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肃省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动频繁,金徽酒(603919)、兰州民百(600738)先后披露了易主信息。如今,海默科技(300084)成为这支队伍中新的一员。 海默科技6月28日晚间公告,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窦剑文的通知,窦剑文和公司股东张立刚正在筹划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事宜,将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交易完成后,甘肃省国资委将成为海默科技新实际控制人。 海默科技控制权易主 根据窦剑文、张立刚与甘肃国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开投资)签署的《股权合作意向协议》,窦剑文、张立刚正在筹划向国开投资转让各自分别持有的公司1718.4万股、205.4万股股份,合计192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与此同时,窦剑文拟将持有的公司剩余全部股份515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0%)的表决权委托给国开投资。上述交易完成后,国开投资将持有海默科技5%股份,并拥有公司18.4%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甘肃省国资委将成为海默科技实际控制人。 除了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海默科技还拟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国开投资拟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新股。鉴于上述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海默科技股票将自6月2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天眼查数据显示,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是国开投资的全资控股股东,而甘肃国投公司又全资控股三毛纺织集团。 资料显示,海默科技主要从事油田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业务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涉及多相计量产品,井下测/试井、增产仪器和工具等。特别是公司研发的水下3000米多相流量计解决了受制于欧美的问题,中海油正对该多相流量计进行进口替代专项海下试验。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海默科技水下多相流量计已签订4套国内外订单,其中,在国外市场签订26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83万元),出口该产品2套;国内签署2套产品订单,单套500万元左右。 不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由此引发的油气行业低迷状况,仍然令海默科技受到冲击。公司不久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4.8亿元~5.3亿元。公司称,主营业务季节性特征明显,上半年确认的收入占全年营收比重较小,同时还受到疫情影响。 当然,上述预计亏损额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源于计提资产减值。受疫情影响,海默科技在美国的页岩油气资产及业务受到冲击,公司对在美国的页岩油气资产进行初步减值测试后,判断存在大幅减值迹象,按照审慎原则,预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约为4.2亿元~4.5亿元。 一位甘肃资本市场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产能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海默科技发展遇到了阶段性瓶颈,本次国有资本对公司的支持、整合,将有效解决目前的主要困难,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甘肃国资再度出手 正如前述,海默科技是继金徽酒、兰州民百之后,近期第三家计划易主的甘肃本土上市公司,不过,与后两者的控制权被省外资本取得不同,海默科技控制权的受让方仍是本土资本。 记者注意到,作为西北的重要省份,甘肃上市公司资源不及东部地区,在西北区域内也不及新疆、陕西等区域。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现有上市公司33家,其中,国有控股的有13家。面对本省上市公司频频易主,甘肃国资的行动或许就更好理解了。 上述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海默科技自身运营情况良好,如果此次甘肃国投集团不出手收购,海默科技极有可能流失至省外。同时,海默科技股价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市值仅15亿元左右,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位于价格低区,国资收购成本低,可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19年以来,A股市场的跨省收购现象频频登场,同处西北区域的陕西国资就先后实施了对多家省外上市公司的收购。但是,甘肃省在这方面的进度及力度就相对较弱,直到去年,甘肃省并购(纾困)基金受让9.9%的首航高科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 当然,本次甘肃国资对海默科技的收购还有混改方面的考量,上述观察人士认为,本次收购是甘肃国投集团、窦剑文和海默科技三方的优势互补。国有资本参股投资海默科技,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对民营企业的主动“混合”,将有力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本次交易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加快自身资本配置的可流动、可交易和持续优化,进而实现增强国有资本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自身优势和协同效应,实现协同发展。 该人士指出,本次混改,以优势资源结合为要点,当前业务经营将继续以公司目前管理团队为核心,国资不仅解决公司长期发展资金,更会关注后续优势资源注入或发展新优业务。
锦州银行2019年年报姗姗来迟,多项财务指标表现仍然较差。 年报显示,2019年,锦州银行资产总额8366.94亿元,同比下降1.1%;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4526.96亿元,同比增长29.7%,但不良贷款率达到7.7%;存款余额4071.13亿元,同比下降8.6%;净损失为11.1亿元。 另外,截至2019年末,锦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9%、6.47%和5.15%,远低于监管要求。 数据显示,锦州银行在2019年末及2018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7.70%、4.99%。去年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上升2.71个百分点,锦州银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务所在区域经济形势变差,部分行业客户经营出现困难。 进一步来看,截至2019年末及2018年末,锦州银行公司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7.38%、4.95%;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2.38%、8.74%,大幅上升。 根据原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计算和披露资本充足率,2019年末,锦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5.15%,比2018年末下降0.9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47%,比上年末下降0.9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8.09%,比上年末下降1.03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导致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增加、赎回15亿元含减记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及增提减值准备使报告期内亏损,令资本净额下降,以及风险资产增长所致。”锦州银行年报称。 不过,今年3月10日,锦州银行发布公告,成方汇达和辽宁金控同意按认购价以每股认购股份1.950元、现金认购合共62亿股认购股份,购股份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120.9亿元,并拟用于补充锦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4月3日,锦州银行公告称,已经与成方汇达订立资产处置框架协议,出售处置资产,代价为450亿元,所处置资产的债权本金账面原值为约1500亿元。 若上述定向增发、资产处置事项及债务工具认购事项完成,锦州银行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将变动如下:权益总额将增加115.09亿元至710.15亿元,股本将增加62亿元至139.82亿元,预计资本充足率达到12.56%,较拟资产重组事项完成前提升4.47个百分点,预计不良贷款率为1.95%,较之前下降5.75个百分点,预计拨备覆盖率达到227.94%,较之前上升112.93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疫情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锦州银行称,预计将对整体宏观经济及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资产和投资类资产的收益水平及资产质量。
近日,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在接受CNBC访问时警告,美国的去全球化及庞大的预算赤字,或引发美元的崩盘,预计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价可能下跌35%。他同时指出,美元崩盘几乎无可避免,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严重的宏观失衡困扰,加之极低的储蓄率和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美元将非常急剧地下跌。近期美元走势美元波动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主要矛盾——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自2月份开始在欧洲爆发,自3月开始在美国全面爆发,恐慌情绪下全球权益资产的抛售很快蔓延到债券市场,继而造成了全面的资产抛售,对避险资产和流动性的诉求让全球投资者疯狂追求美元(资本市场的下跌,造成许多加杠杆的交易,面临爆仓的可能性,他们就需要更多美元来补充保证金,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国际贸易中同样需要美元)。同时,尽管美联储快速降息和量化宽松,但大量美元并未进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美元“有效”供给不足,形成了“美元荒”,最后造成了3月份美元的大幅升值。但恐慌情绪又很快退却,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减弱,尤其是5月下旬以来,还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调。汇率有哪些决定因素?简单来说,一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决定因素需要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来看。不同时间跨度下,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1、长期主要看本国经济基本面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动趋势主要与该国宏观经济增长状况、货币政策松紧、国际收支平衡情况等因素有关。美元也不例外,当美国内生增长动力较强,呈现增速走高、通胀走低时,美元往往走强。美元走强意味着贸易赤字扩大,又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当美国内生增长动力衰弱,呈现增速走低、通胀走高时,美元往往走弱。而当外部因素与美国国内政策和经济状况共振时,美元就会走出“大周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货币体系开始向多极化发展。美元指数至今的三轮强周期(1975-1982年、1995-2002年、2011-2019年),均伴随着美国GDP占全球比重的明显提升,背后则是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强势复苏。2、中期看资本流动除了国内宏观经济,美元能够一直坚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入。因为资本流入需要不断地将外币兑换成美元,形成对美元持续不断的需求。历史上,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较为持续的移民都在加强外资的流入。另外,美国资本领域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几乎完全不受限制,再配合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使得美国长久以来既是套息资本的源头,又是资本的避风港。因为可投资的产品很多,大量外资跑到美国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具体来看,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形式有:(1)以长期国债为代表的政府和企业债券,相当于全世界借钱给美国。美元始终是全球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币种,这些美元储备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化成了美国长期国债。这也是美国能够在财政出现长期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仍然没有出现明显贬值的原因。尤其是次贷危机后,美国长期国债净买入创新高,再次印证了美债的避险功能。(2)资本市场带来的股票投资资金,相当于全世界拿钱来投资美国。美国股票投资资金流入的主力军便是外国资本,有时候国内资金流出,外资还会逆势涌进美国股市。3、短期看事件驱动和市场情绪外汇市场交易24小时不间断,投资标的相对简单,交易资金量大,又受市场情绪影响,因此短期的外汇市场波动很大。不过,市场情绪的背后总会有导火索,这个导火索经常是货币政策主导的利率变化,或者是中美之间贸易形势出现变化。当然,导致3月份那一波美元疯狂升值的流动性危机,也是事件驱动的典型例子。不过,这种极端事件可能一百年也出现不了几次。外汇投资者也不会将这种事件驱动逻辑纳入自己的外汇投资策略中。美元短期内会崩盘吗?按照罗奇的观点,美元再贬值35%的话,美元指数甚至有可能低至63,要知道美元指数自1973年开始计算以来,还从未低至70以下,可见罗奇的预测有多悲观。不过,自2019年以来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的声音此起彼伏,而美元却并未出现明显的贬值。那么,美元会崩盘吗?汇率崩盘意味着一国货币在很短时间内急速贬值,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贸易或资本领域发生了剧烈变化,另一方面市场情绪也可能起到加剧市场波动的作用,因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外汇市场是信息最充分、最为有效的一类资本市场。短期内,由于美国去全球化和预算赤字,美元需求收缩和供给增加同时发生的概率加大,加之美国疫情、国内矛盾激化,对美元贬值的担忧情绪便容易造成美元在短期内的向下波动压力。虽然有了美元大幅贬值的各类因素,但似乎仍然缺乏较为剧烈的情绪波动,且很多因素已经在较长的时间内得到消化,因此目前来看,美元在长期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而且从更长期看,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元仍然是全球货币的锚定资产,其在长期大幅贬值的概率仍然较小。话说回来,美元适当贬值似乎对全球经济也是个利好。在经济和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持续了几年的强美元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新兴经济体金融风险产生的负的外部效应更甚于以前。同时,美元的升值周期造成了近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也拖累了经济增长。人民币何去何从?人民币自2019年8月“破七”以来,总体上围绕着7进行了长周期的波动。在市场上对美元越来越悲观的情况下,人民币将何去何从?1、美元周期下,新兴市场的波动在几年前,中国还完全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时,其经济发展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容易受到美元周期的影响。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角度看,每次美元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涌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进入景气周期。而每次美元升值都伴有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新兴市场进入衰退周期,甚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表现和美元指数的明显负相关关系中,也能看出新兴市场的经济周期与美元的升贬值紧密相关(参见下图)。例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第一轮升值引起的,美元第二轮升值则引发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元升值后的新兴经济体危机的重要原因是新兴市场中外资的进出,传导路径是“美元升值—资本流出—经济增长承压、本币贬值—资本外逃加剧—股市危机”(金融危机)或“美元升值—外债偿还压力增大—国内货币超发、恶性通胀—本币贬值—资本外逃—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另外,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美元升值造成了以美元计价的资源品价格下跌,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缩水,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2、人民币背后的支撑力量几年前,中国作为典型的新兴经济体,也曾受到美元周期的影响,但最近几年随着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经济总量和结构逐渐增强,国内需求渐渐成为主导经济周期的因素,因而美元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趋弱。而从2010年美元和人民币变化趋势来看,两者在大部分时间走势趋同,人民币自身的影响力在增加,同时也在逐渐摆脱美元的影响。长期看,人民币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波动,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尽管笔者并不赞同决策层频繁对人民币走势表态,但“人无贬基(人民币在长期没有贬值基础)”确有一定道理。中期看,在全球经济都比较差的“比差逻辑”下,中国对外资的长期吸引力在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得到了强化。不过,别看近两年中国在各个领域加大对外开放,资本账户却仍然一直没有完全放开,这阻碍了人民币影响力的继续扩大。尤其是在2013年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左右下滑至现在的3万亿美元的过程中,由于担心资本外流加剧,资本账户管制被加强了。这也是近几年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变少的原因。2015年,人民币曾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但到了2018年,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已经下降到了第7位。长久来看,大国的货币如果能够自由兑换,它就可以被其他国家的居民和企业所持有,进而成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单位。同时,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占国际贸易的份额大,人民币完全有潜力像美元那样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这样就能做到“藏汇于民”,中国的居民也能持有人民币直接购买国际商品和服务,甚至投资外国资产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红利。然而,资本账户管制拖累了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速度,也导致了中国投资海外资产受到了限制,因为他国是不会允许中国的官方储备直接投资本国的企业,最后把这些企业变成中国的国有资产的。3、人民币的短期走势如前所述,美国经济在今年的衰退压力、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及贸易逆差、资本流入减少等因素产生了美元在中期和短期的贬值压力,美元回调的概率也在增加。相对应地,人民币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所升值。对此,决策者和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若升值过快,可能会对贸易造成一定的压力。当然,人民币的汇率还取决于疫情之下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对比、中美贸易形势、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等很多复杂因素,后续的走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如何变化,还需要持续关注。
日前,港交所披露渤海银行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这意味着,在递交上市资料4个月后,渤海银行IPO迎来了新进展。 日前,港交所披露渤海银行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这意味着,在递交上市资料4个月后,渤海银行IPO迎来了新进展。 早在2017年6月,该行董事长李伏安就曾公开表露要冲击资本市场以求资本补充的意向。近年来,渤海银行已运用多种工具进行资本“补血”,经过三次增资后,渤海银行启动了上市进程,预期通过IPO补充核心资本。 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三年新低。 或为年内首家上市银行 今年以来,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市场,尚未有一家银行实现上市。6月23日,据港交所披露,渤海银行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意味着,在递交上市资料4个月后,渤海银行IPO迎来了新进展,同时,年内银行IPO颗粒无收的情况有望扭转。 (信息来源:渤海银行聆讯后资料集_港交所) 今年2月14日,证监会已接收渤海银行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紧接着,在2月26日,渤海银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建银国际、海通国际、农银国际以及中信里昂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渤海银行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行资产总额达1.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今年第一季度,渤海银行实现营收达81.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渤海银行总部位于天津,是最年轻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外资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渤海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泰达控股,直接持有渤海银行已发行股份总数25.00%的权益。而外资银行渣打银行是该行第二大股东,直接持有19.99%的权益。第三大股东为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持有该行13.67%的权益。 相较于去年8家银行相继登陆A股的盛况,今年银行业的IPO表现冷淡。有分析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由于较优质的金融机构大部分已经上市,市场资金可能并不会转向体量较小的机构,同时,中小银行市场关注度也不多,因而上半年银行IPO并没有显著进展。 目前,在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仅剩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3家尚未登陆资本市场。 去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新低 早在2017年6月,该行董事长李伏安就曾公开表露要冲击资本市场的意向,“由于银行资本消耗较大,上市是补充资本充足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李伏安表示。 近年来,渤海银行运用多种工具进行资本“补血”,不过从财报来看,该行2019年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三年新低。 (信息来源:渤海银行聆讯后资料集_港交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3.07%,同比上升1.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同比上升2.02%;不过,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该行近三年新低,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为8.06%。 据当前监管要求,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非系统性银行不得低于10.5%、8.5%和7.5%。而渤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正在接近监管“红线”。 今年1月,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出具关于渤海银行2020年第二期金融债券的信用评级报告中也提到,该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一级资本面临补充压力,而净利差持续收窄,监管压力下投资资产规模持续收缩,叠加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未来盈利承压。 而事实上,渤海银行近几年已采取了多种工具补充弹药。自2017年以来,该行通过合法承继信托股权、增资扩股以及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补充债券等方式,这也使得该行股权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2019年9月11日,渤海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成为国内首家发行永续债的非上市银行。同年11月,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之后,渤海银行将注册资本由85亿元变更为144.5亿元。 经过三次增资后,渤海银行也像大多数全国性股份行一样,启动了上市进程,预期通过IPO补充核心资本。目前来看,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渤海银行将于不久后正式登陆港交所,或成为第10家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锦州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66.94亿元,同比下降1.1%; 不良贷款率为7.70%,同比上升2.7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该行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均未达监管要求。 6月26日晚间,锦州银行(股份代号:0416)披露其2019年年报,该行“难产”数月之久的全年业绩情况终于浮现。 锦州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66.94亿元,同比下降1.1%;不良贷款率为7.70%,同比上升2.7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收达人民币231.70亿元,同比增长8.9%。 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8.09%、6.47%和5.15%,三项指标均远低于监管标准。 不良贷款率激增至7.7% 据银保监会今年2月份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而截至去年底,锦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激增至7.7%,远超同期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年报显示,锦州银行2019年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同期增加2.71个百分点。该行在年报中提及其不良贷款率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下行;二是该行业务所在区域经济形势变差;三是部分行业客户经营出现困难。 据锦州银行披露,该行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提供的贷款为其公司贷款的最大组成部分。去年全年,该行向上述三个行业的公司客户提供的贷款余额分别为3682.65亿元和2592.84亿元,分别占该行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77.0%及73.6%。 从增量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个行业的增量最大,分别为人民币667.40亿元、275.49亿元及146.92亿元,增幅分别为41.6%、39.5%及50.7%。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锦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由2018年末下降49.9%。该行表示,由于其委托代理业务手续费及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减少所致。 据了解,锦州银行委托代理业务手续费由2018年度下降了73.2%,至2019年为56579000元,主要是其缩减了委托贷款业务规模所致。 此外,由于该行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业务规模下降,使单位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降低,2019年,锦州银行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也较上年下降63.4%. 资本充足率已跌破监管红线 不仅是不良贷款率居于高位,锦州银行2019年资本充足率的各项指标表现也令人咋舌。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8.09%、6.47%和5.15%,三项指标分别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0.96个百分点和0.92个百分点。 根据当前监管要求,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非系统性银行不得低于10.5%、8.5%和7.5%。而锦州银行上述三项指标均远低于监管标准。 锦州银行在其年报中对此回应称,报告期间资本充足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导致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增加、该行赎回人民币15亿元含减记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及增提减值准备使报告期内亏损令资本净额下降,以及该行风险资产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3月10日,锦州银行120亿定增方案已落定。该行公告称,已于1月23日于成方汇达及辽宁金控集团订立认购协议,两家公司按每股1.95元以现金认购共计62亿股股份,占定向增发完成后该行经扩大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4.34%。 公告显示,此次认购股份为62亿股新内资股,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120.9亿元,拟用于补充锦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据了解,去年7月,锦州银行迎来了3家新的投资者。而在此次定增完成后,原先入股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和信达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均被稀释,持股比例分别由10.82%降至6.02%、6.49%降至3.61%。 此外,锦州银行4月份公告称,已于3月底与成方汇达订立资产处置框架协议,该行出售处置资产,代价为人民币450亿元,该款项拟用于的一般性运营资金,并能提升资产质量、降低资本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改善流动性。所处置资产包括锦州银行持有的若干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所处置资产的债权本金账面原值为约15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97年1月22日的锦州银行总部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于2015年12月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注册资本为77.82亿元。
碳基材料与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是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新型产品制造的重要保证。6月23日,湘江基金小镇开展“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碳基材料与集成电路产业专场投融资对接暨第九届长沙金融服务节产融富链系列活动,搭建企业向资本市场全面展示的对接窗口,助力企业与资本精准对接。 本次活动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沙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长沙市碳基材料产业链推进办公室、长沙市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共同主办,湖南湘江新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长沙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段永松表示,碳基材料和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均处于科学研究和开发的前沿,开展专场投融对接能够有效促进优秀项目、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本的互动对接,有助于形成本土龙头企业。 湘江国投公司副总经理吴汉颖表示,湘江基金小镇将持续与长沙市、湘江新区产业链紧密联系,加强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介绍,本次活动邀请了兴湘新兴产业基金、啟赋资本、玖玥泉基金、海捷投资、达晨财智、博将资本6家主投电子科技与材料产业的机构参与点评,并筛选了6家发力于石墨烯材料、金属纳米材料、传感器、芯片等领域的企业进行项目路演,分别是金阳烯碳、富栊新材、天羿领航、医家智烯、芯连心、安牧泉。 6家链上企业与投资人现场开启对接,兴湘新兴产业基金、启赋资本、海捷投资、玖玥泉基金现场给出意向投资共计1.6亿元。 2020年湘江基金小镇共铺排路演活动10场,精选路演项目50个以上。下一步,湘江基金小镇将继续依托湘江新区产业优势,借力“湘信融”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瞄准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在资本方、项目方、创投圈架起产业与资本合作的桥梁,不断提升资本与项目对接的效率和成功率,为基金机构和产业发展双向赋能。
对于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而言,充足的资本金是维持正常运转的“血液”。在业务扩张、到期给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亟须“补血”。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日前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报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情况,需要报送的内容包括:资本补充方式、各类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和投资购买、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以及资本补充工具创新的建议等。 一家收到通知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根据监管要求,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公司是否获批高级债、次级债、资本补充债等债券,募得资金的资产配置情况及年度发行效果;在现行监管规则下,允许发行的债务性资本补充工具能否满足公司的资本需求;公司是否获批普通股、优先股等权益类资本补充工具,及实际发行情况等。 此次监管重点摸底的资本补充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 资本补充债券是近年来保险机构融资的新工具之一。据统计,2017年仅有3家保险机构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合计规模不超过170亿元。但到2018年、2019年,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保险机构数量和发行规模成倍数提升。 保险机构补充实际资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增加盈利和留存收益、增发普通股和优先股,以及发行有转股性质的长期债务(如次级债、资本补充债、次级可转换债)和应急资本协议等。 目前险企伸手向股东要钱已变得越来越难。首先,在保险公司股权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新股东准入门槛有所抬升,业内不乏保险公司拟引入的新股东未获监管认可的情况。其次,部分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不佳,致使原有股东不愿出手相助,或是现有股东因自身实力捉襟见肘而无力持续注资。 资本补充债券便成为保险公司融资新工具。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门槛相对较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保险机构无需付出流动性溢价,融资成本较低、流动性大,同时交易灵活,投资者认购更加活跃。 但并非所有保险机构都能获得发行资本补充债的资格。根据《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规定,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保险公司,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 “这次监管摸底主要是全面了解人身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等情况,评估资本补充工具运用的效果,并且研究完善资本补充有关政策制度,提高人身险公司风险抵御能力。”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透露称。 从监管提供的可勾选建议中,也可解读出未来制度完善的方向。这些建议包括:创新资本补充债券类型范围;提升保险公司债券类资本补充工具市场认可程度;一定程度放开投资比例的限制;允许保险集团在境内发行无资本补充效力的高级债券;明确保险公司境外发债的监管审批路径及流程;建议明确保险公司境外发债的募集资金投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