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7日晚,美国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Jackson Hole)即将举行,当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并将发表“货币政策框架评估”的视频讲话,受到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 各界预计鲍威尔可能会提及美联储政策框架评估,一种可能的策略是——用平均通胀目标取代现有的通胀目标,即美联储未来会允许通胀超过2%的目标,来作为通胀抬升过慢的“补偿机制”,这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可能会上升,投资者似乎有必要着手抵御通胀,而这也可能对投资逻辑产生重大影响。 就目前而言,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外资机构人士普遍表示,可能会听到更多美联储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支持通胀的承诺,但是“希望”和“达成”截然不同,美联储产生通胀的能力受到质疑。但保持政策宽松直到通胀远高于目标,以实现平均通胀率为2%的承诺,可能意味着通胀预期上升和实际收益率的下行压力,这就会给美元施压。 美联储或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 政策框架评估是此次会议的关键词。2008年危机后,美、日、欧、英等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走低,疫情爆发前失业率已降至50年低位,但通胀迟迟不来,也未达到美联储的2%的目标,美国5年通胀率只有1.3%,引发不少市场人士对菲利普斯曲线这一传统经济理论是否不再适用的疑问,这也成为这一代央行行长面临的挑战。 之所以关注通胀,是因为如果实际通胀率在经济繁荣时期就过低,就会大大削弱美联储以低利率对抗经济衰退的能力,因此美联储通过评估货币政策框架来寻找新方法,提振长期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 而如何调整这个框架则是此次的重点,各界预计美联储可能会给予通胀更高的容忍度。简而言之,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会采用多年期的平均通胀或物价目标作为新框架,这意味着容忍足够长时间的高通胀以抵消过去多年疲软的物价增长,从而实现整个商业周期间的平均通胀率在2%,这就需要允许利率处于更低的水平,而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推动失业率进一步降低。 这意味着什么?有观点认为,若通胀目标框架真的做出这种调整,投资者就必要着手准备抵御通胀。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的特征就是生产弱于需求,消费品短缺本身就会导致通胀上行压力。这也意味着可能美债收益率会飙升、同时经济增速仍然缓慢,“滞涨”或带来股债双杀。 但对于这种通胀攀升的担忧,目前主流机构认为有些过度。牛津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梅(Ben May)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升幅高于预期,引发了人们对通胀可能即将走高的担忧。然而,我们持怀疑态度,央行并不会短期因此而考虑收紧政策。其实核心通胀总体上仍比年初要低一些。无数因素导致通胀比正常情况下更加不稳定,因此近期明显的上升趋势应该谨慎对待。尽管货币宽松是一个因素,但是近期通胀攀升并非因为太多资金在追逐太少的商品和服务。” 渣打全球研究主管罗伯逊就表示,“希望”和“达成”(通胀目标)截然不同,目前仍对美联储产生通胀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但通胀预期上升就会导致实际收益率(债券名义收益率减去通胀预期)的下行压力,这就会给美元施压,同时也可能会提振黄金。因为,这会导致美元的利差优势不断收窄,而过去两年来黄金的走势也和美债实际收益率成反比。 中美利差仍将维持高位 从利差角度而言,机构认为中美利差仍将维持较高位置。 根据美银的测算,如果PEC通胀率保持在2.1%的水平,则可能需要美联储实行42年的低利率水平保持不变。尽管平均通胀目标此次并不一定能够实行,但人民币较美元的利差优势仍将维持高位,此前中美利差飙升至240BP的历史新高水平。 这将有利于人民币维持强势。美元指数已经从今年3月的104高点附近一度跌至92,近期反弹至93附近。“美元的贬值不仅关乎货币交易,与其他货币相比,美国失去了相对G10货币的大部分利率优势,其财政状况继续恶化——双赤字达到了50年来的最大水平,并可能进一步恶化。”罗伯逊对记者表示。 美股负面溢出效应有限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美股的估值,中国市场的关注点在于,不断创新高的美股若出现大幅回调,或造成溢出效应。 不过,各界认为,若美联储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对权益资产更偏利好,且低利率或长期持续。同时,大选年历来美股走升居多。近期主流机构都对美股走势偏乐观。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多元资产团队高级投资经理黄思远对记者表示,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股票已经与经济脱钩。苹果市值达 2 万亿美元,很多声音质疑,认为只是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泡沫。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市场出现的是质素上的分化,不是非理性脱钩。 具体而言,美股的股票回报出现了较大分化。年初至8月20日,各大指数中,成分股录得正负回报的百分比分别为——标普500:正回报41.4%,负回报58.6%;纳斯达克:正回报41.9%,负回报31.3%;道琼斯:正回报33.3%,负回报67.7%。 “事实上很大部分股票年初至今仍录得负回报。所以,根据表现,股市和实体经济脱钩程度没有市场认为那么高。仍然录得负回报的股票包括邮轮、航空运营商、传统零 售商和能源股。如果这些股票今年以来的表现都录得正回报,那么股市就真正与经济脱钩了。”黄思远称,录得正回报的往往是一些受长期结构增长推动的科技龙头,它们现金充裕,在2~4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2~4 年的增长。 折现现金流估值被向前拉了 2~4年,这些真正的市场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优势,盈利能力更强,资产负债表也较强。 因此机构也认为A股的外部扰动有限。就市场走势而言,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主管高挺对记者表示,预计2020、2021年沪深300指数盈利增速为-8.9%和15.0%。目前沪深300估值已经略高于其10年平均,且行业估值分化,未来市场持续上行仍需估值收敛。“预计市场短期仍将震荡,但具备结构性机会,低估值且业绩稳定或对政策敏感度较高的行业值得关注。中长期建议投资者关注内循环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线上和数字经济、服务业回流和制造业升级。”
1 美东时间8月19日,美联储公布了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亮点颇多,值得警惕与思考。 1、会议纪要显示,与会官员一致认为,“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将在短期内严重影响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并对中期的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美联储官员预计GDP增速和失业率降幅将“一定程度上不及此前预期的强劲”。 2、除了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外,美联储还担心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尽管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官员曾多次表示,银行和相关机构的状况总体良好,但会议纪要显示,如果病毒继续蔓延,并且未来“更为不利”的情形发生,情况可能会改变。 3、会议纪要并未暗示即将放松前瞻性指引和QE,并未讨论延长美联储购买资产的期限,也未承诺一定会采用控制收益率曲线这一工具。 4、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要想让劳动力市场得到进一步实质性的改善,重新开放广泛而持续的业务是必需的前提条件。然而重新开放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采取的健康措施是否能有效性地限制病毒的传播。所以,只有在控制住病毒之后,企业可以完全重新开放,就业市场才能得到改善。 这会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货币政策纪要一经公布,美股尾盘集体跳水。截至收盘,道指下跌0.31%;纳指下跌0.57%,报11146.46点;标普500指数下跌0.44%。一方面,美联储给市场打了预防针,新冠疫情得不到遏制,经济还将持续承压;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激进的措施。 (来源:Wind) 美元指数暂时踹了口气,日内涨幅达0.84%。由于美联储无底线印钞,美元指数已经从3月20日的103瀑布式回落至当前的92左右,跌幅足足有9.4%之巨,创下2年来新低。这次会议纪要没有进一步大幅宽松的讨论,美元指数的表现便缓了缓。但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仍然是大势所趋。 (来源:Wind) 昨日,COMEX黄金暴跌3.92%,再度从2000美元上方回落。经济预期前景不明朗、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何黄金会猛然变脸下跌呢? (来源:Wind) 黄金走势其实主要由实际利率决定,且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预期。货币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们假设了另一种情况,即新冠病毒的加速爆发将导致经济活动受到更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实际GDP和通胀下降。 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将导致通胀起不来,而名义利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处于低位,实际利率进而有所抬头,那么金价就会承压。 另外,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收益率小幅下跌,现阶段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位置了。美联储也没有必要现阶段出台控制收益率曲线的政策。 (来源:Wind) 2 美股跳水,苹果依旧上涨,盘中一度飙升超1%,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从3月23日算起,苹果已经累计上涨超过102%,市值从1万亿飙到了2万亿,仅仅花了不足半年时间。而自1980年IPO之时算起,苹果市值突破1万亿用了38年的时间。 (来源:Wind) 面对苹果的持续暴涨,股友们总是能直击要害: (来源:网络) 不仅是苹果,还有美国其余4大科技巨头,已经出现了严重超买的情况了。当前,标普500指数中前五大科技股的市值占比超过23%,而前10大成份股公司市值之和在该指数总市值中占比更接近30%,这是至少40年来的最高占比,高于2019年底的22.7%。 其中,苹果和微软在标普500指数中的影响力比几十年来任何两家公司都大,占比权重已经升高至12.5%。 (苹果微软占标普500权重占比走势图,来源:彭博) 另据美国散户证券在线交易公司TD Ameritrade的数据显示,随着美股在7月反弹,一些散户迎风而上,加入了股市的大军。该公司基于投资者行为的指数“投资者变动指数”在7月上涨了1.76%至4.63,今年年初,这个数字还是2.1。 其中,最受欢迎的股票包括特斯拉、辉瑞、苹果、Crowdstrike Holdings、微软和尼古拉。 最受欢迎的特斯拉,已经在过去12个月中从235美元飙升至逾1400美元,成为华尔街最昂贵的股票之一,市值从420亿美元升至2897亿美元。如果从2019年10月统计至今,特斯拉已经暴涨680%。 (来源:Wind) 7月30日,苹果宣布了一股拆四股的拆股计划,理论上这将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可以购买苹果公司股票,从而推升公司股价。该消息发布后,苹果盘后股价大涨近6%,次日暴涨10.5%,市值一夜大增1720亿美金。 8月12日,特斯拉宣布1拆5,一晚上大涨13%,市值又飚了335亿美元。最新总市值已经高达3501亿美元。 上帝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科技巨头在合适不过了。 在看美股大盘,从3月23日统计至今,纳指已经累涨62%,标普500累涨46.4%,道指累涨44.43%。 (来源:Wind) 纳指整体PE倍数已经高达60.13倍,标普500达到33.29倍,道指达到27.1倍,均创下美股最高估值水平。 另外,“巴菲特指标”给全球市场敲响了警钟。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股市总市值与全球GDP的比值已经超过了100%,为2018年以来首次。而美股又是全球股市绝对的扛把子。 (来源:彭博) 以史为鉴。过去20年,全球市场在该比例突破三位数后三度遭受重创,分别是在2000年、2008年和2018年。这三次,那一次不是哀嚎遍野。 种种迹象表明,美股的风险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这也是为何会议上官员会担心“”金融稳定面临风险“”的问题。 3 美联储报告看空自家经济,实属罕见,并直言控制疫情才是复苏关键。然而美国疫情并没有得到遏制,而有点愈演愈烈的味道。 (来源:Wind) 经济受挫,但资本市场却一路高歌,为未来埋下了诸多的金融风险。 上周末,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刊文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当前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也消耗着美元的信用,侵蚀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 作为投资者,更是应该警惕这个宏观风险。
今天创业板相当顽强了,几个指数里跌得最少,不到1个百分点,最低跌到2578.39,离上周三的低点只差0.68个点,目前的技术图仍然是一个欲破未破的形势。 今天支撑创业板如此顽强的,主要是前面几位大哥,迈瑞基本面不错,跌到这个份上有点跌不动正常,智飞最近跌得有点残,有中继的意思,东财今天有些意外,因为券商跌得不少,但东财今天很顽强。 我们知道有个定律叫墨菲定律,即事情往往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投资者,应该没有几个不在掂量创业板会不会破位,根据墨菲定律,这样一掂量,大概率会发生。 上周四的文章《弱弱问一句:牛还在不在?》留了几个观察窗口,这周都有一些变化。 一个是8月15日的中美视频会议,关于中美贸易的,8月15日没有举行,被推迟了。但周二晚上“懂帝”说不想跟中国对话,因为XXX原因。市场理解为这个贸易谈判被取消了,再加上另一条消息称美国国务院督促大学捐赠基金剥离其持有的中国股票,于是昨天周三A股开盘就开跌。 因为台风影响,下午1点半港A才恢复互通,然后外资就迫不及待撤了,所以本来反弹的A股,1点半后重新开跌,最终A股收跌,并且几个指数都基本收在当天最低位置上。这段时间创业板本来反弹就弱,昨天一跌,把前面三天的反弹都吃掉了。 今天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盘后商务部称中美双方已商定将于近日举行通话,但具体的日期没有定下来。这个是后续继续要关注的。 第二个是这周一的MLF,央妈的表现有点超预期。周一到期的只有4000亿MLF,这个月还有25号的1500亿到期,央妈图省事,一次性对冲掉了,而且超预期对冲,执行了7000亿,A股反应很正面,周一大涨。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之前的判断错了,货币政策重新向宽走呢?目前这个还很难见分晓,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就目前的情况看,央妈此举更像是想缓和政府发债和税期的影响,8月以来,政府累计净融资约9000亿,叠加税期,导致市场流动性有些紧。最近银行间的利率持续上行,国债期货连连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新上3%了。 另外,MLF依然维持原来的利率2.95%,今天的LPR报价继续是不变的,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下降。因此,我个人并不改变之前货币边际收紧的判断。 第三个是注册制的正式登陆,按照过往从申购到上市的日期大概估算,我本来以为会是这周,但这次深交所特别发了公告,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也就是,下周一,我们会迎来新制度。往上可以走20%,往下也可以走20%,这本来是个中性制度,但之前说过,在这个位置,我对新制度偏谨慎。这个下周见了。 这周一因央妈厚爱而大涨,这周三因“懂帝”而大跌,但后来中美谈判继续,那今天跌又为何事呢? 虽然说为下跌找理由,有些事后诸葛,但聊胜于无。今天下跌,一个是香港的原因,这点不多谈,这些事一直反反复复。还有个原因我觉得更值得注意一下,昨晚的美联储纪要。 如果你早上醒来,打开美指走势,发现美东时间下午2点之后跳涨或者跳跌,那大概率跟美联储有关,因为一般美联储会有些信息在这个时间点发布。昨晚就是如此。 昨天晚上美联储公布了7月的FOMC会议纪要,杀伤力并不是来自美联储对经济判断的悲观预期(美联储官员对经济的判断自疫情以来一直不乐观),而是来自货币政策的一些描述。从会议纪要的表述来看,美联储官员确实认为经济需要更多的刺激,但当前他们并不急于行动了,有种想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感觉。 另外,市场此前一直有预期美联储采用控制收益率曲线这一工具,这个工具一般意味着瞄定利率,可视作一项购买更长期债券的承诺。但从会议纪要来看,他们当前并不觉得这有必要。当然,他们话也没说死,这一工具仍然会是一个选项。 从这个纪要来看,相比前面几个月的果敢,美联储现在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在美联储的犹豫之下,一路阴跌不断的美元指数昨晚获得支撑,同一时间点上黄金出现大跌。 当然,美联储的话没有说死,此处还很难说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也出现拐点,向边际收紧去了,但需要留意这一风险。下一次美联储的FOMC会议在美东时间9月15日到16日,这是一个观察窗口。 如果全球央妈就此开始向边际收紧去,往好的说,是经济在向好,往坏的说,是流动性开始收缩,这一组合下,市场并不会崩盘,但分化会非常严重。下图是这一组合下,2016年7月到2018年1月沪深300与创业板的走势,一天堂一地狱。 注意,我此处并不是要唱空创业板,只是用它做一个市梦率的代表。流动性泛滥的时候,我们可以幻想很多大饼,流动性收紧的时候,我们要提高选股的标准。
今日凌晨,美联储发布了最新的7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之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决策者认为,5月和6月出现的就业快速反弹势头可能已经放缓,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实质性改善”将取决于商业活动“广泛而持续的”重启。美联储目前还排除了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等更鸽派货币政策措施的可能性。 同时,美联储对经济偏悲观的谨慎态度也能从一些细节中发现。 美联储对于9月提供更明确前瞻指引的态度出现转变。7月份会议纪要显示:“关于本次会议之后的货币政策前景,多名与会者认为,提供更清晰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指引在未来某个时候是恰当的。”与之前的会议纪要相比,这个措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决策者表现出渴望在“之后举行的会议上”强化所谓的前瞻性指引。” 表明,美联储的决策者们已经开始对9月能够看到确定性比较高的经济复苏前景持怀疑态度。 受此影响,美股隔夜会吐盘中涨幅,美元反弹,海外市场呈现出获利了结态势。 反观国内市场,央行在今天早上新一轮LPR报价。 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四个月未变,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3.85%,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4.65%。 由于国内经济率先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也成为今年IMF预测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最新公布的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全球低利率带来的影响发出警告,同时对国内经济复苏预期乐观,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分析称,这意味着央行未来不会降息或再现大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退出逆周期调节的步调,下半年信用扩张也将有所放缓。 所以,中国央行并无动力再次下调LPR利率。但是,银行业超额备付金率跌至两年半新低,人行“紧货币”之旅或暂告一段落,通过精准导向的货币政策来边际放松,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式。
美联储会议纪要:与会者一致认为,鉴于过去10年来经济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包括低利率和“持续的”反通胀压力,修改声明是有必要的。
在不同的国家,我们要用不同的货币,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权力,它可以通过印钱的方式换取社会资源。可能以前我们都认为,政府花的钱都是自己收上来的税,或者以税收为抵押印的货币。其实完全不是!税收只是创造了这个社会对主权货币的需求。本质上就是印钱换资源,只不过政府会自己给自己设置一些规则,不印那么多,找一个平衡点,尽量不损害自己的信誉。 一、为什么民众必然会接受印出来的钱呢? 因为政府以暴力为后盾,除了交税之外,在罚款、贸易、司法等所有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领域,只承认它自己印的钱币,所以现代货币也叫法币(法定货币)。法币除了主权信用外没有任何实在的价值,就是一张纸,一个记账工具。 很多人不理解,我手里拿着一张纸币,我可以花出去,怎么只是记账工具呢?其实你只要想象一下银行的工作就行了,那是金融的中枢神经。以中国为例,流通中的现金(M0)只有7.9万亿元,而银行的各项存款(M2)有213万亿元,现金占比仅3.7%。这些存款本质上就是银行记的账本。A公司给B公司转账就是在银行账户上划转数值。这个数字背后除了国家信誉什么都没有。随着手机支付的盛行,以后的现金需求会越来越少,我们会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即银行账户上的钱又是怎么变出来的。 二、现代货币的发行原理:印刷、创造,然后无限循环 我们通常认为:银行是先吸收老百姓、社会的存款,然后才能放贷。大家都很熟悉的是银行存款准备金这个概念,假设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是10%,银行拿到100元的存款后央行需要冻结10元,剩下的90元就可以用来放贷,以此类推。其实大家再往前想一步,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货币)是怎么来的呢?是央行印出来的,那么央行印的钱又是怎么到了你手里的呢?这一步才是货币发行的源头。 1、财政部的信用是从央行创造货币。央行首先会用印出来的货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财政部拿到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老百姓和企业通过出卖资源、服务获得货币。然后银行才能从民间去吸收这些存款、发放贷款,成为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但是货币创造的第一步是财政部的国债,也就是国家信用的借款,全世界的主权货币都是如此运行的。 2、企业信用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在此之前,我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存款准备金率降到0会是什么样子?不要觉得不可思议,美国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0,瑞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没有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也就是说,100美元存进去可以无限循环贷款,理论上可以无上限地增加存款数量。 举个例子,虎哥向工商银行申请了1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银行考察后借给我了,对工商银行来说这笔贷款是他的资产,对虎哥来说这就是一笔债务。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贷款完成后,货币其实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和大家一样,虎哥我肯定不会背着100万现金,我存到任何一家银行都会给这个社会增加100万的存款,这个存款又变成了其他银行放贷的资本,以此无限循环。 也许你也发现问题了:银行放贷属于增加自己的资产、银行要负责衡量放给虎哥的贷款能不能按时还款,以便顺利获得利息收入。可是你注意到没有,银行放出去的同样是国家信用担保的货币,货币上却无法体现银行的信用。这句话需要大家好好理解一下,银行创造出来的钱应该是银行自己信用的体现,但银行用虎哥的信用给自己创造了资产和利息收入。可是我们无法在货币上看到银行的信用,这笔钱只要从银行贷出来就能够随便花,这种信用不平衡也是银行喜欢过多放贷的动力来源。 如果银行疯狂放贷后自己觉得不安心,一般会给这些贷款再买一份保险,然后告诉大家如果债权人违约了有保险公司来赔付...甚至,还能把这个打包成债券再卖出去。对了!这就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只不过他们打包的是美国穷人的购房贷款,最后美联储为了防止金融系统崩溃,自己又印钱把这些债券买了。 这次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又扩大了债券的购买范围。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美联储的钱不够用,我前面说过了,现代货币只是一个记账工具,美联储只需要敲敲键盘就可以了。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是资产,美元是负债,只要有债券就可以创造美元。而创造债券很简单,中央政府、私营企业都可以发债。 从宏观角度上看,A企业发债,只要不是被央行买走的,一定会成为B企业的资产,这个过程属于私人部门内部的信用创造。中央政府发的债,一定是私人部门的净财富,因为它没有违约的风险。但是如果美联储购买公司债则会透支美元的信用,美联储自己也知道透支信用不好,但它也是有苦难言。 美联储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美国经济、美国政府的影响非常大。2008年被迫购买抵押贷款证券(MBS),到2014年它开始缩表,五年下来没缩多少,这一次疫情又大大增加了未来缩表的难度。因为一旦美联储减少购买这些债券,将直接推高美国债券的收益率,削减美元的流动性,同时为美元升值带来压力。一旦市场有大的波动,美联储就要停下脚步,所以缩表很痛苦!而且金融资本都不乐意看到美联储缩表。 某种程度上虎哥可以得出结论:这个表会持续地膨胀下去,因为缩不了多久,美国就会碰到下一次经济危机,而危机必然导致美联储又要印钞救市,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三、美联储害怕咱们抛售美债?别想多了 美联储害怕外国人(比如中国)抛售美国债券吗?其实完全不怕,甚至它还会鼓励你这么干! 我们经常在国内媒体上看到一些不理性、不正确的言论,说什么中国只要在关键时候抛售美国国债就会如何如何,似乎这就抓住了美国的命脉。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子,美联储一点都不担心你抛售美国债券。格林斯潘卸任之后说过,大家不用担心中国抛售美国债券,因为我们可以让中国卖家找不到买主。即便中国成功卖掉了,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没什么利息的存款。美国政府不会允许中国购买他们的优质企业,甚至我们买了美国上市公司股票,人家都不会给你投票权。 美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冈德·弗兰克曾经说过,美国用实际上一文不值的美元支付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勤劳的中国,无偿向富有的美国提供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真实货物。然后,中国又转过来用这些美元纸钞购买美国国债。这些国债除了支付一定的利息以外一文不值。就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美国国债永远不能换回现金,或足值/部分的赎回,而且不管怎么样,由于持续通胀,它们已经贬值很多了。 与此同时,我们的企业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口商品,换取美元。中国每年有很多的顺差。即便是贸易战最严重的2019年,我们对美国还有2958亿美元的顺差。如何使用这些美元,特别考验我们领导人的智慧。对中国来说,没有外汇储备肯定不行,但太多了也是一种浪费。问题是央行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如果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比如买黄金、石油,想都不用想,买啥啥涨,卖啥啥跌,因为规模实在太大了。现在的中央利用这些钱建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搞一带一路的建设,输出中国的过剩产能,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战略。让货币流动起来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当然能换回实实在在的资产就更牛了,如果能在价值低估时,买到优质的资产,那就更无敌了,而美国就是一直这么干的。
面对各国央行竞相布局数字货币的新形势,一度对此兴趣不大的美联储周四表态称,正在积极研究数字货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业内认为,此举表明美联储并不想错过数字货币发展带来的变革,但鉴于美元的全球性地位依然较高,美联储目前并没有发行数字美元的迫切性。 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周四表示,疫情凸显出弹性支付系统的重要性,为增进对数字货币的了解,波士顿联储银行正在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一项为期多年的合作,以评估央行数字货币影响。 此外,克利夫兰联储、达拉斯联储和纽约联储的一个应用程序开发团队也正在与美联储理事会合作,研究“数字货币对支付生态系统、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银行与融资和消费者保护的影响”。 对此,联储资管投资研究部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袁东阳告诉记者,数字货币在支付、结算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和潜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投身数字货币研究并取得相应进展。美联储作为全球最大央行,自然无法置身于这场数字货币大变革之外。另外,鉴于数字货币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美联储从官方角度来进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测试,以期未来做到趋利避害。 不过,布雷纳德强调,美联储上述举动目的只是在于增强对数字货币的理解,目前还没有打算发行数字美元。 “鉴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联储有必要在数字货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考虑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决策过程,美联储还没有决定是否要进行如此重要的政策流程,我们正在理解数字货币的重大影响。”布雷纳德说。 去年11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写给国会议员的一封信中表示,美联储没有推出数字货币的计划,在美国推行数字货币面临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等一系列困难。 这也表明,美联储并没有迫切想要发行数字货币。袁东阳表示,这是因为美元在全球结算和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仍然是压倒性的,即便其他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使得支付效率大为提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难以对美元产生足够的撼动。此外,全球支付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SWIFT由美国控制,其跨境支付业务不用担心受到国际争端的影响。 虽然并不急于发行数字货币,但面对全球央行争相布局数字货币的竞争形势,美联储显然也不想错过机遇。国际清算银行今年1月对全球66家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80%的央行正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 从目前进展来看,各国央行正加大对数字货币研究的投入力度。7月23日,立陶宛央行发行了全球首枚央行数字货币,全球数字货币发展再进一步。日本央行今年7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将开始对数字日元进行技术测试,以研究数字日元的可行性,该央行当月在结算机构局内设立了约10人的数字货币小组,以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欧洲央行也在去年12月中旬设立央行数字货币专门委员会,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各项工作也明显加速。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告诉记者,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有微信和支付宝应用的成功经验,中国推广数字货币更加容易,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和畅通货币传导渠道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