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压倒了一切而已,我们不应将其抛诸脑后。 发行1.5万亿欧元永久债券的首要目的必然是对抗疫情,一旦形势得到控制,或许还能剩下一点钱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用光了的话则可以考虑单独发行债券。但必须强调的是疫情和气候变化都是需要特殊政策应对的特殊事件;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动用永久债券。 同时我还有另外两项见解。其中一项与西班牙非正式文件中的以下陈述有关:“该基金可以固定在跨年度财政框架(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的覆盖范围之内,必须低于自有资源上限但可以高于支出上限。”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跨年度财政框架应该服从于永久债券发行,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鉴于各方在跨年度财政框架事务上向来难以达成一致,如果后一种解读是正确的,那么永久债券的发行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甚至永远无法发行。 这份非正式文件指出,“资金的划拨应提前准备”,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并在未来2至3年内执行以迅速启动受影响国家的经济。”这似乎又表明前一种解读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依然需要更清晰的说明。 而我的另一项见解则与意大利有关,意大利的舆论正在朝着脱离欧元和欧盟的方向发酵。试问如果丢掉了意大利,欧洲还能剩下些什么?这个问题凸显了动用永久债券的重要性——并应当促使欧洲理事会放弃当前的迟疑,以更快的速度采取行动。 (本文作者介绍: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
备受关注的专项债发行使用加速推进。在财政部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后,各省再次拉开发行大幕。5月12日,广东成功发行专项债券712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地方公共卫生和防疫体系建设等。 专项债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中央今年以来多次作出具体部署。随着再次提前下达额度,专项债将在5月份迎来发行高峰,更好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第三批额度提前下达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并明确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举措。 经国务院批准并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财政部于4月底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各地已启动发行准备工作。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 加上前两批提前下达的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新增债券提前下达额度已达28480亿元。 “增加专项债规模和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对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据悉,前4月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58.4%。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1%,比2019年下降16个基点;平均发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省份无法安排人员出差到现场操作发债,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财政部在北京代理地方操作,解决了疫情期间地方无法发债的困难,有力保障了地方债券发行进度。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保障地方债券平稳顺利发行,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关键作用,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核心目的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白景明表示。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要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这一安排是综合2020年预算安排、地方实际项目建设需要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等因素确定的。 据悉,在资金投向上,继续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和投资需求变化等适当优化投向,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投入,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债资金还将用于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比如,5月12日广东发行的专项债中,选取城际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停车场等33个“新基建”项目,发行4只“新基建专项债券”共86.6亿元。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行规模空前的专项债,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 “一方面,要把资金尽快下达到项目上去,及时拨付和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防止违规使用资金,全面实行绩效管理。”白景明说。 中证鹏元评级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重在搭建政府债券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量化的基础上,对项目储备和债券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评价。在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要落实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项目信息披露的真实有效,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去年6月份,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据悉,财政部今年明确,对新增专项债券,允许地方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防控风险基础上,适当提高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 中诚信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676.3亿元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投向全国130个项目,较去年全年显著增长。 “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有助于强化专项债对投资的撬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白景明说。(曾金华)
图片来源:微摄 针对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关于欧洲央行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部分违反德国宪法的判决,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日前表示,欧洲法院此前已裁定购债计划合乎欧盟法律,欧洲央行将继续执行购债计划及其他货币政策。 根据欧洲央行11日发布的一份采访实录,施纳贝尔日前接受意大利《共和国报》采访时说,欧洲法院对欧洲央行及其行为拥有专属司法管辖权,并在2018年裁定欧洲央行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合乎欧盟法律。 施纳贝尔强调,欧盟法律的首要地位对于欧盟运作至关重要。她还表示,欧洲央行将依照职责,继续执行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针对新冠疫情的紧急债券购买计划以及其他货币政策措施。 欧洲央行2015年3月启动俗称为“量化宽松”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截至2018年12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累计购债约2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为欧元区国债。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今年5月5日作出判决,认为欧洲央行实施的公共债券购买计划部分违反德国宪法,要求其在三个月内采取弥补措施。
财政部近日数据显示,4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券)发行286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02亿元,再融资债券1666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509亿元、693亿元。截至4月底,今年发行地方债券近1.9万亿元。 据介绍,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财政部在北京代理地方操作,解决了疫情期间地方无法发债的困难,有力保障了地方债券发行进度。截至4月底,2020年发行地方债券18973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6626亿元,再融资债券2347亿元。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28480亿元)的58.4%,其中一般债券5104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5580亿元)的91.5%;专项债券1152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22900亿元)的50.3%。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1%,比2019年下降16个基点;平均发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并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财政部于4月底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各地已启动发行准备工作。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地方债券平稳顺利发行,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关键作用,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记者孙韶华)
本报记者 包兴安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更多外资增持了中国债券。5月7日,中央结算公司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706.71亿元,为连续第17个月增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规模为646652.96亿元,同比上涨12.98%,相较上年末上涨3.88%。其中,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011.36亿元,同比增长30.45%。 另外,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3817.60亿元,卖出债券2773.96亿元,净买入债券1043.6亿元;本年累计买入债券12864.53亿元,累计卖出债券10389.16亿元,累计净买入债券2475.37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连续增持中国债券,说明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正在上升。原因有多方面:一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加快,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畅通;二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经济复苏脚步加快,人民币汇率趋稳,人民币资产安全性较高,避险作用凸现,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较足;三是全球开启量化宽松政策,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中外债券利差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实施多项举措,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深。 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债券市场方面,提出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5月8日,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103.6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品种不断丰富,出现很多创新性的债券,比如扶贫专项债、绿色债券、小微金融债、“双创”债等。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有助于更好满足境内外投资者投资债券指数型产品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债券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丁臻宇表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由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3个子市场组成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由机构投资者参与的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近年来,其债券托管量和交易量占整个市场的九成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上交所发布的上交所总经理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上交所将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推动沪伦通东向开通,推动出台交易所债券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方案,以及公司债等信用债券品种逐步纳入全球主流债券指数。 盘和林表示,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一方面要继续优化制度设计,完善交易、托管、清算等核心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各项制度“短板”,解决债券违约处置方式不统一、效率低下的问题,形成债券市场统一监督及管理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及市场化程度,可以从利率、本金等债券构成要素入手丰富债券品种、培育多层次的投资者、加强监管协调。 丁臻宇认为,目前,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已有实质进展。未来可考虑建立统一的结算托管体系,从解决转托管效率低的问题入手,形成统一的托管结算规则,最终建立统一的托管结算体系。除此之外,在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投资者保护机制方面进一步统一规则,构建统一的监管制度框架。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推进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债券发行迅速升温。根据中证鹏元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共发行信用债券1610只,环比下降2%,募集资金16286.68亿元,环比增长3%。与上年同期相比,发行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66%和67%。 “受3月高基数影响,4月环比增幅较小,同时,定向降准、调降MLF利率等措施维持市场流动性宽裕,债券发行利率维持低位,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60%。”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明显,对资本市场带来扰动,4月债券取消发行数量维持较高水平,共80只债券取消发行。 事实上,开年以来我国整个信用债发行市场持续回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此前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20年一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共发行3万亿元,同比增长35%,净融资规模超1.7万亿元,同比多增8000多亿元,发行量与净融资规模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两个:一是监管推出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缓解疫情造成的流动性压力;二是当季资金利率中枢快速下移,加之“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对信用债配置需求上升,债券发行利率明显走低。一季度民企债发行也有所改善,净融资实现转正。不过,分析认为,政策利好仍主要体现在中高等级民企,低等级民企债发行依然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3月1日,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作为新证券法“注册制新政”落地的第一个品种——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行注册制启动。在平安证券看来,注册制简化发行流程,下放审批权力,有利于提高债券发行速度。 对于二季度信用债市场状况,史晓姗则认为,二季度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券到期偿付水平维持较高位,结合当前宽松货币和信用环境,整体偿付压力可控。“随着二季度全国复工复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加大基建投资’政策的推进将拉动二季度非金融信用债需求进一步扩大,新发债券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史晓姗表示。(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