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滴滴出行旗下青桔品牌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国网什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两轮出行能源服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绿色出行行业。作为本次合作的首个项目,双方共同运营的共享电单车业务也在江苏宿迁正式通电开城。双方将结合宿迁独有的城市、旅游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定制化的绿色出行服务。在宿迁之后,全国更多的试点城市也将全面接入。 据了解,作为行业领先的共享两轮车品牌,青桔此次携手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深耕的国网什马,除了在共享电单车的后续运营、供应链的融资租赁、电单车电池标准的统一等方面共同打造共享出行领域“运营增效”的新模式之外,还将充分发挥滴滴在交通领域的平台优势,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深入探索绿色出行供应链,不断推进出行工具的电动化。 国网什马是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和下沉市场最大新能源出行产业互联网平台什马出行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依托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以及什马出行在电动出行领域的深耕经验和产业链优势,全面开展产业供应链服务、充换电数字化服务、出行数字化服务、能源数字化服务以及相关增值服务,为新能源出行产业提供标准化、数字化的科技解决方案,并协同国家监管部门逐步建立充换电设备及使用监管的安全标准。未来在滴滴及青桔的数据系统与城市模型的基础上,国网什马将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缩短车辆蓄能供给响应时间,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优化用户骑行体验。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表示,在中央要求全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并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贯穿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全过程,为贯彻中央部署提供重要支撑。利用数据技术为电网赋能,将全面提升电网的感知能力、互动水平、运行效率,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电动出行作为社会交通发展及能源服务升级的重心,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及旗下国网什马等各专业子公司将积极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市场服务为导向,与滴滴青桔携手共同推动共享电单车的数字化发展,积极引领二轮充换电新的标准与技术,全面布局低速电动车充换电市场,为用户和社会运营商提供更多智能充换电解决方案。 滴滴出行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表示,随着电池新国标的出台,两轮出行能源网络面临着行业的深度整合,而共享出行作为使用频次最高、交互性最复杂、与人民出行需求最密切的使用场景,拥有着大量的数据和软硬件开发需求,是一块非常值得深耕的领域。 此次青桔与国网什马携手,将通过具体共享出行场景的合作运营与资源互换,有效减少双方在现有业务中软硬件的重复开发及建设,切实提高两轮能源服务效率,推进两轮能源标准的统一化与两轮能源网络的规范化,加速新基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编辑 张明富)
暴雪、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显而易见;而预警信息的应用,则能为出行提供决策支持。滴滴正在联合官方机构,尝试逐步向乘客和司机推送这些预警信息,让乘客和司机的出行更安全。 5月20日,滴滴和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进行云签约,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播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 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滴滴在交通领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共同建立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共享通道、工作流程和数据反馈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在出行场景的落地应用,触达需求人群,参与到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的决策中。 据了解,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进行深度合作的互联网出行企业,滴滴出行是第一家。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希望国家预警中心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探索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融入城市信息化进程,以场景化为载体推动与行业的信息融合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资源,在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上建设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站”,在提升覆盖面的基础上,推动更高的信息到达率、内容有效率和公众使用率上;推动科研和技术上的深度合作并在试点应用,通过联合研究、探索及建立试点示范,将合作成果真落地、见实效。 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庞基敏则表示,滴滴将以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指导下,不断扩展合作领域,共同探索、强化科技创新,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出行需要,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数据正逐步接入滴滴平台。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和发生中,滴滴出行APP端会自动对用户发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提供天气信息,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该功能已陆续在全国30个城市上线,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针对司机的推送也在逐步尝试。滴滴司机APP端目前在长沙和厦门两个城市试点,推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和语音播报,协助司机师傅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出行安排。 此外,双方合作还将试点培育“气象+交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联合培育气象与交通数据融合后的新产品新应用,保障人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并且联合研究预警信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应用与社会价值,如结合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在滴滴平台的传播数据,联合开展用户出行行为策略影响研究。 前沿的自动驾驶和道路协同领域也是应用场景之一。据滴滴出行首席统计学家朱宏图介绍,出行平台、智慧交通等一系列的交通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活和城市管理中,取得及时有效的气象数据对交通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历史气象数据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辅助未来交通场景的应用设计,如在自动驾驶、道路协同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编辑 田冬)
5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嘀嗒出行五一集卡(拉新用户)活动提现却被封号的投诉量激增。 有用户发文表示:嘀嗒出行推出的五一集卡活动,要求邀请好友助力,得现金奖励,达到100元可以提现,提现时间为5月7日。但到5月7日却提现不出来,显示账号不安全,不可参与活动。而活动规则里面的“其他说明”是最后才加上的,活动前期并没有该内容。此前该活动还改过一次活动规则,降低了获得奖励的数量。 所有疑似风险账户及余额提现功能一律封禁 一位消费者5月7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发文称:“参加嘀嗒出行五一活动时,并未告知我的账号不安全,而且我正常参加完活动,一个朋友一个朋友拉的,没有一点异常!到了嘀嗒出行规定的提现日却说我账号不安全不能参加活动!不能提现!我已经把人都邀请完了,最后告诉我不安全!虚假活动!现在账号还被封禁10年!希望嘀嗒出行给出合理解释并赔偿损失。”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其他说明”中,有红色加粗的两条说明。 嘀嗒出行在5月8日上午发布声明称,5月7日即五一活动红包提现日期,嘀嗒出行反作弊技术团队监测到有异常账号进行违规操作。为防止互联网黑灰产业链利用平台活动非法牟利,暂时封禁了所有疑似风险账户及相应余额提现功能,并针对所有疑似风险账户进行逐一排查,截至5月7日16:00,嘀嗒平台已解禁部分正常账号,其余疑似风险账号将在仔细排查后,陆续解禁。 从上述声明中可以发现,嘀嗒出行是“封禁了所有疑似风险账户及相应余额提现功能,并针对所有疑似风险账户进行逐一排查”。 正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让无辜的用户也跟着躺枪。 有用户称“玩不起,别玩” “我是听别人说起这个活动才去参加的,5月7日想提现时却发现账号无法登陆,我就找客服。过了一两个小时,客服说我账号解封了,但我目前提现还没成功。”山东济南的郭先生5月8日下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图为嘀嗒出行发给郭先生的短信。 嘀嗒出行所提的“互联网黑灰产业链”也就是传说中的“羊毛党”,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头等头疼的问题,有公司甚至因为经不住羊毛党“薅羊毛”而破产。 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宗先生。 宗先生表表示,“从技术手段上来讲,发现作弊账户并不难。羊毛党的手机号、设备号、ID等都是可以查到的。此外,还可以通过账户的行为来判断,比如同一个IP地址下是否堆积了大量的手机号”。 宗先生提醒:“羊毛党的行为确实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但公司不能因为自己活动的漏洞而侵犯到其他普通用户的权益。” “像嘀嗒出行这样的活动,一定是有真实用户参与的,如果一刀切都先拒之门外,一方面可能说明真实的用户不多,公司并不在意,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太在意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认为用户反正有钱就会来。”宗先生表示。 宗先生还称:“嘀嗒出行此次活动,是简单粗暴的‘分享裂变’玩法,是一种老派的营销手段,虽然老派,但对下沉用户非常有效,最后就看公司能不能让正常用户提现,如果不能就是欺诈。” 有不少用户在安卓市场“嘀嗒出行”的应用下评论“玩不起,别玩”、“没有诚信的商家”等。 5月8日,记者联系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其给记者发送了上文提到的公司声明,并称“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处理进展”。 顺风车业务面临监管和用户投诉的双重挤压 与攻城掠地的滴滴相比,2014年成立的嘀嗒出行一路走来堪称“佛系”。李金龙曾对媒体表示,坚持做真顺风车,这也是嘀嗒能在滴滴的围剿下活下来的原因之一。真正的顺风车的体验,是快车和“伪顺风车”替代不了的。 截止到目前,嘀嗒出行只做顺风车和出租车两个业务。来自36氪的文章显示,嘀嗒出行出租车不赚钱,顺风车定价比滴滴顺风车低20%,每单只收一两元钱的信息服务费。平台上1200万司机,平均一天只接1.3单。不做快车、专车,不跟出租车师傅抢生意。 但在今年2月底,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嘀嗒出行”却因为违规从事顺风车业务而被约谈。 经查,“嘀嗒出行”平台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责令“嘀嗒出行”平台公司立即整改,关停该业务。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嘀嗒出行”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对此,依据相关规定对“嘀嗒出行”予以15万元行政处罚。 除了被监管处罚,疫情期间还有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今天早上乘坐嘀嗒顺风车上班,首先平台给予的车号和实际的车号不符,然后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车上还有其他的乘客,而且先送的其他乘客,询问司机不解释。跟平台沟通,平台表示司机违规多拼。特殊时期,交通出行怎能如此大意!”
本报记者 向炎涛 受疫情影响,人们对于独立出行空间的需求正在提升,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自驾出行。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报告》显示,45.2%的消费者对于私家车添置、置换需求有所提升,尤其是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上班族”的长距离自驾通勤、公务用车,以及双职工家庭、二孩家庭对于“第二辆车”的需求,更是急剧增加。 此外,部分消费者“疫情期间用车”及“第二辆车”需求属于过渡性的用车需求,对于是否真的要买一辆车仍有犹豫;还有很多消费者受到首付款不足、部分城市有牌照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无法买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租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继去年10月杭州率先开启长租业务后,4月30日,小桔车服旗下小桔租车宣布在广州、深圳、东莞、南京、厦门、成都陆续开通该业务。在以上7个城市,小桔租车都可提供1个月、6个月、12个月租期的长租用车服务,租期内包含基础保险、维修、保养的费用,但车辆不得用于经营性服务。 据介绍,目前,小桔租车平台长租车型既包括高性价比的奇瑞EQ1,月租金最低可达899元/月,也包括小鹏-G3等科技感十足的热门新款车型,部分城市最低2599元/月即可进行尝鲜体验,而对于家庭出行、商务出行场景,也有多款三厢轿车方案可选择。主流车型月租金价格大部分在2000元左右,平均每日租金仅需几十元,相比短租平台的同款车型,总价格便宜近60%。而车辆的保险、保养、维修、充电、加油都可以通过小桔车服旗下小桔养车、小桔加油、小桔充电来完成。 小桔租车总经理刘杨表示,长租模式将是未来用车的新趋势。用户不必投入高额的资金去拥有一辆车,但不论在哪座城市、什么时间,当用户需要自驾出行的时候,都可以有一辆车供他使用,同时不必操心养车的一系列问题。小桔租车希望能够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这样的一站式用车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长租服务的兴起,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宜、灵活、省心的用车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租车”的方式获得一辆车长时间的使用权,既可以带来与私家车同样的用车体验,又不必操心首付、牌照、保险、维保等问题。同时相比买车,长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换车、退车机会,不必担心因车型不满意、城市变动、家庭成员增多等原因需要换车时,车辆贬值带来的烦恼。(编辑 上官梦露)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同时,为了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一些城市相继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便是其中之一。 4月30日,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滴滴出行也陆续加入各地消费券派送计划,首期将派发总额超过一亿元的出行优惠礼包,希望帮助用户出行更加安全和实惠。 据介绍,在天津,天津市网信办、文明办和滴滴共同发起,天津市商务局和工商联同时参与,发放总额1500万元的出行优惠礼包,包括滴滴快车券和出租车券。在成都,滴滴与成都市商务局合作,投入2000万元发放出行优惠礼包,可用于滴滴快车和优享。在广州,滴滴与广州市商务局、海珠区政府合作派发出行优惠礼包,总额为2500万元。 在河北、厦门、长春、重庆、南京、青岛、嘉兴、绍兴、郑州、贵阳、绵阳等地,滴滴也已经或即将向当地用户派发出行优惠礼包。以河北省为例,滴滴和河北团省委等联合推出“助力复工复产、释放壮大消费”活动,向河北全省用户和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发放总额820万元的消费券,其中包含滴滴网约车和青桔单车、电单车优惠礼包共720万元。 相关优惠礼包,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当地页面或相关城市专属活动页面领取,具体可关注滴滴APP或城市活动。 更多城市的出行优惠礼包发放,滴滴也在计划中。滴滴旗下的网约车、顺风车、单车、代驾、租车、充电、加油、金融等业务,也将持续投入补贴和优惠,以保障出行需求,提高司机收入。 滴滴表示,希望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帮助城市复工复产提速扩面,促进消费回暖,助力服务业复苏,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恢复健康发展。 据了解,疫情期间,滴滴还和小桔车服倡议合作租赁公司顺延车辆租金,累计为全国近30万名租车司机提供近10亿元的租金延免等各类帮扶。 另外,武汉网约车今日(4月30日)恢复运营。滴滴表示,城市完全复苏尚需时间,重新归来的广大司机师傅们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疫情之前的收入水平,滴滴将持续和广大司机师傅、合作租赁公司共同努力,平稳渡过复苏过渡期。(编辑 上官梦露)
12年来最长的“五一”小长假收尾,全国1.15亿人次出游,花了475.6亿元。去哪儿数据显示,以探亲游、周边游、郊区游为主题的小长假旅游带动了旅游信心和消费的恢复。其中,跨省出行人群探亲为主。 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可说迎来疫情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旅行“高峰”。携程数据显示,在4月29日预订4月30日-5月5日出行的交通订单(含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用车),对比4月1日-4月23日期间预订4月24日-4月29日交通出行订单量,增长幅度超过130%。 景区预约制让往年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再,游客在更加宽松和舒适的环境下尽情游玩。虽然票价比清明节有所上升,但整体而言,机票价格仍处于低位。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的机票平均票价仅为去年的68%。 出游成本中的酒店价格相比去年也有明显下降。去哪儿网称,“五一”假期住酒店的游客比清明节多2倍,酒店平均价格仅为2019年同期的75%。由于跨省跟团游尚未恢复,人们出游以近郊游、周边游为主,决策期无需太长,度假型酒店更为热销。 携程数据也显示,“五一”期间省内自由行人气持续复苏。5钻高端产品占自由行订单总量的70%以上。徒步登山、户外、房车、越野、露营、旅拍,在“五一”主题游产品中在线浏览预订人气领先。 自由随性的年轻人群成为旅行主力军。携程数据显示,90后、00后占比超过一半,超过70后等“前浪”。其中,90后、00后的人气目的地有九寨沟、成都、张家界、上海、苏州、三亚、北京、重庆、常州、荔波、长沙、安徽黄山等。 探亲游则成为“五一”跨省出游的主题。去哪儿网发现,选择远距离出行的人当中,63%为单人出行,其次是家庭出行、占到26%,11%的旅客为情侣出行,旅客在目的地城市平均停留4天。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近阶段仍是国内旅行价格最好的时间段,价格实惠,各平台也推出了涵盖众多旅行产品的优惠活动。(完)
中国出行市场整体放缓,“道阻且难”的盈利之困何时破局? 网约车不再百花齐放,昔日共享单车“教主们”亦各自风流云散,毫无疑问,相对于前几年中国出行赛道火热朝天的模样,如今,整个行业趋于“冷静”。 8月20日,贝恩公司发布《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出行市场曾掀起一轮为期三年的发展狂潮,但2018年,出行行业急转直下,总体趋势趋缓,在细分类别中,仅即时配送短期内前景较为乐观;同时,2018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在行业下行背景下,贝恩预测,中国出行市场交易总额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 不仅如此,出行行业盈利难为外界所周知,无论美股两大网约车巨头Uber、Lyft,抑或国内出行霸主滴滴,均深陷“盈利之困”。 即便如此,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曾伟民仍然认为,不仅在中国,乃至所有亚洲发展中国家,出行行业依然有很好的盈利前景。究竟出行行业盈利之路在何方?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成为现实,未来出行游戏的颠覆者也将逐渐显露身影。 2019年网约车年增长率或低于5% “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8月20日,曾伟民在发布会现场如是说。尤其是滴滴两起顺风车事件之后,中国出行市场以肉体可感知的速度在“遇冷”。 由此,中国出行市场为期三年的发展狂潮也为之中断。在行业狂飙突进之时,贝恩曾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720亿美元。而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贝恩下调了此前的“乐观”预测——上述数字在2021年才会增至600亿美元。 就网约车而言,《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年增长率降至25%,月活数量下降5%。在监管压力之下,贝恩预计,下行趋势仍将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指出,2019年网约车的年增长率将低于5%。 而在资本市场,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亦锐减90%,直接“拖累”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至80亿美元,而在市场最为火热的2017年,全行业投资规模达160亿美元。 不仅是网约车,共享单车与B2C共享汽车两大细分领域亦面临窘境。《报告》显示,随着资金流入的减少,大型城市对共享单车投放辆限令升级,共享单车迅速降温,玩家纷纷退场;而在共享汽车领域,虽然排名前五的公司车队规模曾在两年内扩大五倍,但仍未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增速在2018年放缓至50%。 不过,虽然共享单车“遇冷”,但曾伟民表示,2018年,对该赛道的投资规模仍然较高,主要集中在市场前三位,且不会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哈啰、摩拜、ofo占2018年投资总额的95%,同时,大多数玩家已被淘汰出局,其中就包括ofo。 相较于网约车、共享单车和B2C共享汽车的“颓势”,即时配送颇有一枝独秀之势。 《报告》显示,2018年,即时配送交易总额实现40%的增长,至170亿美元。同时,与2017相比,2018年该领域投资规模翻了三倍。其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新零售”概念的潜力持乐观态度。 针对即时配送,此前点我达创始人兼CEO赵剑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即时配送玩家已进入“集团军作战”阶段,规模、数据、运营和场景将成为比拼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出行细分赛道规模最大的网约车,曾伟民表示,短期内,法规政策和安全问题的打击将延续到2019年,而在出行基本需求的刺激下,网约车有望在中期内出现复苏。 自动驾驶或成出行游戏颠覆者 提及出行,“亏损”往往是外界对其的第一印象。 在互联网世界,通过前期做大规模,在中后期盈利的例子比比皆是,谷歌、Facebook、亚马逊概莫如外。但出行行业的头号玩家们,无论是Uber、Lyft还是滴滴,仍未实现规模化盈利。对此,贝恩指出,司机报酬、奖励补贴和相关保险是造成亏损的首要原因。 而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刘湘平则在现场表示,可以通过极致运营、区域聚焦、相邻扩张及持续创新等手段增强平台盈利能力。 具体而言,极致运营对重新获得公众信任至关重要;同时,网约车应瞄准优势地区,建立密集且稳定的车队规模,减少乘客等待时间、运营成本;此外,对于大多数龙头企业,建立“全平台”模式尤为重要;最后,网约车公司将通过平台实现人、车互联,在未来增值服务和数据领域,扮演“守门人”角色。 在论及区域聚焦时,刘湘平以Uber为例指出,其通过出售俄罗斯和东南亚的相关网约车业务,而取得了积极的财务成果。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年初滴滴宣布高调入冬的同时,亦强调国际化战略。对此,刘湘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滴滴在中国市场份额已占到85%以上,基本形成垄断地位,在此背景下,它会寻找一些国际市场的扩张机会。同时,滴滴是一种选择性的扩张思路,基本上不会选择当地已有很强玩家的区域。“虽然滴滴一直在讲国际扩张,但实际的步伐还是比较审慎的。”刘湘平说。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成为现实,亦将对出行市场造成冲击。曾伟民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大幅降低司机成本、提高车队利用效率,从而重构车队运营;其次,可通过彻底改造车厢内部设计颠覆乘客体验;再次,能够拓展云服务领域,实现精准营销;最后,自动驾驶可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换言之,通过上述四大主要路径,自动驾驶汽车将颠覆全球出行市场。 因此,虽然目前车企进入网约车赛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盈利上,均难见起色。“但到了无人驾驶状态,车企的把控力是非常强的,因为车是他们的。”曾伟民对记者表示。 曾伟民认为,在政府支持、科技发展和客户认可等加速因素的支持下,中国有望赶上全球进度,实现L4级(高度自动驾驶)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