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完成重大人事调整之后,6月5日,国内头部手机厂商OPPO发布最新款5G手机终端产品Reno4系列。从当天发布会可以看到,OPPO的这一系列手机进一步深耕5G视频手机赛道,围绕视频拍摄功能做了升级,尤其是极端场景——夜景的视频拍摄。 “对OPPO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产品的聚焦、产品未来的规划,是我们大家非常重视的;第二,关于营销和市场;第三,关于销售。”谈及战略和业务发展上的调整,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他表示,OPPO整体策略和节奏思路,是把Reno系列作为中国区最重要的“粮仓”产品,会坚持一年两代,不会过快做产品;FindX系列进军高端旗舰市场,A系列则快速地做5G下沉动作。 今年四月,OPPO刚刚官宣刘波出任OPPO中国区总裁。同时,沈义人卸任OPPO全球营销总裁,由OPPO老将刘列接任。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OPPO人事大变动的背后,是这家曾经靠营销驱动的头部手机厂商正在尝试转变打法,以期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突破。 而也正如外界所料,随着原本负责IoT(物联网)业务的刘波走马上任中国区总裁,OPPO在IoT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OPPO同时推出了三款全新的智能硬件产品,分别是OPPOW51真无线降噪耳机、OPPO手环和5GCPET1移动路由器。OPPO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个人、家庭、办公、出行”四大场景,布局核心入口,稳步丰富IoT产品布局,打造“万物互融”的全新智能体验。 一位手机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智能手机厂商布局更多IoT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就是小米布局IoT产品,使得小米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IoT的收入和利润贡献都大过手机业务。” 对于OPPO来说,随着IoT布局的深入,也意味着其向科技公司的转型更进一步。据了解,未来OPPO还将大手笔投入500亿元研发资金,以实现在5G/6G、AI、大数据等领域的持续突破。用OPPO创始人陈明永的话说,“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勇于迈进研发‘深水区’因为只有通过基础创新,才能拥有我们的技术护城河,才能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体验,将万物互融推向新的高度。”(编辑 乔川川)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清友 毋庸置疑,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今天,我想从更长的宏观角度和更细微的微观角度,来谈谈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1 先从更长的历史周期看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比14.8%。但实际上,早在1820年(嘉庆25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就已经达到40%了。 也就是说,直到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也没有恢复到嘉庆年代。我们在晚清以后,占世界经济的比例逐渐缩小;一直等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数字才开始一步步地扩大。 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我们逐步超越了下边这些国家: 1993年中国超过俄罗斯 1996年超过巴西 2000年超过意大利 2005年超过法国 2006年超过英国 2007年超过德国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只想客观地给大家描述一下,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我们大概率会在2029或者203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的算法,中国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了。 2 再来看今天的中国 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大脉络和大前景之后,接下来,我想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中国究竟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特征。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从未用过的词,叫做“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来审视我们的发展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制度特征 中国恐怕是现在全世界少有的统一、稳定的国家之一,这一点大家应该不会否认吧。 这里不妨做几个比较,首先看美国的联邦制,优劣势都非常明显。欧洲同样如此,只不过近年来它的劣势愈来愈遭人诟病,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货币政策统一,但是财政政策却无法统一。更要命的是,欧洲当前还面临着新的分裂,处在正在进行时的英国脱欧就是最好例证。 再看人口大国印度——关于这个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马克思和泰戈尔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描述,就是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 这几年,一些经济体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不稳定所导致的,无论土耳其、阿根廷,还是意大利,都是政局不稳诱发了国内危机。 2)大国效应 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拆分来看,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相当于美国的60%,广东相当于西班牙,江苏相当于墨西哥,山东相当于印度尼西亚,北京相当于阿联酋。 中国的年轻企业家,能在3年之内创造出“独角兽”企业,应该说大国效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沉默的市场 这一块,我想用几个小数据来说明。 第一个,中国目前税前月薪8000块钱的这个群体,在整个城镇居民当中的占比不超过20%。 第二个,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800美元,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大概是10000多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 4)后发优势 这一点从移动互联网、无现金社会的形成可以看出。现在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山区,大家用的都是智能手机,这是非常重要的后发优势。 从统计上看,对比日本等其他国家,中国流通中的现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逐步下降的一个趋势。 5)国人勤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特征。我们的勤奋可能到了自己都没有觉察的地步,我们几乎是5+2、白加黑,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 连科斯都讲,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还有些恐惧。这里有必要专门说一下中国的女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全球也是最高的。 6)聪明、好学 中国人边干边学、弯道超车,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虽然目前我们在技术上,同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假以时日,我相信在未来20—40年,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一定是能够有一个赶超的。 3 最后,从未来的视角看中国 我一直强调,我们短期之内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从未来的视角来看,最好的机会依然是在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我还是用几组数据来予以说明。 1)小镇青年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只有6800万人,可小镇青年却有2.27亿,这才是中国最巨大的市场。很多“独角兽”企业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小镇青年这个群体,才得以唤醒沉默的市场。 2)高净值人群 净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群体,在2008年刚刚超过30万,在2017年是187万人。资产过亿的超高净值群体,2008年1万人,2017年15万人。 这些高净值群体可投资的资产规模2008年是8.8万亿,2017年是58万亿,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3)城镇化 我们的城镇化其实还没有完成,和1980年代的日本相比,距离还非常远。 我们现在的名义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8%,实际城镇化率刚刚超过42%。这个16%的差距,就是巨大的增长空间。要知道,2000年以后,除了全球化的红利之外,我们最大红利来自于城镇化。 4)庞大的女性市场 中国女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统计数据上看是超过40%的。中国现在正存在着并且长期存在一个,比当年日本更大的东方女性市场,2025年这个女性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达到一万亿。 有人告诉我2025年中国人可能会买下全球超过45%的奢侈品,所以就事论事来说,没有一个全球奢侈品品牌敢得罪中国女性。 5)学习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不但勤奋,而且求知欲特别强。我们是活到老学到老。1949年到现在,中国获得本专科学历以上的人刚刚超过6%。 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占到总人口的数量,仍然只有4%。这个学习的潜力非常之大。 6)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这个领域,可能会对未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不少人把人口老龄化当做一个压力,但实际上这也是机会,新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就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最后,简答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是,尽管我们短期之内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无论是从历史长河,还是刚刚过去的40年,抑或是未来,几个时间维度综合来看,未来的中国经济仍然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仍然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若干年。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清友 毋庸置疑,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今天,我想从更长的宏观角度和更细微的微观角度,来谈谈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1 先从更长的历史周期看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比14.8%。但实际上,早在1820年(嘉庆25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就已经达到40%了。 也就是说,直到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也没有恢复到嘉庆年代。我们在晚清以后,占世界经济的比例逐渐缩小;一直等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数字才开始一步步地扩大。 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我们逐步超越了下边这些国家: 1993年中国超过俄罗斯 1996年超过巴西 2000年超过意大利 2005年超过法国 2006年超过英国 2007年超过德国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只想客观地给大家描述一下,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我们大概率会在2029或者203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的算法,中国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了。 2 再来看今天的中国 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大脉络和大前景之后,接下来,我想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中国究竟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特征。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从未用过的词,叫做“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来审视我们的发展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制度特征 中国恐怕是现在全世界少有的统一、稳定的国家之一,这一点大家应该不会否认吧。 这里不妨做几个比较,首先看美国的联邦制,优劣势都非常明显。欧洲同样如此,只不过近年来它的劣势愈来愈遭人诟病,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货币政策统一,但是财政政策却无法统一。更要命的是,欧洲当前还面临着新的分裂,处在正在进行时的英国脱欧就是最好例证。 再看人口大国印度——关于这个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马克思和泰戈尔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描述,就是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 这几年,一些经济体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不稳定所导致的,无论土耳其、阿根廷,还是意大利,都是政局不稳诱发了国内危机。 2)大国效应 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拆分来看,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相当于美国的60%,广东相当于西班牙,江苏相当于墨西哥,山东相当于印度尼西亚,北京相当于阿联酋。 中国的年轻企业家,能在3年之内创造出“独角兽”企业,应该说大国效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沉默的市场 这一块,我想用几个小数据来说明。 第一个,中国目前税前月薪8000块钱的这个群体,在整个城镇居民当中的占比不超过20%。 第二个,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800美元,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大概是10000多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 4)后发优势 这一点从移动互联网、无现金社会的形成可以看出。现在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山区,大家用的都是智能手机,这是非常重要的后发优势。 从统计上看,对比日本等其他国家,中国流通中的现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逐步下降的一个趋势。 5)国人勤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特征。我们的勤奋可能到了自己都没有觉察的地步,我们几乎是5+2、白加黑,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 连科斯都讲,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还有些恐惧。这里有必要专门说一下中国的女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全球也是最高的。 6)聪明、好学 中国人边干边学、弯道超车,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虽然目前我们在技术上,同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假以时日,我相信在未来20—40年,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一定是能够有一个赶超的。 3 最后,从未来的视角看中国 我一直强调,我们短期之内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从未来的视角来看,最好的机会依然是在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我还是用几组数据来予以说明。 1)小镇青年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只有6800万人,可小镇青年却有2.27亿,这才是中国最巨大的市场。很多“独角兽”企业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小镇青年这个群体,才得以唤醒沉默的市场。 2)高净值人群 净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群体,在2008年刚刚超过30万,在2017年是187万人。资产过亿的超高净值群体,2008年1万人,2017年15万人。 这些高净值群体可投资的资产规模2008年是8.8万亿,2017年是58万亿,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3)城镇化 我们的城镇化其实还没有完成,和1980年代的日本相比,距离还非常远。 我们现在的名义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8%,实际城镇化率刚刚超过42%。这个16%的差距,就是巨大的增长空间。要知道,2000年以后,除了全球化的红利之外,我们最大红利来自于城镇化。 4)庞大的女性市场 中国女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统计数据上看是超过40%的。中国现在正存在着并且长期存在一个,比当年日本更大的东方女性市场,2025年这个女性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达到一万亿。 有人告诉我2025年中国人可能会买下全球超过45%的奢侈品,所以就事论事来说,没有一个全球奢侈品品牌敢得罪中国女性。 5)学习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不但勤奋,而且求知欲特别强。我们是活到老学到老。1949年到现在,中国获得本专科学历以上的人刚刚超过6%。 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占到总人口的数量,仍然只有4%。这个学习的潜力非常之大。 6)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这个领域,可能会对未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不少人把人口老龄化当做一个压力,但实际上这也是机会,新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就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最后,简答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是,尽管我们短期之内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无论是从历史长河,还是刚刚过去的40年,抑或是未来,几个时间维度综合来看,未来的中国经济仍然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仍然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若干年。
2020年6月2日,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学东: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两会”刚刚闭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其中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大家可能要问,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没有?准备如何操作?另外,昨天大家也从媒体上看到总理到山东调研,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总理和企业负责人谈到融资的时候,企业负责人讲他的企业大学以上的毕业生、博士、硕士占比比较高,但是融资遇到了困难,后来易纲行长专门找企业负责人要了一张名片。总理讲到要“将人力资本作为授信额度担保的重要依据”,这个事怎么落实?其实昨天我们发布的文件里已经包含了这一条,那就是大幅增加银行信用贷款,并在考察信用的时候把企业人力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昨天下午6点人民银行发布了三个文件。今天上午我们请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先生作重点解读,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同时我们还邀请了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 首先请潘行长介绍一下政策出台的背景,然后请邹澜司长做三个文件的解读,最后我们回答大家的问题。 潘功胜:昨天人民银行发布了三份文件,其中两份涉及货币信贷政策信贷工具,一份是关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受易纲行长和郭树清书记的委托,今天上午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昨天发布的几项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交流,并且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宣传政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执行的效果。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金融委的直接领导下,人民银行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强度是超预期的,所以不久之前,党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保”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两项新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一项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人民银行创新特殊目的工具来支持这项政策的执行,它实际上是一个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政策安排再加上一个支持工具。另外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计划。这项支持计划旨在扩大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投放。同时我们从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的角度考虑,发布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引导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优化融资环境,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下面请金融市场司邹澜司长就三项政策的要点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邹澜:昨天印发的三份文件中,第一份文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这个政策背景是: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今年的3月1日五个部门印发了一份文件,提出临时性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当时是基于2月底形势的判断,各方面情况显示影响还是相对短期的,所以这个政策在期限上的安排最长是延到今年的6月30日。从现在整体形势来看,受疫情影响的时间可能还要更长一些,影响的程度也会更深一些,这就需要政策期限进一步延长。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到明年的3月底,以便缓解中小企业年内的还本付息压力,更好地应对当前国内外疫情和经济压力。 具体的政策措施是:对今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最长延长到2021年的3月31日,免收罚息。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只要是6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本金和应付利息都在政策范围之内。另外,对于年底前到期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企业可以和银行自主协商相应的还本付息安排。 从工作要求上来说,针对过去政策执行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这次我们进一步明确提出,对于普惠小微贷款,银行要做到“应延尽延”。过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一些企业和地方反映,尤其是对一些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相对弱势,和银行提出延期要求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政策落地可能有一些障碍,所以这次政策明确提出“应延尽延”。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贷款关系比较复杂,最典型的是有一些贷款是有抵押担保的,而这个抵押担保主动权不在银行,是企业作为贷款申请人去联系的担保,或者去办理的抵押。所以这次“应延尽延”的基本要求也明确企业提出申请后要保持有效担保或提供替代性的安排。从政策目标来说,企业还要承诺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只要做到这个,银行就应该予以办理。 为了更好地使政策落地,这次做了一个激励政策的安排。具体有这么几项: 第一,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地方法人银行,也就是中小银行给予其办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作为激励。从现在的宏观统计数据看,激励的贷款金额接近4万亿元,带动延期的本金达到3.7万亿元,这是一个预计。 第二,因为量很大,所以短期之内对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银行在流动性安排方面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或其他的方式,保持流动性稳定。对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由各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绩效的时候,给予合理的调整和评价。 最后,从政策目的上来说,还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都能够活下来,稳定就业,实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最终政策目标。所以文件中也提出企业在办理延期的时候,需要承诺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另外贷款的资金要用于生产经营。 第二份文件是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这些年我们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时候,各方反映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时候需要办理抵押,需要找担保,有的能做到,有一些企业面临很大的障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增加新的交易成本。比如说办理抵押还要收费,还有其他的手续,办担保又要交担保费,这是小微企业融资的突出问题。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和大银行情况又有所不同。大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对比较强,这两年我们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看到,大银行的信用贷款占比上升是比较快的,从掌握的数据看,国有大型银行信用贷款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但是中小银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比例比较低,估计不到10%。针对这个问题,文件提出,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支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使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性明显提高。 具体的操作是通过和财政部门一起创设货币政策工具,由中央银行提供4000亿元的再贷款专用额度,从今年的6月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今年3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贷款期限要求不少于6个月,以使贷款企业能够更大程度从政策当中得到好处。目前计划安排6月份、7月份、10月份、明年1月份四次批量购买。预计这个政策落地后,可带动相关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接近1万亿元,而去年这些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大概是3000多亿。我们希望能够产生倍增的效应,使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到变化,大幅度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放比例。 银行的范围包括最新的央行存款保险的评级1级到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央行存款保险评级一共是10级,这个考虑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相对来说风险管理能力较强。银行的类型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全部覆盖的。央行购买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这部分贷款管理仍然委托原来发放贷款的银行进行,企业支付的利息归放贷银行所有,同时信贷风险也由银行承担。一年之后,银行再把贷款购回。通过这种措施,进一步地激发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动力,促使银行注重把控好信用风险,遵循市场化原则,防范道德风险。 在工作要求方面,我们提出对于获得支持的银行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投放增长目标,将政策红利让利于小微企业,着力降低信用贷款发放利率,同时企业要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通过激励的政策安排,希望能够传导、撬动银行,稳定企业经营行为。 第三份文件是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跟刚才两个政策工具略有不同,更加着眼于长远,主要是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着力于长期性、制度性的推动,通过督促商业银行加快观念转变和业务转型,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使其真正敢贷、能贷、会贷、愿贷,促进“质”的变化。这份文件所涉及的内容过去几年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的实践。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这个问题变得相对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既解决当下的问题,也着眼于长远。 具体的政策目标,概括说就是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需要,提高金融政策的“直达性”,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增量”方面,包括全国性银行要发挥头雁效应,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尤其是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要高于40%。“降价”方面,希望通过政策落地,促使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提质”方面,希望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能够大幅增加,能够切实地缓解市场痛点。“扩面”方面,希望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能够明显扩大。 这里着重介绍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首先全国性银行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促使商业银行处理好不同业务服务对象关系的平衡。其次,政策性银行要把3500亿的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优惠利率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再次,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进一步带动基层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各家行过去都做过一些安排,有一些行已经提到10%以上了,也有一些行提的程度和速度稍微慢一点,感觉实际效果是很好的,所以这次做了一个全面的要求。 二是着力于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绩效评价、财税激励等方面。重点是几个方面:一是大幅度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更好地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运维地方平台。比如浙江台州的经验,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更大范围的推广。三是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的奖补机制,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奖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措施,这样能够共同分担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使银行更有积极性,可持续地做好这项工作。四是推动地方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组织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的企业账款,探索建立续贷中心、首次贷款中心、确权中心等平台。 周学东:刚才邹澜司长介绍了三个文件,第三个文件内容比较多,前两个文件有些内容非常专业,有些涉及具体操作问题,请货币政策司郭凯副司长作补充解读。一是6月1日到今年年底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可以延期,为什么要分开表述?第二,昨天央行发布的热点问题答问提到延期还本付息的覆盖面是7万亿,但是地方法人机构3.7万亿。央行提供400亿的再贷款,补贴1%,400亿除以1%是4万亿,这是什么关系? 文件中提出的“央行购买上述贷款以后委托放贷银行管理,购买部分的贷款利息由放贷银行收取,坏账损失也由放贷银行承担”,大家不理解利息还照收,坏账由银行承担,对银行有什么好处?银行有什么积极性?这两个问题请郭凯副司长补充一下。 郭凯:关于本金延期和利息延期,其实都是从今年6月1号开始到今年年底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文件的要求是应延尽延。分开表述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贷款本金的延期涉及到担保或者抵押安排同时延期的问题,就是说贷款企业需要与原来的担保方或者要对抵押方式有一个安排,保证本金延期了之后,担保和抵押还是有效的。利息的延期不涉及担保的问题,但是通常利息的延期有一个罚息的问题,所以文件中明确了利息延期不用交罚息,而本金延期不涉及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文件中把本金和利息的表述分成两段,但实际上这两部分都是要延的,只不过在技术上有点区别。 第二个需要解释的就是究竟覆盖多少贷款?有多少贷款延期?到底是7万亿,还是3.7万亿,还是400亿?按照测算,符合“应延尽延”要求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约为7万亿,就是说7万亿的贷款只要能够保证担保和抵押安排有效,只要企业能够承诺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这7万亿的贷款银行是要做到“应延尽延”的。小微企业去向银行申请,只要达到上面所说的要求,银行按照政策要求应该延期,最长延期到明年3月31日。这3.7万亿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创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本身不是面向所有银行,只面向地方法人银行也就是中小银行。这部分中小银行有多少普惠小微贷款呢?根据我们测算大约是3.7万亿。换句话说我们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是这3.7万亿,我们对中小银行原则上按照延期本金的1%提供激励,测算下来可能需要我们提供的激励上限是400亿。所以最终是通过400亿的激励来支撑3.7万亿左右的贷款延期。当然,这都是上限,并不一定每笔贷款都能延期,但是能够延期的贷款总数基本是这三个数的概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购买了贷款之后还交给银行来管理?主要考虑是给银行提供激励,但是还是要符合市场化的原则。将贷款交由商业银行管理,让商业银行享受所有贷款的回报,同时也承担信用风险,最终有利于激励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会更好地做贷前审查,更好地做贷后管理,可以享受所有贷款的回报,但要承担信用风险,这样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这部分资金也相当于一个激励机制,给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比较优惠的资金,使商业银行做这个事情更有动力。通过这一方式,我们既激励了商业银行,同时又没有改变委托代理关系,也就是没有改变商业银行对企业基本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权衡。 周学东:刚才讲到7万亿的是指政策的统计惠及面,央行通过对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或者提供补贴涉及3.7万亿,剩下的3.3万亿由大型商业银行来继续延。这样大家就理解了这个政策的惠及面统计是7万亿,央行对中小银行的3.7万亿提供一个激励,就是本金的1%。关于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央行补“两头”。一头是央行买了40%的贷款,但是利息由银行都拿走,原理上收的利息里面40%是可以归央行,但是央行不要,这是在结果上。另一头在起点上,银行相当于零成本获取资金,这个补贴至少在一个点以上。这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还有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里讲到的大幅度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接下来大家可能对30条或者这两个工具还有些疑问,毕竟这两个工具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体现的是直达性,也有人说这两个工具是一个“大招”,大家可以就这些问题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今年以来为了防控疫情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政策效果目前怎么样?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两个创新工具,央行购买贷款,以零利率资金给银行,和采用再贷款利率为零的方式,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潘功胜: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在国务院金融委的指导下,制定并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实际上从春节到现在,人民银行几位行领导及有关司局都非常忙,周末都很少休息。我们梳理了一下,从年初到现在人民银行出台的主要政策工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政策的支持。3次降准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资金是1.75万亿,加上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等,超预期向市场投放了流动性。 二是引导降低贷款利率,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并启动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了存量贷款的利率。 三是推动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比如说2月份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安排,通过金融机构向名单企业,也就是直接为防疫保供的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优惠贷款资金。新增1.5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了6000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等。 四是强化政策协调联动。我们加强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比如疫情防控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的特别安排,实际上财政是对企业直接给予贴息的。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实际上是一种监管政策。在昨天发布的两个政策工具中,实际上也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财政政策的融合。 这些综合性的举措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在流动性方面,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1-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同比多增近2万亿。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是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取向。二是贷款利率明显下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了30个基点。4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是5.24%,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77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三是防疫保供、复工复产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和行业及时获得了信贷支持。截至5月30日,3000亿的专项再贷款政策直接为防疫保供企业提供贷款,向7400家企业已经发放了2800亿,留下的200亿给了湖北,因为湖北跟全国复工复产的时间进度不一样。上述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2.49%,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是1.25%。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800亿。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对超过1.2万亿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进行了延期。四是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加大。4月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户数是2815万户,同比增长21.9%。五是有效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已累计支持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债将近400只、共4000亿元。1-4月,公司信用债发行了4.6万亿,同比增长46%。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是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同时,在债券市场方面,支持地方政府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顺利低成本发行。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信用贷款。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此次设计了特别目的工具(SPV),大家可以看到美联储今年出台的支持工具,绝大多数也是通过SPV操作的。人民银行向SPV提供的4000亿再贷款资金,SPV拿了4000亿的再贷款资金以后,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合同,购买地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40%,资金期限是一年。 全部的贷款仍然由原来的商业银行管理,全部的利息也都由银行享有,SPV不向银行收利息。这也是让利。同时由于信用风险仍然由商业银行承担,所以商业银行的贷款是不出资产负债表的。在合同到期以后地方的商业银行再向SPV购回40%的贷款。就是我们提供了4000亿的资金,相当于向地方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信用贷款的40%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 上海证券报: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工具,这两个政策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潘功胜:这次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强度超乎大多数人的预期,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稳定经济增长可能比原来预计的时间要长得多,也困难得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来稳企业、保就业、稳定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发布的两项政策工具中,第一项是延长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2月底的时候,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中小微企业临时性的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那次政策的截止期设在6月底,当时大家预期6月底差不多时间也够了,但是情况超预期。所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这项政策,对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做了一些完善,同时创新创立了一个工具支持延期还本付息。这次的政策与当时2月份出台的政策相比有几点完善。 第一是期限更长了,原来是到6月底,现在是到12月31日之前到期的贷款可以延期,最长可以延期到明年的3月31日。 第二是力度上会更大。要求对于普惠小微贷款要“应延尽延”。 第三是明确稳就业的要求。享受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企业要承诺稳就业,企业要提供承诺书。 前面讲的三点是政策安排的完善。第四点不同是从今年6月1日到今年年底是有激励性政策安排的,人民银行设立SPV开展利率互换操作,实际上给这些延期还本付息的银行,按照其延期本金的1%提供奖励。 中小银行之外的其他大型银行也必须同样做这个事情。他们的激励政策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部门对他们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安排。 第二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政策考虑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提高信用贷款投放的比重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做这件事情,我们创立了一个新的工具,设立SPV,给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的资金。 这两项政策工具主要的考虑就是这些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央行在发布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请问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与两项货币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潘功胜:我们昨天一共发布了三项政策,其中两项是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另外一个就是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大家知道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这些年我们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它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和着力点。我们此次发布的政策指引和两项政策工具之间是什么关系?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这两项政策工具主要侧重于量的支持和结构性支持,是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取向的,应该是一个短期的政策,是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政策安排,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短期的政策安排。 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布了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这个政策属于信贷层面的政策,着力于长期性、制度性的政策推动,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培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对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来说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所以说第三项政策是侧重于中长期的。 我们发布的新闻稿中有这样一段话,“《意见》从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优化融资环境,强化组织实施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政策措施”。这里有几个重点。 第一个方面是金融机构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际上不同的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家知道浙江有几家银行,比如台州、泰隆等等,二三十年来专注做这个事。很多银行原来做得少,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文件也有一些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内部的转移定价方面,优惠力度要高于50个基点。再比如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贷款增速今年不能低于40%、商业银行在综合绩效考核中普惠金融的权重要占10%以上等。 第二个方面是要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比如说健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金融监管评价,对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考核,强化外部的考核激励机制等。 第三个方面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方面,我们今年定的目标就是公司类信用债券的净融资要比去年多一万亿,金融机构要发行小微企业的专项金融债至少三千亿。 最后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这也是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服务非常重要的层面。 另外我们提出运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促进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帐款融资不低于8000亿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很多人关心《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提法,就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信贷政策到底怎么去实现对实体经济支持的精准性和直达性?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安排? 潘功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来应对特殊的困难,需要货币信贷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和直达性。所以我们在政策的设计上,政策达成的目标和取向是非常清楚的,同时,内涵有政策激励的安排。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在很多政策的设计方面都非常注重考虑这些。比如说三次降准,特别是普惠金融的降准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说上一年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者增量占比要达到1.5%,才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如果达到10%以上下调1.5个百分点。所以政策目标还是小微企业,但附加着条件。 1.5万亿的再贷款、再贴现也是有附加条件的,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不低于20%或民营企业占比不低于40%,只有落实了政策的条件要求,才能享受政策优惠。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安排,既有人民银行提供的低成本资金,又有财政的贴息,优惠力度是很大的。这项政策安排主要是在2月份和3月份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时期,抗疫的医疗物资以及重点的生活物资供应出现短缺,发改委和工信部在全国选择重点的、直接从事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生产供应的企业,商业银行按照企业名单自主放款。这项政策的直达性是非常清晰的,截至目前有八千家企业享受到了贷款。审计部门一直在跟踪审计,对不符合要求的,银行要取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这次出台的两项政策也是有很强的目标性和直达性。对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目标也是非常清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附加了一个奖励的政策。购买信用贷款的目标性也是非常清楚的,只针对购买地方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是小微企业,同时必须是信用贷款。 总的来说,这些直达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鲜明的特点,政策的取向有清晰的目标,并且具有普惠性,配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金融时报:今年以来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系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包括昨天的三项政策文件,来强化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实施差异化的监管。请问这些政策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潘功胜:第一,受到疫情高强度的冲击,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的压力非常大,经营现金流萎缩,经济增长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货币信贷政策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大信贷政策的支持,对于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加大货币信贷政策力度是必需的。 第二,我们怎么样来看待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市场主体的存活、经济增长稳定之间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前几天在答记者问上也讲到,首先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实际上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市场主体经营的状况和经济增长的状况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我们任由市场主体倒闭,该救的不救,那么经济可能也会失速,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恶化。所以金融机构在这个时期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扩大信贷的投向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是救自己,就是保银行的信贷资产。我们在看这种关系的时候不能仅仅看一个单面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和企业在一条船上,保他们实际上是保自己。 第三,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不光中国如此,国际上很多国家也是一样,美国也是一样。我国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一季度末银行体系的拨备覆盖率是183%,应该说对银行自身有比较强的能力来消化可能产生的资产质量的恶化。同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在加大对企业让利的同时,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加大拨备的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能力。前面讲的183%到一季度末的存量,同时我们要求在今年未来的三个季度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拨备提取。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后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我们要做好准备。 第四,在推动政策出台的过程中,在保市场主体的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完善风险的分担机制,比如人民银行提供的低成本资金的安排。财政部门还提供了贷款的贴息,政府性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也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安排。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银政企等风险分担机制,建立一个资金池,如果出现了风险,地方政府负担多少、银行担多少。同时,我们在制定和发布这些政策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到有一些不能突破的风险底线,比如说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由各个金融机构独立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不能行政干预放贷。包括人民银行出台的一些政策工具,信用风险都是银行自己在承担的,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干预银行贷款的投放。同时,我们也要求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防范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比如说资金的空转,现在利率比较低,要防止出现资金的套利等等。 路透社:我想问一下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一些政策下一步怎么配合?现在国外一些人认为这些工具可能是一种量化宽松QE,请解释一下? 潘功胜:我觉得这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比如说第一项政策工具我们叫延期还本付息。原来出台的政策是到6月30号就到期了,因为疫情的影响,6月30号到期还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将12月31号之前到期的贷款,可以延期到明年3月31号,是一种在特别时期的特别监管政策安排。 第二项政策工具和我们以往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差别,它融合了一些要素,就是直接向中小金融机构购买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也是一种短期的政策安排。我们可能只买4000亿,40%对应的贷款总量是1万亿。所以这些政策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 彭博新闻社:我有两个技术性的问题。一个是400亿的再贷款资金和4000亿元的再贷款资金,和我们已知的1.8万亿元的再贷款资金是重合的还是新增的?4000亿元再贷款政策一年期之后会不会延期? SPV不向商业银行收利息吗? 潘功胜:第一个问题,400亿和4000亿的再贷款资金,和以前的1.8万亿是不重叠的,它是另外一个工具。 第二,我们设SPV这个政策工具的操作。在购买信用贷款的时候,信用风险是由商业银行承担,我们按照40%来提供资金。这种资金我们给他的时候实际上相当于通过SPV给他,40%的资金相当于是零成本。 一年期的4000亿再贷款不延期,我们会签一个贷款协议的购买合同,贷款到期时不延期。 财新:延期贷款政策中有一个利率互换,请问这个互换是怎么个操作法? 郭凯:利率互换实际上是一个操作概念,SPV不能直接把钱发给企业或者银行。所以我们把操作结构上做成一个交易,设计成SPV和商业银行进行利率互换。利率互换的本金是延期的本金,通过这个利率互换的结构,实际上是将1%的激励资金转移给商业银行。 邹澜:通过利率互换是为了引导银行的行为。银行做了这件事,落实了这个政策,就获得这个利益,成为一种激励,银行获得这个利益后又把激励传导给了企业。政策最长延到明年3月份,从现在算还有10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的数量是千万户数量级的概念,实际上是企业获得一个喘息的空间。 潘功胜:这些政策的信用风险都是由银行承担的,承担了信用风险也并不意味着必然有损失。银行如果干得好可能就白得了这个利息,如果干不好,补贴或者奖励就弥补了风险成本。 周学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BOSS1+1》是搜狐出品的在线人物访谈直播节目,由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先生主持,搜狐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朝阳BOSS深度参与,对话和记录商业世界中最具重要性、代表性、独特性的BOSS。尖峰对话,探索商业世界的智慧和使命。 此为第八期,本期对话嘉宾:中国飞鹤副总裁魏静。 出品 | 搜狐财经 制作 | 李文贤 视频 | 刘秀金 张朝阳BOSS语录: (1)现在视频直播技术非常发达,搜狐视频可以把我们带到齐齐哈尔扎龙湿地、飞鹤专属农场、专属牧场、智能化工厂,看看飞鹤奶粉为什么做得好。 (2)网友今天看了飞鹤的农场和牧场,了解了奶粉的源头,眼见为实,对飞鹤奶粉的信任度大增。 魏静BOSS语录: (1)58年来,飞鹤一直致力于中国母乳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和突破,让我们的奶粉配方无限接近于母乳。 珠峰登顶,我们测量雪的厚度和山体高度所有的设备全是国产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一定会不负用户和消费者所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体验。 我们心目当中有这样一种信念,就是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步。做婴幼儿配方奶粉,我们做的是妈妈的事业、良心的事业和民族的事业。 作为国产奶粉标杆,飞鹤乳业用58年的发展证明了一件事,坚守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奶源是实现品质保障的重中之重。飞鹤专属原生态牧场坐落于北纬47度、被誉为黄金奶源地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是国际公认的奶牛饲养最佳地理位置。 飞鹤专属牧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源头上保证了奶源的高品质。 在这片优渥的黄金奶源地,飞鹤打造了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第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属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程可控。 依托专属产业集群, 飞鹤构建了“2小时生态圈”,从挤奶到加工仅需2小时,新鲜生牛乳一次喷雾干燥成粉,最大程度保证了产品的新鲜与营养。 在“中国宝宝日”前夕,搜狐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和中国飞鹤副总裁魏静,同60万网友一同“云游”飞鹤产业集群,体验这个黑土地上的奇迹。 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国产奶粉企业正迎来了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国产奶粉如何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请看BOSS们的精彩解答。 01飞鹤创造的销售“奇迹” ——国内第一个超百亿销售额的婴幼儿奶粉 “我们58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 飞鹤于2019年11月13日,登陆港交所,目前市值超1200亿。2019年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0%。 AC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飞鹤整体市场份额高达11.9%。 张朝阳:飞鹤是国内第一个超过百亿销售额的婴幼儿奶粉,飞鹤销售额非常大,是怎么做到的? 魏静:正因为我们58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这也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匠心精神,在一件事情我们重复做,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就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飞鹤来讲,我们一直倡导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中国宝宝和外国宝宝,中国妈妈的母乳和外国妈妈的母乳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这58年来讲,飞鹤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母乳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突破,同时奶粉配方也是依据中国妈妈母乳的黄金标准作为极致追求的目标,让我们的奶粉配方无限接近于母乳。 02探寻黑土地上的“奇迹” ——“云游”飞鹤产业集群 “网友了解了奶粉的源头,眼见为实,对飞鹤奶粉的信任度大增。” 本期BOSS1+1采用直播连麦的形式,接入来自齐齐哈尔飞鹤的四位主播,带领网友“云游”飞鹤产业集群,让我们一同从扎龙湿地出发,探寻黑土地上的“奇迹”。 扎龙湿地主播:扎龙湿地和飞鹤的专属牧场、专属农场以及智能化工厂都位于北纬47度,这个纬度是全球公认的黄金奶源带。 这里有温湿度适宜的气候,营养丰富的黑土,以及弱碱性的天然地下水,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为飞鹤的专属农场牧草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水源,也为我们产奶的牛妈妈们提供了最好的成长和产奶的环境。 专属农场主播:我叫王国栋,位于北纬47度的飞鹤专属农场。 农场生产的饲料都是通过科学育种、有机肥还田还有农业公司科学管理,奶牛食用这些饲料,平均的奶产量、乳汁率、乳蛋白都有明显提高,奶牛的疾病大大降低,不仅可以保证我们飞鹤专属牧场品质的高质高能,也能更好保障奶牛的健康。 专属牧场主播:我是飞鹤专属牧场的挤奶工静静。 我们所有的奶牛都是出身名门的荷斯坦奶牛,以产量高、品质高而闻名世界,所产的鲜奶蛋白质含量高。飞鹤专属牧场讲求以牛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奶牛的心情好、状态好才能产出高品质的奶。 除了给奶牛听音乐,饲养奶牛的各工种员工都要爱护奶牛,不允许大声讲话呵斥奶牛。大家可以看到“请善待奶牛,它们也是母亲”的标语,从营养搭配到生活环境,我们都在给奶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智能工厂主播:我是文新。我现在位于飞鹤世界级智能化工厂。 我们飞鹤奶粉在出厂前经过25道检验程序,超过300个检查点的检验,我们的奶粉指标比国际标准和欧盟标准更加严格,飞鹤专注于母乳化配方研究已经58年了,我们能保障每一罐奶粉的品质安全以及营养标准,让我们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张朝阳:BOSS1+1第一次尝试直播连麦直接去现场,真的挺成功。 魏静:创新和科技让我们有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这个传统企业未来一定跟互联网做更紧密的拥抱。 晏成:今天通过《Boss1+1》,不光我们三个人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飞鹤的产业集群,而且60多万的搜狐网友通过直播节目真正能够看到一个好的婴幼儿奶粉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03国产奶粉崛起的“奇迹” ——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步 “我们做的是妈妈的事业、良心的事业和民族的事业。” 近年来,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迅猛。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奶粉市场,中国本土奶粉企业正迎来了一次机遇和挑战。 晏成:婴幼儿奶粉大家关注的是安全。跟进口奶粉相比,国产奶粉怎么能够赢得大家的信赖?飞鹤怎么应对新的竞争和挑战,让国产奶粉进一步实现飞跃? 魏静:对于品牌来讲,品质一直是我们苛求的生命线。 我们心目当中饱含这样一种信念,就是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步。做婴幼儿配方奶粉,我们做的是妈妈的事业、良心的事业和民族的事业。 今天中国的婴儿配方奶粉不止飞鹤,今天的中国乳业已经实现质的跨越,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企业的自律,以及我们采用云直播的方式,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为我们的用户、消费者逐渐建立信心。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机会。在未来来讲,刚刚我们看到全产业集群,实际上我们会将它打造成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属的全产业集群。 今天我们只看到牧场转盘的一角,它背后有大数据和计算机系统,对每头奶牛进行跟踪分析,每天的产奶量、行进的步数、进食量等,通过科技化的手段让我们的奶源变得更好。 我们新成立的创新研发中心,目前来讲拥有国内范围最广、数据最全的中国母乳数据,对于中国母乳的研究来讲,应该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 我们在这方面将不遗余力,用科技去驱动整个产品力的提升,用科技去驱动品质的提升,用品牌去传播让广大消费者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张朝阳:528是中国宝宝日,为什么飞鹤要倡议这个节日? 魏静:528是“我爱宝”的意思,0到3岁的宝宝没有专属节日,我们连续倡导了三年。今年会有两百多单位,包括媒体、合作伙伴、渠道商,跟我们一起来共同呼吁关注宝宝。 除了给宝宝提供更好的物质食粮之后,还要给他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在我们抽出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高质量陪伴我们的宝宝和家人。 我想这次疫情给大家感触颇深,我们在家里变成了八面手,可能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跟孩子蹲下来沟通交流,但是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作为我们重磅的明星产品,飞鹤星飞帆10年,产品高端升级,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做到极致,同时所有宝爸宝妈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场盛筵更多去了解为什么这一罐奶粉会更适合中国宝宝,适合中国宝宝的肠胃。 晏成:中国婴幼儿奶粉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魏静:对,实际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竞争态势很激烈,很多年前外资品牌的销售占比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今年应该说已经完全发生了逆转。 张朝阳:大家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也开始增强了。 魏静:是的,我们更多想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我们的广大消费者、广大用户无论你现在是不是0到3岁孩子的妈妈还是年轻人,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用心、中国品牌的成长。 连线珠峰登顶,我们测量雪的厚度和山体高度所有的设备全是国产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面中国制造一定会不负用户和消费者所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体验。 张朝阳:看了今天的牧场和农场,对原料来源,眼见为实,对飞鹤奶粉更信任。 魏静:感谢广大网友对我们的信任,实际也是一种鞭策。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去做好一罐奶粉,让中国宝宝的奶瓶一定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网友提问: Q:直播参观的几个地方能不能去旅游? 魏静:黑龙江扎龙湿地是世界三大湿地之一,我为家乡做个广告,可以去旅游的,每年飞鹤奶粉都会跟我们的用户在不同的渠道进行互动,我们也会有类似抽中消费者能够去体验和感受“新鲜溯源之旅”,接下来的七八月份还像以往一样,开启“新鲜溯源之旅”希望广大的消费者参与,希望能够中大奖和我们一起畅游扎龙湿地。 Q:每头牛有没有佩戴可穿戴设备? 魏静:奶牛必须有可穿戴设备。 我们的牛是戴耳标,每头牛有一个耳标上面有编号,一头牛只有一个编编号,会追踪到种族来源。 每头牛有蓝色的项圈,对日常情况进行监控。每头牛上到转盘挤奶后,每次挤奶跟耳标、蓝色项圈产生数据关联,一头牛大概产11—12吨奶,现在已经提到这样一个水平,几年前一头牛9—10吨的水平。 随着我们不断在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上去研究我们的奶源,会不断用更好的方式让牛吃得更好、挤出的奶更好,量又变得更多。 Q:奶牛挤奶之后加工成奶粉的过程中有没有使用添加剂? 魏静: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来讲,绝对不会有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而且我们从牧场和工厂两个小时以内成粉,而且是全封闭的管道式,没有任何人接触,保证所有奶源的纯净、新鲜。 可以在5分钟之内瞬间降温到40摄氏度以下,这个温度来讲可以保障我们原奶所有的活性营养物质继续保持它的活性运抵我们的工厂进行加工。这个跟大包粉和其它做的二次加工奶粉是完全不一样的。 -END- 往期链接: 《BOSS1+1》第七期|张朝阳对话林杰:从细分到微分市场 今天小众不代表未来小众 《BOSS1+1》第六期 | 张朝阳对话戴慕瑞、陈雪峰:3个VOC延展品牌价值 《BOSS1+1》第五期 | 张朝阳对话冯擎峰:不希望用"三把火"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 《BOSS1+1》第四期|张朝阳对话杨嵩:反攻遇上黑天鹅,长安福特如何维系团队信心 《BOSS1+1》第三期 | 张朝阳对话袁小林:沃尔沃如何开启新赛道 《BOSS1+1》第二期 | 张朝阳对话俞经民:疫情如何激活了跨界创新? 《BOSS1+1》第一期 | 张朝阳对话李峰:疫情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搜狐财经:当初开发这款神车的初衷是什么? 周钘:那应该是两会期间,中央对疫情稳定之后如何激发经济活力,提出了放开地摊经济发展的政策情况下。第二个是因为我们五菱的企业宗旨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所以我们根据市场的变化,第一时间响应。 搜狐财经:从设计开发到制造落地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周钘:因为五菱之前有专用车,我们这次针对“地摊经济”,对此前的专用车做了产品优化,用5天时间就推出来了。 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车身的优化——轻量化。我们用的材料,透光性比较好,能隔热,防水性也比较好;第二个是车厢的电动化,要方便顾客看到两侧的车窗,我们启用了一键开关;第三个它的油耗比较低的,每公里不到4毛钱。 昨天网上火的那款翼开启售货车之外,我们一共开发了十几二十种车型,包含了冰淇淋售卖车、流动餐饮车、冷藏车等各种车型。 搜狐财经:在开发这款产品前有没有预感到这款车型会火? 周钘:没有,我们还没有去想。 搜狐财经:最近两天五菱汽车的股价涨了很多,对于资本市场的这种反应,当初有没有考虑到? 周钘:我们对股价变动不便回答。 搜狐财经:目前订单是怎样的? 周钘:这个月的订单截止到现在已接近1000台,目前正在加紧生产。 搜狐财经:车辆售价是多少? 周钘:5万到7万之间。 搜狐财经:目前推出的车型大概有多少种? 周钘:我们主要做的是这些车型,比如封装车、营运车、电动物流车、冰淇淋车、流动餐饮车、冷藏车等,涵盖到了从早到晚,从早餐到夜宵,从田间地头到繁华的商圈。 它每公里的油耗才4毛钱,保值率也很高,比一般的车型要贵个三四千块钱。所以作为地摊经济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移动商铺,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消费者看中了这个产品的产品力。 搜狐财经:下一步在产品开发上会有什么动作吗? 周钘:我们会根据国家经济的走势,比如乡村振兴计划、扶贫脱贫攻坚计划来制定,我们也是希望做更多的产品。 搜狐财经:过去4天“地摊神车”的销量有没有地区的统计呢? 周钘:订单主要来自几个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四川、江西。集中在华南华东和中原地区。北方地区比较少是因为我们到现在才开始生产订单的执行。经销商热情挺高的,确实是供不应求。 搜狐财经:现在的销售渠道还是原来五菱的渠道吗?支持电商的方式吗? 周钘:现在很多的电商来找我们,主要是买我们的车。电商主要集中在天猫跟京东上面,但主要还是通过线下卖,因为现在线下也供不应求。 搜狐财经:消费者在买了车后,在后续办手续上面,咱们有一系列的辅导服务或者是增值服务吗? 周钘:我们近期准备推出一个帮助“奋斗者“的计划,扶持”地摊经济”从业人员,今明两天就会发布。我们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是相应的大礼包。
2020丨全球经济领袖并肩远望、笃定前行 新浪财经联手世界顶尖智库报业辛迪加为您带来全球经济领袖聚焦2020!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渐渐看似只不过是当前经济大灾难的一场预演而已。而眼下正在爆发的短期全球产出崩溃似乎完全可以比肩甚至超过以往150年间发生的任何一场衰退。 即使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竭尽全力缓解冲击,发达经济体的资产市场依然陷入了瘫痪,资本则以惊人的速度逃离新兴市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已经无可避免,剩下的关键问题则是衰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在我们能够快速彻底地应对这场公共卫生挑战之前,经济学家几乎不可能去预测这场危机将如何收尾。而民众和政策制定者们在未来几周/几月内的行为方式所涉及的社会经济不确定性至少会跟新型冠状病毒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一样大。 毕竟世界正在经历的是一场类似于外星人入侵的事件。我们知道人类终将凭借决心和创造力取胜。但在这个过程要花费多少成本?在我撰写本文时市场似乎谨慎地希望复苏能很快到来,或许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许多评论员都指出中国的经历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好兆头,预示着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 但是这种预期真的合理吗?中国的就业有所反弹,但尚不清楚何时能恢复到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就算中国制造业彻底复原,在全球其他经济体陷入衰退之时又有谁来购买这些商品呢?而在美国方面恢复产出的70%或80%似乎都有点遥不可及。 尽管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卫生系统,但美国仍未能成功控制疫情,因此美国人会发现要让经济恢复常态将非常困难,因为这得等到广泛配备疫苗之后,而整个过程可能需要耗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连美国将如何完成2020年11月总统大选都还是未知之数。 就目前而言,市场似乎在美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上找到了慰籍。该计划对于保护普通劳动者和防止市场崩溃是绝对必要的,但显然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 如果这仅仅是一场司空见惯的金融恐慌,大量注入政府需求型刺激将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世界正经历着自1918~1920年大流感爆发以来最严重的流行疫情。如果这次全世界还会有2%的人口死亡,那么死亡人数将达到1.5亿。 幸运的是,在全球范围的激进封锁和社会隔离措施下或许不致产生如此极端的结果。但在健康危机得以解决之前经济形势将表现得极为严峻。即便经济得以重启,对企业和债务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考虑到全球债务在危机爆发之前已经处于创纪录水平。 当然,各国政府和央行已经动手采取了一种似乎完全照搬中国的方式去大面积支持金融业;而且它们也有足够火力去在必要时实施更多举措。但问题在于我们遭遇的不仅是需求冲击,还有大规模的供应冲击。支撑需求可能有助于令传染曲线趋向平坦,因为它能让人们留在家中,但如果有20%~30%的劳动力在未来两年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自我隔离状态,那么对经济的帮助将是有限的。 我甚至都不想提及全球萧条可能引发的深刻政治不确定性。鉴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深刻的政治瘫痪并催生了一批反技术官僚的民粹主义领导人,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会导致一些更加极端的破坏作用。在多个治理层面(包括最高级别)的无能和疏忽相结合下美国的公共卫生反应堪称一场灾难,如果任由情况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光一个纽约市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意大利。 当然人们也可以想象一副更为乐观的图景。借助大范围的检测,我们可以确定谁生病,谁健康,谁已经产生免疫力并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这类认知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但同样由于多个层级的管理不善以及多年前的优先事项错误排序,美国如今正可悲地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 即便没有疫苗,如果能快速部署有效的治疗方案,经济也可以相对迅速地恢复正常。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检测以及对未来几年“常态”状况的清晰认知,因此很难去说服企业投资和招人,尤其是当它们预计在危机过后要支付更高的税款时。虽然迄今为止股票市场遭受的损失或许比2008年时少,但这只是因为大家都对价值如何在上次复苏过程中迅速回升记忆犹新。但如果事实证明2008年确实只是这场危机的预演,那么投资者也别再指望什么高速反弹了。 科学家将在几个月内对我们这位微小入侵者实现更深了解,而随着病毒目前在全美各地蔓延,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可以拿到第一手数据和病例资料。也只有在这场入侵被击退之后,我们才有可能为其随后留下的经济灾难估算一个成本。 (本文作者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