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软医疗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以CT产品起步,拥有20余年的CT技术积累,在CT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公司此次拟募资9.65亿元,用于核心产品、技术及部件研发项目以及营销网络、品牌与培训体系建设项目。四大业务线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东软医疗股权结构较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东软集团持股比例为29.94%,第二大股东威志环球持股比例为26.52%。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3月份,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医学诊疗设备制造商。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医学诊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产品覆盖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体外诊断(IVD)设备及试剂,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产品线较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拥有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四大业务线。深厚的技术积累为公司在CT市场的地位打下了基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出具的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末,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保有量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2017年-2019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对外出口量亦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随着产品线不断扩展,公司实现了从诊断设备向治疗设备,从单纯的销售硬件产品和服务向提供综合诊疗解决方案的转变,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的业务组合。客户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基层医疗机构到大型三甲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等广泛覆盖,并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了业务形态和客户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各类医学诊疗设备累计发机量达3.8万余台。截至2019年末,公司MRI海外累计发机量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公司的重要战略。自2000年出口第一台CT开始,公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于2003年进军美国市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已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阿联酋、埃及、巴西、肯尼亚等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6235亿元人民币。随着新产品与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及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迭代,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4.5%。近年来,东软医疗构建了MDaaS(Medical Devices and Data as a Service,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作为服务)解决方案,由影像云运营服务、智能影像及专科疾病解决方案和医疗机构设备平台运营服务组成。未来,公司将结合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临床应用需求,使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更充分地赋能医学诊疗过程,提升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支持医疗机构的高效运营。增强核心技术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核心技术。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52亿元、1.7亿元和1.8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55%、8.85%和9.39%。公司组建了人工智能中心(2019年11月更名为人工智能与临床创新研究院)、软件技术部、外观设计部、技术委员会等,集中进行各产品共性技术的开发与管理,包括基础性软件、临床应用软件、远程服务软件等软件平台技术的开发以及总线、通讯、外设控制等硬件平台技术的开发。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线研发与平台研发协同开发,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和模块,减少开发风险、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城市沈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美国休斯敦、韩国京畿道等地设有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9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44%。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373项,拥有已授权专利625项。作为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单位,公司成立至今已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37项,公司产品或项目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类奖项共计14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研制性能更高、功能更完善以及应用更丰富的新产品,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公司在现有CT产品线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扫描层数、更快的扫描速度以及持续优化低剂量扫描性能;对于MRI产品,公司在现有1.5T磁共振产品基础上研制更高场的磁共振产品,配置全新的谱仪、梯度链、射频链,以支持更广泛和更高速的高级扫描序列及应用;对于MDaaS,公司基于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提供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不断研发新的智能化应用软件以及专科化软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MDaaS战略产品线。主营业务突出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45亿元、19.26亿元和19.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170.31万元、1.70亿元、8827.75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67.67万元、8276.06万元、3512.86万元。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8年度下降57.55%。公司称,主要系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上升综合所致。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55%、41.27%和39.82%,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将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升级、配合供应商工艺水平的优化,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将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公司还提示了相关风险。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销售、管理、研发相关期间费用持续增加,公司可能面临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17%、99.12%和99.05%,主要由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业务收入构成;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房租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小。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是公司核心产品。报告期各期,来自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65%。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等其他主营业务逐渐发展,2019年度其收入占比合计为34.35%。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医疗机构销售,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经销模式下实现的销售收入报告期内三年占比平均为63.02%。
12月8日,RELX悦刻推出全新电子雾化器产品悦刻幻影。这也是继今年1月发布悦刻无限之后,RELX悦刻再有新产品问世。 悦刻幻影机身上独有的4格刻度电量灯设计,随时显示剩余电量和充电进度,以缓解用户的电量未知焦虑。同时在充电速度、电池容量、防漏油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均实现技术突破。 据了解,作为RELX悦刻研发创新的又一里程碑,悦刻幻影申请了包括迷宫气道在内的多项专利。 据RELX悦刻首席产品官陈琛表示,新产品在开发初期,悦刻就根据用户体验数据,系统性制定改善体验痛点的策略。仅在设计研发环节,产品团队就完成了51项设计验证,耗损15000颗以上雾化弹,用于可靠性和品吸测试。 “对提升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我们不计成本,从不松懈。”陈琛表示,“悦刻的创新是精准而真诚的,我们会挖掘用户痛点背后难以发觉的本质,跟这些问题死磕,即使只是微小的1%。” 自2018年RELX悦刻创立以来,已在全球申请专利超4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4%。悦刻研发团队规模从几个人发展到近百人,研发模块已涵盖温控技术、电子应用、新型材料、雾化计算和仿真、生命科学和雾化液技术等范畴,可保障悦刻不同产品线产品的创新成果落地和品质提升。 陈琛表示,RELX悦刻根据电子雾化器用户需求规模布局了4条产品线,悦刻幻影是4大产品线的首款迭代产品。另外,RELX悦刻已为该产品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并特别针对产品接口特性进行专利申请,范围涵盖雾化弹&雾化杆装配的空间、距离、触点位置以及进出气口面积比等,可有效防范假冒、山寨通配等侵权行为。
2020年12月4日,歌礼制药有限公司(1672.HK)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旗下的ASC22(恩沃利单抗)的IIa期研究数据显示其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基于以上结果正式启动ASC22(恩沃利单抗)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IIb期临床试验,这也意味着公司乙肝管线再下一城。 乙肝市场:大病种市场,实现临床治愈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数据披露,目前全球范围内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2.4亿人,中国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约为8600万人。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CDC)的统计数字,目前国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仍以每年约100万人的数量递增。可以说乙肝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都是不折不扣的大病种,对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潜在威胁很大。 根据中国 2015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类。整体来看,核苷类药物具备较好的安全性,直接抗病毒能力更强。但从长期疗效来看,干扰素类产品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清除率等要优于核苷类药物。随着2019年底新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的出台,干扰素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中扮演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图表一:2019版慢性乙肝诊疗指南大幅提升干扰素(派罗欣)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中的地位 数据来源:歌礼制药官网,整理 虽然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在抑制HBV DNA和优势患者治愈的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两者目前尚无法单独实现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最终目标。而随着全球乙肝新药开发的节奏日趋加快,新机制和新靶点的药品研发以及不同机制间形成协同成为了未来所有乙肝新药企业研发的核心方向。 新药研发:机制多样化,如何选择? 根据ClinicalTrials.gov网站披露,目前全球在进行的慢性乙肝临床试验有超过200个。 根据其不同抗病毒机理则划分为直接抗病毒(DAA)和间接抗病毒(IAA)两种。前者通过直接干扰HBV DNA复制过程来阻断病毒扩散,后者则通过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来增强对抗HBV的效果。而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其核心机制也是花样繁多,例如衣壳抑制剂、SiRNA、出胞/入胞抑制剂、治疗性疫苗和各种免疫通路阻断/激活剂等。 图表二:全球头部乙肝创新药企的研发管线一览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整理 面对上百亿美金的全球市场,创新药的替代空间可谓巨大。但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以及类似机制之间存在的药物拮抗作用让单一公司产品未来的商业化前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对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布局,研发思路和执行力都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图表三:乙肝国内企业研发管线一览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整理 歌礼的乙肝布局:守正居奇,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作为国内病毒性肝炎领域的领军企业,歌礼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慢性乙肝创新药市场。根据公司官网披露,歌礼的乙肝管线包括已经商业化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全球首个皮下注射治疗慢性乙肝的PD-L1抗体ASC22,一款进入pre-IND阶段的FXR激动剂和一款尚未披露靶点的pre-IND药物。 图表四:歌礼制药乙肝产品管线一览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整理 仔细研究歌礼的产品管线,我们不难发现,和刚才我们提到的慢性乙肝主流研发思路较为迥异,歌礼选择了一条“守正居奇”之路: 先看产品本身。派罗欣®作为一款在全球上市接近20年的“老药”,在超过115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使用,覆盖病毒性肝炎患者总人数超过250万。而随着产品在乙肝适应症的市场应用逐步打开,该产品近两年维持了超过50%的销售增速,有利于公司在传统用药市场快速打开局面。ASC22则凭借其“全球新”机制和给药途径,有望帮助公司成为大分子慢乙创新药领域的新标杆。各具优势的旗下产品奠定了歌礼在慢乙领域的“守正”格局。 再看研发策略。和现在创新药企“扎堆”乙肝DAA药物研发不同,歌礼走在研发进度前列的主要是免疫疗法。 固然免疫疗法的研发难度较DAA药物远高,但在联合用药成为乙肝临床治愈未来主要方向的当下,两类药物作用机制的迥异性和DAA药物目前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则会让发力抗体免疫疗法的药企在未来收获更丰。 而歌礼官方推介材料中也明确提出,希望探索以皮下注射PD-L1抗体ASC22及派罗欣®为基石药物,一方面和内部研发的针对新靶点的候选药物相结合,同时也积极和其他行业领军企业的候选药物合作,在未来众多新药开展竞争的诸多不确定中寻找最大程度的确定性。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打法无疑既考虑了慢乙临床治愈的可及性,又为产品的未来留下了广阔的商业空间。 最后看产品研发进度。根据ClinicalTrials.org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免疫疗法(PD-1/L1)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在研产品仅有歌礼的ASC22和Gilead的GS4224,而ASC22率先进入临床IIb期。歌礼的ASC22不仅在进度上领先其他免疫疗法,且从全球乙肝创新药研发进度来看,ASC22已经占据了不错的领先身位,在IAA药物领域跻身研发进度第一集团。 小 结 作为目前抗病毒领域全球第一大市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已成为全球上百家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靶点新机制,除了追踪热门靶点和最新临床进展,如何在研发策略上选择赢面较大的企业也是广大投资者在这一领域掘金的关键所在。
10月28日晚间,掌趣科技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掌趣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同比增长1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亿元,同比增长40.51%,超过2019全年净利润3.6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5亿元,符合市场预期。 近年来,游戏行业在存量市场、版号政策等大环境影响下,优质内容话语权正不断提升,“内容为王”成为行业共识,大量游戏企业通过转型精品化研发、加强精细化运营、提升游戏变现周期以适应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而高质量内容的长生命周期运营正是掌趣科技业绩得以持续稳健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掌趣科技作为传统的重研发企业,在卡牌、MMO等特定品类的精品化研发和持续性研发投入方面具备累积优势,旗下产品多为大制作的优质内容产品,且产品生命周期长。如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民奇迹》手游,自2014年底上线以来已运营6年;自研手游《拳皇98终极之战OL》已运营5年;自研手游《奇迹MU:觉醒》运营近3年,这些产品至今仍具备良好市场表现。 与此同时,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全球化研发运营体系建设,并在虚幻、Unity、H5等底层研发技术和买量业务模式方面抢先布局。根据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掌趣科技研发投入金额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1%,且近三年研发投入也分别占到营业收入比例的24.60%、22.68%和25.51%,在A股上市游戏企业中居于高位,这为掌趣科技提供了持续输出精品内容的能力。 去年6月公司自主研发并自主发行的《一拳超人:最强之男》手游,上线8小时即取得国内AppStore免费总榜第一,游戏类畅销榜第四,至今稳居各大榜单前列。该产品于今年6月进入东南亚市场,接连取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GooglePlay下载榜及AppStore下载榜第一,被业内视为是掌趣科技强研发实力积累和研运一体化转型的代表例证。 后续产品方面,公司储备有《全民奇迹2》《街霸:对决》《黑暗之潮:契约》《那些需要守护的》《修普诺斯》等多款不同类型新作,且多数已进入测试阶段,2021有望成为公司产品大年。另外,公司目前在运营产品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整合全球范围优质产业资源,更加深入融入全球游戏产业链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更高表现力和沉浸感的次世代游戏领域,掌趣科技已率先破局。公司自主研发新作《全民奇迹2》采用虚幻4引擎研发,其画面表现和光影效果超过同类产品,是当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能成熟运用虚幻4引擎制作的手游产品。作为掌趣科技下一阶段的拳头产品,《全民奇迹2》将由腾讯代理发行,将集中体现公司近年来在技术、美术、制作工艺上的积累,具备极高的市场关注与期待。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财政厅近日下达了2020年度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资金4.07亿元,激励1287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财政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接近1:21。 据了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企业先行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活动,以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申请自治区本级财政研发投入奖补。 奖补方式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特别奖补和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增量奖补是以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量为基数,根据企业投入强度规模进行分段,按10%至20%多个档次比例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特别奖补是对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特别大的企业,且该企业持续保持了其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给予特别奖补,每年的特别奖补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同一企业可同时申请增量奖补和特别奖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是按照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0%进行奖补,单个企业设置最高补助金额,且不得与增量奖补叠加申报。 此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广西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统计,2019年广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67.1亿元,较2018年增加22.2亿元,增幅达15.3%。
疫苗上市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康希诺生物”)于10月28日公布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康希诺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67.38万元,同比增长194.02%,主要为报告期内公司疫苗组分销售及技术服务收入增加所致。公司研发费用已达17671.6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212.45万元,同比增长86.82%,主要是为保持未来产品技术与质量优势,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所致。 康希诺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多项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搭建了基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结合技术和制剂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建立了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16种创新疫苗产品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结核病、脑膜炎、百白破、带状疱疹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 目前,公司的二价和四价的新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已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候选疫苗。其中,国内首创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曼海欣®(MenhyciaTM)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注册优先审评资格。 但在疫情期间,康希诺备受关注的产品是新冠疫苗研发。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商品名:克威莎TM,ConvideciaTM)于今年3月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候选疫苗,也使得康希诺生物这一刚刚成立十一年的新兴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公开消息显示,该新冠疫苗已经开展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根据美国临床试验数据网站Clinical Trials.gov上公开的信息,Ad5-nCoV三期临床试验方案为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计划总共招募4万人,在18周岁及以上健康成人中开展,以评估该款疫苗的安全性、效性和免疫原性,并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地点之一-巴基斯坦。 9月,康希诺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已经与俄罗斯制药公司NPO Petrovax Pharm,LLC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当地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在产能建设方面,康希诺生物也一直在积极布局,除了在推进其自有厂房的建设,还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保障新冠疫苗的产能及后续供应。8月,公司与上海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开展疫苗产品全方位合作,以提高疫苗产业链的供应保障能力;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疫苗产品存储、配送以及供应链服务合作。
“药价虚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当前,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品制剂仍占据我国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聚焦于销售环节,药价当中包含了大量销售费用,甚至商业贿赂等违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往往由患者和医保买单。 不过,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医改,推出集中带量采购、医药领域高压反腐等系列举措,本土药企迎来市场竞争加剧、仿制药利润下降等多重挑战。在全行业合规加强的背景下,药企单纯依赖“销售公关”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一定程度上,销售费用高企的背后,是药企间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不足。对药企来说,解题思路即顺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升级营销模式,由关系型销售向专业推广型销售转型;另一方面,应及早摒弃对“销售能力”的依赖,由销售驱动转型至研发驱动。 这也是有预见性药企的努力方向。数据显示,A股医药生物行业研发费用已呈现常态化上升趋势。A股医药生物企业去年的研发费用中位数约0.69亿元,2018年这一数据为0.57亿元。同时,A股药企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中位数也由2018年的4.2%升至2019年的4.7%。此外,去年约八成A股药企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即便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今年上半年,仍有约六成药企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的追捧,也成为行业愈发重视研发的背景之一。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企业上市、科创板的推出等,为创新型药企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其提供更加充裕的研发资金。从数据看,已上市科创板药企普遍重视研发投入,该板块2019年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约13.6%,远超全部A股药企该指标的中位数水平。 行业龙头也普遍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创新速度。2019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上海医药、科伦药业和华东医药的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研发费用总额分别达到38.96亿元、20.4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约46%、38%。 当前的医药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本土药企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但好在行业加速推进研发的创新氛围正在提升。药企只有真正构筑起研发创新的护城河,让研发创新站上C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