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央行公布了11月社融及信贷数据。其中,贷款和社融当月分别新增1.43和2.13万亿,同10月相比有明显回升、总体符合市场预期。以社融和M2增速衡量,四季度为保障经济持续复苏,货币政策没有转向、在总量上依然保持着宽松态势,结构上强调精准滴灌、全力输血实体经济。但明年来看,正如我们在文章《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应如何退出?》中所说,央行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应对之法将会逐步退出;近期多位监管高层密集发声稳杠杆、防风险,提示疫情过后的货币政策将显著加大防风险考量。 信贷回升反映真实融资需求,中长期贷款持续占据主要地位。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环比多增7402亿元,季节性因素之外、总体反映了经济复苏之下的真实融资需求。企业端来看,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占据主要地位,前11个月约为短贷的3.41倍;居民端短贷和中长贷均有回升,与近期消费加速回暖、地产成交增速高位企稳(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基本面相符。截至目前,年内20万亿的贷款投放目标完成度已达92%,考虑到季末通常为信贷放量时点,预计下个月仍将保持可观的信贷投放规模、20万亿目标大概率能够完成。 社融增速见顶回落,但宽信用仍将贯穿四季度。11月社融的主要支撑是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当月分别新增1.53和0.4万亿;企业债券新增则大幅缩水,主要原因为永煤违约引爆信用债危机后大量债券取消发行,据统计仅11月第二周取消发行的债券就达到26只、累计规模达198.1亿元;非标依旧保持收缩态势。当前社融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33.16万亿),11月存量增速见顶回落(13.6%),符合我们此前预期;但为支撑经济复苏,宽信用仍将贯穿四季度,预计全年社融增量将超过35万亿。 M2增速小幅上升,流动性投放持续趋谨慎。11月末央行超预期增量投放2000亿MLF、并伴随密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主要为平抑信用债暴雷之下的短期资金面波动;加之社融增量规模较高,当月M1、M2增速均略有上升。但当前央行短期流动性调控并无一定的松紧取向,主要视市场需求谨慎决策;6月之后货币投放高点就已经过去,银行间资金面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主要资金利率均明显攀升。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明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社融和M2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未来M2增速中枢大概率下降。 特殊政策已接近退出之时。基本面来看,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距疫前正常水平仍有距离,消费、投资等方面不确定性仍存,因而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依然保持着宽松态势、宽信用仍在延续;在前期楼继伟等高层喊话“特殊政策退出”之后,我们已指出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当前货币政策不宜立即转向。但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向好,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之法确已到退出之时,应妥善做好相应的政策过渡安排。 近期高层密集发声“防风险”。郭树清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指出了现阶段的一系列风险隐患,如房地产“灰犀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等。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则提到当前“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此外,永煤事件后,监管层立即表示将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在我们看来,疫情期间实体部门杠杆率大幅抬升、近期金融市场波澜不断,政策面正加大防风险考量。以此为背景,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明年来看,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银行风险均是防范重点,尤其要关注明年二季度“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可能出现不良贷款反弹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0日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称,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显著快于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两位数,仍将在全球一枝独秀。 报告指出,2021年经济增速将显著回升,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受2020年基数影响,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高达15%左右,二季度之后逐渐回落,四季度有望回归到正常增长水平。经济结构继续改善,预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在60%以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方面,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消费的明显反弹是可以预期的。预计2021年消费增速将显著回升到13%左右,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将明显复苏。 投资方面,三大类投资增速都将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制造业投资将显著上升,基建投资将适度加快,房地产投资不会明显走弱。综合判断,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8%。 出口方面,短时间内海外对我国出口仍有依赖,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份额不会骤降;随着海外疫苗的普及和产能的逐步恢复,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走弱。出口商品的结构重点可能从医疗用品转向传统商品,特别是家具、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将获得较快提升。预计2021年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出口额将提升至6%。
昨天的行情让人好气又好笑,就是外围一片涨,北水也持续流入,结果A股下午给你整个股灾即视感。 我找了一圈,没看到明显原因。盘后被推送了11月的货币数据,或许是原因之一,在A股混了多年,都知道A股的信息保密性就那样。 今天A股一开始是跌的,后面渐渐走好。 但1点20左右又跳水了,食品饮料里最明显的就是伊利,然后茅五也双双翻绿。嗯,100倍的海天味业坚挺无敌。 大A三千,我独服海天。 当前A股的核心还是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所以就来看下这份11月的货币数据。 1 11月的M2增速同比增了10.7%,略有超预期,但这个回升不用惊喜,跟9月一样,大概率只是一个短期扰动,下跌的通道并没有变化。 社融的增量是2.13万亿,比上年同期多了1406亿元,预期1.98万亿,上个月是1.42万亿,也超预期。此处会超预期,我觉得主要是因为11月AAA国企债券的违约事件导致市场给的预期不高。 11月的数据也反映了这点,分项看,企业债券融资仅862亿,上个月是2522亿,去年同期是3329亿。萎缩这么厉害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投资者信心不足,会偏谨慎,另一方面除非是急需要钱,企业也不会赶这个风口去发债。 然后政府的债券融资比较给力,11月新增了4000亿,相比去年同期多了2284亿。不过这块明年应该比较难期待,可以看到,这个增幅已经在逐月下滑了,8月增了8741亿,9月增了6326亿,10月增了3060亿,11月是2284亿,逐月在下滑。去年全年政府债券融资是4.72万亿,今年前11个月已经达7.62万亿了。主要是因为疫情特殊,明年大概率回归常态。 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还可以,这个月新增1.53万亿,上年同期是1.36万亿。 所以,就新增这块来讲,应该是还行的。 然后看余额,11月末社融存量为283.25万亿,同比增长13.6%,较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但这却是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这一指标让市场惊呼社融的拐点到了。 社融余额增速这个指标,我以前较少关注,这个月的下降,我觉得主要还是受11月的债券违约事件影响,一边发新债不畅,一边老债不给续了。 当然,往长看,这个指标也大概率是要回落的。730政治局会议的定调,社融规模的增速从显著高于去年已经变成了合理增长。 未来方向不言而喻。 2 数据发布后,看到不少说社融出现了拐点的观点,现在讲拐点,多少有点后知后觉了。 复盘梳理一下,即知,风早起于青萍之末。 5月,央行开始不再降LPR利率。 6月,市场翘首以盼的降准没到到来。 7月,政治局会议重新定调货币政策。 9月,央行官员暗示宏观政策将在明年一季度开始回归。 10月,央行在9月货币数据发布新闻会上表示向好的经济为未来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创造了条件,此中意味,细品。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在社融存量规模增速掉头之前,已经有量的反应了。一是M2的增速,7月开始掉头,虽然现在偶尔有波动,就像11月又回升了,但大方向大概率是继续向下。 二是利率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升到3%以上。这波债熊猝不及防,想当初,不少观点认为我们可能就此告别3%了,没想到,就几个月时间,它就回来了。 社融存量规模增速掉头,不过是这一系列操作的一个自然结果,至于为什么会在11月出现,可能就跟11月的信用债事件有关。没有这个事,下个月,或者明年初,也会出现。 就股市投资者来说,现在担心社融存量规模增速的掉头,也有些后知后觉了。因为当风起来的时候,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察觉。 表面上看,指数似乎在新高,但指数新高的背后,却是此起彼伏的崩盘,各个板块各个惨法。我之前统计过7月12日至11月26日的区间最大回撤,A股带科创板一共4086只,最大回撤在30%以上的1661只,占比高达40.8%,最大回撤在20%以上的高达3042只,占比75%。 所以说,现在担忧流动性,后知后觉了。 3 那现在怎么看? 个人看法,当无人担心流动性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我从8月开始多次提醒了流动性风险,8月13日明确指出全面牛市结束了(详细见《弱弱问一句:牛还在不在》),但估计那个时候并不会有多少人在意。 而现在崩了一波后,市场对流动性如风声鹤唳般警惕,我反而觉得并不危险了。预期已经打进去了,那就是找超预期的地方。 就流动性来说,之前也提过,我认为11月30日的异常MLF操作是一个积极信号(央行今年有意把MLF全部放在当月15号做,11月30日这个操作属于超预期)。11月以来,国债收益率重新快速上升,月底这笔异常的MLF操作,表明央行并不希望利率升得太快。 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盘桓在3.3%的高位,关注下周的MLF操作。 关于明年的流动性,好的预期差是美联储无底线的宽松操作牵制了我们的收缩步伐。另外,美联储无底线宽松,海外资金便宜(因而估值体系也是建立在这一低利率基础上),在金融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海外便宜的资金会进入中国,也会对冲部分国内收紧。 最近的内资太聪明鸡贼,而外资继续当雷锋。 坏的预期差就是美联储也暗示收紧。目前还看不到这一迹象,这个月初鲍威尔在听证会上还表示:现在撤销对经济的支持还为时过早,如有需要,能重建或者建立新的贷款便利工具。 当然,如果真发生了坏的预期差,它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美联储如果是主动收紧,其含义是它认为经济恢复得不错,经济的基本面向好。 流动性收紧并不是不能好好耍股票了,而是你要弄清象限。在经济向好+货币向紧的组合下,有限的资金只会去追寻那种基本面逻辑靠谱的公司。 类似于2017年,你看到社融规模增速也是下降的,快速下降的。 但当年的沪深300与创业板的走势是这样的。(注:此处并非打死创业板,只是用来表示分化行情,今天的创业板,与2017年的创业板,结构已经变了很多了,指数还是那个指数,指数也不是那个指数了)
存量社融增速年内首降!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6%,增速较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也是该增速年内首次下降。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指出,市场关注的社融拐点终于出现了,社融增速“见顶”后利率也将“见顶”。 据央行统计,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447亿元,同比多减19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1亿元,同比少减92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26亿元,同比多减119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同比少246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22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71亿元,同比多247亿元。 “在10月出现季节性回落后,11月新增社融大幅反弹。永煤事件让市场对11月的社融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最终的结果似乎比市场想象中的要强一些。”李奇霖分析称,1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虽说比10月的政府债券净融资少了931亿,但较2019年同期多增2284亿元,对社融数据超预期起到了一些作用。 李奇霖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可能在10%~11%之间,和2020年相比低2~3个百分点左右。加之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到期,期限匹配和净值型的要求,低评级和长久期的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再融资压力上升。金融监管对影子银行的高压也会维持,刚兑打破可能会更加常态化,这也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的信用债发行。
报告正文 事件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其中11月CPI同比下跌0.5%,增速较上月下行1.0个百分点,环比下行0.6%。11月PPI同比下跌1.5%,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环比上行0.5%。 点评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方面继续下跌,进入负区间,PPI方面延续边际改善的趋势。CPI与PPI再次呈现出剪刀差走势。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依旧受猪肉价格压制影响持续下降,春节临近,受需求影响猪肉价格将小幅反弹,但中长期来看,供给端改善逻辑不变,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下跌。在剔除食品及能源的扰动之后,核心CPI同比连续四个月持平,‘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部门表现大都与上月持平。 PPI总体表现改善,主要源于11月份国际原油反弹,并且制造业中下游行业已经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根据我们之前的预测,明年PPI增速峰值将出现在5月,在此之前PPI方面仍将持续改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需担心通缩。核心CPI连续4个月维持在0.5%,近几个月价格数据波动主要受猪肉、原油的商品价格影响。虽然近期主要受出口带动,经济数据表现较好,但国内通胀修复尚处于前期,叠加信用债市场风险尚未完全缓释,央行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的窗口仍未到来。未来政策主要还是维护当前市场流动性稳定,突然收紧可能性较低。 1 供给持续改善,食品项普遍下跌 11月份食品项CPI同比下降2.00%,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跌4.2个百分点。猪肉CPI项增速继续回落,是CPI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猪肉CPI项对CPI整体的拉动,由10月份的-0.13%下行至11月份的-0.60%。 猪肉继续领跌的主要原因依旧是供给端的持续改善叠加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基数较高。由于年底将至,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往往表现出季节性上涨的规律,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各地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从而抬升了运输成本。从高频数据上来看,猪价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反弹,但是我们认为供给端改善的逻辑不变,尽管春节前期猪肉价格可能小幅回升,但明年猪肉价格总体趋势仍将持续下行。 其他食品项方面,牛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外溢影响,继续下降;蔬果方面走势发生背离,鲜菜价格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叠加供给改善增速继续回落,鲜果价格增速继续上升。 2 非食品项表现疲软 11月份CPI非食品项同比下跌0.10%,增速 较上月下跌0.1个百分点。 “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项表现没有太多惊喜,各项增速涨跌不一。11月份,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同比增加1%,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同比收于0%,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租赁房租与生活用品类同比有所回升。11月份,生活用品类CPI同比增速收于0%,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衣着类CPI同比下降0.3%,增速较上月持平;租赁房房租CPI同比减少0.9%,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叠加疫苗利好消息不断放出,11月国际油价反弹,国内CPI燃料项下跌速度边际放缓。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17.60%、同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3 油价边际改善,有色黑色继续上升 PPI方面,生产资料方面持续改善,生活资料方面受CPI影响下行。11月,生产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1.8%,较上月同比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0.8%,较上月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整体PPI环比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 国际油价改善,国内复工复产火热。海外方面,天气转冷,叠加感恩节出行人数剧增,11月份海外疫情有进入二次爆发的趋势,但是疫苗重大利好消息不断,最早一轮疫苗接种将在圣诞节前两周展开,并且众议院对新一轮刺激法案讨论进入白热化,通胀预期升温,对国际油价产生明显支撑作用。国内方面,正如我们前期报告所述,目前国内生产恢复仍在继续,中下游产业多数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生产;国外进口缺口仍未修复,对国内出口需求也将拉动产业自下而上改善。PPI方面,与我们之前研判一致,将进入上行期,于明年5月份达到增速峰值。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极端气候风险
报告正文 事件央行公布2020年11月金融数据:(1)新增人民币贷款14300亿元,市场预期13600亿元,前值6898亿元。(2)社会融资规模21300亿元,市场预期19800亿元,前值14173亿元。(3)M2同比10.7%,市场预期10.6%,前值10.5%;M1同比10.0%,前值9.1%。 点评 1 信贷投放趋缓,但整体不弱 11月份新增信贷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略超市场预期。从历史的信贷数据来看,11月份通常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期。从同比变化来看,居民端和企业端分别同比多增703亿元、1018亿元,银行整体的信贷投放仍然不弱。 具体来看,企业端方面,企业短期信贷增加734亿元,同比少增90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同比多增1,681亿元,但同比增幅却是3月份以来的最低值。这表明,在国内经济逐步复苏的状态下,制造业的长期信贷需求仍然旺盛,但银行整体的信贷投放节奏也的确在放缓。 居民端方面,受益于双11集中消费的刺激,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变化,由上个月的负值转正,同比多增了344亿元。而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5,049亿元,同比多增360亿元,但增幅创6月份以来新低,这与近期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放缓相一致。 2 表外非标+企业债发行拖累社融增量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6亿元,同比增幅趋缓,主要受企业债券发行拖累。因永煤债违约事件的冲击,信用债取消发行频发,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信用债发行甚至一度呈停滞状态,进而使得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减2468亿元。不过,直接融资方面的股票融资,本月仍同比多增了247亿元。 政府债券方面,虽然10月底地方专项债发行完毕,但来自国债发行贡献,本月政府债券新增4,000亿元,同比仍多增2,284亿元。 非标融资方面,11月份非标融资减少2044亿,同比多减981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融造成了拖累。具体来看,委托贷款减少31亿元,同比少减92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主要因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叠加信托产品到期高峰。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26亿元,同比多减1196亿元,结合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可以看出,主要是表外资金在向表内回流。 3 财政存款减少,非银存款增加 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7933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6334亿元,同比多增3868亿元;企业存款增加8483亿元,同比少增173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16亿元,同比多增1,537亿元,这与11月份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下资金回流股市有关。财政存款减少1857亿元,这表明近期财政投放的力度在加大。不过,在本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不低的情况下,财政存款同比少减了594亿元。 4 M1增速延续上行,社融增速开始回落 11月末,M2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社融同比增速为13.60%,较上个月末减少0.1个百分点。社融增速回落下,M2同比增速仍有所回升,与本月财政支出加大有关。而本月M1增速的明显提升,则侧面表明近期企业补库存或扩大资本开支的预期较强,这会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不过,随着社融增速的见顶回落,后续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则仍待观察。 风险提示:1)经济恢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发生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