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间,朗诗地产发布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约59%及45%。 对于如此大幅的业绩下滑,朗诗地产表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朗诗地产美国房地产业务运营亦受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及房屋交付延期,进而影响本期收入及利润的确认。” 年报显示,朗诗地产去年全年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1.26亿元,来自美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9.22亿元。 “此外疫情导致美国个别地产项目发生存货减值,亦对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造成负面影响。”朗诗地产称。 去年总营收85.6亿,增速为近五年最低 7月15日,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发布截至上半年未经审核经营数据。 2020年1-6月,朗诗集团签约销售额约为126.33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2.69万平;朗诗地产签约销售额为121.31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0.66万平。 2019年,朗诗地产实现签约销售总额约405亿元,擦线完成400亿销售目标,较上年同比增长6%;总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5.1%,为近五年来最低;核心净利润14.1亿,同比增长11.4%。 从平均售价来看,2019年朗诗地产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07万元/平方米,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3.34万元/平方米。 而查阅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朗诗地产2018年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66万元/平方米,据此计算,朗诗地产中国地区的房地产销售均价同比下滑幅度达35.5%。 此外,朗诗地产2018年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4.01万元/平方米,亦下降了0.67万元/平方米。 不仅如此,朗诗地产去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100万元,超过2017-2018年度计提总数的三倍以上。这表明,其在建和完工楼盘跌价较大。 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来自中国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约31亿元,而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近8个亿。 新增土储持续下降,权益占比不足30% 朗诗地产业绩下滑,主要受制于其土地储备的规模。 数据显示,朗诗地产近四年的新增土地储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16年至2019年,朗诗地产获得土地储备面积分别为679.64万平方米、635.30万平方米、671.96万平方米、254万平方米。 此外,朗诗地产也在其他赛道展开了布局。然而,多元化业务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盈利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去年上半年,朗诗地产将多元化的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为了扩大规模,朗诗地产于2014年开始试水“小股操盘”模式,此后权益占比持续下降。 在朗诗地产操盘的项目中,股东权益逐年下降,其中2015年为70%,2016为40%,2017年进一步降至30%。 2016年,小股操盘的效果显现,朗诗地产当年销售额实现了100%的增长。 近年,“合作开发”带给朗诗规模的拉升,也似乎后劲不足。自2016年销售金额涨幅巅峰后,朗诗后三年的销售金额增长分别为13%、19%、6%,其中2018年虽增长19%,但仅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3%。朗诗2019年营业收入的增速15.11%,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 与规模放缓同步的,还有利润减速。 2019年朗诗地产归母净利润增速从91.68%降到了5.3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8.3%和17.5%,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下滑。且2019年利润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减少近1亿元。 2019年,朗诗地产新增项目可售货值513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仅为27%。到2019年末,累计可售货值为1314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为24%。 然而,随着权益占比持续降低,朗诗地产的“绿色”招拍也受到影响。在标准研究院连续三年评选的“中国绿色房企绿色星级”上,朗诗地产获得认证的面积不断减少,近三年二星和三星合计占比分别为5%、4%、2%。 经营净现金流五年来首次为负,债券利息高达10.75% “疫情之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以现金流为纲的工作,现金为王,以收定支,先收再支。”朗诗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申乐莹称。 首席财务官申乐莹此番表态的背景是,朗诗地产近年来现金流持续恶化。截止2019年12月31日,朗诗地产持有现金约47亿,较2018年度减少11亿,降幅高达2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15日,朗诗地产发行本金总额为2亿美元,于2022年10月21日到期的优先票据,票据自2020年1月21日起按年利率10.75%计息。 然而,利率高达10.75%的债券,最终仍然折价发行。根据公告,朗诗地产该票据发售价为票据本金的97.284%。 朗诗地产表示,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作一年内到期的现有中长期离岸债务再融资。 此外,朗诗地产2019年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4%的水平,大幅高于TOP50房企平均融资成本均值6.35%,资产负债率达到76.38%。 2019年,朗诗地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3亿,为近五年来首次负值。 “我们可以发展慢点,但是要确保自己安全,朗诗是长期主义者。”朗诗地产董事会主席田明说。 折戟“多元化业务” 在现金流不乐观的情况下,朗诗地产只得将处于亏损阶段的“多元化业务”剥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刮起一股“更名潮”,其中多数房企将其公司名称中的“地产”字样抹掉,换为“集团”等,而原因多为“多元化业务”改革。 朗诗地产是百强房企中,唯一一个更名“去地产化”后,又改回来的房企。 2019年8月,朗诗地产宣布拟由“朗诗绿色集团”更改回原名“朗诗绿色地产”。这背后或是其“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更改公司名称有利于凸显及匹配公司聚焦绿色地产核心业务,有助更好地反映公司业务的新发展策略,亦有利于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2019年6月,公司已经将旗下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剥离至控股集团。”朗诗地产对此解释。 朗诗集团作为起家于南京,深耕长三角的房地产公司,其主打的 “产品差异化、资产轻型化、收益多样化”战略备受关注。 2013年,朗诗在港上市,名为“朗诗绿色地产”。然而近年来,伴随来自中国金茂、阳光城、当代置业等诸多房企都打出了“绿色”的标识,以“绿色地产”为核心的朗诗地产受到各方的冲击,其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下降。 房地产评论员薛建雄分析称,朗诗地产使用各种节能技术,但维护成本高昂,因而一直发展不理想。在近年以高杆杠高周转为主流的住宅开发中,运用环保节能技术开发,速度难以上来,因此影响了其竞争力。 2018年2月,朗诗绿色地产曾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彼时,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表示,企业更名是朗诗转型升级新战略的必然结果。 “朗诗正积极开拓轻资产经营和各类绿色运营服务业务,已从传统地产开发延伸至长租公寓、养老服务、绿色建筑设计、物业服务、装饰、地产金融等业务领域,现有名称与多元化业务无法匹配。”彼时朗诗地产称。 然而仅仅一年,朗诗地产的多元化尝试便戛然而止。2019年5月,朗诗地产与控股股东朗诗集团签订协议,将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租公寓、物业管理咨询、建筑设计咨询、园林绿化景观和综合生活服务这5项业务剥离至控股公司朗诗集团,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9.81亿元。 此后三个月,朗诗再度更名回“朗诗绿色地产”。
为进一步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统一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和领域,依据《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相关单位要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为基础,结合各自领域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绿色债券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征求意见稿指出,对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发布前已处于存续期或已核准、已完成注册程序的债券,在绿色债券认定和资金投向上仍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有关适用范围执行,并自下一次信息披露开始报告资金投向是否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对于在发布前尚未获得核准或未完成注册程序的债券,适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
罗汉堂基于全球公开可得的大数据,开发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简称PET),并由新浪财经中文独家首发! 本周疫情经济追踪情况 全面爆发仍在加剧,少数早期控疫成功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复 截至7月27日,全球新冠确诊人数约1650万。从3月11日WHO宣布新冠全球大流行开始,到全球1000万确诊病例花了三个半月(108天),而再到1500万仅仅花了24天,在那之后以平均每天约25万的速度加速增长,预计8月上旬全球确诊人数会突破第二个千万,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显著更高。 确诊人数排名前五且新增速度也名列前茅的美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分别来自全球各大地区,疫情在几乎所有地区同时爆发,即使是早先已经取得控疫第一阶段成功的一些国家的疫情也开始出现反复。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单日增幅最高的五个记录中有三个都出现在过去一周;欧洲的西班牙也出现了明显的疫情反弹,单日增幅超过2000人,回到4月下旬的水平。 数据来源:欧盟疾控中心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截至2020年7月27日。 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显示,截至7月27日,在132个被追踪的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73个,相比上周数目净增加了1个;52个国家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本周二者的平均经济活跃度分别维持在96%和92%左右,这一指标已经连续数周没有明显变化。几乎99%的新增确诊病例都在应对期和低谷期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新冠病患的恢复率在过去一周提高了3个百分点,整体死亡率也略有下降。 除去大洋洲略有上升而南亚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大部分地区过去一周经济活跃度的恢复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数月的经济收缩已经对部分行业如航旅文娱以及全球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恢复。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为避免新一轮的疫情大范围蔓延,经济活跃度仍将受到压抑。 绿色恢复刚刚起步、知易行难 为应对经济衰退,全球各国承诺投入的经济刺激资金至少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2019年的GDP,也远超2008-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刺激资金。各国在3-4月间的早期紧急救援方案大多是“无色”(既不是环境友好的不是绿色,也不是环境有害的棕色),着重于保持流动性、偿付能力和基本生计。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已经度过早期的危机之后,中长期经济恢复已经被提上日程,其中针对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恢复经济刺激方案中绿色转型是重要的话题之一。诺奖学者斯蒂格利茨牵头的一项针对G20国家央行和财政部官员和经济专家的调研结果显示,降低基础设施能耗,提高建筑效率,教育和培训投资,自然资本投资以及清洁技术研发等五项政策,在经济乘数和环境影响指标上都具有很高的潜力。长远来看,绿色财政恢复计划可以使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并且更具包容性和平等,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也能防止流行病情况的加剧。 欧盟成员国已经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下一代欧盟”经济刺激方案,将发行7500亿欧元的共同债务,以帮助成员国缓解经济下滑。该计划旨在通过各种措施来支持《欧洲绿色协议》,加速实现环境目标的进度, 包括对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效率,投资于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本的政策等。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资金专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连同欧盟下一个7年1万亿欧元的预算,将构成历史上最大的绿色刺激计划,且所有支出必须与《巴黎协定》削减温室气体的目标一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农业也得到特别重视。 和欧盟相比,其成员国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例如七国集团国家,并非都在绿色恢复有同样的雄心。从经济咨询机构VividEconomics对最新公布的经济刺激方案绿色刺激指数来看,七国集团经济体出现明显的分化。 绿色指数为正值的国家包括法国、英国和德国,它们的刺激方案中均包含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升项目。法国对法航-荷航和德国对汉莎航空的救助方案均包含环境条款,例如采取更高标准,比先前设定的到2030年减排超过一半,减少短途航班鼓励更多使用铁路交通等;但英国总计22亿美元航空公司救助方案并没有绿色条件。 意大利的刺激方案包含一定的光伏能源绿色补贴并鼓励低碳能源领域的发展,但其对航空公司的救助计划中没有绿色条件。加拿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也通过了一些绿色措施,但也包含了大量对污染能源基础设施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但是与美国正在发生的大规模环境放松管制相比,加拿大支持化石能源措施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要低得多。美国提供给十家航空公司的总计6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没有任何绿色条件。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行政命令明确指示各机构优先考虑经济复苏从而使污染者免于任何“可能抑制经济复苏的规定或要求”。 欧盟的方案虽颇具雄心,但还需要设计更完善的规则来确保资金投入不被用于支持棕色发展;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也有可能改变其经济恢复的颜色,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于7月中呼吁把总金额2万亿美元的气候友好型基础设施方案加入经济复苏计划,以及在司法部设立一个新的“环境和气候司法司”提供制度保障。后新冠时代的绿色恢复刚刚起步,但今天的决策会对未来的人类福祉,包括下一次大流行的可能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2020年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活动日期间,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全省住建系统代表及企业代表,观摩位于海东市的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秉承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绿色建筑”正在青海省普及。 近年来,我省建筑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工程建设标准和建筑科技创新得到长足发展。其中,西宁市率先出台了《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奖励办法》,据统计,西宁市2019年度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5%,已超过国家“十三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50%的目标,完成了绿色建筑从无到有、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进、从低星级到高星级绿建,处于跳跃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21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面积约1442万平方米,其中中房·萨尔斯堡蓝韵项目荣获西宁市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碧桂园·御川府、西宁万科城等40个项目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西宁海湖万达广场购物中心、西宁新华联广场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标志着我省城乡建设事业绿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时期。 活动期间围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对推进发展绿色建筑形势与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还对我省最新发布实施的《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青海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和验收规程》两项标准进行宣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科技处处长马淑珍表示,这两项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规范我省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工作健康开展,有效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和构件检查验收,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成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国家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也提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政策支持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造施用有机肥,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组织,加快有机肥应用,促进种养结合。 政策的加码以及绿色发展的趋势所向,部分相关农业企业纷纷投资建设有机肥项目。亚盛集团7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亚盛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600万元投资建设有机肥项目。 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建设5万吨/年有机肥产品生产装置以及相关辅助设施,拟新建18000平米车间,其中包括发酵车间、有机肥料加工车间、陈化车间、原料及成品仓库,并配套给排水、采暖、供电等辅助设施,新增办公楼、宿舍以及分析化验室等配套设施。 亚盛集团是集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研发、农资服务、商贸流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公司集中核心优势培育壮大具有发展前景的“拳头产业”和“拳头产品”。确定牧草、啤酒花、马铃薯等七个产业为“拳头产业”;颗粒啤酒花、苜蓿草、马铃薯、黄冠梨等八个特色产品作为“拳头产品”。 谈及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原因,亚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机肥在我们产品的培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农产品自身物质与能量的再循环,而且能够净化生态环境,使废弃资源再生。另一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是绿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上述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达到年产5万吨颗粒有机肥的生产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能够为公司种植基地的土壤增加优质的有机肥供给量,改善土壤环境,保证作物稳产増产,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能,减轻病虫草害,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产品基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李光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机肥代替化肥可以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能节省能源节省耗费,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此外,有机肥行业的发展也会消耗养殖业的排泄物,减少养殖业的污染,降低养殖业的成本,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在李光洲看来,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形势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用有机肥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增加国内优质农产品和肉类的产量,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让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又特别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各地正着力发展现代种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绿色转型……中国人用沉稳有力的双手托起中国碗,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护好良田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仅靠育良种,还要靠种良田。 在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莲花山村,顺鑫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喜江说,以前这里十年九旱,再加上粗放种植方式,脚下的黑土地逐渐变薄,种田收益越来越少。 3年前,合作社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秋收后将玉米秸秆还田,春耕时再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保护性耕作能够保墒,减少风蚀,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刘喜江说,短短3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 为了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在各地不断推进。广西建设高标准农田约2660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8.45%;安徽今年将建成467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站在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略芝村地头,成片玉米田一望无垠。略芝村党支部书记武生魁说,村里耕地是盐碱地,大家用井水浇地,浇过的地表都是白色的盐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村里修了渠,用黄河水浇地改良土壤,再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地质量变化显著。 武生魁告诉记者,项目区2200亩耕地每年可节水9.46万立方米。小麦每亩平均产量由改造前的350公斤提高到381.2公斤,今年每亩平均产量更是达500公斤。“浇地、播种、施肥、收割都是机械化,人力投入少了,收入多了。”他说。 高标准农田更易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在吉林省大安市佰澳格林农场,稻田被分成整齐的地块,地块配置了水位传感器、流量检测仪等,可以实现节水灌溉、精准灌溉的效果。 重当前也谋长远,各地推进“藏粮于地”,守牢耕地红线,保护良田沃土,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底气。 中国碗装好粮让百姓吃得好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随着我国粮食在生产数量上稳定提升,提升绿色品质、实现绿色生产有了更加从容的空间。 黑龙江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今年种植水稻36万亩,其中有机水稻10万亩,绿色水稻26万亩,这一种植结构不是“拍脑袋”的结果。2019年底,这家合作社联社通过对全国各直营店、网络销售平台的销售额、交易量、消费者评价进行大数据分析,制订了种植计划。 为顺应市场需求,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减“肥”、控药的“绿色农业”也在各地开展。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集贤村,华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边振华说,过去种地主要施用化肥,改用有机肥后,“明显感觉土地有劲儿了”,产量也有小幅提高。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优先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同时建立可追溯体系,让百姓吃得放心。 为了种出口感更好的稻米,不少农民主动放“慢”脚步,“让土地喘口气”。 刚过去的夏收季,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种田大户许芳的3000多亩土地没有收获小麦,她却不着急。“传统的种植方式是一季稻一季麦,土壤肥力透支,水稻品质也逐年下降。”我国从2016年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后,许芳尝试以种植紫云英代替小麦种植,开始“养地”。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紫云英是绿肥,4月底是盛花期,将紫云英翻耕到田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许芳说,轮作休耕提升了水稻品质,价格翻了两三倍。随着地力改善,种植下一季水稻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减少了。江苏很多农户像许芳一样尝到甜头,轮作休耕试点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面积逾百万亩。 以绿色优质为导向,打造好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韦斌华说,广西从2018年开始以绿色食品为准入标准,打造“广西好嘢”农业品牌目录,共选出199个品牌,品牌总价值超1500亿元。“广西将做大做强‘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让百姓吃得健康,吃得好。” 碗中装好粮,“绿色”生“金色”。在保障供给数量的同时,各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我国农业正向着绿色、优质方向发展。(参与记者:王建、宋晓东、薛钦峰、王飞航、赵久龙、陈健、周勉、何伟、姜刚、王君宝、吴慧珺、贾云鹏)
7月23日,作为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课程之一的“气候变化大讲堂”面向全球师生开课。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是“后疫情世界的气候治理”,邀请法国前气候大使,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亚娜女士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受邀发表荣誉致辞,这也是古特雷斯先生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师生公开演讲。 古特雷斯指出,作为前所未有的危机,新冠疫情事关卫生、经济、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暴露了各个国家、各个社区之间严重的系统性不平等现象。他表示:“协调不力的政策有可能锁定甚至加剧本已不可持续的不平等现象,逆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减贫之路,导致未来较高的排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一致采取行动。” 古特雷斯强调,全球变暖正在加速,过去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洪水、长期的空气污染、干旱和野火正在摧毁生命、商业和生态系统,食物和水资源的短缺正在加剧武装冲突,如果不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糟。他特别强调各国在拯救、重建和重置经济的过程中应考虑六大气候行动,即让社会变得更具韧性,确保公正的过渡;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可持续增长;对工业、航空业和航运业的救助应当以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作为前提条件;停止在化石燃料补贴和煤炭资助上浪费资金;在所有决策中考虑气候风险及全球各国应携手合作。 古特雷斯高度肯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中国部署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比任何国家都要多。全球超过50%的电动汽车在中国销售。中国还生产了全球99%的电动巴士。他表示:“在绿色发展的全球竞赛中,行动迅速的国家和公司将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随着世界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中国可以通过采取大胆行动收获巨大利益,包括更加强劲的增长、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加清洁的空气、更好的健康水平。”古特雷斯还高度评价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鼓励青年不断创新、不断发声,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全体师生以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其他成员学校和清华大学全球合作伙伴学校的师生,向古特雷斯秘书长感谢。邱勇介绍清华大学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特别是2019年5月,来自六大洲的12所大学在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引领全球大学共同践行应对气候变化的使命。2019年11月17-19日,由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发起的首届研究生论坛,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55所高校的150余名研究生参加,大家深入研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签署了《气候变化青年宣言》。邱勇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时代的先锋,他期待青年率先行动起来,勇敢承担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断汲取力量,奋力前行。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尽管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节奏,但《巴黎协定》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不可逆转,应对气候变化仍然在全球治理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议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古特雷斯提出的“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倡议为世界各国在合作抗疫的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危机、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确立了行动方向。解振华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完成2020年前承诺目标。尽管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未来中国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高质量复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解振华指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巴黎协定》,提高行动力度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焦点。他希望各方将防控疫情、恢复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健康、保护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增效,确立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和势头,为《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法国前气候大使,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亚娜就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及中欧关系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疫情后复苏计划的速度、规模和内容对于我们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欧洲和中国这两个世界领先的地区和国家共同努力,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图比亚娜介绍欧洲委员会于2019年12月提出的《欧盟绿色新政》是使欧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即使面对当前的健康和经济危机,欧盟仍承诺坚持这个前进方向。图比亚娜指出:“作为对疫情的最新响应,欧盟本周决定了未来7年的欧洲财政重点,将1.8万亿欧元一揽子计划的30%,即5500亿欧元用于资助气候行动,这是关于欧洲如何计划进行绿色弹性复苏的重要政治信号。” 图比亚娜强调,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和国际合作。气候治理是建立新的全球合作精神和形式的最佳问题,不应将复苏计划与明年5月在中国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谈判、明年11月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视为各自独立的轨道,而应扩大到围绕绿色新政和生态文明建立的更广阔层面。图比亚娜最后强调:“欧盟和中国拥有所需的不仅是确保从疫情中迅速复苏,而且是可以确保使世界踏上通往绿色、可持续和公平未来的新道路。”演讲结束后,图比亚娜同全球师生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全球气候治理的趋势和走向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场大讲堂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李政主持。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现场点评:“携手实现绿色更高质量复苏,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事业。不管前方有什么挑战或困难,只要坚持全球合作,践行低碳发展,我们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关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成立于2017年10月,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担任院长,致力于打造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和政策交流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和方案。气候院的工作内容包括对话与交流、战略研究、教育与培训三个方面,已经成功打造“气候变化大讲堂”、“巴黎协定之友”等品牌旗舰项目,开展了2050低碳转型、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等战略研究项目,并组织了多期南南气候合作培训班。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形成了国际品牌影响力、国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研究实力三大优势,成长为领域内知名智库。 关于气候变化大讲堂 “气候变化大讲堂”是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打造的在气候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对话与交流平台,也是面向清华全校学生开设的专门课程。大讲堂邀请世界各国气候领袖来分享他们对于本国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交流如何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行动和倡议。讲堂开讲期间进行同步网络直播,单场讲座观看人次达1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