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讯,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维持在0.1%不变。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至2022年年底。 美联储预期美国2020年底GDP增速预期中值为-6.5%,去年12月预期为2.0%。美联储承诺使用所有工具以支撑美国经济,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隔夜和定期回购操作。 美股三大股指短线下挫。随后,三大指数全线拉升,纳指续刷历史新高,现涨1.01%,标普500指数涨0.3%,道指涨0.16%。
>>正是扬帆搏浪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三五”期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据 “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旗帜,统揽改革全局,推动改革攻坚,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蹄疾步稳,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源源动力。 >>亚行最新报告上调今年 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1% 据新华社消息,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在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 >>链接两大中心建设 上海深度布局金融科技 作为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双向赋能的重要着力点,上海正在多方发力,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明年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领头雁 出口增速远超预期、消费快速复苏、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202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画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 >>美元今年来跌近6% 机构预期明年延续弱势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美元指数先扬后抑,在3月创出近3年新高后一路走弱。展望202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影响下,机构一致预期美元走弱趋势不改,较为看好亚洲资产如人民币表现。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在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 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0.7%的正增长。目前中国工业复苏速度较快,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也在逐步追上整体复苏节奏。 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7%。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说,目前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正在好转。新冠疫情持续存在依然是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风险,为发展中经济体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于支持本地区经济体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亚行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展望》是亚行的年度旗舰经济报告,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新华社)
昨天的行情让人好气又好笑,就是外围一片涨,北水也持续流入,结果A股下午给你整个股灾即视感。 我找了一圈,没看到明显原因。盘后被推送了11月的货币数据,或许是原因之一,在A股混了多年,都知道A股的信息保密性就那样。 今天A股一开始是跌的,后面渐渐走好。 但1点20左右又跳水了,食品饮料里最明显的就是伊利,然后茅五也双双翻绿。嗯,100倍的海天味业坚挺无敌。 大A三千,我独服海天。 当前A股的核心还是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所以就来看下这份11月的货币数据。 1 11月的M2增速同比增了10.7%,略有超预期,但这个回升不用惊喜,跟9月一样,大概率只是一个短期扰动,下跌的通道并没有变化。 社融的增量是2.13万亿,比上年同期多了1406亿元,预期1.98万亿,上个月是1.42万亿,也超预期。此处会超预期,我觉得主要是因为11月AAA国企债券的违约事件导致市场给的预期不高。 11月的数据也反映了这点,分项看,企业债券融资仅862亿,上个月是2522亿,去年同期是3329亿。萎缩这么厉害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投资者信心不足,会偏谨慎,另一方面除非是急需要钱,企业也不会赶这个风口去发债。 然后政府的债券融资比较给力,11月新增了4000亿,相比去年同期多了2284亿。不过这块明年应该比较难期待,可以看到,这个增幅已经在逐月下滑了,8月增了8741亿,9月增了6326亿,10月增了3060亿,11月是2284亿,逐月在下滑。去年全年政府债券融资是4.72万亿,今年前11个月已经达7.62万亿了。主要是因为疫情特殊,明年大概率回归常态。 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还可以,这个月新增1.53万亿,上年同期是1.36万亿。 所以,就新增这块来讲,应该是还行的。 然后看余额,11月末社融存量为283.25万亿,同比增长13.6%,较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但这却是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这一指标让市场惊呼社融的拐点到了。 社融余额增速这个指标,我以前较少关注,这个月的下降,我觉得主要还是受11月的债券违约事件影响,一边发新债不畅,一边老债不给续了。 当然,往长看,这个指标也大概率是要回落的。730政治局会议的定调,社融规模的增速从显著高于去年已经变成了合理增长。 未来方向不言而喻。 2 数据发布后,看到不少说社融出现了拐点的观点,现在讲拐点,多少有点后知后觉了。 复盘梳理一下,即知,风早起于青萍之末。 5月,央行开始不再降LPR利率。 6月,市场翘首以盼的降准没到到来。 7月,政治局会议重新定调货币政策。 9月,央行官员暗示宏观政策将在明年一季度开始回归。 10月,央行在9月货币数据发布新闻会上表示向好的经济为未来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创造了条件,此中意味,细品。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在社融存量规模增速掉头之前,已经有量的反应了。一是M2的增速,7月开始掉头,虽然现在偶尔有波动,就像11月又回升了,但大方向大概率是继续向下。 二是利率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升到3%以上。这波债熊猝不及防,想当初,不少观点认为我们可能就此告别3%了,没想到,就几个月时间,它就回来了。 社融存量规模增速掉头,不过是这一系列操作的一个自然结果,至于为什么会在11月出现,可能就跟11月的信用债事件有关。没有这个事,下个月,或者明年初,也会出现。 就股市投资者来说,现在担心社融存量规模增速的掉头,也有些后知后觉了。因为当风起来的时候,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察觉。 表面上看,指数似乎在新高,但指数新高的背后,却是此起彼伏的崩盘,各个板块各个惨法。我之前统计过7月12日至11月26日的区间最大回撤,A股带科创板一共4086只,最大回撤在30%以上的1661只,占比高达40.8%,最大回撤在20%以上的高达3042只,占比75%。 所以说,现在担忧流动性,后知后觉了。 3 那现在怎么看? 个人看法,当无人担心流动性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我从8月开始多次提醒了流动性风险,8月13日明确指出全面牛市结束了(详细见《弱弱问一句:牛还在不在》),但估计那个时候并不会有多少人在意。 而现在崩了一波后,市场对流动性如风声鹤唳般警惕,我反而觉得并不危险了。预期已经打进去了,那就是找超预期的地方。 就流动性来说,之前也提过,我认为11月30日的异常MLF操作是一个积极信号(央行今年有意把MLF全部放在当月15号做,11月30日这个操作属于超预期)。11月以来,国债收益率重新快速上升,月底这笔异常的MLF操作,表明央行并不希望利率升得太快。 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盘桓在3.3%的高位,关注下周的MLF操作。 关于明年的流动性,好的预期差是美联储无底线的宽松操作牵制了我们的收缩步伐。另外,美联储无底线宽松,海外资金便宜(因而估值体系也是建立在这一低利率基础上),在金融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海外便宜的资金会进入中国,也会对冲部分国内收紧。 最近的内资太聪明鸡贼,而外资继续当雷锋。 坏的预期差就是美联储也暗示收紧。目前还看不到这一迹象,这个月初鲍威尔在听证会上还表示:现在撤销对经济的支持还为时过早,如有需要,能重建或者建立新的贷款便利工具。 当然,如果真发生了坏的预期差,它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美联储如果是主动收紧,其含义是它认为经济恢复得不错,经济的基本面向好。 流动性收紧并不是不能好好耍股票了,而是你要弄清象限。在经济向好+货币向紧的组合下,有限的资金只会去追寻那种基本面逻辑靠谱的公司。 类似于2017年,你看到社融规模增速也是下降的,快速下降的。 但当年的沪深300与创业板的走势是这样的。(注:此处并非打死创业板,只是用来表示分化行情,今天的创业板,与2017年的创业板,结构已经变了很多了,指数还是那个指数,指数也不是那个指数了)
专家表示,11月M2增速和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专家表示,11月M2增速和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M2同比增长10.7%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M2同比增速反弹有多方面原因:一是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三是11月M1同比增长10%,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宏观研究团队表示,11月M1和M2分别较上月回升0.9个和0.2个百分点,一方面,得益于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宏观数据向好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分项看,11月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81亿元,显示当前制造业投资持续修复、基建发力等继续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同时也与监管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有关。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60亿元,仍处高增状态,但多增规模少于此前月份,除受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专家表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 温彬表示,11月广义货币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逐渐回归常态,但结构优化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流动性分层导致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有所增加。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王青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控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引言 出口增速已数月连高超预期,景气度高是不争的事实,站在当下时间点,大家对于出口总量和行业结构的双韧性都十分关注,讨论热烈。我们从2020年9月便开始关注出口份额的相关问题,已撰写出口专题报告5篇,对此有一定的数据积累。为方便投资者阅读,我们按照资本市场具有共性的10个问题,层层递进来拨开出口的迷雾,并且对于投资者更为有意义的是——我们会在这些问题中逐渐构建一个三维度筛选出口受益行业的方法,我们如果要把握出口景气度,就要以这些行业为主线,就像草莓最好吃的是尖、西瓜最甜的是心儿、咸蛋最有油的是黄儿。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吃草莓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 (一)疫情让我国出口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以来,美欧经济修复呈现出消费强(个人补贴提升收入)、生产弱(疫情防控较差)的格局;我国经济修复呈现消费弱(个人补贴有限)、生产强(疫情防控好)的格局。所以欧美经济供需缺口扩大,这部分订单被全球疫情防控最好的我们顺利承接,带来我国出口份额快速提升,形成了美欧经济差但我国出口好的格局。4月起我国出口份额迅速提升至20%,4-6月出口份额均值为19.4%,较2019年均值16.1%提升了3.4个百分点;6月起份额开始逐步回落,9月我国出口份额回落至17.6%,但较2019年均值仍高出1.6个百分点。 (二)全球出口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发生以来,出口份额的主要损失方为美国,而主要获益方为墨西哥、越南、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经济体,我国出口主要替代的经济体为美国,而4-5月由于欧元区防疫措施较为严格,中国也一度替代了欧元区的出口份额,不过6月以来欧元区份额已开始逐步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 (三)份额提升中,如何思考行业份额的永久性VS暂时性? 我们的思考逻辑为:第一步从区域角度,评估我国对哪些国家的出口形成替代;第二步从商品角度,评估存在出口替代的国别中,我国主要对哪些商品存在出口替代;第三步计算存在出口替代效应的商品的出口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较高的商品可认为会出现永久性份额提升;第四步计算所有永久性份额提升商品占今年出口份额提升商品中的比重。最终可得:暂时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第6类)、塑料及橡胶制品(第7类)、运输设备(第17类)、光学、医疗等仪器(第18类);永久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贱金属及其制品(第15类)、机电产品(第7类,剔除手机、电脑)、杂项制品(以居家日用品、办公用品为主)、家具(第94章)。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四)短期份额的提升与长期产业转移趋势矛盾吗? 二者并不矛盾。根据我们在《【华创宏观】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中国制造——全球价值链研究系列一》中对各行业改进后RCA指数的计算,可见化工品、金属与金属制品、电子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和交运设备的全球比较优势在2005-2015年的10年间出现提升,而纺织服装虽未提升但仍保持在全球第三的优势地位;上述行业与短期份额提升的有色金属、轻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相一致。 (五)如果疫苗打败了疫情,我们能守住多少份额? 根据对行业份额永久性与暂时性提升的拆分,可得4-6月出口份额提升的3.4个百分点中,有20%为永久性份额提升(即0.7%,主要包含贱金属及其制品、剔除手机和电脑的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等),以此估算疫情后出口份额最终将回落至16.7%(=(2020年4-6月出口份额-2019年出口份额)*20%+2019年出口份额=(19.4%-16.1%)*20+16.1%=16.7%)。详见《【华创宏观】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 (六)怎么理解美国补库空间的确定性和弹性? 确定性:比较当下库存增速与正常库存增速均值的差异,差异越大,反映当下去库幅度越大,未来补库确定性越高;可见金属制品制造、机械制造、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纺织业、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库存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弹性:对比2009年-2011年金融危机后库存增速的提升幅度,幅度越大反映在危机后补库弹性越高;可见初级金属、纺织服装业、塑料及橡胶制品、电力设备、木制品、金属制造等。详见《【华创宏观】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综合两个角度看,金属制造、机械制造、纺织品、塑料及橡胶制品确定性高且弹性大。 (七)上市公司中哪些为出口受益标的? 个股角度,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某个个股是否受益出口。1)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2)今年3季度收入增速好于今年2季度,也好于去年全年增速。3)今年三季度收入增速大于0。4)2019年全年收入没有出现同比50%以上的增长或者下跌。以踢掉部分借壳上市的公司。 这个标准下,共有95只个股明显受益出口好转。数量较多的行业是电子(19个)、机械设备(14个)、汽车(16个)、化工(10个)、医药生物(10个)、家用电器(8个)、纺织服装与轻工制造(各5个)、电气设备与通信(各3个)、有色金属(2个)。详见《【华创宏观】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受益?——出口研判系列四&;每周经济观察第43期》。 (八)出口景气度行业中,哪些是可以穿越疫苗的“草莓尖”? 从三个维度寻找受益行业的交集,预计家电家具、有色金属、轻工、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有望持续受益于出口高景气度。详见《【华创宏观】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受益?——出口研判系列四&;每周经济观察第43期》。 维度一:份额、比较优势角度。疫情发生以来,家具、贱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电、机械制造等产品出口份额出现显著提升,同时此类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因此未来即便疫情可控,此类产品的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较高份额。 维度二:美国补库角度。三个逻辑:库存较低、生产较低、弹性较大,这类行业后续补库的空间和弹性较大。梳理来看主要包括金属制造(库存低、补库弹性大、生产低、生产修复弹性大)、纺织服装(库存低、补库弹性大、生产修复弹性大)、机械制造(库存低、生产低、生产修复弹性大)等。 维度三:A股业绩兑现角度。行业角度看,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断某个行业是否受益出口:1)海外收入占比不能太低,至少在10%以上。2)今年3季度收入增速好于今年2季度,也好于去年全年增速。以反映出口3季度好于2季度,好于2019年的特征。在此标准下,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制造、有色金属、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可能实际都是明显受益出口的。 (九)2021年疫苗和财政刺激未决,我国出口增速到底如何判断? 疫苗上市情况决定了供给端恢复的节奏,同时也影响需求恢复力度,中性预期是目前处于临床III期的疫苗多数可于2020年底上市,2021年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可实现全面接种。美国国会归属情况决定了刺激法案能否如期推出,美国居民消费需求能否延续较强的韧性。分别对这两项因素进行情景假设,再对出口增速进行分别测算,即可得到2021年出口增速测算的四情景矩阵。 测算公式为:中国出口额=全球出口额*(中国出口额/全球出口额)=全球出口额*中国出口份额。关键参数假设为:①对全球出口增速的假设:疫苗如期上市、外需有韧性情境下出口增速最高;疫苗上市越晚、外需韧性越弱,外口增速越低,预测基准为WTO的预测值(2021年全球贸易增速+7.2%)。②2021年我国出口份额的假设:若2021年中海外疫情可控,则2021年上半年出口份额由2020年下半年的19.7%匀速回落至16.7%,2021年下半年起出口份额稳定在16.7%;若2021年末海外疫情可控,则2021年全年出口份额由19.7%匀速回落至16.7%。 (十)结论 总量来看,明年的出口到底有多好?从四情景矩阵分别来看: 情景一:疫苗如期上市、国会民主党横扫下财政刺激有望快速落地。这一情景下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越快,因此假设全球出口增速+10%,但由于海外复工也较快,因此上半年份额就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6.2%,上半年+25.1%,下半年-8.1%。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4.2%,下半年出口-2.1%,全年出口+5.5%。 情景二(可能性最大):疫苗如期上市、国会分立下财政刺激规模较低。这一情景下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低于情景一,因此假设全球出口增速+6.4%,且上半年疫情控制后海外复工也较快,因此上半年份额就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2.7%,上半年+21%,下半年-11.1%。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0.5%,下半年出口-5.3%,全年出口+2.1%。 情景三:疫苗慢于预期、国会民主党横扫下财政刺激有望快速落地。这一情景下海外疫情或反复,不过大规模财政刺激可一定程度增强经济修复的韧性,因此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弱于情景二,假设全球出口增速+5%。不过由于疫情无法完全可控,因此我国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至年末才逐步回落至低位。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5.6%,上半年+21.4%,下半年-6.4%。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10.9%,下半年出口-0.4%,全年出口+4.9%。 情景四:疫苗慢于预期、国会分立下财政刺激规模较低。这一情景下海外疫情或反复,且财政刺激力度也较弱,因此海外经济与需求修复力度弱于情景三,假设全球出口增速+0%。不过由于疫情无法完全可控,因此我国出口份额有望延续至年末才逐步回落至低位。综合来看我国全年出口增速为+0.6%,上半年+15.7%,下半年-10.9%。若假设2020年出口增速保持2016-2019年均值,则剔除基数效应后上半年出口+5.6%,下半年出口-5.1%,全年出口-0.1%。 综合来看,由于份额与外需的角力,外需回升快时份额回落也快,因此海外经济好≠我国出口好(如情景二与情景三的对比)。但疫情后份额存在永久性提升的部分,且明年上半年份额大概率不会太快回落,同时明年外需回升是确定性的,因此2021年出口景气度依然不弱,大概率延续正增长,且上半年出口增速在剔除基数效应后仍大概率优于2020年下半年;不过由于明年下半年出口份额将逐步回落,因此下半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转负。 行业投资层面,那些行业是我们能吃得到的草莓“尖”?我们从出口份额与比较优势领先的行业、美国补库存确定性与弹性较高的行业、A股业绩兑现已有所显现的行业三个维度寻找受益行业的交集,这一交集即为草莓“尖”,主要包括了家电家具、有色金属、轻工、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 二 进出口分项数据——11月出口为何超预期 (一)出口:11月出口大超预期,手机与劳动密集型为主要拉动项 1、出口走势 11月出口增速继续走强,大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21.1%,预期+12%,前值+11.4%;以人民币计价,11月出口同比+14.9%,预期+5.7%,前值+7.6%。11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11月对欧美等国出口大幅提升 11月对欧美等国出口大幅提升。11月对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出口增速分别录得46.1%、26.0%、60.5%、45.5%,增速较10月提升23.6%、17.0%、30.3%、24.0%。另外对韩国、香港地区、东盟、印度的出口增速也进一步提升。从国别角度看,出口增速提升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或与圣诞节前消费旺季有关;同时出口增速提升具有普遍性,或也反映了在欧美疫情不断发酵的背景下,11月我国出口份额大概率仍维持在高位。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要拉动因素 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纺织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速环比10月进一步提升,分别录得21%、49.9%、41.9%、112.9%,箱包制品的出口虽仍为负增长,但增速环比10月也提升了11.2个百分点。这一特点也符合圣诞假期前消费旺季带来出口强势的判断,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美欧等国国内生产受阻,巨大的供需缺口带来11月我国出口增速较正常年份更强。 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较高增速,电子类产品延续高景气度。其中手机出口增速环比10月提升49个百分点至29.3%;另外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26.4%、19%、26.8%、19.5%,较10月环比提升12.5、5.9、8.8、4.4个百分点。 从拉动率来看,11月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对出口的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15.02%、6.78%,较10月大幅提升7.3、5.4个百分点。11月出口走强的主要拉动因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手机等电子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比拉动率达到4.48%,环比10月提升1.1个百分点,或主要与圣诞假期消费旺季带来供需缺口走阔有关。电子类产品的出口同比拉动率达到5.3%,环比10月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增量贡献为手机,或与9-10月出口金额较低,出口节奏存在错位有关。 (二)进口:能源持续拖累,汽车进口显著走弱 1、进口走势 11月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以美元计价,11月进口同比+4.5%,预期+7.0%,前值+4.7%;以人民币计价,11月进口同比-0.8%,预期+0.6%,前值+0.9%。11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其他国家(主要为能源国)进口显著下滑 11月自其他国家(主要为能源国)进口显著下滑。11月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同比拉动率为-1.61%,环比10月下降1.33个百分点,为进口的主要拖累因素;而自美国、韩国、东盟的进口同比拉动率分别为1.95%、0.49%、1.31%,环比10月提升0.12、0.44、0.91个百分点;另外自欧盟进口同比拉动率下滑0.45个百分点至1.83%,或与欧洲疫情导致其生产能力受阻有关。 3、进口商品:能源进口仍是主要拖累,汽车进口显著走弱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中,11月粮食、大豆进口额略有回落,不过仍维持高位。11月进口粮食、大豆的金额同比增长35.8%、21.3%,数量同比增长38.8%、15.8%,带来11月农产品同比拉动率达到0.8%,环比10月略有回落。 b)大宗商品中,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继续量价齐跌,铁矿砂、铜及铜材进口则量价齐升。11月原油、成品油进口额同比-34.4%、-37.5%,煤及褐煤进口额同比-57.8%,三者合计金额对进口总额的同比拉动率为-5%,仍为主要拖累因素。铁矿砂与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额同比+43.4%、40.5%。 c)工业品中,汽车进口显著走弱拖累出口。11月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金额同比-6.4%,而10月增速达到102%,带来进口同比拉动率下滑1.7个百分点,大幅拖累出口。而集成电路、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液晶显示板等产品进口增速延续高增,分别达到13%、33.8%、3.2%、12.3%,机床进口增速进一步回升,较10月提升6.5个百分点至-14.4%,继续支撑进口不弱。 (三)贸易差额:11月贸易顺差创下2016年2月以来新高 11月贸易顺差再度走阔,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754.3亿美元,前值584.4亿美元,环比增加169.9亿美元,创下2016年2月以来新高。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5071亿元,前值4017.5亿元,环比增加1053亿元。 三 风险提示 海外生产修复带来我国份额快速回落,海外疫情超预期带来需求大幅下滑。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专家表示,11月M2增速和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M2同比增长10.7%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M2同比增速反弹有多方面原因:一是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三是11月M1同比增长10%,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东吴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表示,11月M1和M2分别较上月回升0.9个和0.2个百分点,一方面,得益于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宏观数据向好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分项看,11月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81亿元,显示当前制造业投资持续修复、基建发力等继续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同时也与监管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有关。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60亿元,仍处高增状态,但多增规模少于此前月份,除受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专家表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 温彬表示,11月广义货币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逐渐回归常态,但结构优化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流动性分层导致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有所增加。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王青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控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