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复工复产以来,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运用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协调解决制造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引导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加大出口订单生产力度。图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企业内,员工在赶制订单产品人造草坪。 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专门提及了中小银行。相关人士指出,我国中小银行数量有4000多家,资产总额约占到整个银行体系的1/4,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在深化改革、化解风险等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超3400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持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此过程中,中小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今年2月份增加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同时下调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主要是用于支持地方的法人银行、中小银行更好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此后又新增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 这次新增的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我们没有规定利率,将通过奖励性考核引导中小银行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说。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4月8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53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累计帮助了超过42万户企业,预计支持企业总数将超过50万户,发放的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在4.4%左右。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将支持超过200万户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分析,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一方面可以缓解其自身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提高中小银行支农、支小的意愿和能力。 增强资本实力缓解资本约束 疫情发生以来,中小银行受到了明显冲击,同时随着复工复产达产的全面推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在此情况下,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很有必要。赵锡军说。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 赵锡军表示,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适当降低这一比例可以有效减轻中小银行拨备计提压力,释放更多信贷资源,从而有更强的能力服务中小微企业。 5月15日,中小银行将再获定向降准资金。根据央行4月初的安排,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 金融委会议指出,必须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在充实资本的同时,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4月30日,蒙商银行完成工商登记,依法设立。包商银行接管组介绍,为稳妥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最大限度保护客户和员工合法权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两级财政及部分区属企业,并引入建设银行、徽商银行等优质机构,发起设立一家新银行(名称为蒙商银行),收购承接包商银行的相关业务、资产和负债。蒙商银行定位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界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内,回归内蒙古、服务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曹宇指出,目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包商银行等机构风险处置化解过程中,银保监会把清理违规股东股权、开展市场化兼并重组作为重要抓手。对于社会较为关注的其他问题机构,相关股权重组方案目前已经相继出台,涉及的问题股东也正在有序清退。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去年针对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查处了3000多个违规问题,清理了1400多个自然人或者法人代持的股东。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股权集中托管等工作,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曹宇说,相信在共同努力下,中小银行将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特别是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5月29日,中方农村商业银行成功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专用支农再贷款3270万元,这是该行今年以来获得的第三笔央行专用额度支农再贷款。截至目前,该行今年共获得9608万元专用额度支农再贷款资金,是怀化市内获得该项资金最高的金融机构。 专用额度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新冠肺炎影响为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县域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货币政策工具,采取银行先贷后借模式发放,期限为1年。中方农村商业银行运用该项资金共支持了县域符合条件对象84户,执行优惠利率不高于当期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带动就业200余人。 中方农商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央行再贷款政策。始终坚守定位、不断提升服务、深耕小微三农,以支持农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为方向,不断加大贷款营销对接力度,继续推进信贷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农商银行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怀化市金融办
金融稳定再贷款哪些机构可以用?资管新规到底延期多久?临时性货币政策何时退出?下半年宏观杠杆率走势如何? 7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研究局局长王信、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一系列热点问题。 重点一:房地产融资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6月楼市回暖,股市有所上涨,是否存在着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的预期? 阮健弘:从中央银行的监测来看,房地产融资也在保持比较稳定的状况,5月末全口径的房地产融资增速10.3%,这个增速比同期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要低2.2个百分点。 邹澜: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房地产开工建设和销售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现在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从金融角度看,这些年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把投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早些年大家都很关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这些年在相应政策引导下,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重点二:金融稳定再贷款最近一次用在包商银行 自7月1日起,央行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金融稳定再贷款目前为止发放了多少?发放给了哪些机构?在什么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获得金融稳定再贷款? 郭凯:金融稳定再贷款的目的一般是处置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最近下调了所有的再贷款利率,也包括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主要考虑是为了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其实金融稳定再贷款使用是非常少、非常罕见的,需要经过非常审慎的评估,充分考虑了出险金融机构的情况和金融风险的紧急性和系统重要性以后,在别的工具比如说行业保障基金和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没法保障安全,同时这个机构又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最近一次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就是在包商银行的处置过程中,当时因为包商银行的体量比较大,如果不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会引发一些金融风险。随着蒙商银行的成立和包商银行的处置基本完成,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人民银行的这部分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作用也会逐渐被别的资金替代了,比如存保基金,金融稳定再贷款就会退出。 重点三:临时性货币政策完成使命就退出 近期,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哪些临时性的政策工具将逐渐退出?下半年是否将更多依赖降息、降准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郭凯:疫情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是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二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2月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保障医疗产品的生产和重要生活物资供应;春节后开市前两天投放了1.7万亿元的流动性保证春节后开市市场正常的运转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的特点设计的,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是针对不同时点需要来设定的。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了。 目前,3000亿元再贷款已完成使命,已经退出;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复工复产,目前基本上已经完全复工,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月30日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春节后超额投放流动性的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但随着金融市场交易恢复正常运转,价格发现没有问题,我们也不再超额投放流动性了。这些政策措施确实是根据疫情的变化,完成了使命就退出了。 重点四:资管新规延期一年是比较合适的 目前,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限临近不足6个月,近期有行业报告建议并延长过渡期至2022年底。资管新规是否会明确进行延期? 孙天琦:目前,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出现了萎缩,我国经济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确实也增加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的难度,市场非常关注资管新规过渡期相关政策。有些人建议严肃市场纪律,严格执行资管新规,有些人建议延长过渡期一年、两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逻辑和道理。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坚持资管新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监测资管业务规范整改的情况,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资管行业的整改与转型。 周学东:各界对资管新规延长的建议比较多,但是无论是延1年、2年还是3年,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必须要转型的,再回到过去大搞表外业务、以钱炒钱、制造金融乱象是不可能。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还是相当大的。比如,委托贷款今年上半年减少了2300亿,而去年和前年减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亿。不规范的影子银行的规模明显在压缩,从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也能看得出来。关于资管新规延期,因为今年疫情冲击,应该延期。但也有机构、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可能延一年是比较合适的。 重点五:影子银行风险进一步收敛 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相当大,目前影子银行规模有多大? 阮健弘:大家通常理解影子银行就是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资管产品的统计范围包括八大类: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信托公司的资管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户、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保险的资管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到今年5月末,这些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总体看,资管产品风险进一步收敛。一是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续下降,5月末资管产品的同业资金来源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49.8%,比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是杠杆率回落(总资产跟募集资金的比例),资管产品的负债杠杆率平均为107.7%,比年初回落了0.9个百分点;三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5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的余额是60.3%,比年初高了4.9个百分点;四是非标准化债权规模持续减少,5月末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个百分点。资管产品的风险整体上在进一步收敛。 5月末,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的余额是39.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新增的投向实体经济的底层资产主要是企业债券和股票标准化的资产。 重点六:信托违约要防道德风险 近期,信托业风险集中暴露。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监管如何平衡投资者利益,哪些风险应由投资者承担,哪些是由信托公司不合规操作造成? 孙天琦:这几个风险处置案例相关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研究方案,人民银行也在紧密配合。第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压实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股东的主体责任。第二,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这些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选择权、财产安全权、求得赔偿权等合法权益。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风险责任意识,准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产品处理上,要严肃市场纪律,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四,对监管部门而言要举一反三,加强金融业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规范类似产品的销售行为,杜绝欺诈误导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重点七: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是允许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例会内容,删除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上半年末整个宏观杠杆率情况如何?接下来的宏观杠杆率走势如何? 阮健弘: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们测算我国宏观杠杆率是提升了14.5个百分点。从现在情况看,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当前宏观杠杆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这种阶段性上升是金融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虽然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但更要看到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逆周期调节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果都在体现。我们对全国1万家实体企业调查显示,截至6月15号,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已经达到或是超过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开工率已经回升到了90.7%。逆周期政策提供信用支持已经在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效果,当前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是允许的。
内容摘要 报告导读 央行降低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是结构性宽松,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更加强调直达实体,目前看,6月1日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创新工具是量的宽松,而本次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价的放松,有助于加快银行对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使用积极性,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下阶段扩信用仍是货币政策重心,预计下半年社融、M2增速将维持高位震荡,政策工具“适时退出”的观察期在四季度,三季度仍将延续宽松,核心逻辑仍是三季度可能的失业问题。 降低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是结构性宽松 7月1日起,人民银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也是201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我们认为降低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是结构性宽松,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通过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能够有效引导商业银行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通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发放意愿,发挥信贷结构性调节作用。 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更加强调直达实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5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直达实体,从抑制资金空转套利的角度出发,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以引导资金有效注入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6月1日,央行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普惠工具,目前看,创新工具是量的宽松,而本次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价的放松,今年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主要就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及银行减少收费让利,本次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有助于加快银行对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使用积极性,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扩信用仍是货币政策重心,社融M2增速下半年高位震荡 未来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更加向宽信用倾斜,扩信用仍是货币政策重心,依据《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部署,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通过推高M2和社融增速,实现逆周期调控作用。我们预计下半年社融、M2增速将维持高位震荡,全年社融增速预计达到13%,M2增速达到12%,分别相比去年末数值高2.3和3.3个百分点,除了全年信贷投放约20万亿的支撑外,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债券发行量释放及财政资金逐步拨付项目,也将支撑社融及货币派生。 适时退出的观察期是四季度,三季度延续宽松 6月18日,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论坛上发言称“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我们认为政策工具“适时退出”的观察期在四季度,三季度仍将延续宽松,核心逻辑仍是失业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未设置具体的GDP增长目标,调查失业率6%的目标为今年最重要的政策底线,而7、8月大学生毕业季,失业率将面临阶段性上行压力,仍可能触发央行宽松操作,因此三季度货币政策基调将延续宽松,但随着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归合理区间,调查失业率压力同步缓解,保就业和稳增长重要性逐渐弱化,才是观察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观察期,我们提示关注10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及短端利率变化。 风险提示 失业率压力升温,中美摩擦形势加剧扰动我国经济基本面,扰动货币政策节奏。
央行决定自2020年7月1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为2%。这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结构与价格相结合的体现,有助于更好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助力金融让利实体 近年来,中央对小微、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央行从“量”和“价”两方面双管齐下,推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规模持续提升,同时相关利率不断下行。 从“量”的方面看,2018年,央行三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2019年,央行再次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对冲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支农支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月31日,央行向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了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2月26日,为支持各地复工复产,央行增加了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共计5000亿元;4月20日,央行再次增加涉农、小微和民企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 从“价”的方面看,央行已于2月26日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75%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加上此次调整,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共调降了0.5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调降了0.25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进一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实现途径包括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 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一季度末余额1.14万亿元的基础上,同时考虑4月20日新增的1万亿元,初步估算此次理论上可为金融直接减负50亿元以上。尽管量并不大,但发出的政策信号非常清晰,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金融系统加快向小微、民企和三农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最终转化为让利。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规模还可进一步扩大 从“量”“价”比较来看,目前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已在2%左右,“价”进一步下行空间虽有,但并不大。 相比之下,“量”的上行空间并没有明确的天花板,特别是与当前严峻的外部疫情和经济环境、实体经济迫切的融资需求,以及与银行业的实际投放规模相比,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总体规模并不大。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6.74万亿元,同比增长9.0%;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加之部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仅为短期专项用途,而外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可能需要1到2年,甚至更长时间,国内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经济实体面临的流动性和融资困境可能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继续存在。 因此,在支持鼓励中小银行加快补充资本的同时,进一步放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贴现额度,重点向中西部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倾斜,有助于缓解这些中小银行的经营压力,更好地调动其扎根地方、专注服务小微、民企和三农的积极性。从政策实施角度看,适当放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贴现额度,如再增加8000亿元,实际上也能起到降准50个BP的效果,但可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多样性,更加精准地服务好实体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转而收紧 从上半年情况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较好地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综合运用了包括再贷款、再贴现、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创新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等“组合拳”,在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望下半年,鉴于我国经济仍在V型反弹的复苏过程之中,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明显存在,我国货币政策不会转而收紧。但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社会生活逐步走上正轨,经济循环有序重启,货币政策可能与上半年有所不同,将更加灵活适度,在“宽货币+重结构+降价格”的框架下,政策重点将进一步突出“精准滴灌”,引导货币流动性直达实体经济、防止资金空转。 在具体时间节点上,预计央行有可能在三季度中期以后,待特别国债顺利发行完毕之后,通过降息、降准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下行。预计下半年准备金率可能还有1-2次、幅度为50-100个BP左右的调整空间;1年期LPR利率可能会有30-40个BP的下调空间。
相信央行为贯彻落实国常会要求,还会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度推出新的降息降准等政策举措。 央行近日发文,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落实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难关,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具体举措。 央行此次降息,首先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支持其扩大支农、支小及金融稳定再贷款和贴现业务的规模,并推动商业银行相应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同时,这又是一种结构性降息,而非普遍降息,体现出央行定向精准调节的政策意图,支持的重点是支农、支小和金融稳定再贷款,以及与真实贸易密切相关的票据贴现(贸易融资)业务。 相信央行为贯彻落实国常会要求,还会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度推出新的降息降准等政策举措。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