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不应偏离信息中介的职能 P2P的根本问题出在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混淆。我在2016年5月就提出,P2P只能做信息中介,不能做信用中介。如果做信用中介,它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包括合适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拨付率、存款准备金,以及抵押、担保等等,而这些都是P2P所不具备的。 其次,和金融创新相比,监管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点在P2P上便得到了印证。当年由于对P2P的性质界定不清,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便也无法明确。例如,注册工商企业,1块钱就可以了。于是P2P公司就以工商企业来注册,而不是以金融机构注册的。因此注册以后,这些P2P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而实际从事的却是金融业务。当时金融监管当局认为其没有金融牌照而不属于金融机构,而地方政府则认为其从事着金融业务,这就导致了对P2P监管的缺位。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当年对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没有划分清楚。P2P公司从信息中介逐渐走向了信用中介,搞资金池、资金错配等。它们想做信用中介,却不具备信用中介所要求的资质和条件,因此注定会走向今天的结局。 P2P为何此时归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今天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2015年以后P2P的大爆发到2018年以后P2P的大爆雷,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包括社会舆论、专家学者等的高度重视。我们现在已经把防范风险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我们不仅要求经济的稳增长,还要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此,从政策角度讲,希望能尽快化解P2P的风险。 此外,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大家都看到了P2P前途渺茫,因而投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P2P现在的清零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结果。 同时P2P清零还是对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广大投资者的教育。通过P2P清零,可以向广大投资者传递一种理念,既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要有风险意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归零之后,P2P公司出路在金融科技 有代表性的P2P公司2007年首先出现在美国,几个月后,在中国也开始出现。美国最大的P2P公司叫Lending Club。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只做信息中介而不做信用中介,它没有资金池、没有期限错配,完全是个中介平台。两个人互不相识,通过Lending Club认识之后就可在该平台上借贷,借贷利率等也由他们自行商议,Lending Club只收手续费,不负法律责任。如果借款人最后无法偿还,这和Lending Club也没有关系,他们的合同便是如此,因此Lending Club不会因承担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倒下。 Lending Club的第二个特点是专注于小额贷款,它基本不做大额贷款。因为美国蓝领工人每个星期发一次工资,如果某人周四已经没钱了,但周五才发工资,他便可以去借100美元,第二天发了工资就还,但可能需要还101美元。这意味着一天就是1%的利率。由此推算,年利率高达365%。然而对于即借即还的借款人而言,他们对数量很小的利息是感到无所谓的。Lending Club会从中收取手续费,且借的钱并不直接来自于Lending Club。如此一来,他们既没风险,又为小额贷款提供了平台。但到了中国以后,事情发生了转变。中国的第一家P2P公司叫拍拍贷,位于上海,也成立于2007年,之后在美国上市,上市以后也做得不错,但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它继续做这件事了。 拍拍贷的运行模式是,首先,它的贷款额度很小,一开始它的平均贷款额度只有800元人民币。几乎不会有人为了800元而去破坏自己的信用记录,而拍拍贷坚持的正是这个原则。但现在大环境改变,拍拍贷选择转型,和其它一些运营较好的公司同样都选择去做金融科技了。 何为金融科技?大数据是其必备条件。因此当年运营较好的P2P公司,也都是金融科技做得比较好的。这些金融科技并不被大银行所需要,因为大银行有自己的科技体系,例如工农中建交。但我国还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它们是需要的,因为它们一般没有能力、没有资金,来做一套自己的大数据系统。所以,现在转型成功的P2P公司就专为中小银行提供科技服务。 例如,有人需要贷款,他便向金融科技公司申请,于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它的大数据先筛选一遍,把申请人筛掉相当一部分之后,将剩余部分推荐给商业银行,而后,这些商业银行自己还要再筛选一遍,做实质风控。这些都是中小商业银行,它们自己没有那么多大数据供其分析决策,因此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小商业银行的相互配合。 普惠金融主要应回归银行 普惠金融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大学生在合法范围内贷款是普惠金融,对弱势群体提供贷款是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一定程度上也是普惠金融。实际上,普惠金融本就应该主要由银行来做,尤其是中小银行来完成。因为普惠金融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应该有太多的跨区域。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小银行竭力跨区域发展,在异地开设分行。如果我们能够有大量类似于社区银行这样的本地中小银行,情况就会好很多,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普惠金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缺少抵押担保等机制,而本地中小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所以,发展普惠金融,我们应该坚持社区银行、地方银行的方向,这也是对普惠金融的一个要求。 不应过度强调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和自然科学的创新是不同的,而人们往往将两者混淆,过度强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本质,而金融的本质就是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同时,现在的金融创新也离不开大数据,因为大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识别和控制风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大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情况,过去的情况并不代表未来。一个人长期守信用,只能说明他的信用度比较高,并不意味着他未来永远守信用。过去的投资项目很成功,只意味着该投资主体未来的投资成功概率比较高,但并不能保证他永远投资成功。所以大数据对防范风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有了大数据并不等于没有金融风险了,也不表明传统的控制金融风险的措施和手段过时了。此外,大数据等金融创新还能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金融创新的意义所在。 其实金融创新并不是一件新事物。所谓金融创新往往是管制与反管制的产物。如美国当年的ATS(Automatic Transfer Service)账户就是典型的管制与反管制的金融创新。当时在美国,活期存款账户可以开支票但银行不能支付利息,定期存款账户可以支付利息但不能开支票。这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的相关法律规定,目的也是为了防范风险。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美国银行想出一个办法,即一个人可以在银行同时开两个账户,一个是活期存款账户,一个是定期存款账户。活期账户上的钱用于消费和开支票,定期账户上的钱用于收取利息。银行客户可以先把钱存到定期账户上,有消费需要时再转钱到活期账户,所以ATS账户是典型的逃避管制的产物。因此我们不应该迷信金融创新,因为它有时就是为了逃避监管。 当然,今天的金融创新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例如,金融作为信息中介的作用增强了,因为现在有了大数据。现在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的运用,为金融业的进一步拓展(如普惠金融)和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一道防线。二是提高效率。例如,现在人们可以网上办公。以疫情期间为例,一季度我国GDP负增长6.8%,但金融业正增长6%。这是因为金融活动可以有较少的人和人接触,人们可以网上办公,网上贷款,网上审查,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小。同时,经济不好的时候更需要金融的支持,于是金融反而更活跃。。 金融无论怎样创新,最终都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我们还需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要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例如,从银行理财转到信托、基金,最后再转到银行,这样利率越转越高,而资金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二是要防止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应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甚至比金融创新更重要。但通常而言,监管往往是滞后于创新的,因为没有创新也难以预设监管,但金融监管一定要及时跟上金融创新,P2P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近日召开,作为9个平行分论坛之一的“科技创新重构保险中介新生态论坛暨保险业协会保险中介专委会成立会议”同步举办。在圆桌论坛环节,腾讯微保副总裁王江涛表示,保险中介新生态的构建,应从解决用户和行业痛点出发。作为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桥梁,保险中介应打破单纯销售产品的传统思维,转而赋予服务客户新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上选举成立了保险业协会第一届保险中介专业委员会,并商讨达成了五项共识:一是形成“保险中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共识;二是形成“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保险中介行业转型升级”的共识;三是形成“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水平”的共识;四是形成“保险中介创建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新链接”的共识;五是形成“科技创新将重构保险中介业态”的共识。 王江涛表示,成立三年多来,微保秉持腾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充分发挥腾讯的互联网能力和“连接器”优势,为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以及微保特色的优惠与增值服务。随着保险行业数字化趋势加速推进,行业价值链势必重构,打造“互联网+保险”生态模式、“流量+场景+保险”生态模式、“保险+服务+用户教育”闭环模式是构建保险新生态的重要内容。 从微保来看,一是基于腾讯基因和微信生态,借助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生态,化保险产品的低频为高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二是“场景化”和“社交化”的互联网模式优化。输出腾讯特色的场景化保险,实现行业生态共享共赢。三是“保险+教育+服务”的模式。例如,微保平台的车险,一键报价,价格透明实惠,并精选保险公司有品牌保障。四是“共保体”模式尝试。依托腾讯亿级用户规模与科技能力,微保联合微信、腾讯云、腾讯健康及其他腾讯资源,携手保险公司,打造“百城惠民健康保障计划”。其中“淄博齐惠保”的诞生开创了“医疗保障局指导、银保监局监督、互联网平台统一运营和多家保司联合承保”的共保体创新模式。
“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无视黑白户,无条款贷款”“特殊渠道快速、低息贷款”……贷款“黑中介”打着吸睛幌子诱骗借款人,如果不注意辨别很容易上当受骗。北京银保监局昨天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谨防贷款“黑中介”的5个“定制圈套”。 这些圈套分别是“包装贷款”“无需审批”“贷前收费”“宣称有关系”和“洗白征信”。其中,“黑中介”谎称通过包装资料可以解决借款人“银行流水不够、收入不达标”等资质方面的困难。但当你拿着造假资料去申请贷款时,便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是资料造假被金融机构查出,结果自然是拒贷,还会被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二是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相关资料可能被“黑中介”拿去申请贷款。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第一,花钱要理性,不要让个人贷变成“烧钱贷”。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要忽视自身的实际收入水平,不计后果、盲目借贷,否则一旦资金断流,就容易陷入“黑中介”贷款的“定制圈套”。第二,借钱要正规,不要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辨别正规金融机构。第三,救济要理智,不要让中介贷变成“中介害”。如果不幸陷入“黑中介”贷款陷阱,切忌自乱阵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不要因为害怕,被“黑中介”恐吓、威胁,在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
“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无视黑白户,无条款贷款”?“特殊渠道快速、低息贷款”?贷款黑中介打着吸睛幌子诱骗借款人,如果不注意辨别很容易上当受骗。9月7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要提高警惕、谨防贷款黑中介的五个“定制圈套”:圈套一:“包装贷款”。黑中介谎称通过包装资料可以解决借款人“银行流水不够、收入不达标”等资质方面的困难。但当你拿着造假资料去申请贷款时,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是资料造假被金融机构查出,结果自然是拒贷,还会被金融机构列为黑名单;二是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相关资料可能被黑中介拿去申请贷款。圈套二:“无需审批”。“1分钟办理、无需审批”、“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黑中介一般将目标锁定在收入不稳定人群,“1分钟办理、无需审批”、“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是很容易吸引该人群的噱头。而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双眼的借款人,往往拿到的是一份“天价”合同,最终造成无力偿还的结果。圈套三:“贷前收费”。黑中介承诺低息、快速放款,但前提是借款人先要交一定的保证金、押金,以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一旦借款人交了钱,黑中介就会消失无踪。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而黑中介一般没有实际业务,图的就是借款人支付的各种费用,因此会在贷款过程中,以各种名目收费。圈套四:“宣称有关系”。黑中介宣称自己在金融机构有熟人或者有关系,可以帮助借款人轻松贷款,而且利息很低,不过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如果借款人信以为真,交了所谓的服务费,贷款无望反倒被骗了服务费。正规的金融机构都有严格的贷款审核流程,并不是内部人员就能左右的。圈套五:“洗白征信”。黑中介慌称只需几千元就能洗白个人征信,无论多花、多黑都能洗白,以避免贷款被拒。一旦你信以为真,被骗的就是你。征信报告只有上报的商业银行才可以修改、更正,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是无权更改的。不良征信记录,会在还清全部逾期欠款及罚息的5年后自动消除。发现征信有不良记录时,要积极处理,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才是正确之道。北京银保监局提示,要正确贷款“三要三不要”,远离贷款五大圈套。包括:花钱要理性,不要让个人贷变成“烧钱贷”;借钱要正规,不要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救济要理智,不要让中介贷变成“中介害”。北京银保监局还强调,消费者要“三看”辨别正规金融机构:一看联系方式与经营场所。正规的金融机构会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联系方式,并非只有一个简单的贷款网站,并非一个QQ号或一串手机号码;二看前期费用和贷款利率。从贷款利率和前期费用来看,遇到“无门槛、低利息”的贷款产品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另外,要看受理区域与营业执照。“正规的金融机构一般只办理当地业务,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而非正规机构一般会声称‘可办理全国业务’,这是他们异地行骗的一种手段。正规的金融机构会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借款人可以登录当地工商部门网站看看是否已经注册。”北京银保监局称。
去年人们还在用千亿来惊叹贝壳估值之高,现在贝壳已经远远将万科甩在身后,贝壳市值已相当于1.23个万科。 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为何能在短短时间内超过地产行业代表、优等生万科? 万科去年营业收入为3678.94亿元,净利润达到388.72亿元,而贝壳去年营业收入为460亿元,亏损21.8亿元。从数据上看,两者体量相差巨大。但是,两者行业发展逻辑不同。 作为传统地产开发商,万科运作稳健,财务管理优良,但是前途一眼可见。房地产行业的大格局很难再有大的改变,行业发展前景受限于土地释放和人口增长,利润受限于土地价格和居民购买力,钢筋水泥的想象力已不大,开发商赚的是辛苦钱。所以很多开发商都在做物业搞商业开影院。 房屋中介这个产业也已发展多年,有些小城市的中介业态还包括婚姻介绍、职业招聘,也有些地方成长出来一些小连锁店,但全国性的连锁店很少,直到链家和贝壳的出现。 传统意义上的房屋中介本质上是经纪人介绍的线下模式,安居客、房天下等网上信息平台,是这些经纪人引流的手段之一,线上和线下依然隔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介很难实现规模扩张。链家异地开店,靠的是资本的力量,靠的是执行力和管理能力,但走的还是传统经纪人模式。而贝壳却不一样。贝壳将产业重构,不仅仅包括链家,还有新的加盟者,其他中介都可以纳入其中。这些经纪人可以使用一个共同平台,这个平台信息共享,流程再造,线上和线下就这样打通了。 所以贝壳和一般房屋中介不同,其估值的关键部分,是经纪人的规模扩张限制被打破,通过共享线上信息规范线下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将中介传统业务互联网化,这异常困难,首先做到的贝壳自然令资本市场感兴趣,这个时候给出的估值,就非传统产业所能比拟。 这就好比现在的电商平台估值,要远远高于实体店估值,因为电商平台可以销售更多产品,销售成本较低,未来可以实现更多利润。房屋中介也是如此,贝壳可以卖所有开发商的产品。 房地产开发到一定程度,会进入二手房存量时代,这个时候龙头中介将会安享行业大部分利润。在行业内贝壳已经拥有了叫板开发商的能力,可以提高部分楼盘的代销提成比例,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一般情况下房屋中介只是帮开发商卖房,但是贝壳在拿到购房者数据、拥有导流能力后,重构了话语体系。 贝壳估值如此之高,也和美国资本市场热捧新经济的大环境有关。美股上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也已出现多个,投资者很愿意听一个新的动听的中国故事,愿意给有前景的公司很高溢价。近期赴美上市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尽管在市场上还没取得成功,也已获得千亿估值,超过国内大多数老牌车企。 当然,故事再动听,最终还得靠营收和利润说话。如果故事没有续集,美股投资者也会翻脸不认人,抛弃的速度也会很快。
注册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在于严惩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根据成熟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就是让其牢底坐穿和罚的赔的倾家荡产,造假上市就应该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不是造假造出一个或者几个亿万富豪。 深圳交易所创业板即将在8月24日开始正式实施,为了保障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功,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笔者觉得很有新意,走出了投资者利益和严惩违规违法者关键两步。 作为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第一道门槛的守护神,中介机构责任重大也至关重要,中介机构只有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脚踏实地的现场调查,造假上市是很难成功的,可是在以往资本市场中,中介机构为了承揽承销保荐业务,极少数中介机构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态度,要么是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不准确不真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恶劣的是部分中介机构人员,与发行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发行人财务造假和掩饰信息披露问题,造成部分公司造假上市,或者是有瑕疵上市,上市以后就是业绩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如何夯实中介机构责任,就成为资本市场重要一环,在以往造假案列中造假上市券商要承担预赔付责任,新证券法也加大了中介机构的 处罚力度,但是仅仅停留在罚款和行政处罚上面,最高院本次进一步强化了中介机构司法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规定:“保荐人仍应对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和风险进行客观中立的实质验证,否则不能满足免责的举证标准,以进一步压实证券中介机构责任。”,这里着重强调保荐人应当对发行人经营情况和风险进行客观中立的实质验证,这是第一次有次说法,这无疑加大了保荐人的责任,一旦发现财务造假和出现虚假陈述,保荐人不能自证清白,恐怕就不能免责而是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了。 这非常关键,很多财务造假公司上市,如果发现不及时,就可能面临没有能力赔偿的尴尬,即使投资者胜诉,也可能落一个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而保荐人资金实力雄厚,不可能没有赔偿,等于是投资者赔偿多了一重保障,另外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于是倒逼中介机构当好守护神角色,保证上市公司质量。 为了最大化保证投资者赢了官司拿到钱,而不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规定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应当依法判令承担欺诈发行民事责任,严格落实证券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违法违规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民事赔偿款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时,其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就从法理上规定,投资者赔偿具有优先权,可以排在行政罚款前面,新证券法加大了对市场违规违法主体经济处罚力度,有可能导致很多违规违法主体在缴纳了天量罚款以后无力赔偿投资者投资损失问题,有了这个规定,投资者就可以优先拿到赔偿款,可以更好保障投资者利益。 资本市场与司法对接不通畅,一直是一个难题,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很多市场违规违法主体得不到应有的司法惩处,缓刑或者是从轻判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巨大质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规定:“对于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合谋串通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以及发行审核、注册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者接受利益输送的,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从严惩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纵证券市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金融犯罪分子,严格控制缓刑适用,依法加大罚金刑等经济制裁力度。”,该规定最大亮点就是扩大了惩治人员范围,并从严追究刑事责任,何为从严,就是根据刑法规定的上限进行司法审判并量刑,并特别强调,严格控制适用缓刑,这意味着市场违法行为已经很难逃避实刑制裁,以后违法行为都可能意味着需要坐牢,而且坐牢时间更长。 这一规定最大亮点就是夯实中介机构责任,秉承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原则,让违规违法者牢底坐穿并赔偿损失,只要贯彻到位,资本市场造假频发和虚假陈述可能会大大减少,这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健康的必要之路。
【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中国上海虹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即将举行,主题为“浪奔”。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能否继续“乘风破浪”?重温2018和2019两届年度论坛重量级嘉宾专访或会有部分答案。 在第三届年度论坛举办前,我们特别推出《年度论坛·对话重温》系列。本次推出的是,2018年论坛嘉宾、易居企业(中国)集团有限公司CEO丁祖昱。对话时间2018年6月。 以下是与丁祖昱的对话(精选版) 丁祖昱深谙,“中小微中介在整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聚在一起的力量足以搅动风云。房友只是给他们插上一双翅膀,让其做得更快更好。” 在中国,挂着五花八门招牌的中小微中介们在一个社区深耕多年,和社区居民早已成为了街坊邻居,事实上他们才是这个市场的主力军。从占比上看,各个城市中小微的门店的占比都是超过50%的。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小微中介欠缺规范性、专业度和职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自身的特点上来讲,中小微中介生存能力强、活力足,流动性相对较小。 丁祖昱想借用房友撬动整个中介行业,给中小微中介提供品牌、系统、专业服务、交易支持以及法务支持,从而弥补中介在品牌和专业上的短版,提升职业素养。房友在布局的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首先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做试点,比如上海、杭州、郑州等。模式完善以后,在全国的各个城市全面复制推广。 回溯年初,丁祖昱在上海静安体育中心为房友立下一个flag,“2018年、32座城市、10000家合作门店”。而如今,房友旗下已有7000多家中介门店,他坦言,“房友过去用了两年时间达到4000家,今年用五个月的时间又新增了三千家,这个速度在整个行业也实属少见,一遍遍刷新了外界对房友的认识。”他也毫不夸张地断言,“房友可能会提前完成2018年许诺一万家店的目标。” 房友迅速在多个城市遍地开花,并非偶然。与市场上传统的直营模式、特许加盟模式不同,以房友为代表的平台赋能模式,它不收任何的加盟费和服务费,采取弱管控模式,给中介公司和经纪门店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此外,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大的经纪平台,整合相关资源为中介门店带来更多的业务支撑和生意机会。 当然,不是所有的中小微中介都能拿到“船票”,房友会对其资质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只有合法合规的中介服务机构才能入场。 房友虽然实行的是弱管控,但是,不代表房友没有底线——中介在接受房友的管理和培训的同时,必须也要接受惩罚红黄线,任何中介要是违反经济行业或者触发高压线就会被摘牌。有些城市还专门设立“先行赔付基金”,一旦买卖双方在合同基础上出现纠纷,如果判定是经纪公司存在问题,房友就会先把钱赔给小业主和消费者,确保其权益不受到任何损伤。 在整合资源方面,除了拥有二手房模式经验,房友背后汇集了大量开发商的新房资源,这也是它做平台的最强武器。对于做梦都想做新房分销的中小微中介来说吸引力很大。丁祖昱希望,“今年开始启动的一手房业务能够对中介门店是一个补充,今后能把一手房也作为房友的一个重要的业务支持,充分实现一二手联动。” 丁祖昱透露,未来,房友还会探讨一些新的中介业务,比如说金融服务,引入一些金融机构来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些金融方面的支持;装修服务,二手房买卖完成之后,提供给购房者进行装修相关的配套服务。 存量房时代下,面对火热的二手房行情,各家都凶猛扩张抢占份额、强化口碑。链家在年初启动轻资产扩张,拆分德佑品牌,并于4月底升级新平台“贝壳找房”;21世纪不动产也在三四线紧锣密鼓开放加盟,构建“M+模式”;58同城和安居客则抱团打造“全房源发布网”。 然而在丁祖昱看来,“无论是德佑模式、房友模式,还是21模式,已经不再重要,市场百花齐放,适合企业发展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