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最新演讲实录:新形势下资本市场需要进行五大变革 7月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出席“浦山讲坛第19期暨CF40孙冶方悦读会第14期”的线上演讲时提出,新形势下资本市场需要进行五大变革。 首先是深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一个是进,一个是出。 肖钢表示,全球股票市场大部分是实行注册制。看起来它是一个发行制度,但实际上涉及到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建设。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一项牵牛鼻子的工程,不把注册制改革搞好,退市制度的实行就很困难。 他说,去年科创板开设,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项重大的创新,现在创业板也推出了注册制改革,所以我们可以期待,在注册制改革的引领下,整个资本市场生态会有显著的改善。在这一基础下,加大退市制度的改革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肖钢同时提到,目前我国退市率还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境外的退市制度,我们国家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第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 肖钢认为,上市公司是我们国家企业中的“骨干”,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还有几点是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研究的。 一是,进一步提高分红。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来讲,这几年分红的意愿、比例、稳定性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来讲现金分红的吸引力还比较低,相当多公司的股息率还低于存款利率,有些公司多年不分红,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公鸡,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分红的力度。 二是,并购重组近年来发展得比较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要优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第三,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肖钢说,国际化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热门话题之一,开放可以引入优质资源,也可以提供良性竞争的环境,以开放倒逼市场改革,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源和服务开放型经济的能力。 国际化对监管也带来挑战,比如跨境资金大幅进出口你造成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比如核心资产定价权可能旁落的风险。怎么样引导和规范境外资金,促进国内市场的稳定?给监管能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资本市场开放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放到整个经济金融开放的格局中统筹考虑。 第四,要积极发展数字资本市场,数字资本市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肖钢表示,通过这次疫情,各国都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我国应该是走在世界前列的。90年代一开始我们的股票就是无纸化交易,超越了国外,有后发优势。 肖钢提出,发展数字资本市场的原则,一是必须开放、包容、共享、公平;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审慎创新业务模式,融合互联网公司和国际同行的经验,加快资本市场与科技的融合;三是促进数据互联互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四是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进行数字化创新,让企业和投资者享受到实惠和便利。 第五,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肖钢称,很高兴看到新证券法在3月已经开始实施,这是资本市场法治化的里程碑事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法治问题还是不少,行政干预还是过多,不同市场法律制度安排相互混淆,顶层设计制度还不足,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理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法律逻辑,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弘扬我国优秀的法治传统,借鉴英美法系有益经验,优化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强化投资者保护,进一步发挥投资银行的枢纽作用。 肖钢特别提到,监管不协调,存在空白,也存在一些交叉,分业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应金融发展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趋势,要加强监管的统筹协调。 作为曾经的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掌舵人,肖钢提出,推进监管转型要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转变。 二是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 三是监管方法从过多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实施全程监管转变。 四是监管模式从碎片化、分割式监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监管转变。 五是监管手段从单一性、强制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协商性、开放性转变。 六是监管运行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 附肖钢演讲全文实录: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浦山讲坛”,特别是李剑阁先生、高西庆先生两位证券界的老前辈,也一起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有关问题。 正如孙总刚才介绍的,我想结合我最近的这本新书简要地介绍一下,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有关问题。 我们先看一看当前的资本市场的形势。应该说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出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改革力度之大,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系列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要求,在这个《意见》当中进一步加以明确。也就是说我们要完善股票市场的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要改革和完善股票市场的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完善投资者的保护制度。这一切都给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强调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债务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我们国家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 我国现在所谓“三新”经济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6%以上,这几年有了比较快速的增长。我们国家的研发投入,也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2%以上。2019年我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206家,首次超过美国,现在是居于全球第一。我国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也不断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数字经济也在迅猛发展。 我们国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应该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并且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靠商业银行来配置金融资源是有明显的优势的。也就是说,依靠国家的信用和银行的信用,它可以高效地动员储蓄和配置资金。特别是在投融资信息不对称、法制不是很健全、契约关系不是很牢固、诚信体系的建设也不完善这样一个时期,靠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高效的配置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债务的风险持续积累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资本产出效率下降。所以在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以后,资本市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靠资本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可以对未知的风险进行定价,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特别是科技创新,提供一个激励相融的机制。它能够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另外,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公众监督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体系,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是有利于促进资本要素向创新的经济集聚,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国家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债务驱动向新创新驱动、效率驱动发展经济,就必须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其次,从全球面临的新形势来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各种逆全球化的思潮、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进一步兴起,对未来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已经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的博弈、竞争加剧,其实说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和金融的竞争。 讲到金融的竞争,当然包括货币竞争、金融机构竞争和金融市场的竞争。金融素有“第二国防”之说,资本市场在金融当中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 我国资本市场应该说这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当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市场结构不平衡,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市场的波动过大。因此,要解决我们这个市场发展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最近上交所发布了一个关于全球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报告,围绕四个方面的要素来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市场功能、市场质量。 在市场规模、市场流动性、活跃度这些重要的指标上,我们国家是排到前面的,但是我们市场功能的波动还比较大,比如说IPO筹资上市公司的数量等等,特别是法治指数、营商的便利指数,我们排名靠后。 尽管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总体而言,通过多个要素和维度的衡量,我们仍然处在第二梯队。要进一步的发展资本市场就必须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只有靠改革开放才能打造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第三个方面,当前疫情的全球蔓延,应该说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金融体系和运行的规则。这个疫情现在看不会是很短期的,它有可能会长期化,所以带来很大的复杂性。 今年上半年疫情蔓延期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原油等多项大类资产的价格都大幅波动,应该说给经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次全球的疫情应该说和以往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波及的范围更广,持续的时间更长,应对的难度也更大。 从这一次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的脆弱性不仅来自宏观面和基本面,而且与市场的结构、交易的机制、杠杆的水平、工具的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市场本身的结构性的问题仍然比较大。比如说杠杆资金、量化对冲、高频交易,加上现在被动型基金规模巨大,使得自动化的交易的数量在整个成交量当中的占比过高。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庞大的交易群体的交易行为空前一致,而且速度惊人。这个势必引发羊群效应,导致相互踩踏,甚至于市场坍塌。 大家都知道,这次美股在十天之内四次熔断,其实就说明了,除了外生因素、基本面、宏观面的影响以外,其实市场本身结构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我们研究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不仅要研究宏观面、基本面,还要深入到市场结构中去,研究它的运行机理。 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的金融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波动。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跟全球的资本市场相比较,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等,包括我们的原油市场,体现出较好的稳定发展的态势和较强的韧性,总体上来讲上半年的发展是不错的。 总之,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重要的意义归纳一下是四句话: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是增强国家竞争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现有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资本市场是金融治理的天然主战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风险定价、市场预期、社会监督等,具有多重的功能。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同时也可以优化风险管理模式。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依赖制度建设。为什么说制度建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里头要有投资,有资金。它是一个信息场,这里头充满着各种信息。它也是一个名利场,有的人在这里能赚钱,有的要亏本。但不管是资金场、信息场还是名利场,归根结底它还是一个法治市场。 因为资本市场参与的主体众多,需求也多样,所以要办好一个资本市场,就必须要求所有参与主体,要具有基本的民事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交易必须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来进行。无论是投资者、融资者还是监管者,都要把规则放在第一位。 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宏观方面的环境或者叫条件。比如说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要有健全的法治环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监管制度,要大力培育诚信社会。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指的外部环境,要发展资本市场,这是必需的。 同时也要看到,除了这些条件还不够,资本市场本身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重要的条件都体现在制度化。 资本市场的制度的条件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质量。比如说我们的发行制度,退市制度、交易的制度、信息披露的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的制度等等。这些都事关一个资本市场它是不是规范的、有活力的、有弹性的、有韧性的,是不是活跃的,对风险定价是不是符合实际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说到底,事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质量。资本市场的发行、退市、交易等制度的不断的变革,是驱动这个市场发展的关键的因素。 回顾过去30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我们在资本市场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取向。尽管有一些制度的设计,措施的出台,可能会有所偏离,有的时候也出现摇摆,但是纵观30年的发展,始终是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条主线在前行的。如果要说30年来的制度建设有哪些宝贵的经验,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但同时我认为这个任务还在路上,还没有完成。这也是我们现在资本市场发展的短板,当然更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所以我们研究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构建、明晰未来的发展思路,仍然是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取向。 内容比较多,我就挑五个方面,简要地做一个介绍。 在新形势下资本市场的五大变革,首先是深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 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一个是进一个是出。 全球股票市场大部分是实行注册制。看起来它是一个发行制度,但实际上涉及到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建设。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一项牵牛鼻子的工程,不把注册制改革搞好,退市制度的实行就很困难。 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各个国家的模式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做法,但是它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特征。 第一个,企业是不是公开发行股票、何时发行、发行的价格如何,这都是由市场决定。也就是说由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等市场的主体来博弈。 第二个,股票发行注册制仍然是要审核的,但这个审核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投资者的需求为导向。这个理念和我们的在核准之下的审批是不同的。 在审核当中,审核机关主要是对文件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负责。但是它对上市公司是不背书的。上市公司有没有投资的前景、有没有价值,审核机关是很难对此做出判断的,这些都要交给市场主体来做出判断。 注册制在审核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市场要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说简单一点,就是上市公司从递申请开始,到最后能不能上市,这个时间是可预期的,不是行政审核机关说了算的。对于市场的主体,就是上市公司当然还包括投资者、中介机构,大家都是可以可预期的。大概送进去,我就知道3个月还是6个月,行还是不行。这一点虽然比较微小,但是意义重大。有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注册制的体制实际上是各个市场主体要归位尽责。什么意思呢?就是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中介机构要承担把关的责任,投资者要自担投资的风险,监管者要行使事中事后的监管,严厉惩罚违法违规的行为。 去年科创板的开设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项重大的制度的创新。在科创板推出的同时也试点了注册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一年的时间,现在创业板也推出了注册制改革。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牵牛鼻子的工程,我们可以期待,在注册制改革的引领和带动下,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会有显著的改善。 在注册制出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退市制度的改革,条件就比较成熟了。因为上市有很宽容的条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有可稳定的预期,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上市以后,如果不符合要求,必须要优胜劣汰,由市场来解决退出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的退市率还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境外的退市制度,我认为下一步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退市制度,进一步加大退市的力度,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我国上市公司大概一共有7000多家,包括A股上市,也包括中概股和境外上市的。这7000多家上市公司,应该说涵盖了我们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行业,是我们国家经济的骨干,特别是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当中,上市公司占的地位更加明显。 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我们市场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离开了公司治理的这个条件,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就会失去支撑。所以要搞好资本市场,必须加大力度,改革上市公司,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发展。 在提高上市公司发展方面,有几个需要进一步明确或者进一步提出来研究的。 第一个就是应该进一步提高分红。 总体来讲,我们国家上市公司这几年分红的意愿、分红的比率、分红的稳定性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来讲,现金分红的吸引力还是比较低。相当多的公司的股息率还低于存款利率,更低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的公司甚至连续多年不进行现金分红,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公鸡”。 在这些方面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分红的力度,同时也要改进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方式。现在单靠分红比较单一,也还不够。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方式应该要日益多元化,比如说股份回购就是一个灵活的安排。 第二个是并购重组,这是上市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也是实现上市公司价值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近几年来,我们并购重组发展得比较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重要的资产项目重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提供灵活的定价空间,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的干预,同时要丰富并购重组当中支付的工具和融资的方式。 当然,我们国家在并购重组当中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谓的搞忽悠式重组,实际上使得投资者受损,这种情况应该加以避免,加以规范和纠正。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一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通过开放,可以引入优质的资源,提供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以开放倒逼市场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源和服务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能力。 所以下一步,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必须要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循环,资本市场本身还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决定,首次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近几年来,金融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开放也进一步地加快。在引进来、走出去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当然,由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对外开放必然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对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比如说跨境资金大幅进出,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 在资本市场当中,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核心金融资产定价权和核心资产被收购的问题。这些都是事关我们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怎么样来引导和规范境外资金,促进国内市场的稳定,这给我们的监管能力带来新的挑战。 资本市场的开放也不能单兵突进,它和资本项下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机制改革等,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要把资本市场的开放放到整个经济金融开放的格局当中,统筹协调。特别是要加强开放中金融监管能力的建设,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的治理,加快完善跨境监管的协作机制,在这个方面任务就更加繁重。 第四个方面的改革,是要积极发展数字资本市场。 数字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的契机。在疫情之前,数字经济就发展迅速,通过这一次疫情,各国都充分地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都在加大投入。 未来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我们国家的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应该说走在世界前列,资本市场在数字、数据的运用也是走到前面。 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一开始就都是无纸化的,应该说超越了别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上百年打手势、有纸质股票的这种传统交易模式,确实体现我们的后发的优势。 未来在发展数字资本市场的方面,我们仍然面临不少的挑战,包括: 第一个方面,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我们的证券基金机构,在IT方面的投入还是不足的。特别跟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相比,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还仍然不足。 第二个方面,与数字货币的融合也面临挑战。现在不少国家都在研发法定数字货币,将来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后,它和资本市场怎么融合?会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个方面,我们资本市场的一些科技型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就是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他们怎么混业,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不少的科技公司在从事资本市场的业务、金融的业务。我们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基金等机构也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有的金融集团实际上也要转变为一个科技公司。所以这两者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混业这种新的情况就比比皆是。这对我们整个金融业、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出新的课题。 第四个方面,面临监管的挑战。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特别是数字资本市场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形成一个新的监管框架、监管手段和监管工具,改进监管的方法,这个和传统的市场监管相比,就面临很不同的新的形势。 第五个方面,就是消费者的保护,投资者的保护,这个任务越来越繁重。在数字金融、数字资本市场发展的条件下,有的产品,有的业务它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的法律法规也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保护好投资者跟消费者,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六个方面,数字资本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组织变革的问题。最典型的比如虚拟资产交易所,将来势必是会发生的。对这样的组织机构变革,怎么样来对待,也是我们可能会需要遇到的问题。 另外,金融机构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它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必须要改变。所以对证券基金行业、期货行业来说,传统的内部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运行的流程和模式必须再造,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像现在以产品为核心和以账户为核心。这些方面就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对于数字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问题还有争论,比如说垄断的问题,发展路径的问题,去中介化的问题,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的普惠性和适当性怎么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发展数字资本市场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探讨的。 未来发展数字资本市场,有几个原则需要进一步的达成共识。 第一个是,我们发展数字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公平的原则。按照数字化的思维建设数字资本市场,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 第二个是,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审慎地创新业务的模式,融合互联网公司和国际同行的经验,加快资本市场和科技融合。 第三个是,要促进数据互联互通,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四个是,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来进行数字化创新。数字资本市场和传统的资本市场虽然在技术上、模式上、手段上有很大的创新,但是它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就是资本市场还是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投资者。也就是说,通过数字资本市场的发展,最终一定要给企业、给实体经济、融资者、投资者带来实惠和便利,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数字资本市场根本的目的。 最后简单讲讲加强法治建设和提高监管水平。 依法治市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市场长治久安的关键抓手。一个市场成不成熟,实际上就看它对法治的依赖是不是强。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然是一个高度依赖法治的市场。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大力度。 很高兴的就是看到新修订的《证券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对于未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将起到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困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法治问题还是不少:行政管理介入过度,同类市场活动制度规则统一性不够,不同层次市场的法律制度安排相互混淆,有关市场整体结构、长远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不足,法律制度规则完善机制也还不健全。 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重点包括:理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法律逻辑,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弘扬我国的优秀法治传统,借鉴英美法系有益经验,优化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强化投资者的保护。 特别在这个法治建设当中,要为我们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法治的条件。总体上来讲,现在我们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的限制规定比较多。由于它的功能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所以不太容易发展壮大。所以下一步要对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一些有必要的调整,让投资银行依法来壮大自己的业务的功能,在直接融资体系当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就像有的人讲过,要间接融资找商业银行,要直接融资要找投资银行。下一步这个方面我觉得很应该进一步的研究。 在监管的问题上,应该说这几年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是也看到,监管还存在不协调,存在空白,有的也存在一些交叉。分业监管体系应该说已经不适应金融创新发展和金融混业发展的趋势。所以,今后应该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的监管的统筹协调。 从资本市场的监管来看,监管部门的核心职责概括起来就是“两维护、一促进”。也就是说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处理好创新和规范的关系是监管机构的长期挑战。 要提高监管的水平,必须要加快监管转型。所谓监管的转型,就是指监管理念、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革新和转变的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证券期货监管的进一步探索,本身也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 推进监管转型要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转变。 二是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 三是监管方法从过多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实施全程监管转变。 四是监管模式从碎片化、分割式监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监管转变。 五是监管手段从单一性、强制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协商性、开放性转变。 六是监管运行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 时间关系,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以上这些观点,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Donews 7月7日消息近日,年轻人互动文娱平台快点宣布完成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等老股东集体超额跟投的近亿美金C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平台内容生态建设、IP打造、产品功能优化、团队建设,弈秋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快点已在2018年完成由DCM领投、DST跟投的数千万美金B轮系列融资。 快点阅读正式版本于2017年5月上线,初期定位“对话式小说平台”,凭借代入感强、易传播的对话式阅读切入阅读市场,建立起面向年轻读者的内容生态。快点阅读率先开始UGC化,并通过协同创作(合写)功能,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创作门槛。2018年,快点阅读开启多媒体互动内容尝试;2019年,删去App名称中的“阅读”,正式更名快点,转向影视化短剧生产。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在业内看来,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为中小银行“补血”,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还兼具了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中小银行再迎政策红利。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考虑到中小银行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地方金融力量,补充资本金有助于增加其信贷投放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地方政府依法依规认购可转换债券,明确了地方属地责任,有助于化解中小银行潜在风险,也为未来推动中小银行改革预留空间。 中小银行亟待“补血” 眼下,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紧迫性日益凸显。根据央行金融稳定局近期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4005家中小银行中,605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已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有532家风险较高。 银行为何会出现资本金不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认为,一是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二是质量下降导致总资产风险权重上升加大了资本消耗,三是金融监管要求提升增加了资本补充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具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内源性补充渠道主要就是留存收益。这一工具成本最低,且自主性较强,更不会稀释股东权益,是最佳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式。但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资产增速减缓、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导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利用留存收益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有效性减弱。 从外源性渠道来看,目前外源性补充渠道中IPO(首发上市)作为最为传统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含金量最高。但与2019年8家银行相继上市相比,2020年已经过半,银行在A股IPO仍处于“颗粒无收”状态。唐建伟表示,国内新股发行门槛高、流程长且限制较多,对于大部分急于补充核心资本的中小型银行来说,难成为其首要选择。 此外,优先股的发行主体主要为上市银行,大量非上市中小银行无法采用。永续债虽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无需证监会审批,发行相对便利,但在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出现之后,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担忧大幅上升,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难度目前已明显升高。 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 针对中小银行资本金困境,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多种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支持地方向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投资者,包括外资和民营企业,鼓励依法合规的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等。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同时,要求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第二条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提到,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实际上,近年来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一直被列为金融监管工作重点之一,银保监会去年以来持续加大了股东股权违法违规乱象治理力度,稳妥开展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整治等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银行风险来自3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运行产生的信用风险,二是少数中小银行前期不理性扩张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三是个别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重大风险。在他看来,公司治理失败对中小银行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前两类风险更严重,目前更应该关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 在业内看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还兼具了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不过,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仍任重道远。“当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优化股东结构,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不久前公开表示,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股权集中托管等工作,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 避免出现资金体内循环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通过政府向地方中小银行注资,利用市场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能够达到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也能强化地方政府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另外,此次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是一种创新的思路,可能为将来进一步改革预留伏笔。 曾刚认为,注资过程可以与改革融为一体,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善机构的体制机制,进行一些存量风险处置,为银行更长远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以前都是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当前这个政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降低了可转债的发行门槛,作为符合条件的非上市银行也可以发行可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也拓宽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范围。 一些市场研究机构分析,未来可能出现3种注资方式,一是发行专项债后,由地方政府注资给中小银行;二是地方政府以专项债资金认购可转换债,中小银行再以可转债转股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为中小银行注资。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最大买方和分销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用这部分资金向银行注资,要避免出现资金体内循环的问题。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 专家建议,要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温彬表示,可转债一般是5年的期限,未来可能还是以市场化的方式退出。此次尽管降低了可转债的发行门槛,中小银行资本金压力或得到缓解,但长远来看,推动完善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服务企业质效才是治本之策。
23家涨停!银行板块彻底火了,补资本迎刃而解?2871亿永续债落地后,19家IPO仍在等待 翁榕涛 新一轮牛市已经呼之欲出,银行股能否借势而起,借政策利好彻底走出“低估值”的阴霾?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7月5日收盘时,A股36家银行全线飘红,共有23家涨停,大部分均为中小银行,其中青农商行在上周连续2个涨停后继续涨停,张家港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今年以来涨幅最大,分别上涨20.88%、15.28%以及10.59%。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新途径。受此消息影响,上半年表现低迷的银行股连续多日全线大涨。 补充资本金的利好政策为何能带动板块估值上涨?对于当前“资本饥渴”的中小银行而言有多重要? 多重利好推动银行板块上涨 受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等因素影响,补充资本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长期工作。原本因为疫情等原因而估值低迷的银行股,在上半年IPO融资上“颗粒无收”,随着近日银行股价受到市场热捧,银行再融资也有望打开新的局面。 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资深银行从业者仝思考指出,根据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提供银行业务的科技公司”还是“以金融科技为战略的传统银行”,都需要遵循“资本-风险-利润”的经营法则:利润来自所承担的风险,而所能承受的风险规模与程度取决银行所拥有的资本。 上半年政策号召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板块估值几近触底。然而近日风向急转,银行迎来了重大利好。 有分析指出,此轮银行股上涨的直接原因是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小银行在非常时期补血的新渠道终于“落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面对疫情冲击,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自然对银行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问题,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就是一个新的渠道。”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此外,央行近日发文称,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指出,银行股的走高,主要是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可以适当补偿银行所承担的小微、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这一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这部分来自于央行的资金成本,提升商业银行主动进行信贷投放的动力;也可以看成是中央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央行来承担的,而并非完全由商业银行承担。 多项指标显示,国内经济正在复苏反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加动力,此外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混业经营大讨论”也助力银行股走强。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环境中,货币政策相对宽松,银行业基本面缓慢向下,市场悲观预期下,板块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近期混业经营引发关注,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开启。我们预计本轮银行板块上涨空间与上两轮行情期间基本相当,银行板块PB(LF)估值有望修复至1 倍~1.1倍左右。 上半年2871亿元永续债落地 受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业务发展需要,再叠加疫情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着补充资本的压力。除了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外,今年上半年永续债也成为了中小银行的补血“利器”。 娄飞鹏指出:“非上市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大的问题主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本占用,以及丰富资本金补充渠道来解决。在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的空间也在减少,更多的需要通过外援渠道补充,具体包括股权融资、发行次级债、永续债债券等。” 为缓解资本压力,永续债等资本补充方式受到欢迎。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日,上半年已有16家银行成功发行17单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为2871亿元。 其中,发行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永续债有5单。中国农业银行发行规模达到850亿元,位于首位。 最新发行永续债的为招商银行,7月2日发布的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债券计划发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500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发行人其他一级资本。发行后,招行资产负债率将由91.67%降低到91.06%,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由12.69%增加至13.77%,资本充足率将由15.54%增加至16.63%。 相比大型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利率普遍在4.5%~5.5%,中国农业银行5月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850亿永续债,发行利率仅为3.48%。 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小银行逐渐成为发行主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募资规模上仍比不过大行。除了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外,其他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均为中小银行,包括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深圳农商行等。 平安证券的跟踪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大行不良率1.39%,环比小幅提升1BP,股份行1.64%环比持平上年末,城农商行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抬升13BP、19BP至2.45%、4.09%,中小银行受疫情冲击更明显,相较上市城农商行不良率基本平稳,板块不良率显著上行的差异反映了尾部地方性小银行存在一定资产质量压力。 不难看出,永续债可有效解决多数中小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支撑银行业务规模持续发展。 “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话,时机选择很重要,要看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是否有合适的发行价格。”温彬指出,“另外,中小银行因为流动性较差,所以需要政策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以票据互换工具CBS为例,就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投资中小银行永续债的积极性。” 银行“资本饥渴”排长龙上市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13.44%、12.65%、14.44%、12.81%,其中民营银行、农商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3%、0.16%。 作为能够快速补充资本金且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IPO融资受到不少中小银行的青睐。然而,排队上市的银行虽然多,在上半年能实现“抢滩登陆”资本市场的却没有。 “上半年银行IPO审核节奏放缓,可能的原因包括:疫情冲击实体经济,肩挂部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倾斜;上市银行估值较低,监管在审核银行上市时相对也较为谨慎。”娄飞鹏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 最新的消息是,渤海银行于6月30日-7月9日招股,拟发行28.8亿股,每股发行价4.75-4.98港元,预期7月16日上市。以上限价4.98港元计算,市值约863亿港元;7月3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重庆三峡银行A股招股说明书,该行计划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拟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8.58亿股。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日,共有19家银行排队候审,且均为中小银行。其中,2家银行处于“已反馈”状态,包括上海农商行和湖州银行;17家银行处于“预先披露”或“预先披露更新”名单,包括重庆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兰州银行、海安农商行、大丰农商行、广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瑞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东莞银行、药都农商行、昆山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广州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 自去年8月重庆农商行过会后,就再无中小银行闯关成功。回顾2019年,在政策鼓励之下,银行上市节奏提速,上半年共有紫金农商行、西安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4家银行实现A股挂牌上市,苏州银行成功通过发审委审核。去年下半年,还有重庆农商行、浙商银行、邮储银行3家银行上市,可谓真正的“上市大年”。 在政策利好以及市场火热情绪之下,银行是否会摆脱上半年的“阴霾”,迎来和去年一样的“上市大年”? 娄飞鹏指出,“预计下半年部分银行IPO审核通过上市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是IPO是银行补充资本金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实体经济发展也需要银行的融资支持,银行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资本金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上市融资以及定增都是补充一级资本的主要途径,从政策来看,还是鼓励中小银行上市补充资本一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经营业绩优良的中小银行有望可以加速IPO进程。”
混改升级增容或推负面清单,重组整合提速料释放资本市场红利 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出“升级版”举措。《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深化混改的实施意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等多项政策正在制定,有望在下半年出台。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升级增容,或推出负面清单,“混改+优先股”、员工持股等成重要实现形式。与此同时,国企将进一步优布局、调结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资本市场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将成为热点题材,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这一判断和部署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为国企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但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必须突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积极鼓励探索尝试创新,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企只有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大支撑。三年行动承前启后,是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升级版,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会议释放了两方面的关键信号:一是用三个坚持,明确了改革的原则与要求;二是提出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方向。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将进入加快推进落实的新阶段,将推出升级版的改革举措,以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二轮混改启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拟向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平台合计募集156.56亿元,山东公开40家国企混改项目……作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近期国企混改落地提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此前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要深入推进已经公布的四批2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将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以此打造混改政策升级版。 “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后,该意见将进一步加速制定,有望尽快出台。”朱昌明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从重要领域试点向其他领域国企扩围,同时优先股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混改+优先股”可能成为今后的选项,而员工持股也将获支持,成为混改重要实现方式。此外,混改企业将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刘兴国认为,未来混改深化将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混改提级,即进一步向国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包括向央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二是推出国企混改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外实现国企混改全覆盖;三是加快建立混改企业监管新模式,并在混改企业全面推进落实市场化导向的综合性改革。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赵辰昕表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意见正在各部委征求意见,需要与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编制的“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协同,预计将在下半年出台。 刘兴国认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紧紧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来深化推进。未来的国有资本布局,要通过并购重组、投资进退,更多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现代先进制造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行业等重点领域;要通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来促进国有企业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弱项,这意味着优化调整需要围绕创新资源的整合来实施。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资本将进一步调结构、优布局。”朱昌明称,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安排,今年要在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中更加突出主责主业。同时,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研究启动炼化业务整合,继续抓好煤炭等去产能工作。此外,在调结构优布局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相关工作已在展开。例如,目前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第一批试点正在推进,整合后中国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将在甘肃等5省区形成“一家央企一个省区”的格局。 地方国企重组也在提速。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和所属各级子公司转让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今年“腾笼换鸟”项目净回笼资金完成100亿元……近日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实施意见》提出这样的目标。 资本市场无疑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在刘兴国看来,资本市场可以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帮助国企通过发行股票完成混改和实现资产证券化,进行并购重组以完成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未来资本市场的热点题材预计有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 朱昌明也判断,下半年资本市场将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首先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混资本、引战投和员工持股的定价问题;其次,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加速,注册制改革将为国企混改提供广阔的资本市场空间;此外,资产重组进一步加速,腾笼换鸟,恢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发展活力。
中国基金报 安曼 A股市场上,今日头条概念股、抖音概念股让投资者为之疯狂了一把。私募股权市场上,不差钱的字节跳动开始做起了“金主爸爸”。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张一鸣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入股了一家创投机构——苏州黑蚁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黑蚁资本”)。 投中数据显示,黑蚁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何愚曾经服务于字节跳动负责战略投资。 “乘风破浪的”黑蚁资本 在本次增资扩股中,黑蚁资本除了吸引到张一鸣做他的LP(有限合伙人,俗称“金主爸爸”),还吸引了大批知名的LP,例如厦门的建发集团,苏州的元禾控股等。 为什么一家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仅5亿元的小小创投机构却能得到这么多大佬的青睐呢? 基金君查了一下黑蚁资本的投资记录: 在为数不多的投资事件中,黑蚁资本投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例如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估值已达160亿的茶饮龙头—喜茶,火遍大江南北的白酒品牌—江小白等……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也出现在了黑蚁资本的LP中。 张一鸣的LP版图 除了黑蚁资本,张一鸣最为人熟知的LP身份便是源码资本的LP。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贵人,就像马云背后的孙正义,刘强东背后的徐新…… 源码资本的创始人曹毅就是张一鸣的贵人。 据说,2013年,仅有几百万日活的今日头条四处融资碰壁,当时还在红杉资本的曹毅在内部会上推了今日头条,虽然没有被通过,但是曹毅和张一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4年,离开红杉中国的曹毅自己创立了源码资本,首期基金成功募集了1亿美金。源码资本的第一笔投资就是给到了今日头条,投资了500万美金,后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追加。 值得一提的是,源码资本首期基金背后的LP,包括了张一鸣和王兴。资料显示,张一鸣曾为源码资本最大单一股东,持股8.14%;王兴、吴世春等人为第二大单一股东,持股7.75%。 虽然自2019年底,张一鸣和王兴退出了源码资本的股东行列。但是,天眼查信息显示,张一鸣仍在源码资本的多个投资实体中担任股东。 除此之外,字节跳动还是一家活跃于中美两地市场的投资机构——UpHonest Capital。 根据公司介绍,UpHonest Capital专注跨境早期投资,为中国的优质资本发掘寻找美国创业项目;帮助中国的投资机构、高净值投资人群了解并融入硅谷主流创投圈,透过早期股权投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为硅谷创业公司带入中国产业资本、战略资本,通过中国基因的植入,帮助被投公司创造最大价值,成长为具有颠覆性全球领军公司。 当时,字节跳动正值海外扩张的之际。这之后的5年间,字节跳动在海外陆续推出了多款有影响力的产品,包括TikTok、Lark、Helo等。 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下载量达到1.04亿次,已经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 疯狂变现流量的字节跳动 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字节跳动的营收一直是个市场人士的焦点。 5月底,外媒报道称,字节跳动2019年实现收入 170 亿美元,比 2018 年收入高出两倍多,利润超过 30 亿美元。 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报道:据知情人士,字节跳动公司 2020 年一季度营收约 4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0%。一个更加大胆的数字是:字节跳动 2020 年营收目标为 2000 亿元。 就在2017年,字节跳动的营收还仅仅150亿元。 除了流量带来大量的广告营收之外,字节跳动还通过近年来扩展的多项业务进行造血。 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字节跳动在近些年犹如猛兽一般四处出击,仅仅围绕自己的主营业务—媒体、社交做了多项投资。除此之外,还将触角伸向教育、游戏、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字节跳动不仅投资了一起作业、清北网校等在线教育平台,还从2018年4月至今,字节跳动先后上线gogokid、大力课堂和汤圆英语等教育产品,产品迭代极为迅猛。 通过产品维度的快速试错与迭代,再加上大范围的投资布局,字节跳动逐步切入陌生领域,在坚守内容主阵地的过程中逐步放大业务边界。 二级市场上,字节跳动和凯撒文化(002425)就游戏推广方面眉来眼去。在一级市场上,字节跳动投资了三七互娱(002555)的游戏子公司上海墨鹍。 除此之外,字节跳动还全资持股了北京华夏保险经纪公司。 字节跳动的版图在世人的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字节跳动正在通过外部投资扩展自己的内容边界。电商、在线教育、B端企服、互联网金融……这些领域都能看到字节跳动的身影,而透视这些布局,字节跳动正在补强短板并一步步做大业务蛋糕。 最近成立了电商部门的字节跳动,正在将其日活超7亿流量变成一台“印钞机”。
记者 黄一帆高瓴资本的张磊曾表示会坚定的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并会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深耕不辍。在他的眼中,这是在不确定的时代所坚守的确定性。 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形下,高瓴正在加重大健康产业的砝码,运用其能力加速全球医疗资源的联接。 8月6日-8月10日,高瓴资本、Mayo Clinic、惠每医疗集团联合主办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 Mayo Clinic 中国医疗峰会已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Mayo Clinic 国际部总裁G. Anton Decker等十多位中外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专家、院士;以及来自抗疫一线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专家学者,将围绕全球新冠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研发进展、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精准治疗、心血管介入器械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罕见病创新药物研发等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最前沿的方向,最新锐的创新成就展开对话与交流。 据高瓴方面人士透露,高瓴资本和Mayo Clinic及惠每医疗已经成功联合举办三届的Mayo Clinic中国医疗峰会,一直都是立足全球视野、促进顶级医疗资源流动与融合的行业盛会。今年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的同时召开,也意味着原有峰会的全方位升级和扩容,整个峰会将为期一周时间,将更关注前沿领域的产业化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下,此次峰会是高瓴资本、Mayo Clinic、惠每医疗克服了全球与会者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建立起的一个国际化大型线上交流平台。 高瓴方面人士表示,作为会议的永久性IP,“HCare”寓意:高瓴将汇聚平台的力量、发挥资本的优势,赋能医健产业生态,关注健康领域每一个科学家、医生、患者、创业者的梦想、需求、向往,关注全球健康产业的生态繁荣,万物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多年来坚持投资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有数据显示,高瓴资本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投资160余家企业,国内企业超100家,海外企业超60家,几乎囊括医疗行业所有细分领域。 从高瓴对于医药行业的实际投资与布局来看,其覆盖范围主要包含了创新药与研发外包、专利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影像与信息化等方向。 在创新药领域已经分别投资了PD-1的四大龙头:百济神州、恒瑞医药(600276)、信达制药、君实生物,作为药物研发辅助的CRO/CDMO行业可视为高瓴在创新药PD1的承接与配套布局,在此细分行业的投资高度契合了其持有行业内头部企业的策略与打法,在“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方达控股”后布局“凯莱英(002821)”,是继PD1后再次实现了对于中国CRO/CDMO领域头部企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