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庆中秋双节长假过后第一个交易日,境内(也称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一日之内连续升破6.80和6.70比1,最多拉升了一毛多钱、上千个基点。当日,境内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和收盘价(指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均创了一年半多来的新高。 境内长假期间,由于全球疫情、美国选情及地缘政治因素多空交织,美元指数有涨有跌,总体保持基本稳定,10月初至8日累计微跌0.3%。故节后人民币汇率上涨,更多是假期离岸人民币汇率大涨,在岸市场的补涨行情。 10月8日,离岸人民币汇率(CNH)收盘价为6.7388,较9月30日离岸收盘价升值458个基点(约合4分多钱),较在岸收盘价升值719个基点(约合七分多钱)。10月5日至8日,离岸市场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由贬值转为持续1%以上的升值预期。长假过后,在岸人民币汇率补涨乃预料之中。同时,这种自然实验的结果显示,若汇率当升未升,很可能会积累升值预期。 自5月底创下十二年新低以来,境内人民币汇率震荡走高,四个多月时间,中间价和收盘价累计升值了5%~6%,但仍不及2017年初至2018年3月底(中美贸易摩擦全面暴发前夕)为时十五个月,累计升值约10%的水平。而且,本轮的高点较2018年3月27日的最高成交价还低了约7%。可见,本轮升值并非“8.11”汇改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升幅最大的。 从实体经济看,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显示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从金融部门看,民间对外净负债保持基本稳定,既未重新加杠杆,也未继续去杠杆,资本流动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偏中性。在此背景下,随着汇率突破重要心理关口,人民币汇率走势大开大合将成为新常态。如前期,在9月18日创下年内新高后,境内人民币汇率即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到9月底,中间价和收盘价各回调了约0.8%。但节后首个交易日,中间价就收复了大部分失地,收盘价则创了年内新高。 从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看,首日汇率大涨之后,隐含的汇率升值预期仍在1%以上,这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可能惯性冲高。然而,从陆股通交易看,节前8个交易日持续净卖出,10月9日才出现了112亿元人民币的净买入,表明当日人民币汇率拉升恐非外资节前有预谋的行动。再者,当日境内银行间市场即期询价交易成交额为268亿美元,较上月日均成交额减少10%,也显示在岸市场并未因人民币汇率暴涨出现交易异常。北上资金净流入和市场升值预期的可持续性,需要密切关注。 未来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影响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将同时存在。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人民币会升值,可以找出一大堆升值的理由;反之,也可以找出一大推贬值的依据。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这些信息都会在反映在外汇交易的定价中。只不过,有时是升值因素占上风,有时是贬值因素占主导,导致市场汇率呈现非线性随机游走的多重均衡特征。如果简单线性外推,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汇率稳定不等于固定,升贬值因素共存,也导致汇率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呈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短期看,需要关注复苏利好兑现、外汇政策调整、海外疫情反弹、美国选情意外、金融市场变盘等因素,可能触发的市场情绪波动、人民币汇率回调。 外汇交易并非大多数企业的专业。企业与其去猜是否存在所谓“汇率新周期”,还不如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建立财务纪律,减少货币错配,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管好汇率风险,以集中精力做好主业。本轮升值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约2%,远小于同期双边汇率的涨幅,故本轮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财务影响远大于竞争力冲击,这是又一次生动的汇率风险教育。日前,央行决定拟自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零。这有助于降低外汇衍生品交易成本,便利企业汇率避险操作。 本文原发于《经济参考报》
近期,受美元指数贬值、中国经济回暖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快速升破6.8关口。但考虑经济基本面及外部不确定因素,本次汇率可能只是短期回升,人民币并未进入升值周期,双边波动仍将是主要趋势。为更好应对内外部挑战,建议借此契机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为国内货币政策预留空间,确保外汇市场平稳发展。 一、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原因 一是美元大幅贬值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2020年以来,美元指数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美元指数在年初为96左右,在今年3月份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时,恐慌情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避险需求主导全球资金流向美国,美元指数曾经冲高到103点的高位。而后虽然美国股市在较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呈现V型反转,但美元指数则持续下行。尤其是6、7月份,美元指数从100左右下跌至93左右,短期跌幅达7%。美元指数的快速下行大幅缓解了此前美元流动性紧张下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使得人民币短期走出一波升势。 图1 :6、7月份美元指数大幅贬值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二是中国经济恢复良好对人民币构成基本面的支撑。中国经济二季度GDP增长3.2%,是二季度全球主要国家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达到了5.6%的较高水平,比上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8月消费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回正。1-8月投资增速上升到-0.3%,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3个百分点。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增长并涨幅扩大,外需对经济继续回暖形成明显支撑。因此,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回升至中高速增长,达到5~6%的增速水平。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冲击,是人民币升值的有力基本面支撑。 图2:出口增长强劲支撑经济回暖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三是中国货币政策宽松边际放缓推动中美利差进一步走阔。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步回暖,以及打击非法资金套利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等的需求,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节奏明显不如上半年,年内M2增速高点已经过去。货币政策宽松操作的边际放缓使得市场利率小幅抬升,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2.5%左右重回3.1%以上,而美国10年期国债仍维持在0.7%左右低位,中美利差从4月的170BP左右扩大至目前的接近250BP。债券通数据显示,8月末,境外机构累计持有中国债券2.8万亿,近4个月的单月增量都在1000亿上下的水平。外资的持续流入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图3: 中美利差继续扩大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四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要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强势。虽然今年疫情期间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但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近期中国购买了66.4万吨美国大豆,创下7周来日购买量纪录。除大豆外,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猪肉和禽肉也都达到破纪录数量。以上数据说明中方仍在积极落实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要求。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关于汇率的章节文本包括避免竞争性贬值、提升汇率政策和数据透明度并避免不可持续的外部失衡等内容。而在美元贬值和中国顺差规模继续扩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是符合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的,可能也是中方为履行协议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二、人民币并未进入升值周期,双边波动仍将是主要趋势 受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较长时间、美国政府债务压力、欧元升值及贸易摩擦长期化等因素影响,美元可能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民币就进入升值周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回暖只是疫后恢复,并非趋势性上升。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的国内蔓延之外,还加大了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以上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复工复产得以持续推进,经济也出现快速恢复,在实现二季度转为正增长之后,今年三四季度可能恢复到5-6%的中高增速。但随着宽松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低基数效应的消失,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仍会重回原来的下行通道。同时,境内外疫情冲击时间的错位造成经济恢复时间差。随着欧美经济逐步走出泥潭,经济基本面的差距也将逐步缩小。IMF预测数据也显示,2020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正增长,明显领先于其他主要国家,但2021年与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差将显著收窄。 图4 IMF预测2021年中外经济增速收窄 数据来源:WIND 二是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仍在下行通道。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德国、日本、韩国等追赶型经济体的国际经验,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了回落的情形,将从原来的高速增长逐步下行至4~5%甚至更低的增速区间。加之中国的老龄化在持续加快,根据联合国预测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占比将达到20.7%。此外,在当前的环境下,全球化红利已经消退,未来中国很难再继续依靠快速吸收国际资本、技术来赶超发达国家。在原有的经济增长动能减缓,而新的改革红利还没有充分释放的前提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处于下行通道。 图5 中国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将加速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 三是外部政治经济压力的不确定性较高。根据近两年的经验,人民币汇率受中美关系因素的主导。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元整体是小幅升值的(美元指数从90左右升至目前的93左右),而人民币汇率则出现了小幅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从6.3左右贬至目前的6.76左右)。但如果未来中美经贸摩擦全方位加剧的话,则很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美元和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可能双双下跌。根据白宫发布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长期战略竞争”(long-term strategic competition)是当前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考虑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历来美国大选期间“打中国牌”的惯例,大选期间人民币有可能会因为突发因素而承压。 四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造成明显压力。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逆全球化、产业链转移叠加疫情冲击。中国的出口企业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未来外需的增长本就不太乐观,此时如果人民币再出现持续较快升值,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更大的压力。尤其可能对我国刚刚恢复到正增长的外贸出口带来较大打击与考验。 综上,仅仅从人民币目前短期走势就推论出中长期、周期性的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并且,人民币汇率还未能突破前期6.4的技术性关口,不能称之为有效的突破,更难以称为进入长期升值周期。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内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人民币汇率难以出现趋势性升值走势,预计双边波动仍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三、当前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 虽然目前不能判断人民币汇率进入升值周期,但美元可能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的方向却是比较明确的。因此当前可能是我国加快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 一是适时逐步放宽波幅限制,扩大汇率弹性,分化市场预期,不断增强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进行市场化改革很容易陷入贬值惯性的泥潭。借助美元处于周期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小的机遇,此时完善外汇市场化改革,可以在保持汇率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减轻汇率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为国内货币政策预留空间,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外汇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健全、产品丰富的外汇市场体系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同时,加快推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多样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波动加大的风险,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三是做好汇率弹性增大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避免跨境资金大进大出对人民币汇率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一方面继续严格控制非理性和不规范的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适时放松对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理性和规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 四是强化综合监管,建立境内外联动的风险预警机制。与境外主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监管部门加强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就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利率、股票、债券等价格异动、资金异常流动等信息及时进行沟通反馈,提高对金融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保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原标题:经济基本面 对人民币支撑不断增强 在短暂站上6.8元关口后,人民币对美元近日连续贬值,引发本轮人民币升值接近尾声的猜想。尽管美元指数波动对人民币汇率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本轮人民币升值不完全是美元阶段性走弱所致,不应忽视我国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提供的支撑在不断增强的现实。随着美元指数走势出现反复,人民币汇率运行将回归基本面主导格局,更多地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5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几近跌破7.2元的情况下反弹,9月中旬突破6.8元一度升至6.75元附近。正当看多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之时,人民币汇率踩下“急刹车”,让形势重新变得微妙起来。9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02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42点,为连续第四日走低。自5月底人民币走出升值行情以来,这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出现“四连降”的情况。同样,市场汇率也出现较快调整,9月24日离岸人民币盘中跌破6.83元,近一周已下行约900点。 关于本轮人民币升值能否延续,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专家认为,人民币已步入新一轮升值周期;另有部分专家认为,本轮人民币升值已近尾声。 上述分歧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美元指数的走势存在不同看法。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是美元走弱。据研究人士测算,2012年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8。简单来说就是美元强,人民币弱;美元弱,人民币强。 从3月下旬起,美元指数转入弱势,单边市特征显著,也埋下了超跌反弹的伏笔。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反复,就发生在美元指数反弹的背景下。9月23日,美元指数升破94,站上近两个月高位。 尽管从长期看,货币超发、信用透支及美国经济在全球占比下滑,决定美元指数波动向下是大势所趋。但是,考虑到美元作为重要避险货币的地位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在经历快速下跌后,短期内美元指数确有继续反弹的可能性,需警惕由此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此前美元走弱,不仅助推非美货币升值,还是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乃至新兴市场股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本轮人民币升值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有力支撑。一是我国经济恢复加快,尤其是最近需求改善信号增多,就业、消费逐渐呈现相互促进的特征,经济基本面给予人民币汇率的内在支撑有望增强。二是我国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中外利差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经济运行积极向好,利差水平难以大幅压缩,我国资产对外资具有很大吸引力。三是我国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出便利外资投资、交易的举措,营商环境更趋友好,进一步提升外资来华投资积极性。 今后一段时间,在影响人民币汇率运行的各种因素中,需注意美元指数波动带来的扰动作用,但也不应忽视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人民币“新升值周期”存在与否,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的恢复情况与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转好态势,有望在人民币汇率定价中得到更充分体现。
今年5月底至9月中旬,人民币呈现大幅升值走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直接标价法)由7.1455升至6.7613,升值了约5.3%;9月17日至9月28日,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至6.82左右。那么,这轮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利弊有哪些呢? 我们认为,本轮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元流动性泛滥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因之一。年初美国疫情爆发和全球资本市场暴跌,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和无底线宽松政策为市场紧急提供流动性,平息市场恐慌情绪。4月美国疫情趋于稳定、全球资产价格逐渐修复以后,美元流动性泛滥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美国M2增速由2月的6.81%增至8月历史高位的23.23%;美元指数由5月中旬的100左右降至8月底的约92,贬值了约8%,9月小幅反弹至94.5左右。 美元流动性泛滥导致美国通胀率上行使得美债的实际收益率为负,美股快速反弹至历史高位与其基本面背离、有一定高估风险,以及美元信用受损,都促使国际投资者对非美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一是美债实际收益率为负,促使资金流向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截至2020年9月25日,美国十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为-0.92%,持续了将近六个月处于负值区间。在全球恐慌情绪逐渐平息后,国际投资者寻求收益更高的资产。 二是美股已经处于高位,有较大的回调风险。纳斯达克指数在6月初完全修复疫情冲击,并创新高,9月初的高点较6月初已经上涨了约23%。标普500指数在8月中旬完全修复疫情冲击,并创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在9月初接近到达前期新高,在9月25日依然处于27173.96的高位。美股三大指数的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25日,标普500、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盈率(TTM)分别为32.25、62.52和26.88。9月中旬以来,美股三大指数均出现了小幅回调。 三是美国财政赤字激增和美元流动性泛滥有损美元信用。根据美国财政部9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在2020年财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财政赤字已经高达3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将达到3.3万亿美元,是2019年财年的三倍多;预计2021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水平将会超过美国的GDP。考虑到美国疫情依然较为严重,美国政府前期的纾困政策即将用完,美国两党正在磋商新一轮的财政刺激计划,而且根据6月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表明,到2022年年底之前美联储将维持现有的货币宽松政策,这都会对美元信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注意到,本轮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的趋势有两个显著的差异性: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及美元贬值的幅度,二是这轮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区间滞后于美元贬值。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于中美之间大国博弈的走势不明朗导致其对持有人民币资产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加上今年又是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年,临近11月大选,特朗普为赢得更多选票,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另外,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 图1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山证券研究所,Wind数据库。 第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率先复苏,宏观基本面较为强劲支撑人民币走强。新冠肺炎疫情最初是在中国爆发的,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隔离措施,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后,在2个月内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3月开始,中国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和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目前产能已经修复至疫情前水平,服务业管制逐步放开,企业利润逐渐修复,虽然常态化防疫不能松懈,但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二季度GDP增速达到3.2%,较一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8月主要经济金融指标进一步改善,预计三季度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 然而,纵观全球疫情,截至2020年9月27日,境外累计确诊人数超过332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99万人。其中,美国确诊人数超过732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新增病例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海外国家一旦放松防疫管制、重启经济,疫情大概率出现反弹,加上这些国家基本难以承受再次全面封锁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在疫情加重和发展经济之间权衡取舍,这导致其复工复产进度严重不及预期,全球产能供给受到重挫。 从中国出口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今年以来,中国出口韧性超预期,按美元计,8月中国出口增速达到9.5%。在全球需求没有明显回暖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保持较高的景气度,主要是因为其他国家产能供给不足,供需缺口主要由中国出口的商品填补。同时,秋冬流感季将至,疫情叠加流感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全球疫情再次进入爆发期。目前,处于疫情震中的国家都寄希望于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批量上市。根据疫苗研发的现状,最快的话今年年底会有个别疫苗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上市,但要实现量产至少需要1至2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在未来2年内,全球需求和产能都难以完全恢复至疫前水平,中国出口保持韧性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另外,全球知名机构(IMF、OECD、世界银行、标普等)对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期的趋势较为一致,基本上认为中国将会成为2020年全球GDP增速唯一正增长的国家。比如,OECD在9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5%,美国为-3.8%,欧元区为-7.9%,印度为-10.2%,中国为1.8%,是G20国家中2020年唯一一个实现GDP增速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更强的基本面以及较为节制的货币宽松政策,令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增加,加上中国正不断加快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 第三,中美利差保持在较高水平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使得中国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有利于外资流入。美联储已经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6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美联储对于通胀超过2%的时间容忍度将会增加,而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表态称设定平均2%的通货膨胀率将为美联储提供更多的降息空间,这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超预期走弱的话,不排除后续美联储将会采取负利率政策,美债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会在负值区间进一步下降,美债吸引力降低。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2020年1-8月美国发行了2.37万亿美元的国债,但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7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为7.08万亿美元,较1月只增加了599亿美元。 相对地,中国目前货币政策依然留有较多空间,从4月起,LPR已经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9月1年期LPR利率为3.85%,5年期LPR利率为4.65%。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9月25日,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295%,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66%,中美利差达到2.4695个百分点。中美利差较高,有利于外资流入。根据中债登的数据显示,8月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债券1178亿元,连续21个月增加。加上人民币汇率近期呈升值趋势,境外投资者买入中国债券不仅能获得利差收益,还能获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收益,双重收益使得中国债券的吸引力增加。 另外,中国政府正在加大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一是促进中国政府债券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9月25日,富时罗素宣布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预计2021年10月开始纳入,据统计,未来1年半至两年内,有望新增12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债市。至此,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时均将中国债券市场纳入。 二是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的自由化和便利化。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进行了优化:在本外币基本匹配的原则下,取消单币种(人民币或外币)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对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外币”投资的,仅对外币汇出施以一定匹配要求,并将汇出比例由110%放宽至120%,有效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汇出需求。9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8家机构发放了33.6亿美元QDII额度,时隔两年半重启QDII扩容,促进资本“走出去”。另外,2020年9月25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扩大外资投资范围,以及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资金“引进来”,为中国资本市场引入长钱。 三是放开境外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有利于促进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发展。2019年1月标普作为首家外资评级机构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批准标普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外资的进入可以通过“鲶鱼效应”促进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更好、更及时地识别、评估和预警信用市场的风险,促进中国债券评级机构的规范发展。 但我们对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依然保持谨慎态度。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好坏参半:从好的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增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促进进口,以及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配置吸引力,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从坏的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在中国产品正处于价值链向更高附加值、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的过程中,不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借鉴日本当年“广场协议”的教训来看,当时日元持续升值、甚至是出现了严重高估的情况,导致日本出口受损,政府为刺激内需转而大力发展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当美联储加息时,日本国内资产泡沫破裂,步入失去的30年。中国需要警惕重蹈日本覆辙,谨慎看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 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最好是避免高估的情况,适度的升值对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忧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一方面,随着疫苗上市后,美国经济应该会有所好转,美联储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弱美元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另一方面,美元指数是由一揽子货币组成,人民币不是美元指数的锚。这意味着美元指数的贬值并不会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且,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模型中本来就有逆周期因子,当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时,逆周期因子的权重可能会被调高。
核心观点: 1.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似乎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国际疫情仍在反复,中国却“先进先出”;海外去全球化思潮涌动,中国却加大金融开放。诸多冲击和变局给予人民币未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如此,汇率波动趋势和跨境资金流动是“硬币”的两面,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 2.从贸易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不过,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商品进口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疫情之下居民出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需求短期难言明显改善,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相关资金流入趋于减少。 3.从投资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的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跨境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渐进的过程。 4.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的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以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或将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 一、引言 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似乎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国际疫情仍在反复,中国却“先进先出”;海外去全球化思潮涌动,中国却加大金融开放。上述冲击和变局给予人民币未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如此,汇率波动趋势和跨境资金流动是“硬币”的两面,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 图1:升值并非人民币特有的现象 来源:WIND,笔者整理 二、资金流入能否持续:贸易的视角 近期英国、西班牙、法国等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行,美国最近一周的病例也再次边际回升。尽管如此,全球综合PMI指数连续4月持续攀升,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并且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当前我国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常态,“先进先出”使得未来进口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贸易顺差或将收窄。 图2:进口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有望收窄 来源:WIND,笔者预测 除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是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部分。我国服务贸易大额逆差主要来自于旅行等方面。全球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国际航线的民航总周转量同比已下滑50%,出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需求短期难言明显改善。考虑到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金额较小且相对稳定,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整体经常项目的资金流入逐步减少。 图3:贸易顺差收窄,资金流入趋缓 来源:WIND,笔者预测 三、资金流入能否持续:投资的视角 回溯历史,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的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美元走弱的时期,我国跨境投资类资金流入有所增加,流出边际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趋于顺差。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图4:投资相关的资金有望温和流入 来源:WIND,笔者预测 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 图5:人民币短期升值空间或将收敛 来源:WIND,笔者预测 四、基本结论 一是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从贸易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的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不过,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商品进口或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相关资金流入减缓。 二是从投资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跨境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渐进的过程。 三是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以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或将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