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发改委官网发布《7月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的通知。 文中称,自2020年7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小幅波动,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7月24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7月10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 发改委官网刊文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本次调价是2020年第十四次调价,本次调价过后,2020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两涨三跌九搁浅”的格局。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8月7日24时开启。 发改委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 文中还称,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消费者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价格违法行为。 “海外疫情仍有恶化迹象,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再起,加之欧美经济数据仍有趋弱表现,均带来利空抑制。”隆众资讯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7月24日,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在全聚德156周年敬匾仪式现场宣布,将下调全聚德部分菜品价格,且全面取消服务费。 周延龙表示,在保证鸭源质量的同时,全聚德所有门店的菜品和价格将进行统一调整,约有50%的菜品价格将下调,大部分调价菜品和鸭子有关,菜价整体下调10%到15%。 同时,全聚德将取消所有门店的服务费。在此之前,到全聚德就餐的消费者需要支付10%到15%的服务费。 据悉,新菜单中的47款菜品均为全聚德北京门店统一菜,超过50%的菜品拥有会员价。此外,新菜单中特别添加了一人食烤鸭。外带方面,全聚德则升级了烤鸭外带礼盒。 近日,全聚德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今年上半年预亏1.52亿元—1.3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227.83万元。 全聚德表示,2020年1月下旬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餐饮及商品销售业务出现收入下滑,直营门店堂食接待人数大幅下滑。而第二季度北京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后,其在京主力门店营业收入在取得一定恢复的情况下再次受到冲击。 然而除疫情影响外,全聚德业绩下滑时日已久。 2017-2019年,全聚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61亿元、17.77亿元、15.66亿元;实现净利润1.36亿元、0.73亿元、0.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19亿元、0.57亿元、0.20亿元。 客流量上,全聚德2019年餐饮业务全年接待宾客658.92万人次,与2018年的770.47万人次相比减少111.55万,下降14.48%。 截至2019年底,全聚德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同时也创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净利润新低。 搜狐财经发现,全聚德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已超过了去年和前年两年的净利润之和。 而156岁的烤鸭老字号亏损之际,做出了下调价格的决定。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此时下调菜品价格对全聚德有一定的帮扶作用。 “在北京以外的消费者看来全聚德仍是北京烤鸭的代名词,也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如今其菜品品质提升、价格降低,能够提升全聚德的核心竞争力,对其整体加持以及门店的流量、消费频次各方面有很大帮助。”朱丹蓬说道。
全球疫情能否成就白银崛起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21世纪初期的黄金十年牛市期间,白银也跟随风头尽显。此后,金价处于震荡回落又逐步回温过程中,银价却再难现往日辉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动荡,贵金属成为市场关注热点。3月时白银期货玩家暴亏的呼号声言犹在耳,现下国内外金银商品价格却已站上阶段性高点。 7月23日,沪银主力合约连续第三个交易日领涨,单日涨幅近8%,三日累计涨幅近22%。而COMEX白银22日则已突破23美元/盎司关键点,创近7年新高,价格自3月低点实现翻倍。 同时,现货黄金价格自2011年9月以来首度升至1880美元/盎司上方。周大福7月22日足金价格报536元/克,较去年同期的408元/克,上涨了31%。 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价格走势与国际政经形势关系密切。 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国发展形势的不断演变,目前市场对于欧元区和中国国内经济趋势的改善预期逐步形成,而美元则面临结构性走软的局面。受疫情影响,美国就业和消费或面临再度恶化风险,美元失去避险需求加持,给贵金属价格上行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近期各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频发,导致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加之中美局势紧张气氛日渐升级,使得避险需求急剧升温。 当然,短期内白银价格疯狂走高,也不乏投机氛围。有国际分析人士认为,大量从美股获利退出的散户资金与对冲基金正疯狂涌入白银ETF。数据显示,7月21日全球最大白银ETF——iShares Silver Trust的白银持仓量较前一个交易日骤增478吨,创下2013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增幅。至22日,该白银ETF白银总持仓量已达17081.59吨。 贵金属走强的基本面下,长期偏高的金银比,使得市场关注到白银价值被低估的现实。 据生意社数据,以2011年9月1日金银价格为基准,近10年国内现货黄金白银价格走势大体趋同,但是涨跌幅度日益分化,金银比扩大后维持长期高位运行。 虽然自今年3月以来,白银价格已经实现显著上行,金银比逐步缩小,但目前的白银现货价格在历史价位中仍处于低位,仅约为2011年9月价格的58.28%。而目前黄金价格已为2011年9月价格的108.99%,白银价格向上修复仍具备空间。 此外,白银的工业属性,使其在疫情造成的全球产能缩减背景下,更具备价格上行支撑。 白银的工业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半数左右,且在光伏发电等领域的需求量仍在不断扩大。受海外疫情持续影响,市场对白银主产区拉丁美洲银矿以及铜矿(白银伴生矿)关停或停产的预期升温,供需逻辑也同样利好银价。 总而言之,“黑天鹅”频发的2020年,也是全球避险需求旺盛的一年。疫情下全球货币宽松政策预期、美元走软、中美局势变化等,都会刺激市场对贵金属投资需求的改变。在此番市场重新审视白银估值后,金银比价或仍存逐步缩减预期。全球疫情形势演变是否能够助推白银崛起,仍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一锭白银,4个月价格涨了近4万元!期货暴涨近90%!该出手吗? 本周白银期货的价格已经连续三天大涨,最近2天的涨幅都接近涨停板8%。今年以来白银价格呈现了V型反转的走势。 1月8日,白银期货的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千克4608元,但随着疫情的发展,银价一路下跌,3月19日最低跌至了每千克2857元。 很快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企业纷纷复工复产,白银期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到今天已达到每千克5420元,比年内最低点上涨了89.7%。 目前我国的白银生产情况如何?银价上涨有哪些主要原因呢? 受黄金升势拉动 白银期货四个月上涨近90% 记者李炯:我手边这一锭白银,它的重量是15公斤,也就是白银期货交易当中的一手。今年3月初,这一锭白银的价格是428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80000多元。 今年记者在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受益于银价的上涨,近几个月来企业白银的库存下降很快。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白银期货成交量是8813万手,较去年同期增长253%,成交金额是5.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6%,日均持仓量是68.2万手,较去年同期增长65%。 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资深经理 赵莹:2020年上半年,法人客户参与数较去年同期增长55%,法人客户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9%,法人客户的持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8%。 业内人士认为,黄金和其它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拉动了白银的价格。 国泰君安期货有色及贵金属板块首席分析师王蓉:这拨白银的涨势,我个人认为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白银跟着黄金在涨,白银的最核心的定价还是在于黄金;第二条主线是在白银的工业品属性上,或者说它的商品属性,最近一段时间体现得比较明显,像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商品的价格涨势比较大,在这样的市场情绪之下,白银的价格涨幅也被带上来。 涨幅不及黄金 白银价格或继续看涨 白银的价格与黄金的价格有联动效应,目前国际金价已经突破了9年高点(1850美元每盎司),但白银目前的交易价格还远低于它在2011年达到的最高纪录(50美元每盎司)。 下半年的银价是否还会看涨呢? 一说到白银,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的银锭、银币和银饰品这些普通投资者常见的白银制品。 据了解,我国白银30%用于光伏产业,30%用于电气元器件、感光材料、化学化工,首饰、银币和银条等占到40%。 因为波动率上升,白银冶炼企业和贸易商多数都通过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锁定经营成本,稳定盈利水平,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今年上半年白银期货的交割量增长显著。 在采访中,豫光金铅副总经理苗红强告诉记者,我国绝大多数白银都是作为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的伴生品,它的产出也会随着这些有色金属的产量增加而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黄金和白银的平均比值,一直在60:1左右,现在这一比值是81:1,就是说黄金涨幅比较大,白银还没有跟上,给以后白银的上涨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国泰君安期货有色及贵金属板块首席分析师王蓉:今年下半年,我个人认为,白银还是要继续往上看,它上涨和下跌的波动率都会比较大,对投资者来说,做这个品种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交易风险、仓位的风险,这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金价突破1865美元 创9年新高 昨天,国际金价继续上涨,突破1865美元/盎司高位一举创下9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受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影响,昨天人民币计价的金价一度涨幅更为明显。受此影响,北京各金店昨天再度上调金饰品价格,涨幅达到8元/克。而这已经是不到半个月来北京金饰品价格的再次上调,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北京金饰品价格已经上涨了130元/克。对于黄金的后市走势,多数分析师给出了乐观预期,甚至有投资机构已经预期,金价达到2000美元大关已经不是梦。 各国释放刺激措施 国际金价大涨 北京时间昨天早间,国际金价突然大幅上涨,瞬间拉升超过20美元/盎司。对此国华首饰的分析师表示,近期黄金价格呈现了明显的单边暴涨行情,原因来自于欧洲央行释放刺激计划之后,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全球疫情的扩散。“自从疫情在今年年初蔓延全球以来,全球出来的刺激措施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多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刷新了历史高位。随着各国仍然在积极实施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经济也慢慢出现温和的复苏迹象,这也将推动通胀预期大幅升温,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黄金上涨的情况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他预计,由于经济相比于三四月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因此黄金上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北京太阳金店总经理于桂英认为,本轮金价上涨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使各国央行和政府加码刺激,引发了投资者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因此全球避险情绪高涨。 金店价格上调 消费者“买涨不买跌”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受到国际金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北京各金店的金饰品价格也屡屡调升,目前已经升至历史高位。从昨天的数据来看,包括国华、菜百等金店的足金999‰(原千足金)金饰品价格已涨至485元/克,足金价格475元/克。北京太阳金店的价格相对较低但也有所上涨,昨天的黄金饰品价格为483元/克,会员可以享受5元/克的优惠。 “最近金价的变化太快了,7月份以来就已经调整了好几次!” 北京太阳金店总经理于桂英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9日国际金价突破了1800美元/盎司大关,当时北京的金饰品价格就一次性上涨了12元/克,结果到现在才十几天时间就又涨了。“与去年同期相比,现在每克黄金已经涨了130元。”她介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受到近期金价持续走高的影响,近期黄金饰品的销售不减反增,这一方面是疫情降级后消费复苏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消费者更热衷于手镯、戒指、吊坠等货型,其中工艺更加精美的古法金、3D硬金尤其受到消费者追捧。 “除了黄金饰品消费回暖之外,随着金价持续上涨,投资金条近期也开始热销。”于桂英表示,经历过3月中旬国际金价大幅下跌之后,黄金价格在之后的3个多月中反弹幅度接近20%。而且目前来看,金价仍有持续上涨动力,因此带动了投资者的热情。国华商场的销售数据也显示,近期黄金投资产品销量明显增长,很多消费者看好黄金后期成长空间现在选择买入操作,预期今年底至明年初金价还有望挑战新高。 投资机构普遍预期金价长期看高 随着昨天国际金价的大幅调涨,让很多投资者对于金价的进一步上涨空间充满信心。对此,有分析师将近期的金价目标定在了1870美元/盎司,并称一旦金价突破这一目标将延续看涨走势,并触及下一主要目标1920.8美元/盎司,挑战历史高位。但假如金价未能突破1870美元/盎司,则有可能在短期回落,甚至可能跌回1820美元/盎司区域然后再重新试图上涨。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分析机构对黄金的长期看涨充满信心,甚至有机构已经将金价目标定在了2000美元大关。 文/本报记者 张钦 统筹/余美英
7月21日下午三点,伦敦银价格为20.3444美元/盎司,较前一日大涨0.436美元/盎司,涨幅达到2.19%。而在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四点,现货白银价格盘中大涨4.3%,报19.90美元/盎司;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白银期货合约则在三年多以来首次超过每盎司20美元,盘中创出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出于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具有避险属性的贵金属上,白银价格近期正在努力追上黄金的涨幅。 白银价格屡创新高促使国内白银龙头企业盛达资源股价一路上涨。截至7月21日收盘,盛达资源股价为16.04元/股,收报于涨停。 而就在7月7日,盛达资源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随着二季度全面复产复工,盛达资源业绩出现快速反弹与修复,二季度单季盈利6225万元至6625万元。这从业绩层面上为盛达资源股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盛达资源拥有8个采矿权,6个探矿权,下属有内蒙古银都矿业、金山矿业、光大矿业、赤峰金都、东晟矿业、德运矿业等6家矿业子公司。目前在产的有四座矿业,年产白银250吨左右。在建的东晟矿业、德运矿业也是以白银为主品种的矿山,未来两年亦将陆续释放产能。除现有矿产资源外,公司也积极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并购、探矿增储等方式加大矿产资源获取力度,进一步扩充资源储量。自2018年起,“每年收购一座矿山”已经被列入公司管理层年度经营目标。最近几年,公司已成功收购金山矿业、德运矿业等优质矿山。这些矿山也将为盛达资源提供持续不断的利润。 目前,疫情对盛达资源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公司管理层近期也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将通过增加作业台班,优化台班效率等方式,保障全年生产目标实现;同时抓住近期白银价格走势向好的有利局面,科学制定销售方案,实现公司经营效益最大化。 摩根士丹利目前将白银列为继铜之后的第二受关注金属。摩根士丹利在下半年金属展望报告中称,“白银将继续受黄金价格走强和有利的金融环境推动走高。由于真实的需求也将在下半年复苏,这将进一步推动白银价格,使黄金和白银之间的比价略为收窄。” 今年二季度,全球白银ETF的持有量增长了21%。上周,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分析师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白银价格预期分别上调了16%、17%和14%。这些消息对于推动下半年白银价格的继续上涨构成了有效支撑。 安信证券分析认为,白银投资规律有两条:1、银价中枢由金价决定,主要体现其金融属性;2、银价相对于金价中枢的弹性由工业金属决定,主要体现其工业属性强弱对于金银比价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白银和黄金的投资价值将继续保持或增加,从而使白银等硬资产作为财富储备更具吸引力。即使近期白银价格反弹了50%,金银比仍然处于历史高位,这将使白银投资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陆羽兄弟的《茶经》。悠悠两千年,时至今日,且不说中国的A股市场没有一家像样的茶叶股,就连一个全国都能叫得上名字的茶叶企业,都找不到。 相反,在茶叶作为“舶来品”的英国,将茶叶作为商品,进而品牌化标准化经营,已经玩了几百年。 甚至连曾经大英帝国势力范围的外缘地区——新加坡——还搞出来一个茶叶品牌TWG,近些年来牢牢占据茶叶产业链的顶端,成为与chanel、VL等齐名的奢侈品,在一二线城市豪华shopping mall里面招摇地摆起专柜。 难道,喝了几千年茶叶的中国人,真的沦落到要老外来调教我们怎么“卖茶叶”吗? 一、皇帝带货:茶炒千年 浙江杭州,西湖西边的一片山中,有个龙井村,村口矗立着18颗老茶树。 相传,这18棵树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杭州爬山。走的口焦舌干,正好来到龙井村,于是当地村民给皇上献上了一杯茶,乾隆喝下之后,神清气爽,高兴之余,大手一挥,道:今后,这一片地方产的茶叶,都给朕送到宫里来。 这个故事后来不断杜撰,什么一定要在清明之前,一定要十二三岁的黄花姑娘用嘴衔下来,以及怎么怎么炒,之类的……越来越神乎其神,越来越云里雾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段子,承包了龙井村几百年的收入来源。 时至今日,这18颗树还在,至于这18棵老树的茶是什么味?有可能都在国宴上招待那些不懂茶的外国友人了吧^^ 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套路与模式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制造炒作的噱头,从而提高价格。之于难以保鲜的绿茶,稀缺性来源于季节、炒制方式;而之于历久弥新的红茶砖茶等等,稀缺性则来源于储存年限。 而那些没有稀缺性的茶叶呢?则往往被称为“口粮茶”,在家随便泡泡,既不珍惜,也不讲究。 因此,中国的茶叶消费,就这样硬生生地被割裂成两个市场。一个是日常消费的市场,口粮茶,没有稀缺性,价格叫不上去,单位利润也不高;另一个就是奢侈品市场,各种人为制造稀缺性,产地、采摘季节、炒制方法、采摘过程、甚至连采茶炒茶的人,都有特殊的讲究。这种茶为的就是卖个高价,至于买的人,也不是为了喝的,而是为了送礼。许多收到礼的人放上几年也没喝过,最后过期了扔掉也难保。这真是一个讽刺。 这两个市场,按照不同的逻辑运行。口粮茶市场,注重回头客,注意口碑,买卖双方相对稳定,许多人几十年就买同一家茶叶店的茶叶;而奢侈品市场,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每年推出不同的噱头,赚一波就走,不重视品质;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茶叶,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 于是,问题来了,这两个市场,哪一个才是有可能诞生百亿公司的市场呢? 二、千亿市场跑不出百亿企业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600多家,总资产过亿企业仅87家,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 然而白酒,市场规模5000亿,比茶叶市场大不到1倍,然而已经孕育出20家上市公司,而且大多数都是又能打又能看,旱涝保收的优质股票。 茶和酒,同为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生活日用消费品,怎么两个市场的差距就这么大? 主要原因:第一,茶叶市场利润太薄;第二,靠天吃饭,盈利不稳定,持续盈利靠不住。就这两点,使得茶叶企业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这恰恰与人们的常识相反。一般人们认为,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茶企为了保证供给,会在种植时就与茶农签订购买合同,规模大意味着买的多。但是茶叶鲜叶的品质和产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价格也会不断波动。购买合同一签,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 一旦茶叶鲜叶收成不好,价格上涨,茶叶原料成本升高,产品价格也将随之起伏,并且影响供应链;相反,茶叶丰收、但市场需求不足,存货就会增加,而茶叶鲜叶又难保存。因此,对茶企来说,茶叶的原料成本总是带有“赌”的成分。 而需求是稳定的。这么多客户,一年就喝这么多茶叶;不会随着茶叶丰收就喝得多,也不会因为茶叶歉收就不喝了。所以,随着茶企业开店、运营、推广等成本继续增长,价格随行情波动等原因,茶企预期的盈利空间并不是稳定,反而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 这一点,基本上就扼杀了孕育上市公司的条件。或者至少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茶叶这个市场,还没有做到商品化和标准化。再退一步讲,即便有,也会像煤炭钢铁金属农业猪肉那些企业一样,受周期影响巨大,甚至长期忍受亏损折磨。 但茶企资本化的尝试,并不是没有先例。 三、“以茶代酒”,可能吗? 早在2000年左右,中茶股份就曾谋求上市,后无疾而终。 20年间,有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茶业、信阳毛尖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茶业大佬也曾轮番冲击IPO,但基本上都纷纷被拍在了沙滩上。 而港股和新三板,虽然有多家茶叶企业,但大多数生存状况堪忧。港股坪山茶业更名为区块链集团,后被勒令清盘;龙润茶被港交所要求退市;在新三板挂牌的八马茶业、七彩云南等,则被集体终止挂牌。 2017年,新三板共有22家茶业企业,截至目前还有11家。其中,浙江茶乾坤市值最高,约8.88亿元。新三板茶叶第一股谢裕大,市值仅为3.54亿元。说不好听一点,这些股票也就值一个“壳”的价格。 今年7月3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茶股份)和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普洱澜沧)分别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中国资本市场的茶叶公司,有望迎来一波转机。 中茶股份“中”字当头,是央企中粮集团旗下企业。2006年经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茶业的第一中华老字号,挑战茶业第一股,底气十足。 (来源:中粮官网) 中茶股份经营的茶业品种繁多,其中销售额占比最多的是乌龙茶。2019年中茶乌龙茶产量占所有茶品总产量的26%;销售收入4.8亿元,占比30%。其次为普洱茶,收入占比23%。 普洱澜沧,则业务如其名,主营普洱茶。2019年,普洱茶业务给公司带来3.5亿元的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3%。 有趣的是,两家公司募资的目的不约而同,都是建设营销网络以及发展普洱茶项目。为什么要选择普洱茶作为经营对象,而不是绿茶、白茶或者花茶之类? 原因也很简单,普洱属于年份茶,历久弥新,越放越值钱;且制作过程需要“炒制”,这就为从原料到成品之间增加了一层“安全垫”,可以相对排除原料价格波动给利润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洱茶的储藏性、抗通胀性、以及制作工艺的增值空间,与白酒有相似之处。特别是结合产地和炒制师傅的背景,增加一些溢价,例如好喝不上头之类,再加上一些达人名人的背书,故事越讲越有,形成崇拜效应,有望再造一款“茅台”出来。 但目前而言,普洱茶的价格还是忽高忽低,炒作成分较多,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几乎不存在。 根据中茶的招股书,公司的普洱茶在过去两年中价格波动剧烈。在普洱茶概念炒的最凶的2018年售价最高,2019年就走了下坡路。 (来源:中茶股份招股书) 相反,澜沧普洱招股书中,2017-19年,普洱茶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每公斤 378.61 元、500.82 元和 579.94 元,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不少是智商税。 结语:茶叶用来是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有人说,英国之所以能够将茶叶这个产品标准化,是因为它是舶来品,没有那种依附于乡土的浓厚的情感因素。这有一定道理。毕竟作为咖啡文化的重地——欧洲——也没能搞出来牛逼的咖啡企业,反而是咖啡作为舶来品的美国,产生了星巴克这种全球连锁的饮料大公司。 但这只说对了一点,另一点是,美国期货市场高度发达,有品类众多的咖啡豆金融衍生品,使得不论是豆农还是咖啡企业,都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是不是等到中国的“茶期货”推出之后,中国的茶叶企业日子会好过一点? 当然,更本质的还是市场规模。中国13亿人口,每年每人花600元卖茶,这就是个万亿规模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600块钱还花不起吗?像喜茶奈雪之类,在一二线城市,一杯就要二三十元。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其实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口粮茶”,这个市场,才是万亿级别的市场。事实上,只有盯着13亿居民的衣食住行,才能诞生像样的企业上市公司。 中国的茶叶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之所以没有搞出像样的茶叶企业,说到底还是方向错了。 我们的茶企,老是想着搞个噱头,吹嘘什么大师小罐,要么就吹嘘产地的稀缺性,日精月华,然后就把原来卖200元的茶卖到2000元。这样搞法,难道消费者看不出来吗? 最后就造成了这个市场逆向选择,没有人会去买那些一个个像打了玻尿酸的茶叶品牌,转而回归保守;乾隆龙井的段子,讲的讲,听的听;说到茶叶,还是我们家楼下那个小铺子里的最好,最实在。 (来源:网络) 因此,与其请来几个七八十岁的炒茶师供着,还不如多培养些二三十岁的茶叶鉴定师,制定茶叶品质标准,在商品化和标准化上面下功夫,价格透明,取信于人。果真如此,用不了三年五年,中国茶叶市场就会焕然一新。 否则,任尔千年茶叶古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仍是搞出不来一个像样的茶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