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已有七成新三板企业共5787家披露了半年报。其中,净利润1亿元以上的有25家,占比0.43%;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有793家,占比13.7%;盈利的为3558家,占比61%。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增幅超10倍的,有145家公司。 今年上半年净赚亿元的新三板公司中,除了金融类企业永安期货、混沌天成、明石创新等外,市场熟知的成大生物、雷霆股份、颖泰生物、英雄互娱等亦在其中。此外,“亿元俱乐部”中还有之江生物、强盛股份、同力股份、遨森电商、华信股份和连城数控等企业。亚诺生物净利润获得51倍增速,东进农牧、之江生物、金旭农发和汇博医疗的净利润增幅分别超17倍、12倍、7倍和6倍。 东进农牧主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及肉类产品销售等。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64亿元,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54%和17倍。公司称,净利润的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公司养殖板块产出稳定、生猪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 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价格上涨并持续处于高位。受益于此的还有金旭农发,公司主营生猪(含种猪)繁养及销售,每年可生产销售商品猪20万头、种猪2.5万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02亿元,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3%和724.54%。 之江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8.18亿元,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3.50%和1259.16%。公司是最早一批开发出新冠疫苗检测试剂的企业。 新三板中与新冠疫情防控有关的还有较多公司。开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的默乐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34倍。盈利增长第二的丽洋新材主要生产口罩原料熔喷布,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26亿元,净利润8598.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67倍和451.23倍。汇博医疗主要业务为功能性敷料、康复器械产品、口罩等的研发、生产、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3亿元,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分别增648.14%和628.01%。 今年上半年,新三板企业中,扣非后净利润增幅超10倍的,有145家公司。主要分布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知识付费的创匠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6200.6万元,净利润2817.40万元,同比分别增337.22%和2411.75%。 三优光电是一家从事信息光电子技术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68.68%;净利润2476.87万元,同比增长1255.48%。公司称,应用于5G的25G光器件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威力传动主营产品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主要应用在风电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7亿元,净利润2581.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7.05%和10901.86%。半年报显示,公司正在培育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减速箱两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上海证券报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同比超过10倍的有19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业与设备行业。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是信息业与设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如果没有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容易陷入不进则退的困境。
随着昨日中国平安半年报出炉,五大A股上市险企完成中期业绩披露。整体看,上市险企上半年经营业绩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扛住了疫情冲击,保险业务收入逐渐回暖;二是投资表现分化,部分险企权益投资表现突出,部分险企投资收益下滑;三是由于去年中期执行手续费财税新政而抬高了业绩基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普遍下滑。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上市险企经营倍感压力。“原本的战略部署节奏被打断,一季度公司高价值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新华保险总裁李全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得益于二季度复工复产的推进,公司全面聚焦高价值业务,才带动累计价值降幅逐步收窄,最终基本达到预期。 这是上市险企上半年经营情况的缩影,通过二季度的奋起直追,上市险企保险业务稳住了正增长态势。据统计,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行业总保费收入的56%。 在规模稳中有升的同时,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长期险业务占比普遍提升,为未来的续期保费提升奠定了基础。以新华保险为例,上半年该公司长期险首年保费达298.62亿元,同比增长155.0%,占总保费比例为30.8%,保费贡献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保障型产品占比持续扩大。中国人寿首年期交前十大主销产品中,6款为保障型产品;特定保障型产品保单件数与件均保费同步提升,保费占比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与负债端普遍承压不同,作为保险业双轮驱动的“另一只轮子”,上市险企资产端上半年表现分化。截至6月末,五大上市险企合计投资资产超过10.72万亿元,接近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的一半。 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市场利率呈现出快速下行后反弹的趋势。面对复杂的投资环境,上市险企普遍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数据显示,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投资收益2367亿元,同比增长9.6%。 部分上市险企权益投资表现突出。上半年,中国人保各类基金及股票投资收益达46.89亿元,同比增长71.13%。 部分上市险企投资业绩表现不佳。中国平安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下降近三成。 虽然投资收益贡献突出,不过,受累于往期政策执行的一次性影响,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普遍呈现下滑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43亿元,同比下降24.36%。
8月26日晚间,上能电气对外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35.80万元,经营指标整体保持稳定。 从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项目建设延后,海外项目暂停发货,公司一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建设,公司二季度已完全恢复正常生产,二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5%。 从国内外市场表现来看,受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疫情在上半年仍不稳定影响,公司海外光伏业务项目的交货将顺延至下半年,致使公司上半年营收出现阶段性小幅下降。但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公司积极有效组织复工复产,叠加国内光伏抢装潮已至,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市场共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提升20.62%。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达到10.43%,多项研发实现重大突破。其中,光伏产品线方面,公司全新一代1500V225KW组串式逆变器从研发走向市场,荣获TUV认证、中国电科院的高低穿越认证等;其他大功率集中、集散式逆变器持续优化升级;同时开展了更大功率逆变器的预研工作。储能产品线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电池集装箱整体解决方案。其中1500V2.5MW中压储能变流器斩获“2020SNEC”十大亮点最高奖项太瓦级钻石奖。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线,电能质量产品线100A有源滤波器实现了立项;150A有源滤波器转入中试阶段。 凭借着技术与产品的不断突破,公司近期连续中标国内央企发电集团的大额项目订单。上能电气方面表示,依靠行业领先的研发技术,通过上半年出色的市场开拓,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超过6GW。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超过10省份出台强制或鼓励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政策。目前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被认同为未来趋势,五大电力集团在光伏领域布局提速,也将进一步促进储能产业的发展。报告期内,上能电气继续加强储能业务布局,深化储能产品线建设,其中面向多场景应用的超大容量储能系统得以立项,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储能业务营收1946.02万元,同比增长88.86%。
图片源自网络 8月26日晚间,光大证券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据报告披露,光大证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15亿元,同比增长7.75%;同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2亿元,同比增长 33.74%。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半年报) 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的投资交易业务实现营收9.1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11%;股权投资业务收入亏损达-2.85亿元。 此外,受“踩雷”浸鑫基金的拖累,光大证券的子公司光大资本被判向招商银行、华瑞银行合计赔偿35.15亿元。 股权投资业务亏2.85亿元 据光大证券半年报显示,光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达7.75%。与已公开业绩的上市券商相比,增幅并不显著。 从光大证券主营业务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的企业融资业务收入涨幅最大达51%,为公司贡献营业收入12.37亿元。 此外,光大证券的资管业务去年实现营收10.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也是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营收增速排在第二位的主营业务。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半年报) 光大证券表示,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依托光证资管资产管理已完成5只大集合产品公募化转型。 尽管资管业务收入有所增长,但光证资管管理的资管计划规模均出现下滑。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光证资管受托管理总规模2288.97亿元,较年初减少 6.15%;主动管理规模1490.95亿元,较年初减少2.02%。 此外,2020年以来,光证资管作为管理人新增资产证券化项目8单,共计发行规模达78.27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光证资管净收入市场排名行业第 9 位。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半年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投资交易业务收入下滑,股权投资业务面临亏损。 半年报披露,光大证券今年上半年的投资交易业务实现营收9.1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11%;股权投资业务收入亏损达-2.85亿元。 具体来看,光大证券上半年完成股票承销家数18家,市场排名第6位;股票承销金额75.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5%;公司股权主承销业务收入市场排名第4位。 此外,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完成IPO承销11单,市场排名第3名,承销金额达54.66亿元,其中科创板承销家数4家(承销金额达25.20亿元);再融资家数5家(承销金额14.23亿元)。 手续费净收入达36.6亿元 除资管业务和股权融资业务外,光大证券介绍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债券承销完成项目708 单,同比增长29.43%。承销金额达1510.51亿元,市场份额为3.5%,行业排名第8位。资产证券化业务承销金额为344.2亿元,市场份额为5.00%,行业排名第7位。 融资融券方面,光大证券称,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为309.45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81%,市场份额为2.66%。 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共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58%。 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光大证券贡献营收比例最大,实现营收15.96亿元,较上年同比上涨15.84%,光大证券解释称,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股基交易额同比提升所致。 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最大的业务为资管业务,实现收入6.35亿元,较上年同比上涨57.70%。光大证券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业绩提成增加。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半年报) 基金管理方面,光大证券披露旗下两家公募基金子公司经营情况。 2020 年上半年,光大保德信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814.67亿元。根据Wind显示,截至2020 年6月末,光大保德信剔除货币理财规模为618亿元,货币基金规模为196.67亿元。 半年报显示,光大保德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85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大成基金总资产达13.37亿元,净资产达11.81亿元。 而另外一家子公司大成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1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大成基金总资产达37.57亿元,净资产达24.22亿元。 MPS爆雷子公司被判赔金35.16亿 近年来,光大证券“踩雷”暴风集团海外并购业务,使得光大证券官司不断,面临巨额赔偿。 半年报称,由于光大资本下属公司光大浸辉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担任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浸鑫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投资的MPS项目出现风险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 因此,作为浸鑫基金的两名优先级合伙人的利益相关方招商银行、华瑞银行相继起诉光大资本。 今年8月,光大证券公布了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与招商银行、华瑞银行民事诉讼一审判决结果。 光大证券称,上海金融法院判决光大资本向招商银行支付31.16亿元及利息损失,并承担部分诉讼费、财产保全费等费用。 同时判决光大资本向华瑞银行支付投资本金4亿元及投资收益,并承担诉讼费、保全费等。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公告) 据公开资料显示,光大资本下属子公司光大浸辉,2016年联合暴风集团等设立了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浸鑫基金”),并于2016年5月完成对MPS公司65%的股权收购。 然而,MPS公司于2018年10月被英国法院宣布破产清算,今年3月1日,光大证券曾发布公告称,2019年2月25日届满到期,因投资项目出现风险,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 此外,暴风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冯鑫与光大浸辉曾签订回购协议。2019年8月29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存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并于2019年11月27日公告主营业务已经停顿。 今年7月31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实控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暴风集团表示,冯鑫因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被公安机关拘留。 近年来,因“踩雷”浸鑫基金,光大证券屡次计提负债。 光大证券2019年年报显示,因旗下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所涉MPS事项“爆雷”,2019年光大证券共计计提预计负债16.11亿元,减少合并净利润12.52亿元。 不仅如此,受海外基金爆雷的影响,光大资本净利润亏损3.51亿元。 据光大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光大资本总资产为32.73亿元,净资产为-7.24 亿元,净亏损达3.51 亿元。
网宿科技27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67亿元,净利润1.7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57亿元。扣除出售厦门秦淮投资收益影响后,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7.19%。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互联网流量增长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应用需求的增加推动了CDN、云安全业务的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CDN业务收入29.04亿元,同比增长5.16%。2020年上半年国内CDN市场价格竞争有所缓解,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44.21万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2.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9881.86万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69.07%,同比大增171.5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网宿科技最近五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扣非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0%。2019年上半年,公司确认出售厦门秦淮的投资收益6.54亿元(税后),该笔投资收益为一次性影响。扣除该笔投资收益后,2020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19%。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计52.65亿元,负债率为15.66%。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上海云宿开展嘉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建设约3000个机柜。目前,公司已成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5G边缘计算生态合作伙伴。另外,在产业合作上,公司与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等达成战略合作,在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开展合作。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业务板块,通过并购加快公司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布局,抓住行业机会。
8月26日晚间,佛慈制药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55.14万元,同比增长119.16%。 佛慈制药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安排复工复产,全面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组织防疫物资生产和保供任务,奋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狠抓内部管理,降本提质增效,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良好。 佛慈制药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467个,拥有参茸固本还少丸、定眩丸、竹叶椒片、二益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10个全国独家产品,常年生产110多个品种。公司共有215个品规产品进入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独家品种舒肝消积丸和特色产品济生橘核丸进入医保目录乙类范围。 此外,佛慈制药还对三季度业绩做了预告,预计2020年1-9月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至1.17亿,同比变动40.00%至60.00%。
8月26日晚间,上海家化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度财务报告。 报告期内,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收入36.85亿元,同比下降6.07%;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58.68%;实现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37.32%。 上半年,上海计划现有品牌中,玉泽表现较好。上半年玉泽持续厚积薄发,实现超过100%的增长。上海家化方面表示,未来将强化线上(优化直播频次和产品结构,结合更多内容营销方式)、拓展线下渠道(医院药房、OTC药房、屈臣氏),2020年-2021年将逐步改善盈利能力。 六神品牌方面,清洁防疫功效关注度加大,今年新推出艾叶抑菌净手凝露(免洗型)。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上半年仍实现个位数的增长,符合公司预期。 佰草集则面临产品力和品牌力下降的问题。上海家化表示公司未来将以消费者为中心,从研发、市场两个端口出发做好产品。此外,公司也在调整佰草集的销售渠道,关闭低单产门店,人员优化,提供整体运营效率。 此外,上半年家安和C&D旗下品牌业绩均有所上升。 对于上半年业绩,上海家化表示公司线下业务销售占比较高,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此外,上半年公司在主动消化社会库存,对报告期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除疫情因素影响外,去年同期有较高基数的非经常性收益而今年没有,也是造成净利润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线上渠道方面,上海家化上半年则实现了32.66%的增长。 今年二季度,拥有二十余年快消品行业运作经验的潘秋生正式上任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助推器”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即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创新和渠道进阶为两个基本点,以流程、文化和数据化为三个助推器,稳步推进公司创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