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产业链鸡肉食品第一股”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凤祥股份)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约10.04亿港元。凤祥股份上市首日股价以0.9%的涨幅收盘,报收于3.36港元/股,公司市值达47.04亿港元,超过在港上市的雨润食品。 对于凤祥股份上市,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港股整体处于震荡格局,而凤祥股份在首日上涨,说明市场对于凤祥股份的基本面和前景是看好的。 募集资金10.04亿港元用于扩张及研发 根据凤祥股份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经营覆盖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和生鸡肉制品及深加工鸡肉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并以此得以控制鸡肉生产周期的每个阶段。因此,在覆盖全产业链管理的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安全把控能力、更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更加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配资源的能力。 而根据2018年商品肉鸡的产量来看,凤祥股份是中国第二大全面一体化白羽肉鸡生产商,市场份额为3%。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鸡肉制品(生鸡肉制品和深加工鸡肉制品)。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12月31日止的四个年度,公司生鸡肉制品贡献的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62.4%、54.7%、53.8%及48.1%,而深加工鸡肉制品贡献的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26.7%、37.4%、37%及36.5%。 养殖和加工方面,2016年-2019年,凤祥股份饲养的白羽肉鸡总数分别为1.116亿只,1.114亿只、1.038亿只、1.017亿只;而加工的白羽肉鸡总量分别为17.7万吨、18.4万吨、17.4万吨、17.4万吨。 通过数据可见,从2016年至今,凤祥股份一直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2016年,公司收入为23.54亿元,而2019年公司收入达到39.26亿元。利润方面,2016年-2019年,公司实现的利润分别为1.198亿元、3711.9万元、1.366亿元和8.37亿元。以净利润增幅来看,凤祥股份2016年-2019年增幅接近6倍。 B2C业务衔枚疾行 从“隐形冠军”到大众消费品牌的蜕变 近年来B2C业务的翻涨正在打开凤祥股份的无限想象空间。 招股书内容显示,2019年凤祥股份B2C的份额已占到总体收入的6.4%。其中,线上销售占比从2016年的0.3%提升到了2019年的4.3%,上涨10倍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凤祥股份2018年和2019年的B2C业务同比增长分别高达118.5%和137.8%,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的前4个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这一时期,凤祥股份B2C客户所得收入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00%以上。 从京东到天猫,从每日优鲜到盒马鲜生,从罗森到7-11,从永旺到便利蜂,凤祥股份的产品已遍布当前活跃的线上线下新零售平台。凤祥也正从“默默无声”的行业“隐形冠军”向大众喜爱的“鸡肉第一消费品牌”蜕变。 凤祥股份业绩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鸡肉行业景气度高,一方面则与2018年国内发生的非洲猪瘟给鸡肉价格带来上涨。如今,登陆资本市场,10亿港元的融资额无疑为凤祥股份的扩张带来资金的支持。 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凤祥股份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能的扩充、研发能力的提升,并重点用于进一步纵深扩张B2C深加工鸡肉制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提升。 对于公司上市,凤祥股份主席及执行董事刘志光表示:“凤祥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集团会继续扩大白羽肉鸡生产的产能,以进一步增强集团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模式;继续扩大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及进入新市场;并继续扩大产品组合并使产品组合多样化,重点发展深加工鸡肉制品,此外,增强研发这能力以将产品组合多样化并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诀窍,寻求建立适当的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或其他收购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凤祥股份的成功上市,香港资本市场上一共有7家禽畜肉类上市公司,而在这7家公司中,万洲国际和中粮肉食这2家企业市值分别为1151亿港元和109.36亿港元外,凤祥股份上市首日市值最高接近48亿港元,排在第三位。 对此,沈萌表示,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鸡肉全产业链供应商和最大的出口商,凤祥股份展示出极大的潜力。鸡肉作为比猪肉更健康的动物蛋白来源,其对猪肉的替代作用已经在这次非洲猪瘟疫情中得以体现,同时,鸡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地位越会随着消费者对低脂低油的肉类摄取要求提高而愈发重要,但资本市场的鸡肉板块上市公司规模远小于猪肉板块,A股四大鸡肉企业市值加在一起还不如猪肉板块中市值最小的一家,这不仅说明鸡肉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也说明鸡肉板块溢价增值的机会巨大。 “凤祥股份这次在香港上市,不仅可以通过证券化为下一阶段发展积蓄力量,也能够发挥更灵活的机制优势吸引人才、拓展事业。”沈萌强调。 而对于鸡肉行业发展前景,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表示,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蔓延,行业产能持续下降,2019年的能繁母猪的持续下滑使得2020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供需缺口仍旧较大,2020年猪价仍旧高位运行,同时作为第一大替代肉类的禽肉的高景气度也将持续。
科华恒盛公告,公司于近日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腾讯定制化数据中心合作协议》。由公司在双方约定的数据中心场地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公司按照腾讯云的要求建设定制机房并提供IDC服务。腾讯云每月支付IDC业务服务费用包括机架服务费。IDC机房服务期十年。根据合作协议约定,服务期内预估总金额约为11.7亿元。 【公司报道】 科华恒盛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10%股份 科华恒盛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科华伟业与北京龙晟、上海庞增分别签署《股份协议转让书》,科华伟业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27,151,024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00%)分别协议转让给北京龙晟13,575,512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0%)、上海庞增13,575,512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0%)。转让价格为每股17.87元,转让价款合计为485,188,798元。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科华伟业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31.73%减少至21.73%。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
7月14日,佩蒂股份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0万元至4600万元,同比增长78.79%至100.60%。公司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海外工厂的出货量持续增加。 鸡肉是佩蒂股份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占总成本约25%。今年以来,原料鸡肉成本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使公司二季度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佩蒂股份表示,受益于鸡肉原料成本的下滑,公司成本端缓解有望加速显现。同时,随着高毛利产品的占比有所增加,加上海外生产基地出货量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有所改善,将带动利润的增长,盈利能力也将逐季提升。 据了解,在疫情背景下,佩蒂股份海外市场需求仍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从中长期来看,公司立足研发,以高度绑定海外客户的ODM模式支撑未来成长。随着下游大客户销量增加以及新市场新客户的开拓,以及海外产能的大幅度补充,公司海外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天风证券曾在研报中预计,未来公司海外业务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 同时,佩蒂股份努力把握国内市场的机遇,立足科学养宠,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目前,公司在国内市场已形成以“好适嘉、齿能、爵宴、Smartbalance、ITI”五大品牌产品矩阵,线上投放“旗舰店+专营店+直播带货+专业分销”的全方位销售渠道,专有产品则在线下形成“宠物店+宠物医院+商超”的渠道营销体系。形成线上营销渠道与线下实体店的互融互通,进一步提升公司销量和品牌影响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成本端边际改善等多因素助力以及下半年节假日和大促活动的推动,佩蒂股份海外订单将保持饱满状态、国内品牌影响力将逐渐提升,公司下半年利润率将得到显著改善,有望带动业绩的超预期增长。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全产业链鸡肉食品第一股”。7月15日,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祥股份”)发布了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公告显示,凤祥股份最终发售价为每股3.33港元,股票代码9977,每手1000股,预计将于明日(7月16日)上午9时30分在联交所买卖。 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能的扩充、研发能力的提升,并重点用于进一步纵深扩张B2C深加工鸡肉制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提升。 凤祥股份经营覆盖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和生鸡肉制品及深加工鸡肉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并以此得以控制鸡肉生产周期的每个阶段。因此,在覆盖全产业链管理的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安全把控能力、更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更加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配资源的能力。 招股书显示,2016年到2019年,凤祥股份的收入分别为23.54亿元、24.34亿元、31.97亿元和39.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6%,同期利润从2016年的1.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37亿元,增长近6倍。 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2019年凤祥股份线上销售占比从2016年到2019年涨10倍有余。值得关注的是,凤祥股份2018年和2019年的B2C业务同比增长分别高达118.5%和137.8%,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的前4个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这一时期,凤祥股份B2C客户所得收入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00%以上。 凤祥股份主席及执行董事刘志光表示:“凤祥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集团会继续扩大白羽肉鸡生产的产能,以进一步增强集团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模式;继续扩大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及进入新市场;并继续扩大产品组合并使产品组合多样化,重点发展深加工鸡肉制品,此外,增强研发这能力以将产品组合多样化并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诀窍,寻求建立适当的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或其他收购机会。”
国电电力7月15日晚披露回购方案,公司拟以不超过2.55元/股的价格回购股份,回购资金规模不低于6亿元且不超过12亿元,回购之后将择机卖出。这也是上市公司回购制度改革之后,又一单适用“库存股”这一回购新政的案例。 盘点过往上市公司回购案例,大部分公司实施回购是为减少注册资本、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相较之下,国电电力的上述回购方案,直言本次回购股份的目的是维护公司价值,且明确表示未来还会将所回购的股份“还给市场”(集中竞价出售)。 具体看,公司拟以不超过2.55元/股的价格,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规模不低于6亿元且不超过12亿元,回购资金来源是公司自有资金或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国电电力称,本次回购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根据上交所此前发布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是回购的情形之一。不过,若以此为目的实施回购还需符合相应条件,即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或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30%。 回看国电电力,今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净资产为501.64亿元,总股本为196.50亿股,折合每股净资产约2.55元,与本次回购价格上限数值相同。再看公司最新股价仅1.97元/股,故公司符合上述回购条件。 根据回购方案,以公司目前总股本为基础按回购资金总额上限12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上限2.55 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47058.8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39%。 另据披露,国电电力此番回购的期限是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即7月15日)起不超过3个月。而此番回购的股份未来还将“还给”二级市场。国电电力称,本次回购后的股份将在披露回购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12个月后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出售,并在披露回购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后3年内完成出售。 对于这种操作,有中小投资者表示:“这相当于公司用自有资金或发债资金先拉一下股价,未来时机成熟再把股份减持套现。如此操作,难道是公司看好未来行情发展或股价表现,如今决定亲自上阵,合理合法炒自家股?”
近期银行股整体涨势不少,但一些上市银行也陆续公告了股东的减持计划。例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售交通银行4230万股股份,沙钢集团和联嘉公司减持张家港行,雅戈尔集团减持宁波银行,苏州农村商业银行高管减持其持有的11万股股份等。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减持是股东根据自身发展而调整的战略行为,不宜过度解读。但也有一些人士称,银行股经过过去两周的修复,已经到了压力位,而当前银行不良反弹压力较大,投资者表现出了担心情绪,从而引发减持动作。 多家银行遭遇减持 7月14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减持交通银行4230万股股份,平均出售价格为每股5.44港元。换算过来,总成交价为2.30亿港元。交易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交通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09%降至8.98%。 股东谋求出售上市银行股份的,不仅是交通银行一家。7月13日,张家港行发布公告称,股东联嘉公司因经营发展需要,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张家港行股份500万股。 早在7月7日,张家港行另一股东沙钢集团也表示,基于自身投资结构调整的原因,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该行股份不超过2950万股。目前,沙钢集团持有张家港行14782万股,占其最新总股本的8.18%。 7月1日,宁波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股东雅戈尔集团《关于减持计划的通知》,雅戈尔集团因自身战略安排的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发行上市后认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12016万股,即不超过宁波银行总股本的2%。其中,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宁波银行股份总数的1%,即6008万股。但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份不受上述数量和比例限制。 公开信息显示,雅戈尔集团持有宁波银行股份79640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13.26%。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发行上市后认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为30529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5.08%;从二级市场增持的股份数量为49112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8.17%。 减持的不仅仅是机构投资者,一些银行的高管也拟减持持有的银行股份。例如,7月6日,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发布《董监高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称,高级管理人员、副行长王春良将根据市场价格情况,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数量不超过11.5万股所持有的苏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已于7月6日收到王春良的《苏州农商银行股东股份减持计划报备表》。 今年7月以来,A股多日连续上涨,银行股也纷纷走高。此前,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记者表示,银行股的走高,主要是因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可以适当补偿银行所承担的小微、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这一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这部分来自于央行的资金成本,提升其主动进行信贷投放的动力,可以看成是中央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元,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央行来承担的,而并非完全由商业银行承担。 不过,在7月15日,A股走弱,三大指数均跌逾1.5%,出现百股跌停局面。截至收盘,银行板块跌1.87%,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苏州银行上涨,涨幅为3.38%,其他均下跌,青农银行跌幅达6.6%。 仍有超七成破净 虽然7月以来,银行股有一定的修复。但截至15日,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依然仅有9家银行市净率(根据最新公告计算的PB)在1倍及1倍以上,剩余27家均处在破净状态,占比超过七成,并且分化加剧,例如市净率最高的宁波银行为1.8倍,招商银行的市净率为1.57倍,而市净率最低的华夏银行仅为0.48倍,交通银行的市净率也依然处于低谷,为0.54倍。 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虽然采取了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后仍然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饰和隐瞒。总的来说,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 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文称,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有分析人士表示,银行个股分化非常大。银行在经营中具有明显的“高杠杆”特征,因此公司治理能力、风控能力非常重要。投资者在高增长的公司面前,也要保持一份冷静心态,风险不可控的高增长未来会带来一地鸡毛。优质银行应提前认定“预期损失”、加大拨备的计提、加强核销处置,具备出清风险意识和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 一位东部发达地区农商行高管对记者称,今年上半年央行实行信贷宽松政策,他所在的银行信贷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0%以上,但因利率调控较严,再加上不良资产反弹明显,利润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
7月15日,三只松鼠发布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公告显示,三只松鼠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LT GROWTH INVESTMENTIX(HK)LIMITED(以下简称“LT GROWTH”)的《减持计划告知函》,其计划在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即2020年8月5日至2021年2月4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在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即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三只松鼠合计不超过3609万股,即不超过三只松鼠总股本的9%。 截至7月15日,LT GROWTH持有三只松鼠671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 16.73%。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LT GROWTH为今日资本旗下全资孙公司。 此外,三只松鼠公告显示,若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采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按今日股价估算,LT GROWTH减持后套现金额约27.88亿元。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LT GROWTH在三只松鼠上市前共出资1243万美元(约合7768万人民币)。三只松鼠上市一年,该股东净赚27个亿。 值得注意的是,7月8日,三只松鼠刚刚发布过另一份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报告。 该报告显示,其持股5%以上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拟减持三只松鼠股份。据了解,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是IDG旗下的两个境外有限合伙基金。 截至该公告披露日,NICE GROWTH LIMITED 及其一致行动人 GAO ZHENG合计持有9957.6万股,占三只松鼠总股本比例24.83%。二者计划以同样的减持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3609万股,同样不超过三只松鼠总股本的9%。 按解禁日股价估算,两者套现金额共约28.79亿元。而三只松鼠上市前,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分别出资467万美元(约合2918万元人民币)和684万美元(约合4275万元人民币)。二者累计浮盈近28亿。 截至今日三只松鼠公告披露,其大股东套现共近60亿元。 上市一年,三只松鼠股价猛增。截至今日收盘,三只松鼠报77.25元/股。一年来,三只松鼠股价涨幅超426%。 搜狐财经发现,两天前,三只松鼠迎来了1.86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占总股本比例达46.38%。 而上述股东外,本次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还包括上海自友松鼠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上海自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