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11日上午在个人微博宣布,将于6月13日开启淘宝直播首秀。李国庆还宣布将拍卖自己一小时的午餐时间。拍卖成功者,可以与李国庆一起聊聊读书感悟、创业故事和人生经验,起拍价为1000元。李国庆此次上直播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推荐早晚读书的会员卡和图书,给自家产品带货。截至发稿,拍卖价已达12255元。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每年都会拍卖“巴菲特午餐”,“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慈善拍卖活动自2000年开始至今,此项拍卖所得悉数捐给位于旧金山的慈善机构葛莱德基金会,用于帮助当地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2000年起每年拍卖一次,并从2003年起转为网上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美国慈善机构。
原标题:直播带货 线上教学 电子竞技 体育产业挖掘线上新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体育产业在过去几个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但严寒中也孕育着生机,新的体育消费形态悄然产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直播带货、线上教学、电子竞技……随着体育消费方式日益呈现出线上化、多元化的趋势,体育产业也在变革中不断探索着新的方向与出路。 带货 体育产业探索“网红经济” 伴随疫情对线下实体店的持续冲击,网红直播、全网微商等电商模式迅速在国内各大体育品牌中流行起来。4月12日,CBA北控队主教练马布里在拼多多上开启了个人直播首秀,除了讲述作为运动员的经历外,他还重点推销了自己篮球品牌的产品,短短1小时里有数万网友观看,“马布里直播带货”一时登上了热搜。 事实上“网红带货”在体育产业里已经不是新鲜事,安踏、李宁等国内体育品牌今年先后联手李佳琦合作直播,推广新产品。此外,“全员微商”也成了各大品牌应对疫情冲击的新营销方式,安踏等品牌近期先后发布公告,号召员工及经销商将销售扩展到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微信等软件参与“全零售”。 夏天来临,跑步爱好者杨芳开启了锻炼模式,为此她在一款名为“Keep”的跑步软件上购买了私人定制的运动计划。 苏宁旗下的PP体育在直播方面一直拥有不错的流量,疫情期间,该平台上线的健身直播课程吸引了大量用户观看,场均观看人次超过5万。为了将“流量”变为“效益”,PP体育做了诸多尝试,例如将直播健身带来的流量直接导流到健身装备的零售上。在线上健身直播课程的带动下,苏宁易购的健身器材销量同比增长269%,其中哑铃、呼啦圈、瑜伽垫成为最受欢迎的健身用品,销量同比增长分别高达500%、391%和332%。小乔科技在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智能健身产品销量相比同期大涨了556%。 直播课 从“面对面”到“线上约” 从5月28日起,抖音App开启了一场名为“功夫一夏”的武术直播会,全国多位武术大师通过直播的形式向网友展示和推广传统武术,引起了大量关注。“自从上了一节直播课后,我的抖音账号在半个月内关注人数暴增,发布的武术视频浏览量经常超过10万次。”山西元亨康养文化公司太极教练陈晨说,与他同期进驻抖音的个别武术同行已经开始通过直播赚钱了,这让他感受到了线上体育产业的巨大能量与潜力。 “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在开展线上公益教学活动,每天晚上教练会在网上授课,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太极爱好者参与学习。”山西元亨康养文化公司总经理蔡鑫说,“虽然没有真正盈利,但在线教学是我们在业务上的一次新尝试,实践证明传统体育产业在网络上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这将给我们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启发。” 对于蜜罐网球创始人罗元生来说,疫情冲击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同时也迫使企业在线上直播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疫情期间,蜜罐网球推出了一系列线上网球学习课程以及精品直播课,让更多“宅家”的孩子利用有限条件开展运动,感受网球学习的乐趣,受到了学员和家长的喜爱。 罗元生说,将录播课程向直播课程拓展,大大增强了网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他认为,疫情加快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今后线上课程将成为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与线下互补的一部分。 蜜罐网球在4月13日正式复工,罗元生说:“目前除了线下客户参与到线上课程,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实时接受‘线上训练’。家长们并没有因为疫情轻易申请为孩子们退学,相信一切过去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更重视体育锻炼。未来,线上产品将成为我们长期运营的产品。” 娱乐化 体育消费的新蓝海 疫情期间,一款名为“健身环大冒险”的游戏受到了玩家们的疯抢,价格涨了几倍,甚至一度卖断了货。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这款集“宅家”“健身”“娱乐”元素为一体的游戏很好地符合了疫情期间人们的需求,这也反映出,宅家运动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骑行爱好者高升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一台AI动感单车。“疫情期间出门不便,我和骑友通过智能单车联网在家里同步‘云骑行’。”高升说,“体育产业与网络的结合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运动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最近几周,一级方程式赛车、纳斯卡、世界拉力赛车和澳大利亚的超级跑车等公司都在虚拟游戏领域进行了尝试,渴望在缺乏实景表演的情况下满足粉丝的胃口。结果显示,收视率和粉丝参与度远超预期。 PP体育推出自制的竞技综艺《来电运动会》,通过名嘴+女主播组队PK的方式进行,将运动、互动与电商充分结合在一起。 随着疫情推动体育行业进行更多的商业模式探索和转型,体育消费的形态正在不断迭代。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体育与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振宇表示,疫情给体育产业就业带来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困境之中,依然存在着机遇。他说:“受《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大基建、大文旅政策影响,体育管理活动大类中的体育专业团队、行业团体存在服务机会增长;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大类中的互联网体育服务会持续走高;其他体育服务大类中的体育旅游服务、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服务会是涨幅最大的增长点。” 长期从事体育产业招聘对接的ECO氪体创始人骆达列出了4个自己看好的新兴领域,分别是电子竞技;少儿体适能、培训和全民健身;体育+科技;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线上化效率的赛道,比如体育直播电商。“随着体育消费方式的不断更新,新兴职业的潜力、需求和活力正在被迅速激发。”
01 最近几年,直播是越来越火了。 从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朱广权,到企业家罗永浩、梁建章、李彦宏、张朝阳,再到刘涛、陈赫、汪涵这样的明星艺人,都急匆匆得加入战局。 卖的东西也很杂,从吃的到用的再到玩的,甚至还有能上天的火箭,真的那种,单价4000万。 只要市场上能看到增量,抢蛋糕的人就肯定不会缺席,尤其是对在线直播这种造梦工厂来说,几乎看不到天花板—— 2019年直播用户规模则为5.01亿人,2020年可能达到5.24亿人。 一些大券商的研报也把直播的上限拔高到了新高度:2019年电商直播的行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借助发达的直播平台,那些自带流量的话题人物不断得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比如入行没多久就迅速跻身带货上亿俱乐部的董明珠—— 从23万到3亿、7亿,再到了6月1日的四场直播65.4亿,那些嘲笑董小姐“和薇娅之间差了10个李佳琦”的人都傻了眼。 但更多的人却对董小姐的信誓旦旦提出了质疑,这个战绩太诡异了、诡异到几乎所有人都质疑格力经销商在刷单。 说实话,现在一个大主播一晚上不卖出过亿的东西,战报都不好写。但这东西真的这么好使? 02 尽管因销量的真实性而备受质疑,但董小姐的“网红”特质还是给格力带来了不俗的热度。甭管是吹捧还是质疑,实实在在的热搜就摆在那里。 如果换个没啥存在感的老板上去,可能还不如花钱请专业的主播带货,如果能找到李佳琦、薇雅这样的头部大佬,不管是四千万一发的真火箭,还是纯电动的保时捷跑车,上了架差不多都能秒空。 效果自然没得说,但花销也是真的大。 早年网上流传过一份各平台头部主播的推广报价,上面的天文数字让人乍舌——不光百万粉大V的公号头条价值不菲,微博、抖音、小红书的KOL报价也都不低,一条广告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 如果嫌个性化定制的广告太贵,也可以在数小时的直播里占个小坑露脸。不过也未必能便宜多少—— 之前就有媒体爆料过,李佳琦直播的坑位费算下来是23-42万,罗永浩直播的坑位费差不多是60万起,像前几天挺火的在线教育产品更是谈到了120万的天价…… 这还只是“无责底薪”,不保量的。 当然也不怪大主播们任性,直播间里寸土寸金,商家们哪天不是拎着钱排着长队等“临幸”。别说只付佣金的合作模式谈不下来,还得拿出全网最低的折扣力度,要不然分分钟被主播下架。 去年11月份的时候,百雀羚就在直播中被李佳琦团队临时换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不同主播直播间里的折扣力度有点出入,既然给不到全网最低价,那就只能跟网友说拜拜了。 像薇娅就不太在意坑位费这个东西,但定价权却不能放手。比如一个产品市场价是300元,直播中哪怕定价80元也得照卖,事后再分出去一半销售额,当天直播完当天结,商家还得承担退货的钱。 有人算过一笔账:直播前要交坑位费、直播中要给折扣、直播后又要付分成,扣掉商家自担的打包、运费和税费,哪怕一场直播卖出上百万,最后也赚不了多少钱。 03 即便是熬过了主播们的层层盘剥,大出血的商家们还得打起精神跟“水军”作斗争。 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直播带货的风口,主播们的收入也跟着人气一起水涨船高。在这个以粉丝基数和直播人气为定价参考的时代,各大平台的头部KOL们的粉丝加起来都快赶上中国总人口了。 4月底,董明珠的直播首秀有431万人观看;而一直被调侃“过气网红”罗老师,则在首播的那天吸引了4800万寂寞的灵魂;最夸张的还是薇娅,5月21日还创造了累计观看人数1.17亿的纪录…… 可是在火热的人气背后,也有着不小的水分。早在直播兴起之前,就有不少“专门”的公司和团队在做水军生意了。 比如在微博上,就经常有私信叫卖加粉服务的老哥,不光有头像雷同的哑巴克隆人,还至有自创严肃文学的AI大文豪!毕竟平台算法日益严苛,即使是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也得更努力才能糊口…… 等这几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火起来后,这些团伙紧随其后,成功开拓了新的业务殖民地。真人活粉、点赞评论、甚至直播间里“老哥666”类的互动都能明码标价,价格也很亲民。 如果你信不过这些打着第三方旗号的流量黄牛,贴心的官方平台也有自己的推广服务。 比如某音就可以付费开通直播加热的相关工具,某手也很早就有类似的操作。即使你不舍得花钱,平台也偶尔会赏你一些没有作品、用户名奇怪的哑巴粉丝,可能是一种让用户愉悦的隐性福利吧。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平台会让你变强,充钱则可以变得更强! 在这些刷量机构的帮助下,主播和MCN机构的身价水涨船高,但带货效果就一言难尽了。有的机构推荐的网红主播看似有三四十万的粉丝量,但实际直播时,对商家的转化率基本为0。因为这里面统计的小手段很多: 不论折扣多少,统统都按原价算,甚至人人“大跃进”、家家“放卫星”,浮夸得厉害。 还有一些中小机构的主播做的更绝,先靠买粉、刷量把人气做上去,转头就开始接广告。等到直播的时候,热度靠雇水军维持,连销量则伙同自己人造假——直播后退货率70%,能赚钱就怪了。 04 在不同类型造富神话的感召下,带货主播的数量也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2019年,淘宝直播平台主播人数规模达到了20000人,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增长了233%。在这个趋势下,2020年主播的增长可能会更加恐怖。 除了遍布全国各地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大集团作战的MCN机构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2019年MCN机构有一波井喷式爆发,数量一举突破了20000+,要知道2017年的时候只有1000多家,增加了十几倍。 在一些商品流通方便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成规模的网红直播电商村,比如离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只有2.2公里的北下朱村。靠着多年的积累,这里几乎聚齐了打造一个带货主播的全部元素: 手机支架、补光灯和麦克风等全套设备在街边小店随处可见; 货源也很充足,不光有市面上所有的网红爆款产品,而且更新换代特别快,只要头部主播直播间里卖火了一样东西,这里很快就能出现仿品,当然也更便宜; 场地就更好找了,村子里分布着99栋商住楼,每栋都有五层高,一、二层商铺,三至五层住人,地下一层则是不用担心扰民的直播间,租一年差不多2万,都快赶上隔壁村的铺面了。 虽然集齐了“人、货、店”三要素,但也不是所有怀揣暴富梦想的淘金客都能满载而归。 很多人的想法很简单,货源充足、邮费便宜,每天晚上在直播间里送出去一二十个,做做活动、请大家转发直播间,等涨了人气后再给大家提供目前市面上爆款,最终肯定能一点点做大。 可实际情况往往与计划大相径庭,这是一个极其残酷的市场。 每天早上9点起床开店,同时选品、上架,每天晚上8点关店开始直播,直播2个小时,直播后要做一个直播总结。 虽然每天都要忙到凌晨2点才能休息,但大部分人的直播间却依然门可罗雀——经过头部大佬和腰部主播的层层盘剥,这些连腿部主播都算不上的人连汤都喝不上几口。 几个月卖不出一件东西是常有的事情,即使签了MCN机构也不代表着旱涝保收,有的野生小主播最低谷时,一个月除底薪之外只拿到468元的提成。 在非人般的作息时间摧残下,很多人坚持不到一个月就走了,空出的地方往往很快就能补上新鲜血液,主播一茬又一茬,只有本地的房东们稳坐泰山。 不过也有人摸索出了真正的捞金秘诀,那些坚持不下去的小主播,有的回到老家做起了直播带货培训,有的留在了北下朱做培训—— 从收费几百元的百万主播传承班,到收费数千的百万流量主播课程,再到动辄上万块的百万变线主播课程,搞直播没挣到钱,靠搞培训挣到钱的却大有人在。 除了直播做不下去的“主播逃兵”,还有不少当年的微商导师也加入了进来,话术也是当年的那一套东西—— 这么赚钱的生意当然少不了搞传销的老前辈了,交几百块的培训费,就能获得一份价值5000元的一对一培训机会;成为’导师’的代理,拿货价格至少比别人低20%。 “我教的这些直播基础技能不一定确保学员能成为直播带货的大V,但没有这些直播基础技能你与带货大V根本沾不上边。” 当河里的鱼越来越少,还能赚到钱的就只剩下河边的渔具店了。
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行业突出问题,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消息提到,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并经核查取证,首批依法依规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UP直播”“月爱直播”等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部署查办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内容诱导打赏案例,对“幺妹直播”“触手直播”“9158美女视频”“喵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台传播网络低俗直播内容作出行政处罚。此外,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也就是说,直播行业的监管规定也将出台。以下为原文: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规范管理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打赏”严重冲击主流价值观等行业突出问题,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等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此次集中行动不仅要坚决有效遏制行业乱象,也要科学规范行业规则,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并经核查取证,首批依法依规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UP直播”“月爱直播”等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部署查办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内容诱导打赏案例,对“幺妹直播”“触手直播”“9158美女视频”“喵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啵比直播”等平台传播网络低俗直播内容作出行政处罚。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然得到了有效治理和规范管理,但一些中小型直播平台依然乱象频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大多数网民上网时长明显增多,有的直播平台利用这一时机,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动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所涉及的举报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购物市场秩序;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潮,散布谣言信息,传播封建迷信,发表负面言论,甚至从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有一些从事淫秽色情和网络赌博的直播平台,通过社交群组和论坛传播有害链接和二维码,公然招募从事色情直播从业人员,传授躲避网络侦查方法等。网络直播平台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必须坚决予以治理。针对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专项整治,遏制行业乱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举,在进行专项整治的同时,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严肃追究相关直播平台责任,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营养丰富、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直播空间。
6月6日至6月8日,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盛大开幕,以72小时内超20万场次直播、超10万优质商品种类的巨大力度,打造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全城全平台全场景共同参与、多业态多领域联袂的“万商开播”盛会。国民凉茶品牌王老吉及旗下扶贫新品刺柠吉以高效行动和坚定决心力撑广州首届直播节,联手辛巴团队等多位知名电商主播进行带货,为提振社会经济、助力消费扶贫、打造广州“直播电商之都”。 据了解,作为广州本土特色品牌和国民凉茶品牌代表,王老吉携旗下刺柠吉复合果汁、大寨核桃露、椰柔生榨椰汁等众多大健康饮品亮相直播节,入驻淘宝、抖音、快手、京东、微信等直播平台,由员工主播和网红主播搭档,带来多场别开生面的直播盛宴。 直播节首日,在广州市消费扶贫——“消费扶贫工惠行”直播带货现场,广药集团工会主席李锦云与一众劳动模范、工匠代表等嘉宾组成扶贫带货最强组合,围绕扶贫主题,对刺柠吉果汁等重点扶贫产品进行特性介绍、产地讲解、试吃体验等,以“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精准帮销”模式,帮助贫困地区销售,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进入直播间观看。 6月7日与8日晚,“奥运冠军夫妇”秦凯、何姿夫妇走进知名主播辛巴团队徐婕直播间和王老吉直播间,一边为刺柠吉带货,一边向网友们分享自己的健身小妙招和生活趣事;8日晚,广州一众本土企业品牌的董事长、总裁们组成“Boss直播天团”上阵直播。白云山总经理黎洪与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搭档,通过趣味方式让王老吉的扶贫产品刺柠吉复合果汁为更多人所知,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决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直播节中王老吉扶贫产品刺柠吉表现亮眼。2019年,上市不到一年的刺柠吉系列产品总销售额超1亿元,间接带动超2.8万人脱贫增收,贵州刺梨生产加工企业销售额同比提高30%以上。此外,刺柠吉产品也曾获得贵州省省长谌贻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的好评支持。 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重考验,王老吉将刺柠吉打造成集“健康、扶贫、促进消费”三位一体的拳头产品,并于2020年4月上线刺柠吉2亿元扶贫消费券。活动期间,每卖出一箱12罐装的刺柠吉,王老吉捐出2元;每卖出一箱24罐装的刺柠吉捐出4元,全部用来帮助贵州当地困难群众。 除派发扶贫消费券外,王老吉还开启“云带货”模式。直播带货之风盛行以来,王老吉多次开设直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羽坛世界女子冠军谢杏芳等领导嘉宾做客王老吉直播间,向全国网友推荐刺柠吉。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借助直播带货和消费券的方式,助力“千年商都”广州更好地释放商业底蕴和发展前景、重新焕发新时代活力,是广药集团、王老吉以及所有广州企业的愿景。通过广州直播节,广药集团、王老吉也将积极拥抱电商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消费形式,更好地向大众提供健康服务,助力消费扶贫。(见习记者/林娉莹)
6月8日,中国有赞(08083.HK,简称“有赞”)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电商直播购物平台爱逛的收购。 公告称,爱逛透过可变权益实体架构对境内集团具有实际控制权,并享有其经营爱逛平台产生的全部经济利益。收购交易完成后,有赞持爱逛10%股份,并拥有于爱逛任何股东大会2.94%的投票权。 积极发展直播业务 据悉,爱逛是一家电商直播购物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形成用户裂变。 事实上,在5月11日有赞就对外宣布了认购杭州爱逛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爱逛网络)10%股权一事。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有赞和爱逛的关系实际上非常紧密。首先,在业务上,爱逛是有赞云的开发者,其直播平台与有赞店铺也早已打通。同时,天眼查信息显示,股权穿透后,爱逛被朱宁间接控股,而朱宁正是有赞创始人及CEO“白鸦”。 对于此次有赞收购爱逛10%股权一事,《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他表示:“有赞想要积极进入直播电商的服务,收购可以弥补他在直播电商上的短板。另外,有赞一直没有做成中心化的平台,有赞一直都只是工具提供商,没有流量的沉淀。有赞试图通过直播后脱离工具提供商这一属性。” 此前,有赞在一季度财报中也表示,有赞希望成为直播行业内的引领者,与多家直播平台合作,为商家提供更多的直播解决方案,商家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售卖商品。未来,有赞还会与更多有直播能力的平台合作,扩充商家在直播场景下的销售渠道。 记者通过使用爱逛APP后注意到,消费者可以从微信号、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无缝跳转到直播间购买下单,无需下载APP。消费者同时也是分销员,有赞帮助消费者无缝链接有赞及京东CPS商品池,消费者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商品链接,从而实现裂变,如果朋友通过该链接购买商品后,分享者可以从中提成。 有赞目前尚未盈利 有赞是一家主要从事零售科技服务的企业,主要通过的SaaS软件及人才服务等帮助商家经营移动社交电商和全渠道新零售。目前,有赞拥有面向开发者的“有赞云”PaaS云服务,面向品牌商的有赞推广、有赞分销,面向消费者的有赞精选、有赞微小店等服务。 从有赞5月12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看,公司80.4%的营收来源于Saas,其他延伸收入仅占19.6%。庄帅认为:“有赞这一类Saas服务电商企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告一段落了,如果有赞不从工具提供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的化,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渺茫。”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有赞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并不认同以上观点,从一季报看,有赞的SaaS业务增长很快。” 记者梳理了有赞从2017年-2019年的年报后发现,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其损益额正在逐年扩大,而从其对标的公司微盟集团的2019年财报看,该公司已经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并实现上市后全面盈利。 对于有赞什么时候才可以扭转亏损实现盈利,记者再次采访了有赞的负责人,但是该负责人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潘蕾伊/制图) 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中国SaaS产业表面风光无限,但内里却未必有那么健康,甚至很难盈利。
6月7日,众妙娱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这是一家行业排名第四的主播公会公司,依托于直播平台兴起,作为上游的主播公会渐成规模。 据众妙娱乐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月均开播主播由3600名以上增加至4000名以上,月均活跃主播从约980名增长至约1900名。作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主播公会负责签约管理主播,为直播平台提供内容。 一位传媒行业券商分析师表示,主播公会目前多集中在游戏直播平台,例如虎牙直播、YY直播等。“由于公会组织分散、集中度低,依赖且受制于直播平台,话语权十分有限,这是当下网红经纪平台无法回避的风险。” 打赏主播 公会抽成最高25%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众妙娱乐收入分别为5022.2万元、7460.9万元及8302.2万元;纯利分别为1810万元、2560万元及3250万元;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3.5%、69.6%及67.1%。 从收入构成来看,众妙娱乐收入来自三部分:视频主播管理服务、短视频内容许可、其他服务。其中,视频主播管理服务业务,即来自直播平台和主播的收益,是公司的收入支柱。2017年-2019年,公司来自直播平台和主播的收益在总收入中占比均超九成,分别为96.6%、94.0%、91.4%。 招股书显示,公司提供视频主播孵化和管理服务,即分享部分主播虚拟商品销售总流水。收入分成比率在不同平台之间会有所不同,通常为主播应占虚拟商品销售总流水的3%至25%。 可以说,主播是众妙娱乐的核心竞争力。招股书显示,在主播端,截至2020年4月30日,众妙娱乐的公会拥有超过2.93万名注册主播,其中包括1000多名独家签约主播。排名前50位PC端主播及排名前30位的移动端主播累计拥有粉丝2.217亿名。 公司业务增长部分依赖于少数的热门主播,值得一提的是,头尾部主播营收分化明显。2017年-2019年,公司前五名主播带来的收入分别占收入总额的29.1%、32.2%及19.9%。 来咖智库创始人兼CEO王春霞表示,主播公会模式兴起于网红电商之前,主要就是靠打赏、虚拟礼物、知识付费这些方式为主要变现路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盈利能力也不强。根据中金公司数据,2019年网红经济整体规模5000亿元,今年有可能过万亿元,但其中打赏、刷礼物及广告在去年一共是513亿元规模,剩下全是靠电商带货实现的。 依附直播平台生存 市占率仅2% 中国的视频主播公会市场呈迅速发展、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状态。公司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净收益计算,2019年,前五大公司仅占据总市场份额的13.1%,而众妙娱乐以2%的市占率排于第四名。 相较之下,产业链中游的直播平台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平台市场份额较为集中,前五大视频直播平台便占了75.8%的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众妙娱乐面临着来自大量其他视频主播人才推手、人才经纪公司及专注于视频主播培育的其他娱乐公司的竞争。众妙娱乐预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来自新的市场进入者的竞争将会加剧。 众妙娱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与中国的主要视频直播平台保持可信赖的业务关系,包括YY直播、虎牙直播、企鹅电竞、花椒直播、酷狗直播、抖音、快手、陌陌及Now直播等。 事实上,这些平台也是众妙娱乐的主要客户。从招股书来看,众妙娱乐对头部直播平台的依赖性非常大,2017年-2019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6.5%、62.7%、46.1%,同期产生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5.8%、92.7%、91.7%,而收入贡献排名前五位的主播中绝大部分通过最大客户进行直播。换言之,一旦主要客户出现重大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和净利润。 众妙娱乐表示,公司与视频直播平台的关系举足轻重。由于行业性质使然,直播平台一般具有强劲的话语权,因此,公司或须接纳可能不利的收益分成安排、平台规则及政策以及其他视频直播相关条款,且平台可能会不时单方面修改该等条款。 2019年12月份,某主流视频直播平台就调整了其与主播及主播公会的收入分成比例,导致众妙娱乐的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当主播公会花费巨大代价培养出知名网红主播后,可能还要面临主播流失。 王春霞告诉记者,主播公会行业集中度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直播本身门槛低,低门槛造成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打赏的关键是主播质量,这本质就是主播私域流量对自己粉丝影响力的变现,主播自带流量后话语权提高,从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会有风险,头部主播一旦出走,公司经营业绩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众妙娱乐也面临同样的风险,以前公司排名前五的主播收入占比最高达30%以上,虽然去年降到了20%左右,但这个问题是所有主播公会无法回避的—-核心资产是主播,主播一旦离开业绩就会下滑。”王春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