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安达更新发布了创业板IPO招股意向书,按计划公司将于10月20日开启申购。 据悉,国安达是国内交通运输、电力电网行业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供应商。近年来,国安达受益于特种消防行业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及相关政策红利,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国安达表示,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客车发动机舱、传统电力电网等专业领域,下游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在创业板上市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公开信息显示,国安达系一家专业从事自动灭火装置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199.5万股,募资6亿元,将主要围绕主业项目进行投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发展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生产项目、乘客舱固定灭火系统生产项目、变压器固定灭火系统生产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 据招股意向书披露,国安达原为新三板公司,已成立逾12年,是国内交通运输、电力电网行业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专注于客车发动机舱、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变电站电缆、新能源发电站、城市电力电缆及通道等特殊领域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国安达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2亿元、2.33亿元和2.77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0%。其中,国安达的核心产品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27亿元和1.57亿元,连续三年稳定增长。此外,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态势明显,分别为4394.18万元、6284.37万元和7456.80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30%。 其中在交通运输行业,国安达是国内车用自动灭火产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公司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市场份额较高,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份额测算约在7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特种消防行业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及相关政策红利是国安达近年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尽管遭遇疫情影响,但公司依然保持了业绩增长。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增长5.78%;扣非后归属母净利润为4049.07万元,同比增长12.95%。 以市场需求导向持续研发投入 国安达表示,通过技术与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拓展新应用领域,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932万元、1123万元、1633万元,平均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5%。 据了解,国安达建有国内最大的工业火灾防控技术实体真火研究试验基地,是行业内少数具备对外开展科研服务能力的企业,已先后承担应急管理部等单位的16项重大科研项目。公司目前拥有近80人的研发技术团队,占员工总数超过20%。截至目前,取得11项软件著作权、87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8项;参与制定了2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 安信证券厦门营业部投资顾问黄惠明对记者表示,国安达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率先推出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专用灭火装置,这是行业中较新的应用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若能够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亮点。除此之外,2019年末,国安达还研发了适用于特高压换流站等输变电设备的大型自动灭火系统,进一步拓展了下游应用市场,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安达表示,公司未来三年将持续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布局,紧跟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城市智慧消防建设、城市电力电缆及通道、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安全防护的消防产品需求布局,大力推进公司智能化消防安全应急产品的市场应,以“智能安全技术创造更大价值”为经营理念,打造国内自动灭火装备领域第一品牌企业。
仰望太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握手”,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俯瞰大地,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风驰电掣,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开放运行; 遥望大海,“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雪龙2号首次承担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在南海顺利投产……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使我国众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跃升。 ——这是发展新动力培育壮大的五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冰箱不止能保鲜储存,还能告知食物过期、自动下单购买食材,并提供美食菜谱、热量计算和健身方案;衣柜不仅能收纳储藏,还能抽湿除螨灭菌,配上3D云镜,更能帮助穿衣搭配、在线购物……这是国产智能家居,也是当下中国人的物联网生活。 扫一扫可骑共享单车,刷刷脸就能购物支付,足不出户可享远程医疗,随时随地能上在线课堂……“十三五”期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从2016年的11371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61927亿元,占GDP比重由15.3%增至16.3%,不仅促进制造业转型,更推动消费升级,使消费始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这是产业新体系加快构建的五年,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铿锵有力。 一块巴掌大的白色“塑料片”,材料成本1元,售价100元;一条柔性化生产线,能够支持11种车型混线生产,8秒随机切换车型、42秒生产一辆;一种10微米的手机薄膜,引得跨国企业“三顾茅庐”询问何时量产……这些高端制造企业不在海外,就在广东广州黄埔区。 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构建。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12.4%提高到14.4%。截至2020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到71.5%和51.1%,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多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逾40万家,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实质步伐。 ——这是创新体制环境不断完善的五年,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空前迸发。 研发人员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申请量、研发人员总量均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球首位,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长足进步。 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三五”期间,研发经费投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远超同期GDP年均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19年提升至2.23%,超过欧盟初创15国平均水平。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 创业创新广泛开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落地,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科创板、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落实……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下,我国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至第三十一位,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由2016年的1.5万户提高到2万户,2019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今年9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31个经济体中,我国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四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15,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本报记者 陆娅楠)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1日 02 版)
编者按: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当下,商业模式从未如此错综复杂,也从未如此孕育生机。 新业务、新经济、新模式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价值充盈的。她不仅要有一定的规模当量和盈利能力,还必须有着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改善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能够扎根过去和现在,指向我们共同憧憬的未来。 记录、探寻、发现,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和批评,都为抵达那个最具价值的核心。 为此,搜狐财经以专业的财务分析,对国内大型企业做一次全面的审视,亦将以独特的媒体视角,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 搜狐财经将以每周两篇的频率,独家发布企业报告,并以此系列报告建立企业数据库,汇聚成搜狐财经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筛选出有独特价值的企业。 本文为“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报道第四十六篇。 【价值评析】 并购筑成医药王国,规模快速扩张。上市20余年,复星医药通过超百起并购将业务版图拓展至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等多个领域。 2010-2019年,复星医药营收由45.55亿增至285.85亿,近十年复合增速达到22.64%;净利润由8.64亿增加至33.22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6.14%。 投资收益贡献主要利润,核心业务增收不增利。复星医药2019年获得投资收益35.65亿,约占净利润的107.31%。2015-2018年,复星医药每年投资收益均在20亿左右,在当期净利润中的占比总体超70%。 营收占比近8成的制药板块,2015-2019年收入复合增速达24.93%,然而净利润复合增速仅为13.75%。其中,2017年净利润增速显著下滑,201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激进并购致使负债激增,上市以来持续分红。2015-2019年,复星医药的负债总额由175.32亿增至369.15亿,负债规模翻了一倍。 上市至今,复星医药累计分红19次,累计分红金额为77亿。2012年以来,复星医药每年现金分红占当期净利润的比率均达到30%。 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初露头角。2013-2019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由5.05亿增至34.63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也由5.1%逐年上升至12.12%,近七年累计研发投入106.25亿。截至目前,复星医药已有两款生物类似药上市,还有两款处于报上市和上市审批阶段,有望实现良好的商业转化。 综合各项指标,复星医药整体价值评分为3颗星。 近日,全球疫情卷土重来,疫苗板块重振。这一波行情下,复星医药止住一路阴跌局面,股价连续上涨数日。此前,复星医药的股价距离今年高点一度回撤超40%。 作为医药股中特殊一支,复星医药发展多年来一直伴随质疑,尽管近年复星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是 “风投机构”而非“药企”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也致使市场用脚投票,复星医药估值远落后于同类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复星医药A股的股价由7月初的33.59元/股最高攀升至79.19元/股,涨幅达124%,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而后随着疫苗板块降温,复星医药股价持续下跌。 截至发稿前,复星医药报60.95元,总市值为1562.6亿。同一时间,恒瑞医药总市值已达到4978.79亿。 复星医药被低估了吗? 十年营收复合增速超20%,市盈率居生物制品板块32位 2019年,复星医药股价在20-30元之间横盘一年,市值在500-700亿左右波动。同一时间,恒瑞医药股价由36元左右一路攀升至近80元,其总市值也翻了一番,市值一度突破3500亿,二者市值相差近3000亿。 更早之前,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被视为千亿市值的医药“双子星”,二者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引起关注。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曾公开提及,不同于恒瑞的制药路线,复星医药对标国际药企巨头强生公司,走多元并购的发展路线。 近20年来,强生并购上百家不同细分领域企业。2019年,强生以820亿美元营收居于全球药企第一位,截至目前总市值超过3800亿美元,其主要业务覆盖了制药、医疗器械、消费者保健等板块。 但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于复星医药的发展模式始终未给予足够认可。相比恒瑞医药被市场戏称为“三高”,PB高、PE高、股价高,复星医药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 仅从市盈率来看,据Choice数据(2020年9月23日),A股生物医药板块共有350家上市公司,剔除极端值和负值后,生物医药板块平均市盈率为75.13倍。 尽管年初至今恒瑞医药股价涨幅仅为23%,其当日PE值为85.48倍,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复星医药今年股价涨幅达到94%,其PE值仅为37.97倍,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复星医药所属二级生物制品板块44家企业中,复星医药的市盈率水平居于第32名。 事实上,2010-2019年,复星医药营收由45.55亿增至285.85亿,近十年复合增速达到22.64%;净利润由8.64亿增加至33.22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6.14%。 恒瑞医药的高估值源于对其创新药未来收获的预期,而对于复星医药而言,除了前期缺乏创新因子外,难以获得认可的或许是其在大量并购之后,能否成功整合为一个高效协同运行的产业链平台,其未来发展仍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 百余起并购筑成“医药王国”,长期股权投资超220亿 1995年,复星医药凭借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迅速发家,至1998年营收已达到3.4亿。同年8月,复星医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复星医药的并购扩张之路就此开启。1998年8月复星完成收购“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涉足干扰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基因工程药物领域,此后又通过收购重庆药友制药、桂林制药、江苏万邦生化医药(以下简称“江苏万邦”)等进入化学制剂、原料药、生化药等领域,形成医药制造板块的初步布局。同时,复星医药斥资5亿投资国药控股,布局医药分销板块。 2009年后,复星医药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投资和睦家,收购岳阳广济医院、佛山禅城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 而在早有布局的医疗器械板块,复星医药将和睦家母公司、医疗设备供应商美中互利纳入囊中,后又收购以色列医疗美容器械企业Alma Lase、瑞典呼吸机器械企业Breas等。 上市20余年,复星医药通过超百起并购将业务版图拓展至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等多个领域。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复星医药共披露175次并购事件,涉及交易金额超270亿。 复星医药年报透露,截至2019年末,复星医药的长期股权投资达到209.3亿元,较2015年上涨50%。今年上半年,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再度增至221.26亿。 在复星医药众多并购事件中,不乏优秀并购案例。2002-2005年间,复星医药先后收购的重庆药友、江苏万邦和国药控股均在此后成为复星的业绩顶梁柱。 其中,国药控股系国内最大的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自2003年合资成立至今,销售规模由100余亿扩大至2019年的4253亿,增长超40倍;净利润规模也由1亿增至63亿。 2009年,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复星医药持有股权被稀释。截至目前,复星医药通过国药产投持有国药控股的权益比重约为24.68%。 重庆药友和江苏万邦则是复星医药的两大核心控股子公司。 重庆药友在此后多年发展中逐渐整合了复星并购的其他部分制药企业,成为复星旗下制药板块第一大营收主体。2019年,重庆药友实现营业收入61.44亿,净利润8.06亿。由于复星医药对重庆药友的持股比例仅为51%,其利润贡献实际不及复星100%持股的江苏万邦。 2019年江苏万邦实现营业收入54.01亿,净利润6.54亿。受益于核心产品非布司他片(优立通)等销量增长,江苏万邦去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34.79%、44.76%。 此外,复星医药在2017年以10.91亿美元收购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74%股权,刷新中国药企海外并购金额纪录。近两年,Gland Pharma也成为复星医药的又一重要盈利贡献主体。Gland Pharma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5.07亿,同比增长31.05%,实现净利润5.13亿,同比暴增81.1%。 目前,复星医药正在筹划分拆Gland Pharma于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 一年投资收益36亿,制药业务增收不增利 在诸多成功投资的催化下,复星医药得以实现营收、净利润规模快速扩张。 2019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85.85亿,同比增长14.72%,同期恒瑞医药营收为232.89亿;实现归母净利润33.22亿,同比增加22.66%。 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复星医药2019年获得投资收益35.65亿,约占净利润的107.31%;其中,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收益为14.31亿,主要来自国药控股;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达17.41亿。 在此之前,2015-2018年,复星医药每年投资收益均在20亿左右,在当期净利润中的占比总体超70%。 大量并购带来的除了合理回报,还有不断增加的商誉。早在2011年,因收购锦州奥鸿药业,复星医药商誉由3.39亿增至15.85亿,至2017年,Gland Pharma的这笔交易又使得复星医药商誉猛增50亿至84.64亿。 截至2019年底,复星医药商誉账面价值达到90.14亿,约占当期净资产的28.27%。 然而,复星医药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复星医药曾分三次进行共耗资34亿收购的奥鸿药业,在2016年后净利润连年下滑。 奥鸿药业拳头产品奥德金(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曾让其成为复星医药制药板块的生力军,也是促成收购的因素之一。但自2015-2016年小牛血类药品全行业停产整顿风波以来,奥德金销售收入明显下滑。 2019年奥德金被调出国家医保目录,并将在3年内逐步清退。与此同时,奥德金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其后续销售之路几乎被堵死。PDB数据显示,2018-2019年奥德金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8%和17.7%。 受此影响,奥鸿药业2018年净利润降幅达39%。2019年,奥鸿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2.08亿,净利润却仅有2.3亿,同比微增0.09%。 为挽回颓势,复星医药在2019年为奥鸿药业引入“力思特制药”,注入新鲜血液,获得1类新药长托宁,以期实现转型;但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奥德金的负面影响。复星医药也因此于2019年度对奥鸿药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000万元。 奥鸿药业事件为复星医药的并购敲响警钟。为快速开拓制药领域,复星医药并购大量仿制药企业,虽然盈利兑现快,但利润空间小,且极易受政策变动影响。2016年以来一致性评价、带量集中采购、辅助用药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彻底终结了仿制药企业的红利期。 缺乏创新成了复星医药此前并购的硬伤。相比之下,强生公司通过兼并企业进入制药领域时,早早瞄准了研发管线布局和创新性的研发技术,为后续推出类克(英夫利昔单抗)等一系列重磅产品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在大量外延并购后,更重要的是推动内生整合和增长,否则只可能出现“大而不强”的局面,一次不算成功的并购更可能反而拖累企业业绩。 这些从复星医药近年主营业务盈利情况可见一斑。复星医药在其年报中将主营业务划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三大板块。 2015年以来,复星医药的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营收占比均超7成,且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制药板块实现收入217.66亿,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6.26%,近五年复合增速达24.93%。 但从分部利润来看,制药板块的利润增长远不及营收增速。2015-2019年,复星制药板块的净利润仅由12.38亿增至20.73亿,近年复合增速为13.75%。其中,2017年净利润增速显著下滑,201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对于主营业务中的其他两大板块,尽管近两年新并购了部分企业,其业绩情况却不尽人意。2017-2019年,复星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两大板块营收增速连续两年下滑。 2019年7月,复星医药以5.2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牵手十年的和睦家,这笔交易为复星医药带来超16亿的收益。若剔除这一利润贡献,复星医疗服务板块2019年净利润同比上年减少22.67%,主要是由于新开业医院及诊所仍处在拓展期前期亏损、经营成本上升等影响所致。 激进的并购也造成复星医药近年来负债规模与日俱增,资金状况吃紧。2015-2019年,复星医药的负债总额由175.32亿增至369.15亿,负债规模翻了一倍。截至2019年末,公司有息负债为217亿,账面货币资金仅有95.33亿。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每年的分红依然十分稳定。2012年以来,复星医药每年现金分红占当期净利润的比率均达到30%。1998年上市至今,复星医药累计分红19次,累计分红金额为77亿。 七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创新之路道阻且长 复星医药“增收难增利”也与加大创新投入有关。近年来,复星医药有意识地向创新方向转型。 2013年至2019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由5.05亿增至34.63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也由5.1%逐年上升至12.12%,近七年累计研发投入106.25亿。尤其是2017年以来,复星医药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速达到46.3%,其中2018年增幅达64%。复星医药研发人员数量也由2013年时779人增加至2019年的2147人。 但这一数据与恒瑞医药相比仍有差距。2019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为38.96 亿元,比上年增长45.9%,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6.73%。截至2019年末,恒瑞医药已有研发人员3442人。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16.89 亿,同比增长25.02%。 复星医药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布局呈现大而全的特征,涉及小分子创新药、高价值仿制药、生物药和细胞治疗。 复星医药2020年半年报透露,目前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有248 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17项、化学改良型新药2项、生物创新药21项、生物类似药21项、国际标准的仿制药117项、一致性评价项目46项、中药2项、累计引进项目22项(进口创新药9项,进口仿制药13项)。 截至目前,复星医药已有10个小分子创新药产品(包括1个改良型新药)、11个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5个小分子创新药、5个适应症获境外临床试验批准。 作为复星医药旗下主要创新平台,复宏汉霖被复星医药视为“掌上明珠”。复宏汉霖主要进行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型单抗的研发及产业化,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 2019年9月,复宏汉霖正式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截至10月12日,复宏汉霖报收47.65港元,总市值258.98亿港元。 复宏汉霖目前已有两款上市产品:汉利康和汉曲优。首个产品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于2019年2月获批上市,系国内获批的首个生物类似药,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2019年全年汉利康销售额约1.5亿元。据复星医药披露,汉利康新增生产规模(2000L)获批后销量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24 亿元,6月当月收入突破亿元。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曲优)则于今年8月刚获批上市,系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主要用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及未经治疗的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适应症治疗。 复宏汉霖的另一款重磅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目前正处于上市审批阶段。 今年9月9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及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审评受理。 作为复宏汉霖的第四个重磅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的市场空间超过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类似药的赛道已然十分拥挤。仅就复宏汉霖现有产品而言,利妥昔单抗已申报临床厂家达到17家,在复宏汉霖之后,信达生物的“利妥昔单抗”也于近日获批上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的已申报临床厂家数量达到19家,目前已有百奥泰、海正药业、信达生物3家对应产品上市。 至于刚刚报上市的贝伐珠单抗,国内已有齐鲁制药、信达生物两家产品获批上市,此外包括恒瑞医药、绿叶制药、百奥泰、贝达药业、东曜药业皆已报产。 复星医药的创新之路显然道阻且长。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复星医药联合BioNTech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苗(BNT162b1)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中国境内开展临床试验,并已启动 I 期临床试验。 而由BionTech 和辉瑞联合开发的BNT162b2疫苗正在进行 III 期临床试验。日前,BioNTech和辉瑞宣布已开始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在研新冠疫苗BNT162b2的滚动申请。作为滚动审核的一部分,EMA的人类用药用产品委员会(CHMP)已开始评估临床前试验中产生的数据。两家公司将继续与EMA进行定期对话,以提供正在进行的第三阶段研究的结果,正式的市场授权申请(MAA)提交将在滚动审核之后最终确定。 受益于这一利好刺激,复星医药在节后A股首个交易日盘中涨停。对于复星医药而言,这是否又意味着新一轮估值修复开启。
杰恩设计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对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058.46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数字化设计云平台建设项目、装配式内装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城市更新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高德红外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三十五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新一代自主红外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晶圆级封装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新基建领域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扩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9月2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20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中国企业500强合计实现营收86.0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6.92万亿元,增速8.75%。实现净利润3.8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03.19亿元,增速为10.2%。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大企业结构有明显调整,服务化倾向明显。同时,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研发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仍需注意的是,我国不少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地位,“十四五”时期,大企业须带领中国企业尽快走出产业低端陷阱,整体上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 入围门槛持续提升 结构持续调整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升。“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入门门槛累计提升116.15亿元。其中,2020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500位的企业营业收入为359.61亿元,较2019年相比,提高36.36亿元,且该增加值比上年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扭转前两年增加值有所回落的态势。 与此同时,千亿俱乐部加速扩容,万亿企业再添新成员。报告显示,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17家,净增23家。此外,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营收超万亿元后,我国已有8家企业营收超过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收、利润总额双双增长,但从多项关键指标增长速率来看,中国企业500强“十三五”期间多个指标增速下滑。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经济研究处副处长高蕊表示,500强企业规模等多项指标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和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庞大的基数下,难以再做到过去动辄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从另一面我们应该看到,2020中国500强企业“质量”有明显提升。 非银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改善,与商业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报告显示,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非银企业482家,商业银行为18家。482家非银企业收入利润率为3.1%,比2019年500强提升0.24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74%,比2019年500强提升了0.4个百分点。 高蕊认为,入围500强企业行业格局不断优化,企业利润分配差距也逐步缩小。以服务业为例,传统零售和交通运输的入围数量持续走低,互联网服务、金融和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崛起。银行利润贡献在“十三五”以来的四年间从61.5%下降到49.55%。非银行服务业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首超万亿 服务化发展趋势显现 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加态势,超过半数企业研发强度有所提升。研发投入总量相当于全国企业R&D经费的63.55%;研发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达1.61%。 具体来看,431家提供研发数据的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投入研发费用总额合计10754.06亿元,较上年增加988.58亿元,提升10.12%;若与同口径企业去年比,增幅达17%。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500强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从战新业务来看,盈利能力强于其他业务。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08家企业申报战新业务的相关数据。具体来看,这208家企业虽然战新总资产为10.16万亿元,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14.64%,共实现战新业务营收5.33万亿元,相当于企业全部业务收入的16.07%;实现战新利润4056.46亿元,占企业全部利润总额22.35%。 高蕊表示,企业战新业务明显呈现轻资产特征,大多能够以相对较少的资产创造更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而这进一步展现出创新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服务化发展趋势稳步加强,“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企业年均入围245家,服务业企业175家,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减少20家和增加23家。 高蕊说,随着金融、供应链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日渐强大,上述行业企业数已由2006年的59家攀升至130家,占比也由11.80%增加至26%。以互联网服务企业为例,2006年只有6家互联网服务企业入围,2020年的榜单中已扩张至22家,数量大幅增长。 “服务业企业虽有所增加,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高蕊表示,与美国500强的以服务业为主相比,我国500强仍以制造业为主。 走出低端陷阱 加速布局高端产业链 “我国上榜企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则是高端制造业优势明显。”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表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主导权、关键核心技术、行业话语权、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王忠禹指出,企业将从规模扩张路径转向效益质量路径,5G及相关技术发展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演进,传统产业转型与被淘汰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此外,产业关系式、产业生态圈日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循环将对企业持续发展影响更为突出。”王忠禹说。 王忠禹坦言,目前我国突出短板是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总体都处于中低端地位,并且在过去较长时间,不少产业处于事实上的低端锁定状态。“十四五”时期,大企业必须带领中国企业尽快走出产业低端锁定陷阱,整体上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世界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给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带来风险和挑战。下一步500强企业应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的能力。(梁倩)
中青宝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子公司宝腾互联及利得链在区块链方面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及技术储备,公司业务不涉及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