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蚂蚁集团暂缓上市1个多月后,我国最大的线下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完成上市辅导。12月15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中金公司关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显示,中金公司于2020年8月27日向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进行了银联商务的辅导备案登记,截至目前,辅导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达到辅导计划的目标要求。如果银联商务顺利IPO,将成为继拉卡拉之后,成功登陆A股的第二家支付机构。中国银联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入股银联商务成立于2002年1月,在2017年7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银联商务是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同时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和“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银联商务为客户提供以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为基础的综合支付服务,以及多样化增值服务,满足商户在营销拓客、账务管理、终端运维、资金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银联商务在线上和线下的支付场景中都具备完整服务能力。银联商务注册资本27.89亿元。今年11月银联商务《股东名册》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如下:本次发行前,银联商务前五大股东持股总和超过80%。银联商务控股股东为联银创投,持股比例为55.5362%。联银创投成立于2004年8月12日,注册资本为67.53亿元,为中国银联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联为银联商务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银联直接持有银联商务4.1434%的股权,并通过联银创投合计持有公司59.6796%的股权。中国银联股权分散,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银联商务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第三大股东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聚浙江省优秀民营企业资本、金融资源的大型股份制产融投资公司。浙民投发起方包括正泰集团、富通集团、巨星控股集团、卧龙控股集团、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奥克斯集团、圣奥集团、杭州锦江集团等企业,银联商务股东中也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身影,如雅戈尔(600177.SH)持股1.1317%,七匹狼(002029.SZ)持股1.4862%。最大收单机构,服务1800万商家报告显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历年发布的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银联商务自2013年以来连续七年收单交易金额排名第一位,自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收单交易笔数排名第一位。报告期内,银联商务受理支付交易共304.2亿笔,交易金额55.6万亿元,其中线上交易93.2亿笔,交易金额26.1万亿元。银联商务拥有全国最大商户受理网络,截2020年6月末,银联商务累计服务商户数量超过1800万家,累计铺设终端超过2900万台,实体服务网络覆盖中国大陆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港澳地区,以及96%的县域,覆盖零售批发、生活服务、金融地产、文旅教育、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政务公缴等多个行业。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银联商务资产和负债总额都呈不断下降趋势。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银联商务资产总计分别为316.597亿元、301.929亿元、255.386亿元、223.660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266.089亿元、244.524亿元、196.382亿元、151.897亿元。同时,银联商务的营业收入稳步增加,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79.382亿元、80.084亿元、80.453亿元、29.7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738亿元、6.989亿元、4.567亿元、1.799亿元。银联商务毛利率较高,2017-2019年都在50%以上,分别为52.57%、54.39%、51.47%,今年上半年略有降低,为48.14%。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银联商务净利率分别为8.49%、8.73%、5.68%、6.05%。近期业务、人事等方面调整从营收占比来看,银联商务创造营收最多的业务为POS收单业务,但近年来贷款业务增长很快。上海清算所公布的银联商务财报显示,2019年,银联商务发放贷款和垫款从年初的4.36亿元大幅增长至年末的14.29亿元,增长两倍多。而就在今年10月,银联商务已下架或暂停联合贷及自营消费贷产品。这一业务变动是否为上市做的合规调整?近期,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不断加强,行业内企业普遍都对政策的变动较为敏感,并积极进行相应业务调整。对此,银联商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相关内容请关注后续公开信息。同时也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下架这些贷款类产品更主要的原因是,银联商务这部分业务可能还不是很成熟,没有达到上市的监管标准。除了业务调整,银联商务还进行了人事变动。11月 13日,上海证监局官网发布了《中金公司关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该报告显示,银联商务在辅导期内多位董事、监事等高管人员发生重大调整。辅导期内,银联商务增补高同裕、王欧为非独立董事,聘任洪亮、李树华、凌鸿、马颖和张忠为独立董事,张文莉、PAN YING(潘颖)、ZHOU QUAN(周全)和李威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增补吴俊峰为公司非职工代表监事,增补董威、黄灿灿、陆楠为职工代表监事,温永盛、范厚义、宿志龙不再担任职工监事;聘任孙战平担任公司副总裁,聘任陈琤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调整后,银联商务目前的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共26人。
2020年,吉林省迎来近十年上市“过会”企业最多佳绩。截至2020年12月15日,已实现4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发审会或注册(以下简称过会),在东北三省中排第一(辽宁省3家,黑龙江省1家)。 其中: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来德)已于9月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大正元)于10月22日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12月4日取得证监会证券发行批文,将于12月24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研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奥电气)于12月2日获得证监会注册,将于12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汽车)于11月5日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将于近期进入证券发行程序。另外,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11月11日也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将于近期提交证监会进行注册。 奧来德、吉大正元、英利汽车、研奥电气的连续顺利过会,凸显了吉林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果,将进一步激发吉林省资本市场活力,提振更多企业上市信心,带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
12月14日,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董事会发布公告,集团开发的新型降压药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天舒平)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为该品种国内首仿获批,且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一位医药领域从业者向记者表示,所有仿制药都要通过一致性评价,证明它和原研药疗效没有差异。首仿药则指国内首先仿制生产并上市销售的仿制类药品。 公开资料介绍,相关企业越早上市的仿制药,在定价和招标中越有优势,而且提前上市意味着更快铺开市场,市场占有率也有可能更高。此外首仿药物的开发难度和成本均低于创新药,产品疗效已得到验证,市场基础也被外企前沿开路和充分铺垫。企业一旦抢得首仿上市,又有望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替代昂贵的原研产品,在定价政策上也比后续的跟进者更有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生物制药今年至少已有7款首仿药获批,涉及呼吸、内分泌和抗病毒等多个领域。医药魔方PharmaGo数据库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物制药成为一致性评价最大赢家(21个)、仿制药获批最大赢家(17个)。与此同时,在首仿药品获批方面也遥遥领先。
已从A股投资者视野中消失了一年半的*ST皇台迎来回归大日子。12月15日晚,*ST皇台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12月16日起恢复上市,股票简称“皇台酒业”。走出寒冬的*ST皇台能否赶上白酒的春天? 公告显示,*ST皇台股票恢复上市首日的前收盘价为公司股票停牌前一日的收盘价,即7.47元/股。恢复上市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一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为10%。 *ST皇台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武威酒厂。上世纪90年代,*ST皇台的产销规模在西北地区酒企中遥遥领先。2000年8月,*ST皇台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甘肃武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时间比贵州茅台还要早一年,一度号称“南有茅台,北有皇台”。 由于公司控制权频繁变更导致管理能力不强,加之产品竞争力下降,这家曾经的西北明星酒企逐渐掉队。因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连续为负,*ST皇台于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前*ST皇台股价报收7.47元,总市值为13.25亿元,较高峰期下跌近七成。 而就在上述连续亏损期间,*ST皇台还爆出“白酒跑路”大雷。2018年初,*ST皇台时任董事长胡振平盘亏了前任董事长卢鸿毅在任时的成品酒库存6700万元。公司全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2017年业绩产生较大影响,2017年度业绩预计亏损1.2亿元到1.4亿元。 今年10月8日,*ST皇台公告,收到甘肃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2016年年报虚假记载库存商品之事已经了结,因时任董事长卢鸿毅职务侵占行为导致公司账面余额虚增,公司2016年年报虚假记载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8629.88万元。 在暂停上市之前一个月,*ST皇台进行了一轮大换血。2019年4月13日,*ST皇台迎来了新的控股股东盛达集团和实控人赵满堂。 据披露,甘肃盛达集团直接持有*ST皇台212.6万股股份,盛达集团一致行动人“西部资产”直接持有*ST皇台850.16万股股份。2019年4月12日,北京皇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ST皇台2467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盛达集团,盛达集团拥有*ST皇台3529.6万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总股本的19.90%。由此,*ST皇台的最终控制人变为赵满堂。 据天眼查显示,赵满堂是盛达资源的实控人,其实际控制的企业有上百家,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有35家。作为公司新的实控人,赵满堂未来如何赋能*ST皇台,颇受市场关注。 在*ST皇台易主当年,即2019年,公司总算走出了亏损的泥淖:实现营业收入9904.63万元,同比增长288.67%;实现净利润6821.37万元,实现扭亏。今年前三季度,*ST皇台实现营业收入5435.7万元,同比增长37.34%;实现净利润400.3万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397.2万元,同样实现前三季度扭亏。
在新经济时代,IPO注册制是包容、是开放,它设定了“优者准入”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与新经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新退市制度与IPO注册制相匹配,它设定了“劣者退出”的强制性约束机制,当然,它也鼓励并购重组及私有化退出。IPO注册制与新退市制度交相辉映,共同打造了进退有序、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资源配置的新生态,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格局和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证监会从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全局出发,全面梳理分析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认真总结科创板、创业板退市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退市中存在的问题,在六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改革措施,即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强化交易所退市实施的主体责任、强化退市监管力度、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拟在全市场开展退市制度改革。 2020年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亮点可归纳为以下8点: (一)将“面值退市”改为“1元退市”,增设了“市值退市”标准 早在2012年A股退市制度首次设置“面值退市”标准时,我就在第一时间建议:应将“面值退市”标准改为“一元退市”标准,8年后,新退市制度终于改正过来了,意义十分重大,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因为“面值退市”标准显然存在制度漏洞,比方,A股的最低股价是0.01元,而紫金矿业的股票面值为0.1元,而中概股回归后,我们会有面值低于0.01元的股票,比方,腾讯控股的股票面值就是0.00002港元。如果碰上腾讯回归A股,那么,“面值退市”标准就真的尴尬了! 除此之外,交易类退市标准增设了“市值退市”标准:即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低于3亿元的,必须强制退市。我认为,“市值退市”标准与1元退市标准双剑合壁、相互呼应,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作用。这一标准非常好,也十分必要。但我认为“总市值退市”标准若能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则效果立即显现。 因为目前所有A股中,没有一只股票市值是低于5亿元的,包括所有垃圾股市值都是高于5亿元的,如果将“市值退市”标准提高至5亿元,则能发挥更大威力和功效,让垃圾股的炒作彻底绝迹。 (二)无主业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及僵尸企业失去操作空间 新退市制度淡化了单一盈利指标退市标准,将财务类退市标准重点放在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的综合考核上,综合考核点包括主业及营收规模、盈利及净资产、信息披露及财务审计。比方,新退市标准增设了“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组合型退市指标,取消单一净利润为负值和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的指标。 废除单一的盈利指标退市标准,极好地适应了注册制改革与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让那些过去靠卖资产、卖房产、卖设备过日子的垃圾股,将无法再赖在股市,那些没有主业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僵尸企业将会成为这一新退市标准的首选对象。 (三)新增公司治理类退市标准,增强上市公司诚信与法治意识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要保住上市公司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诚信意识,同时,它们必须配合市场监管,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新增公司治理类退市标准,将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给那些少数敢于公然抗法的任性妄为的上市公司戴上制度枷锁。 一是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的退市指标,进一步明确了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形,包括公司已经失去信息披露联系渠道、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及本所认为公司存在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重大缺陷的其他情形。若上市公司出现上述情形被本所要求限期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改正的,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改正的,其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依旧未改正的,本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同时,中小企业板原“三次公开谴责”的退市标准相应删除。 二是新增“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的退市指标。若上市公司出现上述情形且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有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的,其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依旧有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的,本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四)首次划定信息披露“重大违法”边界,有利于严打财务造假 过去“重大违法”比较概念化、抽象化,新退市制度将它们进行了具体量化,尤其是对财务造假的严重程度进行了量化区分,这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具有了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威慑性。何为“重大违法”的财务造假,新规明确划界:上市公司连续3年虚增净利润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利润金额的100%,且3年合计虚增净利润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3年虚增利润总额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利润总额金额的100%,且3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3年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资产金额的50%,且3年累计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达到10亿元以上。 这一新退市标准对于遏止财务造假,尤其是对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足够的威慑力。 (五)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保壳、炒壳、赌壳将成笑话 新证券法删除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相关规定,为落实上位法,本次修订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同时,进一步缩短退市流程,将财务类退市指标的退市流程缩短至两年,即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次年再次触及退市指标的,其股票终止上市。同时,也相应缩短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流程。 这是A股新退市制度最具有威慑力的条款之一,它让那些没有主业的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僵尸企业再无藏身之处,除了退市,别无他法;同时,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会大增,“用脚投票”的能力会瞬间提升,一元退市标准将会大放光彩,它会加速投资者觉醒与成熟。 (六)废除交易类退市整理期,其他退市整理期减半 新退市制度取消了交易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设置,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将其他情形退市整理期交易时限从30个交易日缩短为15个交易日;并将重大违法类退市连续停牌时点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法院判决之日,延后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法院生效判决之日。 退市步伐加快,退市周期缩短,退市效率更高,这一新规将让真正的垃圾股无人问津。 (七)将主动终止上市首次界定为五类情形 新退市制度将主动终止上市首次清晰界定为五类情形:转板、私有化、并购重组、公司解散以及垃圾股的主动退市。 (1)转板应包括从本市场转向境内其他市场挂牌,或转向境外重新挂牌,比方,在港交所IPO,或在国外股市IPO。 (2)私有化应包括上市公司向所有股东(或者上市公司股东向所有其他股东,或者上市公司及股东以外的其他收购人)向所有股东发出回购全部股份或部分股份的要约,导致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3)并购重组应包括上市公司因新设合并或者吸收合并,不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被注销。 (4)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公司解散。 (5)垃圾股主动要求终止上市。 上市公司主动终止上市的,本所在公司公告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对其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八)重新上市与再次上市的制度安排 沪深交易所主板对终止上市的公司都安排了统一的“重新上市”通道,不过,它剥夺了“欺诈发行”重新上市的资格,对于其他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单独安排较为严苛的“重新上市”门槛,包括在新三板挂牌满5年,并承担了重大违法的一切法律后果。此外,对于公司股票被强制终止上市后,公司不配合退市相关工作的,需在新三板挂牌满3年。 对于非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则给予了较为包容的“重新上市”的安排,关键量化门槛包括:(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3)最近1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正值;(4)最近3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最近3年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其实,对于退市的垃圾股而言,这一组门槛条件仍是不低的,不过,它明显低于IPO门槛。由此可见,上交所主板公司退市后、重新上市的“等待期”至少是3年。 科创板对终止上市的公司也安排了“再次上市”的通道。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票终止上市后,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向本所申请再次上市。基本门槛规定与上交所主板情形类似,但无具体量化标准。不过,创业板没有单独安排“再次上市”的通道,它可能会与深交所“重新上市”保持一致。 在新经济时代,IPO注册制是包容、是开放,它设定了“优者准入”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与新经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新退市制度与IPO注册制相匹配,它设定了“劣者退出”的强制性约束机制,当然,它也鼓励并购重组及私有化退出。IPO注册制与新退市制度交相辉映,共同打造了进退有序、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资源配置的新生态,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格局和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ST皇台公告,公司股票将于2020年12月16日起恢复上市,鉴于导致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且不存在其它导致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证券简称自恢复上市之日起变更为“皇台酒业”,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000995”。公司股票上市首日(即2020年12月16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公司股票自恢复上市次一交易日(即2020年12月17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为10%。
浙数文化公告,公司拟在二级控股子公司浙报融媒体科技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拥有对浙报融媒体科技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