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养猪本来就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别看现在养猪很赚钱,但亏损起来也是很惨重的。 从目前情况看,一头猪可赚2000元以上,如果你养100头猪,那一年就能净赚20万,这样的赚钱速度对广大农民是极具诱惑的。 但养猪也有亏惨的时候,非洲猪瘟病流入中国时,很多养猪户只能把生猪杀死,挖坑掩埋,这也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更何况养猪人也很辛苦付出,为居民的菜篮子做贡献,不管他们赔钱还是赚钱,都要感谢农民的辛劳付出。 可能很多人会问,现在养猪这么赚钱,养猪户会亏损吗?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猪肉价格还是保持在30元/斤。 左右,养猪户肯定不会亏损,但是猪肉价格应该会从今年底或明年进入下跌通道。完全有可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们只能说,现在养猪是稳赚不赔,但并不代表猪肉价格明年还能一直疯涨下去: 第一,今年猪肉价格最高涨到40元/斤以上,激发了大量农户的养猪热情,人们纷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估计在10月国庆节过,国内生猪开始大量出栏供应市场,届时国内猪肉会步入一个下跌的通道中。 第二,养猪要比卖房更赚钱,所以像万科等一些房企开始转型搞生猪养殖业,成立了相关子公司,招聘养猪专家,而资本的作用是强大的,大量养殖业的人才聚集在资本的左右,肯定是要大规模养殖生猪,要搞生猪养殖场,估计过个一年半截的,大量现代化、科学化养殖的猪肉也会大量供应市场。 目前,猪肉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很快得到改善。不过到明年上半年,养猪户也只是赚多赚少,不太可能会出现亏钱的事情。 第三,猪肉价格长期处于高位,现在没什么人吃猪肉了,即使猪肉价格下跌,人们也已经习惯于不吃猪肉或用其他肉类替代猪肉,所以,未来即使大量猪肉供应市场,恐怕需求量会一直上不去,这样会进一步加大猪肉价格下跌的进程。所以,未来一二年内猪肉由现在的暴利逐步转向微利甚至亏损。这种事情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其实,从2008年开始,中国就开始经历猪周期,当年因为暴发猪蓝耳病,导致国内的生猪存栏数量急剧减少,于是猪肉价格开始大涨,结果国家为了鼓励农户养猪,就给养猪户发放补贴,结果是大量农户养猪,增加市场供应,而当猪肉价格跌下来了,最后养殖户们亏损惨重,大家又不再养猪,等猪肉存栏数少了,猪肉价格又涨了。 就这样一直循环着,近二十年基本上是“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而小规模养猪户的风险还是很高的。 如果你是资深养猪户,就应该知道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养猪赚大钱了,也没必要太开心,如果养猪亏钱了,那只能自认倒霉看错了行情,没有及时规避风险。 如果你是刚刚做养猪户,是新手的话,刚开始遇到亏损就当作交学费,涉足那个行业不要交学费的? 如果是资本投资搞猪肉养殖的,后面有大量相关专家和技术支撑,短期内在极端情况下,发生亏损是有可能发生,但长期来看,资本进入养猪业是不太会亏损的。 我们同情的是养猪人的辛苦付出,并不会同情在养猪市场中因在高位增加养猪数量,而出现亏损的人,这是咎由自取。
阳谷华泰公告,公司于2020年8月4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议案》,鉴于近期证券市场及公司股价的积极变化,为保障公司回购股份事项的顺利实施,并基于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市值等方面的信心,同意将回购股份的价格由不超过10元/股调整为不超过13.60元/股。
>>7月消费增速有望年内首次转正 经济复苏“加速器”启动 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超预期上升之后,7月主要宏观数据有望继续改善,将进一步印证经济复苏提速。市场普遍预测,下周即将出炉的7月消费增速将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也将延续回升态势,生产和需求全面复苏。 >>汛情扰动食品价格 机构预测7月CPI短暂微升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测,由于汛情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消费品价格有所回升,7月CPI或出现短暂微升,同比涨幅料在2.6%至2.7%。不过,洪涝对物价的短期影响将逐步弱化,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趋势不变,年内CPI仍将逐季走低。 >>7月加仓近1500亿元 外资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中央结算公司昨日发布7月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7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较6月增长1481.13亿元,同比上涨38%,相较上年末上涨24.89%,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落地 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4日在上海签约落地。该项目采用地方政府、央企和地方国企合作模式,旨在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地与城市更新相融合,树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标杆。 >>澳大利亚维持利率不变 多国央行或放缓货币政策宽松步伐 本周,相关国家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澳大利亚央行4日维持利率不变的决议反映了全球基调,暂时按兵不动,显示前期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后,各央行刺激政策有放缓苗头。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测,由于汛情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消费品价格有所回升,7月CPI或出现短暂微升,同比涨幅料在2.6%至2.7%。不过,洪涝对物价的短期影响将逐步弱化,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趋势不变,年内CPI仍将逐季走低。 “受洪涝等因素扰动,7月高频食品价格同比回升,可能拉动CPI同比,预计CPI同比可能跟上月持平。”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指出,7月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有所收窄,主因在供给收缩、需求回暖以及高基数效应。洪汛影响蔬菜、肉类供给端,进而拉动食品CPI上涨。非食品价格方面,截至7月末,WTI原油价格为40.76美元/桶,同比降幅再收窄至-29%。但国内油价因先前油价涨幅一直在保护价之下,而未做调整。预计7月交通价格有所企稳,衣着、文娱、医疗、其他小幅放缓。 “综合来看,CPI短暂进一步上升至2.7%,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轨迹不变。”花长春说。 “汛情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粮食方面,强降水和洪涝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短期供给下降催生粮价上涨预期,6月以来原粮收购价格指数持续上行。鲜菜方面,一方面强降水造成鲜菜产量下降;另一方面洪灾造成运输成本上升,对“北菜南运”造成一定影响。不过,目前看鲜菜价格波动仍符合季节性特征,对CPI扰动较小。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指出,7月受南方降雨洪涝的持续影响,部分食品价格处于上行区间。7月中上旬南方强降雨对蔬菜供应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猪肉价格已连续两个月上涨,餐饮业经营、企业复工逐渐恢复推高猪肉消费量。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本轮猪价走高主要为消费拉动型上涨。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猪周期”已见顶回落,洪涝对物价影响或逐步弱化,年内CPI逐季走低趋势不改。 “猪肉价格难以突破去年11月的高点。”李超指出,其一,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生猪产业链供给回暖的趋势未变;其二,今年以来,我国已进行了26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且今年猪肉的进口数量一直保持高位,额外的猪肉供给亦有助于稳定猪价预期;其三,猪肉需求虽已显著回升,但难以强于去年同期水平,“社交距离”影响下餐饮业完全复苏仍有待时日。 “我们预计7月CPI小幅抬升,但仍维持年内CPI逐季走低的观点,全年中枢约2.5%。” 张继强指出,食品方面,洪涝对物价影响或逐步弱化。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已实现转正,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连续增长,后续猪价上涨动力不足,7月中旬已出现见顶迹象。非食品方面,消费需求难以在年内膨胀式增长,非食品物价尚不具备显著反弹的基础。
前几天,我去超市还看到鸡蛋价格跌至3.8元/斤左右,这几日再逛超市,鸡蛋价格都涨至5.8元/斤,蛋价在短期之内有如此大的涨幅,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对此,一些民众表示,猪肉价格涨至30元/斤,可以去吃鸡蛋,现在鸡蛋价格也上涨了,真不知道吃些什么才好呢?尽管如此,鸡蛋价格还是非常好销,因为鸡蛋要比猪肉更刚需,你可以不吃猪肉,但每天不能不吃鸡蛋吧! 导致国内鸡蛋价格暴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由于天气变热,影响产蛋量。现在进入高温天有一段日子了,在这种天气之下,人都懒得工作。鸡也是一样,天气太热,鸡的产蛋量就减少,而随着产蛋量下降,市场鸡蛋供应不足,价格自然会快速上涨。其实,大家只要对比去年这个时间的鸡蛋价格,会发现鸡蛋同比价格基本都在高位。 第二,最近猪肉价格大涨,从之前的23元/斤,大涨至30元/斤,人们在惊呼吃不起的同时,都把鸡蛋当作猪肉的补充了,因为之前鸡蛋价格也跌至低谷,吃鸡蛋更划算。大家都把目光转移到鸡蛋身上,从而导致鸡蛋供不应求。 同时,由于前期鸡蛋价格跌到2元多/斤,跌破了鸡蛋的养殖成本,这让很多蛋农亏损惨重,既然鸡蛋这么不值钱,很多人转行去养鸡或鸭了。所以,养蛋的人少了,鸡蛋的市场供应量也小了,蛋价岂有不涨之理? 第三,今年受到疫情和蝗虫灾难的影响,国际粮食产量将下降20%,一些粮食出口国还停止了粮食的出口,首先满足本国居民的需求。所以,近期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养鸡成本的上升。 而养鸡的各项成本上升,鸡蛋价格也会随之上升。预计后期随着产鸡进入淘汰期,鸡蛋产能会逐步降低,不排除鸡蛋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 第四,正是由于现在天气炎热,市场鸡蛋供应越来越少,有些鸡蛋的经销商或批发商就会囤积鸡蛋从而减少市场供应,造成货源紧张。对于鸡蛋经销商和批发商来说,把鸡蛋放进冷库后,再待价而沽,能赚得更多。 还有一些人做鸡蛋期货投机,他们一会儿做空鸡蛋期货,一会儿做多,利空鸡蛋的供需问题,来投机炒作。所以,近期的鸡蛋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都有被资本炒作过的痕迹。 最近,鸡蛋的价格出现了大跌之后又大涨,蛋价已经逐步收复前期的失地。这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产蛋量也有波动,同时,猪肉价格大涨,导致鸡蛋需求上升,鸡蛋价格就此探底回升。 当然,还有一些经销商和批发商囤积鸡蛋顺势加价,而且在鸡蛋的期货市场里面,资本在暗潮汹涌,大量资金趁着鸡蛋供需失衡之机,大肆炒作鸡蛋期货的价格。我们估计后期鸡蛋需求将一直比较旺盛,蛋价会持续高位运行。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习惯于鸡蛋价格较高的境况,因为短期之内,蛋价要想跌下来,恐怕已经不太可能。
“7.15深圳楼市新政”被视为深圳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自政策实施之日起至今已有半个月时间。记者从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监测到的数据来看,这半个月深圳楼市成交量“腰斩”,各大房产中介平台的带看数量也骤降,市场一夜之间陷入沉寂。 尽管市场成交遇冷,但据记者调查,深圳二手房价格并未出现大面积的松动迹象,业主心态依旧比较坚挺,部分业主甚至上调了售价。而此前部分被限制挂盘价格的楼盘,在市场实际交易时却“阳奉阴违”,在中介平台上规避监管,发布虚假价格。 此外,就7月29日深夜发布的7.15楼市新政细则里所提到的,“严控中介机构挂牌价格,不得受理明显高于所在楼盘合理成交价格的房源”,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房源挂牌价格明显高于所在楼盘成交均价,且相关中介依然对外发布。 仍现业主“反价” “我都已经在去签合同的路上了,才接到业主不卖的消息。”韩女士又气又无奈地表示。在新政出来之前,韩小姐曾两次被业主反价,一次提高20万,一次提高40万,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新政出来之后,自己还遭遇这样的事情,反价高达100万。 韩女士相中的这套房子在深圳宝安中心区,该物业所在楼盘的均价,从去年年中的不到八万,飙升至如今的11万多,有的甚至挂出13万+的高价,意味着不到一年的时间涨幅超37%。“晚下手我也认了,新政之前市场狂热也就算了,为何新政出来之后业主还这样。”在韩女士看来,深圳二手房市场当前正处于失控状态。 据记者调查,有韩女士这样遭遇的购房者还不在少数。“100万还不算多了,我遇到直接反150万的。”位于深圳罗湖的中介小吴告诉记者,新政对那些“满五唯一”的房子来说是极大的利好,特别是总价在750万以下的,如今部分这类房子的业主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上调售价,二是撤盘惜售。 深圳前海片区中介小李也对记者表示,除了部分急用钱的业主降价之外,正常的房子没有降价迹象,新挂出来的房源价格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我手上一套刚出的115平米的房子,刚开始挂1550万,现在调价到1600万了。”小李表示,上调价格的业主证明不急售,如果房子没有硬伤、户型也不错,放一两个月还是可以卖掉的,只是现在成交比较难。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指出,当前只是新政发布后市场的剧烈反应期,即成交量在短时间内将会大幅度下跌,同时,中介带看量也会明显下滑但在价格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一般新政发布后的2-6个月为政策消化期,协会预计,7˙15新政影响力预计将在今年国庆后才会完整显现。同时,这个期间市场的观望与博弈互为影响,若此后政策方向不发生根本性扭转,则将持续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态势。 中介竟然“低挂高卖” 刚刚发布的7.15楼市新政细则,除了对购房资格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解读外,还提到了将对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开进行监管。具体来看,一是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将及时汇总梳理热点片区、热点楼盘二手住房合理成交价格,并定期对外发布,引导市场理性交易。热点楼盘二手住房合理成交价格原则上每半年更新一次。二是严控中介机构挂牌价格,对于挂牌价格明显高于所在楼盘合理成交价格的,中介机构不得受理并对外发布。政策出台之前已发布的,各区住房和建设局应督促中介机构及时下架。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市场就传言深圳要发布二手房“指导价”,中介平台也下架了部分单价过高的房源,比如单价在20万以上的深圳湾片区部分房源,包括之前市场热议的恒裕滨城,以及光明多个单价在6.3万以上的房源,通通被撤下。 对此,记者从房产中介中得到证实。“有些楼盘是被点名的,挂牌单价不得超过多少的,否则要被查的。”宝安中心片区中介小罗说。记者从小罗处了解到,位于宝安中心的鸿荣源尚都和龙光天悦龙庭,都是被“点名”,限制挂盘价格的。 然而,记者发现,这两个楼盘的房源虽然挂盘价格符合要求,但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记者在某中介APP上看到一套龙光天悦龙庭119平米的房源,挂牌价格为1200万,单价约10万,与该楼盘的成交均价基本吻合,然而接受记者询问的中介却对记者表示“这套房子的真实价格是1500万,是为了规避监管挂的低价。”也就是说,这套房子的真实单价为12.6万。同样是该楼盘的另一套92平米的房源,挂牌价格1110万,但业主真实的出售价格是1180万,均价12万,而该楼盘今年以来的成交价格基本没有超过12万。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中介受理挂牌价格明显高于楼盘合理成交均价房源的现象依旧相当普遍。以宝安中心的龙光天悦龙庭为例,根据记者监测,有一套面积约为92平米的房源7月29日的挂牌价格是1100万,然而7月30日却上调至1200万,均价一下高达12.9万,比小区均价高出21%。
由于投资者担忧疫情反弹影响经济增长前景,国际金价当周连创新高,纽约金价上涨4.66%。国际油价下跌,伦敦布伦特油价微跌0.09%,纽约油价下跌2.47%。 纽约金价7月29日盘中创下每盎司1974美元的高点,距离每盎司2000美元整数关口近在咫尺。明年下半年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格已经超过每盎司2000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受新冠疫情蔓延、美元指数走低、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紧张及美国大选在即等因素影响,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受到青睐,价格走高。金价在大幅上涨后,短期可能出现盘整,长期走势看好。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7月31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97%,收于每盎司1985.9美元,再创历史新高;9月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收于每盎司24.216美元,当周涨幅为5.98%;10月交割的白金期货价格收于每盎司918.9美元,当周下跌3.88%。 截至7月31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0.27美元。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3.30美元。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恶化等因素令国际油价承压。美国商务部7月30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和消费停滞拖累,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32.9%,创1947年以来最大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