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正式获释了,国美能否“扭转乾坤”? 昔日首富如今低调归来。 2021年2月17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国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拉近网娱集团有限公司(国美系互联网娱乐公司)分别发布自愿性公告称:黄光裕先生的假释考验期已于2021年2月16日届满,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正式获释。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在暂别国美十余个春秋之后,黄光裕将正式回归。 其实,早在2020年6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将于同日晚间出狱。几个小时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报请,依法裁定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2021年2月16日,原判刑罚执行完毕,黄光裕正式获释。 受此消息影响,2月16日,国美零售全天涨幅33.93%,创下2015年5月以来新高,成交额20.25亿港元,总市值484.93亿港元。但消息发布后,国美零售股价并未延续上涨态势,2月17日下跌13.78%,2月28日下跌16%,两个交易日跌完2月16日的全部涨幅。不过,受黄光裕18日对外发声影响,国美零售全天涨幅18.67%,总市值424.59亿港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截图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零售江湖早已变了天。如今,黄光裕归来,还能找回昔日的“江湖地位”吗? 1 18个月恢复“江湖地位” 2月18日消息,国美官方微信公号“国美”发布文章——《黄光裕先生在国美控股集团高管会上的讲话:拼搏奋进,再攀高峰!》,这也是其创始人黄光裕17日正式获释以来首次对外发声。 黄光裕说:“今年是牛年,在咱们中国人眼中,牛擅负重、正气足、勇开拓、拼劲旺。在此我也想以责任、价值、创新、拼搏这几个新年愿景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共同为国美开启辛勤耕耘、风清气正、勇往直前的新篇章。”黄光裕表示,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图片来源:官方微信 此外,2021年国美计划推动“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以“真”“快”“乐”为经营要素,推动线上“真快乐”、线下“国美家”、国美电器、真选开放供应链等平台升级。 黄光裕为国美电器的创始人,2003年被列入《福布斯》内地富豪榜,排行第27,2005年被中国《胡润百富》杂志列为中国首富,除电器销售外,黄光裕还涉足地产领域,其下曾有号称“国美金融科技”的鹏润投资集团、明天地产、鹏润地产、国美地产和中关村科技。 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贿赂与挪用资金被捕,2010年8月,黄光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后黄光裕因积极改造获得两次减刑,2020年6月24日法院对其予以假释,2021年2月16日,假释考验期结束,黄光裕正式获释。 2 昔日的“王者”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正式挂牌开业,依靠低价策略迅速将国美电器门店布局到全国各地。 1993年,黄光裕着手对旗下门店进行整合,将其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并形成中国早期家电连锁雏形。 2001年,国美引发空调行业“价格跳水大战”。因为销售价格极低,格力直接跟国美翻脸。黄光裕在媒体开怼:“现在降价是我们说了算。” 多年以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聊起黄光裕,仍旧心惊:“黄光裕用贱价冲击商场,要把咱们小经销商全部消灭。那时咱们的人不能开罪他,大连锁、好厉害!” 图片来源:网络 而真正激烈、诡诈的商战则发生在2005年。 2005年,“美苏大战”爆发。2005年7月23日开业前,国美广泛宣称:国美已从全国各分部抽调300名精干人员,全力支援南京战场,甚至连数百名保安都是从各省分部调集。 开业那天,新街口方寸之地10万人聚集抢购,开业五分钟后玻璃大门被挤破,一夜间,南京城电器价格被削去10%,当天“打扫战场”被挤丢的鞋子装满好几个大纸箱。 即使多年以后,这仍被视作国美对苏宁的经典一战。自此,黄光裕有了“价格屠夫”的美誉,这一“美誉”后来也被国美用来痛斥京东等电商的价格战,当然这是八年后风水轮流转的事了。 2006年11月,国美电器以52.7亿港元收购永乐,一举拿下上海市场主导权。2007年末,国美集团以36亿人民币收购大中,巩固了北京市场。 收购大中电器的过程极富戏剧性,且体现出黄光裕的性格,得到张大中的认可。 2008年2月,国美通过第三方收购三联商社,至此,国美已把几大区域连锁巨头收入囊中。 同一年,国美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成为家电零售业的霸主,黄光裕的个人财富也达到430亿,第三次摘得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的桂冠。 这是国美的巅峰,也是再未超越的顶点。 3 3年亏损80亿 国美“失去”黄光裕之后,2009年国美被苏宁全面超越,后者成为家电零售行业的王者。并在同一年苏宁向互联网行业转型,“苏宁易购”试运营。此后马云的淘宝、刘强东的京东相继实现弯道超车,将国美甩在身后。 2011年,黄光裕的妻子杜鹃开始接管国美,开始尝试切换电商赛道。2012年斥资1200万元收购库巴网。但效果不好,当年国美电器亏损6亿元。 2013年的“电商大战”之后,国美突然发现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已经从苏宁变成了京东。2013年京东全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速度在40%左右。 从2016年开始,国美提出了“重新定义零售”,实现线上线下互融互通的新战略,加码在电商领域的投入,2017年,杜鹃将国美电器改名国美零售,企图布局电商,但为时已晚,国美也只能苦苦追赶依然还是挡不住电商巨头的冲击在2017年国美开始亏损。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国美零售营业收入分别为766.95亿元、715.75亿元、643.56亿元和594.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亿元、-4.5亿元、-48.87亿元和-25.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80亿元。 图片来源:财报 2020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实现营业收入190.7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44%;净利润亏损26.23亿元,而2019年同期的亏损仅为3.8亿元。 与此同时,国美零售的资产负债率也在持续升高。 4 能否“扭转乾坤”? 2021年1月12日,国美悄悄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国美APP”改名为“真快乐”重出江湖。说实话,此次更名之后,并未给消费者带来任何新颖的感受。 2008年是黄光裕大败的一年,但是,即便是进入的那一年,国美系的资本矩阵,也完全可以用千亿估值来计算,而那个时候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国美打包拿下完全不是问题。 时隔十二年后,黄光裕重回电商江湖,但是斗转星移,商界早已物是人非。阿里巴巴GMV已经超过了7万亿,而曾经甩开“二马”的黄光裕,名下的国美已经被拉开了距离,线上营收占比仅1%。市值也仅剩下200亿港元。 更名之后的国美,让整个电商界都不平静了,作为曾经中国第四大B2C电商,也曾经创造了近千亿市值的辉煌,如今却连名字都“输了”。 对于被寄予厚望的黄光裕,自出狱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大新闻。有媒体曾报道,通过黄光裕的照片可以看出,重新回归的黄光裕,明显比十二年前祥和了很多。 作为一个敢于冒险的领导者,黄光裕的辉煌停留在了2008年之前,回归之后,整个电商市场焕然一新,而黄光裕虽然也在接手公司事务,但是,毕竟十几年没有出手了,这一次国美APP改名,或许也是暗藏玄机也不一定。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改名后的“真快乐”,虽然名字看起来有些土,但是目前还未正式发挥功能,我们也无法判定,黄光裕这一步棋走得怎么样,毕竟曾经的国美也是王者,只不过后来遇到了创始人的负面新闻。如今黄光裕已经重回国美,至于接下来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黄光裕的入狱,曾让国美良好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而且不得不承认,枭雄黄光裕入狱的十年,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 昔有孙宏斌、褚时健的东山再起,但也有太多的江湖不再。如今,随着黄光裕刑满出狱,18个月,他能否带着国美卷土重来,仍然还是个问号。 素材综合自:雷锋网、豹变、犀牛财经 乒乓一言
2月17日早间,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获悉,黄光裕的假释考验期已于2021年2月16日届满,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以及黄先生已正式获释。 公告显示,兹提述国美零售日期为2020年6月26日之公告,有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国美零售控股股东黄光裕的假释之事宜,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带走调查。2010年8月30日,法院宣判,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获刑14年。刑期从自2008年11月17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 黄光裕入狱服刑后共计获得过两次减刑机会。第一次减刑发生在2012年6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2)一中刑减字第2608号”刑事裁定,对黄光裕减刑10个月。 第二次减刑发生在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中刑减字第1634号刑事裁定书,对黄光裕减刑11个月。 在此公告前一日,国美零售股价大涨近34%。截至发稿,国美零售股价跌4.89%,股价2.14港元,最新市值461亿港元。
2月19日,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新春团拜会上称,集团站在新十年的开端,既面对着外部诸多的不确定性,也经历着行业深层次的变革。 张近东提出,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该关的关,该砍的砍。此外,还要实现从零售商向零售服务商的升级。 1月30日苏宁召开的2021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也强调了零售是苏宁的创业之本、发展之源,只有把零售做好了,其他业务的发展才有意义,凡是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创造效益的业务,都要大胆调整。 苏宁控股官网显示,目前苏宁旗下的产业包括苏宁易购、苏宁置业和苏宁金融三大板块。 除以零售为主业的苏宁易购外,苏宁置业主要运营商业地产、产城小镇、住宅地产、物流地产等项目,苏宁金融则通过苏宁金服公司、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这三大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起家于零售业务的苏宁,近年来为追求多元化发展,将业务分支延伸至金融、地产、物流、文体等领域,先后通过“买买买”将37家万达百货门店、家乐福中国80%股份收入囊中,投资PPTV、龙珠直播、国际米兰等文体项目,同时不断开发苏宁酒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 据统计,2013年至今,苏宁累计在百货、文娱、体育、地产、物流等领域的投资支出高达383亿元,而激进扩张的资金基础或来自大举借债。 苏宁易购和苏宁电器的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截至2020年9月30日,苏宁易购总负债1361.40亿元,期末现金余额136.27亿元,货币资金308.37亿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苏宁电器的总负债高达3002.89亿元,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47.96亿元。 据wind数据,苏宁易购和苏宁电器接下来一年内到期的债券总额超100亿元。 上市主体苏宁易购的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自2014年以来,苏宁易购扣非后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截至2020年9月底,苏宁易购累计扣非净亏损达109.92亿元。 在偿债和账面盈利的双重压力下,苏宁易购不得不通过股权投资、增资扩股、出售门店等资本手段来获得收益。 2016年,苏宁以140亿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价格,投资认购阿里巴巴增发的普通股股份,完成后占股约为1.09%。 后苏宁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2018年12月分三次售出其所持的阿里股份,分别实现净利润32.5亿元、56.01亿元、52.05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高达141亿元。 此外,苏宁易购还通过转让苏宁小店股权,增加净利润34.28亿元;通过苏宁金服增资扩股,给上市公司带来约158亿元的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张近东新春团拜发言的前一天,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刚刚在集团高管会上作了出狱后的首次公开发言。黄光裕表示,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黄光裕称,国美将深入推动“家·生活”战略第二阶段延展和升级,以“真”“快”“乐”为经营要素,推动线上“真快乐”、线下“国美家”、国美电器、真选开放供应链等共享平台全方位升级。 在黄光裕缺席的十二年间,曾经的零售巨头国美虽在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有过诸多布局,却始终未能重回战场的中心,反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逐渐拉大。 2015年前,国美零售还能勉强维持账面盈利,2016年开始,国美零售的营收与净利润数据开始逐渐恶化。2017年至2019年,国美零售的营收逐年下滑,至2020年上半年,国美零售营收下滑44.44%。 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累计扣非净亏损94亿元,仅2020年上半年就亏损超26亿元。 黄光裕狱中服刑期间,国美零售的股价经历了长达12年的低空飞行,股价始终维持在1港元上下。去年6月,受黄光裕出狱传言影响,国美零售一度涨至1.72港元/股,没过多久再步入下坡路。 进入2021年以来,受黄光裕出狱及国美更新战略布局等消息的影响,国美零售股价一路走高,截至发稿,国美零售股价报1.93港元/股,涨16.27%,最新市值416亿港元。
昨日,阿里巴巴发布了上一年四季度的财报。 发布财报的前一晚,美股阿里巴巴大涨4.28%,昨晚一公布业绩,股价直线跳水,收跌3.85%。阿里巴巴港股走势如出一辙,昨日跳涨3.5%,今日早盘低开近4%,截至发稿,跌3.85%,报250港元,暂成交68.55亿港元,总市值54112亿港元。 整体上看,业绩是比较亮眼的,但显然股价走势表现出来的,还不足以让投资者们满意。 1、MAU破9亿,阿里云、菜鸟网络实现盈亏平衡 去年四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210.8亿元,同比增长37%;调整后净利润592.1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客户管理营收1019亿元,同比增长20%,依然是阿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占比有所下降谓46%。 在当前互联网巨头逐步陷入存量竞争的大环境之下,电商平台的天花板近在咫尺,新增用户是所有老牌玩家最头疼的问题,但阿里还是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上一季期,阿里的移动月活用户(MAU)突破9亿,新增2100万;年度月活消费者数量为7.79亿,新增了2200万,是过去8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大概是得益于淘宝平台的快速下沉,根据财报,四季度为止淘宝特价版月活量和年活跃量均超1亿,而在3个月之前,特价版的月活数据为7000万人次。也就是说,四季度月活量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此,天猫和淘宝则出现放缓的迹象。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用户数量增长变得困难,但伴随着营销手段的升级,淘宝首页推荐带来的页面访问量同比强劲增长超过90%,平台的交易额也在不断提高,天猫四季度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19%,其中双十一活动产生的GMV达到4982 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6%。尤其是直播带货的新消费形式受益颇多,2020年淘宝直播带来的GMV超过4000亿元。 电商平台的增长进入瓶颈期并不是新鲜事,因此阿里一直以来都在向外探索,如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阿里云是最亮眼的一点,过去这一块业务常常一直是一个无底洞、财务的大窟窿,但报告期内阿里云首次实现了经调整EBITA 转正。数据显示,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至人民币161.15亿元,主要由互联网、零售行业和公共部门客户收入的强劲增长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同样,阿里一直在投资的物流板块也终于盈亏平衡,实现正经营现金流。报告期内菜鸟网络营收为113.6亿元,同比增长51%,主要是由于跨境和国际零售业务的履约订单量增加。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本地生活业务这一块,增速仅有10%,远低于同期阿里巴巴核心商业营收37%的增速。阿里巴巴接手饿了么、成立阿里本地生活两年多时间内,与老对手美团缠斗不休,但阿里在本地生活砸下了大量资金、资源,却一直收效寥寥,与美团的差距依然不小。 2、瓶颈、新的增长点以及反垄断 财报其实能反映很多问题,不单是简单的钱,而且是未来的可能性。 业绩并不差,甚至超过众多机构的预期,可实际情况是阿里的股价毫不犹豫地在下跌,这就值得思考了: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我以为是——成长能力。 财报显示,阿里的经营利润率、经调整的EBIDA和EBITA利润率、经调整的核心商业的EBITA均有3至4个百分点的下降。作为目前核心利润和主要现金流来源的客户管理收入增速20%,大幅低于37%的整体收入。 显然,如果仅看阿里的“传统业务”,有担忧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阿里能不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零售或许是一个机会,这也是2015年逍遥子(张勇)接任CEO以来的战略方向,对新零售进行全方位、毫无保留的投入,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尤其是收购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超市的母公司),推动了新零售季度收入同比几乎翻倍的增长,也带来12万以上的新员工。阿里正在变成一家越来越“重资产”,自营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的公司——这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许多争议,并非所有投资人都认同这个发展路径。 而从结果来看,在收购高鑫零售之后,新零售已经能够贡献阿里季度收入的23%,上一期只为16%,增长是很明显的。 互联网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渗透是渐进的,从低频进展到高频、从异地进展到同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淘系电商现在占据了5-6万亿人民币的庞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与巨大的日用杂货、O2O服务市场相比,规模就要明显逊色了。 除了规模,新零售市场的用户黏性也明显较高——用户可能每隔几天才会有打开淘宝的欲望,但是每天都会有买食品饮料、买菜、订外卖的欲望。因此,新零售不仅能解决阿里的收入增长需求,还可以解决流量需求,它创造的新流量还可以输出到淘系电商等其他板块。 与京东、美团、拼多多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阿里的新零售布局以大批线下商超为核心,包括大润发、盒马、银泰等,而且这些线下商超都是在逍遥子的主持之下收购或建立的。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2020年10-12月,在与阿里的协同效应之下,线上购物已经占据了高鑫零售GMV的24%,这证明互联网对线下零售的改造是可以成功的。 所以,这就不奇怪阿里为什么会想去做买菜这种生意了,尽管备受争议。 但可以看到的是,阿里似乎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了。 正如逍遥子张勇所说:我们看到了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但更看到了市场潜在的巨大机遇。 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怕犯错,只怕一成不变。
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2020这特殊的一年,肆虐的疫情,不仅使大量实体书店遭受重创,而且不出意料地让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这一状态会持续吗? 今年1月,北京开卷公司观测系统通过对中国1万余家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社群店以及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的数据采样统计,在2021阅读X论坛发布了《危机与变局——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2020年1月,我们还在千亿高峰畅想未来,如今却需要更为理性、客观、审慎地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低谷中分析图书出版自身的优长与短板,重新出发。 负增长是暂时的四季度已回正 2015年至2019年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前3个季度降幅逐渐收窄,第四季度转为正向增长。 从时间轴来看,整体零售市场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同比下降15.93%,二季度复工复产复学急速收窄降幅,三季度同比下降3.3%,降幅略增,到第四季度回暖,同比出现小幅上涨,上升了0.25%。 从细分市场来看,整体零售市场中除主题出版相关门类、学习刚需类及少儿类图书外,其余门类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心理自助类降幅最为明显,同比下降了33.24%,主要是因为2019年被抖音带动的成长励志类图书如《羊皮卷》《墨菲定律》《狼道》等销量回归正常。少儿和教辅类虽实现正向增长,但增速相较2019年明显放缓。此外,2019年正向增长的工程技术、计算机、医学、经管、教育、大农业和自然科学类在2020年转为负增长,人们的阅读偏好转向,体现了疫情对正常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线上占比再加大折扣弊端愈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就弱势的实体书店历经停业半停业,客流大幅下降,很多书店出现亏损,整体销售码洋规模同比下降33.8%,码洋规模为203.6亿元;而线上渠道只是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27%,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在整体零售市场占比达到79%。 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零售码洋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3∶7变为2020年的2∶8,网店地盘不断扩张。其中固然有疫情原因,但最强有力的因素依然是折扣。持续多年且愈演愈烈的打折售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零售行业的生态。2020年整体网店渠道售价折扣为60折,但满减活动以及促销几乎覆盖全年,而实体书店渠道售价折扣为90折,两渠道仍存在较大差异。 更有甚者,在2020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等新兴网店渠道中,低价促销被当作重点营销手段,部分网红带货的售书折扣甚至降至三五折——这已逼近正常图书产品的硬性成本。 低价售书真会利好读者吗?业内人士大多持否定态度。因为出版社为了保证自身利润,只能不断调高定价,平均书价从2000年的15.9元上涨到2020年的48元,其中未必没有折扣原因。出版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整个行业利润的降低,使得出版社难以精细打磨出好的出版产品,最终难免“劣币驱逐良币”。而电商“爆款驱动”的销售导向、“算法推荐”的引流模式,与图书作为内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并不相符。 新营销贯穿整年新书驱动不足 因为长时间无法进行现场活动宣传图书,所以出版机构想方设法在线上以各种方式推广销售。 从最开始的云游探访出版社和书店、编辑作者讲书,请顶流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再到编辑或出版社社长、总编化身带货主播,“4·23”世界读书日举办的各种线上活动频率之高如密集轰炸,后半年,图书推荐短视频出现在抖音等平台,成为图书推广利器。 2020年图书营销手法的百花齐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容创新力没有跟上,内容供应有效性在下降。 2020年,新书品种规模达17万种,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近12%。或者有人会将之归咎于疫情使出版社出新书比较困难,但据开卷观察发现,近些年新书对整体市场的贡献在不断下降,无论是新书码洋还是新书册数,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均越来越小。新书码洋贡献率从2008年的30%以下,降到2015年的20%以下,2020年进一步下降至13.82%。 同时,2020年整体市场缺乏亮眼的畅销书,销量百万以上的图书品种由2019年的49种下降至2020年的24种,榜单仍以经典常销图书和畅销系列为主。《红岩》成为虚构类第1名,同时也是总榜榜首。《云边有个小卖部》和《三体》分别位列第2名和第3名。非常眼熟是不是?在非虚构图书中,引进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排名第一。少儿类第1名《夏洛的网》是2014年8月上市的,截至目前该书上榜已有133次。少儿榜和虚构榜没有新书进入2020年榜单前10,非虚构只有《国家安全知识百问》1本进入。就是说,整个零售市场的大半江山都依赖于老书。 出版行业一向以内容驱动,新鲜的优质图书不仅能立即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也是未来的利润保障。新书罕入畅销书榜,不能成为头部爆款品种,后果堪忧。这让人不由思考,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折扣售书是不是重要原因?如何才能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 在这个报告中,开卷公司首次以实洋核算为出版集团、出版社以及出版公司排名:2020年,出版集团前三是中国出版(行情601949,诊股)集团、凤凰出版传媒(行情601999,诊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社前三是中信出版(行情300788,诊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公司前三是新经典(行情603096,诊股)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可谓强者恒强。 综上所述,图书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只是偶然插曲,2021年大概率会呈现稳定和恢复的格局。但如果在图书打折规范管理以及与之相关的优质图书创作方面没有重大改善,大幅度增长的期望也不现实。
2020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业都经历了许多挑战。在零售行业叱咤风云三十余载的国美零售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会如何做出应对之策?正所谓危中藏机,国美零售又会如何书写新的篇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美开创性打造了更具竞争力的零售连锁模式,迅速成为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推动了家电零售行业的革命性发展。2017年国美主动变革,名字由“国美电器”改为“国美零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美积极布局“家·生活”战略转型,定位为整体方案提供商、服务解决商、供应链输出商,经营范围从单一电器拓展至百货、食品等更多领域。 2020年8月,国美零售的“家·生活”战略步入转型的第二阶段,其核心便是:构建以线上平台为主,线上/线下双平台+自营/第三方外部供应链的 “社交+商务+分享”的国美生态圈,打破边界,从电器、家装、家居、百货向更大范围拓展。 为进一步了解公司第二阶段的发展战略以及最新的经营情况,笔者采访了国美零售CFO方巍先生,并整理了以下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1、不负时代机遇 :今年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我国正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美零售是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制定了怎么样的发展规划? 国美零售CFO方巍:目前大的时代背景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在后疫情阶段,各种商业场景都发生了变化,包括零售的“人、货、场”各方面都在数字化转型,新基建迅猛发展,国美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疫情影响,中央提出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鼓励零售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下,国美也在积极抓住内循环发展机遇,对“家·生活”平台战略进行了升华,将线上线下双平台开放给社会,向外界输出国美的供应链,构建零售生态圈。 2、重塑“人、货、场” :零售行业的业态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国美见证和经历了行业从垂直零售、连锁零售到互联网零售的演变。今年被称为数字化元年,受疫情的影响零售业加速从线下转到线上。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零售总额同比大幅下滑,但电商恢复速度较快且始终保持正数增长,对拉动行业增长起着重要作用。面对行业突变,国美零售做了哪些应对之策? 国美零售CFO方巍:国美根据零售业态的变化,重塑了“人、货、场”三要素。“人”方面,国美零售的社群数量已经增长到了70多万,广泛触达用户,成为一个社群运营型的平台。国美的销售人员也演变为多个角色,包括礼宾、顾问、视频导购等,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货”方面,国美已经完成了物流服务平台的基础建设,完成了从中央仓、城市仓到门店仓的建设和运营,能够实现货品快速到家,提升周转效率。向“家·生活”转型之后,国美的业务品类从电器拓展至以“家”为核心的更多垂类,不仅有家电,还有家装、家居、快消品、家服务等,公司推出的“锅美优食”主要提供的是半成品的快消品,满足了新的家庭消费场景。国美的服务也是一大优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送货安装、维修保养、家电回收、智能家居物联、智能客服等在内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国美已将服务能力对外开放,用于更多的商业场景。非家电业务使得国美的平台生态圈更加丰富,引入高频消费品类也会增强用户的粘性。 “场”方面,公司的零售场景也更加丰富和立体化了,不仅拥有3000多家门店,还建设了超过70万的社群运营平台,其中3000多家门店已实现“一店一页”系统建设。在交易过程中,国美有众多娱乐化的营销方式,覆盖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例如与央视新闻、浙江卫视、人民日报等顶级媒体合作直播带货等等。现在的国美成为既能实现用户线上交易、又能满足用户线下体验的数字化本地生活服务商。 3、大动作频频的全面发展年 :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给零售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回首这不平凡的一年,国美零售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疫情期间,国美零售支援了武汉,3月份如期偿还了美元债,4月份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5月份又与京东达成了战略合作。经历过这么多重大事件,国美零售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进程?透露出哪些信号? 国美零售CFO方巍:2020年是国美的一个全面发展年,这体现在很多个方面。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国美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基础建设,门店都数字化了,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可以通过社群触达客户,实现销售。第二,国美实现线上线下双平台的良性运营,我们的周转效率在提升,我们的经营性现金流保持正向,我们在具有挑战的环境中保持充沛的现金流。第三,今年国美将供应链平台开放给了外部平台,我们和拼多多、京东都建立了合作,我们来自外部平台的销售快速增长。第四,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我们没有放缓加盟店的布局,目前加盟门店的规模达到2000多家,为公司贡献可观的销售额,整体来看我们现在的发展态势很好。 4、开展“合纵连横”之术 :今年国美与拼多多、京东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国美和两大电商平台的合作是一个什么情况?与他们的合作会带来哪些影响? 国美零售CFO方巍:国美正在以全新的开放模式拥抱互联网、拥抱新零售。我们与京东的合作更多是供应链方面,国美与京东的供应链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例如我们的百货垂类业务导入了京东的供应链;我们还进行了联合采购计划,规模化的采购使得我们更具竞争优势,能够降本增效。 我们与拼多多的合作更多是流量端,拼多多能够为我们带来大量的线上流量,我们在拼多多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当然,反过来,我们也为拼多多提供了供应链能力以及我们的流量。不管是和京东还是和拼多多的合作,我们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5、“百亿补贴”凸显供应链优势 :作为家喻户晓的老牌企业,国美前不久刚迎来34周年庆。在今年的周年庆活动中,公司推出的“百亿补贴”政策是否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国美零售CFO方巍:关于“百亿补贴”,我得说明,我们的“百亿补贴”并非简单、粗暴的砸钱,而是基于我们供应链的优势,联合厂商普惠国美会员及消费者。我们将原本每年的营销费用以及从厂家争取过来的资源补贴给我们的用户,使得他们享受到优质低价的产品。尤其是,国美的数字化线上线下双平台,在行业内是稀缺的,越来越多的厂家对国美平台越来越重视,他们非常看好我们的增长,所以将更多地资源向我们倾斜。国美平台上,真选拼购的销售额大幅增长,满足了厂家对销售量的期待。因此,我们的“百亿补贴”主要是来自供应链端的资源,不会对我们的经营性现金流产生影响。此外,国美2020年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也如期偿还了到期债券,没有偿债压力,公司经营稳健,而且现金储备很充裕,各项流动性指标良好。 6、如何占领下一个发展高地? :国美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能否谈一谈公司明年或未来几年的发展预期? 国美零售CFO方巍:未来国美会继续拓展品类,在保持主体家电业务增长的同时,发展非家电业务。国美的几个垂类业务包括家装、家居、快消品等都有望得到快速的增长,为公司贡献越来越多的销售额。所以未来国美主体家电业务的销售占比将下降,而新品类销售占比将提升。 除了销售额,我们以后会更加关注GMV、月活及占据用户消费比例和时间的增长,因为国美作为综合生态圈平台,这些数据会更直接反映我们与用户的触达和转化效率,评价我们双平台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的增长态势都不错,我们认为明年国美的上述指标会有很大突破,所以我们对接下来的增长拥有充分的信心,希望未来几年再造一个国美。 结语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反复提到,企业一定要有很深的护城河。但企业的护城河并非是静态的,真正的护城河应该是动态的,动态护城河要始终围绕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演进趋势来布局。 零售企业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是时代发展趋势,不管是从宏观环境,还是从零售行业的发展演变来看,国美零售积极推进的“家·生活”战略转型升级都顺应了新的发展格局。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浪潮和市场环境中不断地创新,这就是国美一直在打造的动态护城河。 从北京一家仅百平米的门店到零售行业的领军者,国美的成长并非偶然。在行业内乘风破浪三十四载之后,凭借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国美又打造了创新开放共享的双平台生态,想必再造一个国美也并不遥远。
2020年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市场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局时代,疫情引发了整个中国消费模式的全面变革,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互联网电商的一系列变革也在牵动着大家的心,最近巨头苏宁的一则消息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就是苏宁再提聚焦主业了,苏宁的互联网变化之路会怎么变? 一、苏宁庆生宣布聚焦主业? 根据中国经营网的报道,12月26日,在苏宁30周年公益庆生仪式上,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回顾了苏宁三十年来创业、创新发展历程,并现场发布了苏宁新十年发展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导向更加清晰,就是要聚焦、高质量、脚踏实地。”张近东指出,下个十年,苏宁将聚焦零售主业,在业务层面做精做深、做专做强、做好做优。张近东表示:聚焦零售就是要聚焦商品与用户,“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 30年来,苏宁始终聚焦零售发展。苏宁物流基础设施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建设,目前已在46个城市落地62座物流基地。在供应链方面,苏宁连接的品牌制造企业也已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今天的40000多家。此外,苏宁的零售技术人才,也从2000年初期SAP/ERP系统上线时的百人团队发展到如今上万名的研发人才。 在过去十年里,围绕着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发展方向,苏宁率先在行业探索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实现了对零售资源与能力的数字化再造。 尤其是去年7月苏宁明确提出聚焦零售主业发展以来,各项业务逐步凸显:新品类活跃度持续提升,外部商户在苏宁的服务下取得了高增长;下沉市场快速突破,今年苏宁零售云新开门店2700多家;创新业务增长显著,仅家乐福到家业务销售规模就同比增长超30%;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升级,仓储及相关配套面积已达到1200万平方米。 要知道,自从2009年开启向互联网转型以来,已经过去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苏宁从简单的线下零售,发展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零售。2009年,苏宁电器营收583亿,2019年苏宁易购(行情002024,诊股)营收2692.29亿,十年营收增长了3.61倍。同样,苏宁的资产也出现爆发式增长,从2009年的358.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368.55亿元,增幅5.60倍。 面对着十年的互联网发展之路,在这个时间节点苏宁宣布要聚焦零售主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苏宁的聚焦会怎么变呢? 二、苏宁聚焦主业究竟意欲何为? 说实在,在整个互联网时代发展到如今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在选择转型,而苏宁的选择却是聚焦零售主业,这个聚焦到底是什么意思?苏宁的玩法究竟是怎么样的? 首先,零售主业其实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我们会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根据这个规划,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许多国际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约合40万亿人民币),而互联网零售的占比其实并不高12万亿的网络零售额约只占零售市场的30%左右,也就是说作为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零售巨头来说,苏宁依然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发展,所以这个时候聚焦零售主业其实前景非常远大。 其次,苏宁的聚焦反而是自身发展成熟的体现。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说,苏宁当前聚焦零售主业不仅反而是发展逐渐成熟的表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理论中,一个企业在产业发展时期会选择不断进行市场尝试,这个时候企业往往会选择做加法,这就是我们看到2009年苏宁全面互联网转型以来的做法,不断在市场上全面布局,形成了庞大的苏宁体系,这对于苏宁的发展不可不谓之重要。但是十年过去了,苏宁逐渐进入了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中企业的常规做法就是归核化,通过尝试不断回归自己的业务核心,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用于真正核心的业务,苏宁这个时候聚焦主业无疑是将力量集中起来全面攻击最核心的业务优势点,真正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比全面出击更有效的重点突破,让自己在零售市场这个优势产业中更上一个台阶,这对于当前的苏宁来说远比多点开花的效果更有优势。 第三,聚焦主业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体系。创业30年来,其实苏宁已经在供应链、电商、物流、场景拓展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优势,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独占鳌头,但也站稳了脚跟,很多人都在猜测苏宁聚焦核心主业会不会放弃掉非零售的其他业务,其实纵观苏宁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判断说,苏宁的聚焦做减法绝不是简单的卖资产和砍业务,而是做深层次的业务整合,将自身的业务优势逐渐转化为企业的基础服务输出能力。 比如说,就是零售市场,苏宁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苏宁只要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业务体系整合起来,苏宁的供应链能够借助家乐福在商超、红孩子在母婴、万达百货在购物中心等各个场景的优势转化为全业态的采购能力,从而形成巨大的供应链选品优势。在结合惠而浦(行情600983,诊股)、伊莱克斯、松桥、先锋、法迪欧、PPTV、苏宁极物、小biu等多个自有品牌,从而形成巨大的SKU输出能力,这个能力不仅能为自己的电商和新零售业态赋能,更能为海量的第三方服务,再加上1210万平方米57个物流基地的全方位物流能力,苏宁的物联网体系其实已经形成。再加上之前积累的零售技术、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苏宁从“零售巨头”向“零售服务商”这样的零售服务输出者转变几乎毫不费力。 可以说,苏宁这些年积累的少有的线上线下的全业态服务能力,让苏宁拥有了既了解线上又熟悉线下独特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样的优势做零售可谓是事半而功倍。 苏宁聚焦主业可以说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探索,探索互联网巨头归核化的路径,如果成功的话,苏宁的未来其实比现在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