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翔股份董事长“动手”,杉杉系扶植的影视平台失控? 杉杉系一直以服装+投资两条腿走路的姿态在资本市场中出现。 10月17日,天风证券前研究员郑龙云被上市公司吉翔股份董事长沈杰及证券事务代表王伟超殴打的消息迅速传播并引起热议。10月18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吉翔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涉事人不在公司,并以不清楚事件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作为杉杉系扶植起来的影视平台,吉翔股份似乎逐渐背离“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加之年初吉翔股份管理层大换血,内部纷争似乎逐渐浮出水面。 郑龙云表示自己被打是真的 吉翔股份年初管理层大换血 10月17日下午,天风证券前研究员郑龙云被上市公司吉翔股份董事长沈杰及证券事务代表王伟超堵在办公室和货梯围殴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郑龙云对媒体表示,自己被打是真的,自己就职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方,自己是回上市公司办事,与王伟超发生了口角,随后被殴打,自己与沈杰并不认识,这个事情系个人事件。10月18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郑龙云,电话未被接听。吉翔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涉事人不在公司,自己并不清楚事情缘由。 公开资料显示,沈杰,1970年2月出生,中国国籍,复旦大学遗传与遗传工程学士及美国纽约大学法律博士(J.D.),历任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法律部主管、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证券发行内审委员会委员、监事。在加入高盛之前,沈杰曾在美国达维法律事务所纽约总部及香港分所资本市场部和收购兼并部担任律师。现任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董事长。 1月28日,吉翔股份董事会“大换血”,沈杰被选举为吉翔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同时,经公司董事长沈杰提名,聘任张韬为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陈君为公司财务总监,经公司董事会秘书张韬提名,拟聘任臧琨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前董事长李云卿在选举中离开了吉翔股份董事会,1月24日,李云卿因2018年8月定期报告窗口期违规增持股份被上交所予以监管关注。该次董事会换届离开吉翔股份董事会的还有董事陈君、战略委员会委员兼董事席晓唐、独董苏月明等人。 牵出儒意欣欣 吉翔股份影视走向何方? 10月18日,沈杰的公开信中再次确认了郑龙云系控股股东宁波炬泰的员工。企查查信息显示,宁波炬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注册资本为5128.21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杉杉系大公子郑驹,杉杉控股持有宁波炬泰60.45%的股权,吉翔股份前董事长李云卿持有宁波炬泰7.80%的股权。宁波炬泰持有吉翔股份31.8%的股权。 杉杉系一直以服装+投资两条腿走路的姿态在资本市场中出现,2017年初,宁波炬泰以28.70%的持股比例成为新华龙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2018年2月6日,新华龙变更证券简称为吉翔股份,影视业务也成为了吉翔股份的主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年报显示,杉杉系先后给予吉翔股份10亿元的支持,借款利息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吉翔股份不对上述借款提供相应的抵押或担保。 “吉祥如意”密不可分,吉翔股份的影视板块与儒意影业高度绑定。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前总经理系吉翔股份前董事席晓唐,正是由于席晓唐曾担任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儒意影业被认定为吉翔股份的关联人。 2017年儒意影业频繁地出现在吉翔股份的年报中,吉翔股份与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电视剧项目金额为4.38亿元,联合投资电影项目金额为1.21亿元,向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采购电视剧金额为943.30万元,与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电影项目金额为6275万元。 2017年度吉翔股份与关联方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共计9.66亿元,截至2017年末,吉翔股份的资产总额为44.34亿元。 2018年儒意影业出现在吉翔股份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名单中,吉翔股份的应收账款余额为6.75亿元,其中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产生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42亿元,占应收账款合计数的14.21%。并且吉翔股份已经向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合计支付了4488.68万元预付款。2018年,吉翔股份与儒意影业的关联交系几乎没有。 2016年7月,天神娱乐(维权)作价16.17亿元出让了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49%股权,彼时,杉杉系与儒意影业关系暧昧,曾有杉杉系购买儒意影业并将其置入上市公司体内的声音传出。 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为创始人柯利明、柯久明直接或间接持股51%,宁波厚扬载弘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北京儒意欣欣影业另外49%的股权。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厚扬投资2016年的一笔金额为5亿元投资涉险,投资款系间接用于购买知名影视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49%的股权,主导方为资本市场知名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厚扬投资方面表示,杉杉控股承诺提供“兜底”,双方约定到期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26日,厚扬投资收到了杉杉控股方面寄来的函件,要求厚扬投资将其持有的上述基金的合伙份额变更登记到杉杉控股指定的第三方柯利明的名下。最终事情和解。 10月18日,记者致电吉翔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以不清楚上述事件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电话均未接通。 杉杉系打造的影视平台吉翔股份似乎正遭遇管理的动荡,杉杉系是否轻易放手还未可知。10月18日开盘,吉翔股份低开跳水,股价大跌超6%,截至发稿时,吉翔股份股价跌幅为1%,收于11.90元/股。
持股新媒股份大赚 达华智能三季度预计最大扭亏超3亿 达华智能持有上市公司新媒股份562.5万股。 4年前,上市公司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达华智能 002512)斥资4500万元投资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62.5万股,后者于今年4月上市,证券简称和代码分别为新媒股份和“300770”。截至10月15日,新媒股份股价报93.40元股,总市值119.89亿元,而达华智能的持股市值也达到了5.25亿元,浮盈达4.80亿元。 达华智能或许没想到,这笔投资如今能为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公司带来一份“好看的”三季度业绩报告。 10月15日,达华智能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公司在8月底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万元至1000万元的基础上,大幅上调业绩预期,预计今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亿元至3.2亿元,去年同期为-4.03亿元。 截至10月16日11时,达华智能股价上涨7.21%,报 6.39元股,总市值达70亿元。 达华智能表示,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公司对所持上市公司新媒股份的股权按新金融工具准则核算,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截至报告期末,根据《证券投资资金投资流通受限股票估值指引》,按其估值模型确认公允价值并计入当期损益且影响较大。 不过,达华智能也表示,另一方面公司资金状况仍未得到基本改善,公司融资规模依然较大,财务费用较高,对公司利润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受贸易摩擦持续影响,及国内外市场经济疲软,公司业务增长乏力,订单不足,收入减少。资金紧张影响市场拓展及竞标项目开展,因此公司前三个季度业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9年半年报显示,达华智能主要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开展业务,主要包括RFID硬件制造、互联网电视、系统集成等领域,其他业务包括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今年1-6月,达华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下降2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80万元,去年同期为-2.2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亿元,去年同期为2476万元。 而在2018年年度,受融资利率大幅上升、联营公司润兴租赁亏损较大、部分子公司收入下降导致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达华智能曾巨亏逾17亿元。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达华智能2018年年报出具了包含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公司当年巨额亏损、流动负债远高于流动资产的情况。 今年6月,达华智能在回复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曾表示,2018年公司遇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面对困难,公司管理层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控和业务能力,专注主业,开源节流。公司在2018年偿还银行贷款过程中,有一部分资金是抽取了子公司的经营业务资金,部分影响了子公司的正常运营,但仍尽最大力量保障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解决银行还贷资金。 达华智能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的金额分别为18.13亿元和17.66亿,一季度减少负债4696万。同时,公司2019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亿,公司生产经营资金状况明显改善。 此外,在谈到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时,达华智能在问询函回复中提到了新媒股份。其表示,公司目前在积极准备出售部分其他股权资产和固定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部分境内外公司股权,公司持有的运营牌照或牌照公司等。在顺利出售该等资产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获得超过5亿的现金资产,进行补充公司现金流或偿还银行借款。 其中,达华智能持有上市公司新媒股份562.5万股,后者于今年3月2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发行批复,并于4月19日开盘交易,按照新媒股份目前股票价格及推算后期走势,公司拥有新媒股份的股票估值将达到4亿-5亿,公司可转让或通过质押该资产获取相应资金。 2018年年报显示,达华智能在2016年至2018年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65亿元、34.29亿元和28.69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9亿元、1.71亿元和-17.42亿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达华智能共有49577户股东,其中,蔡小如、珠海植远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珠海植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股23.51%、10.07%和8.49%,分列公司前三大股东,而后两者最终实控人均为解直锟,属于“中植系”投资平台。
前有“上海滩大佬”戴自康自首,后有网信普惠的实控人、先锋系创始人张振新去世,如今“烟花大王”所控制的P2P平台银湖网也遭立案。 2019年10月9日晚间,熊猫金控(600599.SH)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得知旗下公司银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银湖网”)已被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经侦支队立案。 熊猫金控原名熊猫烟花,为A股“烟花第一股”,其实控人赵伟平是业内有名的“烟花大王”。近年来,各地禁止春节燃放鞭炮的政策,熊猫金控不得不谋求转型。英语教师出身的赵伟平,从烟花行业逐步涉猎影视、金融、新能源等行业,成为身家高达30亿元的富翁,而今却栽在了他曾经“最看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上。 随着互金整治的深入,从烟花业转型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熊猫金控深受影响,业绩大幅下滑,出现巨额亏损,早已准备剥离互联网金融资产,转向新能源行业。然而,二次转型并不顺畅,新能源梦还没开始即宣告终止。 如今的熊猫金控烟花业务持续萎缩,互金资产要么剥离要么被立案,实控人赵伟平也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针对银湖网被立案带来的影响、银湖网债务兑付、熊猫金控剥离互金资产进展情况、未来熊猫金控如何扭亏为盈等问题,《商学院》记者试图电联熊猫金控方面,均未果。其中,记者拨打2019年半年报披露的电话号码已经为空号,而熊猫金控实控人赵伟平的电话号码并未接通,记者向其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01熊猫金控旗下P2P已被公安局立案,实控人曾承诺“兜底” 对于银湖网被立案,熊猫金控则表示,上述案件尚处于立案阶段,银湖网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工作。此次银湖网被立案对公司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据天眼查显示,银湖网成立于2014年4月15日,平台正式上线时间为2014年的7月1日,由熊猫金控旗下熊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最终受益人为银湖网创始人兼CEO赵伟平。 资料来源:银湖网官网 据其官网显示,银湖网采用P2P网贷的金融信息中介服务模式,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出借信息撮合,通过撮合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平台完成借贷行为,实现用户借款与出借需求的双向通道。 截至目前,银湖网累计出借金额约为112亿元,注册人数约122万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银湖网累计借贷金额为81.46亿元,累计借贷笔数35548笔,累计代偿金额3.78亿元;借贷余额为33.73亿元,当前借款人数量20330人,当前出借人数量38494人,银湖网兑付存不小压力。 资料来源:银湖网官网 事实上,早在8月份,熊猫金控就连续收到两封来自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实公司、银湖网或相关方是否收到公安部门立案的相关文件,并向公安部门正式核实银湖网是否被立案侦办。 而在核实了近一个半月后,熊猫金控才最终确认,旗下网贷平台银湖网的命运尘埃落定,已被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经侦支队立案。但目前公司及银湖网还未收到相关部门出具的与银湖网被立案有关的法律文件。 实际上,银湖网出事早就显露端倪。2018年8月27日,熊猫金控实控人赵伟平通过直播表示,公司旗下互金平台熊猫金库及银湖网出现了挤兑以及逾期问题,预计会在两年内完成兑付。在直播中,赵伟平还透露了银湖网及熊猫金库兑付危机的细节。 赵伟平的直播内容当时就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熊猫金控于2018年8月3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2018年9月2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称“湖南证监局”)《关于对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公开说明措施的决定》。其中,在熊猫金控遭证监会责令公开说明中,证监会直指公司存在信披违规的问题,要求补充披露银湖网、熊猫金库的相关情况。 熊猫金控随后回复称,旗下P2P平台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已采取措施。当时的情况说明还指出,实控人赵伟平资金情况可控,有能力偿还股权质押融资,不会影响实际控制人及大股东地位。与此同时,赵伟平也曾多次表态,愿意为出借用户“兜底”。 那么,赵伟平是否有能力兜底? 根据银湖网的债权处理建议公告显示,目前银湖网累积兑付金额仅1.3亿元,占借贷总金额3.86%。目前来看,赵伟平所言的两年完成兑付的目标十分渺茫。 2019年3月11日,熊猫金控又发布公告称,赵伟平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而被立案调查。 此外,在2019年4月8日的债权处理建议公告中,银湖网首次披露了实控人赵伟平所拥有的资产情况,其拥有的资金及上市公司等资产估值总计为30亿元。 同时,据悉,赵伟平试图将上市公司与P2P平台剥离,计划将银湖网100%股权转让给自己。据熊猫金控在今年的2月2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熊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熊猫资本”)拟与实际控制人赵伟平签署协议,将持有的银湖网100%股权作价2.19亿元转让给赵伟平。 熊猫金控当时表示,转让的目的是公司整合业务资源,将经营风险较高的P2P业务进行剥离,降低公司经营风险,确保公司可持续经营。实际上,转让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将P2P业务放在上市公司体系之外,方便进行处理债务问题。不过,该剥离计划并未实施。 此外,《商学院》记者注意到,熊猫金控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也不佳: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9.48万元,与上年同期的302.88万元相比大幅下滑535.65%。其中,银湖网亏损3930.47万元,较去年同期盈利1813.29万元减少316.76%。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6月30日,熊猫金控总户数约为2.81万户。10月10日,熊猫金控开盘“一字”跌停,让公司股民们“倒吸一口凉气”。当日该公司股价报收11.34元,总市值仅剩下18.8亿元。 02转型屡败屡战,未来之路“暗淡” 随着熊猫金控官宣银湖网被警方立案调查,有分析指出,“烟花大王”赵伟平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梦宣告彻底破碎。 资料显示,赵伟平是熊猫金控的创始人和实控人。据半年报显示,熊猫金控主要业务为互联网金融和烟花出口业务,其中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通过网贷平台“银湖网”与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熊猫小贷”)开展。据了解,在2018年9月湖南银港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被剥离前,熊猫金控还持有其运营的P2P平台“熊猫金库”70%股权。目前,熊猫金库的用户数达104万,累计交易额达149亿5730万元。 实际上,熊猫金控早已着手剥离互金资产。除了今年2月份熊猫金控拟将持有的银湖网100%股权转让给赵伟平外,1月17日,熊猫金控发布的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显示,拟出售莱商银行3.33%股份、湖南银港70%股权和广州熊猫小贷100%股权。 此前的2018年10月19日,熊猫金控宣布,拟与深圳正前方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作价2.1亿元向其转让旗下广州熊猫小贷100%的股权,同时还拟向湖南华晨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转让旗下浏阳银湖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作价1688万元。2018年9月14日,熊猫金控宣布将所持有的湖南银港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银港”,“熊猫金库”运营主体)70%股权以5712.3万元转让给赵伟平。 有意思的是,赵伟平此前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是其未来最看好的行业。正是凭借这份直觉,赵伟平才踏上P2P之路。在此之前,他的主要标签是“烟花大王”“A股烟花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实控人”。赵伟平是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及长城烟花燃放总指挥,专注烟花行业近30年。 据悉,赵伟平系英语教师出身。经历了在烟花爆竹外贸出口的国企工作事业“瓶颈”后,1989年辞职“下海”创立了中国烟花行业第一家私营企业——广州攀达(Panda)贸易有限公司。他收购了全球烟花行业惟一上市公司——湖南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一跃成为业内老大。 不久,赵伟平就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陆续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烟花燃放的实施总指挥。而当年销售商口中一句“奥运会鸟巢上放的焰火”,则成为熊猫烟花最具说服力的广告语。 然而,“烟花易冷”。 受政策调整、民众环保意识加强、雾霾天气、安全事故多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熊猫烟花的市场逐步萎缩,赵伟平开始着眼新的领域。据悉,熊猫烟花自2009年起先后进军房地产、酒店等领域,但收效甚微。 最受人关注的一次转型则发生在2014年。当年的3月14日,赵伟平宣布进军影视行业,熊猫烟花拟以5.5亿元估值收购华海时代影业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消息带来了公司股价暴涨50%,不过最终这笔交易被搁浅。 转型失败后,赵伟平曾对媒体表示,“什么赚钱做什么”。2014年,互联网金融开始成为风口。于是,赵伟平果断进军P2P,于当年7月成立了银湖网。2015年,赵伟平又将“熊猫烟花”更名为“熊猫金控”,主营业务由烟花销售转向互联网金融。2016年成立了熊猫金库,之后陆续涉足小贷、投资地方银行,初步完成在金融行业的布局。 然而,正当互金业务经过几年培育稍有起色之时,2018年P2P行业平台相继爆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熊猫金控重注的互金业务瞬间垮塌。 或许是嗅到了新能源行业的“芬芳”,亦或感受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冰冷”急于从泥潭中抽身。2018年11月中旬,赵伟平将手中的莱商银行股权出售,拟以11.55亿元现金收购新三板挂牌公司南通欧贝黎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贝黎电力”)55%的股权,意欲转型新能源行业。熊猫金控发布公告称表示,此举有利于上市公司盘活资产、释放资源;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调整优化业务布局,进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新能源电力产业,未来熊猫金控有望形成金控、烟花、新能源电力三大业务格局。不过最终该收购计划于今年1月告吹,转型再次宣告失败。 由于转型不畅,互金业务大幅削减、平台陷入“兑付泥潭”,熊猫金控业绩持续下滑。截至上半年末,熊猫金控总资产为8.4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9.42亿元减少10.66%。上年年实现营收8666.71万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53亿元减少4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9.48万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02.88万元暴减535.65%;基本每股收益为-0.079元/股,同比减少534.07%,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其中,银湖网总资产为1.8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44.1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107.7万元减少91.62%;亏损3930.47万元,较去年同期盈利1813.29万元大幅下滑316.76%。 英语教师出身的赵伟平,逐步涉猎烟花、影视、金融、新能源等行业,“浏阳花炮”摇身一变成成了熊猫金控,追逐市场热点做起了P2P互联网金融。 实际上,相对于实业投资,在中国做金融成本低回报高,因此大家都想做金融。但是做金融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能拿到金融牌照的。拿不到金融牌照就做P2P,说起来并不是直接做金融,只是提供信息撮合平台,打擦边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互金没那么好做。 为什么P2P都陷入了死胡同?某资深业务人士认为这与一些平台法人的粗犷和盲目自大有关,“当然也不排除利欲熏心的情况”他补充道。 他认为做金融包括P2P都是有门槛的:“个人角度来看可能确实不一定有恶意的出发点,但行业本身确实是对运营风控等专业技能有很高要求”,他解释道:“p2p贷款平台在风控、运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在信贷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资金最终难以周转,无法偿付投资人。平台的结局以失联,法人跑路居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还有些平台陷入套路贷和暴力催收的模式中,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熊猫金控路在何方,或许已是正深陷网贷泥潭的赵伟平难解之题。 《商学院》也将持续关注。
欠薪10个亿!创始人曾身价2000亿超马云成首富,如今喊话:不会跑路! 曾经身价2000亿超马云成首富,近期却因欠薪事件等负面缠身。刚刚,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道歉了。 简单而言,事情是这样的: 汉能员工:5月以来工资就没发。初步估算,全集团近7000人被拖欠了五个月的薪酬,预计每人最低十万元起,合计被拖欠工资10亿元以上。 李河君:深表歉意,汉能是头一回欠工资,主要责任在本人。欠薪原因一是被恶意做空,另外有几百亿应收账款没能按时回收。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并逐步补足欠款。 李河君还表示,自己“不会跑路”,会坚持到底。 1、欠近7000名员工超10亿元工资 10月伊始,汉能集团就被爆出欠薪风波。 据界面报道,汉能集团内部员工称,自今年5月以来,汉能集团开始拖欠员工工资,还拖欠员工自2月以来的报销款、7月开始断缴员工住房公积金、8月开始断缴各项社会保险。 讨薪员工内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初步估算,全集团除部分高管,已有接近7000人被拖欠了五个月的薪酬,预计欠薪额度每人最低十万元起。 由此初步计算,若加上拖欠的公积金、社保费用,汉能集团目前所欠员工费用至少10亿元以上。 10月9日-11日,数百名被拖欠薪资、断缴社保及公积金的员工,聚集在汉能集团位于北京的总部进行维权讨薪,与汉能集团高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谈判,但终未达成共识。 10月11日,已有讨薪员工前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访接待处,递交了《关于汉能集团欠薪非法断缴员工社保等问题》的上访信。 据证券时报报道,记者在其中一个汉能讨薪群中看到,被欠薪的员工近500人,大部分人已被欠薪长达5个月时间。 据了解,汉能集团目前的在职员工数为7500人左右,内部员工职级分为30级,9级为主管、15级为高级经理、25级以上为高管。目前,1-11级及有回款的销售部门已发放5月份工资,其余大多数员工仍未收到5月份薪资。8月断缴社保后,大量员工赴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部门维权。 廖先生与福建米亚的劳动合同 与廖先生一同在福建米亚寻求说法的员工近40人。“公司似乎非常乐意我们去劳动仲裁,我们发现,去年有员工因为欠薪离职劳动仲裁赢了,但是同样拿不到欠薪。”廖先生向记者表示,折腾了一个星期后,自己和其他员工已经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提交了资料,但是对于能否拿到欠薪没有任何信心。 福建米亚44名员工劳动仲裁文件资料 2、公司主打太阳能创始人曾是首富,身价超马云 汉能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官网介绍,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导者,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内多个省份以及海外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和移动能源应用等薄膜发电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集团主打领域之一薄膜太阳能技术,该业务主要由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薄膜)负责。在多数太阳能企业选择晶硅技术路线的当下,该公司选择了后者。 汉能薄膜发电此前为香港上市公司,还曾经是港股的一个“神话”。 股价曾在两年内大涨1800%,从港交所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市值股票,摇身一变成为不亚于推特和特斯拉的行业巨头。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业收入9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59.58亿港元来自制造分部向大股东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进行销售。在纯利方面,当年汉能薄膜发电共录得纯利33.08亿港元,比上年增长64%。 凭借着汉能薄膜发电,2015年2月,李河君凭借160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同年,还以33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不过,这一切却在2015年5月20日之后烟消云灭。 2015年5月20日股价闪崩停牌,在短短半小时内跳水近47%,市值蒸发上千亿人民币,其实际控制人李河君的身价瞬间蒸发900多亿人民币。当天10时40分,汉能紧急停牌。停牌时股价报3.91港元,市值1648亿港元。 2015年7月,其被香港证监会强制停牌。 汉能薄膜发电一度争取复牌。经过四年的努力,该公司最终选择了私有化道路,取代此前的复牌计划。今年6月初,汉能薄膜以股票置换方式完成港股私有化。 私有化的下一步就是回归A股。 3、创始人回应:会发工资,不会跑路 10月15日,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首次就“欠薪事件”进行回应。 李河君表示,对薪资缓发、社保缓缴等现象,他深表歉意,并表示主要责任在其本人。“大家知道3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欠过员工一分钱,这次是头一回,实在是对不住大家。” 《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全文近3000字,主要说了几件事儿: 1.为什么部分员工的工资晚发? 主要原因两个:一个是汉能在“5·20”被恶意做空;一个是有几百亿应收账款没能按时回收,一些金融合作机构的授信资金也因自身原因暂停发放。 此外,汉能对风险太过乐观,危机意识不强等内部因素也导致集团在资金调配周转困难,并造成部分员工工资晚发。 2.澄清:不是恶意欠薪。 李河君表示,目前主要是个别带头闹事的员工,通过绑架大家达到解决个人利益和泄私愤的目的,散播谣言、诋毁等。 而事实上,公司一直在陆续安排发薪,发薪的顺序是从低职级员工发起。高管和大家一样没有拿到工资。 3. 社保、工资及报销如何解决? 对于员工关心的三个主要问题:社保、工资及报销,回复如下: 关于欠缴一个月社保的问题,力争在这个月底把社保给大家补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大家的影响。 关于工资,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在这个基础上,今后每个月,除正常发放当月工资外,给大家补发以前所欠工资每月的50%,直到全部补齐为止。 关于部分员工报销的问题,将从今年11月份开始逐步解决。 4.下一步重点要做3件事 李河君表示,下一步的要重点做的几件事:首先是降本增效,公司长期浪费现象严重,以后要降成本。 其次是优化结构。例如优化资本结构,引入包括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及重组,加快回A等;在优化组织和人才结构上,进行人员优化“瘦身”,降低人力管理成本。 第三是聚焦核心。特别是聚焦下游应用市场端的订单和回款。 5.承诺不会跑路 李河君承诺不会跑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本人在几年前就退回了已经拿到的美国绿卡。因此,我第一不会‘跑路’。” 他表示会把薄膜发电的事业坚定地做下去,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以下是李河君《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的全文: 各位同事,大家好! 非常抱歉到现在才给大家写这封信。最近一段时间,集团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薪资缓发、社保缓缴等现象,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家知道?3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欠过员工一分钱,这次是头一回,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对此,我深表歉意!这主要责任在我。 在这个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员工还在坚守岗位。同事们认同汉能使命,坚信汉能事业,理解公司阶段性发展困难,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并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我非常感动,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来我以为这事很快会过去,但没有想到谣言越来越多,被媒体炒作得越来越大,甚至有传言我“跑路”了,汉能要“完蛋”了,所以我今天必须把近来发生的事情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讲清楚。 首先,为什么部分员工的工资晚发?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汉能在“5·20”被恶意做空之后,没有人相信汉能能够活下来。然而我们不但活下来了,还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发展。尤其在技术转化率上,几条技术路线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如最近HIT技术取得?24.85%的新世界纪录!高端装备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产品销售订单越来越大,如巴西市场签下8亿大订单! 尤其是今年六月份,汉能历史性、开创性地完成了港股私有化。正当迎来转机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以来,由于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体经济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有几百亿应收账款没能按时回收,一些金融合作机构的授信资金也因自身原因暂停发放。 当然,我们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深刻检讨,如面对风险太过乐观,危机意识不强,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危机应对准备,在经营管理上太过粗放,资源和企业发展节奏匹配不当,招聘进人速度太快,人才素质良莠不齐,人力成本骤增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导致集团在资金调配周转困难,并造成部分员工工资晚发。 事实上,公司始终在积极努力,希望尽快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而且进展比较顺利。因担心媒体炒作,所以此前公司没有正式公开说明这些情况。 企业经营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和困难引发极少数员工越来越过激的行为,再被部分媒体过度解读、放大炒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给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误解、担心以及顾虑,回款数次推迟,造成今天集团和员工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我要向大家说明和澄清几件事:第一,近期特别是节后这几天,有极少数员工,还不到我们员工总数的?1%,这些人不顾公司发展大局,仅从个人利益考虑,造谣生事,做出了非常过激的行为,不但自己通过网络大肆散布公司谣言信息、诋毁公司、诋毁包括我在内的高管、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还不断找媒体和自媒体放大这些不实信息。 这些行为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给集团及时回笼资金带来了实际阻碍,并造成了巨大损失,进而使公司给员工明确承诺过的工资发放时间被迫持续延后。 个别带头闹事的员工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更不是为了解决大家的问题,完全是通过绑架大家达到解决个人利益和泄私愤的目的,甚至赤裸裸地表达:“我只关心我的利益,其他人的事与我无关,你们的发薪方案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今天给我多少钱”“闹事有理,先闹先得”“我们只管我们这百十号人,其他人与我们无关!我们今天必须拿到几千万现金!” 但即便如此,我对我们绝大多数员工依然有信心,我们依然相信,我们99%的员工都能够对公司突发的难处给予充分的理解,希望并坚信公司有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 第二,前段时间,公司一直在陆续安排发薪,发薪的顺序是从低职级员工发起。目前,包括我在内所有公司高管,也和大家一样没有拿到工资。还有很多高管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帮助困难员工。公司绝不会像谣言说的那样,用所谓断缴社保的方式逼迫员工离职!还有人造谣公司破产,无非是要让大家恐慌,把水搅浑来满足个人私利! 第三,情况逐步发展到今天,集团在资金调配和现金流上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资金非常紧张,绝对不是部分员工和媒体所说的“恶意欠薪”。这一点,包括劳动监察部门在内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完全了解。 同时,公司尽全力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方案去筹措和解决资金。由于汉能遇到的困难也有共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高层领导和部委的重视,相关部门正在想办法,给汉能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员工关心的三个主要问题:社保、工资及报销,回复如下: 关于欠缴一个月社保的问题,公司已向朝阳区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反映并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解决方案,力争在这个月底把社保给大家补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大家的影响。 关于工资和报销。从现在情况看,我们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在这个基础上,今后每个月,除正常发放当月工资外,给大家补发以前所欠工资每月的50%,直到全部补齐为止。 关于部分员工报销的问题,我们将从今年11月份开始逐步解决。但我要坦诚跟同事们讲:所有的资金回笼在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如果部分员工继续闹事、煽动媒体炒作,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加,所以真诚希望汉能99%的员工同心协力,共同坚决抵制这些过激行为。 汉能现在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借此机会,我也想请大家和我一起,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也向社会公众、有责任感的媒体及有识之士传递汉能发展的正面信息,取得社会各界及大家的理解,共同支持汉能的事业。此时此刻,也是考验我们大局观、责任心的时候,也是考验我们的意志、品格的时候,更是考验我们识人用人、彼此信任的最好时候。 在这,也要跟同事们讲一下下一步的要重点做的几件事:首先是降本增效。 长期以来,公司浪费现象严重,这一方面反映我们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缺乏成本意识。所以,对于汉能来说,首先应该是降成本。以前这个基本概念在汉能几乎没有,上至高层,包括我本人,我们都要好好检讨。 从今年七月开始,集团全面部署和启动了降本增效工作,进展情况还不错。其次是优化结构,例如优化资本结构,引入包括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及重组,加快回A,推动企业资本多元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优化组织和人才结构上,我们闲人、懒人和“小白兔”太多,围绕“效率和效益”,必须继续进行人员优化“瘦身”,降低人力管理成本。第三是聚焦核心。特别是聚焦下游应用市场端的订单和回款,从目前看结果很不错,已经拿下几笔数亿元的大订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本人在几年前就退回了已经拿到的美国绿卡。因此,我第一不会“跑路”,第二我会把薄膜发电这个为子孙积德的事业坚定地做下去。今天我发自内心地讲,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将沿着这条路一直坚定走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坚持到底,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同事们,我们的事业是崇高的,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我们从事的是为子孙后代积德的事业,是造福全人类的事业。所以,我坚信,天一定会佑汉能,汉能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多大的事业就会经历多大的磨难,不管多大的磨难,我们都能度过! 最后有几句话与同事们共勉,就是:只有在最困难时还能有信心,才是真正有信心,只有在受到最大挫折时还保持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人生成长之日,尽在受挫之时!同事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吧! 再次感谢大家对汉能和我本人的理解、支持和奉献,谢谢大家!
近段时间以来,深圳第一家上市的珠宝企业爱迪尔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和股东减持计划将公司推入舆论漩涡。 近日,根据公告披露,苏日明辞去公司总裁职务,朱新武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徐新雄被聘任为新一任总裁,李勇晋升副董事长,陈茂森则上任副总裁职务。在此之前,包括苏日明、朱新武在内的多个股东频繁减持股份,已引发外界对其意在退出的猜想。 10月12日,爱迪尔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独家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公司几位股东减持主要目的为引入龙岩国资背景股东,目前龙岩国资背景股东(汇金集团、永盛发展)已成为公司前五大股东。” 爱迪尔引国资纾困的背后,是公司长期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资金流动性承压。公开信息显示,爱迪尔创立于2001年,2015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5年至2018年,爱迪尔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23%、-13.13%、-29.62%、-48.30%,扣非净利润从2015年的6482.61万元跌落至2018年的2049.14万元。 同时,今年的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爱迪尔存货余额20.40亿元,占总资产43.33%;应收账款余额12.21亿元,占总资产25.93%;商誉8.48亿元,占总资产18.02%。而公司货币资金0.82亿元,同比下滑73.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5.37万元,持续为负。 “上半年,公司在深圳的部分银行借款集中到期,导致经营资金较为紧张,所以公司的业务开展受到一定影响,鉴于此,公司在福建地区银行授信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爱迪尔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回函表示。 引国资纾困高管减持后辞任 10月8日,根据爱迪尔公告,由于工作调整原因,苏日明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朱新武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职务。同时,公司聘任李勇为公司副董事长,徐新雄为总裁,陈茂森为副总裁。 根据爱迪尔证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聘任的新一任总裁徐新雄,是原龙岩市汇金发展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同时,本次高管调整中,公司副董事长李勇是千年珠宝董事长、总经理,公司副总裁陈茂森则是蜀茂钻石总经理。 截至公告日,苏日明仍任担任爱迪尔董事长,持有公司6485.4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14.28%。事实上,苏日明作为爱迪尔的创始人,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不过近一年来,爱迪尔高层变动频繁。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11月,苗志国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聘任黄翠娥为公司总经理。然而,上任仅一个多月的黄翠娥却很快离职而去。今年1月,在短暂“隐退”8个月后,苏日明又复出上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随后的4月份,朱新武请辞董秘一职,李城峰也辞去财务总监的职务,继任者分别为孙海龙和鲍俊芳。 高管动荡的同时,今年以来,包括苏日明在内的多位股东频繁减持股份。对此,爱迪尔证券部方面回函表示:“公司几位股东减持主要目的为引入龙岩国资背景股东,目前龙岩国资背景股东(汇金集团、永盛发展)已成为公司前五大股东,同时汇金集团及当地金融机构为公司提供短期借款,缓解了公司流动性资金紧张问题,保证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爱迪尔的IPO募投项目进度缓慢,截至今年上半年,爱迪尔累计投入2050.51万元,投资进度仅为5.14%。在此情况下,爱迪尔却使用了高达3.8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存货余额较期初增长近一倍 公开信息显示,爱迪尔自2002年4月开始运营,2015年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爱迪尔长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2015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从8.40亿元跃升至18.77亿元,而归属净利润却6737.88万元从下滑至2814.90万元。 上市以来,爱迪尔的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下滑趋势,2015年至2018年,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23%、-13.13%、-29.62%、-48.30%,今年上半年,这一颓势依然延续,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6.48%。 同时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爱迪尔存货账面余额20.40亿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63.05万元,存货账面价值为20.39亿元,存货账面余额较期初增长97.35%,占公司总资产的43.33%。 存货居高的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爱迪尔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2.2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25.93%。同时,公司账面上的商誉8.48亿元,占总资产18.02%。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0.8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73.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5.37万元,继续为负。 “由于珠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应收账款的账期增加,导致应收账款较高。”在爱迪尔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看来,高存货、高商誉属于行业特性,公司管理层也非常重视高应收、高存货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爱迪尔将高溢价收购的千年珠宝和蜀茂钻石并入报表,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3.37%,两家并购标的的净利润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千年珠宝的净利润3652.09万元,蜀茂钻石的净利润2090.39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11.9%、22.65%。 对此,有市场观察人士担忧,千年珠宝和蜀茂钻石或难以完成业绩承诺。面对外界质疑,爱迪尔证券部方面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公司也在关注两家并购标的业绩情况,从目前的跟业绩承诺方的沟通及标的公司运营状况、后期规划等方面来看,完成业绩承诺基本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实现。
东吴教育 | 职业教育再迎利好政策,继续推荐港股高教及职教板块龙头 本周教育部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抓手,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自19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的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国务院在2月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5月颁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本次“意见”的发布进一步体现出国家希望将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决心。 在此“意见”带动下,本周教育板块标的均表现出较强反弹。 “意见”一方面提出通过鼓励学校开始专业的方式,大力提高家政、养老、育幼等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鼓励职业院校增设护理、家政、老年服务等学科;鼓励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等相关专业。每个省份要有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 同时要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专业和规模。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快培养高端家政服务人才,养老机构、家政机构、大型康养综合体经营管理等急需人才。 同时,“意见”再次提到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及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家政服务类、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规范并加快培养专门人才。 “意见”还鼓励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领域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在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联合社会服务产业优质企业、职业院校共同研制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母婴照护等紧缺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同时,支持院校学生积极取得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领域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同步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政策方面,优先支持有关院校积极参与“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等项目,促进社会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上,推动50家优质企业与200所有关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共建产业学院。 本周,国家发改委还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提出希望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 50 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 1 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2019年首批20个试点省市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新疆等18个省及直辖市,以及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3个计划单列市。 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按规定投资额 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目前我国仍有较大的技能劳动者需求缺口。截止2017年,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若按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中的要求,达到技能劳动者占比达到25%以上的目标,我国仍需新培养3000万左右的新技能劳动者。 我国每年也有大量的需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求职的人群。(1)我国每年入读初中(1600万)但初中未毕业(1400万)的人数大约在200万左右。(2)我国每年初中毕业(1400万)但未完成高中及中职教育(1200万)的人数大约在200万左右。这400万人均是职业教育的刚需群体。 同时每年高中及中职教育毕业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之间依旧有近400万人的差额,这部分完成了中等教育的学生也同样有望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客户群。 在职教政策的利好下、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我们继续看好以(1)为市场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龙头公司中国东方教育(19年40X)、中公教育(19年63X);(2)就业为导向办学的港股高教类标的,继续推荐中国科培(19年16X)、中国新华教育(19年12X)、希望教育(19年15X)、民生教育(19年12X)。 2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1.73%,教育板块中东方教育(+10.58%)、中国新华教育(+8.71%)、新高教集团(+8.20%)、希望教育(+7.76%)涨幅靠前。 3 【VIPKID获腾讯领投E轮融资用于内容人才技术投入】 10月8日,在线青少儿英语品牌VIPKID获得腾讯领投的E轮融资。本轮融资后VIPkid将深化在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云服务、教育公益等领域的合作问。此前,腾讯参与了VIPKID的D轮和D+轮的战略融资。 【思考乐教育与华润万家订立租赁协议开发和运营学习中心】 思考乐教育发布公告称与华润万家订立租赁协议,租赁深圳及江门两个物业,开发和运营新的学习中心。在江门增设的中心,将是思考乐集团在江门的首个中心,计划将作为在江门的旗舰店及城市总部所在地。目前,思考乐仍在积极探索从华润万家的网络租用其他合适物业的可能性,以在广东省的多个城市,经营新学习中心巩固思考乐教育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未来三年计划开设95间新学习中心。 【北京市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须在10月底前完成备案】 10月8日,北京市教委通过其官方微信平台首都教育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市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须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备案。北京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审查备案材料,于今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北京市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将对申请备案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对未经备案从事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线上培训的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应该备案而没有备案的,无法进入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白名单。 【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 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30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19年选择培育建设15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20年再建设150个左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全国共建成职业教育集团约1400个,覆盖60%以上的职业学校和近3万家企业。 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尚有不确定性; 2、各学校招生规模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5%以上。
10月14日消息,银行板块持续走强,截至发稿,板块指数涨逾4%,光大银行拉升触及涨停,成交额超14亿,上证50指数涨破3040,逼近年内新高。