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组织召开全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做好今年金融扶贫的重点工作,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继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会议还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扶贫领域融资风险,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管好用好扶贫小额信贷,防止风险累积。 会议指出,金融系统在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贷款覆盖面稳步提升,“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基础金融服务明显改善。 会议指出,继续推动金融支持和产业扶贫结合,对受疫情影响的扶贫龙头企业,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要求。继续抓好巡视整改和作风治理,排查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担当作为不够、政策把握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确保及时整改到位。要高度重视扶贫领域融资风险,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管好用好扶贫小额信贷,防止风险累积。 多地正在推动金融扶贫风险防范和化解。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获悉,其按月开展扶贫小额信贷质量监测,按季对辖内扶贫小额信贷逾期和不良贷款金额较高的机构进行通报。向省联社发送风险提示函,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推动省联社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收回的贷款进行评估,提前做好风险研判。与此同时,探索市场化风险化解模式。推动省内保险、银行、期货机构加强合作,在延安等地试点“保险+期货+银行”扶贫模式,其中,2019年富县苹果投保1371万元,共计赔付1800万元,是郑州商品交易所最大的苹果价格保险项目理赔额度,覆盖贫困户511户,受益362万元。 会议要求,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切实拿出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全面压实责任,确保完成全年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扶贫小额信贷延长还款期限等。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适当增加信贷政策弹性,统筹平衡好信贷投放和信用风险。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体系。认真总结金融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梳理研究金融扶贫政策的延续与优化,完善2020年后针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发展普惠金融,做好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接续。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8万亿元;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5月份信贷和社融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一方面说明随着疫情趋于平稳,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实体经济恢复情况较好;另一方面表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的力度加大,“宽信用”状态正在加速形成。 政府债券融资高增长推动社融多增 5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升0.5个百分点至12.5%,延续了疫情后的快速增长势头,增速创过去两年新高。当月新增社融3.19万亿元,略高于预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表示,从社融结构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上升主要与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三项指标上升相关。5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5万亿元,同比多增364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4万亿元,同比增加7505亿元;企业债净融资2971亿元,同比增加1938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5月份地方债发行1.3万亿元,创地方债单月发行量新高。“再加上国债、一般债发行,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董希淼说。 李义举表示,由于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在9月底前发完,预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将拉动三季度社融增速保持高速增长。 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推高信贷增速 5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继续回升0.1个百分点至13.2%,连续第3个月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略高于预期,同比多增2984亿元。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781亿元,占同比增量的绝大部分。 李义举也表示,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加是人民币贷款上升的主因。数据显示,5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4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305亿元,达到去年的2.1倍。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加,反映出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未来随着投资的不断修复,人民币贷款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基建领域较强的信贷需求将拉动人民币贷款增速上升。 与此同时,居民部门贷款在信贷投放中的占比也在逐步回升。5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662亿元,叠加短期贷款2381亿元,5月份投放居民部门的信贷达7043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3月至5月,居民部门贷款在当月信贷投放中占比分别为34.6%、39.2%和47.5%,呈持续攀升状态。 M2增速稳定后续或将维持升势 5月末M2增速维持在11.1%的水平,略低于市场预期。而M1增速由5.5%反弹至6.8%,上升幅度明显。 对于M1增速的反弹,陈冀认为,这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有逐渐回升的积极信号。随着前期各类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以及复工复产进度逐渐接近或达到疫情前水平,M1增速逐渐确认反弹趋势。 对于M2增速的持平,陈冀分析认为,主要受到财政存款回笼资金1.31万亿元的拖累,财政存款单月新增规模为2005年以来之最。“但事有特殊,疫情期间向后递延的税收可能复工复产后在5月出现了集中缴纳。在未来积极财政和税款缴纳正常化之后,M2增速大概率延续上升步伐。”陈冀认为,驱动M2增速持续回升的因素依然显著。信贷增速的持续攀升,金融机构购债参与直接融资的信用创造扩大等因素都是推动M2持续向上的积极因素。 关注套利行为防止资金空转 对于5月份信贷社融高增长、信用扩张加速的原因,粤开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表示,一是政策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二是今年在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下降,一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8%,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个基点,债券融资成本降至近年新低。在银行充裕的信贷供给和低融资利率环境下,企业举债融资的倾向都会比高利率环境下更强。 李义举则提到,在货币社融高增速和低利率情况下要关注企业资金套利行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债券收益率及贷款利率下行,与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产品出现利率的倒挂,存在套利空间。部分企业获得低利率贷款后,可能并未将资金用于生产,而是投资于股份制银行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获取利差收益。”李义举说。 今年4月份,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李义举表示,这种资金套利行为不利于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未来监管政策需规范结构性存款带来的套利机会。 此前,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流动性总量调控力度有所减小,5月债市收益率曲线明显上移。市场利率抬升的背后直指打击资金“空转”套利问题。随即5月份企业信用债融资受到冲击,5月份融资仅2900亿元,较3月至4月的9000亿元大幅收缩。 陈冀认为,在稳增长、保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持续保持。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李义举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化取向。近期,人民银行创立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加大长期流动性投放的同时,将更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多措并举缓解流动性的结构短缺,以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发展。
12月9日,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当月社融增量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 相比于10月新增信贷社融的季节性回落,11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如期反弹。总体看,11月信贷社融增长整体温和。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虽然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仅多增456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显示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强。 分部门看,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企业部门贷款新增781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18亿元;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3亿元;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1316亿元。 “从11月新增信贷分部门流向看,说明影子银行治理发挥积极成效,资金空转明显改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规模均明显收缩,除受年末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近期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整体看,11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小幅放缓,进一步确认本轮信贷扩张拐点已现。 对于明年一季度的新增信贷展望,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港股06178)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明年一季度银行贷款“开门红”有基础,因为信贷需求稳定,目前贷款储备项目也比较充分。 明年春节较晚,预计春节前信贷投放量会比较大,整个一季度新增信贷或呈现前高后低特征。 企业债净融资遇滑坡 M1增速继续保持高位 11月的社融存量规模增速同样环比略微下滑,且从社融增量的结构看分化较大。政府债券净融资依然是支撑当月社融增量的主力,表外融资总规模变动不大。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11月委托贷款的持续好转或与企业流动性储备增加提振委托贷款供给相关;近期信托行业相关监管行动不断,预计信托贷款压降趋势维持;表内票据贴现需求的增长或是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的原因。 11月企业债净融资规模遭遇“大滑坡”。数据显示,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仅862亿元,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亿元和2468亿元。 11月新增贷款环比回升,带动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广义货币(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当月M2增速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M2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更重要的是,狭义货币(M1)增速连续数月走高,11月M1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 “M1增速维持相对高位主要是经济活力逐步恢复,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投资活动趋于活跃所致。”王一峰称。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12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将略有下降,这将确保年内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在20万亿元以内,新增社融达到35万亿元左右,均比上年明显多增。不过,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核心观点 11月金融数据仍然在数量和结构上保持较好表现,M1、M2增速也均环比回升,实体经济需求侧继续处于景气区间。但我们也注意到,社融增速在今年以来首次回落,意味着本轮信用扩张大概率已经“触顶”。我们认为后续社融在未来1年时间当中均将保持缓步回落的态势,2021年或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但以“信贷脉冲”衡量,整体“宽信用”对经济正向拉动还将延续到至少明年上半年,信用扩张的边际变化不会影响现阶段的经济复苏节奏。 事项 2020年12月9日,央行发布2020年11月份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信贷1.43万亿(前值6898亿);新增社会融资总额2.13万亿(前值1.42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3.6%(前值13.7%);M2同比增速10.7%(前值10.5%)。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正文 ▌银行信贷端:结构依然向好,同比继续保持多增。信贷11月净增1.43万亿元,净增量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图2),整体的信贷表现依然保持稳健,结构与近期贷款表现相一致,中长期贷款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企业融资层面,整体贷款净增7812亿元,中长期贷款当月净增5049亿元,继续明显好于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贷款的当月表现,同比增速仍处于加速期(图3)。同时票据融资重回正增长,净增804亿元,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而在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同样继续保持主导地位,11月净增5049亿元,同比多增360亿元,而短期居民贷款则净增2486亿元。整体来看,11月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仍以中长期信贷为主,边际变化仍然积极,反映信贷需求端仍然相对旺盛,而信贷的良好投放也将继续支撑实体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环比修复。 ▌社融增速:增速如期触顶,回落至13.6%,预计后续将开始缓步回落。11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额2.13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6%,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为年内首度回落,符合我们的预期。分结构看:人民币信贷层面,银行叠合非银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净增量为1.53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1667亿元;直接融资层面,受信用风险明显抬升等因素影响,11月净增量环比回落相对明显,11月信用债券净发行862亿元,同比少增2468亿元,境内股票融资771亿元,同比多247亿元;非标融资层面,信托、委托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均呈现净减少态势,合计减少2044亿元,基本与10月幅度类似,其中信托与表外票据为主要贡献项,但略好于去年同期缩减水平;政府债券方面,11月净增4000亿元,同比继续保持多增;其他融资方面,当月净增2411亿元。整体而言,11月的社融增速如期触顶,而伴随着政府融资同比回落、2021年资管新规的到期压力、近期风险事件上升所带来的信用债净融资相对压力,我们认为在未来至少一年的维度当中,社融增速将开始缓步回落,至2021年末或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至11.3%左右水平。 ▌ M2增速小幅回升至10.7%,M1增速升至10%。从货币供给端观察,11月M1增速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10%,而M2增速亦回升至10.7%。分析来看,M1增速的继续向好预示实体企业的经营活动仍在逐步加快,四季度经济将进一步受益于内生动能修复所带来的景气向上提振。而针对M2,往后看,我们预计后续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还将保持较快水平,拉动M2延续11月的修复速率,预计年末将保持在10.8%左右水平。 ▌如何看待信贷扩张的拐点来临?——我们认为尽管社融增速已触及顶部区间,但整体“宽信用”对经济的支持还将延续到至少明年上半年。整体来看,尽管从11月社融数据来观察,本轮信用扩张周期的拐点或已到来,后续社融增速大概率将持续性缓步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修复趋势已经结束。从“信贷脉冲”角度观察(图8),社融增速的相对变化通常领先GDP工业增加值大约三个季度,这意味着整体“宽信用”所带来的对经济复苏的正向拉动还将延续到至少明年上半年,我们认为在明年上半年以前,我国经济还将受益于本轮政策宽松所带来的滞后效应的提振,维持明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达19.5%左右的判断不变。 附录图表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11月信贷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社融增加2.13万亿,同比多增1406亿,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多增、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存乐观预期,增加资本开支意愿较强,年内扩信用延续,维持信贷今年新增20万亿左右、社融新增超35万亿的判断。2021年影响资本市场的两项核心逻辑是从再通胀(预期)到信用收缩,一季度可能是央行紧货币的尾声与紧信用的开始,央行除了通过MPA考核(如调整其中个别参数)压低各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可能还会增加月度窗口指导。 信贷同比多增,企业居民长期贷款保持强劲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增速12.8%较前值微降0.1个百分点,wind一致预期今年11月信贷增量同比减少,我们预测值1.5万亿仍然同比多增,数据符合我们的预判,目前扩信用仍在延续。一方面,11月为季节性信贷大月,近年来银行为了1月信贷开门红,往往在前一年的12月储备项目,信贷大月提前至11月,且今年10月较去年少两个工作日,部分项目贷款推后至11月发放。另外结构方面,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是主要支撑,分别增加5887和5049亿元,同比多增1681和360亿元,延续下半年以来的信贷结构优化,随着盈利改善,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进而增大资本开支,地产投资仍处高位,基建投资增速延续弱复苏,MPA考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等逻辑也均在延续。其次,我们在数据预测报告中提示,经济活动修复及企业债融资受限的情况下,贴现票据11月将相比10月有明显改善,11月贴现票据增长804亿,结束了连续5个月超四位数的负增长,验证此观点。截至11月,今年信贷累计新增18.4万亿,我们维持12月扩信用延续、今年全年新增信贷20万亿左右、明年一季度央行开启紧信用的观点。 社融同比多增,维持全年超35万亿增量的判断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与我们2.2万亿的预测值较为接近,wind一致预期认为同比少增。11月社融存量增速微降0.1个百分点至13.6%。结构方面,信贷、政府债券、企业直接融资是主要支撑。其中,1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2284亿元;受11月多项信用违约事件的冲击,11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回落至862亿,前值2522亿,但仍有正贡献;股票融资771亿元,也有环比回落但仍然同比多增。信托贷款受监管强化影响减少1387亿元,达到全年最低值,12月到期量较大,需关注其对社融的拖累,但预计12月信贷、政府债券保持稳健,且贷款核销或继续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总体看,我们认为今年全年社融新增规模超35万亿较为确定,增速能稳定在13.5%以上高位。 M2增速反弹符合预期,M2-M1剪刀差继续收敛 11月末,M2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反弹0.2个百分点符合我们的预测,11月央行对基础货币把控核心是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紧平衡的状态,财政资金“淤积”及财政支出节奏仍是影响M2增速的核心。随着实体经济活力继续提高,11月M1增速继续大幅上行0.9个百分点至10%,M2-M1剪刀差已经由今年1月的8.4个百分点降至11月的0.7个百分点,预计至明年一季度,仍有继续收敛甚至转负的概率;11月M0增速10.3%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可能是央行紧货币的尾声与紧信用的开始 2021年影响资本市场的两项核心逻辑是从再通胀(预期)到信用收缩。从通胀常见的三种驱动因素(货币超发、供给收缩、需求拉动)看,当前均无长期可持续逻辑。2021年一季度可能是央行紧货币的尾声与紧信用的开始,随着经济修复,央行更加关注金融稳定问题及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信贷、社融等实体部门负债端数据将经历压降的过程,2021年一季度信贷需求旺盛,央行除了通过MPA考核(如调整其中个别参数)压低各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可能还会增加月度窗口指导。叠加广义赤字也会收缩,预计社融增速也将出现回落,这将是2021年货币政策调控主基调。预测2021年M2增速回落至9.5%-10%左右,人民币信贷增速回落至11%左右,社融增速回落至10.9%左右,与之相对应的信贷、社融全年新增量分别为19和31万亿元。 风险提示 信用违约事件集中爆发,扰动货币政策收紧节奏 正 文
12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11月金融数据,广义货币M2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较此前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体现出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的态势,信贷增长整体温和,不过信贷扩张也显现寻顶的迹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信贷逐渐趋向紧平衡,但结构优化仍然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信贷扩张有寻顶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信贷增长整体温和。首先,M2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速,“意味着整个货币流动性还是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M1增速继续回升,M1代表着企业的活期存款,说明经济进一步趋于活跃。预计12月到明年年初,M1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基本符合了市场预期。从结构上来看,11月中长期贷款增10936亿元,同比多增2041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5049亿元,同比多增360亿元;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在11月增5887亿元,同比多增1681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信用扩张有寻顶迹象。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量继续减少,或与去年同期较高的商品住宅销售基数相关;从商品房销售高频数据看,当前房屋销售仍在改善,预计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继续温和增长。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仍有多增,但同比增量也在下滑。明明解释原因称,一是产能利用率仍处高位,资本性开支相关融资需求仍存;二是近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上行,信贷条件有收紧迹象,令信贷改善幅度下滑;三是11月并非政府性基金支出大月,基建投资带动的信贷或减少;四是银行在负债端来源相对受限的情况下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 政府债是社融增长支点 11月社融数据显示,基本延续了此前两个月稳步增长的态势,政府债券成为社融增长的支点。 11月,社融增量为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406亿元;社融同比增速13.6%,增速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对实体人民币贷款增量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 不过,受到近期信用债违约频发的影响,11月新增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同比少2468亿元。连平对记者表示,这种状态后续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债市局面得到控制,明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政府债券增4000亿元,同比多增2284亿元,“财政融资是11月社融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预计12月财政融资仍将是社融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明明表示。 表外融资总规模继续压降。具体来看,委托贷款降31亿元,同比少减928亿元;信托贷款减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626亿元,同比少增1196亿元。11月表外融资增量同比多减982亿元。 明明表示,11月表外融资总规模基本不变,委托贷款的持续好转或与企业流动性储备增加提振委托贷款供给相关;近期信托行业相关监管行动不断,预计信托贷款压降趋势维持;票据贴入需求的增长或是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的原因。 通过金融数据来看货币政策,连平认为,至少到明年年初,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都不会再有大动作,比如调整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年底市场流动性可能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变化,央行主要还是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保持流动性的平衡,做到既不让市场缺钱,又不让钱溢出来。 温彬表示,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流动性分层导致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有所增加。而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