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一则消息,让山东济南一时间成为了社会各界及全球投资圈的焦点。德国凯傲集团宣布:在济南莱芜区投资50亿元,打造年产10万台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基地。其中,一期项目投入2亿欧元,年产4万台,2021年建成投产。在山东省、济南市主要领导的见证下,该项目于当日正式奠基开工。 眼下,海外疫情依旧严峻,全球贸易摩擦导致全球投资市场普遍低迷。在市场信心极度匮乏的大势之下,这样一笔巨额跨国投资,对全球市场来说,尤显难能可贵。 扎根“第二故乡” 开工仪式上,凯傲集团CEO高登·李斯克通过视频连线表示:中国经济从疫情中迅速恢复,市场的增长速度仍旧世界领先。在我们的发展战略中,中国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这一重要市场的潜力,大幅提高在华份额。 山东省也对该项目充满期待,进一步抛出橄榄枝——希望凯傲集团一如既往看好山东,更大力度投资山东,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据了解,凯傲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内部物流供应商,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凯傲集团位列德国中型企业股指MDAX,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车辆制造商,也是自动化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凯傲集团旗下品牌公司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自2012年与潍柴牵手,凯傲一直致力于将山东打造成“第二故乡”。“凯傲项目将打造成亚太最大的制造中心,全球最高水平的新能源叉车项目。”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现场介绍。 兜兜转转的谭旭光与李斯克 说起凯傲与“第二故乡”山东的结缘,就不得不提及谭旭光与高登·李斯克之间那些兜兜转转的故事。 两人相识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彼时,世界知名的柴油机生产企业德国道依茨公司,决定与潍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拓中国市场。高登·李斯克是当时德国道依茨公司的CEO。 2005年,谭旭光试图把德国道依茨2014型发动机引进潍柴生产。他和李斯克经过了一年多的谈判,就在即将签订合同的最后一刻,李斯克告诉谭旭光:监事会决定不跟潍柴合作了。 争强好胜的谭旭光,一怒之下决定自己开发一款可以与道依茨2014型相媲美的发动机。凭着这样的一股劲,谭旭光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了第一款连体缸盖车用发动机WP7。“这是一款中重型高速发动机,设计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进一步延伸了潍柴蓝擎系列产品的功率段。”潍柴动力副总裁、总设计师张纪元回忆起当年场景说道。据了解,目前这款发动机在中国市场实施标载后供不应求。 敢于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谭旭光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因为“耍了个小脾气”,迅速推动了蓝擎产品链更加完善,也由此进一步巩固了潍柴在世界发动机行业的地位。 虽然与李斯克合作不成,但谭旭光并没有因此冷落对方。他从来不计较眼前得失,眼里盯着的,更多是未来。 2007年,谭旭光因公到德国出差,特地去看望了老朋友李斯克。这时,李斯克已是凯傲集团的CEO。两人相见,谭旭光提出要看看凯傲旗下的林德液压。谭旭光看了之后,两眼放光芒,心想“如果什么时候自己干出这样的液压件就太牛了!”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敢于造梦追梦的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李斯克第一时间来到北京,在昆仑饭店顶层会见了谭旭光,并透露高盛、KKR基金要出售林德液压的消息,并明确全力支持老朋友收购。因为,李斯克见证了谭旭光短短十年内,带领潍柴从濒临破产走向全球舞台的全过程。他对谭旭光充满了信心。 从此,两人携手,缔造了一个堪称奇迹的国际合作新典范。 谭旭光的胸襟与谋略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占尽,事事必成。谭旭光以博大的胸襟和过人的谋略,在与金融大鳄的较量中,步步精心、过招拆招,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对林德液压的并购,之后又重组凯傲集团。2012年潍柴与凯傲正式成为了一家人。这一期合作被德国投资界誉为中德合作的典范。 都说并购容易整合难,但双方再次携手刷新了大家对国际整合的认识。二者在文化融合、团队合作、产业协同等,实现了多方位的共赢。2012年,潍柴斥资7.38亿欧元投资凯傲时,凯傲的年收入只有44.5亿欧元。8年过去,凯傲不仅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收入翻了一番。 对此,李斯克颇有感触:“没有好的领导力,就不是一个好的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在李斯克看来,谭旭光是一个“总是能够看到机会,并且能把机会变成现实”的睿智的企业家。 如今,在谭旭光的带领下,不仅凯傲集团驶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依托“第二故乡”建设新工厂,开拓亚太市场,林德液压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发展潜力。谭旭光创造性地集成发动机+液压技术,打造面向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的液压动力总成,成为了企业强劲的新增长极。 用资本+技术,激活了一个差点被资本大鳄抛弃的德国制造企业,谭旭光的大手笔里,有前瞻敏锐的产业触角,更有统筹大局的品格胸襟。谭旭光在国际资本运作中,非常注重文化包容与融合,他从来不说“并购”,只谈战略合作。潍柴与凯傲的成功,为当下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 (CIS)
时隔两年,《原则》以新的形式再度亮相。 2018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由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撰写的《原则》。该书一经出版即引发热议,并在2018年度驰骋中信出版社销量排行榜榜首。 据中信出版方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原则》一书仅在中国内地就售出近170万册。这意味着,如果以98元每册的定价计算,《原则》一书就为中信出版贡献了近1.67亿元的码洋。 2020年8月,《原则(绘本版)》正式亮相。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将最核心的原则提炼为《原则(绘本版)》。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信出版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缩水17.36%。畅销书绘本版的出现,能否扭转公司营收走势仍有待观察。 “正在发生的事情和之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同。”在由中信出版集团、北京银行、光源资本举办的线上新书发布会上,瑞·达利欧如是说。 瑞·达利欧是谁?45年前,瑞·达利欧创办了桥水投资公司,准确预测多次经济危机,被誉为“对冲基金之王”,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桥水已经成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超过1400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累积盈利超过585亿美元(截至2019年12月)。 2020年一开年,全球就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超2185万例,死亡超77万例,全球政治、经济也都陷入了不确定性中。谈及现在全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时,瑞·达利欧认为现在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以前都可能发生过,所以他希望大众冷静下来,以现实的方式看待这些情况,理解事实的原因,然后以原则来引导下一步。 在瑞·达利欧看来,行动固然重要,但是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清醒地面对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感受到犯错带来的痛苦。”瑞·达利欧表示。
蚂蚁集团上市又近一步。 8月14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蚂蚁正在接受辅导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上市辅导。 自一个月前蚂蚁官宣上市计划来,外界关于它未来估值几何,能否创下最大IPO纪录等一直讨论不断。 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蚂蚁一直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其脱胎于阿里,自身也在持续拓展成长边界,并最终进化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新物种:不论是从金融公司的角度或是科技公司的角度去定义蚂蚁,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市场上对这家企业估值、未来想象空间的评判显然也很难完全找到准确的对标对象,不论是从哪个维度来看,蚂蚁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 一、10亿用户俱乐部里的混搭型选手 全球超10亿用户俱乐部到底有几个选手?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意外。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全球超10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仍然寥寥:他们分别是谷歌(包括搜索+Gmail+YouTube等)、Facebook(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微软(包括Windows、Office等)、苹果(包括iOS、app store)、腾讯(包括微信和WeChat)以及支付宝(包括其全球合作伙伴)。 他们之中,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特定的"能力圈"。 诸如谷歌,是搜索领域的大拿,诸如Facebook、微信是社交领域的霸主,诸如苹果是搭载底层系统的硬件之王,唯独支付宝,它是唯一一个非操作系统和非社交平台的应用,是全球仅有的从工具类应用成长起来的生态体系,它涵盖了金融与科技以及生活服务,构建了一个大跨度的混搭生态。 如果单从用户体量角度来看蚂蚁的价值,其想象空间显然也是巨大的,就10亿用户俱乐部中其他巨头而言,目前谷歌、苹果、微软的市值都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Faceboo和腾讯的市值也都超过了6000亿美元。作为全球位数不多既具备C端触达力同时也具备B端服务能力的独有生态,蚂蚁同时还积极在世界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少数在全球化领域取得实质进展的公司,而出海之路也为其带来了强劲的成长动能。 在10亿用户俱乐部中,蚂蚁的用户也是离钱、离交易最近的。其变现能力上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正是基于此,蚂蚁构筑的流量生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厚望,当一众互联网巨头还在亏损之际,蚂蚁早也已经在盈利路上形成了独有的风景线。据此前阿里巴巴财报数据推算,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 二、技术驱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据Wind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国民理财产品余额宝平台上出售的货币基金总规模约为2.54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6.47%。 这背后,是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等24家基金公司的29只货币基金。 在交易、风控、数据安全等领域,借助技术,提升金融场景的覆盖和金融流量的触达以及金融业务的安全,蚂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锻造了强大的底层技术能力,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与此同时,在驱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的同时,其透过开放的技术生态,积极对外输出,形成了独有的创新商业模式,为全球商业生态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技术力量。 多场景的商业生态赋予了蚂蚁巨大的想象力,但从根本上来看,其核心竞争力仍然还是体现在技术端。 从2019年开始,蚂蚁的技术开始独立走商业化的道路,其以蚂蚁区块链、Oceanbase为代表的科技IP开始逐步从金融领域渗透到产业,在交通、铁路、通信、生活服务等多个复杂场景解决实际问题。而依靠一系列底层技术能力,蚂蚁也正在积极打造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利用这套基础设施培育一个又一个亿级产品和应用,并将他们逐步向全球开放。 三、结语 蚂蚁今年正式宣布了IPO计划,有意思的是,它的上市路径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巨头纷纷奔向海外,蚂蚁提交的是A+H股同步IPO的计划。这一次其选择了积极拥抱国内资本市场,一旦成功,其也将被视作真正意义上在A股上市的第一个互联网巨头。 一直以来市场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蚂蚁与监管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而这一次其将有望在A股上市显然释放了一个特殊的信号,庞大体量之下的蚂蚁其本身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消息称大疆裁撤约三分之二的销售团队, 包括海外团队。据腾讯科技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大疆已在大规模削减其全球销售和营销团队。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已把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和营销团队从180人削减至60人。大疆的全球视频制作团队曾被用来突出该公司的无人机拍摄潜力,但现在团队规模已从40至50人缩减到了3人左右。一个由6人组成的营销团队已被派往韩国。 二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同比涨27%, 联想份额领衔。市调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了2020年 Q2 全球笔记本市场最新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排名前五,其中联想控制了约27% 的份额,为全球第一。 微软有意收购 TikTok 在英国的业务。据彭博社报道,微软表示对收购短视频应用 TikTok 的英国业务也有兴趣。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 印度 Unacademy 计划融资1.5亿美元。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在线教育平台 Unacademy 即将完成一笔 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日本软银。预计本次融资完成后,Unacdemy 将成为印度估值第二高的教育科技平台。 三星计划将部分手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据 ET Tech 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将一部分手机生产线从越南转移至印度。目前,三星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已拥有一个手机制造工厂。越南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预计未来五年将出口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手机。 信实集团计划收购两家初创公司。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巨头信实工业日前传出计划收购印度在线家具交易平台 Urban Ladder 和 牛奶配送平台 Milkbasket。据了解,信实方面已与 Urban Ladder 团队进行了数月的谈判,预计收购价格将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 Milkbasket 的收购价预计在 1500万美元左右。 东南亚 印尼政府向多家科技巨头征收10%增值税。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尼政府日前宣布将向Facebook 和迪士尼征收10% 的增值税。因疫情严重挫伤印尼线下经济,印尼政府向互联网巨头加征增值税,目前网飞、亚马逊、Spotify、谷歌都被印尼政府要求缴纳增值税。 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据路透社报道,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市场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并增加东南亚本土内容在各个国家的权重。此举是为了应对迪士尼 Disney+ 在东南亚的扩张计划。目前,网飞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推出一项仅供手机端使用的订阅计划,月费低至5美元。 拉美 软银投资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据 Latamlist 报道,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 日前完成 B 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集团,但双方暂未公布融资金额。 iClinic 主要业务为开发医用 SaaS 软件,助攻方向为医疗预约管理和病历管理。 其他 英伟达或将收购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ARM。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有意收购英国科技巨头 ARM。知情人士透露,这笔交易最快有望在今年夏末完成。届时,ARM 的估值或将达到400亿英镑。此前,ARM 的私募股权持有者日本软银于今年4月份首次提出出售该公司。当时,软银聘请高盛物色买家。高盛与苹果接触后,后者决定不收购 ARM。(新浪科技) 巴基斯坦出行公司Airlift获得1200万美元投资。据 Menabytes 报道,本轮投资由美国 First Round Capital 领投,戈壁创投跟投。这是巴基斯坦今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Airlift 专注提供高端的长途出行服务,目前开设了从卡拉奇到拉合尔的专线。 图|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它的持仓报告非常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从桥水基金的持仓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全球市场的投资机会以及潜在的投资风险。因为,作为实力雄厚的桥水,这些年来已经发展壮大成全球头号对冲基金,且拥有了足够的全球影响力,这显然与它独特的调研分析能力以及灵敏的投资嗅觉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桥水基金更像是具有先知先觉优势的实力资本。 从今年二季度桥水基金的持仓报告显示,桥水基金对新兴市场的ETF投资发生了分化,但继续偏爱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继续采取加仓的策略。与此同时,桥水基金还继续增持了部分的中概股企业,从桥水基金二季度增持中国资产的策略来看,确实反映出桥水基金对中国市场积极看多的态度。 桥水基金看多做多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今年的事情了。早在前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有序推进,桥水基金也积极参与到中国市场的投资过程之中,并获得了不少的投资回报。除此以外,在桥水基金积极看多做多中国市场的同时,还在前两年正式启动了在华私募的业务。由此可见,在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也率先看到了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下的投资机会。 桥水基金看多做多中国市场,也并非没有原因。其中,在当前比较特殊的环境下,中国也称得上全球范围内经济回暖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且基本上摆脱了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停工停产的困境,对部分行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来说,更是在二季度中实现了超预期的经营业绩,并把一季度的损失全部补回。 与中国市场相比,虽然美股市场、欧洲市场仍处于牛市环境之中,但它们的牛市行情却欠缺了基本面的支持。时至目前,欧美地区的经济复苏能力还是较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相对失控的状态,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更大程度上受到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影响,但却不断远离了自身基本面的状况,经济晴雨表功能却遭到了扭曲。 站在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角度出发,肯定不会把所有的资产集中投放至一个投资渠道之中。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市场中,桥水基金都有着分散配置的计划,但相对而言,近年来桥水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通过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表现,相信桥水基金也会更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实际上,除了中国经济复苏能力较快以及基本面状况不断改善的因素之外,桥水基金还可能会看好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发展前景,且对中国的新经济领域抱有比较乐观的投资信心。从桥水基金二季度的持仓报告数据显示,也积极布局了部分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反映出桥水基金对这方面的投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它的资产配置计划以及持仓报告,对投资者来说,也只是一种参考,投资者更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分析能力。但是,对中国投资者来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加速开放,结合国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黑马企业乃至巨头企业,投资者也有机会通过新三板精选层或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板块享受到部分核心企业高速发展的成果,未来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会更加丰富,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
8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20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国上榜的企业数在2019年129家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达到133家,入围企业的数量再次超过美国的121家位居全球第一。前五名,中国就占了三位。沃尔玛连续第七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石化(行情600028,诊股)仍位列第二,国家电网上升至第三位,中国石油(行情601857,诊股)位列第四。今年500强排行榜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GDP的总和。 从1995年开始,《财富》杂志已经连续26年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1997年中国大陆企业出现在榜单中时,仅有4家,2001年中国加入WTO,有12家企业榜上有名。随后的20年里,中国企业数量加速增长,先是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后来超越了日本,直到今天超越美国。 在互联网相关公司上榜数量中,中国略胜美国一筹。今年上榜的互联网相关企业共有7家,分别为美国的亚马逊、Alphabet公司、Facebook公司,以及来自中国的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和小米集团。 财富中文网评价中国上榜企业数量时提到,“自1995年《财富》发布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以来,该榜单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数量如此迅速地增长。” 如果看行业,入围的中国企业所在的行业并不是代表全球产业未来的高科技领域。中国入围的企业仍然一如即往分布在石油、金融、电力、钢铁、汽车、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等领域。这些行业要么属于垄断领域,要么属于产能过剩领域。如果看利润,银行仍然是中国企业里面最赚钱的。今年进入榜单的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共有10家,这10家银行利润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4%。 另外,中企盈利水平有待提升。2019年,上榜中国大陆企业124家平均利润不到36亿美元,约为美国企业(70亿美元)的一半,也低于全球500家大公司41亿美元的平均利润。 评价一个企业好不好大概有两个数字:一个叫做销售收益率,即利润和销售额的比值;另外一个叫净资产收益率,是利润和净资产的比值。全球500强平均销售收益率6.2%,中国124家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5.4%;美国121家平均销售收益率10.5%。中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是美国收益率的一半。而在净资产收益率上,全球500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3%,中国企业9.8%,美国企业17%,我们和美国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次榜单中企数量现历史性跨越,反映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营商环境改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庞大”不等于“强大”,在专家看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中企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从大企业真正成长为强企业。 事实证明,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科研能力和全球化水平做的还不够,更多的是依赖本国巨大的人口红利。 我们国家在2000年的时候,科研经费投入只有1000亿人民币,到2015年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1.5万亿人民币。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国家在科研上投入了这么多的经费,但是绝大多数的科技成果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据《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18)》报告显示,中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应用研究差距较大,2015年,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只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5%。应用研究占比11%,不到美国和日本的一半,与英国、法国的差距更大。 2020中国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总额排行榜,上市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超过20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超过100亿元的只有8家。研发投入金额较高的行业主要有通讯、汽车、医疗、钢铁、互联网、建筑和能源。整体来看,研发投入与其营业收入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科研投入排名前20的企业中有35%,也就是7家企业来自于建筑工程行业,且平均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在3.0%左右。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尤其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遭遇的阻力难以想象,甚至是全方位的,其中有地缘政治的因素,有市场竞争的因素,更有本土文化的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仍然存在“身体走出去,而大脑仍然留在国内”的现象,侧重于借助投资并购和出口贸易的方式实现浅显全球化。目前,华为和字节跳动应该是中国企业里全球化做得最好的两家,如今都面临非常艰难的时刻。美国当前执政团队的打压是直接原因,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能包括中国诸多企业全球化目标的改变。 中国“全球500强企业”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信号。喜的是这个榜单几乎是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步投影,忧的是中国企业真正变成全球500“强”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