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7月,由科创成长及医药消费引领,A股结构性牛市气息点燃盛夏激情。沪深两市成交再度突破8000亿元,创业板连创新高,科技、电子等主题基金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7月1日至7月13日,华宝中证电子50ETF将正式发行,该基金也将是首只登陆上交所的“电子ETF”,场内代码515260,是能让投资者一键投资50只电子明星龙头股的优质工具。 根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0年6月23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近1年累计上涨66.76%,高居28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涨幅之首,远远超越了排在第二位的医药生物;此外,截至同期,近2年、近3年、近4年,申万电子行业指数的涨幅表现同样优越,分别位列榜首或排名前列。华宝中证电子50ETF上市后,将成为上交所首只电子ETF。届时投资人也可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便捷地交易电子ETF。 据了解,华宝电子ETF将紧密跟踪“中证电子50指数”,该指数精选沪深两市电子行业中市值最大的50只龙头股票作为成份股,以反映电子板块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目前,这50只成份股重点聚焦于消费电子(5G手机、物联网)、半导体(芯片等)、安防(智能监控)等几大领域。同时,指数在成份股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流动性、市值等多重因素,因此指数优中选优、大市值龙头的特征非常突出。在电子行业“赢家通吃”效应下,华宝电子ETF也将更有利于投资者把握电子行业腾飞机遇,标的指数弹性更大。 Wind数据统计,2012年6月29日至2020年6月19日,中证电子50指数的累计涨幅为180.30%,年化回报为14.20%,相对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分别为111.33%和111.47%。不仅如此,出于技术变革、产业创新、大国科技博弈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目前市场上众多研究机构仍然较为看好电子、半导体等板块的中长期投资机遇。
牛市一般都跟狂欢、盛宴、嘉年华联想在一起,但这一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却让很多小散很痛苦。2020年6月23日,看上去几个指数全是上涨,但六成股票都在下跌,少数上涨的股票高高在上,小散根本不敢碰,吃了豹子胆过来叼一口的,也吃不安稳,头天进,第二天就吓出来了。 总之,挺吓人的,跌起来飞快,吓人,涨起来颤颤巍巍,甚至下跌家数比上涨家数还多,也吓人。其实,这是牛市初期,但几乎没人意识到这就是牛市。 一、基钦周期向上。 二、M1增长率单边上行。 三、2015-2019年连续五年不是牛市,A股历史上还没有连续六年没有牛市。 四、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不是较高水平。 五、新冠疫情、外盘暴跌、贸战等等巨大利空,都无法使市场创新低。 六、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走势基本符合牛市形态,只需要7月份创年内新高加以确认。 七、2020年3月9日以来,债市不断下跌。 八、春江水暖鸭先知,优质个股大幅持续上涨,强者恒强,打开了个股涨幅想象空间。类似的如2005年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苏宁易购(行情002024,诊股)走势。 九、万得全A离四年新高不到5%,四年来的二级市场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全部解套,往上套牢盘很少。 十、券商指数走强,在周期性行业中,券商股是少有走强的。 十一、银行指数PB处于历史最低位。 十二、2020年6月22日,万得全A价格和成交额都创出近三个月来新高。 十三、上证指数即将向上突破长达13年的大收敛三角形上轨。 十四、美股牛市形态没有破坏,目前仍在牛市之中。 十五、悲观情绪仍然弥漫,场外资金不愿入场,普遍的心理是,经济不好、疫情没完,不会有牛市。 看多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看空也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你相信什么?我相信周期。 问:你说过,企业家是社会的财富,你怎么看王振H案? 答:企业家是社会的财富,科学家是社会的财富,但企业家、科学家就可以杀人放火、恶性刑事犯罪吗? 问:期待最后一蹲。 答:银行指数封杀了大幅下跌的空间。 问:我有一笔资金,是配置信托产品,还是股票? 答:如果是我,股票。 问:模拟组合在哪看呢? 答:星球。 问:比特币可以投吗? 答:远离。
根据资料显示,上证综指从正式发布以来,在新股计入时间方面,历史上只是做出了三次的指数编制方案调整。其中,一次是在1999年、另一次是2002年,此外一次则是2007年,均与新股计入时间有关。截至目前,新股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这一计入时间仍然深刻影响着上证综指的表现。 2020年,可以认为是中国股市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年份,这也是中国股市步入而立之年的关键时刻。多年来,投资者还是偏爱于追踪上证综指,并把它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或中国股市投资信心的参考指标。时至目前,上证综指已经成立了29年的时间,即使经历了三次的指数编制调整,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被认为存在指数失真的风险。 事实上,上证综指选取的是上交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并以此作为指数编制的样本股。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与深市市场相比,上证综指的样本股则更聚集传统周期行业,其中金融、地产、石油、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则是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上证综指的指数编制已经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市场结构显得比较落后与过时。 千呼万唤始出来,上交所将从今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对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股市来说,也将会是一项重要性的改革,甚至因此改变中国股市长期低迷的状况。 从指数编制的具体规则变化分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中,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将会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 再者,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十名的新上市证券,将于上市满三个月之后计入指数,而其余新上市证券将会在上市满一年之后计入指数,从而避免了以往上市第11个交易日计入新股,导致指数波动加剧,市场指数趋向于失真的风险。试想一下,纵观过去多年A股市场的新股表现,在上市初期,股票价格基本上呈现出大幅攀升的走势,而现有的新股上市规则,却导致了新股前高后低的表现,上市第11个交易日之后,股票价格多以下跌或阴跌走势为主。 此外,这一次的指数编制,将增加了更多的新元素,包括了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的证券等,将有望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这些年来,上证综指的指数编制更多反映出传统周期行业的走势,但从两桶油以及众多传统周期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分析,却长期处于阴跌不止的走势,而当年上市之初的炒作,却导致了价格虚高,这也是为之后股价阴跌不止埋下了伏笔。然而,在新经济迅速崛起的当下,传统周期行业已经不能够完全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市场指数更多反映了众多传统周期上市公司的价格表现,此前的指数编制已经显得比较落后与过时,而对今年7月22日起修订的编制方案,则将会增加更多的新经济元素,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元素计入上证综合指数,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指数的结构化表现,增强了市场指数的吸引力。 笔者认为,此次指数编制将具有重要性的影响意义。虽然初期可能对市场指数影响有限,且上交所已表态与现有市场指数无缝衔接,但作为多数投资者非常看重的市场指数,若市场指数的市场结构显得更加灵活,将会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市场的影响,甚至增加市场的持续做多热情。 从过去的市场指数失真表现,到未来上证综指将会体现出更完善的多元化结构,市场指数的走势也将会逐渐减少对传统周期股票的过多依赖,对市场长期存在的3000点魔咒等现象将会起到很好的破解影响,从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层面上,将会起到很好的减负影响。 随着上证综指编制方案的全面调整,将会对中国股市的长远走势带来积极的影响,未来市场的表现也将会更加灵活,更能够进一步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功能,新一轮牛市有望从幻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上证综指十年涨幅归零,引发巨大质疑,一些专家认为上证综指失真,专家建议对上证综指指数编制进行修改,上交所极为重视,毕竟指数不涨太难看,近日上交所对上证综指进行了新的一轮指数编制方式修改,希望股指能够走出令人期待的牛市,也更能体现股市的全貌,反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态势。 上证综指的修改吸纳的专家的某些观点,主要是三点,A,一个是上市后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证券,修正为自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B,被ST和*ST的,自披星戴帽后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后的首个交易日剔除指数样本;摘星脱帽的,则按同样的时间规则纳入指数样本。C,上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等。方案于7月22日起实施。 我个人认为上证综指指数新的编制方案,更能反映一种市场的风貌,可以避免过度依赖周期股的历史,但是短期对指数影响不大,未必就能带来牛市,指数走熊,不仅仅是指数编制问题,还有股市定位问题,这才是根本。 首先剔除风险警示个股,对指数走势影响不大,主要是风险警示个股总市值很小,大概占权重的0.6%,不管股价涨跌对指数影响都不大,何况是在自披星戴帽后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后,股价已经下跌很多了,但剔除垃圾股,市场才能起到吐纳作用。 其次改变新股计入指数时间,会有利于指数稳定,但对于指数上涨影响也是很小的,根据有关说法,新股平均9个涨停板,11天以后计入指数,会拖累股指上涨,看起来并不错,但问题是几家新股能够有多大的市值呢,也并不是每一家新股股价都是下跌的,像移远通信(行情603236,诊股)、斯达半导(行情603290,诊股)、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安井食品(行情603345,诊股)、韦尔股份(行情603501,诊股)等可是不断上涨的,以前新股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基本上就是一步到位,经过11个交易日也该调整到位了。 三是科创板证券计入指数,这有助于改变上证综指偏重周期股的历史,增加科技股权重,丰富上证综指产业代表性,截至6月15日,11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7万亿元,这个市值并不小,科创板走势对上证综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目前位于高位估值偏高,随着IPO常态化和创业板注册制实施,科创板不可能维持目前高估值,可能会拖累上证综指,除非7月22日前能有充分调整。 上证综指不涨,关键是周期股权重偏大,而周期股因为经济发展从高投资向消费和科技创新转型,周期股股价进入了长期下降通道,加上很多周期股都是央企国企,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和缺少活力,股价走势低迷,典型的就是中国石油(行情601857,诊股),从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到现在赚钱已经是大不如昔,股价更是跌的一塌糊涂,不到当初的10%,加上权重很大,对指数拖累十分明显,煤炭、钢铁、有色和石油走势也是低迷不振的,对指数拖累难以言说。另一个就是银行,整个指数看是上涨的,可是今年以来,银行股价是下跌的,而且跌幅不小,对指数拖累十分明显。但科创板加入,上证综指弹性会增加,科创板充分调整以后,股指上涨就会更加的有新科技的基础,更能体现经济的发展趋势。 创业板指数10年年底的时候也是1137点,18年最低的时候也是跌倒了1185点,基本上没有涨幅,现在是2319点,涨幅有一倍之多,只是18年底的时候出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才激发了市场资金炒作热情,出现了一波科技股行情,今年年初开始出现了一波医药医疗保健行业行情,可是这个上涨是得益于业绩增长吗?不是的,而是得益于估值的提升,这种上涨是不靠谱的,关于医药医疗有两个观点可以说明非理性上涨,如医药板块已不看估值:近60只个股创新高 ;百倍市盈率不稀罕,估值100倍起步:私募大佬边打边撤 ,券商狂调目标价。 缘何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会带来科技股医药医疗保健板块上涨,历来我国股市有炒作概念股的传统,只不过是前一任领导人严厉打击市场炒作操纵股价行为,资金不敢炒作两市低迷不振缺少活力,才会有减少干预的说法,资金如鱼得水,开始疯狂投机炒作,不管是游资的快进快出,还是机构的抱团持股炒作,结果是一个样的。 那么资金缘何不炒作金融股而炒作科技题材股,在于金融股缺少概念,还要承担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重任,最近更是要求金融系统为各类企业让利1.5万亿元,缺少想象空间,也在于需要资金量太大炒不起来了。 创业板上涨,明显带有投机炒作成风,在IPO 常态化和注册制改革下,创业板科创板高估值是不可能长时间维系的,未来股价调整不可避免,创业板牛市的泡沫迟早会有破裂的一天, A股长期熊市,虽然有指数编制因素,但与股市偏重融资带来的过度融资有关,也与偏重融资带来的上市公司质量低劣和公司治理不到位有关,尤其是大股东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伤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长期信心不高,资金绕开股市走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种长期行为,宁可炒房、炒绿豆、炒生姜、炒大蒜也不愿意到股市。 股指要进入长期牛市,关键是让股市回归财富管理功能,公司治理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不是承担太多的支持重任,才能赢得资金的青睐。
渣打中国23日发布的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从5月的51.7升至53.3,显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 在三个分项指数中,“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指数”较5月上升1.2个百分点至52.9,表明实际经营活动提速。“未来三个月经营预期指数”较5月上升1.8个百分点至54.3,反映中小企业对复苏前景更为乐观。二季度“现状指数”平均值为51.5,较一季度平均值44.4明显上升。 渣打方面认为,受内需回暖推动,中国中小企业销售快速增长。另外,伴随生产活动加速,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用工小幅增加。中小企业投资意愿温和改善,但价格水平仍受到一定抑制。制造业中小企业表现继续领先服务业中小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实际经营亦加速复苏。 数据显示,受防疫措施影响最为严重的住宿和餐饮业6月需求出现反弹,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收缩趋势。主营国内业务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扩张速度快于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扩张速度。 此外,渣打开展的6月中小企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银行业继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受此推动,中小企业现金盈余增加。同时,6月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上升势头基本得到控制。随着针对普惠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等货币政策工具相继出台,渣打预计银行将在政策引导下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并降低其贷款成本。
今早A股三大股指震荡走高,午后持续回落。截至收盘,沪指翻绿报2965.27点,跌0.08%,未能突破3000点;深证成指报11702.44点,涨0.29%;创业板指报2342.88点,涨1.01%。两市成交逾8000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21.82亿元。 两市1930只个股录跌,27只个股跌停。1738只个股录涨,64只个股涨停。 盘面上,券商板块冲高回落,半导体、光刻胶等板块午后亦出现回调,但整体涨幅仍靠前。 汽车整车、钢铁IDC、新零售、机场航运板块跌幅居前。 具体异动表现方面,半导体及元件板块高开,安集科技涨停,沪硅产业-U涨10.38%,帝科股份、瑞芯微、斯达半导等个股纷纷涨停。 券商板块仅光大证券涨停,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东方财富等跟涨。 钢铁板块整体出现较大幅回调,重庆钢铁、沙钢股份双双跌逾5%,西宁特钢、山东钢铁、河钢股份等跟跌。 主力资金流动方面,指数板块主力资金表现分化,半导体指数、券商指数及农业指数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50.86亿元、38.39亿元及21.44亿元。 制药指数、酒类指数、零售指数主流净流出较多,分别净流出14.05亿元、11.26亿元及8.04亿元。 科创板全日表现较好,截至收盘仅11只个股录跌。N联赢、N神州-U分别涨235.72%及184.9%领涨板块,安集科技、华特气体等个股跟涨。复旦张江跌11.08%领跌板块,博汇科技、特宝生物等个股跟跌。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21.82亿元,沪股通净流入12.7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9.07亿元。
作者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股票指数的编制过程中,除了基期的选定外,成分股和加权方式的选择对指数走势有关键性影响。上证综指目前采用的编制方案,可能有四方面原因影响其表征性。 一是加权方式的问题。中国市场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相对较小,部分大市值上市公司的自由流通股本占比甚至不足10%,从而导致上证综指与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其他上证系列指数偏离较大。尤其当市场出现二八或一九行情时,投资者抱怨“赚了指数不赚钱”。 国际上主流指数中大多采用流通股本加权,欧美市场中,即使采用总股本加权(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其与流通股本加权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因为其不像A股一样存在大量的国有法人股等不实际流通的股本。 二是中国上市公司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变迁未完全同步,宏观经济结构中金融以及传统周期性行业的权重在弱化,而上市公司结构中的传统行业占比明显高于在GDP中的占比;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技术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其中代表企业(如阿里、腾讯、华为等)均未在A股上市,高质量新兴企业的缺失影响了股指代表性。 三是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上市公司中微利或亏损类企业数量增多,且在经济新常态下龙头聚集效应更为明显,上市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而绩差股没有得到充分出清和退市,拉低了总体股指点位。 四是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股23倍市盈率限价发行,以及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的安排,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高波动的特点,近5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9个涨停,个股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的股价高位计入上证综指,之后进入较大幅度的回落调整,对指数拖累明显。 四个影响指数表征性的原因对应的可能改进路径分别是: 改进一: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加权方式问题),改进二:加入科创板(公司结构问题),改进三:剔除ST股(垃圾股影响问题),改进四:新股一年后计入(新股影响问题)。 对于上证综指本身,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不仅使股指走势对经济增长的代表性更强,也能够起到弱化新股影响、优化行业结构的作用,建议优先改进。企业刚上市时流通盘一般较小,按照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后,新股的比重会相对减弱,新股涨停后下跌对股指的拖累被弱化。同样,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可以降低传统行业在指数中的比重,新兴行业比重上升,更符合“新经济”的特征。按2020年5月底的数据计算,银行、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其流通市值在全市场占比均低于总市值在全市场占比;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医药、电力及新能源、计算机、电子、传媒的流通市值占比均明显高于总市值占比。 考虑到改变加权方式后,存在历史一致性、投资者使用习惯等问题,如短期不能采用,则建议优先调整新股纳入时间为上市一年后。调整新股纳入时间后,相较原指数更贴近经济增长幅度;同时,随着上市时间增加,成分股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更加接近。上证综指成分股在上市当日,流通市值占总市值比例平均为24%,而上市一年后,流通市值占总市值比例平均数为28%,延迟纳入新股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变指数加权方式起到过渡作用。 此外,科创板首批股票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经过一年的运行,各项机制也将更趋平稳和成熟,将科创板纳入上证综指条件更为成熟。 随着A股的退市制度和优胜劣汰的进一步推进,绩差股的退出可能会大幅增多,指数里剔除ST等有较大退市风险的股票也是必要的,避免退市出清的股票对指数造成拖累而有所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